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与防治

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秦延春,丘献娟,卢玉文,韦锦福,陈国龙[1](2021)在《温控棚和传统棚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对比试验》文中指出采用温控棚和传统棚反季节栽培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并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秀珍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秀珍菇黄菇病发生率等。结果表明,温控棚栽培秀珍菇产量高、品质好、周转快、无感染黄菇病。

袁卫东,陆娜,宋吉玲,王伟科,亢学平,闫静,李戌清[2](2018)在《浙江秀珍菇黄菇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文中指出为明确引起浙江秀珍菇黄菇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鉴定、脂肪酸甲基酯(FAME)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引起秀珍菇黄菇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研究结果可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柯斌榕,卢政辉,吴小平,陈发川,兰清秀[3](2018)在《秀珍菇退化菌株生物学特征比较及dsRNA病毒检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秀珍菇退化菌株与正常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双链RNA(dsRNA)病毒检测,为秀珍菇栽培过程中选择优质菌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秀珍菇退化菌株菌丝拮抗、菌丝生长速度及出菇试验,与正常菌株进行生物学特征比较,通过ITS扩增,利用RAPD、ISSR和SRAP分子标记分别进行差异性比较,并开展dsRNA病毒检测,分析秀珍菇菌株的退化原因。【结果】秀珍菇退化菌株X9和X13与正常菌株X5、X6及对照菌株X15间存在拮抗反应,当培养基的pH低于5.0时,退化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显着降低(P<0.05,下同)。退化菌株X13菌丝的生长速度(4.95mm/d)、常温出菇单袋产量(73.34 g/袋)及低温刺激出菇单袋产量(107.69 g/袋)均显着低于正常菌株和对照菌株。分子标记分析未发现供试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dsRNA病毒检测发现供试菌株均存在dsRNA片段,其中退化菌株X13存在特异的dsRNA片段。【结论】秀珍菇退化菌株可能受dsRNA病毒感染,适应环境能力变弱,产量降低,生产上应注意菌株来源,避免使用退化菌株。

刘华晶[4](2011)在《基于不同分子标记的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黑木耳(Auriculαriααuriculα(L.) Underw)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野生黑木耳资源逐年减少。因此,对野生黑木耳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保藏、遗传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保护黑木耳种质资源和开展黑木耳育种工作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我国东北地区8个栽培菌株和33个野生菌株为研究材料,通过表型性状和DNA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41个菌株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耳片长、耳片宽、每袋湿耳重量等3个性状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是木耳产量育种的重要指标。2、用12对引物扩增的T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1个菌株进行分析表明,供试41个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58的水平上分为4个类群,其中栽培菌株亲缘关系较近,聚集在第一类群中,35号菌株独自聚为1类,与其它菌株亲缘关系较远。用5对引物PJM1-EM4、PJM2-EM3、PJM2-EM8、YHM-EM3、YHM-EM5可以将供试菌株鉴别开。3、用ITS序列对41个菌株和1个银耳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在99%的支持强度下,银耳菌株单独聚为一个类群,41个木耳菌株分为3个类群。4、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1个菌株进行种质资源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64的水平上分为6个类群,其中1、2、4、5号栽培菌株亲缘关系较近,聚在第一类群中;6、7、8号栽培菌株都聚在第四类群中,三者相似系数较大,聚成一个亚群;21号菌株独自聚为1类,与其它菌株亲缘关系较远。利用软件ID Analysis 1.0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分子身份证,需要4个引物:P4、P5、P6、P7对供试41个菌株进行鉴别。5、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1个菌株进行种质资源分析表明,供试41个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63的水平上分为5个类群,其中1、2号栽培菌株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聚在第一大类群中。4、5、6号栽培菌株都聚在第二类群中,三者之间亲缘关系较近。34、35号菌株各自聚为1个类群,与其它菌株亲缘关系较远。利用软件ID Analysis 1.0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分子身份证,引物对ME5+EM3和ME6+EM6可以对本试验涉及的41个菌株区分鉴别鉴别。

郭倩,周昌艳,谭琦,郭力刚[5](2004)在《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文中认为

朱建标,郭倩,谭琦,凌霞芬,郭力刚[6](2003)在《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文中认为 近年来,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生产发展迅速,产量逐年增加。但随着生产的扩大,秀珍菇栽培过程中黄菇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轻者减产。重者只菇无收。笔者根据多年栽培秀珍菇的实践经验,对其发病原因和规律进行了探索,现对其发生及防治办法浅析如下。

二、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温控棚和传统棚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试验设计
        1.2.1 传统菇棚
        1.2.2 温控棚
    1.3 栽培方法
        1.3.1 装袋、灭菌、菌丝培养
        1.3.2 出菇管理
    1.4 观察记录
        1.4.1 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的测量
        1.4.2 子实体性状观察与记录
        1.4.3 产量统计
        1.4.4 黄菇病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2种大棚栽培的秀珍菇菌丝生长情况
    2.2 2种大棚栽培的秀珍菇子实体性状
    2.3 2种大棚栽培的秀珍菇产量与生物学效率比较
    2.4 2种大棚栽培秀珍菇黄菇病发生率比较
3 小结

(2)浙江秀珍菇黄菇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病原菌的分离与形态观察
    1.3 致病性鉴定
    1.4 MBT鉴定
    1.5 FAME鉴定
    1.6 16S rRNA序列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症状
    2.2 病原菌的细菌学特征
    2.3 致病性
    2.4 MBT鉴定
    2.5 FAME鉴定
    2.6 16S rRNA序列分析
3 讨论

(3)秀珍菇退化菌株生物学特征比较及dsRNA病毒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菌落形态比较及拮抗试验
        1.2.2 温度及p H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观测
        1.2.3 出菇试验
        1.2.4 ITS扩增及遗传差异性分析
        1.2.5 ds RNA病毒感染检测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秀珍菇的菌落形态观察及拮抗反应
    2.2 温度及p H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2.3 秀珍菇出菇试验结果
    2.4 ITS鉴定及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
    2.5 ds RNA病毒感染检测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4)基于不同分子标记的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黑木耳的形态特征
        1.1.2 黑木耳食药用价值
    1.2 分子标记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1.2.1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1.2.2 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
        1.2.3 简单序列间重复扩增
        1.2.4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1.2.5 目标区域扩增多态性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菌株表型特征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来源
        2.1.2 菌株表型特征测量
        2.1.3 黑木耳表型特征主成分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菌株表型特征
        2.2.2 主成分分析
        2.2.3 41株黑木耳子实体形态
    2.3 本章小结
3 黑木耳菌株TRAP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材料
        3.1.2 药品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基因组DNA提取
        3.2.2 提取DNA产物的纯化
        3.2.3 TRAP引物设计及PCR程序
        3.2.4 TRAP标记种质资源分析
        3.2.5 TRAP标记分子身份证构建
    3.3 结果和分析
        3.3.1 黑木耳基因组DNA的提取
        3.3.2 最优反应体系确定
        3.3.3 TRAP标记种质资源分析
        3.3.4 TRAP标记分子身份证构建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黑木耳核rDNAITS序列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菌株ITS-PCR扩增电泳图
        4.2.2 菌株序列分析
        4.2.3 ITS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黑木耳菌株ISSR分析
    5.1 材料
    5.2 方法
        5.2.1 ISSR引物筛选
        5.2.2 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5.2.3 退火温度的筛选
        5.2.4 ISSR标记种质资源分析
        5.2.5 ISSR标记分子身份证构建
    5.3 结果与分析
        5.3.1 ISSR引物的筛选及退火温度的确定
        5.3.2 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5.3.3 退火温度的筛选
        5.3.4 ISSR标记种质资源分析
        5.3.5 ISSR标记分子身份证构建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黑木耳菌株SRAP分析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1.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6.2 SRAP标记种质资源分析
        6.2.1 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6.2.2 SRAP标记分子身份证构建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引物筛选及扩增情况
        6.3.2 SRAP标记遗传相似性分析
        6.3.3 SRAP标记分子身份证构建
    6.4.讨论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害症状
2 侵害途径与发生条件
3 防治措施
    3.1 提高秀珍菇菌包自身的抵抗力。
    3.2 不要盲目提早出菇期, 提高菌包的成熟度。
    3.3 频繁的有规律的使用低浓度的氯制品或漂白粉液有利于控制病情。
    3.4 选用抗病性品种。
    3.5 及时治理受害菌包和病菇。
4 小结

(6)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菇病子实体发病症状
2 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
    2.1 传播途径
    2.2 发病规律
3 黄菇病的预防
    3.1 提高秀珍菇菌包自身的抵抗力
    3.2不要盲目提早出菇期
    3.3 科学使用低浓度的氯制品或漂白粉液有利于控制病情
    3.4 选用抗病性品种
    3.5 及时治理受害菌包和病菇

四、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温控棚和传统棚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对比试验[J]. 秦延春,丘献娟,卢玉文,韦锦福,陈国龙. 中国食用菌, 2021(12)
  • [2]浙江秀珍菇黄菇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 袁卫东,陆娜,宋吉玲,王伟科,亢学平,闫静,李戌清.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1)
  • [3]秀珍菇退化菌株生物学特征比较及dsRNA病毒检测[J]. 柯斌榕,卢政辉,吴小平,陈发川,兰清秀. 南方农业学报, 2018(01)
  • [4]基于不同分子标记的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分析[D]. 刘华晶. 东北林业大学, 2011(10)
  • [5]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J]. 郭倩,周昌艳,谭琦,郭力刚. 中国食用菌, 2004(01)
  • [6]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J]. 朱建标,郭倩,谭琦,凌霞芬,郭力刚. 食用菌, 2003(06)

标签:;  ;  

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