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埃经贸关系

经济全球化与中埃经贸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埃经贸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申君君[1](2021)在《新时期中埃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及遇到的挑战探究》文中认为中国与埃及作为两个文化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国家,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有较多的共性,长期以来中埃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上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以来"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埃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地扩大和深入,两国在合作的领域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给两国的经贸合作造成了一定挑战,阻碍了其深化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新时期中埃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遇到的挑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化中埃的经贸合作关系,以及推动两国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戚洪波[2](2020)在《中非工业园区合作的得失与影响研究 ——以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文中提出工业园区合作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除了资源类投资外,目前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有相当一部分落户于中国在非工业园区,园区是中非产能合作和中企实施对非“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国在非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已超过50个,在中非自由贸易区(FTA)和双边贸易协定(BIT)体系建立起来之前,工业园区的经济特区性质将成为中国在非投资和中企在非效益的重要保障。加之非洲国家大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投资已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非工业园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同时中非进一步密切经贸合作也将对区域经济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2018年非洲44个国家签署成立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非洲大陆形成统一的区域市场前景可期,非洲自贸区的成立将为中国在非工业园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环境支撑。埃及是北非的一个文明古国,地跨亚非两大洲,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享有特殊地位,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天然合作伙伴”。中埃苏伊士经贸园区是中国企业在北非“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目前中国在非工业园区中的典型项目,经过数年发展已取得可喜成就。2014年塞西总统上台后推出“埃及愿景2030”计划,主要用于指导埃及到2030年前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下的双边合作目标相当契合,这为合作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合作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溢出效应即东道国动态收益不足,中埃经贸合作是中非基于工业园区的经贸合作的一个缩影,在建设成就和现存问题上存在共性。同时非盟“2063年议程”作为非盟对未来非洲工业化和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成为指导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政策框架。研究工业园区在中非战略合作中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于为中国海外投资特别是工业园区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有力参考,同时在当前世界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风潮起此彼伏的大环境下,中非基于工业园区的战略合作具有深远意义。

李代新[3](2020)在《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整合营销传播研究》文中指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简称IMC)诞生于美国,这一理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广告和管理的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以后,应用于中国经济的诸多领域。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融合发展,中国境外经济合作区,已成为跨国经济合作以及国际产能转移重要平台和载体。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广泛应用于境外经济合作区,不仅可以塑造品牌价值,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更为树立国家形象提供支持。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是商务部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十余年的创造发展历程中,逐步探索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境外经济合作区的实践应用,并积累大量经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整合营销传播文献的搜集、整理,并从中汲取重要信息,试图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出发,研究中非泰达境外园区品牌从建立到成长,并逐步获得国内外市场信任与认可的发展过程。本文基于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所创立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首先通过传播本体与受众客体进行定位研究,分析境外合作区应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其次,建立以目标客群为中心、有明确的品牌定位、以统一的形象面对目标客群,综合运用多种营销传播手段、重视渠道与终端等。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的各种具体策略,如创建立体包装模式、国内外形象迁移、通过公关关系与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形成独树一帜的品牌体系。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中非泰达境外园区的整合营销传播案例收集、汇总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归纳与复盘评估。经过调研评估,可以明确地认识到境外产业园区与投资主体国存在强烈地印象关联,中非泰达境外合作区与园区企业需求进一步增强合作联动,才能确立良性的“中国印象”的品牌聚合效应。与此同时,在地域认知范围上和跨文化传播方面,需要逐步改良营销策略,从而适应跨国营销的业界课题。未来实践中,建议中非泰达境外园区尝试发展多元化战略下的母子营销战略,完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文化品牌传播,并融合新媒体技术,激活互联网媒体矩阵,形成以“数字营销传播”(DMC)驱动整合营销的新模式。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媒介策略、园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的品牌区隔策略以期指导中非泰达境外园区协调内外资源,提高在海外的抗风险能力,减少跨国品牌传播的障碍,提升品牌综合价值。

屈秋邑[4](2019)在《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研究 ——以“泰达海外模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陷入了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局的双重困境,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步伐。一方面,全球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导致传统出口贸易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国际投资环境复杂多变,我国中小企业难以抵御多方面的风险。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模式的创新之举,在这种多重压力的交叉影响下应运而生,具有规避国际贸易摩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等多重优势,这是传统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所不可比拟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就进行了建立集群式发展园区的大胆实践,虽然只是企业自发的、非正式的探索,但这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园区样本为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诞生提供了思路。2006年,境外经贸合作区正式上升成了我国提高开放型经济格局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继续坚持发展外向型经济,并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下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我国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路径和更为直接的契机,撬动起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热潮;而境外经贸合作区与“一带一路”战略相承接,更好地统筹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虽然目前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类型千差万别,但发展实质都是以“中国制造”推动产能合作;国际产能合作是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键抓手,而境外经贸合作区则是承接国际产能合作的集群式平台,既能转移国内富余产能,又能促进东道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双方互利共赢。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对外开放新时期下一个重大而复杂的战略命题,我国虽然在目前的建设进程中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但问题和挑战仍然源源不断地出现,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发展模式不清。部分合作区的前期建设思路不清晰,导致整体产业定位不明确,以致产业同构,入驻企业之间难成体系,造成恶性的同质化竞争。我国现有合作区的类型、产业定位、建设背景各有不同,如何将合作区的共性化与个性化相统一,从理论层面来剖析境外经贸合作区通用的发展模式,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学界关于合作区的现有研究成果和本文的理论基础加以梳理;然后论述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现状、特征和动因,引出了本文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现有合作区发展模式不清;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立足于产业组织理论,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产业园”和“集群性”两个共性入手,避免了前人对模式的研究比较简单和笼统的局限性,将产业链四维模型和合作区发展现状相结合,从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价值链四个维度对合作区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一个有重点、有层次、有选择的集群式发展模式框架。企业链是合作区产业链的行为主体,要围绕核心企业进行企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可推进上下游企业一体化,横向拓展可促进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供需链是产业链节点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具体形式表现为抽象的流动状态,不同类型合作区的供需链模式也有出入,但都需要寻找合适的优化整合路径;空间链是合作区产业空间布局的形态,有其独特的演进规律,也是企业链和供需链相互对接的载体;价值链是合作区内产业链上不同企业的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所构成的总和,合作区的产业链发展应该以实现价值链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最后,引入一个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优秀代表——“泰达海外模式”引领下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尝试挖掘“泰达海外模式”在产业链四维模型骨架下的发展机理及发展绩效,并探讨其对其他境外经贸合作区顺利运营的借鉴意义。

韩丽[5](2018)在《中埃文化交流中的消极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同埃及的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早期的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极大地增进了中埃双边认识和了解,为双边文化交流奠定了稳固的历史根基,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阿文明的互鉴。新中国建立后,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从此中埃关系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友谊与合作继续发展。冷战后,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局势,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尊重、坚持彼此的立场,经受住一系列考验,但文化交流发展平平。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几年双方在经贸、能源、科技领域进行密切合作的同时,也重点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交流活动。总体来看,近年来中埃文化交流发展比较顺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同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及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间的友好交往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与此同时,在肯定双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已取得的可喜成绩基础上,中埃文化交流仍然存在一些消极因素,会对深化双边关系、推进文化交流造成阻碍,值得关注与思考。文章对现阶段中埃文化交流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对可能或已经对其产生消极影响的一些潜在威胁因素进行客观、深入的探析,并对其根源和直接间接影响进行思考,最后依据跨文化传播理论从内容、主体和媒介三个方面,对进一步深化中埃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国文化在埃及的有效传播提出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本课题的选题缘由进行说明,阐述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论述说明写作过程中运用的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第一章首先对当下中埃文化交流的相关概念、特点和现状做简要概述,以把握双方跨文化交流的大致发展趋势。第二章针对中埃文化交流中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主客观层面潜在的消极因素进行尽可能深入的探究。第三章结合跨文化传播相关理论对这些消极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分析,同时指出双方文化交流受到阻碍的原因。第四章在综合以上三章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文化传播理论对中埃文化交流中消极因素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和跨文化传播策略。结语,对中埃文化交流中的消极因素研究做出思考并对中埃文化交流的未来进行展望。本论文重点考察和分析中埃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消极因素,有助于我们关注现阶段两国文化领域交往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潜在阻力。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中埃义化交流发展过程后发现,中埃文化交流呈现出历史性和时代性交融、互补性与差异性共存以及传承性与融合性兼顾的特点,但也存在交流层次不完善、内容上缺乏现代性,文化传播平台和品牌匮乏、恐怖组织活动时有发生、极端思想泛滥、西方传媒话语霸权等主客观层面的消极因素,容易阻碍跨文化交流有效推进。文章通过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国家文化形象构建等有所启发,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双方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本文在研究理论和视角有所创新,也细化和丰富了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跨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埃关系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客观分析中埃文化交流现状及前景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为中埃跨文化交流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张宇[6](2018)在《“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中埃合作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埃关系一直是中国与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在2011年中东发生剧烈动荡之前,中埃关系先后经历了纳赛尔时期、萨达特时期和穆巴拉克时期。在前两个时期中,中埃政治关系不断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积极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声,但在经贸和人文领域,两国合作则相对有限。穆巴拉克时期以来,两国政治、经贸、人文等各个领域交往得到长足发展,政治合作日益多样,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人文往来持续增强,进一步拉近了中埃两国关系。2011年埃及爆发政治社会动荡后,在埃及国家政府的努力下,社会秩序逐渐趋于稳定,为两国在新时期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2014年埃及新任领导人塞西执政后,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两国各领域交流取得新突破。两国关系不断密切,政治往来更加频繁;经贸合作不断深入,经贸交往再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也稳步推进;人文交流形式多样,进一步加深了中埃两国人民的了解。中埃关系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已逐步发展成为政治、经贸、人文等各个方面协同推进的双边关系。纵观中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两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但中埃合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影响两国进一步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重要因素。着眼未来,两国关系将会沿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中非合作、中阿合作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单思明[7](2018)在《中国与埃及人文外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文外交”是一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外交形式,主要指国与国之间通过官方与民间并举的方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人文领域进行人员、思想、技术等的交流。它以文明为媒介,从两种不同文明出发,在交往中相互理解,实现共赢。通过人文交流,深化两国互信与理解,促进双方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人文外交”是中国外交具体组成的一部分,近年来逐渐影响中国外交的实践与发展。中国与埃及的人文交流可以追溯至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两大文明古国,中埃人文交流正式开启。人文交流在中埃交往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构建性作用。研究中国与埃及的人文外交,对于巩固两国传统友谊、推进双方深层次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文明交往论”为基础,运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采用历史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中国与埃及的人文外交。解析我国同埃及人文外交的主要特点、主要成就与不足之处。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正文分三个章节。第一章研究新中国与埃及建交前,两国人文交流的历史渊源,共两节。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共两节,研究新中国与埃及建交后,中埃两国在教育、文化、旅游、传媒、互建友好城市等领域的人文外交。第三章主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中埃人文外交,共两节。结语部分对本文提出的观点进行总结:人文因素在中埃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开展中埃人文外交有利于中埃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并基于中埃人文外交的特点与不足,对中埃人文外交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埃两国民间的人文交往;建立协调机制统筹管理中埃人文外交活动。

施越飞[8](2016)在《《金字塔报》中的中国经济形象(2010-2015)》文中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表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经济形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对改善经济形象的作用是根本性的。”。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通过这些发展成就,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形象取得了根本性的转变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在从“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中,中国经济必然面临着国际市场中的经济竞争和摩擦,而目前中国企业和商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软遏制”,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经济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阿拉伯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但是仍有不少阿拉伯人对倡议本身和中阿经贸往来中的部分问题存有疑议。因此在倡议实施中,要进一步改善中国经济形象,一方面需要加强内功,促进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切实改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中客观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必须主动争取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通过舆论引导阿拉伯民众对中国“增信释疑”。在此背景下,本论文拟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对2010年至2015年间埃及《金字塔报》呈现的中国经济形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揭示该报报道中国经济时“报道什么”、“如何报道”的基础上,分析并借此提炼出《金字塔报》中的中国经济的宏观发展、对外发展和中国企业和商品的形象,并针对性地结合当前实际,从政府、媒体、企业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形象传播提出相应建议。从这些核心问题出发,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绪论部分:对本论文的选题原因进行说明,阐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综述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同时交代研究对象、时间段选取的理由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从报道的数量、体裁、稿源、倾向性和议题分布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并总结《金字塔报》报道中国议程设置的历史变化。第二章:分“中国经济宏观发展”、“中国经济对外发展”、“中国商品和企业”三大类对《金字塔报》涉华报道的内容框架和话语进行分析,提取关键词和影响中国经济形象历史变化的重要事件,总结并概括《金字塔报》中的中国经济形象。第三章:分政府、媒体和企业三个主体,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经济形象与加强对外传播进行对策研究。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要点和结论。

马霞,宋彩岑[9](2016)在《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上的新绿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中国和埃及迎来建交60周年。从双方经济合作形式看,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业已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支撑以及中国丝路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支点。作为境外合作区的先行者,该经贸合作区也刚刚从初创期开始步入到成长期,高标准的现代工业新城区初见端倪,完整的产业链基本成型,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平台作用日益显现,促进埃及经济与社会民生发展效应显着。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通过土地出售、经营性资产出租和土地升值等方式形成的赢利模式值得分享与借鉴。在"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之下,该经贸合作区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并借力于双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在经营管理的持续努力,推动其健康与顺利发展。

秦真鹏[10](2015)在《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一直是两国最为重视的双边关系之一。穆巴拉克时期之前,中埃关系经历了纳赛尔和萨达特两个时期。这时期中埃关系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展开紧密合作,在经贸和文化领域的合作相对较少。而且这时期两国也曾产生分歧,中埃关系呈现出合作与冲突并存的局面。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轨道。两国政治关系更加紧密,领导人互访和党际交流更加频繁,在国际舞台上继续相互支持;两国各种形式的经贸合作逐渐展开,经贸往来逐渐成为两国关系的重心;文化等其他领域也开展了广泛而有效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了解,拉近了中埃关系。中埃关系从以政治关系为主逐步发展成政治交流、经贸往来和文化等其它方面交流协同推进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双边关系。纵观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发展,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且在新时期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但是中埃关系中也一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影响中埃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着眼未来,中埃关系将沿着更加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示范效应。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埃经贸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埃经贸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中埃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及遇到的挑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期中埃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
    1.1 石油工程与天然气的经贸合作
    1.2 新能源项目的合作发展
    1.3 苏伊士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
    1.4 农业经济之间的合作
2 新时期中埃经贸合作遇到的挑战
3 结语

(2)中非工业园区合作的得失与影响研究 ——以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动态
        2、国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不足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3、不足
第一章 工业园区在中非经贸合作中的地位
    第一节 工业园区的概念和中国经验
    第二节 中非工业园区合作现状
    小结
第二章 中埃苏伊士经贸区现状及发展方向
    第一节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现状
    第二节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第三节 合作区发展方向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在非工业园区得失
    第一节 比较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 埃及、埃塞和赞比亚工业园区对比
    小结
第四章 中非工业园区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中非工业园区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 工业园区未来规划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整合营销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整合营销国外研究现状
        1.2.2 整合营销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2.2 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s营销理论
    2.3 注重差异化的4V营销理论
    2.4 大数据时代营销法则SIVA营销理论
第3章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现状分析
    3.1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品牌的背景与基础
        3.1.1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设立的背景
        3.1.2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的品牌溯源
        3.1.3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营销环境
        3.1.4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品牌基础条件分析
    3.2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整合营销传播品牌定位
        3.2.1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品牌定位原则
        3.2.2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品牌定位与口号
    3.3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3.3.1 品牌的“桥接关联”策略
        3.3.2 品牌的“触点管理”策略
    3.4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整合营销传播手段
        3.4.1 品牌内容360度覆盖
        3.4.2 国内外传播的差异化
        3.4.3 传播方式的多元化
    3.5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整合营销传播重点事件
        3.5.1 携手发改委国合中心打造权威论坛
        3.5.2 借势两国元首揭牌周年传播园区品牌
第4章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整合营销传播
    4.1 整合营销传播效果评估
        4.1.1 调研目标与方式
        4.1.2 调研背景情况
        4.1.3 调研问卷设计
        4.1.4 信息采集与统计
        4.1.5 园区招商引资信息采集
    4.2 调研结论分析
    4.3 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整合营销传播存在的问题
        4.3.1 品牌地缘辐射力低,递减效应明显
        4.3.2 整合营销的跨文化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4.3.3 与竞争对手的品牌区隔不明显
第5章 提升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整合营销传播效果对策
    5.1 借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品牌跨文化的国际传播
    5.2 强化母子品牌协同,提升泰达在埃及的品牌信度
    5.3 大数据时代优化媒介组合,扩大品牌辐射力
    5.4 园区升级后的品牌区隔
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调查问卷及设计说明

(4)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研究 ——以“泰达海外模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境外经贸合作区概念界定
    2.2 本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2.2.1 针对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
        2.2.2 针对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布局的研究
        2.2.3 针对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动力机制研究
        2.2.4 针对“泰达海外模式”的研究
        2.2.5 简要评述
第3章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3.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3.1.1 产业集群的理论回顾
        3.1.2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关系
    3.2 产业链相关理论
        3.2.1 产业链的纯理论性研究
        3.2.2 结合理论框架对具体产业进行的应用性研究
    3.3 产业链四维对接模型
第4章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历程
    4.2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特征
        4.2.1 空间布局:主要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
        4.2.2 产业布局:呈多元化发展
        4.2.3 企业特征:主导企业多为大型企业
        4.2.4 境外经贸区发展的实质——以“中国制造”促产能合作
    4.3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的动因
        4.3.1 内生动力:转移过剩产能,降低交易成本
        4.3.2 外生动力:优势产业互补,推动产业升级
    4.4 问题的提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不清
第5章 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模式研究——基于产业链视角
    5.1 企业链维度——合作区产业发展主体
        5.1.1 建链期:明确产业定位,主导企业先行
        5.1.2 补链期:企业链纵向延伸
        5.1.3 强链期:企业链横向整合
    5.2 供需链维度——合作区产业运营体系
        5.2.1 基于不同主导产业的合作区供需链
        5.2.2 合作区供需链优化整合
    5.3 空间链维度——合作区产业合理布局
        5.3.1 合作区空间链的不同侧重点
        5.3.2 合作区空间链的演变规律
    5.4 价值链维度——实现合作区产业价值增值
        5.4.1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基础价值链与附加价值链
        5.4.2 合作区价值链增值路径
        5.4.3 合作区价值链增值分析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案例概况介绍——“泰达海外模式”
        6.1.1 合作区发展背景
        6.1.2 合作区发展成效
    6.2 基于产业链四维模型的“泰达海外模式”研究
        6.2.1 企业链维度——立足于核心产业深入拓展
        6.2.2 供需链维度:流畅平衡的供需体系
        6.2.3 空间链维度:链网型产城融合
        6.2.4 价值链维度:实现合作区整体价值最大化
    6.3 “泰达海外模式”的借鉴意义
        6.3.1 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
        6.3.2 打造合作区轻资产价值链
        6.3.3 坚持“四生一体”的产城融合之路
        6.3.4 实现融入当地的包容式发展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5)中埃文化交流中的消极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五、研究目标与基本架构
第一章 中埃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概述
    第一节 中埃文化交流相关内涵的界定
        一、中埃文化交流的内容及形式
        二、推进中埃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中埃文化交流的特点
        一、历史性和时代性交融
        二、互补性和差异性共存
        三、传承性与融合性兼顾
    第三节 中埃文化交流的成果与推进趋势
        一、官方文化交流稳步增加
        二、民间文化交流日趋活跃
    小结
第二章 中埃文化交流中的现实问题和消极因素探析
    第一节 中埃文化交流中的现实问题
        一、文化交流主体重官方轻民间
        二、文化传播平台和产品匮乏
        三、重交流形式轻价值观沟通
        四、现代文化资源利用欠充分
    第二节 中埃文化交流中的潜在阻力
        一、埃及语言及文化软环境缺乏稳定性
        二、青年文化和社交媒体的“极端化”倾向
        三、恐怖活动和分裂势力威胁难以根除
        四、西方传媒的“文化霸权主义”干扰
        五、政治、经贸、军事等其他领域的“定型观念”
    小结
第三章 中埃文化交流中消极因素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第一节 中埃文化交流消极因素的成因分析
        一、中埃价值观及民俗习惯上存在差异
        二、中埃不同程度的民族主义倾向的影响
        三、中埃媒体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薄弱
    第二节 中埃文化交流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一、国家的形象受损,人民间误解加深
        二、阻碍跨文化交流,引发文化误解与冲突
    小结
第四章 应对中埃文化交流消极因素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内容层面—改善文化形象,建构价值观认同
        一、遏制极端思想蔓延,消除消极定型观念
        二、关注交流需求,着力传统文化的“现代置换”
        三、充分利用大众性的民间文化拉近距离
    第二节 媒介层面—重视语言人才培养,深化媒体合作
        一、借助媒体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重视语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三、善用新媒体和新技术
    第三节 主体层面—完善交流层次,推进交流机制化
        一、政府助推互联网交流平台,打造双边文化品牌
        二、各类文化单位积极进行民间文化交流创新拓展
        三、加强个体作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舆论导向”作用
    小结
结语: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6)“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中埃合作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特色与创新
第一章 “一带一路”倡议前中埃往来回顾
    第一节 中埃两国政治往来回顾
        一、纳赛尔时期中埃政治上相互支持(1953-1971)
        二、萨达特时期中埃政治关系日益紧密(1971-1981)
        三、穆巴拉克时期中埃政治交往更加紧密(1981-2011)
    第二节 中埃两国经贸往来回顾
        一、纳赛尔时期中埃经贸关系初步展开(1953-1971)
        二、萨达特时期中埃经贸关系稳步提升(1971-1981)
        三、穆巴拉克时期中埃经贸合作实现新突破(1981-2011)
    第三节 中埃两国人文往来回顾
        一、纳赛尔时期中埃人文领域初步交往(1953-1971)
        二、萨达特时期中埃人文交流平稳开展(1971-1981)
        三、穆巴拉克时期中埃人文往来继续深化(1981-2011)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埃关系发展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埃经贸关系发展
        一、两国经贸水平不断提高
        二、两国投资开发合作稳步推进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埃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合作
        一、两国文化、旅游合作不断加强
        二、两国教育、科技合作不断加深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中埃政治关系
        一、中埃领导人持续互访
        二、中埃政党交流不断展开
        三、中埃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
第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成效、问题、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埃合作成效与问题
        一、中埃合作成绩突出
        二、中埃合作中的矛盾与问题
        (一)中国方面
        (二)埃及方面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合作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
        一、平等的经贸往来为合作奠定经济基础
        二、活跃的人文交流为人文合作奠定基础
        三、良好的政治互信为合作奠定政治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中国与埃及人文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致谢词
绪论
    一、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三、论文研究的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中埃人文交流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古丝绸之路连接两大文明古国
        一、历史记载中的友好往来
        二、两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
    第二节 近代中埃人文交流发展概览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埃人文外交翻开历史的新篇章
    第一节 中埃建交成为中埃人文外交的新起点
    第二节 中埃建交后中埃人文外交在各领域开花结果
        一、教育领域
        二、文化领域
        三、旅游领域
        四、传媒领域
        五、中埃两国互建友好城市
第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埃人文外交进入新时期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二、埃及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性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埃经贸合作促进中埃人文外交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8)《金字塔报》中的中国经济形象(2010-2015)(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金字塔报》涉华经济报道的数据统计与概述
    第一节 数量分析
        1. 涉华经济报道数量的年度变化
        2. 对六国相关报道总量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体裁分析
        1. 新闻和评论构成比例分析
        2. 历年评论关注领域变化分析
    第三节 稿源分析
        1. 涉华新闻报道的消息源构成比例分析
        2. 各消息源涉华经济新闻报道倾向性分析
    第四节 倾向性分析
        1. 三类倾向性构成比例分析
        2. 涉华经济负面报道数据分析
    第五节 议题分析
        1. 二级议题分布比例分析
        2. 二级议题历年构成比例变化分析
        3. 各二级议题的倾向性分析
第二章 《金字塔报》涉华经济报道的框架研究和话语分析
    第一节 对中国宏观经济类报道研究
        1. 对中国宏观经济报道的框架研究
        2. 对中国宏观经济报道的话语分析
    第二节 对中国经济对外发展类报道研究
        1. 对中国经济对外发展报道的框架研究
        2. 对中国经济对外发展战略报道的话语分析
    第三节 对中国企业与商品类报道研究
        1. 对中国企业和商品报道的框架研究
        2. 对中国企业和商品报道的话语研究
    第四节 《金字塔报》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小结与成因概括
第三章 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塑造中国经济形象的建议
    第一节 “一带一路”对中国对阿经济形象构建提出新要求
        1. 积极行动,承担大国责任
        2. 平等合作,推动互利共赢
        3. 扩大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第二节 对完善阿拉伯媒体上中国经济形象的建议
        1. 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2. 媒体要扮演好传播者角色
        3. 企业要充当好主力军
结语
参考资料
附件一:《金字塔报》涉华经济报道统计
附件二:对黎巴嫩大学学生中国形象认知调查结果

(10)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特色和创意
第一章 穆巴拉克前的中埃关系回顾
    第一节 纳赛尔时期的中埃关系
        一、中国与埃及建交
        二、政治合作与分歧
        三、经贸及其它合作
    第二节 萨达特时期的中埃关系
        一、政治合作日益紧密
        二、经贸及其它合作继续发展
第二章 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迅速发展
    第一节 穆巴拉克时期的中埃政治关系
        一、两国领导层互访不断
        二、中埃在国际上相互支持与合作
        三、中埃党际合作
    第二节 穆巴拉克时期中埃经贸关系深入发展
        一、中埃双边贸易继续发展
        二、投资与经济援助等合作全面开展
        三、中埃经贸合作的典范—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第三节 穆巴拉克时期中埃文化、教育和科技及军事交流
        一、中埃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
        二、中埃教育和科技交流
        三、中埃军事交流
第三章 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的成绩与问题、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的成绩与问题
        一、中埃合作成效显着
        二、矛盾和问题也较为突出
    第二节 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的特点
        一、政治交流与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协同推进
        二、合作的全方位和稳定性日益凸显
    第三节 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因素是影响中埃关系的主要因素
        二、经济因素对中埃关系的影响日益明显
        三、文化等其它方面交流进一步拉近中埃关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 英文文献
    (二) 中文文献
    (三) 网络资源
致谢

四、经济全球化与中埃经贸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中埃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及遇到的挑战探究[J]. 申君君. 中国市场, 2021(20)
  • [2]中非工业园区合作的得失与影响研究 ——以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D]. 戚洪波. 南京大学, 2020(02)
  • [3]中非泰达境外园区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 李代新.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4]产业链视角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研究 ——以“泰达海外模式”为例[D]. 屈秋邑.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中埃文化交流中的消极因素研究[D]. 韩丽.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8(01)
  • [6]“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中埃合作关系研究[D]. 张宇. 西北大学, 2018(01)
  • [7]中国与埃及人文外交研究[D]. 单思明.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8(10)
  • [8]《金字塔报》中的中国经济形象(2010-2015)[D]. 施越飞.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03)
  • [9]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上的新绿洲[J]. 马霞,宋彩岑. 西亚非洲, 2016(02)
  • [10]穆巴拉克时期中埃关系探析[D]. 秦真鹏. 西北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经济全球化与中埃经贸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