一、为Excel添加一个计算器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程,胡隽杉[1](2021)在《Shapefile与CAD图形属性数据相互转换方法研究》文中提出Shapefile文件是描述空间数据的几何和属性特征的矢量数据格式文件,在地理信息管理方面具有方便灵活的优势,而CAD的图形编辑功能则非常强大。用ArcGIS可以很容易实现Shapefile与CAD图形的相互转换,但属性数据不能直接转换。利用Shapefile的dbf文件,以VBA为开发工具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可以将Shapefile文件与CAD文件的属性数据相互转换。
马婵[2](2020)在《基于POI的西安市未央区购物中心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经济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购物为主的休闲娱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购物中心从而迅速发展起来,但不乏有一些购物中心存在门庭冷落,甚至退出市场的情况。目前,我国购物中心发展仍然存在盲目投资、选址失误、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但矛盾的焦点主要是对区位的选择。为解决购物中心空间布局中存在的不平衡分布及区位选择问题,本研究以西安市未央区为研究区域,购物中心为研究内容,从GIS视角深化购物中心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购物中心的服务能力,为政府提高未央区购物中心空间布局的科学化提供决策支持,而且对后发地区购物中心的空间布局和优化研究提供借鉴,为购物中心开发商的寻址决策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为了解决未央区各街道购物中心的分布状况,本研究采用核密度分析法、标准差椭圆两种分析方法,对西安市未央区购物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购物中心数量和空间布局,得到未央区购物中心整体呈现“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不平衡分布特征的结论。(2)基于潜能模型和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对未央区购物中心现状与规划布局进行空间可达性评价,其中改进的两步搜索法是在传统的两步移动搜索法中引入距离衰减函数,考虑了距离衰减对可达性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央区购物中心的空间可达性呈现从中心向郊区逐渐减小的规律。空间可达性较高的地方主要位于张家堡街道和大明宫街道,空间可达性较低地方主要为草滩街道、六村堡街道等。分析两种可达性测算方法,得到在人口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的空间可达性评价比潜力模型的空间可达性评价更贴合实际情况的结论。(3)对未央区购物中心的空间布局公平性差异分析,主要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平均可达性两种方法。两种分析结果基本相同,其中耦合协调模型考虑了购物中心空间分布与人口的空间匹配情况,平均可达性为各街道的购物中心这一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未央区购物中心与住宅小区分布总体呈现空间耦合性,但部分街道耦合度较低。平均可达性研究中,购物中心分布较多且权重较大的张家堡街道和汉城街道平均可达性较高,本身购物中心分布较少且权重较低的草滩街道和未央宫街道等平均可达性较低。(4)对未央区购物中心的布局优化对策研究,主要通过定量的区位配置模型研究和定性的对策建议分析。在未央区购物中心的空间可达性和公平性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位置分配模型中的最小化设施点数模型和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方法,分别提出两种区位选择的优化方法,在满足给定需求的基础上,使购物中心的空间布局更加科学。
黄烨鑫[3](2020)在《基于Android的航标船维护保养系统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鉴于目前航标船工作效率低以及维修成本高等问题,本文研究了针对船舶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以及航标船维护保养决策方法选择,并开发了一套基于Android的航标船维护保养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船舶维护保养的研究现状,从维修方式选择、维护保养决策和管理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航标船维护保养能力的不足;2、从维修方式的选择依赖于船舶设备状态的角度,研究了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以船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提出改进鲸鱼算法寻优SVM的船用柴油机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先通过拉普拉斯分值法降维,然后用改进鲸鱼算法寻优惩罚因子与核参数后的SVM实现故障诊断,通过MATLAB仿真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将其与传统的SVM与鲸鱼算法寻优SVM进行比较,精确度有了明显的提高;3、研究了多属性决策方法,提出以此为基础的航标船维护保养多属性决策方法选择的研究。对已存在的8种决策方法和8个影响决策的属性,分别从传统的TOPSIS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TOPSIS法、熵值法确定权重的TOPSIS法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对8种决策方法进行排序,得到最优的决策方法;4、将航标船维护保养系统分为APP端和服务器端进行逐个介绍,包括APP端用户权限的设计、系统业务流程的设计、各个模块功能的设计以及服务器端选用Bmob后端云来创建数据表:进入Bmob官网,进行添加数据库、添加表、添加行和列等操作,相比于其他服务器,创建数据库更加直观;以Windows 10为开发环境,Android Studio为开发工具。APP端的开发语言为当下的主流编程语言JAVA,UI界面的编写使用xml代码,在开发工具自带的ADB工具上进行调试。从APP的开启与登录到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逐步实现,详细介绍了每个模块的UI设计和操作步骤。与此同时,对APP的下载、安装要求等前提条件进行阐述,避免无法兼容等问题的出现。相比于其他管理系统,基于Android的航标船维护保养系统立足于移动端,在便捷性和实时性上更优于PC端,对针对航标船的维护保养有更强的贴近度和实用性,提高了其维护保养的能力,优化了决策方法的选择,减少了人为过错带来的停机损失,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姜章泽君[4](2020)在《基于熵值赋权与GIS的多情景内涝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暴雨等级与频率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相应的城市暴雨产生的内涝频率及造成的灾损也明显加剧,内涝灾害已成为阻碍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城市内涝成因机理分析并对内涝风险进行评估,为我国城市内涝治理、水生态文明以及内涝灾害防范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灾害预警四个角度对内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为构建省域防涝减灾能力评估体系、开展省域防涝减灾评估理论与方法提供依据。(2)探讨了熵权TOPSI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省域防涝减灾能力评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再以熵权TOPSIS改进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熵权TOPSIS-PCA耦合评估体系,完善了省域防涝减灾能力评估理论体系。(3)采用熵权TOPSISI-PCA耦合优化评估模型,筛选出25个评估指标,对31个待评价省域的防涝减灾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得到的结果对31个省域的防涝减灾能力进行分析。(4)建立研究区一、二维耦合排水模型以得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数据。经过模型率定与验证,设计1a至5a的低重现期降雨分析研究区管网与节点的运行状态,并通过10a至100a的高重现期暴雨模拟得到研究区的积水深度、积水时间、积水面积情况,为后续内涝风险评估提供基础。(5)在Arcgis中利用栅格计算器工具实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矩阵求解过程,以网格单元和汇水区单元作为评价单元进行栅格图层的叠加运算,最终求得研究区在50a一遇下的暴雨内涝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整体风险分布态势为中间高、周边低,高风险与低风险等级所占区域面积最大,其中高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在新华路片区、建设大街与渤海西路交叉路段、新海东路片区及迎宾大街工业区,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针对研究区内涝风险评估结果,从城市建设与灾害预警的角度提出一系列内涝灾害的预防措施,为完善城市防涝减灾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肖建敏[5](2020)在《矿区景观格局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高强度的铁矿区资源开发利用过程,长期过度开采过程会造成矿区土地受损和矿区景观破坏,这种变化是矿区资源的开采过程对区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反映。为了更加直观地反应矿区景观及生态变化,可以通过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对矿区景观规划结果进行预览,对矿区景观格局进行二维规划及三维场景搭建,构建矿区景观格局模拟系统,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设计了景观生态等级评价体系,确定影响矿区景观生态等级的影响因子,并划定六个矿区等级,提出了景观生态等级评定方法,并最终实现评价体系的完整构建。2)研究景观规划分析、景观生态等级评价体系与GIS系统的结合方式,研究在GIS系统下实现景观规划分析的方法以及景观生态等级自评价。3)设计了景观格局模拟原型系统。系统以C#作为开发语言,ArcEngine作为GIS功能核心开发库,以SceneControl作为三维景观展示库,在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实现C/S架构系统。系统除了具备基础的GIS数据管理功能外,实现了景观分析、景观格局生态等级自评价,并实现了三维景观在系统中的展示。最终以唐山某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在系统上进行模拟,分析得到2000~2015年景观各要素相转移轨迹特征及景观类型变化情况,并通过景观生态等级评价模块评定矿区等级为VI级,需要进行重新规划,并利用该系统对研究矿区进行了二维景观规划,实现景观方案在三维场景生成与模拟。图50幅;表8个;参90篇。
唐绪[6](2020)在《基于BIM的悬索桥混凝土桥塔参数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国内经过多年的发展,应用范围已经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逐渐扩大到几乎所有工程建设领域,桥梁工程中对BIM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桥梁工程结构复杂、异形构件多、体量庞大,为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准度,运用BIM技术进行参数化、智能化设计将是桥梁工程中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桥梁BIM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BIM开展了悬索桥混凝土桥塔参数化设计研究,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对BIM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和基于BIM的参数化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市面上主流的BIM参数化设计平台的功能特点进行对比,确定了本文在Revit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建模思路。(2)广泛搜集整理悬索桥桥塔的设计图纸、研究论文、标准规范,将桥塔参数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归纳出五类常见截面塔柱和四类常见类型横梁作为参数化建模的研究对象。(3)在Visual Studio2017平台用C#语言编程开发出了WPF应用程序—“悬索桥混凝土桥塔建模插件”和“横梁预应力钢束建模插件”,实现了五类常见截面塔柱、四类常见类型横梁以及横梁预应力钢束的参数化生成,参数可在界面输入或通过Excel文件导入,同时可以导出预应力钢束设计数据。(4)基于桥塔参数化建模插件,以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为例,通过输入参数快速创建不同方案进行桥塔形式的选择,对决定采用的方案利用插件进行深化设计;通过对Revit API中普通钢筋建模函数的研究,采用C#语言编程创建坭洲水道桥下塔柱普通钢筋;对桥塔工程量进行统计,生成明细表;根据三维模型输出CAD设计图纸,快速建立杆系和实体有限元模型。
杜宁[7](2020)在《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乡结合部提取技术实现 ——以北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城乡结合部是城市要素和乡村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最为激烈的区域,也是土地利用问题、社会经济问题及生态问题等较为尖锐的区域。城乡结合部的边界是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及时掌握乡村城镇化进程、监测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因此,科学、合理、快速提取城乡结合部的范围有利于研究其内部用地结构变化规律,对城乡结合部的管理和城乡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影像越来越真切地反映地表变化。根据实际需要,遥感影像逐渐成为识别城乡结合部空间范围的重要数据源。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影像可反映综合性信息,包括人口密度大小、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景观分布等。这为识别并提取城乡结合部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采用2013年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影像作为数据源,对其进行像元饱和校正后,将夜间灯光亮度、灯光亮度起伏度和灯光指数协调度作为指示要素,根据“断裂点”分析法原理确定北京市城乡结合部边界。在此基础上,根据基于夜间灯光影像提取城乡结合部的实验过程,本文采用Arc GIS中的Model Builder和Arcpy相结合开发一个城乡结合部自动化提取工具,然后使用该工具提取了2013年北京市各个区的城乡结合部,且进一步比较了市级和区级两个空间尺度下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的范围。为了解决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的像元饱和问题,本文采用不变目标区域法对其进行校正。根据待校正影像的灯光亮度值分布情况将其分为聚集区和分散区,然后用分别建立校正模型。校正后的北京市夜间灯光影像的像元分布由0-63变为0-197,增强了内部区域灯光的细节,为后续研究计算夜间灯光指数提供了质量更优的数据。使用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提取的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外边缘区主要分布在延庆区、密云区的西南部,怀柔区的南部,平谷区的西南大部,通州区的东南部,大兴区的南部,房山区的中部南部,门头沟区的中东部和昌平区的西部;内边缘区主要分布在海淀区的西部和北部,昌平区的东南部,顺义区的西北和中南部,通州区的东部,大兴区的中北部,房山区的东北角及门头沟区的东端。这个结果打破了以行政区为单位划分城乡结合部的限制,更加真实地体现了北京市城区的发展和乡村的城镇化进程。使用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影像提取城乡结合部涉及较多的数据处理,耗费时间较长。为了简化提取步骤,本文采用Model Builder和Arcpy脚本开发了一个快速提取城乡结合部的工具,包括数据处理、灯光指数计算和城乡结合部边界处理三个子工具。通过使用该工具和传统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可以得出:(1)提取时间大幅度减少。使用城乡结合部提取工具所需时间约为15分钟,传统方法所需时间约6个小时。(2)操作过程简单。使用城乡结合部提取工具提取某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只需运行3个工具,而传统方法需运行35个工具,这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因程序较多而出现错误的几率。(3)工具支持编辑修改。城乡结合部提取工具中的每一个子工具及其中的地理处理工具均支持编辑修改,比如饱和校正模型计算式、灯光指数计算式、夜间灯光指数阈值选择等。所以,城乡结合部提取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为其它城乡结合部提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杨天龙[8](2020)在《基于BIM模型的桥梁可视化施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BIM技术凭借其可视化、平台化在国内引起各方重视和推广,但BIM技术在桥梁专业的应用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很多BIM技术未能在桥梁专业投入应用,也无法适用于桥梁结构计算,因此,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需进一步探究。本文通过研究BIM模型与桥梁有限元模型数据转换的方法,将计算结果应用于可视化施工监控,与其它BIM可视化技术共同应用于桥梁施工管理,对促进BIM技术在桥梁专业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BIM模型的接口技术进行研究,依靠Revit的二次开发以及可视化编程功能,将BIM模型中的桥梁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并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中,快速完成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实现BIM模型与有限元模型之间的数据转换,将BIM技术与桥梁结构计算结合起来;(2)针对模型转换,提出通过Dynamo可视化编程功能,创建能够进行数据转换的接口,提取BIM模型中的桥梁中心线、箱梁截面以及预应力钢筋等关键数据,快速创建桥梁有限元模型,对桥梁转体施工阶段进行安全性验算,确保桥梁转体施工中桥梁结构的安全性;(3)在桥梁转体施工应用可视化施工管理,利用模型转换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将计算理论值与施工监控实测值汇总至BIM模型中,在BIM模型中直观的查看施工结果能否满足受力与线形要求;利用BIM模型对箱梁中的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进行碰撞检测,优化设计图纸;利用三维模型对复杂结构进行可视化交底与关键节点施工指导,完善施工工序;利用Navisworks中Timeliner模块对桥梁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并绘制全桥施工流程动画,模拟桥梁转体施工的各施工阶段的工程进度,同时与BIM管理平台结合起来,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安全、质量、成本进行优化控制。
梁琪[9](2020)在《BIM思维下复杂异形结构参数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急需提升,BIM技术顺应了这一需求,然而BIM正向设计之路任重道远,多数应用仍处于先有设计后有BIM的翻模阶段,计算机的潜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BIM能够真正为项目增值的案例也不多,BIM的出现反而增加了设计的负担,另一方面,随着设计创新以及对美观的要求,复杂异形结构越来越多,理清复杂背后的逻辑对复杂形体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离不开参数化设计手段,且桥梁工程在这一应用中有其特殊性,因此,如何从设计的源头出发,将正向设计引入设计工作流已经成了打通基建BIM全生命周期应用的关键。以此为目的,本文做了如下工作:(1)总结了桥梁工程BIM的特点,结合典型案例梳理了BIM在桥梁设计各阶段的主要应用,分析了当前设计行业应用BIM的模式及主要障碍,以Revit结合Dynamo实现自动化放桩和参数驱动变截面箱梁的例子,侧面反映了过于强调模型精细化的BIM核心建模软件难以胜任初步概念设计的事实。(2)介绍了参数化设计的定义和优势以及应用的层次,借助Rhino+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平台,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解释了参数化的形体创作思路,结合桥梁工程的特点,给出了参数化手段实现地形分析、选线与线路拟合、智慧模型、数据提取的方法,针对拱桥、桁架桥、斜拉以及悬索桥给出了具体的算法生形过程,并进行参数调试,得到了较好的效果。(3)给出了“参数化+有限元+BIM”的正向设计工作框架,解释了BIM与参数化的关系以及二者结合的必要性,介绍了基于参数化骨架线的模型重构思路,针对不同类型构件开发了GH运算器实现了自动寻找变截面位置生成截面轮廓、以及对异形构件自动剖分节段的功能,同时利用GH算法和GHPython实现了参数化模型计算信息(节点、单元和截面)的快速提取,并整合为Midas梁单元模型进行结构整体力学分析,对局部异形构件采取几何清理并导出INP文件用ABAQUS实体单元分析。(4)以某非对称外倾拱桥为例,从设计初期入手,将设计的制约因素量化为影响设计的参数通过GH算法生形加入到了形体创作过程当中,得到了符合设计需求,灵活可调的初步设计模型,成功实现了复杂模型与Midas的快速交互,并以此探究形体布置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同时打通了与BIM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并进行了BIM其他相关应用,展现了参数化结合BIM的正向设计工作流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徐娜[10](2020)在《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脂蛋白(a)与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冠脉严重程度相关SS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04,95%CI:1.001-1.006,P值=0.009)。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Lp(a)可以预测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曲线下面积为0.597,95%CI 0.514-0.559,P 值=0.001),此时 Lp(a)的最佳界值为 16.24mg/dL(敏感度为 0.597,特异度为0.470)。亚组分析显示血Lp(a)与年龄和性别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即在年龄≥55岁和女性亚组中Lp(a)与SS评分的关联强度更大。研究背景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种遗传性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浆中稳定存在,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血栓形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要的血运重建方法,SYNTAX评分(SYNTAX score,SS)是依据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及病变程度形成的评分系统,是评估PCI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既往研究表明Lp(a)水平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临床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Lp(a)水平与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究血清Lp(a)水平对SS评分系统评估的冠心病PCI术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大型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该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10724例冠心病患者。本次分析只纳入基线Lp(a)数据完整且排除了既往有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入院时血清Lp(a)水平,根据Lp(a)三分位将入组受试者分为高、中、低三组。根据SS评分系统评估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将SS ≥23定义为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不同Lp(a)水平组SS评分高低及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比例的组间差异。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Lp(a)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itc回归分析Lp(a)在预测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Lp(a)预测中重度冠脉病变的能力。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714例患者。按照Lp(a)三分位法将入组受试者分为三组,分别为低组:Lp(a)≤ 10.59 mg/dL(2238 例),中组:10.59 mg/dL<Lp(a)<30.55mg/d(2238例),高组:Lp(a)≥ 30.55mg/dL(2238例)。基线资料比较显示,随着Lp(a)水平升高,女性占比、合并多支血管疾病、右冠脉病变比例更高,年龄更大,血脂异常更明显,而合并糖尿病及吸烟占比却逐渐降低。随着Lp(a)水平升高,SS评分及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p(a)水平与SS评分具有显着相关性(r=0.062,P值<0.001)。在单因素Logsitc分析中,Lp(a)与中到高SS评分有很强的相关性(P值=0.002)。多因素Logsitc回归分析,Lp(a)是中高研究结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血清Lp(a)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显着相关;Lp(a)在预测中重度冠脉病变中具有潜在价值。第二部分 脂蛋白(a)在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研究背景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既往研究表明血清Lp(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然而,血清Lp(a)在严重冠心病三支病变(three-vessel disease,TVD)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尚未完全阐明。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究血清Lp(a)水平与TVD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以评估Lp(a)在严重冠心病人群中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大型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连续纳入自2004年4月至2011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8943例冠心病TVD患者。主要研究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心原性死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非计划血运重建)以及该复合终点中的单个终点。本次分析只纳入了基线数据Lp(a)完整的患者,并根据Lp(a)中位数值将分析人群分为低Lp(a)组和高Lp(a)组两组。采用KM曲线比较两组患者远期MACE及心肌梗死事件累积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 95%CI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进行亚组分析。研究结果该研究队列最后共纳入6175例TVD患者。根据Lp(a)中位数值分为两组,低Lp(a)组:Lp(a)≤13.76 mg/dl(3088 例),高 Lp(a)组:Lp(a)>13.76 mg/dl(3087 例)。基线资料比较,高Lp(a)组合并血脂异常、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比例更高。整个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为6.2年),1433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有804例患者死亡。与低Lp(a)组相比,高Lp(a)组MACE和MI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值<0.05)。两组在全因死亡和非计划性血运重建发生率上无显着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高 Lp(a)值与 MACE(HR:1.167,95%CI:1.044-1.305,P 值=0.007)和 MI(HR:1.472,95%CI:1.148-1.887,P 值=0.002)的发生显着相关。亚组分析发现,Lp(a)与性别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交互P值=0.002),即在女性患者人群中,与低Lp(a)组相比,高Lp(a)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Lp(a)组(校正后HR:1.666,95%CI:1.290-2.1 53,校正后P值<0.001)。而在男性患者中,Lp(a)与MACE的发生趋于相关(校正后HR:1.070,95%CI:0.944-1.212,校正后P值=0.233)。在其他各个亚组中,Lp(a)水平与MACE的相关性基本一致,未发现显着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P值均>0.05)。研究结论(1)在严重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中,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基线高Lp(a)水平与长期MACE和心肌梗死发生显着相关,是MACE和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2)高Lp(a)水平与MACE的关系受性别的影响,即在女性患者中这种相关性更为显着;而在其他各个亚组中,Lp(a)水平与MACE的相关性基本一致。第三部分 脂蛋白(a)在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研究背景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而慢性肾脏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Lp(a)与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然而,Lp(a)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预后价值尚未完全阐明。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究Lp(a)水平与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行PCI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以评估Lp(a)在CKD这一特殊人群中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大型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该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10724例冠心病患者。主要研究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心原性死亡,出血,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和非计划血运重建)以及该复合终点中的单个终点。本次分析只纳入确诊为CKD,且基线脂蛋白(a)数据完整的患者,根据Lp(a)中位数值可将分析人群分为低Lp(a)组和高Lp(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及次要终点随访后的差异。采用KM曲线比较两组MACE及其他临床事件差异,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CI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研究结果排除了血清脂蛋白(a)指标缺失的患者后,本研究共纳入427例接受PCI治疗的CKD患者。根据分析人群Lp(a)中位数水平(中位数=217.8 mg/L),将患者分为两组:高Lp(a)组(214例)和低Lp(a)组(213例)。基线时,高Lp(a)组合并血脂异常更多。随访时间为2年,高Lp(a)组的MACCE、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出血发生率均高于低Lp(a)组(P值均<0.05)。两组间非计划性血运重建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散点图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Lp(a)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2=0.03,P值<0.001)。生存分析显示高Lp(a)组MACCE发生率显着高于低Lp(a)组(23.0%比15.4%,P值=0.047)。同时,根据BARC定义的出血,生存分析显示高Lp(a)组出血发生率显着高于低Lp(a)(a)组(8.9%比4.2%,P值=0.049)。多因素分析发现 Lp(a)是 MACCE(HR:1.64,95%CI:1.04-2.58,P 值=0.032)和出血(HR:2.29,95%CI:1.01-5.15,P 值=0.046)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研究结论(1)高Lp(a)与心原性死亡、MACCE、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风险的增加有关;(2)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高Lp(a)是2年MACCE和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3)Lp(a)与hsCR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
二、为Excel添加一个计算器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Excel添加一个计算器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Shapefile与CAD图形属性数据相互转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Shapefile图形的对象ID与CAD图元的Object ID对比分析 |
1.1 CAD图形的属性信息及扩展数据 |
1.2 读取CAD属性生成Excel表 |
1.3 Shapefile文件属性表 |
2 CAD到Shapefile的属性转换 |
2.1 将Excel连接到Shapefile属性表 |
2.2 将被连接的CAD属性加入Shapefile属性表 |
3 Shapefile到CAD的属性转换 |
3.1 Shapefile文件预处理 |
3.1.1 确保Shapefile的dbf文件为ANSI编码 |
3.1.2 确保导出的CAD图形为多段线 |
3.2 CAD属性数据的存储模式 |
3.3 Shapefile的dbf文件数据导入CAD |
4 结语 |
(2)基于POI的西安市未央区购物中心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OI数据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2 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与公平性的研究进展 |
1.2.3 购物场所优化对策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路线 |
2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预处理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人口概况 |
2.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2.1.3 商贸和规模以上服务业概况 |
2.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2.2.1 购物中心数据获得及处理 |
2.2.2 未央区住宅数据获得及处理 |
2.2.3 路网数据获得及处理 |
2.2.4 行政区划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获得 |
2.2.5 GIS数据库建立 |
2.3 研究方法与原理 |
2.3.1 核密度分析法 |
2.3.2 标准差椭圆分析法 |
2.3.3 .潜力模型 |
2.3.4 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 |
2.3.5 耦合协调模型 |
2.3.6 区位配置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西安市未央区购物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 |
3.1 未央区购物中心数量分析和等级划分 |
3.1.1 西安市未央区购物中心数量分析 |
3.1.2 购物中心等级划分和权重赋值 |
3.2 西安市未央区购物场所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3.2.1 基于核密度计算的未央区购物中心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3.2.2 基于标准差椭圆的购物中心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西安市未央区购物中心可达性评价 |
4.1 购物中心可达性分析数据前期处理 |
4.1.1 .构建网络数据集 |
4.1.2 研究区OD成本矩阵的创建 |
4.2 未央区购物中心服务区分析 |
4.2.1 以时间为分析阻抗的分析 |
4.2.2 服务区覆盖面积分析 |
4.2.3 服务区覆盖小区的个数分析 |
4.3 基于潜力模型空间可达性测算 |
4.4 基于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空间可达性测算 |
4.4.1 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空间可达性实现 |
4.4.2 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空间可达性测算结果 |
4.5 对比潜力模型和两步移动 |
4.6 本章小结 |
5 西安市未央区购物中心公平性评价 |
5.1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购物中心公平性评价 |
5.2 基于平均可达性的购物中心公平性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6 西安市未央区购物中心空间分布的优化措施 |
6.1 西安市未央区购物中心空间分布优化对策 |
6.2 基于位置分配的购物中心空间布局优化 |
6.2.1 最小化设施点数模型优化方法 |
6.2.2 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优化方法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基于Android的航标船维护保养系统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航标船维护保养系统故障诊断分析 |
2.1 引言 |
2.2 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2.3 船用柴油机的特殊性研究 |
2.4 基于改进鲸鱼算法寻优SVM的船用柴油机燃油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
2.4.1 拉普拉斯分值算法 |
2.4.2 改进鲸鱼优化算法 |
2.4.3 支持向量机 |
2.4.4 故障诊断流程 |
2.4.5 仿真验证 |
2.4.6 结论 |
2.5 小章总结 |
第3章 多属性决策方法分析 |
3.1 引言 |
3.2 多属性决策研究 |
3.3 航标船维护保养多属性决策研究 |
3.3.1 属性集的确定 |
3.3.2 属性权重的确定 |
3.3.3 TOPSIS法 |
3.3.4 层次分析法 |
3.3.5 熵值法 |
3.3.6 仿真验证 |
3.4 小章总结 |
第4章 航标船维护保养系统安卓版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移动端以及Android操作系统的优势 |
4.3 设计流程介绍 |
4.4 开发工具介绍 |
4.5 APP端功能设计介绍 |
4.5.1 船舶管理模块设计 |
4.5.2 航标管理模块设计 |
4.5.3 设备卡管理模块设计 |
4.5.4 工作卡管理模块设计 |
4.5.5 任务管理模块设计 |
4.5.6 工厂管理模块设计 |
4.5.7 备件管理模块设计 |
4.5.8 图文档管理模块设计 |
4.5.9 报表管理模块设计 |
4.5.10 决策管理模块设计 |
4.5.11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4.5.12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
4.6 服务器端功能设计介绍 |
4.6.1 Bmob的选择 |
4.6.2 数据表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航标船维护保养系统安卓版的实现 |
5.1 引言 |
5.2 前期准备工作的实现 |
5.3 APP端的实现 |
5.3.1 APP的打开界面 |
5.3.2 用户登录界面 |
5.3.3 用户登录后操作界面 |
5.3.4 船舶管理模块实现 |
5.3.5 航标管理模块实现 |
5.3.6 设备卡管理模块实现 |
5.3.7 工作卡管理模块实现 |
5.3.8 任务管理模块实现 |
5.3.9 工厂管理模块实现 |
5.3.10 备件管理模块实现 |
5.3.11 图文档管理模块实现 |
5.3.12 报表管理模块实现 |
5.3.13 决策管理模块实现 |
5.3.1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5.3.15 后期工作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基于熵值赋权与GIS的多情景内涝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城市内涝模拟计算研究 |
1.2.2 城市暴雨内涝风险模拟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内涝灾害成因分析及其评估体系研究 |
2.1 内涝灾害成因综合分析 |
2.1.1 内涝灾害定义 |
2.1.2 城市内涝灾害成因综合分析 |
2.2 洪涝灾害情景评估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
2.2.1 引入主成分分析法的必要性 |
2.2.2 主成分分析法基本思路及相关概念 |
2.2.3 主成分分析法的模型构成及基本步骤 |
2.3 基于熵权TOPSIS与主成分分析的耦合评估法 |
2.3.1 熵权法 |
2.3.2 TOPSIS法 |
2.3.3 熵权TOPSIS法 |
2.3.4 熵权TOPSIS-PCA耦合评估模型构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组合赋权的省域防涝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
3.1 省域洪涝风险情景评估研究 |
3.1.1 评估基本要求 |
3.1.2 评估基本步骤 |
3.2 基于熵值赋权的省域防涝减灾能力评估 |
3.2.1 防涝减灾能力评估指标筛选 |
3.2.2 防涝减灾能力主成分分析 |
3.2.3 防涝减灾能力的熵权TOPSIS分析 |
3.2.4 基于熵权TOPSIS-PCA的省域防涝减灾能力评估分析 |
3.2.5 省域防涝减灾能力综合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IKE模型的内涝情景分析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4.1.1 区位及地理条件 |
4.1.2 水文气象条件 |
4.1.3 城市水环境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
4.2 研究区一维排水管网系统模型构建 |
4.2.1 管网概化 |
4.2.2 子汇水区划分 |
4.3 研究区二维地表漫流模型构建 |
4.3.1 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建立 |
4.3.2 基础地形整合文件构建 |
4.3.3 建模基础参数设置 |
4.4 模型边界条件 |
4.4.1 设计降雨 |
4.4.2 模型出流条件 |
4.5 研究区一维管网模型与二维地表漫流模型耦合 |
4.6 模型率定与验证 |
4.7 情景模拟与结果分析 |
4.7.1 一维管渠排水能力评估 |
4.7.2 二维地表积水情景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GIS的多情景内涝风险模拟及评估 |
5.1 内涝风险评估方法确定 |
5.2 内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5.2.1 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
5.2.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5.3 指标数据准备与处理 |
5.3.1 指标数据准备 |
5.3.2 数据处理 |
5.4 基于熵权法权重计算的内涝风险准则层评价 |
5.4.1 致灾因子危险性 |
5.4.2 孕灾环境敏感性 |
5.4.3 承灾体脆弱性 |
5.5 内涝灾害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矿区景观格局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矿区生态修复研究现状 |
1.2.2 矿区景观重构研究现状 |
1.2.3 矿区景观生态格局评价与构建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矿区景观格局模拟系统实现的关键步骤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数据准备 |
2.3 遥感数据处理 |
2.4 景观生态等级评价 |
2.4.1 等级评价体系的确立 |
2.4.2 指标评定依据 |
2.4.3 加权平均值评价法 |
2.4.4 基于AHP改良的加权平均值评价法 |
2.5 基于Scene Control库的三维可视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矿区景观格局模拟系统设计 |
3.1 核心技术介绍 |
3.1.1 Arc Engine介绍 |
3.1.2 虚拟仿真技术 |
3.1.3 虚拟仿真建模软件-Sketch Up |
3.2 总体设计目标 |
3.3 系统需求分析 |
3.3.1 系统服务对象分析 |
3.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3 系统性能需求 |
3.3.4 系统运行需求 |
3.4 总体设计 |
3.4.1 系统架构设计 |
3.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4.3 系统技术路线 |
3.4.4 系统主要界面布局设计 |
3.5 数据库设计 |
3.5.1 空间数据库 |
3.5.2 业务数据库 |
3.5.3 GIS分层数据流图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矿区景观格局模拟系统实现 |
4.1 系统界面及GIS功能实现 |
4.1.1 用户登录注册模块 |
4.1.2 信息管理模块 |
4.1.3 数据查询模块 |
4.1.4 图形管理模块 |
4.1.5 其他功能 |
4.2 系统评价体系功能实现 |
4.2.1 景观分析模块 |
4.2.2 景观生态等级评价模块 |
4.3 系统三维模拟仿真实现 |
4.3.1 矿区地表模型形成 |
4.3.2 矿区景观重构三维场景模拟展示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BIM的悬索桥混凝土桥塔参数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BIM的概念及其发展 |
1.1.2 BIM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
1.1.3 基于BIM的参数化设计研究现状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BIM参数化设计平台 |
2.1 核心建模软件概述 |
2.2 Revit软件常规功能 |
2.3 Revit软件功能扩展 |
2.3.1 可视化编程软件Dynamo |
2.3.2 Revit API |
2.3.3 小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悬索桥混凝土桥塔的设计参数分析 |
3.1 悬索桥桥塔分类 |
3.1.1 钢桥塔与钢-混凝土混合桥塔 |
3.1.2 混凝土桥塔 |
3.2 悬索桥混凝土桥塔设计参数总结 |
3.2.1 塔柱参数总结 |
3.2.2 横梁参数总结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悬索桥混凝土桥塔参数化建模开发 |
4.1 混凝土桥塔参数化建模的技术路线 |
4.2 塔柱参数化建模开发 |
4.2.1 矩形截面塔柱参数化建模 |
4.2.2 矩形倒角截面塔柱参数化建模 |
4.2.3 D形截面塔柱参数化建模 |
4.3 桥塔横梁参数化建模开发 |
4.4 横梁预应力参数化建模开发 |
4.4.1 载入桥塔三维模型 |
4.4.2 创建参数化锚头族 |
4.4.3 生成预应力钢束组 |
4.5 Excel交互功能开发 |
4.5.1 Epplus简介 |
4.5.2 导入Excel数据快速建立桥塔三维模型 |
4.5.3 横梁预应力钢束数据的导入与导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悬索桥混凝土桥塔参数化模型的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2 桥塔形式比选 |
5.3 设计方案细化 |
5.4 普通钢筋建模研究 |
5.5 工程量统计 |
5.6 输出设计图纸 |
5.7 建立有限元模型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实践项目 |
(7)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乡结合部提取技术实现 ——以北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夜间灯光数据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2 城乡结合部范围界定方法研究现状 |
1.3.3 城乡结合部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夜间灯光数据与城乡结合部 |
2.1 夜间灯光数据 |
2.1.1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 |
2.1.2 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
2.1.3 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 |
2.2 城乡结合部 |
2.2.1 城乡结合部概念 |
2.2.2 城乡结合部形成原因 |
2.2.3 城乡结合部划分标准 |
第三章 夜间灯光数据获取及处理 |
3.1 夜间灯光数据获取 |
3.2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处理 |
3.2.1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饱和校正 |
3.2.2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连续校正 |
3.2.3 夜间灯光影像阈值设定的主要方法 |
第四章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提取 |
4.1 研究区概况 |
4.2 北京市夜间灯光数据预处理 |
4.3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提取 |
4.3.1 夜间灯光指数 |
4.3.2 灯光指数协调度 |
4.3.3 城乡结合部提取依据 |
4.3.4 城乡结合部提取方法 |
4.3.5 城乡结合部提取过程 |
4.4 城乡结合部提取结果与分析 |
4.4.1 市级提取结果 |
4.4.2 提取结果灯光指数分析 |
4.5 基于Model Builder的城乡结合部自动化提取模型 |
4.5.1 Model Builder与空间建模 |
4.5.2 Arcpy与脚本工具 |
4.5.3 城乡结合部自动化提取工具 |
4.6 基于城乡结合部提取工具的区级提取结果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基于BIM模型的桥梁可视化施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BIM技术发展状况 |
1.2.1 国外BIM技术发展现状 |
1.2.2 国内BIM技术发展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BIM技术与数据转换 |
2.1 BIM技术综述 |
2.2 BIM模型数据转换接口 |
2.2.1 主流专业软件 |
2.2.2 BIM软件与专业软件的交互 |
2.3 Revit二次开发 |
2.3.1 二次开发功能 |
2.3.2 二次开发流程 |
2.3.3 二次开发工程量提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BIM模型转换 |
3.1 可视化编程模型转换 |
3.1.1 Dynamo概述 |
3.1.2 Dynamo节点库与自定义节点 |
3.1.3 基于Dynamo模型转换 |
3.2 现行模型转换程序 |
3.2.1 PDST |
3.2.2 Midas程序接口 |
3.3 可视化编程与现行模型转换方法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际案例可视化施工管理 |
4.1 项目概况 |
4.2 基于BIM建立模型 |
4.3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模型构建 |
4.3.1 实际模型转换 |
4.3.2 荷载工况 |
4.4 基于BIM可视化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 |
4.4.1 BIM桥梁监控系统 |
4.4.2 碰撞检测 |
4.4.3 可视化交底与关键节点施工指导 |
4.5 基于BIM可视化施工进度管理 |
4.5.1 4D施工进度管理 |
4.5.2 BIM管理平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BIM思维下复杂异形结构参数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技术路线 |
第2章 BIM概述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2.1 BIM的定义及其优势 |
2.1.1 起源与定义 |
2.1.2 BIM的优势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BIM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2.3.1 桥梁BIM的特点 |
2.3.2 BIM在桥梁建设各阶段的应用点及意义 |
2.3.3 桥梁BIM的经典案例 |
2.4 各主流平台桥梁BIM解决方案 |
2.4.1 Autodesk桥梁BIM解决方案 |
2.4.2 Bentley桥梁BIM解决方案 |
2.4.3 Dassault桥梁BIM解决方案 |
2.4.4 其他软件 |
2.5 国内设计行业应用BIM的几种模式及推进中的障碍 |
2.5.1 设计应用模式 |
2.5.2 BIM应用中存在的障碍 |
2.6 小结 |
第3章 参数化算法生形与桥梁设计 |
3.1 究竟什么是参数化设计 |
3.1.1 参数化设计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
3.1.2 参数化设计的优势 |
3.1.3 参数化设计的几个层次 |
3.2 参数化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3.2.1 理论研究 |
3.2.2 工程实践应用分析 |
3.2.3 应用瓶颈 |
3.3 参数化设计平台 |
3.3.1 Rhino+Grasshopper平台介绍 |
3.3.2 算法生形的典型案例 |
3.4 桥梁工程参数化设计的一般流程 |
3.4.1 一般流程 |
3.4.2 参数化地形分析 |
3.4.3 选线与线路拟合 |
3.4.4 模型智慧选项 |
3.4.5 参数化模型数据提取 |
3.5 常见桥型的算法实现与基本应用 |
3.5.1 拱桥 |
3.5.2 钢桁梁桥 |
3.5.3 斜拉桥 |
3.5.4 悬索桥 |
3.6 小结 |
第4章 BIM结合参数化的正向设计工作流 |
4.1 从传统设计到正向设计 |
4.1.1 传统设计的一般流程 |
4.1.2 正向设计工作框架 |
4.2 参数化与BIM的关系 |
4.2.1 参数化与BIM的关系 |
4.2.2 参数化与BIM结合的必要性 |
4.3 参数化模型与BIM模型的数据交互 |
4.3.1 Rhino与 Revit交互的方法 |
4.3.2 模型转换实例 |
4.4 几何模型与分析模型的数据交互 |
4.4.1 计算模型转换思路 |
4.4.2 模型转换计算实例 |
4.5 小结 |
第5章 某非对称外倾拱桥的参数化设计实践 |
5.1 项目概况 |
5.2 算法生形 |
5.3 计算模型交互 |
5.4 PD-FEA结构优化 |
5.5 BIM其他应用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脂蛋白(a)与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冠脉严重程度相关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脂蛋白(a)在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脂蛋白(a)在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脂蛋白(a)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及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为Excel添加一个计算器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Shapefile与CAD图形属性数据相互转换方法研究[J]. 刘凯程,胡隽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15)
- [2]基于POI的西安市未央区购物中心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D]. 马婵.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基于Android的航标船维护保养系统相关技术研究[D]. 黄烨鑫.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4]基于熵值赋权与GIS的多情景内涝风险评估研究[D]. 姜章泽君. 南昌大学, 2020(01)
- [5]矿区景观格局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D]. 肖建敏.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基于BIM的悬索桥混凝土桥塔参数化设计研究[D]. 唐绪.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乡结合部提取技术实现 ——以北京为例[D]. 杜宁.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基于BIM模型的桥梁可视化施工管理研究[D]. 杨天龙. 长安大学, 2020(06)
- [9]BIM思维下复杂异形结构参数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 梁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10]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徐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