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地区铜锌矿区域地质背景及找矿前景

河南桐柏地区铜锌矿区域地质背景及找矿前景

一、河南省桐柏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铜锌矿找矿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李帅值[1](2020)在《大兴安岭西南段钨锡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我国的钨锡矿供应日益短缺,开采中的钨锡矿床资源储量日益枯竭,新增的钨锡矿资源储量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钨锡矿已从传统的优势资源转变成紧缺资源,寻找下一个钨锡矿资源接替基地迫在眉睫。大兴安岭西南段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成矿带,以往研究和调查的工作重点以铅锌矿为主,针对钨锡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一地质调查项目为支撑,在深入了解本区成矿地质背景前提下,利用项目取得一定成果的有利时机,开展大兴安岭西南段钨锡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及找资源潜力评价的专题研究。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较详细的地质、物化探工作,圈定找矿靶区4处,对靶区内的主成矿元素进行了潜在资源量估算,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成果。研究区具备比较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与铁、锡、钼、铜、铅锌多金属矿化有时空关系的地层主要为中二叠世哲斯组、晚二叠世林西组和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围岩对矿液的富集、矿化特征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区金属矿床(化)形成主要与燕山旋回早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岩石有关。测区内检查所有的矿点、矿(化)点完全受构造裂隙控制。通过全面收集、总结已有1:5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等成果资料,综合研究大兴安岭西南段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总结了工作区区域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建立主矿种找矿模型,对区内钨锡矿找矿潜力进行了评价,对于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本次工作表明,研究区矿产资源远景广阔,资源潜力较大,找矿前景看好。

臧忠江[2](2020)在《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区位于西昆仑和西南天山两个构造带的结合部,两个研究区带分列于其南北两侧,南侧的玛尔坎苏矿带呈近东西向沿着帕米尔北东缘展布,隶属于西昆仑构造带;北侧的吉根成矿区呈北北东向展布,隶属于西南天山构造带。近年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不断发现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点),玛尔坎苏一带有奥尔托喀讷什、玛尔坎土和穆呼等锰矿床,已成为新疆最重要的锰矿带。吉根地区的博索果嫩套、铁克列克等锰矿点呈多点带状分布,找矿潜力较大。但是,由于这些矿带发现时间不长,基础地质和矿床地质的研究程度较低,吉根地区研究程度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开展研究区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环境研究,开展研究区容矿地层的对比以及构造格架的研究,探讨锰矿的富集机制、成矿演化及成矿规律,对于新疆克州及其周边国家锰矿资源评价与富锰矿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沉积型锰矿床,锰矿体常常以层状产出,严格受一定时代的含锰地层(下泥盆统和上石炭统)控制,含锰岩系多样,有以硅质岩为主的,还有碳酸盐岩型居多的。锰矿床形成后受后期构造改造的影响,锰矿体形态、产状发生明显变化。玛尔坎苏锰矿带内火山—沉积型锰矿床(锰质内源外成)伴有块状硫化物矿化(铜锌)。玛尔坎苏锰矿带锰矿床主要产于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C2k),按其岩性分为三个岩性段:(1)生物碎屑灰岩,(2)灰绿色岩屑砂岩,(3)泥质灰岩夹薄层状灰岩,是区内最主要的沉积型锰矿赋矿层位。吉根一带锰矿床(点)产于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D1s),该组为一套浅变质复理石建造,分为四个岩性段:(1)底部粗碎屑岩段,(2)下部浅变质泥岩—硅质岩—细碎屑岩段,(3)中部碳酸盐岩段,(4)上部浅变质硅质岩—泥岩—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段。在下部硅质岩和中部碳酸盐岩中均发现锰矿体。玛尔坎苏锰矿带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床Fe/Ti比值平均为29.79;锰矿石Al/(Al+Fe+Mn)比值为0.14~0.19(平均为0.165),围岩的在0.29~0.74之间,具有热水沉积特征。矿石的Y/Ho比值平均为25.69,与深海热水流体的基本一致。含锰岩系下伏的早石炭世玄武岩锰含量在1000×10-6~1500×10-6之间,锰的背景值较高,说明锰源与深部来源有关。矿石REE总量平均为99.03×10-6,明显偏低,表明成矿过程中有热液活动。碳酸锰矿石及其顶、底板灰岩LREE/HREE比值平均为3.25。锰矿石δCe值平均为1.15;围岩δCe值平均为0.83。这可能是早石炭世地质活动频繁,海底出现基性火山岩喷发等海底火山作用引起的。矿石δEu值平均为0.95,围岩δEu值平均为0.89。均呈微弱的Eu负异常。锰矿床矿体顶、底板围岩δ13C在0.26‰~-2.73‰之间,与海相碳酸盐δ13C值相近。碳酸锰矿石δ13C在-9.47‰~-21.67‰之间,变化范围较大,说明锰成矿中存在有机物降解过程,造成碳同位素分馏。δ13CPDB值偏负,推断锰矿石的形成是有机质参与造成的。锰矿石δ18O值在-5.2‰~-11.45之间。计算的围岩温度集中在68.1~78.2℃之间;锰矿石温度范围在42.7~84.1℃之间,也说明锰矿床的形成具有热水沉积特征。吉根一带锰矿床Fe/Ti值平均为24.60;Al/(Al+Fe+Mn)值平均为0.24,REE总量平均为57.99ppm。锰矿石及其顶、底板围岩LREE/HREE比值平均为9.04。锰矿石δCe值平均为1.17,围岩δCe值平均为1.02,说明锰在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受到海底火山作用影响。矿石δEu值平均为1.09,围岩δEu值平均为0.96。显示为弱的Eu正异常,反映出岩/矿石沉淀时有海底热水作用参与。玛尔坎苏锰矿带自早石炭世起,在持续拉张的伸展环境下形成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巨厚的基性—中性火山岩。至晚石炭世火山活动基本结束,构造沉积盆地内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组合,古地理环境属于浅海沉积盆地。锰的成矿作用分为沉积成岩期、热液改造期和表生氧化期。成矿模式为:由火山口(火山喷溢VMS)、近源(火山口)以火山—沉积为主导,到远源(火山口两侧)以化学沉积为主的锰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演变过程。西南天山吉根周边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下部和底部对应于河口三角洲沉积环境;中部代表较深水的浅海沉积环境;而上部则是浅海沉积环境。锰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变质改造期和表生氧化期三个阶段,含矿岩系具有热水沉积特点,锰质来源与其关系密切,锰矿床属于热水沉积—变质成因。对研究区及其外围开展以构造要素及其对锰矿体制约(改造)为目的的野外调查研究,构建了研究区的构造格架。玛尔坎苏锰矿带穆呼—玛尔坎土一带的构造轮廓整体为一个近东西向的玛尔坎苏河复背斜,它自北向南包含玛尔坎苏河背斜—玛尔坎土倒转向斜—坦迭尔倒转背斜—玛尔坎阿塔乔库倒转背斜等次级褶皱,倒转褶皱轴面均向南倾斜,反映自南向北的推覆动力。玛尔坎土向斜是研究区主要赋矿构造。在穆呼—玛尔坎土以西,厘定了12线的石炭系构造形态,确立了坦迭尔背斜核部,其南翼向东延伸,划分出南部新的含锰岩带,拓宽了找锰矿范围。在吉根锰矿远景区确定了泥盆系构成一系列NNE向—SN向的褶皱构造,中部的艾提克复式背斜向东、西两翼均有托格买提组下段碳酸盐岩的重复出现,西侧更有托格买提组上段碎屑岩的分布,反映出一个中间老两侧新的背斜构造格局。东部与上—顶志留系塔尔特库里组接触的是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偏上层位。东部一系列以托格买提组下段为核部的向斜构造,识别出两个倒转的向斜构造,对于找锰矿是最为有利的。西昆仑和西南天山结合部沉积型锰矿床具有以下特点:(1)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锰成矿作用表现出“内源外成”特点。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底火山喷发所引起的深源富锰含烃热液(水)喷流沉积。(2)都有热水溶液参与成矿的迹象,玛尔坎苏锰矿带属于近火山—沉积建造,含锰建造中伴有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吉根一带则属于远离火山—沉积建造,含锰建造以陆源碎屑岩类为主,偶见少量火山物质,但是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热水沉积特层。(3)容矿岩石均有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富含炭质,硅质岩中出现复杂的微量元素组合。吉根锰矿远景区北部博索果嫩套是硅质岩砂页岩容矿,南部克尔克昆果依山则是碳酸盐岩容矿。玛尔坎苏锰矿带坦迭尔锰矿点产于火山岩建造顶部的凝灰岩中。(4)锰矿石类型均为富锰矿石,但是两个成矿带矿石的矿物组合有明显差别。玛尔坎苏锰矿带以原生碳酸锰矿石为主,少量次生氧化锰矿石。矿石中菱锰矿和钙菱锰矿居多,少量肾硅锰矿和硫锰矿。而吉根锰矿远景区矿石中锰的硅酸盐相占较大比例。(5)锰矿具有成群(带)分布特点,吉根锰矿远景区可能是被动性大陆边缘的岛弧沉积岩带火山弧间洼地—弧后盆地,玛尔坎苏锰矿带为主动性大陆边缘的岛弧火山—沉积岩带,属于浅海较深水洼地。两者均属于复杂的拉张构造环境中生成的海底热水沉积型锰矿床。(6)锰矿体形成后明显受后期构造运动所改造,构造改造是矿体的结构和矿物组成由简单、完整到复杂、破损的变化过程。现存的锰矿体多定位于向斜构造的核部和两翼。(7)锰矿成矿时间均属于晚古生代,玛尔坎苏锰矿带以石炭纪为主,二叠纪次之;吉根地区锰矿的成锰时代为早泥盆世。锰的聚集具有区域同时性。对比玛尔坎苏锰矿带与吉根锰矿远景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含锰建造类型、成锰期沉积相和沉积环境,以及探明的富锰矿石资源和构造改造程度等成矿要素表明,前者具备形成大中型富锰矿床的良好条件,其中,长期大量的中基性岩浆喷发以及火山熔岩和凝灰岩与海水的水岩交换提供充足的Mn源,而火山岩建造之上的相对沉积凹陷区域起到很好的聚矿作用,以及充足的生物有机质对矿质的沉淀和固着等尤为重要,因此区域找矿潜力较大;而后者成矿条件较为复杂,在锰源、含锰建造和古地理环境、成矿后构造改造等方面对成锰矿及矿体定位的贡献较小,增大了找矿难度。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物探、化探和遥感找矿信息,在玛尔坎苏锰矿带划分出3个Ⅰ级找矿靶区和1个Ⅱ级找矿靶区。在吉根锰矿远景区提出3个值得进一步找矿区段:即Ⅰ-1靶区、Ⅰ-2靶区和Ⅱ-1靶区。

段启超[3](2020)在《河南省灵宝市董家埝银矿床原生晕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文中认为董家埝银矿是小秦岭矿集区南成矿带中目前发现的唯一大型银矿床,2016年由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发现。区内主要出露新太古界太华群、中元古界蓟县系官道口群高山河组和龙家园组、早古生界寒武系朱砂洞组和馒头组。断裂是主要的构造形式,发育的断裂构造、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对金属成矿十分有利。通过资料分析、野外调查、样品测试分析、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成矿规律总结及成矿预测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银矿体严格受区域性的小河断裂的次级构造F1控制。围岩蚀变分带清晰,自内向外可分为银铅矿化绢英岩带(内带)、绢英岩化碎裂岩带(中带)、钾化蚀变花岗岩带(外带)。银矿体与内蚀变带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空间上,矿体具有明显的SE向侧伏的趋势。断裂构造蚀变带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2)经数理统计分析研究,确定As、Sb、Ag、Au、Cu、Pb、Zn、Co、Mo等9种元素可作为指示元素,其中As、Sb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g、Au、Cu、Pb、Zn为近矿晕指示元素,Co、Mo为尾晕指示元素。(3)由原生晕研究计算得出,M1-I主矿体由浅入深的轴向分带序列为Co-Mo-Cu-Au-Sb-Zn-Pb-Ag-As,出现“反分带”现象,说明矿体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多期次热液叠加。结合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特征和矿体剥蚀程度研究,认为矿体向深部仍将有较大的延伸或存在盲矿体,指示主矿体向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4)在建立的主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理想模型、成矿规律总结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地质找矿模型。确定了成矿预测准则,圈定Ⅰ、Ⅱ、Ⅲ级成矿预测靶区各1个,为深部找矿指示了方向。

高征西[4](2019)在《内蒙古高尔其-朝不愣地区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文中指出内蒙古高尔旗—朝不愣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结合部之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内。区内已发现朝不楞等共20余处大中型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以及众多的多金属矿点、矿化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收集研究前人资料基础上厘定出三个主要成矿系统:晚古生代裂谷环境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晚古生代碰撞后伸展环境铜多金属成矿系统、中生代陆内伸展环境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并进一步划分出7个成矿亚系统。针对晚古生代裂谷环境铜多金属成矿亚系统内的小坝梁铜多金属矿床、晚古生代碰撞后伸展环境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内的巴彦都兰铜多金属矿床,以及中生代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内的乌兰陶勒盖东银多金属矿床、朝不楞铁多金属矿床、沙麦钨矿床开展了典型矿床研究,以总结不同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区内的找矿方向。论文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小坝梁铜(金)矿床与区内蛇绿岩套、细碧岩、角斑岩时空关系密切,围岩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龄为314.36±0.42Ma和313.8±1.2Ma,指示矿床可能形成于裂谷环境,属VMS型矿床。2、巴彦都兰铜多金属矿床内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白钨矿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314±15Ma,与矿区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305-323Ma)一致。矿床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具有较高均一温度(390-430℃),矿石内硫化物S(δ34S为+2.3‰+3.5‰)和Pb同位素均具有明显的岩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矿床成矿作用与碰撞后伸展动力学背景下的岩浆活动有关,岩浆在浅部侵位、分异后为巴彦都兰铜矿形成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与流体。3、乌兰陶勒盖东银多金属矿床矿体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断裂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成矿作用可能为晚中生代,明显晚于矿区出露的花岗岩(306.8±2.1 Ma)和流纹斑岩(323.8±4.3 Ma)。矿石S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中硫可能来源于岩浆和地层,Pb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为上地壳与地幔混合产物,因此,矿床属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4、朝不愣铁多金属矿床属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背景下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矿石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52.9±3.0115.7±1.2 Ma,蚀变岩中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6.4±1.6Ma,矿区黑云母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38±1.6 Ma和148±1.4 Ma,成岩成矿作用具有一致的时空关系。多元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早白垩世岩浆岩和矿区地层为成矿作用提供了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5、沙麦钨矿床矿体产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部,是较为典型的断裂-裂隙控制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前人获得的白云母Ar–Ar年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与本文获得的围岩中细粒花岗岩(142.5±1.0Ma)、中粒花岗岩(141.9±1.1Ma)、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140.2±0.99Ma)的锆石U-Pb年龄几乎完全一致,指示这套岩浆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和流体基础,进一步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区内岩浆作用来源于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6、研究区成矿时代集中在晚古生代和和中生代的晚侏罗—早白垩世两个主要时间段,古生代-中生代的多旋回岩浆-构造-流体系统是多金属成矿系统的重要控矿因素,NW、NE向构造体系直接控制了区内矿田、矿床以及矿体的空间展布。通过对典型矿床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的进一步总结和分析,论文最终圈定了10处矿集区,其中3处为已成型矿集区,7处为具有一定资源潜力的潜在矿集区。论文最后对各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特征以及找矿方向进行了综合论述。

张学德[5](2019)在《青海省都兰县大格勒东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文中提出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NEE向断裂,其次为NW-SE向断裂,主要为NEE向断裂。通过对五龙沟金矿床的找矿评价,发现了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矿床及矿点。研究区及其周边主要侵入岩有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形成东昆仑地区巨型的、复杂的构造岩浆岩带,以元古代为主,整体呈北西向展布;各期次岩体相互叠加交织,岩类复杂多样,受构造控制明显。对区内矽卡岩型矿床、构造热液型矿床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区域上位于格尔木-五龙沟变质岩岩带,是主要的金及多金属矿赋矿层位。研究区岩浆岩分布面积大,在元古代侵入岩体内往往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地层捕虏体,是成矿的重要有利地段,在研究工作中已发现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Pt1jb),出露于研究区东-中部,北西西向分布。区内圈出的金、银、铜、铅、锌矿体主要产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中的碎裂岩。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矿、原生矿石为主。圈出的金、银、锌矿体地表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深510m不等,该类矿石是区内比较重要的矿石类型,氧化矿呈黄褐色、浅绿色、褚红色等,呈蜂窝状。矿石氧化后品位相对较高,有较明显的次生富集现象。该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金属矿物种类较多,有闪锌矿、方铅矿、白铅矿、黄铁矿、褐铁矿、毒砂、臭葱石;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石、方解石、石膏、绢云母、白云母、钠铁矾等。原生矿石发现较少。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黄铜矿、自然铜,其次有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石膏、绢云母、白云母、钠铁矾等。

罗帅[6](2018)在《河南省桐柏县刘山岩铜锌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桐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本文对河南桐柏刘山岩铜锌矿床开展了典型矿床研究,应用“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对刘山岩铜锌矿带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如下认识和成果:1、对刘山岩铜锌矿带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认为刘山岩铜锌矿带为早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叠加后期热液改造型铜锌矿类型。2、根据综合研究成果认为刘山铜锌成矿带成矿地质体为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盆地拗陷低洼的喷流池中形成的“含同生角砾的石英角斑岩含矿建造地质体”以及火山喷发沉积韵律顶部出现的变质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含矿建造岩石的组合体。3、刘山岩铜锌矿带成矿构造划分为早期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盆地成矿构造系统和晚期脆性断裂成矿构造系统二种类型。4、刘山岩铜锌成矿带存在二种类型的成矿结构面:一是与沉积成矿构造系统有关的成矿结构面,如火山喷发韵律中的中基性细碧岩、凝灰岩与酸性凝灰岩、石英角斑岩所构成的岩性成矿结构面。二是与断裂构造有关的成矿结构面,如刘山岩-摩尔山韧脆性断裂带中的F1挤压破碎断裂面。5、总结提取了以往勘查、科研工作取得的找矿信息,构建了刘山岩铜锌矿带找矿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找矿预测,圈定了Ⅳ号异常带预测靶区(A级)和碾盘沟矿段铜锌矿预测靶区(B级)二处找矿靶区。

包峻帆[7](2018)在《河南省桐柏围山城金银矿带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文中提出河南省桐柏围山城金银矿带处于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的结合部位,处于西官庄—松扒韧性剪切带(龟—梅断裂)以北,属北秦岭褶皱带,是桐柏最重要的金银多金属成矿带,自西向东分布着破山大型银矿床、银洞坡大型金矿床、银洞岭中型银多金属矿床等。本文旨在厘定桐柏围山城金银矿带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探讨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建立“三位一体”地质找矿模型,结合矿产勘查、物化探等信息的综合提取,建立综合找矿预测模型;根据研究区综合找矿预测模型,圈定找矿预测靶区。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和成果:(1)以三个典型矿床建为例,建立了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为特征标志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2)对桐柏围山城金银矿带内各典型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3)围山城金银矿带主体控矿构造格架为一共轴叠加的重褶皱,“背形核部虚脱-两翼顺层滑脱破碎带、剪切逆(冲)断裂带-背形轴部纵张断裂带”控制矿体具体定位。歪头山组地层为围山城金银矿带主要的控矿地层,炭质绢云石英片岩为最佳赋矿岩性。(4)深入分析了围山城金银矿带的各种控矿因素,分别以三个典型矿床为例,总结成矿规律,建立了金银矿找矿模型。圈出了2个找矿预测靶区:1个A级和1个B级。

张学忠[8](2014)在《刘山岩铜锌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文中指出刘山岩铜锌矿是我国探明的重要的中型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型铜锌矿床。矿体、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以及周围地质体之间存在某种物性差异,因而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构成了铜锌矿床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在对矿床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地球物理找矿标志,确定多金属矿勘查物探方法组合流程,以期指导正在进行中的桐柏地区多金属成矿带的普查找矿工作。

向世红[9](2013)在《河南省内乡北部矿集区银金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及找矿方向》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实施,在北秦岭东段(河南段)银金铅锌矿找矿勘查取得重大进展,在河南省内乡北部地区发现一处重要的银金铅锌矿集区,颇受关注。本文在广泛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资料的基础上,选择矿集区内银洞沟、周庄、洞青沟等典型矿床内不同产出的矿脉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总结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提出找矿方向,为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服务。矿集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二郎坪地体中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二郎坪群小寨组和火神庙组,其中小寨组含炭质细碎屑岩具有较高的Au、Ag等成矿元素背景值。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体严格受区域性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矿体厚度较小,但矿石共(伴)生有用(益)组分多。矿体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早、中、晚三个阶段,即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铅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方解石)阶段。矿石流体包裹体、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总体属于还原性质,早、中阶段的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水或变质水,晚阶段成矿流体有浅部大气水的加入;成矿物质来源于二郎坪群小寨组和深部秦岭群雁岭沟组的可能性大;不同矿床不同矿脉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具有一致的来源性。中生代,秦岭海槽完全闭合,北秦岭造山带处于陆-陆碰撞环境,杨子陆块往北向华北陆块碰撞、俯冲,秦岭群地层沿朱阳关-夏馆断裂带俯冲到二郎坪地体之下,诱发了流体成矿系统的发育。成矿流体向上运移过程中,与二郎坪群小寨组地层岩石发生强烈的水-岩作用,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富含成矿物质的流体迁移到到有利的空间,矿物质沉淀形成矿体。矿床成矿时代应为燕山期。矿集区内NE-NNE向断裂和NW-NWW向断裂都是区内重要的容矿构造,但以前者为主;区域上线性构造与环形构造交汇处及水系沉积物异常分布区是寻找同类型矿床的重要方向。

杜欣[10](2013)在《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成因类型与成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念青唐古拉地区是雅鲁藏布江成矿区继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之后,新发现的又一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新发现的十大原材料接替基地之一。本文依托念青唐古拉地区实施的科研与生产项目,通过地层层序分析、构造解析和现代岩石学、矿床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学等多种方法,系统分析了念青唐古拉成矿区古生代以来的构造体制演化、铅锌多金属矿的控矿要素、成因类型、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系列,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在念青唐古拉地区晚古生代来姑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中,发现并评价了亚贵拉、拉屋、昂张等层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规模达大-超大型,掀起了研究区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勘查热潮。2、通过地层层序分析与构造解析,研究了不同区域的沉积-构造学特征和差异,划分了念青唐古拉地区Ⅳ级成矿地质构造单元,自南向北依次为扎雪-金达断隆、龙马拉-亚贵拉断拗、都朗拉断隆、拉屋-昂张断拗。并提出念青唐古拉地区构造演化为由晚古生代的断隆、断拗相间分布的地质构造格架至中新生代转换为新特提斯构造背景下的岩浆弧的认识。3、系统开展了研究区典型矿床研究。通过对亚贵拉、拉屋、蒙亚啊、新嘎果及昂张等典型矿床研究,提出研究区存在三大成矿系列,即晚古生代海底喷流沉积铅-锌-重晶石-石膏矿床成矿系列、中生代燕山晚期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铁-铜-铅-锌成矿系列及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钼-铜—铅-锌—银矿床成矿系列,并建立了工作区热水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矿模式。4、建立了区域多金属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在全面收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资料基础上,从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综合地质及物化遥异常信息,采用补充地质调查、成因矿物学、稳定同位素、矿物包裹体及原生晕测试研究等手段,对区内的典型矿床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矿床类型的主要控矿条件和找矿标志,总结了区域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建立了多金属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5、探索出工作区行之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即“3S”技术+水系沉积物测量优选及缩小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土壤化探、激电剖面测量定位含矿地质体,工程验证圈定矿体。6、在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圈定成矿远景区16处,广泛应用于研究区部署的各类矿产勘查项目,部署的后续项目—西藏仁多岗矿产远景调查新发现矿产地5处,新发现有较好找矿前景的矿点12个。

二、河南省桐柏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铜锌矿找矿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省桐柏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铜锌矿找矿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大兴安岭西南段钨锡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项目概况、研究区交通位置、自然地理
    1.3 研究进展及以往地质工作
        1.3.1 研究进展
        1.3.2 以往基础地质工作
        1.3.3 以往矿产地质工作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特征
        2.3.1 构造单元划分
        2.3.2 主要构造行迹
    2.4 区域成矿特征
3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3.1 地球物理特征
        3.1.1 重力场特征
        3.1.2 磁性特征
        3.1.3 电性特征
    3.2 地球化学特征
        3.2.1 元素区域背景特征
        3.2.2 主要地质单元元素背景特征
        3.2.3 化探异常特征
4 成矿规律研究
    4.1 区域矿产分布特征
    4.2 典型矿床特征
        4.2.1 维拉斯托钨矿
        4.2.2 黄岗铁锡矿
    4.3 区域成矿要素
    4.4 找矿标志分析
    4.5 区域成矿规律
        4.5.1 矿床(点)空间展布特征
        4.5.2 成矿时间演化规律
        4.5.3 找矿模型建立
5 矿产资源预测及潜力评价
    5.1 矿产预测方法类型
    5.2 找矿靶区优选及特征
        5.2.1 圈定原则及依据
        5.2.2 圈定结果
        5.2.3 找矿靶区各论
    5.3 预测资源量
    5.4 资源潜力评价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锰矿研究现状
        1.2.1 全球锰矿资源概况
        1.2.2 锰矿床成因类型
        1.2.3 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现状
        1.2.4 我国锰矿研究与勘查历史
        1.2.5 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锰矿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1 区域重力特征
        2.3.2 区域航磁特征
    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典型锰矿床地质特征
    3.1 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
        3.1.1 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床
        3.1.2 穆呼—玛尔坎土锰矿床
    3.2 西南天山吉根锰矿远景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玛尔坎苏锰矿带
        4.1.1 主量元素特征
        4.1.2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
        4.1.3 碳和氧同位素特征
    4.2 吉根锰矿远景区
        4.2.1 主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成锰期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5.1 石炭系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5.1.1 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C2k)
        5.1.2 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C1w)
    5.2 下泥盆统沉积相与沉积环境
        5.2.1 沉积相
        5.2.2 沉积环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
    6.1 锰的物质来源
    6.2 锰沉积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6.3 锰的成矿作用
        6.3.1 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
        6.3.2 西南天山吉根地区锰的成矿作用
    6.4 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锰矿床富锰矿石形成机制
        6.4.1 锰质供给具有多来源特点
        6.4.2 Mn与Fe分离与富集
        6.4.3 含炭质含锰岩系具热水沉积特征
        6.4.4 沉积成岩—成矿过程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
        6.4.5 小结
第七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7.1 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7.2 锰矿床保存的构造因素——构造改造
    7.3 锰矿床成矿规律
    7.4 玛尔坎苏锰矿带与吉根锰矿远景区对比
    7.5 物探、化探和遥感找矿信息
        7.5.1 玛尔坎苏锰矿带喀拉苏勘查区
        7.5.2 吉根远景区
    7.6 成矿预测
        7.6.1 预测准则
        7.6.2 主要找矿标志
        7.6.3 锰矿床找矿靶区预测
    7.7 沉积型锰矿床有效的找矿方法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认识和结论
    8.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3)河南省灵宝市董家埝银矿床原生晕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银矿研究现状
        1.3.2 中国银矿研究现状及银矿床分类
        1.3.3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理论研究进展
        1.3.4 工作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完成实物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资源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3.5 矿体地质特征
    3.6 矿石特征
    3.7 矿床类型
4 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
    4.1 热液矿床原生晕理论
    4.2 原生晕化探剖面异常特征
    4.3 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
        4.3.1 样品采集与测试结果
        4.3.2 数据处理
        4.3.3 原生晕元素统计分析
        4.3.4 原生晕轴向分带计算
        4.3.5 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特征
        4.3.6 矿体剥蚀程度研究
        4.3.7 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理想模型
5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5.1 找矿标志
    5.2 成矿规律
    5.3 综合找矿地质模型
    5.4 成矿预测
        5.4.1 成矿预测准则
        5.4.2 成矿靶区预测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内蒙古高尔其-朝不愣地区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成矿系统与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手段及方法
    1.5 论文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古生界
        2.1.2 中、新生界
    2.2 区域岩浆岩
        2.2.1 区域侵入岩
        2.2.2 区域火山岩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3.3 区域构造演化
    2.4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2.4.1 重力场特征
        2.4.2 磁场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2.5.1 综合异常的圈定
        2.5.2 综合异常分布特征
    2.6 区域金属矿产分布特征
    2.7 区域成矿系统划分
第三章 古生代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作用
    3.1 小坝梁铜(金)矿床
        3.1.1 矿区地质特征
        3.1.2 矿床地质特征
        3.1.3 成岩与成矿时代
        3.1.4 .成矿物质来源
        3.1.5 矿床成因分析
    3.2 巴彦都兰铜多金属矿床
        3.2.1 矿区地质特征
        3.2.2 矿床地质特征
        3.2.3 成岩成矿时代
        3.2.4 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3.2.5 矿床成因浅析
    3.3 古生代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
        3.3.1 晚古生代蛇绿岩构造背景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
        3.3.2 区域碰撞后伸展体制与铜多金属矿成矿
第四章 中生代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作用
    4.1 热液脉型多金属成矿亚系统-乌兰陶勒盖东银多金属矿床
        4.1.1 矿区地质特征
        4.1.2 矿区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4.1.3 矿床地质特征
        4.1.4 成岩成矿时代
        4.1.5 成矿物质来源
        4.1.6 矿床成因浅析
    4.2 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亚系统-朝不楞铁多金属矿床
        4.2.1 矿区地质特征
        4.2.2 矿区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
        4.2.3 矿床地质特征
        4.2.4 成岩成矿时代
        4.2.5 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
    4.3 热液脉型钨成矿亚系统-沙麦钨矿床
        4.3.1 矿区地质特征
        4.3.2 矿床地质特征
        4.3.3 成岩成矿时代
        4.3.4 成矿流体、成矿物质与矿床成因
    4.4 中生代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动力学背景
第五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5.1 区域成矿规律
        5.1.1 矿床形成的时间分布规律
        5.1.2 矿床形成的空间分布规律
        5.1.3 矿床成矿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5.2 典型矿床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总结
        5.2.1 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铜金矿床
        5.2.2 与岩浆热液有关以充填为主的热液脉型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5.2.3 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
        5.2.4 与高温岩浆热液有关的石英脉型钨矿床
    5.3 找矿方向分析
        5.3.1 哈达特陶勒盖—莫若格钦铅锌银锡矿集区(编号Ⅰ)
        5.3.2 迪彦钦阿木—查干敖包钼多金属矿集区(编号Ⅱ)
        5.3.3 1017高地—都格尔林银多金属矿集区(编号Ⅲ)
        5.3.4 阿扎哈达—格勒敖包铜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1)
        5.3.5 敖包陶勒盖—奥尤特铜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2)
        5.3.6 扎日阿音乌拉—巴彦都兰铜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3)
        5.3.7 乌兰陶勒盖东银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4)
        5.3.8 朝不楞铁多金属矿潜在远景区(编号5)
        5.3.9 塔尔巴格吐—额尔登陶勒盖铜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6)
        5.3.10 小坝梁铜多金属潜在远景区(编号7)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青海省都兰县大格勒东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3.1 基础地质工作
        1.3.2 矿产勘查工作
        1.3.3 地质科研工作
        1.3.4 综合研究分析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1.1 元古代地层
        2.1.2 石炭纪地层
        2.1.3 三叠纪地层(Tb)
        2.1.4 侏罗纪地层
        2.1.5 新近纪地层
        2.1.6 第四纪地层
    2.2 构造
        2.2.1 岩金沟(脆)韧性剪切带
        2.2.2 萤石沟-红旗沟-鑫拓脆韧性剪切带
        2.2.3 三道梁-苦水泉-哈西哇脆韧性剪切带
    2.3 岩浆岩
    2.4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1 重力磁场异常特征
        2.5.2 区域重力场
        2.5.3 区域磁场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7 1:5 万遥感解译异常特征
        2.7.1 泥化蚀变和铁化蚀变解译
        2.7.2 线性构造解译
    2.8 区域矿产
        2.8.1 矿产概况
        2.8.2 红旗沟-水闸东沟金矿床典型矿床
第3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 构造
        3.1.1 北东东向断裂组
        3.1.2 北西-南东向断裂组
    3.2 岩浆岩
    3.3 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
        3.3.1 C15 磁异常
        3.3.2 C-16 磁异常
    3.4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3.4.1 1:2.5 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3.4.2 1:1 万岩石测量异常特征
        3.4.3 1:2000 岩石剖面
    3.5 1:1 万遥感解译特征
第4章 矿体特征
    4.1 矿化蚀变带特征
    4.2 矿(化)体特征
        4.2.1 Ⅰ号含矿带
        4.2.2 Ⅱ号含矿带
        4.2.3 Ⅲ号含矿带
        4.2.4 Ⅳ号含矿带
        4.2.5 Ⅴ号含矿带
        4.2.6 钾长伟晶岩脉含矿性
    4.3 矿石类型
        4.3.1 氧化矿石
        4.3.2 原生矿石
    4.4 矿石质量
        4.4.1 矿石矿物成分
        4.4.2 矿石化学成分
        4.4.3 矿石结构、构造
    4.5 围岩蚀变
    4.6 矿体赋存规律、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4.6.1 矿体赋存规律
        4.6.2 矿床成因
        4.6.3 找矿标志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6)河南省桐柏县刘山岩铜锌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3 矿带地质
    3.1 矿带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侵入岩及脉岩
    3.2 矿带地球物理特征
    3.3 矿带地球化学特征
    3.4 矿化特征
        3.4.1 矿体特征
        3.4.2 矿石特征
        3.4.3 围岩蚀变
        3.4.4 成矿期次及矿物生成顺序
4 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研究
    4.1 成矿地质体
        4.1.1 成矿地质体的厘定
        4.1.2 成矿地质体空间分布特征
        4.1.3 成矿地质体与成矿作用(矿体)的关系
    4.2 成矿构造
        4.2.1 成矿构造基本格架
        4.2.2 成矿构造期次划分
        4.2.3 成矿构造形成机制及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
    4.3 成矿结构面
        4.3.1 岩性成矿结构面特征
        4.3.2 晚期脆韧性断裂成矿结构面特征
    4.4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4.4.1 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
        4.4.2 成矿流体特征
        4.4.3 氢氧同位素特征
        4.4.4 硫铅同位素特征
5 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
    5.1 矿床成因探讨
        5.1.1 矿床成因
        5.1.2 成矿模式
    5.2 成矿规律研究
        5.2.1 控矿因素分析
        5.2.2 成矿规律
6 找矿模型构建
    6.1 找矿准则
    6.2 找矿模型
7 找矿预测
    7.1 找矿预测的原则及找矿靶区分级标准
        7.1.1 找矿预测的原则
        7.1.2 找矿靶区分级标准
    7.2 找矿靶区圈定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河南省桐柏围山城金银矿带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完成工作量
2.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特征
    2.2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3 区域矿产分布特征
3.典型矿床研究
    3.1 破山银矿床
    3.2 银洞坡金矿床
    3.3 银洞岭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4.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研究
    4.1 成矿地质体
    4.2 成矿构造
    4.3 成矿结构面
    4.4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5.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5.1 破山银矿床
    5.2 银洞坡金矿床
    5.3 银洞岭银矿床
    5.4 不同矿种间成因关系讨论
    5.5 矿带成矿模式
6.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型
    6.1 控矿因素分析
    6.2 成矿规律研究
    6.3 金银找矿模型
7.找矿靶区预测
    7.1 找矿靶区分级标准
    7.2 预测区圈定
8.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刘山岩铜锌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背景
    1.2 矿区地质特征
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1 区域岩石物性特征
    2.2 重力异常特征
    2.3 磁异常特征
3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3.1 岩矿石电性特征
    3.2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4 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5 多金属矿勘查物探方法组合流程
6 结语

(9)河南省内乡北部矿集区银金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项目依托
        1.1.1 选题依据
        1.1.2 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区研究现状
        1.2.2 研究意义
    1.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
        1.3.1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主要创新点与认识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主要地层特征
    2.3 构造演化及岩浆活动
        2.3.1 构造演化历史及构造特征
        2.3.2 岩浆活动
    2.4 变质作用
    2.5 地球化学场
        2.5.1 区域元素地球化学
        2.5.2 水系沉积物异常
    2.6 遥感地质
    2.7 矿产分布
        2.7.1 金属矿产
        2.7.2 非金属矿产
3 典型矿床研究
    3.1 银洞沟银金铅锌矿床
        3.1.1 成矿地质背景
        3.1.2 矿床地质特征
        3.1.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3.1.4 流体包裹体研究
        3.1.5 同位素地球化学
    3.2 周庄银金铅锌矿床
        3.2.1 矿床地质特征
        3.2.2 流体包裹体研究
        3.2.3 同位素地球化学
    3.3 洞青沟金矿床
        3.3.1 矿床地质特征
        3.3.2 流体包裹体研究
        3.3.3 H、O 同位素特征
    附表图
4 内乡北部矿集区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4.1 典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4.2 典型矿床成矿物质特征
    4.3 成矿时代特征
    4.4 成矿作用分析
    4.5 找矿方向
        4.5.1 矿集区找矿方向
        4.5.2 区域同类矿床找矿方向
    4.6 存在问题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成因类型与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
        1.3.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及沉积建造特征
    2.2 区域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2.2.1 区域构造特征
        2.2.2 区域构造演化
    2.3 岩浆活动及岩浆岩建造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4.2 区域航磁场特征
        2.4.3 区域重、磁场反映的壳幔结构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
    2.6 构造体制演化与区域成矿作用
        2.6.1 晚古生代裂谷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
        2.6.2 中生代弧—盆演化及成矿作用
        2.6.3 新生代弧-陆碰撞及成矿作用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床
        3.1.1 矿区地质特征
        3.1.2 矿体特征
        3.1.3 矿石特征
        3.1.4 成矿阶段划分
    3.2 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3.2.1 矿区地质概况
        3.2.2 矿体特征
        3.2.3 矿石特征
        3.2.4 成矿阶段划分
    3.3 蒙亚啊铅锌矿床
        3.3.1 矿区地质概况
        3.3.2 矿体特征
        3.3.3 矿石特征
        3.3.4 成矿阶段划分
    3.4 新嘎果铅锌多金属矿床
        3.4.1 矿区地质概况
        3.4.2 矿体特征
        3.4.3 矿石特征
        3.4.4 成矿阶段划分
    3.5 昂张铅锌矿床
        3.5.1 矿区地质概况
        3.5.2 矿体特征
        3.5.3 矿石特征
        3.5.4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
    4.1 矿石的元素地球化学
        4.1.1 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4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2 围岩的元素地球化学
        4.2.1 热水沉积岩的常量元素特征
        4.2.2 热水沉积岩的微量元素特征
        4.2.3 热水沉积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4.3 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4.3.1 亚贵拉岩浆岩地球化学
        4.3.2 新嘎果岩浆岩地球化学
        4.3.3 拉屋岩浆岩地球化学
    4.4 流体包裹体特征
        4.4.1 亚贵拉矿床流体包裹体
        4.4.2 蒙亚啊矿床流体包裹体
        4.4.3 新嘎果矿床流体包裹体
        4.4.4 拉屋矿床流体包裹体
第5章 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
    5.1 区域控矿地质条件
        5.1.1 地层因素对成矿的控制
        5.1.2 构造因素对成矿的控制
        5.1.3 岩浆岩因素对成矿的控制
    5.2 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
        5.2.1 成矿时期划分
        5.2.2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5.3 找矿准则确定及找矿模型建立
        5.3.1 找矿预测准则
        5.3.2 找矿模型的建立
第6章 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6.1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6.2 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6.3 矿床成矿系列
    6.4 成矿远景区划分
    6.5 主要成矿远景区评价
    6.6 找矿方向
第7章 结束语
    7.1 取得主要成果
    7.2 存在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河南省桐柏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铜锌矿找矿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兴安岭西南段钨锡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D]. 李帅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2]西昆仑与西南天山结合部晚古生代沉积型锰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D]. 臧忠江. 中国地质大学, 2020
  • [3]河南省灵宝市董家埝银矿床原生晕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D]. 段启超. 河南理工大学, 2020
  • [4]内蒙古高尔其-朝不愣地区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D]. 高征西.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3)
  • [5]青海省都兰县大格勒东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D]. 张学德. 吉林大学, 2019(03)
  • [6]河南省桐柏县刘山岩铜锌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D]. 罗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3)
  • [7]河南省桐柏围山城金银矿带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D]. 包峻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3)
  • [8]刘山岩铜锌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标志[J]. 张学忠. 现代矿业, 2014(03)
  • [9]河南省内乡北部矿集区银金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及找矿方向[D]. 向世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9)
  • [10]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铅锌多金属矿成因类型与成矿规律研究[D]. 杜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9)

标签:;  ;  ;  ;  ;  

河南桐柏地区铜锌矿区域地质背景及找矿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