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改革乡兽医站

北京市通州区改革乡兽医站

一、北京通州区改革乡镇兽医站(论文文献综述)

于璐[1](2021)在《基于村庄建设评价的沈阳市八音台村庄规划优化研究》文中指出

陈丛笑[2](2020)在《杨陵区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适宜性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乡村社区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变迁的内在需要,乡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关系着乡村社会、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一体两面,随着城乡关系发生转型、各个村庄的发展基础及特征不尽相同,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已成为趋势,这对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目前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不能较好应对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难以匹配公共服务设施发展需求。新集村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的发展平台,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未来将与周边乡村合并形成乡村社区。因此,本文选取杨陵区新集村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宜性配置,为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实践提供借鉴。首先,本研究分析了乡村社区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生活圈理论的耦合关系,厘清了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动力机制,为后文展开具体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基于对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调研,分析总结该村设施现状的配置的供给及使用状况,并进一步明确了该村设施配置的主要矛盾。再次,结合新集村发展特征明确了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需求,分析并预测了该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设施内容与特征。最后,通过对各个设施分级分类、分层分序的分析,从设施配置内容、布局、建设时序及实施保障等多个方面为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出适宜性配置策略。通过本次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当前面临“供”大于“求”的矛盾,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需要提质减量。其次,结合对新集村人群需求特征、居民出行特征的具体分析,将该村公共服务设施划分为现状调整、空间新增、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升等三类,并构建了分类分级、分层分序的配置思路。最后,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及普及的影响作用下,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可按现状保留、空间规模新增/取消、扩充使用功能、提高空间品质、弹性配置、开发线上服务方式等情况进行配置内容优化及改善。

安志杰[3](2019)在《肉鸡产业“公司+农户”模式研究 ——基于LH集团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户在生产、资本和技术方面无法满足当前现代农业的需要。因此,现阶段要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建立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农户进入市场的关键。在当前新的政策背景与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农户”模式作为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重要途径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发展也面临风险增多等一系列问题。针对现阶段“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状况,本文以LH公司为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完善“公司+农户”模式提供相关建议,进一步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本文以LH公司为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该公司通过生产投入、技术保障、风险分担和收益分配四大机制进行运作,即为农户提供生产要素及技术服务支持、引导农户参与风险基金并进行收益分配。农户自身的生产设备和物料使用的统一性得到提高,养殖资金压力有所缓解,养殖风险及市场风险降低,收益得到极大保障。研究还发现,公司与农户间也存着利益分配不合理、畜禽废弃物处理欠规范、肉鸡养殖保险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本文提出五点建议,即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公司管理的规范程度、完善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强化政府扶持力度和完善环境监督机制。

张文娟[4](2017)在《乡镇社区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南通市Z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学习化社会风尚的形成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全世界对社区教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城市与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研究相继涌现,但在过去几十年中,乡镇作为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渡地带其社区教育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如今,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率先打破原先的农村居住格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土壤;同时转型期乡镇所产生的生活问题也需要社区教育来解决。本文认为乡镇社区教育是在充分考虑乡镇区域特性的前期下,有效利用乡镇社区各种自然与人文教育资源,开展旨在促进乡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优化发展,同时提高乡镇居民公德素养、职业技术与生活幸福度的各种社会教育活动总和。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长三角地区一个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中小型沿江乡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现状、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充分挖掘该乡镇社区教育已有成效,以形成该类地区社区教育结论和问题对策为研究目的,以期对同类乡镇社区教育建设有一定借鉴和推动作用,同时丰富社区教育在乡镇区域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Z镇社区教育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在对调查结果分析处理后,概括出Z镇社区教育的基本实施情况,总结出该地区社区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归纳出如下问题:目标定位模糊,规划思路不清晰;教育投入不足,设施设备简单;专业教师配备欠缺,志愿者队伍形同虚设;居民对社区教育存在偏见;管理松散,缺乏高效运行机制;教育方式单一,课程开发与设计稍显落后。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本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为:拓宽宣传渠道,创建社区教育激励机制;完善网络服务,定制居民个性化套餐;设置课程教师负责制,创建志愿者积分策略;准确定位乡镇社区教育,规划特色目标体系;强化政府统筹,建立乡镇社区教育的有效管理及运行机制;优化教学方式,加快课程体系化建设步伐。

耿建新,李志坚,胡天雨,唐洁珑[5](2017)在《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的实践探索——以宁夏永宁的报表编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要求提出以来,中央先后制定多项政策文件,旨在持续推动这一工作。随着呼伦贝尔等五地试点的开展,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从单纯理论探讨深入到具体实践当中。课题组对国内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领域的观点和实践进行了梳理,表明了对报表设计、报表平衡关系、报表编制目的等问题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两种可能的报表编制方案,并在比较分析后确定以乡镇为工作起点、根据报表数据需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调查问卷直接获取基层数据的方案更为合适。由此,本课题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式,尝试填制了为该县设计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资产平衡表,并针对现有成果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刘振远[6](2016)在《轻松变成有机肥 病死禽畜找到完美出路》文中研究表明为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探索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装备技术示范推广机制,2014年,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在北京、辽宁、福建、山东、河南等5省(市)开展了无害化处理装备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试验示范,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和规模养殖场购机用机提供依据。北京作为试点省(市)之一,经过近两年的运行,试点情况如何呢?

吴学兵[7](2014)在《基于质量安全的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质量安全逐渐成为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然而,猪肉质量安全事件的频繁爆发以及中国猪肉产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昭示着我国猪肉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其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小规模养猪场(户)占主导地位的现实而导致的产业链上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产业链主体之间的纵向关系,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并因此成为各国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强生猪质量安全需要发挥产业链上核心主体的主导作用。在生猪产业链上,屠宰加工企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相对较高,并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因此,屠宰加工企业必将是中国生猪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鉴于屠宰加工企业在生猪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和养猪场(户)对生猪质量安全控制的基础地位,重点研究屠宰加工企业和养猪场(户)之间的纵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信息不对称理论、质量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基于质量安全的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研究的逻辑框架,利用北京市调研资料,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重点研究屠宰加工企业和养猪场(户)之间的纵向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包含:(1)分析了不同纵向协作形式对生猪质量安全的影响机理;(2)分析了北京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出生猪纵向关系发展现状和养猪场(户)安全生产现状;(3)分析屠宰加工企业纵向协作形式选择行为及其对生猪质量安全的控制状况,分析养猪场(户)纵向协作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纵向协作形式对养猪场(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4)基于质量监管的视角,从全产业链上探讨如何优化屠宰加工企业与其他环节主体之间的纵向关系;(5)从产业链纵向关系的角度为提高中国生猪质量安全水平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中国生猪产业链以通过中间商的市场交易形式为主;纵向关系对产业链主体生猪质量安全控制影响显着;屠宰加工企业在控制生猪质量安全水平上可发挥重要作用;饲养规模扩大有利于提高生猪质量安全水平;规范性合作社可有效供给质量安全生猪。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在于:强调通过经济激励来保障生猪质量安全,克服了以往研究只关注质量安全或经济效益的单目标问题;系统研究屠宰加工企业和养猪场(户)的纵向关系,既立足于小规模养猪场(户)占主导地位的国情,又考虑猪肉质量安全备受关注的现状;从提高政府生猪质量安全监管效率的角度,优化了屠宰加工企业与产业链其他主体之间的纵向关系。

何津[8](2014)在《AKIS视角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以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可谓是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高投入、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是对传统政府农技推广体系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政府利用其强大的行政力量聚集了丰富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以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的思路建立了创新团队,以期摆脱科研、推广、生产相脱节的农业发展困境。究竟政府主导创新团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推广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前还缺乏对创新团队全面、系统的解读。基于以上思考,本文用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AKIS)理论对以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为例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进行解构,探寻其运行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人文主义方法论为指导,采用了文献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北京市创新团队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本文创新使用AKIS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发展传播、农业推广等理论,从子系统、信息过程、系统机制和系统运行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发现:(1)从组织架构上,创新团队嵌套在传统政府农技推广体系上;创新团队将“科研”内化到推广体系之中,使科研和推广联系机制显性化;(2)创新团队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传播是有效率的,在信息传播的方向上实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传播;(3)信息、技术有效传播的关键节点是田间学校工作站,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田间学校“参与”理念和开办程序的制度化是农户需求有效表达的关键;(4)创新团队在实践中是“双轨”运行模式,分别以功能研究室和田间学校工作站为中心对不同类型的目标群体提供技术推广服务;(5)创新团队的技术和服务供给满足了小农户的生产需求,小农户群体实现了AKIS中的应用者控制;(6)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是市场的目标群体,政府干预是效率低下的;对小农户而言,政府干预的成功体现在信息干预上;(7)将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AKIS)的范围缩小到田间学校工作站和农户两个层面来进行考量,可以发现构建的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是有效的。为此,本文建议:(1)创新团队中有效农业知识和信息系统现实的关键在于农民田间学校,政府应继续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并努力将农民田间学校合法化,将其成为政府推广部门的职能之一长期存在;(2)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政府应更多地以小农户为目标群体,以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多技术信息和服务,行使其公益性职能,保护小农利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平稳过渡;(3)政府应利用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拓展公益职能搭建平台,发挥主导作用,增强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的农技需求方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农技供给方的紧密合作,推进农业技术的转移和应用。

张玉梅[9](2015)在《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猪养殖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及土地流转制度的束缚导致种养严重分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养猪场户过量使用兽药、添加剂的行为,导致含有大量兽药和重金属残留的粪污难以还田。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循环经济视角对生猪养殖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构建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和资料,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循环经济养殖模式如何顺利运行,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归纳生猪养殖的发展趋势和主要问题;其次,根据循环经济理念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分析养殖技术的采纳行为和影响因素;第三,把生猪养殖过程的“从源头到终端”各环节和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技术融合在一起界定为循环经济养殖模式,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养猪场户的选择意愿;第四,依据产业共生理论研究生猪养殖业与相关产业稳定合作的程度及影响因素;第五,在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理论基础上分析政府在循环经济养殖模式运行中发挥的作用;最后,从养猪场户、相关产业及政府三方面提出循环经济养殖模式顺利运行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基于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了从技术支持、产业关联、制度完善三方面分析循环经济养殖模式顺利运行的逻辑框架。第二,基于技术层面分析得出,养猪场户采纳循环经济养殖技术的程度不均衡,规模化猪场技术采纳比例明显高于散养户,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采纳程度不均衡的主要原因。第三,养猪场户循环经济养殖模式选择意愿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饲料添加剂的认知反向影响选择意愿;能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认知、养猪场户的经济条件和政府补贴力度均提高了选择意愿的概率,受教育年限与选择意愿正相关。第四,生猪养殖业与相关产业的稳定合作是循环经济养殖模式顺利运行的保障,生猪养殖产业链延伸型、废弃物处理产业型及循环经济养殖园区型三种类型的合作程度不同,影响作用有所差异。第五,政府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是循环经济养殖模式顺利运行的推动力,具体表现为行政措施在合理产业规划、规范养猪场户行为上发挥重要作用,经济补贴刺激养猪场户采纳技术,政府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发挥监督作用。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在于:一方面,基于循环经济三原则,从生猪养殖的产前、产中、产后总结养殖技术,系统地从猪场规划建设、生产资料投入、养殖过程控制、产后废弃物治理多方面将循环经济养殖模式具体化,克服了循环经济研究的空泛化;另一方面,本研究侧重以养猪场户为核心,较为细致的研究了循环经济养殖模式需要技术的支持,相关产业的合作和政府的支持,系统全面地提出循环经济养殖模式运行的条件。

张伟超[10](2014)在《农村公众布病风险沟通策略研究 ——基于内蒙古、吉林、北京农村公众的调查》文中认为本文是在布病防控试点省份——内蒙古、吉林和北京开展抽样问卷调查基础上开展的布病风险沟通策略研究。通过对回收的1125个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三省农村公众布病KABP水平和风险认知水平如下:农村公众布病KABP水平尚可;良好行为习惯有待加强;部分公众布病知识存在盲区。“途径了解”是影响风险认知最重要的维度;农村公众对布病风险危害的认知低于实际危害。推断统计分析发现:KABP水平是影响人间布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透过风险认知水平可以洞悉公众的布病风险防范意识和行为倾向。此外,媒介使用情况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人口统计信息对农村公众布病KABP水平和风险认知有影响。基于数据分析和现场调查结果,本文从政府、专家、媒体和公众层面提出风险沟通策略:政府应充分认识风险沟通的重要意义,将风险沟通工作制度化;开展“社会动员”,倡导公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建立并完善与公众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专家应深入农村,缩小与公众的风险认知偏差并加大对该领域的研究力度。媒体要提升信任度,进一步发挥电视的主导作用,同时尽量将网络等新媒体覆盖到农村;在开展与风险认知维度相关的宣传时,媒体要把握好“度”。引导公众改变养殖模式,减少与动物的密切接触;鼓励公众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意见。此外,政府、专家、媒体和公众四者联动,增强风险沟通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在帮助公众养成防控布病的良好行为习惯上形成合力。

二、北京通州区改革乡镇兽医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通州区改革乡镇兽医站(论文提纲范文)

(2)杨陵区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适宜性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选择与认知
        1.2.1 新集村现状概况
        1.2.2 新集村特征总结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综述
        1.3.2 国内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综述
        1.3.3 综合评述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5 基本概念解析与基础理论
        1.5.1 概念解析与界定
        1.5.2 相关基础理论
    1.6 研究内容、框架与思路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思路
        1.6.3 研究框架
2 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特征研究
    2.1 乡村社区发展特征
        2.1.1 城乡未来发展趋势
        2.1.2 乡村社区产生背景
        2.1.3 乡村社区发展研判
    2.2 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生活圈理论耦合性分析
        2.2.1 影响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要因素
        2.2.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机制
        2.2.3 生活圈运行机制
        2.2.4 乡村社区生活圈分析
    2.3 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动力机制
        2.3.1 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分析
        2.3.2 城乡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现状研究
    3.1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
        3.1.1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
        3.1.2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3.2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分析
        3.2.1 公共服务设施指标比对分析
        3.2.2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分析
        3.2.3 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调查
    3.3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问题
        3.3.1 配置规模过盈,使用质量低下
        3.3.2 服务种类单一,空间资源闲置
        3.3.3 设施功能同质,缺乏使用考量
    3.4 本章小结
4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发展需求分析与预测
    4.1 新集村发展前景及特征分析
        4.1.1 发展前景分析
        4.1.2 经济产业:一产为主,三产为辅
        4.1.3 社会人口:结构稳定,素质提升
        4.1.4 运行模式:线上线下,综合服务
    4.2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发展需求内容分析与预测
        4.2.1 服务对象分析
        4.2.2 活动内容分析
        4.2.3 活动设施预测
        4.2.4 需求设施调整
    4.3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发展需求特征调查与预测
        4.3.1 调查对象确定
        4.3.2 调查目的及方法
        4.3.3 已有设施使用特征分析
        4.3.4 新增设施需求时间预测
    4.4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思路分析
        4.4.1 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分级分类
        4.4.2 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分层分序
    4.5 本章小结
5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适宜性配置方法与策略
    5.1 配置目标及原则
        5.1.1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目标
        5.1.2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原则
    5.2 新集村城乡生活圈确定
        5.2.1 空间单元调整
        5.2.2 圈层结构划分
        5.2.3 公共服务设施圈层
    5.3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分析
        5.3.1 城乡设施分级
        5.3.2 村内设施分级
    5.4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分类分析
        5.4.1 现状调整类公共服务设施
        5.4.2 空间新增类公共服务设施
        5.4.3 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升类公共服务设施
    5.5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策略
        5.5.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
        5.5.2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5.5.3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序
    5.6 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保障建议
        5.6.1 培训村民技术技能,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5.6.2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公共服务渠道
        5.6.3 逐步构建服务网络,延伸设施服务触角
        5.6.4 动态改造盈余空间,突出群体人文关怀
        5.6.5 结合市场调节力量,提高自主发展动力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创新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创新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一、发表文章
    二、实践项目
附录
    附录一: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附录二:附表
致谢

(3)肉鸡产业“公司+农户”模式研究 ——基于LH集团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2.1 文献综述
        2.1.1 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相关研究
        2.1.2 “公司+农户”模式的相关研究
        2.1.3 文献述评
    2.2 相关理论及分析框架
        2.2.1 相关理论
        2.2.2 分析框架
第3章 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组织模式
    3.1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3.2 肉鸡产业的组织模式概况
        3.2.1 独立农户饲养
        3.2.2 “合作社+农户”模式
        3.2.3 “公司+农户”模式
        3.2.4 一体化经营模式
    3.3 “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与演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LH集团“公司+农户”模式的概况及运作机制
    4.1 LH集团概况
        4.1.1 公司简介
        4.1.2 经营范围
    4.2 LH集团“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4.2.1 LH集团“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历程
        4.2.2 LH集团“公司+农户”模式的现状
    4.3 LH集团“公司+农户”模式的运作机制
        4.3.1 生产投入机制
        4.3.2 技术保障机制
        4.3.3 风险分担机制
        4.3.4 收益分配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LH集团“公司+农户”模式下的农户生产经营行为
    5.1 调研对象概况
    5.2 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
        5.2.1 养殖方式选择
        5.2.2 生产要素投入
        5.2.3 风险防范措施
        5.2.4 废弃物处理方式
        5.2.5 成本收益状况
    5.3 成效评价及存在问题
        5.3.1 成效评价
        5.3.2 存在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二者收益分配
        6.2.2 加强公司的管理规范性,提升生产标准化程度
        6.2.3 完善养殖技术指导服务,明确双方权责
        6.2.4 强化政府扶持政策力度,降低肉鸡养殖风险
        6.2.5 完善环境执法监管机制,加强养殖环境控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乡镇社区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南通市Z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社区教育是乡镇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社区教育是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
        (一)乡镇与社区
        (二)乡镇社区
        (三)社区教育与乡镇社区教育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五、理论基础
        (一)哲学原理
        (二)社会学原理
        (三)生态学原理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Z镇社区教育现状分析
    一、Z镇社区地域概况
    二、Z镇社区发展概况
        (一)Z镇社区人力资源分析
        (二)Z镇社区经济竞争力
        (三)Z镇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必然性
    三、Z镇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一)Z镇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Z镇社区教育的现状
第三章 Z镇社区教育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问卷
        (三)访谈
    二、调查结果
        (一)问卷
        (二)访谈
    三、Z镇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目标定位模糊,规划思路不清晰
        (二)教育投入不足,设施设备简单
        (三)专业教师配备欠缺,志愿者队伍形同虚设
        (四)居民对社区教育存在偏见
        (五)管理松散,缺乏高效运行机制
        (六)教育方式单一,课程开发与设计稍显落后
第四章 对策建议
    一、准确定位乡镇社区教育,规划特色目标体系
    二、完善网络服务,定制居民个性化套餐
    三、设置课程教师负责制,创建志愿者积分策略
    四、拓宽宣传渠道,创建社区教育激励机制
    五、强化政府统筹,建立乡镇社区教育的有效管理及运行机制
    六、优化教学方式,加快课程体系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的实践探索——以宁夏永宁的报表编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我国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的现状分析
    (一)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的编制理论
        1. 对于一国或一片区域来说,并不见得存在对自然资源产权的明确划分,也不存在资源间的借贷。
        2. 平衡关系的逻辑问题。
        3. 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理论的统一问题。
    (二)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编制实践
    (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的编制目标
    (四)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现状的评述
三、本课题编制报表第一方案的考虑与尝试
    (一)从报表编制的切入点进行的思考
    (二)第一方案:以县级政府为起点开展表格编制工作的尝试
    (三)第一方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某市统计局领导与国土局领导在工作交流会上的谈话。
        2. 某市统计局领导与审计局领导在工作交流会上的谈话。
四、本课题编制报表第二方案的思路与实施
    (一)关于对第二方案的设想
    (二)对第二方案的进一步解释
    (三)对第二方案与第一方案的关系处理说明
    (四)课题组设计的土地资源资产平衡表和水资源资产平衡表
        1. 土地资源资产平衡表的格式与填制要求
        2. 水资源资产平衡表的格式与填制要求
        3. 对上述表格设计思路的说明
    (五)课题组设计的针对上述表格中各类指标的调查问卷
        1. 编制调查问卷的基础说明
        2. 设计并发出的调查问卷
        3.对调查问卷的解释说明
五、预想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一)实际的执行过程
    (二)形成的土地资源资产平衡表
        1. 形成的县级土地资源资产平衡表
        2.形成的乡镇级土地资源资产平衡表
    (三)形成的水资源报表
        1. 形成的县级水资源报表
        2.形成的乡镇级水资源报表
    (四)对上述资源报表编制情况的评价
六、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一)将现有的表格进行全面性处理
    (二)与调研单位进行确认性反馈并征求意见
    (三)进行相关文件的规范化整理,以形成制度化的工作体系
七、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
    (三)研究展望
        1. 弥补本课题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完善永宁县的水资源、土地资源资产平衡表。
        2. 将研究对象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拓展到矿产、林木、生物等更多种类的资源。
        3. 探索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技术,尝试编制自然资源价值量报表。
        4. 加强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新型业务的协调研究。
        5. 研究重构自然资源数据的收集汇总体制,实现相关数据从微观到宏观的顺畅流转和对接。

(7)基于质量安全的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案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逻辑框架
    2.1 理论基础
    2.2 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
第三章 产业链纵向关系对生猪质量安全的影响机理
    3.1 产业链纵向关系的内涵与类型
    3.2 市场交易与生猪质量安全
    3.3 合同形式与生猪质量安全
    3.4 合作社形式与生猪质量安全
    3.5 纵向一体化与生猪质量安全
    3.6 小结
第四章 北京市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与安全生产现状
    4.1 北京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4.2 北京市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发展现状
    4.3 北京市生猪安全生产现状
    4.4 小结
第五章 屠宰加工企业纵向协作行为与生猪质量安全控制
    5.1 数据来源与企业基本情况
    5.2 屠宰加工企业纵向协作行为
    5.3 屠宰加工企业纵向协作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案例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养猪场(户)纵向协作与质量安全控制行为
    6.1 养猪场(户)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养猪场(户)纵向协作形式选择的实证分析
    6.3 养猪场(户)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基于质量安全的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优化
    7.1 中国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对生猪质量的影响
    7.2 国外生猪产业链纵向协作经验借鉴
    7.3 基于质量安全的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优化
    7.4 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AKIS视角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以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设计
第二章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变迁及现状
    2.1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历史沿革
    2.2 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子系统分析
    3.1 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概况
    3.2 AKIS视角下子系统识别及功能定位
    3.3 系统内相关利益群体角色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系统机制分析
    4.1 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外部环境
    4.2 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内部组织结构
    4.3 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运行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信息流分析
    5.1 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信息流动现状分析
    5.2 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信息流动路径分析
    5.3 信息传播网络中的技术流分析
    5.4 关键节点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系统运行分析
    6.1 创新团队系统运行现状分析
    6.2 应用者控制实现程度及内在机理
    6.3 创新团队AKIS子系统的再识别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过程摘要
附件
个人简介

(9)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猪养殖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逻辑框架
    2.1 循环经济的理论渊源
    2.2 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4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3.1 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3.2 北京市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
    3.3 生猪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3.4 生猪养殖投入产出关键点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减量化的技术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分析框架与数据说明
    4.2 减量化视角下的循环经济养殖技术选择
    4.3 减量化视角下生猪养殖技术效益分析
    4.4 减量化技术选择影响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再利用的技术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
    5.2 再利用视角下的循环经济养殖技术选择
    5.3 再利用视角下循环经济养殖技术效益分析
    5.4 再利用技术选择影响因素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资源化技术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6.1 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
    6.2 资源化视角下生猪养殖技术选择
    6.3 资源化视角下的循环经济养殖技术效益分析
    6.4 资源化技术选择影响因素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3R原则”的循环经济养殖模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
    7.1 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
    7.2 循环经济养殖技术综合运用分析
    7.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7.4 模型结果与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产业共生的循环经济养殖模式分析
    8.1 分析框架与数据来源
    8.2 循环经济养殖模式产业化组织程度
    8.3 循环经济养殖不同产业组织模式效益分析
    8.4 影响养猪场户与关联产业合作模式的因素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基于市场失灵的政府行为分析
    9.1 养殖环境规制的发展历程
    9.2 环境规制的效应分析
    9.3 引导公众参与监督循环经济养殖模式推进
    9.4 发达国家政府经验借鉴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政策建议
    10.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生猪养殖场户调查问卷
    附录Ⅱ 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政府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介

(10)农村公众布病风险沟通策略研究 ——基于内蒙古、吉林、北京农村公众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1.1 选题背景与动机
    1.2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理论架构与研究思路
    2.1 理论架构
    2.2 研究思路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及抽样设计
    3.2 问卷设计及调研团队
    3.3 资料收集及质量保证
    3.4 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章 数据分析
    4.1 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4.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概述
        4.1.2 媒介使用概述
        4.1.3 农村公众KABP得分情况
    4.2 数据统计推断分析
        4.2.1 农村公众KABP水平对发病率的影响研究
        4.2.2 农村公众布病风险认知维度分析
        4.2.3 媒介使用与满足对KABP和风险认知维度的影响
        4.2.4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KABP和风险认知维度的影响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 农村公众布病KABP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5.1.1 农村公众布病KABP水平总体尚可
        5.1.2 农村公众布病知识存在盲区
        5.1.3 农村公众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有待加强
        5.1.4 农村公众知识和态度对行为有影响
        5.1.5 农村公众的KABP水平是影响人间布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5.2 农村公众布病风险认知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5.2.1 “途径了解”是影响农村公众布病风险认知最重要的维度
        5.2.2 农村公众能够正确认知患布病的可能性
        5.2.3 农村公众对布病风险危害的认知低于实际危害
    5.3 农村公众的媒介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5.3.1 农村公众获取布病知识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
        5.3.2 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最高
        5.3.3 公众期待拓宽布病知识信息获取途径
    5.4 影响农村公众布病KABP水平和风险认知的主要因素
        5.4.1 媒介使用情况对KABP有影响
        5.4.2 媒介使用情况对风险认知有影响
        5.4.3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KABP有影响
        5.4.4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风险认知有影响
    5.5 其他相关发现
        5.5.1 不规范交易和混合放养模式是布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5.5.2 农村公众对布病风险存在侥幸心理
        5.5.3 积极的风险沟通对公众KABP水平有影响
第六章 农村公众布病风险沟通策略
    6.1 政府层面
        6.1.1 充分认识风险沟通对防控布病的意义,将布病风险沟通工作制度化
        6.1.2 开展“社会动员”,倡导公众养成防控布病的良好行为习惯
        6.1.3 基于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建立并完善与公众的沟通和反馈机制
    6.2 专家层面
        6.2.1 深入理解公众风险认知,缩小与公众在态度、行为层面的认知偏差
        6.2.2 加大对农村布病风险沟通的研究力度
    6.3 媒体层面
        6.3.1 改变农村公众对媒体的印象,提升公众信任度
        6.3.2 进一步发挥电视和宣传资料主导作用,将网络等新媒体覆盖到农村
        6.3.3 开展与“途径了解”和“严重性”维度相关宣传时,要把握好“度”
    6.4 公众层面
        6.4.1 引导公众改变养殖模式,减少与牲畜密切接触
        6.4.2 鼓励公众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媒体反馈意见
    6.5 四者联动增强风险沟通的针对性,在改变公众行为层面加大力度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北京通州区改革乡镇兽医站(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村庄建设评价的沈阳市八音台村庄规划优化研究[D]. 于璐.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2]杨陵区新集村公共服务设施适宜性配置研究[D]. 陈丛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肉鸡产业“公司+农户”模式研究 ——基于LH集团的案例分析[D]. 安志杰.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乡镇社区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南通市Z镇为例[D]. 张文娟.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 [5]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的实践探索——以宁夏永宁的报表编制为例[J]. 耿建新,李志坚,胡天雨,唐洁珑. 会计之友, 2017(05)
  • [6]轻松变成有机肥 病死禽畜找到完美出路[J]. 刘振远. 中国食品, 2016(17)
  • [7]基于质量安全的生猪产业链纵向关系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D]. 吴学兵.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8]AKIS视角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以北京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例[D]. 何津.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9]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猪养殖模式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D]. 张玉梅.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10]农村公众布病风险沟通策略研究 ——基于内蒙古、吉林、北京农村公众的调查[D]. 张伟超. 广西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北京市通州区改革乡兽医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