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9年度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简介(续)(论文文献综述)
马婷玉[1](2020)在《新疆三甲R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院的科研绩效评估是判断医院科研水平和效率是否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许多科研管理工作者关注和不断探索、追求的重要课题。对医院而言,科研管理绩效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科研管理效率。科学、系统的科研评估,有利于实现对医院科研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和规范化管理。2008年卫生部编写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该指南在2005年编写的基础上再次提出了医院要实行绩效管理的要求,其中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是医院产生社会效益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R医院敏锐的捕捉到科研对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对医院各科室建立科研激励和奖惩制度。因此自2010年开始R医院对科室进行科研绩效评估工作。最初只从科研产出方面对各科室进行科研绩效评估,2017年开始加入了科研投入的指标。2019年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的持续发展是反映三级公立医院创新发展和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是对公立医院的教学、科研能力及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因此,结合该意见,医院科研管理部门为更好的实现持续发展,做好医院临床科室人才队伍、教学科研能力的评估,开始总结实施近10年的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现有的科研绩效考核指标存在一定问题,包括:考核内容不够全面,指标过于单一,科研产出指标较多,只凸显了科研结果性指标。例如:论文、科研奖项、科研项目的数量;科研投入指标相对较少,只有科研经费投入。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估模式,忽略了科研绩效评估中其他重要指标的重要性。医院的长足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考虑科室的人才梯队如何建设、各级职称及高学历人才在科室所占比例,科室内部是否建立合理的科研奖惩机制,科研设备的投入资金有多少,这些指标都是科室科研能力持续发展的体现。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重要程度评分法,确定新疆某综合性三甲医院(R医院)绩效评估指标的权重,重新设计R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并调取2018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通过新指标考核后外科系统各科室排名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现新科研绩效评估指标通过对科研投入、科研管理、科研产出三方面考核能更全面、合理的考核一个科室的科研水平,从而也进一步验证了该评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科学性。
宁鹏飞[2](2019)在《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文中认为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医学的多个领域渗透与应用,助力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1977-1990年期间,由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医学研究者与计算机专家的有力合作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并逐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本地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应用及影响少有涉及,本文工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资料包含了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来自于内蒙古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在1977-1990年这一时期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这些一手史料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了1977-1990年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引入历程、应用发展水平及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线索。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社会背景及专家访谈资料,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辨析对于医学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及普及应用影响,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技术背景及社会背景依据;第三章,对1977-1990年在内蒙古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通过与国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比,明晰了1977-1990年的发展特征,并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以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以尽量翔实的具体事件作为支撑,具体的展示技术应用后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国外,我国起步稍晚,政府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应用,1977-1990年这一阶段,很多专门的机构组织刚刚成立,我国医学领域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以实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及热点基本同步,我国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医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中文信息表达问题等。相比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医学领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从具体需求出发的应用较多,对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有所不足。很多以应用为目的的项目通过主管部门下达命令的形式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企业的主动参与,工业化水平不足。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改善。2.通过研究发现,从1977年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内蒙古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新技术探索与引入方面积极与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合作,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学研究、辅助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医学情报检索方面均有与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应用虽然与我国有代表性省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应用范围相同,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同步。尤其在蒙医专家系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开展相关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也形成了本地各类医学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原始积累,这对于现今的内蒙古医疗大数据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实例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始对传统医院管理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1990年之前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发端。软件开发方式从自主开发探索逐渐过渡到引进成熟的工业化软件产品。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如何留住人才至今仍然值得深刻反思。CT等新技术引入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经验知识仍然起到重要主导作用。
孔放[3](2017)在《我国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奖励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维护社会稳定的方式,自古有之。封建社会时期,"奖惩"一直是统治者治理国家、巩固政权的两大权柄,现代社会奖励更是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发展与创新,以及形成社会良好风气的重要手段。奖励制度作为界定、规范奖励行为的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建立系统、完善的奖励制度是发挥奖励作用与价值的重要举措。授奖环节产生的文件、实物,从获奖客体角度而言,是真实记录获奖成果的荣誉档案,是获奖者、获奖机构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奖励及奖励制度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综合研究我国宏观奖励活动、奖励分类体系及奖励制度的理论和成果较少,针对荣誉档案的研究也较为宽泛。论文基于以往具体领域的奖励理论研究成果,将奖励、奖励制度与荣誉档案三者相联系,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我国目前具体奖项及奖励分类体系,从纵向角度提出以授奖主体为分类标准的奖励分类体系,并基于此分类体系分析我国荣誉档案的管理工作。论文共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从研究背景出发,提出选题的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的文献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概括论文研究的三大主要对象——奖励、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一方面从奖励含义入手,重点介绍奖励的社会历史性、目的明确性和行为流程化的特点,以及奖励活动的四大阶段及其各阶段形成文件档案材料,随后分析了奖励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并分析奖励分类体系对奖励制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出荣誉档案的概念,介绍其特征和重要价值,并分析荣誉档案与奖励类档案的关系,为第四章和第五章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古代法家和儒家的奖励思想出发,回顾了奖励制度、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历史,划分两者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先秦时期、封建时期和近现代时期,通过列举每一历史阶段典型的奖励制度、荣誉档案种类以及最常见的荣誉档案管理方式,为第四章奖励分类体系和第五章荣誉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背景信息和史料参考。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论文研究的重点,第四章主要介绍奖励分类体系,此体系是在现有奖励分类的基础上,以授奖主体为分类标准而形成的,并列举了每一类奖励的典型奖项,加深对该类型奖励的了解。此外,利用"中国智库索引(CTTI)"数据库中数千条"荣誉"、"奖励"的数据,分析了具体奖项分布的特点。第五章将第四章的奖励分类体系和我国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提出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既包括机构以整体名义获奖而形成的荣誉档案,又包括重要的个人荣誉档案;在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下,重视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成套性、开放性和效益性原则;结合奖励分类体系,界定荣誉档案的收集范围和分类,综合利用多种方法鉴定荣誉档案的真伪和价值,并对荣誉档案保管和利用工作提出些许建议。第六章结语回顾全文,总结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主要观点,并概括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并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朱安远,郭华珍[4](2016)在《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四)》文中提出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内舆论媒体亢奋,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屠呦呦先生是首位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位华裔女性诺奖得主和诺医奖得主,这是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学界的重大历史性突破,这一荣耀将永远铭记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女士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与疟疾直接相关的诺医奖以及青蒿素类抗疟药物获得的各种国内外奖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发现(发明)简史,不惜浓墨重彩全方位地展示了以屠呦呦为杰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英谱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朱安远,郭华珍[5](2016)在《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三)》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女药学家、药物化学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屠呦呦以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首个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而赢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殊荣,特大喜讯传来,国内舆论媒体亢奋,国人无不欢欣鼓舞。屠呦呦先生是首位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位华裔女性诺奖得主和诺医奖得主,这是中国医学界尤其是中医学界的重大历史性突破,这一荣耀将永远铭记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女士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与疟疾直接相关的诺医奖以及青蒿素类抗疟药物获得的各种国内外奖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发现(发明)简史,不惜浓墨重彩全方位地展示了以屠呦呦为杰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英谱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胡晓峰,李爱军[6](2015)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大事记》文中研究指明1954年6月毛泽东主席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9月12日卫生部派鲁之俊、朱琏、何高民负责筹建中医研究院。9月17日刘少奇指示:"卫生部要下决心,拿大力,办好中医研究院";"研究中医要读书,读中医所有的书";"研究中药的人,首先要向中药老师学,你们要在旧的基础上学习才能学成,然后再进一步改良";"中医研究院成立后,应办一个象同仁堂那样的中药厂"。10月7日经卫生部批准,中央卫生研究院中
沃红梅[7](2013)在《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文中研究指明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设计、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由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人类机体的反应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表现千差万别,所以需要运用统计方法来探讨其规律。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中国医学统计学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开始逐渐发展。1948年,《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一书出版,标志着医学统计学学科在我国开始建立。解放前,医学统计学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医学统计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迄今,医学统计学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已历经六十余年,但关于其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却尚不充分,鲜有医学统计学系统的史学研究发表。因此,归纳总结医学统计学发展的史学资料,对于反映我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建国后医学统计学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一是学科发展概况;二是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建设;三是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四是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介绍。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和对现有文献的梳理解读,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医学统计学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学科发展进程的概述,反映出我国医学统计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对于中国卫生统计学会成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研究,从侧面反映中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国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的历史犹如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的进程。最后,我们将中国医学统计学工作者划分成四代人,按照出生时间的顺序,重点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人中的代表人物。与以往仅有的一些文献相比,本研究在学会、教材和人物方面,具有更为详尽和系统总结的特点。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梳理,让后人了解中国医学统计学的历史,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医学统计学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8](2012)在《关于表彰康复医疗先进个人的决定》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关于开展康复医疗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中社康字【2011】第07号)、《关于举办"第八次全国医院管理高级论坛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5周年庆典"的通知》(中社康工委字【2012】第08号)文件精神,经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领导同意,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会和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决定在举
刘岩,何有琴,安琨,刘亚民,梁晋英,程艳敏,李晓冰[9](2011)在《“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领域重大专项产出成果的评价研究:基于承担人获奖成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九五卫生专项"资助的课题承担人获奖成果产出情况。方法对课题承担人1999—2008年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9位课题承担人共计获得9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课题承担人首位获奖成果54项,占成果总数的56.84%;71.57%的获奖成果集中在2001—2005年;87.37%的获奖成果与承担课题学科领域一致。结论 "九五卫生专项"产出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项目完成与成果获奖时间有规律,但总量偏少,质量有待提高,获奖成果与中标课题学科不一致现象应予重视。
吴恺[10](2010)在《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文中指出科技奖励制度是社会制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科学社会学研究对象之一。科技奖励制度完善与否,决定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奖励制度不断改革与发展,奖项的设置日趋合理与完备。目前,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已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阶段。本文紧扣我国科技奖励制度这个主题,以改进与完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为宗旨,分四章对我国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对科技奖励制度的内涵、主客体与本质进行了阐述,并对近代科技建制化历程与科技奖励制度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建制化科技奖励制度对古代非建制化科技奖励制度的超越。第二章论述了新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国家级科技奖励、省(部)级科技奖励、社会力量设置科技奖励各自的特点,并分析了我国现代科技奖励制度的作用与意义。第三章对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进行了分析。首先,剖析了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的诸要素,并探讨了“大科学”背景下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良性运行的规范。其次,阐明了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运行的心理学机制和社会学机制,力图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角度深入研究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的实际运作。再次,运用霍尔系统工程“三维结构论”,对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的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分析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科技奖励制度及其特点,通过中外科技奖励制度比较研究,得出国外科技奖励制度的经验与启示。在此基础上,从结构和运行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科技奖励制度的有效做法,提出了完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二、1999年度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简介(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9年度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简介(续)(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三甲R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1.5.1 本文的创新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绩效评估 |
2.1.2 医院科研绩效评估 |
2.2 科研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
2.2.1 相关理论 |
2.2.2 评估方法 |
第3章 R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评估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R医院基本情况 |
3.1.1 R医院简介 |
3.1.2 R医院发展目标及科室的科研发展目标 |
3.2 R医院科室科研与科研绩效评估的现状 |
3.2.1 R医院科室科研发展现状 |
3.2.2 R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评估体系现状 |
3.3 R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R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4.1 R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思路及原则 |
4.1.1 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 |
4.1.2 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1.3 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
4.2 R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 |
4.3 R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的确立 |
4.3.1 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的修整 |
4.4 各级指标的确定 |
4.4.1 一级指标的确定 |
4.4.2 二、三级指标的确定 |
4.4.3 第一轮指标体系修改情况 |
4.5 R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过程 |
4.5.1 权重计算思路 |
4.5.2 权重计算结果 |
第5章 R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
5.1 样本数据获取 |
5.2 评估结果及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B 第二轮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
附录C 公式索引目录 |
附录D 图索引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界定 |
1.2.2 计算机技术相关术语的辨析 |
1.2.3 研究分期的方法 |
1.2.4 本文研究范围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国内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1977-1990年) |
2.1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 |
2.1.1 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
2.1.2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
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征 |
2.2.1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
2.2.2 国内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
2.2.3 国内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与开展的交流活动 |
2.2.4 人才培养 |
2.3 技术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研究 |
3.1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
3.1.1 国家政策引导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支持推动 |
3.1.2 成立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与开展交流活动.. |
3.1.3 内蒙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才构成及培养途径 |
3.2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逐步引进与本地化应用 |
3.2.1 技术的自主探索与国家支援 |
3.2.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引进 |
3.2.3 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起步 |
3.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
3.3.1 辅助医学研究 |
3.3.2 辅助临床诊断 |
3.3.3 医院管理 |
3.3.4 医学情报检索 |
3.4 综合评价分析 |
3.4.1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在各领域应用的特征 |
3.4.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总体特征 |
第4章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的应用影响实例研究 |
4.1 关于内蒙古医学院的代表性 |
4.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的萌芽时期(1977-1985) |
4.2.1 辅助临床诊断——早期的探索与准备 |
4.2.2 辅助医学研究——自主编程探索 |
4.3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应用的起步时期(1986-1990) |
4.3.1 辅助医学研究——软件包的引进与代表性成果的产出 |
4.3.2 辅助临床诊断——促进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
4.3.3 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工作流程的初步改变.. |
4.4 内蒙古医学院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的措施 |
4.5 综合评价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我国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总体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2 奖励、奖励制度及荣誉档案概述 |
2.1 奖励及其制度 |
2.1.1 奖励概念 |
2.1.2 奖励的特点 |
2.1.3 奖励流程和奖励类档案 |
2.1.4 奖励制度 |
2.2 荣誉档案 |
2.2.1 概念 |
2.2.2 特征及其价值 |
2.2.3 荣誉档案与奖励类档案的关系 |
2.3 奖励、奖励制度与荣誉档案的联系 |
3 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的历史沿革 |
3.1 古代典型的奖励思想 |
3.1.1 先秦法家的"信赏必罚"、"重刑厚赏"思想 |
3.1.2 先秦儒家的"明德慎罚"、"赏罚必信"思想 |
3.1.3 封建社会儒家的"阳赏阴刑"、"赏不逾时"思想 |
3.2 奖励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
3.2.1 先秦萌芽时期 |
3.2.2 封建发展成熟时期 |
3.2.3 民国重构时期 |
3.2.4 新中国新发展时期 |
3.3 荣誉档案及其管理工作的历史沿革 |
3.3.1 先秦时期 |
3.3.2 封建社会时期 |
3.3.3 民国成立后至今 |
4 奖励分类体系研究 |
4.1 奖励分类的含义、标准与原则 |
4.2 我国奖励的具体分类 |
4.2.1 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奖励种类 |
4.2.2 奖励分类体系——按照授奖主体标准划分 |
4.2.3 具体奖项分布特点 |
5 荣誉档案管理工作——以奖励分类体系为基础 |
5.1 荣誉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与原则 |
5.1.1 对象 |
5.1.2 原则 |
5.2 荣誉档案的收集 |
5.3 荣誉档案的分类 |
5.3.1 奖励分类体系标准 |
5.3.2 载体形态标准 |
5.4 荣誉档案的鉴定方法 |
5.4.1 真伪鉴定 |
5.4.2 价值鉴定 |
5.5 荣誉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单表 |
附录2 基于奖项分类体系的具体奖项分布表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简介 |
致谢 |
(4)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四)(论文提纲范文)
4 发现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 |
6 与疟疾直接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7 屠呦呦和青蒿素类抗疟药物所获奖项 |
8 结束语 |
(5)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三)(论文提纲范文)
3青蒿素之母屠呦呦的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 |
(7)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建国后医学统计学学科建设进展回顾 |
1、课程结构与专业建设 |
2、教材建设 |
3、师资队伍建设 |
4、研究生培养 |
5、科研工作 |
6、学术交流 |
7、小结 |
第二部分 对卫生统计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学会——记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原中国卫生统计学会) |
1、初创时期(1984-1997年) |
2、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 |
3、小结 |
第三部分 建国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回顾 |
1、郭祖超教授的《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 |
2、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卫生统计学相关教材 |
3、卫生部统编教材《卫生统计学》 |
4、改革开放后迄今其他一些教材 |
5、小结 |
第四部分 对医学统计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
1、第一代人物 |
袁贻瑾 |
许世瑾 |
李光荫 |
薛仲三 |
郭祖超 |
祝绍琪 |
高润泉 |
倪江林 |
郑戈 |
杨纪柯 |
2、第二代人物 |
田凤调 |
杨树勤 |
李天霖 |
张照寰 |
杨建伯 |
周有尚 |
史秉璋 |
丁道芳 |
陆守曾 |
顾杏元 |
金丕焕 |
杜养志 |
王均乐 |
杨瑞璋 |
戴旭东 |
高玉堂 |
王仁安 |
何大卫 |
余松林 |
周燕荣 |
陈启光 |
方积乾 |
苏炳华 |
孙振球 |
3 、小结 |
第五部分 总结 |
1、学科建设 |
2、人才培养 |
3、校际合作 |
4、一点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目录 |
中国统计发展简史(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一章 科技奖励制度概述 |
第一节 科技奖励制度相关范畴界定 |
一、科技概念的界定 |
二、科技奖励的理论界定及其分类 |
三、科技奖励制度的理论界定 |
第二节 科技奖励制度的主客体与本质 |
一、科技奖励制度的主客体 |
二、科技奖励制度的本质 |
第三节 科技奖励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古代非建制化科技奖励制度 |
二、科技的社会建制化与现代科技奖励制度建立 |
第二章 我国现代科技奖励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新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发展历程 |
一、初创和发展停滞阶段(1949年——1976年) |
二、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985年) |
三、全面稳定发展阶段(1985年——1999年) |
四、改革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
第二节 我国现代科技奖励制度分析 |
一、我国国家级科技奖励分析 |
二、我国省(部)级科技奖励分析 |
三、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分析 |
四、我国现代科技奖励制度的作用 |
第三章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概述 |
一、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的涵义及要素 |
二、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的运行规范 |
第二节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的运行机制 |
一、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运行的心理学机制 |
二、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运行的社会学机制 |
第三节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系统三维结构分析 |
一、时间维 |
二、逻辑维 |
三、知识维 |
第四章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
第一节 中外科技奖励制度的比较及启示 |
一、国外科技奖励制度概览 |
二、中外科技奖励制度之比较 |
三、国外科技奖励制度的启示 |
第二节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结构上的问题 |
二、我国科技奖励制度运行中的问题 |
第三节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改善与优化 |
一、优化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结构 |
二、改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运行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所发论文 |
后记 |
四、1999年度卫生部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简介(续)(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三甲R医院科室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马婷玉. 新疆大学, 2020(07)
- [2]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D]. 宁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3]我国奖励制度和荣誉档案管理研究[D]. 孔放. 南京大学, 2017(09)
- [4]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四)[J]. 朱安远,郭华珍. 中国市场, 2016(22)
- [5]青蒿素之母——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科得主屠呦呦(三)[J]. 朱安远,郭华珍. 中国市场, 2016(18)
- [6]中国中医科学院大事记[J]. 胡晓峰,李爱军. 中华医史杂志, 2015(06)
- [7]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D]. 沃红梅. 南京医科大学, 2013(02)
- [8]关于表彰康复医疗先进个人的决定[A].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社,中国社工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 《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5周年庆典及表彰活动纪念文集, 2012
- [9]“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领域重大专项产出成果的评价研究:基于承担人获奖成果分析[J]. 刘岩,何有琴,安琨,刘亚民,梁晋英,程艳敏,李晓冰.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1(06)
- [10]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 吴恺. 武汉大学,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