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适的反抑商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锟[1](2020)在《永嘉学派研究平议》文中研究表明永嘉学派草昧于北宋"皇佑三先生"和"元丰九先生",开创于南宋郑伯熊、薛季宣,继陈傅良之弘扬而至叶适集大成。永嘉诸贤自南宋以来就进入学者讨论的视野。近百年永嘉学派的研究,始于清末民初的温州籍学人对永嘉学派的文献整理及精神弘扬,小成于1980-1990年代,大盛于2000年以来的十余年,推动了宋代永嘉学派研究的繁荣。然而在学术内在层面,永嘉学派的研究仍有待诸多改进与补足之处。
张玉[2](2018)在《叶适的民本思想探析》文中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治国理政思想。叶适作为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其民本思想在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从事功的角度出发,结合南宋社会实际,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将“民”视为治国理政的根基,重视民众在国家和谐稳定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功利的民本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叶适民本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从叶适所处时代背景切入,追根溯源,对南宋政治危机、冗官、冗兵、冗费问题突出、土地兼并及赋税征收越来越严重以及商品货币关系对社会生活的渗透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也探讨了叶适民本思想的思想渊源,包括儒家传统民本思想和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本文还探讨了叶适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从“王道”与“治势”、政治上“君民一体”、经济上以利与民以及教育上“恢圣业共治功”等方面展示的叶适的民本思想,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民本理念。叶适的民本思想始终贯穿着这一理念。另外,本文分析了叶适民本思想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本文认为,我们既要看到其肯定民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力图发挥富人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尽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也要看到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在其基础上的民本思想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最后,本文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挖掘了叶适的民本思想对完善民主政治、关注民生的借鉴意义。
陆凤观[3](2015)在《南宋叶适法律思想探析》文中提出“崇义以养利,隆礼以致力”,是叶适思想的核心所在,故叶适的法律思想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本文通过论述,深度分析叶适的法制思想、行政法律思想、人法共治思想、经济法律思想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凸显叶适法律思想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叶适法律思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而展现叶适法律思想的价值体系。第一章分别从叶适生活的时代、他的生平经历两方面分析其法律思想形成的背景。叶适出生在一个“三世贫匮”之家,早早便辍学以教书来贴补家用,因此叶适对南宋时期民间百姓的贫穷和困苦是极为感同身受的。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使得叶适所生活的温州地区在文化教育方面占得优势地位。发达的文化使得叶适很早就受到了陈傅良等前人的永嘉之学新兴思想的熏陶,而叶适本人又非常勤勉和善于思考,最终造就了他集永嘉学派之大成的成就。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叶适法律思想的理论渊源,叶适是一位儒学思想者,所以他的思想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渊源。然而与南宋其他儒学大家不同的是,叶适坚持以传统儒家学说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法律思想。此外永嘉学派前人的思想也是叶适法律思想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叶适的功利思想是对这一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三章主要阐释了叶适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从叶适的立法思想、行政法思想、人法共治思想、经济法思想四个方面阐述了他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法律思想。不同于同时代的道学家们从“天理大义”出发,用“内圣”的思维为“王道”划定一个框架,一切的法律政策不能跳脱这个圈,叶适法律思想的功利倾向非常突出。“崇礼以养利,隆礼以致力”,虽是他的思想内核,但叶适的法律思想并没有被“礼”所束缚,他批判被扭曲的“礼义”,并试图将南宋的“法害”变为“法利”,使民众不再受法度过密之害。第四章结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来评析叶适的法律思想,展现其思想中的时代价值。叶适的法律思想渗透在其政治、经济等思想的方方面面,因而是叶适功利主义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叶适法律思想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其整个学术体系建构,对我们重新认识南宋时期永嘉学派思想家也有深远的意义。
郑亮[4](2014)在《叶适社会控制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叶适是南宋时期的功利主义学派是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事功义利的学说具有很强的批判性。本文系统的研究其社会控制思想。从定义上讲,社会控制就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是从社会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来划分,即是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两个方面,进而论述叶适的社会控制思想。在社会学上,内在控制即是自我控制,指社会成员自觉把社会规范内化,用以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而外在控制是社会依靠外在力量控制其成员就范。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是叶适社会控制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叶适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渊源是其社会控制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永嘉学派唯物论的道器观、“克己以尽物”和“内外相交成”的认识论是其社会控制思想的哲学依据。叶适的肯定物欲人性论和主张“义利结合”的义利观是其内在的控制手段。而叶适的外在社会控制主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张分权改制、重“德”“势”、合理选材和积极抗金的政治统治措施,二是重视理财、鼓励商业和富民等经济控制思想;三是重视战争和百姓、积极进取的军事防御思想。社会控制的基本作用在于保证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一致性,使社会系统能够稳定、有序的持续运行。通过分析,得出叶适的社会控制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它是基于南宋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统治危机,其目的是希望君主和时人能接受他的主张,实现南宋统治的安定、社会的稳定和百姓的富足,以及在抗击金兵上有所作为。
唐银华[5](2014)在《叶适经济伦理思想初探》文中提出本文立足于叶适作为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的特殊地位,在整体把握叶适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架构,揭示其经济伦理思想以人为本、经世致用之主旨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论述叶适思想中经济与伦理的通约之径及理论价值,进而在温州区域经济崛起的现状与文化命脉的探析中,揭示叶适经济伦理思想的实践价值。叶适经济伦理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南宋王朝通过屈辱和议换来短暂和平,宋室南移促进了永嘉地区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面对朱子理学重视心性的现实,叶适结合事功思想的传承,提出其经世致用的经济伦理思想。叶适把人从先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自然人性论基础,倡扬引导百姓追求合理求利行为的“崇义以养利”义利观。叶适以民本作为根本导向,以济世救民为目的,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倡导政府实行“藏富于民”的富民政策和“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的理财观。在商业伦理方面,叶适明确反对政府为崇本而抑末,提倡“农商并重”的商业伦理观。叶适经济伦理思想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其一,叶适经济伦理思想以经史相通为基础,以“弥纶以通世变”为导向,体现了“务实而不务虚”的功利主义取向。其二,叶适主张士农工商地位平等,四民应自由发展不受外力干扰,反映了“四民交治其用”的理想追求。其三,叶适的经世理论离不开当时的社会体制,叶适倡导君主为政以德,“使民有蒙自活之利”,体现了“为国之要,在于得民”的民本特色。务实致功的功利主义取向是叶适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后世影响颇深。叶适经济伦理思想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其以人为本、务实变通、经世致用的文化精髓与今日温州区域文化不谋而合,本文的研究力图为温州区域经济的崛起提供注脚。
郑慧[6](2013)在《叶适的理学观念与文学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薛季宣、陈傅良等人的思想,将未成形的永嘉之学发展成为一个令朱熹都感到忧虑的思想体系。叶适不但在学术思想上发扬了永嘉学派,而且积极参与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获得了“集本朝文之大成者”的美誉。叶适可谓兼具了政治家、学者和文人三重身份的一代大师,他的思想也是兼容并蓄的一个复杂有机体,不同的思想在叶适的体系中相互碰撞、融合。本文以叶适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论题,首先,分析了叶适对理学家继承儒家之道的正统的问题提出的质疑,指出叶适以“推见孔氏之学以上接圣贤之统”为目的,批评了理学家的“道统”论。在此基础上,叶适继承了儒家道统的治道思想,奠定了注重经世致用的学术基础。叶适以永嘉学派的学者身份参与到了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活动中,对文道关系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形成了“合周程欧苏之裂”的文道观,并且在文学实践中形成了为文有益教治的文学思想和“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的作文原则。其次,论述了叶适与道学、心学的辩论过程中提出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些观点是永嘉事功思想形成的基础。他认为道存在于现实的物中,以辩证的发展观认识世界,并以辩证发展的观点进行文学批评活动,针对理学家的“尊古”诗论,提出了“尊古不陋今”的发展文学观。他的发展文学观突出表现在对南宋后期“永嘉四灵”的提携和奖掖方面。再次,探究了叶适道德与功利统一的思想所折射出的“德艺兼成”的文学批评观。叶适的学术思想以道及道统的探寻为理论出发,在人的生活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向外寻找,同时,外部世界是人内在德性的体现,外部世界与人的内在德性需要和谐统一,人的内在德性需要与社会功利生活相结合,也就是叶适所宣扬的道德与功利的统一。道德与功利的统一,反映在文学批评中,就是既要兼顾内在道德的提高,又要兼顾外在艺术的表现,“德艺兼成”是叶适的文学批评观。在这一文艺观的指导下,叶适形成了崇律体、倡唐诗的诗学取向。最后,阐释了叶适的“中和”思想特征与平淡的文学创作追求。叶适思想的“中和”特征影响了他的审美追求,他追寻着我国传统社会最高审美标准的“中和之美”,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对“温柔敦厚”诗教思想的充分认同。“中和”的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平淡而自然的审美追求是“中和”之美的具体表现。叶适作为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研究他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想不仅可以为传统思想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文学批评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多元化、立体化的考察一位人物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想,是跨领域、跨学科研究日益发展的学术背景下的一个可行之举。
李继富[7](2011)在《叶适功利主义思想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叶适是南宋着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一名儒家学者,但却试图从功利主义的角度为南宋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寻求最有效的实践根据,这种努力使他一度遭受理学家的批评,并被排除在儒家正统之外。儒家心性之学到了宋代登峰造极,并以正统自居,挤压了宋代思想的自由空间。理学的过度封闭与自负必然会产生反抗,加上南宋内忧外患的政治现实,在这种理学禁锢与现实呼唤的双重作用下,功利主义经过先秦以来长达千余年的沉寂,再次应运而生,并在浙东商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兴盛起来,最终经由叶适,成为南宋一个蔚为大观的学术思潮。怀着强烈的忧乐情怀和救国意愿,叶适丰富和发展了功利主义思想,成为功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以对道统论的批判为切入点,以自然人性论为哲学基础,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法治诸方面。成为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但梳理叶适的思想内容并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第五章对叶适功利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的考察、对人性论进行的讨论,并由此延伸到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入探析,才是本文试图突破的地方。最后,本文的论述努力向这样一个观点靠拢:自然人性论只能解释功利主义的合理性,而只有人性恶论的假设,才能走向法治,并反过来对功利主义从理论上进行有效的保护。
欧阳华英[8](2010)在《叶适经济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叶适是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通达与明智,远见和卓识非一般人可比。他的经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传统的经济观点,在某些问题上,突破了传统思想的局囿,顺应历史发展和顺乎自然趋势,批判了“贵义贱利”传统经济教条,第一个公开提出反对“重本抑末”,认为政府不但不应该干预工商业,反而应促使其发展,主张让工商业者参政;反对恢复井田制,认为应“分闽浙以实荆楚”,解决人地矛盾;在财政思想上厘清了理财与聚敛的区别,应该以“量入为出”作为财政平衡的原则,由此对赋税等问题中出现的弊端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另外,对两宋“钱荒”问题的成因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尽管,叶适的经济思想虽然在理论上不够深刻,但仍然开启了新思潮的步伐。可以说,叶适的经济思想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决非闭门造车之论。研究叶适的经济思想,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了解该时代的社会历史以及经济思潮均有启示意义。
朱晓凤[9](2009)在《21世纪初叶适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叶适(1150—1223),字正则,温州永嘉人,学者称水心先生。他是永嘉事功学派的集大成者,是南宋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南宋思想界独树一帜的代表。最近十年以来,学术界对宋学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在此影响下,对处于南宋时期曾
孟勇[10](2009)在《试析叶适功利主义经济思想及对浙江经济、浙江精神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作为追求功利主义的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叶适一反传统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点,大胆地提出了义利并重的功利主义经济思想。其中强调理财的重要性,在重视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商业,反对抑制兼并,公开为富人辩护等等一系列的功利化思想,不仅对历史上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也成为当代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资源。本文的写作试图从叶适功利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叶适功利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浙江经济,浙江精神的影响三方面对叶适功利主义经济思想进行简单梳理,从而窥视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对当代浙江经济发展以及浙江精神内涵提升的重要价值。
二、叶适的反抑商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叶适的反抑商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永嘉学派研究平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永嘉学派绍述、弘扬及整体研究 |
二、永嘉学派的滥觞:对“皇佑三先生”与“元丰九先生”的梳理 |
三、永嘉学派之中坚: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研究 |
四、永嘉之学集大成者叶适的研究 |
(一)第一阶段 |
(二)第二阶段 |
(三)第三阶段 |
五、结论 |
(2)叶适的民本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叶适民本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
(一)时代背景 |
1.南宋的外患危机 |
2.冗官、冗兵、冗费问题突出 |
3.土地兼并及赋税征收越来越严重 |
4.商品货币关系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
(二)思想渊源 |
1.儒家传统民本思想 |
2.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 |
二、叶适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王道”与“治势” |
1.君德:真意实德充塞于人主之身而施之于天下 |
2.治势:天下之势在内而不在外也 |
(二)政治上:君民一体 |
1.尊重臣民 |
2.重视民的作用 |
3.重视富民的作用 |
(三)经济上:以利与民 |
1.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
2.轻薄赋敛 |
3.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 |
(四)教育上:恢圣业共治功 |
1.提升道德修养 |
2.重视后天教育的作用 |
三、叶适民本思想的进步性及局限性 |
(一)叶适民本思想的进步性 |
1.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2.抑制统治阶级过度地剥削和压迫 |
3.缓解社会矛盾 |
(二)叶适民本思想的局限性 |
1.没有涉及政治权力的分配 |
2.没有触及社会环境的改造 |
3.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 |
四、叶适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
(一)从“以民为本”到“以人民为中心” |
(二)从“以利与民”到民生政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南宋叶适法律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叶适法律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第一节 南宋时期的社会 |
一、“外柔内坚”的政治环境 |
二、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 |
三.学术上思辨氛围浓烈 |
第二节 叶适生平概述 |
一、青年叶适的成长经历 |
二、叶适的仕途及其晚年 |
第二章 叶适法律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一节 传统儒家学说 |
第二节 永嘉学派前人之思想 |
第三章 叶适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正纲疏法”的立法思想 |
一、“正纲”分权思想 |
二、“疏法”思想 |
第二节“轻君革吏”的行政法律思想 |
一、“礼臣要民”的民本思想 |
二、除弊兴政的吏胥改革思想 |
第三节“任人以行法”的人法共治思想 |
一、抨击“任法不任人”之弊 |
二、主张任人以行法思想 |
第四节“重商利民”的经济法律思想 |
一、提倡“本末并行”的思想基础 |
二、反聚敛崇尚理财的经济法律思想 |
第四章 叶适法律思想评析 |
第一节 叶适法律思想的历史意义 |
一、积极意义 |
二、局限性 |
第二节 叶适法律思想的现实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叶适社会控制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的研究情况 |
1.2.2 国外的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2 叶适的生平及思想渊源 |
2.1 叶适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渊源 |
2.1.1 叶适生活的时代背景 |
2.1.2 叶适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渊源 |
2.2 叶适社会控制思想的哲学依据 |
2.2.1 物之所在,道之所在 |
2.2.2 认识论 |
2.2.3 对理学的批判 |
3 叶适社会内在控制思想 |
3.1 概述 |
3.2 义利观 |
3.2.1 人性与物欲 |
3.2.2 义利统一 |
3.3 叶适礼治与教化的控制方式 |
3.3.1 重礼治 |
3.3.2 重教育 |
3.3.3 重实践 |
3.4 治心说 |
4 叶适社会外在控制思想 |
4.1 概述 |
4.2 政治控制 |
4.2.1 分权改制 |
4.2.2 重“德”与“势” |
4.2.3 以改革促恢复 |
4.3 经济控制 |
4.3.1 裕民力,抑富民 |
4.3.2 重理财,非敛财 |
4.3.3 重工商,物畅通 |
4.4 军事思想与社会控制 |
4.4.1 朝廷重视、百姓参与 |
4.4.2 江北守江,经营两淮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5)叶适经济伦理思想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叶适经济伦理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一节 内忧外患的南宋社会 |
第二节 永嘉商品经济的崛起与挑战 |
第三节 学术分化的思想背景 |
第二章 叶适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崇义以养利”的义利观 |
第二节 “藏富于民”的富民观 |
第三节 “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的理财观 |
第四节 “农商并重”的商业伦理观 |
第三章 叶适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一节 “务实而不务虚”的功利主义取向 |
第二节 “四民交致其用”的理想追求 |
第三节 “为国之要,在于得民”的民本特色 |
第四章 叶适经济伦理思想的简要评析 |
第一节 叶适经济伦理思想的价值 |
第二节 叶适经济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叶适的理学观念与文学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叶适的道统论与文道观 |
第一节 叶适与永嘉学派 |
一、 永嘉学派的发展源流 |
二、 叶适集永嘉学派之大成的地位 |
三、 叶适的学术思想概说 |
第二节 叶适的道统论分析 |
一、 道统论的思想渊源及后世影响 |
二、 叶适对理学道统观的批判 |
三、 叶适的“治道”研究 |
第三节 叶适的文道观与有益教治的文学思想 |
一、 南宋中期的文道观概述 |
二、 叶适“合周程欧苏之裂”的文道观 |
三、 叶适为文关教事的作文原则 |
第二章 叶适的辩证唯物思想与发展的文学观 |
第一节 叶适辩证唯物的理学观念 |
一、 “天理论”与叶适的道器观 |
二、 叶适内外交相成的认识论 |
三、 叶适的“凡物皆两”的辩证思想 |
第二节 叶适的发展文学观 |
一、 宋代理学思想中的文学观 |
二、 理学家的“尊古”诗学理论 |
三、 叶适“尊古不陋今”的发展文学观 |
第三节 叶适与“永嘉四灵” |
一、 “永嘉四灵”的诗学创作及意义 |
二、 叶适与“永嘉四灵”的交游 |
三、 叶适对“四灵诗”的评论 |
第三章 叶适德艺兼成的文艺观与诗学取向 |
第一节 叶适重道德的批评观 |
一、 叶适的实德思想分析 |
二、 叶适重道德倾向下的“以人品论文品” |
三、 叶适德先艺后思想与理学家的重道德批评观 |
第二节 叶适德艺兼成文艺观的价值与意义 |
一、 叶适的德先艺后论与德艺兼成观 |
二、 叶适对审美价值独立于道德之外的肯定 |
三、 叶适“德艺兼成”的文艺观与创作实践 |
第三节 叶适德艺兼成观影响下的诗学取向 |
一、 宋诗的变革特色 |
二、 叶适崇律体、倡唐诗的诗学取向 |
第四章 叶适中和、平淡、自然的审美追求 |
第一节 叶适思想的融合性与中和之美的追求 |
一、 叶适思想的融合性 |
二、 中庸思想与叶适对中和之美的追求 |
三、 叶适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 |
第二节 中和思想影响下的平淡审美基调 |
一、 叶适情感抒发的中和美 |
二、 叶适对平淡审美基调的提倡 |
三、 平淡出于自然流溢 |
第三节 叶适审美追求的得与失 |
一、 探索调节文与道矛盾的中和审美之路 |
二、 叶适对唐代审美风格的有限度回归 |
三、 叶适的审美追求对永嘉文派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7)叶适功利主义思想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导论 |
引言 |
第1章 叶适之前的中国古代功利主义思想 |
1.1 墨家功利主义 |
1.2 法家功利主义 |
1.3 儒家功利主义 |
1.4 宋代功利主义 |
1.5 中国古代功利主义思想的特点 |
第2章 叶适功利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形成过程 |
2.1 叶适功利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
2.2 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3章 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
3.1 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哲学元点:自然人性论 |
3.2 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切入点:对道统论的批判 |
3.3. 叶适功利主义思想中的经验主义倾向 |
第4章 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特征 |
4.1 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4.2 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5章 讨论 |
5.1 功利主义与市场经济 |
5.2 市场的失灵与功利主义的困境 |
5.3 性善论的贫困 |
5.4 从性恶论出发 |
5.5 从法治走向现代政治文明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叶适经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状况 |
三、本文研究问题及其研究设想 |
第一章 叶适经济思想的形成 |
一、叶适经济思想形成的社会环境 |
二、叶适思想的理论渊源 |
三、叶适经济思想形成的个人因素 |
第二章 叶适的工商业思想 |
一、功利思想——对"贵义贱利"的批判 |
二、反对专卖 |
三、批判"重本抑末",重视商业,扶持商贾 |
第三章 叶适的农业思想 |
一、反对复井田 |
二、"分闽浙以实荆楚" |
三、对"什—税"的看法 |
第四章 叶适的财政与货币思想及其他 |
一、叶适的财政思想 |
二、叶适的货币思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叶适的反抑商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永嘉学派研究平议[J]. 王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叶适的民本思想探析[D]. 张玉.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5)
- [3]南宋叶适法律思想探析[D]. 陆凤观.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2)
- [4]叶适社会控制思想研究[D]. 郑亮. 重庆师范大学, 2014(02)
- [5]叶适经济伦理思想初探[D]. 唐银华. 浙江财经大学, 2014(02)
- [6]叶适的理学观念与文学思想[D]. 郑慧.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1)
- [7]叶适功利主义思想述评[D]. 李继富. 西南大学, 2011(09)
- [8]叶适经济思想研究[D]. 欧阳华英. 兰州大学, 2010(11)
- [9]21世纪初叶适研究综述[J]. 朱晓凤. 儒藏论坛, 2009(02)
- [10]试析叶适功利主义经济思想及对浙江经济、浙江精神的影响[A]. 孟勇. “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