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做好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宣教(论文文献综述)
谢荣仙,张雪梅[1](2021)在《精神科开展探视时健康宣教家属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开展精神科家属探视时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事先与家属电话预约探视时间,统一安排,由高年资的护士进行宣教,主讲精神科相关专业知识及康复指导。结果开展这种系统的宣教后增强患者的家庭支持,满足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需求,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复发的频次。结论开展家属探视时的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及护理风险的发生。
潘运秋[2](2020)在《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因社会转型、生存加大等原因造成的个体精神、心理问题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社会治安混乱、群体幸福感缺失等问题交错重叠,使得现阶段精神病患者的数量持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对精神病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管理工作更显重要。笔者作为一名在徐州市铜山区济复医院从事精神病人管理的工作人员,针对精神病人管理问题,从所就职的单位入手,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网络化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多种理论出发,利用资源便利与优势,对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对文献、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进行理论分析等,详细对现阶段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成效、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的成效体现为精神卫生立法工作逐渐规范、精神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以及患者管理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该区精神病人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缺乏、医疗机构收治患者困难、当前报销补偿政策执行困难以及职能部门履职不到位等;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滞后、法律制度不健全、精神卫生投入过少以及相关管理不完善等。随后结合理论和国内外精神病人管理经验,从转变对精神病人管理的思想认识、加强对精神病人相关立法工作的推进、加大对精神卫生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管理运行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为解决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的问题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本选题本着提高精神病人管理效率及效果的目的,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从实地调研理性思考分析精神病人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原因,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在借鉴国内外精神病人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该区现实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刘欢[3](2020)在《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现况,根据需求设计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方案,以系统观、整体观思维来探索提升服务技能的宏观架构,构建精防公卫条线医生为主,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并为探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以纳入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项目的6个区县205名家庭医生团队人员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专项培训阶段性资料。培训的设计理念是启发学员用系统观来理解和处理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家庭医生团队能够与个体、家庭、医疗机构、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整个系统工作。从而促进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融合协作,并探索提升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与策略,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大健康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学员以中青年为主,40岁及以下人群占73.17%;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39%;其中48.81%公共卫生岗位人员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2.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不同岗位人员对接受培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更倾向于专科医院进修;98.05%反映非常愿意将培训内容学以致用;90.73%的学员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培训效果良好。3.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培训现状:48.78%的学员反映政策保障不够;81.46%认为证书含金量需提高;76.59%反映培训与工作冲突较多。家庭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培训意愿相对较高,其中家庭医生团队对心身疾病的诊治、医患沟通与压力管理需求较高。4.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和体系:家庭医生团队反映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缺少专业人员(75.61%),缺乏知识技术(65.37%),需提升居民知识(65.85%);90.73%认为从事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应该获得报酬,但实际只有17.56%的人员有报酬;提高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制定合理报酬(93.66%),改进工作环境(74.15%),提供培训机会(68.29%)。5.能力提升远期效应:家庭医生团队较多会将精神心理知识运用在人际关系问题(57.46%)和工作问题(58.21%);专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会推动经费投入,提升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硬件、软件和人力配置,对居民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提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结论1.家庭医生团队结构比较合理,年龄和学历构成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培训开展要结合团队人员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设计方案。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需求较高;系统规范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比较受欢迎。2.能力提升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精神卫生服务的推进阶段开展,争取多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确保医护人员安心参与;制定适宜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对基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良好促进作用。3.公共卫生人员和家庭医生是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可以将上海三级预防管理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构建以精防条线公共卫生为条,其他人员辅助家庭医生管理精神障碍患者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为块,条块结合、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卫生部门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更多的一般心理问题干预和健康促进,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更需要完善的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和人力基础做支撑。4.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公共卫生岗位人员制约了社区条块结合的良性发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构建全面系统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兼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衔接顺畅,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要。5.精神心理卫生人力资源缺乏与分布不均匀短期内难以解决,积极探索市专科-区专科医联、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医联、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联、“互联网+”跨区域医联,是快速解决现有服务资源缺乏的有效方法。
戴进军[4](2020)在《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编制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对量表进行评价,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1)以华森(Jean Harman Watson)人文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小组讨论法构建条目池,经过两轮共计21名专家函询和对60名患者进行预调查后,形成初始量表;(2)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8年7-11月在全省3所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和设置有精神科的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的516例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条目分布法、离散趋势法、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内部一致性分析法进行条目的分析和筛选;采用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对量表效度进行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对量表信度进行检验;最终形成正式版量表;(3)以正式形成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抽样调查收集的516例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情况进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4)采用SPSS18.0录入数据、分析数据,主要统计学方法有: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检验水准a=0.05,P值取双侧概率。结果:(1)编制的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包含6个维度,共49个条目,即人道主义的利他行为的需求(11个条目),帮助和信任的需求(6个条目),鼓励情感表达的需求(3个条目),健康教育的需求(9个条目),提供安全、保护、支持性环境的需求(13个条目),满足基本护理的需求(7个条目)。量表的计算方法:量表条目的选项从“不需要”到“非常需要”,分别计1~5分,总分49~24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越强烈。(2)效度分析:(1)结构效度:经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6个公共因子,可解释变异量为65.71%。各个条目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11~0.740之间,各个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74~0.774之间;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11~0.884之间,各个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62~0.925之间,显着性均小于0.05,各维度均为正相关。(2)内容效度: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经专家评定后为0.914。(3)信度分析:总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979,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在0.801~0.938之间;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24,各维度的折半信度为0.795~0.905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39。(4)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需求整体得分总分为(202.85±35.06)分,总条目均分为(4.14±0.16)分。患者认为关怀性最强的条目和维度分别为“准时为我做治疗及给药”(4.39±0.79)分和“提供安全、保护、支持性环境的需求”(54.79±9.52)分,最不具有关怀性的条目和维度分别为“用适当的肢体接触(如握手、拍肩)表达对我的关心”(4.02±1.06)分和“鼓励情感表达的需求”(11.97±2.73)分。(5)影响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对人文关怀需求高;婚姻稳定患者比婚姻不稳定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高中(含中专)学历的患者比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但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在某些维度不遵循此规律;收入2000元及以上的患者比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高。结论:(1)编制的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于评估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情况。(2)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程度较高且呈多样化,应根据患者需求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规范化的护理。
唐瑭[5](2020)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品管圈模式应用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情况以及进一步评价干预效果,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有无差异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有无差异,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从而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为避免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为精神科护理人员提供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对策提供参考,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医院精神科老年患者进餐次数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2月1日到3月31日即现况把握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1日到8月31日即对策实施阶段符合标准的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进餐次数428例为品管圈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品管圈干预组患者应用品管圈对策实施干预,运用品管圈小组活动工具,分析发生噎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分别在品管圈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在精神科老年病房收集噎食缺陷例数,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考核,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评价品管圈干预效果。结果:1.对照组和品管圈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噎食发生率、文化程度、认知情况、对服用药物了解情况、自理能力、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服用除精神类药物以外的药物等方面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品管圈活动显着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对照组在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26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1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15次,总噎食率为6.07%。品管圈干预组精神科病房收集共计428次进食中,发生噎食次数为5次,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3次,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噎食次数为2次,总噎食率为1.17%,结果可见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显着降低,对照组与品管圈干预组两组结果比较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统计整理,解析了导致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的重要因素,为进食过快、吞咽功能障碍和药物影响三个因素,并最终通过这三个重要因素分析出导致噎食的真因。4.通过品管圈标准流程和使用品管圈手法、工具对真因解析,提出了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的相应有效对策,分别是加强噎食风险评估和延长进餐时间;提高患者进餐干预措施效果和加强吞咽功能治疗训练;加强对患者噎食相关知识宣教;加强医护沟通和培训药物专科内容。5.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噎食抢救技能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噎食抢救操作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81.33±5.41)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2.73± 1.71)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7.4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品管圈活动有助于精神科护理人员专科理论水平的提升,品管圈实施前后分别对同一个护理团队的15名护士进行了精神类药物相关知识考核,考核分数由对照组的(75.93±4.03)分提高到品管圈干预组的(90.87±3.07)分,两组统计学比较t值为-10.4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在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活动自信心,责任荣誉感,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雷达图直观的表示出本次品管圈的无形成果取得显着的成效。结论:1.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2.通过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品管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运用及团队精神明显提高,同时整个科室医护人员的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3.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可以实现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标准化,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职业价值,优化优质精神科护理服务水平。
孙蕴怡[6](2020)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现状和需求调研》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我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现状及其需求,了解不同角色对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探索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内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社会工作者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以及目前服务开展面临的阻碍等问题,为推动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全国78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人员、社工部负责人和社会工作者等,277位患者或家属及632位医护人员。采用针对上述不同角色的各种版本自编问卷《关于精神卫生社会工作需求调查问卷》(社工部负责人版)、(医院管理人员版)、(医护版)、(社工版)和(患者及家属版)进行定量研究。(2)遵循信息饱和原则,抽取35名参加了问卷调查且愿意接受访谈的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定性研究。结果(1)医院管理人员所在医院有社工的60家(76.92%),没有社工的18家(23.08%)。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中目前提供最多的社会工作服务依次为社区康复服务、职业康复、资源链接、针对照顾者提供的个案、小组工作服务和针对住院病患提供的个案、小组工作服务。患者或家属对社工服务非常满意的129人(46.57%),满意的90人(32.49%),一般的42人(15.16%),非常不满意的16人(5.78%)。(2)所有研究对象中,认为精神卫生社工最应提供的服务依次为心理情绪疏导服务、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服务、个案、小组、社区工作、康复服务和家庭心理服务。研究对象中医院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社工部负责人和医护人员认为精神卫生社工最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依次为精神疾病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精神卫生相关政策和法律。(3)不同地区社会工作者对提供心理情绪疏导服务的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4,P<0.05),中西部地区社工认为提供心理情绪疏导服务的需求更高;不同地区社会工作者对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的需求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36,P<0.05),东部地区社工对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的需求更加明显。不同部门的社会工作者对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的需求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0,P<0.05),党办、院办以及临床医技科室的社工对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的需求更加明显。(4)不同地区医护人员对社工提供心理情绪疏导服务和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的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73,P<0.05;χ2=13.290,P<0.05),东部对社工提供心理情绪疏导方面的服务及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的需求更大。不同岗位医护人员对社工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的需求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2,P<0.05),医生和行政科室人员认为社工更应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巧。(5)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得到368个编码,从中提取出5个主题,分别为“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作用、角色和优势”、“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阻碍”、“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和“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处境”。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有高校合作、居家康复和专业康复服务等,主要作用、角色和优势包括实现助人自助和资源链接等,阻碍有职能定位不明确和缺乏督导等,目前精神卫生社工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较高,政策支持较弱,前景较曲折。结论(1)调查的大部分精神专科医院中有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中目前提供最多的社会工作服务主要是社区康复服务、职业康复和资源链接等,患者和家属对现有社工服务满意度高。(2)不同人员对社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高,且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精神卫生社工应掌握心理知识技巧。(3)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较高,但目前面临职能不明确、专业能力有限和缺少晋升渠道等问题。为推动我国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和服务规范,明确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中社会工作的职责。
林霞[7](2019)在《监狱管理视角下精神病罪犯保外就医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女子监狱为例》文中指出精神病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当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增大,使得精神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精神病人的犯罪率也随之增高,监狱成为了全社会精神病防治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但是监狱封闭的环境、专业医疗资源的缺乏并不利于精神病罪犯疾病的恢复。病情的不稳定性,冲动行为的不确定性,不仅干扰了监狱的监管秩序,更严重影响着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当前监狱精神病罪犯的管理工作大多数是参照一般罪犯的管理规章来实行,并没有针对精神病罪犯的个性特点,所以管理理念较笼统,较零散,使得精神病罪犯的整体管理水平偏低,管理的有效性不高。本文以广东省女子监狱的实践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广东省女子监狱精神病罪犯保外就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对待监狱精神病罪犯保外就医工作,要从观念上转变,给予足够的重视。监狱应该充分考虑精神病罪犯的不稳定、敏感多疑等特点,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完善精神病罪犯保外就医工作条例并规范执行,同时积极利用各项社会资源,推进精神病罪犯的保外就医工作,保障精神病罪犯的健康权。只有这样精神病罪犯的保外就医率才有可能提高,才能真正有利于促进精神病罪犯疾病的康复,从而促进监狱的公正执法,保证监狱的安全与稳定。
吴鸽[8](2019)在《江苏省某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现状及社区管理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障碍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精神障碍作为一种“高疾病负担”病症,病程长,治愈率低,重返社会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目的1、了解丁蜀镇严重精神障碍网络管理患者的基本情况,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2、了解经过5年的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后,丁蜀镇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工作成效如何。3、为政府部门后期制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等政策提供客观依据,以便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的管理工作。方法1、通过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对丁蜀镇所有患者信息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2、通过比较2012年和2017年患者检出率、患者管理率、体检率,同意管理率,危险性评估,服药依从性等指标,评价社区管理后的效果。结果1、截止2017年10月,丁蜀镇所有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共计837人,其中同意管理人数795人,拒绝管理42人。2、在册患者中男女均有发病,比例为1.1: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年龄集中在18-59岁,其中45-59岁,占39.78%,其次为18-44岁,占35.13%;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文化为主,占86.62%;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占44.44%;婚姻状况中已婚占44.68%,未婚占41.82%;家庭经济状况以贫困为主,占89.37%。3、在册患者中,精神分裂患者最多,占46.12%,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占36.92%。4、在册患者中,同意管理患者795人,其中766人由社区医生管理,另29人正在住院,住院期间由所住医院管理。管理率为94.98%,规范管理率为94.98%。5、从服药依从性看,服药率为69.69%,规律服药率为65.79%。6、效果评价:2012年在册率、同意管理率、服药率分别为2.61‰,59.65%,48.54%,2017年分别为4.52‰,94.98%,69.69%,经统计学分析,2017年较2012年均有显着提高。2012年危3率为15.21%,2017年为3.77%,经统计学分析,2017年较2012年有明显下降。2012年体检率为39.16%,2017年为41.64%,经统计学分析,2017年较2012年无显着提高。结论:1、目前,丁蜀镇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属于青壮年劳动力,以农民为主,家庭经济状况非常贫困,生活保障水平低下,且大部分人没有职工社会医疗保险;患者以精神分裂患者为主;所有患者基本都能同意管理,患者依从性较好。2、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册率,同意管理率,服药率显着提高,危3率明显下降,提示丁蜀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略有成效。
耿萍[9](2016)在《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及态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和研究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态度情况,提出合理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90例精神病患者家属,初诊患者家属106名和复诊患者84名,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心理准备、理解情绪及家属对患者在被约束期间最担心的问题。结果:复诊患者家属中对保护性约束措施有心理准备、可以理解的显着高于初诊患者家属(P<0.05);认为有必要征得家属同意的复诊患者家属显着低于初诊患者家属(P<0.05);家属担心患者出现心理伤害的为70.0%。结论: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不足,要向患者家属说明保护性约束的意义,消除其担忧,满足家属的合理需求。
杨陆花[10](2015)在《60例精神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家属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0例长期在社区防治点取药的患者家属,对其实施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观察其效果并与健康教育前进行对比。结果 60例患者家属在相关知识掌握方面从25.8%提高到87.5%,正确信念和态度方面从21.7%提高到80.0%,建立健康行为上从26.7%提高到8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家属对精神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能改变其不正确的信念和态度,能自觉采取积极正确的行为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二、如何做好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宣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做好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宣教(论文提纲范文)
(1)精神科开展探视时健康宣教家属满意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宣教方法 |
1.2.1 集体宣教 |
1.2.2 个别宣教 |
1.2.3书面形式宣教 |
1.3 具体宣教内容如下: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开展前后住院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
2.2 开展前后护理服务质量对比 |
3 讨论 |
3.1 患者及家属乐于接受 |
3.2深化与家属的访谈,架起和家属信息交流的实体链接 |
3.3 增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恢复的信心 |
3.4 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责任心 |
3.5 满足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需求 |
3.6 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3.7 减少护理危急事件的发生 |
(2)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2 精神病人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精神病人管理相关概念 |
2.2 精神病人管理相关理论 |
2.3 国内外管理经验 |
3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现状及其成效分析 |
3.1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现状 |
3.2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成效 |
4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 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
5.1 转变对精神病人管理的思想认识 |
5.2 加强对精神病人管理的立法工作 |
5.3 加大对精神卫生建设的投入 |
5.4 建立健全对精神病人管理的运行保障机制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
四、独立完成的课题内容 |
五、质量控制 |
六、研究内容 |
七、技术路线图 |
八、基本概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讲师与学员基本情况 |
二、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情况分析 |
三、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访谈情况分析 |
四、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访谈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
二、系统观指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 |
三、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
四、系统观指导的公卫人才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 |
五、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 |
第五部分 总结 |
一、主要研究成果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调查问卷 |
附件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调查表 |
附件3: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反馈评价 |
附件4:关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个案访谈提纲 |
附件5:系统思维在社区全科团队中的培训效果评估表 |
附件6:系统式医学思维在全科团队中的应用课程评估表 |
附件7: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
文献综述 培养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系统思维能力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4)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文关怀 |
1.1.2 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照顾方式选择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量表的编制 |
2.1.1 文献分析法 |
2.1.2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1.3 小组讨论法 |
2.1.4 专家函询法 |
2.1.5 预调查 |
2.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工具 |
2.2.3 条目分析和筛选 |
2.2.4 量表的效度检验 |
2.2.5 量表的信度检验 |
2.3 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5.1 研究设计阶段 |
2.5.2 研究实施阶段 |
2.5.3 研究数据分析和整理阶段 |
2.6 伦理原则 |
2.7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文献分析 |
3.2 患者访谈 |
3.2.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2 主题提炼 |
3.3 小组讨论 |
3.4 专家函询 |
3.4.1 专家一般资料 |
3.4.2 专家的积极性 |
3.4.3 专家的权威程度 |
3.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4.5 第一轮专家函询 |
3.4.6 第二轮专家函询 |
3.5 预调查 |
3.6 抽样调查阶段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7 条目分析和筛选 |
3.7.1 条目分布 |
3.7.2 离散趋势 |
3.7.3 临界比值 |
3.7.4 相关系数 |
3.7.5 内部一致性分析 |
3.8 量表的效度分析 |
3.8.1 结构效度 |
3.8.2 内容效度 |
3.9 量表的信度分析 |
3.10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 |
3.10.1 各维度得分情况 |
3.10.2 各条目得分情况 |
3.10.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0.4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的编制分析 |
4.1.1 量表编制的科学性 |
4.1.2 量表的项目分析 |
4.1.3 量表的效度评价 |
4.1.4 量表的信度评价 |
4.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分析 |
4.2.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4.2.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现状分析 |
4.2.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4.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研究现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 2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专家函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 3 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情况调查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报告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研究方法 |
2.4 品管圈干预方法 |
2.5 技术路线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噎食发生率 |
3.2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精神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
第4章 讨论 |
4.1 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高的原因分析 |
4.2 本品管圈对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的意义 |
4.3 本品管圈对提高精神科护士专业技能水平的意义 |
4.4 本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 |
第5章 小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性 |
5.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噎食发生因素及相关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现状和需求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精神卫生康复现状 |
1.2 国内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
1.3 境外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现状和需求的定量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方法 |
2.2.1 调查对象 |
2.2.2 问卷调查数量 |
2.2.3 抽样方法 |
2.2.4 研究工具 |
2.2.5 数据收集 |
2.2.6 质量控制 |
2.2.7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的现状与需求 |
2.3.2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中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
2.3.3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中家庭心理服务的需求 |
第三章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现状和需求的定性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工具 |
3.2.3 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
3.2.4 资料分析 |
3.2.5 质量控制 |
3.2.6 研究伦理 |
3.3 结果 |
3.3.1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 |
3.3.2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作用、角色和优势 |
3.3.3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阻碍 |
3.3.4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 |
3.3.5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处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的现状分析 |
4.2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分析 |
4.2.1 医院管理人员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分析 |
4.2.2 患者和家属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分析 |
4.2.3 社工部负责人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分析 |
4.2.4 医护人员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分析 |
4.3 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分析 |
4.3.1 社会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分析 |
4.3.2 医护人员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分析 |
4.3.3 家庭心理服务的需求分析 |
4.4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分析 |
4.5 精神卫生社会工作面临的阻碍分析 |
第五章 总结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创新性 |
5.3 本研究局限性 |
5.4 研究启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需求调查问卷(社工版) |
附录2 关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需求调查问卷(主要分管院领导版本) |
附录3 关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需求调查问卷(社工部负责人版) |
附录4 关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需求调查问卷(患者及家属版) |
附录5 关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需求调查问卷(医护版) |
致谢 |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科研成果、专利等 |
(7)监狱管理视角下精神病罪犯保外就医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女子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1.3.1 相关概念 |
1.3.2 相关规定 |
1.3.3 基本理论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广东省女子监狱精神病罪犯保外就医现状 |
2.1 广东省女子监狱的基本情况 |
2.2 精神病罪犯的基本情况 |
2.2.1 年龄情况 |
2.2.2 疾病类型 |
2.2.3 犯罪类型 |
2.2.4 刑期情况 |
2.2.5 教育情况 |
2.2.6 婚姻状况 |
2.2.7 捕前职业情况 |
2.3 精神病罪犯保外就医情况 |
2.4 与保外就医的一般罪犯比较 |
2.4.1 保外就医的疾病类型不同 |
2.4.2 对罪犯的限制条件规定不同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东省女子监狱精神病罪犯保外就医存在的问题 |
3.1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的问题 |
3.2 对精神病罪犯缺乏危机管理意识的问题 |
3.3 精神病罪犯回归社会难的问题 |
3.4 精神病罪犯家庭缺乏支持的问题 |
3.5 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监管难的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东省女子监狱精神病罪犯保外就医的建议及对策 |
4.1 完善保外就医的法律法规 |
4.1.1 完善《暂予监外执行规定》 |
4.1.2 完善《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 |
4.2 对精神病罪犯的管理要增强危机管理意识 |
4.2.1 监狱的管理部门要增强危机管理意识 |
4.2.2 专管警察要增强危机管理意识 |
4.3 加强对精神疾病的科普宣传 |
4.3.1 加强对社会各界精神疾病知识的宣传 |
4.3.2 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疾病知识宣教 |
4.4 对保外就医的精神病罪犯给予更多的支持 |
4.4.1 地方政府部门对精神病罪犯家庭要给予更多支持 |
4.4.2 社会各界对精神病罪犯家庭要给予更多关怀 |
4.5 加强对保外就医精神病罪犯的监管 |
4.5.1 要加强保证人对保外就医精神病罪犯的监管 |
4.5.2 要加强相关部门对保外就医精神病罪犯的监管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江苏省某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现状及社区管理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丁蜀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现况研究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与方法 |
1.2 基本概念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第三章 社区管理后的效果评价 |
1 患者在册率、管理率的比较 |
2 患者危3率、服药率、体检率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及建议 |
1 流行病学现状及社区管理评价分析 |
1.1 现状分析 |
1.2 管理后效果分析 |
1.3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
2 提高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的建议 |
2.1 联合公安、卫生、残联等部门建立多部门的联动机制 |
2.2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优化医疗保障 |
2.3 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
2.4 优化社会救助制度 |
2.5 促使患者回归社会,改善家庭贫困状态 |
2.6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附表 |
致谢 |
(9)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及态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 年1 月至2015年1月于泰安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190例患者的家属, 包括男性105名, 女性85名, 年龄27~66岁, 平均 (44.4±5.5) 岁;学历包括高中及以下103例, 大专67例, 本科及以上20例;与患者的关系配偶68例, 父子 (母子) 63例, 兄妹55例, 其他4例。初诊患者家属106例, 复诊患者家属84例。 |
2 结果 |
3 讨论 |
3. 2 护理对策 |
四、如何做好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宣教(论文参考文献)
- [1]精神科开展探视时健康宣教家属满意度调查研究[J]. 谢荣仙,张雪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6)
- [2]徐州市铜山区精神病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潘运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3]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 刘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4]康复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编制及评价[D]. 戴进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精神病老年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D]. 唐瑭. 长江大学, 2020(04)
- [6]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中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现状和需求调研[D]. 孙蕴怡.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监狱管理视角下精神病罪犯保外就医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女子监狱为例[D]. 林霞.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江苏省某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现状及社区管理效果评价[D]. 吴鸽. 东南大学, 2019(01)
- [9]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知及态度调查[J]. 耿萍. 中国民康医学, 2016(02)
- [10]60例精神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杨陆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