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包装抽象与具象因素与美术教学的关系

商品包装抽象与具象因素与美术教学的关系

一、论商品包装的抽象与具象因素与艺术教学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宋哲琦[1](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指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闵洁[2](2019)在《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传统文化资源作用于品牌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与经典传统符号的分析,结合品牌理论、文化观念、审美活动以及社会、经济、时代发展状况等因素,对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品牌背景、概念、特征进行梳理与归纳。阐述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激活“品牌构建”的主要路径,并结合传统文化品牌案例来研究品牌构建的类型特征与营销应用,期望对丰富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方向有所助益。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量西方品牌充斥于市场,但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中国本土品牌明显不足。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与变革,数字媒体与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多元文化思潮交融与互动的局面加剧,这迫切需要深入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的价值内涵,以此来激活中国品牌的内在基因。目前,面对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品牌的路径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本文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梳理传统文化的脉络与分类、运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品牌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尝试以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为本文研究的立足点,对于我国当下品牌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路径,继而从宏观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我国商业市场环境的良性发展。其次,以传统文化品牌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品牌构建”,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趋势,形成产品与服务组合特色,并且伴随着城市商业文明互利共生加以思考。最后,立于品牌完整价值体系的立场,以系统的、深层次的视角来解析传统文化资源与品牌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文化创新不仅在品牌的视觉设计上,而且需要贯彻到品牌的整体塑造与管理上,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运用品牌构建路径把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化符号进行重新演绎,并通过跨媒体的网络营销传播,以达到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中国品牌的塑造,这对于促进我国本土品牌的建设与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绪论对如何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发展提出了相关问题,通过阐述研究背景、依据、意义和范畴,对传统文化资源作用于品牌的观点做了初步分析。第二章分别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资源分类,以及对中国品牌塑造的影响,阐述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资源与品牌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传统文化资源支撑品牌构建的意义。第三章概述了中国经典文化符号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集中表现,从其特征的角度分类并举例加以解析,对文化符号在品牌应用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其在中国品牌形象建设上的现代性考量。第四章主要探讨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激活品牌的构建。从其构成条件、路径步骤,到促进“品牌构建”的两大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了品牌策划者与设计者要准确表达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成不变的复制,也不能曲解与盲目改动,而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成分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性开发。特别在品牌构建的三大步骤中,将传统文化通过文化灌注的方式融入品牌,使其与现代的、世界性语言进行转换与再创新,尝试探寻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品牌发展的新路径。第五章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阐述了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四大类型特征:文化思想特征、时代更新特征、传统文化识别特征、传奇功效特征,进一步规范品牌的优化与重塑的方法。第六章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叠的语境下,对品牌构建和文化再造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解读,探究动态跨媒体营销策略对传统文化品牌发展带来的启示,以及品牌的管理与维护,从而达到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品牌发展。

孙睿[3](2019)在《观念与视野: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身体》文中提出自20世纪开始,身体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研究焦点。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它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身体作为人类意识的重要载体,其最显着的特征即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不但指的是生物属性多样化,同时还彰显了人类社会文化的基本内涵。身体有自己的述说方式与设计语言,身体如同一面镜子,不仅能够展现人的风格,还能折射出当前社会人们在观念上发生的变化。身体的视觉形式通过引导、传达、记忆来满足身体的物质需求、审美需求、功能需求。通过视觉进行创造属于一种认知行为。身体在创作时能够感知自身正位于和世界的新型互动之中,将其发展至全新的精神层面中。梅洛·庞蒂在其前两部着作《行为的结构》和《知觉现象学》中均反复强调,他的目的是要探讨意识与自然的关系。在艺术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情感与设计如同两股持续涌动的潮流,成为人类造物活动有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支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身体沟通打破“视觉”的范围,向“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拓展,直至打动人们的情感。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认为,身体是我思的主体,而在我思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技术,这从另一个角度上展现出了人们把握世界本质的方法。身体体验是现象学的关注焦点,该学派重点研究的是空间中身体的各种感受。身体行为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行为艺术的本质更多的是身体作为媒介直接进行的自我反思,使作品表达出深刻的文化意义与内涵,看似简单的身体行为引起我们高度的共鸣。很多艺术类型都是以身体语言为载体进行表述的,譬如舞蹈、雕塑等。文学、美术等学科则是以描述身体语言的方式进行再创作,并以此为契机,揭示人的生存状态,赋予人类生命新的寓意。身体语言在设计中所传达的各种现象均取决于一种前提,即表达以信息诉求为基准的身体原因。具体来说,设计传达的基础是一种认知共性,即对某一姿态,某一动作,某一场景下的身体内在情绪、情感状态、常见动作的普遍性认知。设计的产生从本质上说是来源于身体的需求,在身体体验与产品设计的“感知层”中,身体行为对产品的感知过程是通过身体与产品产生接触性交互来实现的。身体美学包括如下要素:第一,肉体;第二,服装;第三,个人;第四,社会。将这四个要素运用到日常生活以及艺术设计中,从服装、肉体、个人三个要素下探讨时尚、设计和身体美学的关系,将身体与服装、人体外形、风貌、姿态等都结合起来,实现对身体美学更为细致深刻地刻画,分析出相关的艺术设计理念。

熊煜[4](2019)在《里希特绘画表现中的矛盾性研究》文中认为凭借绘画中的多样性和独到之处使得里希特在当代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各国艺术家及学者们都醉心于里希特的绘画创作研究。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里希特被恶意的炒作导致过分商业化,他不是当代艺术的全部,也不是世界艺术前沿的唯一代表,我们不能以一个艺术史的个案来代替整个世界艺术史,我们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对他的艺术思想做出正确的理解。想要深层次挖掘里希特的艺术精髓必须去找寻他的根本原因——矛盾,因为这是里希特绘画艺术的成功之处。论文开篇第一章开篇点题、突出重点,陈列了里希特艺术中的矛盾特征:传统与现代、真实与模糊、理性与感性、匿名与扬名;第二章从个人的成长经历:无忧的童年、灰色的少年以及出色的青年,矛盾的时代背景以及传统古典主义、德国的浪漫主义、美国的波普艺术、德国社会艺术等世界各种艺术浪潮的冲击三方面来分析里希特矛盾性产生的原因。最后一章是里希特绘画矛盾性的背后价值,从里希特绘画创作的当下意义与里希特绘画创作的中国化两个角度启示当代里希特学习者们应该多方面、深层次、辩证的去了解里希特,从而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家精神。

孙晓娜[5](2017)在《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是出生于俄罗斯的抽象主义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他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抽象主义绘画的奠基人,是现代艺术革命的先锋,也是"世界现代设计的摇篮"——德国包豪斯学院最重要的"形式大师"之一。康定斯基最突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在他的抽象艺术理论方面:《论艺术的精神》一书被誉为现代抽象艺术的"圣经"和"启示录",《点·线·面》被奉为"形式美学的名着"等等。它们对现代抽象绘画和现代设计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抽象艺术理论以"内在需要"为基本原则,其主要审美特征是"主体性"和"表现性"。目前,中国设计遭遇了"中国制造"的瓶颈,创造力不足的问题困扰着设计界。人们掀起了重新审视、借鉴"包豪斯"现代设计理念的热潮。康定斯基作为"包豪斯"重要的一员,他的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值得结合时代精神进行梳理。本文希望在对其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和理论局限的探讨中抛砖引玉,为中国当代设计问题的解决带来一定的思考。本文主要包含绪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主要是对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创新之处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和说明。第一部分首先阐明本文与已有的康定斯基相关研究的最大不同之处:本文是从绘画与设计的跨学科视野出发,研究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关系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其次,概述研究对象康定斯基的背景和主要艺术成就。第二部分分类详细介绍目前本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他对现代绘画理念和实践的影响方面,与本文相近的专题研究比较薄弱。虽然还有一些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断颇有见地,但是常散见于设计类、美学类、设计美学类以及包豪斯丛书等着作之中。就国外研究现状而言,俄罗斯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对康定斯基的全面研究,西方一些国家也加大了对包豪斯学院进行研究和系统梳理的力度,其中对康定斯基与"包豪斯"及现代设计的关系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就国内研究成果而论,设计和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已然意识到了康定斯基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但是相关专项、系统研究还有待加强。第三部分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创新之处,阐述本文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第一章探讨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美学渊源。首先剖析了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产生的文化艺术背景。俄罗斯文化艺术对康定斯基的精神滋养,启发着他的抽象艺术思维,成为他的创作母题、形式和风格的重要源泉。西方现代绘画流变的冲击和积淀,引发了康定斯基抽象艺术及其理论从内在精神到外在形式的全面革命,推动着他的艺术实现了由具象到抽象的本质跨越。文化审美的滋养是深入骨髓的,绘画流变的冲击则为他的抽象艺术变革积蓄着形式和精神的力量,它们的合力共同催生了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其次,挖掘了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美学思想渊源。康德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观论、"自由"精神及其"理性神学"的思想,启迪着康定斯基关于艺术之"美"的"主体性"思考以及理性形式的思辨。黑格尔思想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理念"和"精神",被康定斯基发展成为"内在精神"是艺术的灵魂所在的核心抽象艺术理念。尼采关于"意志主体"、"酒神精神"的思想以及社会巨变的预言,助推康定斯基艺术精神"主体性"的凸显和对物象的消弭。他企望通过艺术重建新时代的精神之塔。康定斯基对于柏格森、克罗齐"生命哲学"及其核心概念"直觉"与"表现"成果的吸收,促使他将"艺术形式的根源"诉诸于直觉的选择,从而创造出心灵直觉化的"表现性"视觉构图,使现代主义的"表现"概念具有了"生命本体的根基"。神智学的"神秘主义"以及关于自然和宇宙法则的构造理念等促生着康定斯基的抽象形式及其构成理念,加速着他的艺术抽象化进程。德国沃林格感受到了现代艺术中抽象审美的萌动,以《抽象与移情》一书论证了艺术由移情审美走向抽象审美的变奏。他的"直觉"、"表现"和"抽象"被康定斯基发展成为"表现性抽象"和"构成性抽象"的合体。这成为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主要美学特征,深刻影响着20世纪现代艺术和设计的美学进程及审美理念。第二章探讨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变革指向,思考他究竟为现代设计理念贡献了哪些方面的变革成果。这是以他的抽象艺术理论为基础系统梳理其主要内容和变革的重要部分。经研究后发现,他的抽象艺术变革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抽象视觉语言体系的建构,"结构性"造型变革,构成理念的审美精神嬗变,以及艺术综合观的美学前瞻性。他用脱离了对物象的依附性,具有艺术家主体意志的点、线、面和色彩语言完成了对抽象艺术视觉语言体系的建构;他用"结构性"的造型方式颠覆了古典艺术的造型观和审美观,造型由立体走向平面;他以"内在需要"为基本原则的构成理念彻底变革了整个构图平面,审美精神发生了"质"的嬗变;艺术综合观对学科跨界的提倡,为普适性和国际性艺术语言的探索开拓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实现艺术和媒介的综合,丰富审美形式,其美学前瞻性意义重大。他的抽象艺术理论在这四个方面的变革成果成为了由传统设计步入现代设计的重要阶梯,对现代设计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三章进入本文的核心——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变革成果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究竟何在?首先,通过对康定斯基在"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地"——包豪斯学院的核心地位以及他对现代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奠基作用的阐述,来说明和佐证他对现代设计教育教学和现代设计理念的深刻影响。其次,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主体性"原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现代设计教学理念的确立功不可没,它所带来的"原创精神"也成为了现代设计最重要的理念和特征。"主体性"赋予了产品"有意味"的精神价值,有助于实现产品实用功能与精神价值的完美统一。"主体性"原则将现代设计的"创造性"理念推至高峰。再者,康定斯基的重要贡献之一便是把现代设计推向平面审美。他的平面形式美学推动着现代设计"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理念的实现,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壁垒。最后,康定斯基的构成理念孕育着现代设计的抽象思维模式,它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可以说,康定斯基改变了设计语言形式、造型方式及构成理念,塑造了新的设计思维模式和创造手段,它们成为了现代设计理念的"脊髓"。这些变革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积淀成为"新"的艺术传统,现代设计既由此发展而来又沿此传承下去,设计审美观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有可能成为"最持久的艺术传统"。第四章进一步从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对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入手,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对世界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他的抽象艺术理论在世界现代设计领域得到广泛传播,影响着多个国家的现代设计实践。二、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对中国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国设计"现代性"的推进、与中国传统艺术中"抽象性"的审美互补以及推动着中国现代绘画与设计的审美融合等等。第五章综合评述康定斯基现代设计思想具有怎样的美学价值和理论局限。它的美学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内在精神"成为现代设计形式的"意味",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审美意象和原创精神;二、康定斯基以"音乐性"的设计语言形式推动西方美学语言的转向,新的设计语言形式产生并带来新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三、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促进了构成主义美学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有助于实现设计审美的本质表达以及媒介审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理论局限主要为:一、康定斯基的现代设计美学思想陷入多重悖论,其解决方法仍需继续探索;二、康定斯基的设计形式与"内在精神"之间相互转化的矛盾尚待调和。结语部分重点回答两个问题:一、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对于现代设计理念的价值何在。这是对全文的总结。他抽象艺术理论的"内在精神"革命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抽象视觉语言体系、造型观念、构成理念等系列革命,促生着现代设计理念,推动设计在变革中由"古典"走向"现代",奠基了现代设计发展的基本方向。二、展望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对于中国当代设计的意义,旨在抛出引玉之砖,希望能够结合时代精神发掘康定斯基现代设计理念中的智慧和闪光点,同时也看到其中的不足,为中国当代设计走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设计转型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林瑶[6](2017)在《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审美情趣也日益趋向于个性化,对衣着品位和视觉感受有着更高的追求。消费者们不仅仅追求服装的穿着舒适程度,更加追求服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感官上的审美享受,而这恰恰也是设计师们所追求的。服装从不同的艺术领域吸收设计的新灵感,抽象绘画艺术和服装设计都属于艺术范畴,抽象绘画艺术作为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抽象绘画不可识别的特点和自由奔放的表现形式,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探求出一全新的美感形式,从而启发我们的设计思维。本文对抽象绘画的起源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对不同艺术大师的抽象绘画作品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国内外对抽象绘画艺术研究现状的差异。阐述了抽象绘画艺术与服装设计中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抽象绘画在服装设计中图案、色彩、构成形式、工艺手法的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把抽象绘画的抽象表达方式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总结出抽象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本文打破了服装设计的常规性,从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和流行趋势出发,将抽象绘画艺术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延伸了服装设计的创意思维,希望能为我国服装发展创新提供一些新思路。

崔生国[7](2017)在《“合”意与“隐”语:文字图形化的设计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文字的视觉艺术设计为中心,以文字的历史、文字的特征和造字的原理为依据,对文字图形化的设计艺术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文字作为传递信息的符号,有着不容忽视的形态。优秀的文字形态亦可投射出文字内在的语义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文字的视觉感染力、信息传播力。设计者在文字形态的塑造和设计中,可以通过外形营造文字形态的形象、结构控制文字形态的空间、笔画创造文字形态的格调,并合理设计文字的视觉,表现出文字的信息情感。文字图形化是将文字设计成具有图像感的视觉形态,使文字造型可以配合文字涵义,感性生动地反映文字信息。在原有文字结构造型的视觉基础上,运用形态加法“合”出“字图一体”或“字字相连”,运用形态减法“隐”去文字的部分笔画形态,挖掘文字意义的内在外现,使其外形和内意融合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字的传达功能。文字图形化的创造方式主要包括:正负字像、添图饰字、字形叠图、图构字态、顺图造字、字构图像、连笔共用、减省字形、矛盾字相等。另外,在版面设计中,将文字编排成“图形”,可以增添图形传意的功能,创造新颖独特的形态,具有形式美和艺术感染力等。文字图形化设计可以借助“六书”造字的道理来启发思维。从“象形”画字到亦图亦文的图像文字,从“指事”造字到笔形意象的视觉文字,从“会意”合字到合文表述的意象文字,从“形声”配字到图文并茂的感性文字,将造字原理灵活地运用到文字创意中去,可以触类旁通地开散设计思维,表现出更加深刻生动的文字形象。文字图形化设计的形态和意义不可分割,准确恰当的视觉形态是文字内蕴的外在表现,可以升华文字内容的核心意义。根据文字内容创造出“形态美好”的文字图像,实现“表意准确”的信息传达;利用合形、简形、隐形等方式创造出“形态新颖”的文字图像,表达出“意境美妙”的文字意义。最终实现形态和意义的完美统一。

刘花弟[8](2016)在《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平面设计教育经历了手工教育与工艺教育、图案教育孕育,从实用美术、商业美术发展而来,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从装潢美术、平面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等教育形态演绎,不断探索、发展与完善,现成为我国设计教育领域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成果最大的教育类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给新时期我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转型挑战。本文旨在对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进行研究,重点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客观的梳理和分析,分别从专业名称的演变与平面设计学科的转型来论述平面设计的不同形态演绎,对装潢美术专业、平面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个形态的相关情景进行了论述。其次通过对学科目录、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的解读,论述了平面设计学科的教学体制与教学改革发展的情景和状态;再者通过对平面设计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课题设计的探讨,进一步论述了平面设计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研究;对教学内容发展的描述探讨了课程设置的变异与结构的改写;对代表性院校与不同类型院校教学特质的分析、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模式与样态以及国外教学的引进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与论证。并基于“问题意识”对平面设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归纳,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对现代中国平面设计教育的相关范畴的研究,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思路获得一种对现代平面设计教育较为宏观的把握,对丰富和完善现代中国设计教育体系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从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及其相关设计专业皆具有指导意义,丰富了专业教育内容并能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提供启示。

齐娅璇[9](2015)在《抽象绘画对设计思维的影响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绘画艺术是一种感性思维,有着无穷的魅力和神奇的功能。抽象绘画艺术更能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它能更有空间的去挥洒作者内心的澎湃激情,去抚平作者、观众的精神波动。抽象绘画在现代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已深深地容入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它的平面化、符号化、几何化等表现特色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不同的理解。以及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抽象绘画之所以有着如此神奇的魅力,其创作中的设计思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这一课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抽象绘画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已深深地融入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集中表现在对传统具象绘画的颠覆性,对东方(中国)绘画的冲击性,对大工业生产时代背景下各类设计的革命性,以及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性,这些影响已具备了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设计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抽象绘画中的设计思维,是抽象绘画思想的集中体现。抽象绘画中追求简捷、直接的理念,追求世界本源并直接与世界本源链接的思想,为人类视野展现了新的空间,开启了世界通向未来之门。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抽象绘画中的设计思维问题,既不是绘画问题,也不是思维问题,而是如何运用“设计思维”面向未来的问题。笔者以为,抽象绘画中的设计思维的积极意义,体现最为深刻、影响最为广泛、最为人们所接受的,还是对大工业生产时代背景下各类设计的革命性影响。这一影响,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并给人类未来的物质、精神生活指引了方向。20世纪末,伦纳德·史莱因着述的《艺术与物理学》1的发表,引发了人们对抽象绘画中的设计思维积极意义的进一步思考。甚至将宗教、哲学、物理学、艺术比作世界本源金字塔的四个斜面,当它们都处于最底层时,彼此的距离是那么遥远,一旦它们都攀爬到金字塔的顶点,必将共同拥抱世界的本源。

李萌[10](2014)在《抽象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观察当前包装图形设计的现状,批判了包装图形设计中“堆砌”与“拼贴”的现象。梳理了当前有关包装图形设计方法的理论,揭示了其中有关抽象图形设计理论的机械性与局限性等不足,阐明了抽象包装图形应建立在品牌、商品、消费者三者间的主体间性中的设计观念。通过分析“抽象包装图形”的语义内涵,明确了抽象包装图形“抽取事物本质特征”的特性,否定了一般认为其“晦涩难懂”或“无具体意义”的观点。进而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与抽象包装图形的比较性研究,明确了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归纳了抽象包装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两种应用方式,并阐述了其优势价值。结合实际的设计实验,阐述了抽象包装图形的详细方法,分析了这一方法的思维原理与过程,详细说明了如何选定图形表现的主题,如何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段合理选择承载主题的具体对象。结合具体的设计实践,探讨了针对表现对象的观察方法与表现途径。总结了将图形元素营造为意蕴图形的构建原则:包括针对元素本体的构建,基于认知规律的构建,在共鸣的诉求中构建等要素。

二、论商品包装的抽象与具象因素与艺术教学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商品包装的抽象与具象因素与艺术教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2)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与品牌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资源
        一、传统文化资源的分类
        二、传统文化与品牌的关系
    第三节 传统文化资源支撑品牌构建的基础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文化根植入品牌的基因
第二章 传统文化资源的符号转换特征
    第一节 经典中国文化符号概述
        一、符号的概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概念
    第二节 经典中国文化符号的解析
        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资源类型
        二、中国文化符号的特征分类
    第三节 传统文化符号在品牌上的应用方式
        一、传统文化符号的常见运用形式
        二、传统文化符号在品牌上的误用
        三、传统与现代在品牌战略中的考量
第三章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路径
    第一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条件
        一、品牌构建中的文化意识构成
        二、品牌构建中的趋向
    第二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路径
        一、文化精神提炼
        二、文化灌注方法
        三、文化形象成形
        四、文化传播演绎
    第三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传统文化思想的契合性
        二、传统文化品牌的精神共鸣性
第四章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特征
    第一节 品牌构建的文化思想特征
        一、文化价值评估
        二、文化思想创造价值
    第二节 品牌构建的时代更新特征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结合时代潮流理念
        三、品牌的生命再造
    第三节 品牌构建的传统文化识别特征
        一、发掘历史遗产
        二、传统文化视觉识别
    第四节 品牌构建的传奇功效特征
        一、传奇品质保证
        二、传奇延伸价值
        三、品牌的资产组合
第五章 传统文化品牌的营销拓展与管理
    第一节 传统文化品牌的市场营销
        一、文化再造市场营销策略
        二、品牌的本土化与全球化
    第二节 文化在跨媒体传播策略中的运用
        一、跨媒体营销策略
        二、文化与技术的互动
        三、品牌的跨媒体营销策略
    第三节 传统文化品牌的管理
        一、管理与释放文化理念
        二、传统文化品牌的管理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创作)成果

(3)观念与视野: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身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题来源及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范围及相关特定概念界定
        一、当代艺术与设计
        二、身体艺术
        三、身体与设计
    第三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身体的哲学思考
        二、关于身体与艺术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身体艺术的研究
        四、关于当代艺术设计视野下身体的研究
        五、身体与设计学研究
    第四节 文本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文本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题研究意义
第一章 视觉艺术设计与身体
    第一节 身体与视觉形式的三种功能
        一、引导功能
        二、传达功能
        三、记忆功能
    第二节 身体“意象”与设计
        一、女性主义身体
        二、身体与创作——感觉的逻辑
        三、“表层”、“表现”与身体的“意象”
    第三节 身体绘画与设计
        一、抽象化设计
        二、写实主义
        三、超现实主义
        四、德国新表现主义
    第四节 身体与叙事设计
        一、戏剧化设计
        二、体验设计
        三、情感设计
        四、隐匿设计
第二章 公共艺术设计与身体
    第一节 雕塑设计与身体
        一、拟人型
        二、身体的局部表达
        三、器官的抽象化
    第二节 互动装置设计与身体
        一、身体与情境交融设计
        二、间接感发——互动设计
        三、体验感官式设计
    第三节 反形式艺术设计与身体
        一、身体或质料的现象学
        二、精神、物质与身体
    第四节 人体工程学与功能性公共艺术设计
        一、休息功能
        二、引导功能
        三、娱乐功能
第三章 身体行为的设计解读
    第一节 观念设计与身体
        一、怪诞艺术设计
        二、文化与身份
    第二节 行为艺术与身体
        一、身体与时间设计
        二、身体与空间设计
        三、身体与情感设计
    第三节 身体设计的视觉语言
        一、肢体语言的形式表现
        二、肢体语言的信息传达
        三、肢体语言与场景构建
    第四节 身体设计的动态演绎
        一、流动旋律中的身体设计
        二、张力幻象中的身体设计
        三、反叛意识下的身体设计
        四、身体设计与极限探索
第四章 身体功能的设计延伸
    第一节 技术、身体和设计的三重奏
        一、技术与身体
        二、身体、技术与现象学
        三、身体、技术与设计
        四、无器官身体
    第二节 基于本体的设计
        一、基于身体体验的设计
        二、弥补身体缺陷的设计
        三、增强身体功能的设计
        四、贴合身体习惯的设计
    第三节 身体导向的设计
        一、运动器械设计
        二、健身器械设计
        三、康复护具设计
第五章 身体美学与时尚设计
    第一节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
        一、身体美学的本体论的三个场极
        二、身体美学现象论的三个角度
        三、身体美学的现实维度
    第二节 身体规训与设计
        一、缠足与姿态规训
        二、束胸与形体规训
        三、高跟鞋——身体的扭曲与时尚
    第三节 身体形态与设计
        一、身体形态与空间
        二、身体比例与剪裁
        三、人体动力学与身体形态
    第四节 身体、时尚、消费与设计
        一、鲍德里亚的消费身体与虚拟身体
        二、消费主义的兴盛与身体设计
        三、时尚消费语境中的身体装饰设计
        四、时尚消费语境中的身体形态设计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里希特绘画表现中的矛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对里希特绘画的研究现状
        2、国外对里希特绘画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二、里希特绘画表现中的矛盾性
    (一)古典与现代
    (二)真实与模糊
    (三)理性与感性
    (四)匿名与扬名
三、里希特绘画矛盾性的形成原因
    (一)里希特的个人成长经历
        1、童年时期
        2、少年时期
        3、青年时期
    (二)矛盾的时代背景
        1、艺术中心的转移
        2、处于矛盾地位的德国
    (三)影响里希特的重要人物
四、里希特绘画矛盾性的背后价值
    (一)里希特绘画创作的当下意义与影响
    (二)里希特绘画创作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艺术家对里希特的借鉴与发展
        2、里希特绘画再反思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美学渊源
    第一节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文化艺术背景
        一 俄罗斯文化艺术对康定斯基的滋养
        二 西方现代绘画流变
    第二节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的美学思想渊源
        一 康定斯基的"主体性"与康德的"主观意识"
        二 康定斯基的"内在精神"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三 康定斯基的"内在需要"与尼采的"意志主体"
        四 康定斯基与伯格森、克罗齐的"直觉与表现"
        五 康定斯基的"抽象形式"与神智学的"神秘主义"
        六 康定斯基与沃林格由移情走向抽象
第二章 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变革指向
    第一节 康定斯基抽象视觉语言体系的建构
        一 康定斯基的点线面理论
        二 康定斯基的色彩精神论
    第二节 康定斯基的"结构性"造型变革
        一 抽象视觉语言体系成为造型变革的基点
        二 "实验性"成为主观结构的基础审美特征
    第三节 康定斯基构成理念的审美精神嬗变
        一 康定斯基"直觉"与"理性"共存的构成理念
        二 康定斯基的"内在需要"构成法则
    第四节 康定斯基艺术综合观的美学前瞻性
        一 康定斯基艺术综合观的源起
        二 康定斯基艺术综合观的美学前瞻性
第三章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
    第一节 康定斯基在包豪斯学院的核心地位
        一 康定斯基对包豪斯学院的"决定性的影响"
        二 康定斯基所建立的现代设计基础课程体系
    第二节 康定斯基"主体性"原则与现代设计的原创精神
        一 康定斯基"主体性"原则与现代设计教育
        二 "主体性"原则启发现代设计的原创精神
    第三节 康定斯基"艺术与技术新的统一"的平面形式美学
        一 平面形式美学所奠基的现代设计美学
        二 平面形式美学所助推的"艺"与"技"的完美统一
    第四节 康定斯基构成理念所孕育的抽象思维模式
        一 康定斯基构成理念所孕育的现代设计抽象思维模式
        二 康定斯基构成法则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第四章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对现代设计实践的影响
    第一节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与世界现代设计实践
    第二节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与中国现代设计实践
        一 康定斯基与东方文化的渊源
        二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与中国现代设计实践
第五章 康定斯基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贡献及局限
    第一节 康定斯基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贡献
        一 康定斯基"内在精神"与现代设计形式的"意味"
        二 康定斯基"音乐性"设计语言所推动的西方美学语言转向
        三 康定斯基所促成的构成主义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的结合
    第二节 康定斯基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局限
        一 康定斯基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多重悖论
        二 康定斯基设计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矛盾
结语
    一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对于现代设计理念的价值
    二 康定斯基现代设计理念对于中国当代设计的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表

(6)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课题的选题依据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
        1.2.2 国内研究现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目的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目标、价值
        1.4.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4.2 课题研究主要方法
        1.4.3 课题研究主要目标
    1.5 本章小结
2 抽象绘画艺术的概述
    2.1 抽象绘画艺术的概念
        2.1.1 抽象绘画概念的界定
        2.1.2 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的关系
    2.2 抽象绘画艺术的起源及发展演变
        2.2.1 抽象绘画艺术的起源
        2.2.2 抽象绘画艺术的成熟期
        2.2.3 抽象绘画艺术的大发展时期
    2.3 抽象绘画艺术的特征及表现性
        2.3.1 抽象绘画艺术的特征
        2.3.2 抽象绘画艺术的表现性——以“线”为例
    2.4 抽象绘画艺术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2.4.1 抽象绘画艺术的价值
        2.4.2 抽象绘画艺术发展面临的困难
        2.4.3 抽象绘画艺术的未来展望
    2.5 本章小结
3 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1 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条件
        3.1.1 抽象绘画艺术的与服装设计的联系
        3.1.2 商业市场的需求
        3.1.3 科技与文化的推动
    3.2 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3.2.1 抽象绘画艺术的与服装设计的类型贴切
        3.2.2 抽象绘画艺术的与服装设计的风格统一
        3.2.3 抽象绘画艺术的与服装设计的款式契合
        3.2.4 抽象绘画艺术的与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一致
    3.3 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分析
        3.3.1 抽象绘画艺术的与服装设计的变化与统一
        3.3.2 抽象绘画艺术的与服装设计的节奏与韵律
        3.3.3 抽象绘画艺术的与服装设计的夸张与反复
        3.3.4 抽象绘画艺术的与服装设计的对称与平衡
    3.4 抽象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的实例分析
        3.4.1 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在服装中的应用
        3.4.2 马列维奇的抽象绘画在服装中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4.1 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图案中的运用
        4.1.1 服装图案对抽象绘画的直接使用
        4.1.2 服装图案对抽象绘画的借用再生
        4.1.3 服装对抽象几何图案的运用
        4.1.4 服装对抽象随意图案的运用
    4.2 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图案中的运用
        4.2.1 服装色彩的单色块搭配
        4.2.2 服装色彩的多色块混合搭配
        4.2.3 服装色彩的黑白组合搭配
    4.3 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构成中的运用
        4.3.1 服装构成中的留白效果
        4.3.2 服装构成中的分割效果
        4.3.3 服装构成中不同的组合搭配形式
    4.4 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4.4.1 抽象绘画与服装面料的创新结合
        4.4.2 抽象绘画与服装工艺的创新结合
        4.4.3 抽象绘画与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结合
    4.5 本章小结
5 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5.1 设计灵感来源
    5.2 设计抽象元素提炼
    5.3 设计方法
    5.4 设计制作过程工艺及效果图
        5.4.1 设计制作过程
        5.4.2 服装效果图绘制过程及最后成衣效果
6 结论
    6.1 课题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课题的不足与今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7)“合”意与“隐”语:文字图形化的设计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和目的
    二、研究的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文字文化与设计背景
    一、文字文化与文字形态
        (一)文字文化探究
        (二)书写工具与文字形态
        (三)文字形态设计的意义
        小结
    二、汉字历史与汉字特征
        (一)汉字的历史演变
        (二)汉字的形态特征
        (三)汉字的书法意蕴
        (四)汉字的字体形式
    三、文字与图像的关系分析
        (一)文字、图像各具特色
        (二)文字、图像的相互兼容
        (三)文字与图像的信息转换
        (四)文字与图像的搭配组合
        小结
第二章 文字形态的塑造与设计
    一、文字形态塑造
        (一)外形营造文字形态的形象
        (二)结构控制文字形态的空间
        (三)笔画创造文字形态的格调
        (四)格式系统创建的文字形态
    二、文字形态的视觉形象表现
        (一)点化文字
        (二)线形文字
        (三)面状文字
        (四)体态文字
        (五)视觉文字
    小结
第三章 文字图形化的设计语言
    一、“合”意和“隐”语:文字图形化的核心理念
        (一)字图相“合”——“合”出生动形象
        (二)字字相“合”——“合”出意象万千
        (三)字形减“隐”——“隐”出意境深远
        小结
    二、文字图形化的创造方式
        (一)正负字像
        (二)添图饰字
        (三)字形叠图
        (四)图构字态
        (五)顺图造字
        (六)字构图像
        (七)连笔共用
        (八)减省字形
        (九)矛盾字相
        小结
    三、文字编排成“图形”的视觉意义
        (一)文“图”合体,增添图形传意的功能
        (二)以文造“图”,创造新颖独特的形态
        (三)文亦是“图”,具有形式美和艺术感染力
        (四)文字编排成“图形”的局限性
        小结
第四章 文字图形化的创意思考
    一、“六书”对文字设计的启示
        (一)从“象形”画字到亦图亦文的图像文字
        (二)从“指事”造字到笔形意象的视觉文字
        (三)从“会意”合字到合文表述的意象文字
        (四)从“形声”配字到图文并茂的感性文字
        小结
    二、汉字意象设计
        (一)再创汉字的形象意蕴
        (二)“意象汉字”的设计研究
        小结
第五章 文字图形化的设计美学
    一、文字图形化设计的“形美”和“意准”
        (一)据意造形——形态创造源于文字意义
        (二)微形深意——细节形态表现深度意义
        (三)魅形显意——个性形态显示主题意义
    二、文字图形化设计的“形新”和“意美”
        (一)合形扩意——共生形态扩展信息意义
        (二)简形丰意——概括形态充满视觉意象
        (三)隐形添意——“格式塔”引发图像意境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方法及目标
第一章 从装潢美术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名称的演变与平面设计学科的转型
    第一节 装潢美术专业
        一、沿革:从图案教育、实用美术而来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三、设计情景与专业业态
        四、装潢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
    第二节 平面设计专业
        一、对“GRAPHIC DESIGN”的概念解读
        二、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
        三、国外平面设计教学的引进
        四、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
    第三节 视觉传达设计
        一、关于“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的解释
        二、参照与比较:从造型艺术到视觉艺术
        三、关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名称的思考
        四、图像时代与视觉文化的要求
        五、信息社会的挑战与数字化技术普及
        六、平面设计教学的放大与课程延伸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平面设计学科的教学体制与教学改革发展——对学科目录、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的解读
    第一节 发展与变化:教育部学科目录的编制调整
    第二节 渐变与转换:对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的分析
    第三节 反思与争辩:几次全国性教学研讨会对教学改革的推动
        一、1982年“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
        二、1995年广州全国艺术设计教育研讨会
        三、2002-2012年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
    第四节 嬗变与超越:多样的专业形态与课程教学
        一、书籍设计专业的独立与回归
        二、包装装潢与书籍装帧:两大系统的并存
        三、专业课程称谓含义的发展演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面设计课程的结构、设置与课题设计——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多样化
        一、学年制: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史论课程
        二、学分制: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
        三、工作室制:基础课程+导师工作室课程
        四、3+1 制:中外合作办学/国内课程+国外课程
        五、主题性教学:以若干主题整合课程教学
    第二节 课程设置的不同路径
        一、以设计类型作为课程设置的线索——标志、包装、书籍、招贴
        二、以设计要素作为课程设置的线索——字体、编排、图形、色彩
        三、以形式结构作为课程设置的线索——形态、类型、风格、系统、信息
    第三节 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多种方式
        一、课题的资源、主题与内容的广泛性
        二、课题设计借鉴与启示的多样化
        三、课题设计及解题方式切入点的独特性
        四、作业编排的技巧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课程设置的变异与结构的改写——对教学内容发展的描述
    第一节 国外平面设计教学及课程的引入
        一、平面构成教学的引入
        二、字体设计课程
        三、版式设计课程
        四、书籍设计课程
    第二节 图形设计课程的建构与教学
        一、广义的图形与狭义的图形
        二、“创意”概念的提出
        三、冈特·兰堡、福田繁雄、靳埭强的影响
        四、“同构”图形的教学
        五、多元化的图形设计教育
    第三节 课程裂变与多样化发展
        一、CI及视觉形象课程
        二、信息设计与图表设计课程
        三、插画设计课程
    第四节 课程的整体转型与质的升级
        一、从装饰手法转向创意思维训练
        二、从技能训练转向设计手法学习
        三、从表面模仿转向形式语言研究
        四、从职业能力转向综合素质培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模式与样态——对代表性院校与不同类型院校教学特质的分析
    第一节 不同类型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
        一、职业技术学院的平面设计教学
        二、师范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
        三、综合性大学的平面设计教学
        四美术学院的平面设计教学
    第二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平面设计教学
        一、发展历程与专业演化
        二、体系构建与教学风格
        三、书籍设计教学:从张光宇到吕敬人
        四、新的起点:并入清华大学的探索
    第三节 中央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
        一、纯艺术背景与当代艺术介入的取向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前卫色彩
        三、海归教师及同国外教学理念的接轨
        四、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独特性
        五、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个性化课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教学理念方法的引进与影响——对国外教学方法的开放式学习及实践
    第一节 国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日本设计及设计教学的影响
        二、德国设计及设计教学的影响
        三、美国设计及设计教学的影响
    第二节 外籍教师工作坊课程教学
        一、开放的思维路径与试验态度
        二、原创性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
        三、表现的综合性与媒介的不限定性
        四、平行课题与联合教学
    第三节 国外概念设计教学的引进
        一、课题资源与切入点
        二、文化分析与批判意识
        三、方法与过程的深入步骤
        四、纯粹形式语言的游戏性训练
    第四节 国外影响的多样化因素与方式
        一、海归教师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影响
        二、国外教材的结构特点与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图景与语境——改革开放以来平面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第一节“问题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反思
        问题一:“西化”下的教学困惑与中国特色教学相对缺失
        问题二:“同质化”教学现象严重与原创性教学丢失
        问题三:“数量化”膨胀背后教学质量的薄弱
        问题四:“学院化”探索下的市场分歧与离合
    第二节 语境: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的话语展现
        一、课程——中国“平面设计教育”的改革发展核心内需
        二、传承——“中国文化”与平面设计教育的链接与融合
        三、实验——“平面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另一种维度尝试
        四、整合——多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确定后的发展图景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抽象绘画对设计思维的影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本论文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抽象绘画的产生、发展及其艺术特征
    2.1 抽象艺术的主要形式
    2.2 抽象绘画的基本观念和艺术特点
        2.2.1 抽象绘画的基本观念
        2.2.2 抽象绘画的艺术特点
        2.2.3 抽象主义画家及其主要流派
第3章 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演变发展
    3.1 设计的基本观念
        3.1.1 设计的含义及其渊源
        3.1.2“各种专业设计”的分类和定义
    3.2 现代设计运动的兴起
        3.2.1 现代设计运动的的起始
        3.2.2 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
    3.3 现代设计与当代设计
第4章 抽象绘画诸流派对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
    4.1 抽象艺术教育对设计思维的影响
        4.1.1 包豪斯设计学院
        4.1.2 包豪斯设计学院对现代设计运动的影响
    4.2“构成主义”对设计思维的影响
        4.2.1“构成主义”的产生及其艺术特征
        4.2.2“构成主义”的艺术成就对设计思维的影响
    4.3“风格派”对设计思维的影响
        4.3.1“风格派”的产生及其艺术特征
        4.3.2“风格派”的艺术成就对设计思维的影响
第5章 未来抽象绘画及设计思维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抽象绘画变迁的影响因素
        5.1.1 影响抽象绘画发展的几个相关思想问题
        5.1.2 影响抽象绘画发展的几个相关技术问题
        5.1.3 影响抽象绘画需求的问题
    5.2 未来设计变迁的影响因素
        5.2.1 人们对传统生活的回归
        5.2.2 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背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10)抽象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当前针对抽象包装图形理论研究的规律
        1.3.2 从规律中发现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归纳论证法
第2章 抽象包装图形的本质探究
    2.1 抽象包装图形的内涵
        2.1.1 抽象的本义
        2.1.2 包装设计中的图形抽象
    2.2 抽象包装图形的界定
        2.2.1 表象特征
        2.2.2 深层特征
    2.3 西方现代艺术与抽象包装图形设计
        2.3.1 西方现代艺术的两种抽象类型
        2.3.2 西方现代艺术的两条发展道路
        2.3.3 西方现代艺术与抽象包装图形有关“抽象”的比较
    2.4 抽象包装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两种应用方式
        2.4.1 抽象包装图形作为包装图形设计的主体形象
        2.4.2 抽象包装图形作为包装图形设计的辅助形象
    2.5 抽象包装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优势
        2.5.1 新颖性
        2.5.2 丰富性
        2.5.3 简约性
        2.5.4 交流性
第3章 抽象元素的提炼
    3.1 抽象元素提炼的思维原理
        3.1.1 以逻辑思维为线索
        3.1.2 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方法
        3.1.3 以创造性思维明确细节
    3.2 明确表现主题
        3.2.1 主题与目的
        3.2.2 主题的设定
    3.3 选择喻体
        3.3.1 承载主题——“象征事物”的“喻体”特性
        3.3.2 抽象包装图形中“喻体”的“物质象征性”与“几何象征性”
        3.3.3“提喻”和“隐喻”
        3.3.4 通过提喻和隐喻选择喻体
    3.4 对喻体的全面观察
        3.4.1 不同空间方位地观察
        3.4.2 不同时间地观察
        3.4.3 微观与宏观地观察
        3.4.4 噪音共生的观察与体悟
        3.4.5 相互联系地观察
    3.5 对既得元素的多途径表现
        3.5.1 多形式语言
        3.5.2 多表现技法
第4章 意蕴图形的营造
    4.1 对元素本体的建构
        4.1.1 对喻体组织结构的尊重
        4.1.2 遵循形式美法则
    4.2 基于图形与受众之间认知规律的构建
        4.2.1 视知觉经验
        4.2.2 视觉形式动力
        4.2.3 通感
    4.3 基于图形与受众间“共鸣”的营造
        4.3.1 消费者的需求
        4.3.2 传统的美学观念与当下的审美趋向
第5章 结语
附录Ⅰ 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关于“葡萄”的图形实验》
参考 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论商品包装的抽象与具象因素与艺术教学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2]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D]. 闵洁. 上海戏剧学院, 2019(10)
  • [3]观念与视野: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身体[D]. 孙睿.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4]里希特绘画表现中的矛盾性研究[D]. 熊煜.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5]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D]. 孙晓娜. 山东大学, 2017(08)
  • [6]抽象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林瑶.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6)
  • [7]“合”意与“隐”语:文字图形化的设计艺术研究[D]. 崔生国.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8]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D]. 刘花弟.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9]抽象绘画对设计思维的影响探究[D]. 齐娅璇. 北京理工大学, 2015(11)
  • [10]抽象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萌.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商品包装抽象与具象因素与美术教学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