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MODBUS协议PLC通信的模块化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程远[1](2021)在《国家电网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电路产品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电能在生产生活的应用无处不在,伴随着经济的腾飞,社会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并对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有了更高的期盼。为了提高配电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快速高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其稳定安全的运维,本课题在“智能电网”大背景下,紧随配电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依据国网发布的低压遥测遥信终端技术规范标准文件,设计了一款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该装置可按相别装配在低压配电网箱式变电站、小区配电室、柱上变压器等处的低压400V分支线路上,通过对线路电流、电压等电力参数的采集测量,实现对低压400V分支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以及线路故障状态的指示功能。本课题产品开发涵盖了对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的硬件开发和嵌入式软件开发。其中硬件开发设计和嵌入式软件开发设计均遵从了模块化思想,即将功能整体分解为多个模块,通过对模块逐个开发设计完成对功能整体的实现,这样有利于对产品附加功能进行扩展,也便于后期改进与维护。该装置作为测量仪器,出厂前需要进行批量自校准和功能测试,因此本课题开发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校准测试软件。上位机可通过控制标准功率源的信号输出,完成对监测单元的校准和测试,相较于手动校准,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测试数据可通过RS485总线Modbus协议上传并保存至上位机,便于测试结束后报表打印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经测试表明,本课题设计的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安装便利牢固,抗干扰能力强,功能可扩展。经过上位机校准和测试后,测量精度满足国家标准文件的要求,并通过了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实验验证中心的试验验证,目前已产品化试流。
谢一松[2](2021)在《工控协议自动化逆向及协议描述模型生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控制系统作为工业生产的核心部分,保障生产过程可靠、稳定进行。随着工控系统与互联网的融合加深,其更容易遭受来自网络端的恶意攻击。工控协议在工控系统中承担着数据传输、命令下发等重要功能,其功能决定了其在工控网络攻防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恶意攻击者可以利用工控协议部署攻击;另一方面,安全研究人员也可以利用工控协议构建防御和检测系统。这些安全研究的开展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工控协议格式和状态机知识。然而,目前工控协议大多为私有二进制协议,其协议标准非公开,逆向分析困难,研究工控协议的自动化逆向分析方法对于推进工控系统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研了现有的互联网领域和工控领域协议逆向分析研究现状,确定以基于程序分析的协议逆向方法进行后续的方法设计。针对目前基于程序分析的工控协议逆向方法存在的分析粒度大、逆向结果无法系统表述和自动化应用等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本文具体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1.分析已有的函数粒度工控协议字段边界逆向算法局限性,并提出了基本块粒度工控协议字段边界逆向算法。在基于插桩框架Pin构建的协议动态污点分析平台上增加了基本块粒度和指令粒度的插桩规则,依据逻辑判断、条件跳转语句以及栈指针数值将基本块归并为具有相同代码逻辑的逻辑块,并设计融合基本块粒度信息的协议字段树生成算法,将协议报文与逻辑块对应提取字段边界信息。本文设计的方法成功识别了函数粒度字段边界逆向算法无法判定的字段边界,提升了字段边界分析的准确率。2.提出了 一种自动化判别工控协议字段语义的方法。通过变异协议报文字段数值并观察程序执行轨迹变化,判断字段是否为影响协议功能的关键字段。对于关键字段语义,进行字段语义类型细分,并设计使用不同字段实现时的汇编指令特征进行自动化语义判断。3.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生成工控协议描述模型的方法。对单条报文设计使用xml语言进行字段边界和字段语义逆向结果的记录。对多条报文的逆向结果记录,使用字段边界、字段语义信息进行协议报文结构的关联化简,并针对模糊测试框架Peach进行了协议描述模型文件自动生成的实现。
王世军[3](2018)在《基于Micro850的变频与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基于PLC的运动控制系统作为电气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运动控制主要包括变频运动控制和伺服运动控制,是对电机的运动及其拖动装置的状态进行研究。Rockwell Micro850 PLC支持运动控制功能,在实现变频和伺服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滚珠丝杠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精度和效率比较高,在自动化机械、搬运装置等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交流伺服电机可实现快速精确定位、惯性小,系统稳定,在物料计量、横封装置、供送物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以Micro850 2080-LC50-24QBB作为系统控制器,做了以下主要工作:首先设计了变频系统,利用PowerFlex 525变频器驱动异步电动机,实现对滚珠丝杠的位置以及速度的控制,采用新的编程思路,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其次设计了伺服系统,利用Kinetix 3伺服驱动器驱动TLA110PBJ32AA伺服电机,实现伺服电机的位置、速度以及方向的精确控制;最后在Panelview Component C600图形终端上完成对两部分控制系统的在线调控。两部分的主程序使用自定义功能块编程,为系统的参数调整和程序的调试提供了方便。在监控界面设计时,添加了故障显示以及急停开关,防止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通讯方面,变频系统选用Ethernet/IP通讯方式,Kinetix 3不支持以太网接口,基于Modbus RTU通信协议选择RS485通讯,同时控制器与图形终端用Ethernet/IP通讯,最终实现了整个运动控制系统的通讯和数据的高效传输。本设计具有一定的工业实用价值,同时可根据工业控制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程序设计和参数调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向仲明[4](2014)在《基于MODBUS协议栈的数控应用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MODBUS通讯协议栈的研究,针对MODBUS通讯中常用的RTU和ACSII模式下的应用,在工业数控尤其涉及步进电机控制应用领域,完成了基于MODUBS协议的上位机应用软件和下位机平台的设计和开发。文中对目前工业数控技术中常规采纳的协议栈以及国内、外较具影响力的公司如西门子、施耐德、ABB、台达等出厂的相关控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工业显示屏(触摸与文本)通信协议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表明了MODBUS协议是一种开放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各家工控企业在规范的MODBUS协议栈基础上做了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扩展。本文针对步进电机的控制领域,开发了一套基于STM32F103VCT6主芯片的控制器,采用了SP3232与MAX3485作为串口通信接口,实现了RS-232与RS-485的通信功能,软件采用C语言开发软件,实现MODBUS通信协议模块与定时器功能的步进电机控制模块。在上位机部分,文中主要引入了文本、触摸屏和VISUAL BASIC.60开发平台两类人机交互实现模式。在文本及触摸工业屏中,利用平台自动的开发软件,通过组态的模式进行开发相应显示界面;在VB开发软件中,利用软件平台的可视化和基于对象编程模式,通过平台自带MSCOM控件,实现了基于串口及MODBUS协议的上位机系统。在确立对MODBUS协议栈作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针对数控领域中步进电机控制的特定应用领域,开发了一套基于上、下位机的多轴步进控制系统,主要研究的重点内容:(1)MODBUS协议栈及扩展功能研究;(2)基于文本、触摸屏的组态系统研究;(3)了解基于STM32系列AMR芯片硬件,并通过此平台进行下位机C语言开发的研究,主要完成协议栈的软件实现,外接接口输入输出模块,定时器下步进电机控制步序实现,并完成相应电机直线、圆弧功能代码实现;(4)上位机可视化、基于对象编程的VB 6.0开发平台及相应上位机软件开发。本课题在上述内容研究和系统设计后,将最后实现的上、下位机系统应用与数控设备如:雕刻机、自动送料设备和锁芯加工设备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试和试验,本系统在数控加工领域中得到一定应用和实践。
邓卫军[5](2014)在《农业燃油管网监视与数据采集系统》文中认为随着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使得农业燃油的需求量猛增。为了确保农村燃油输配管网安全高效的运行,建设一套对管网运行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传送、分析、储存以及燃油公司内部管理的管网监控系统,已成为农村燃油公司安全生产的必须部分。本文是以南宁-柳州农业燃油管道运输SCADA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设计院管网工艺设计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的硬件配置选用,硬件部分包括PLC模块的配置、上位机的配置和通信硬件设计选用。下位机PLC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专业工业计算机系统,是SCADA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任务是对各种计量仪器仪表的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和脉冲信号进行采集和控制,再按照统一的通讯协议对数据进行传输,考虑到现场仪器仪表设备IO点数比较多,而且系统控制精度要求较高,故选用施耐德公司昆腾系列的PLC,CPU型号为140CPU67160,它按冗余方式配置、模块丰富、扩展能力强、系统高可靠性,能很好地满足站场控制的要求。在上位机监控系统中,监控画面比较复杂,而且要具备连接各种自动化设备的能力,所以选用Wonderware公司的组态软件Intouch,通过它用户可以实时观察和控制工业生产过程,它为上位机开发工程师提供了一个易于的开发环境和广泛的功能,从而设计出站场SCADA系统工艺流程图的实时监控画面。在通信设计方面,PLC控制器以Modbus协议上传到站控室工业控制计算机上,实现计量数据本地显示,以Modbus/TCP协议实现站场计量数据的远传共享。论文主要内容包括SCADA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上位机组态软件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此系统不仅可以应用管道输油行业,对其他行业的自动化控制也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殷梦鑫[6](2013)在《多水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水文信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水文观测的项目内容也在增加。其中水库的供水、灌溉、防洪、发电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为此,设计出一套具有先进智能检测设备的远程水文监控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在水文监控系统中,常需要对闸门,水质,流量等信息实时监控,监控的数据通过工业网络发送到管理中心进行处理。监控系统的设计,使得人们只需要通过监控中心来了解现场的水文参数,判断水库的水位状态,对可能发生的汛情、险情等实时动态监测,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首先,根据水库现场的实际情况,研制出了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对硬件终端设备包括控制器PLC、传感器等进行了合理的选型。每个站点的控制器PLC都分布在系统的中间控制层,传感器设置在测量层设备负责数据采集。软件方面,采用组态王软件设计上位机界面,组态王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以及丰富的功能模块。按照系统功能要求,完成了总体监控、数据处理、控制功能、报表输出、报警查询等模块。此外,在上位机中采用了SQL数据库软件,实现了组态王与数据库之间的相互读取和写入。其次,分析了测控网络,将其应用在水站监控系统中。该系统中控制器PLC与传感器之间采用了Modbus RTU的方式通信,PLC与变送器之间使用CAN总线网络,在这一层结构中,PLC控制器作为主站,访问并控制各传感器仪表的数据信息。而控制器与上位机通信是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此时,上位机为客户端访问服务器PLC。最后,针对现场的传感器易发生故障的情况,使用粒子滤波技术对传感器进行故障诊断。由于传统的重采样算法如系统重采样,分层重采样等普遍运算时间较长。为了符合系统中高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重采样算法,并利用基于残差生成的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将改进的重采样算法应用于传感器故障诊断中。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的进行故障诊断,并且运算时间较快,实时性好。
杨刚刚[7](2012)在《MODBUS通讯协议在两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S7-200PLC和横河CS3000DCS之间通讯的具体实现方法的分析,结合实际工作,详细描述了基于MODBUS通讯协议的两种不同控制系统的数据交换,为今后两种设备之间的通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迟新利,张志野,孙福明,张为[8](2012)在《火电厂空压机控制系统互联与通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火电厂空压机控制系统改造时,空压机控制器和上层控制系统分别采用不同厂家的可编程控制器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即利用MODBUS协议,完成欧姆龙和三菱2种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实现2组空压机站与上位机之间的互联与通信.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现场数据采集与处理时间在毫秒级,能够满足控制系统实时性要求.
涂雷,周秀红[9](2011)在《S7-200PLC与ACS550变频器的Modbus通讯》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分析Modbus协议规约,详细描述了西门子Step 7-MicroWin软件中Modbus库指令的使用和内涵,实现了基于Modbus协议下的S7-200PLC与ACS550变频器的通讯。PLC通过Modbus库指令可以与多台变频器通讯,实时控制多个电动机运行和读取电机运行的电压、电流、转速等数据。实际应用表明,采用Modbus通讯方式控制变频器可大大简化外部接线,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杨军坡,郑萍,王海涛[10](2011)在《基于网络的河流水质远程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认为针对河流水质传统检测方式的不足之处,本文把计算机技术、PLC网络技术与就地的水质检测仪器结合起来,组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河流水质远程监测系统。此系统的网络有两层,第一层网络是由S7-200与SC1000组成的Modbus网络,第二层网络是由检测站的控制器与监控室的PC机组成。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远程水质检测和数据采集,通过组态王V6.52,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分析处理。
二、基于MODBUS协议PLC通信的模块化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MODBUS协议PLC通信的模块化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电网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电路产品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概述 |
2.2 可行性分析 |
2.2.1 设计目标 |
2.2.2 性能需求分析 |
2.2.3 可行性分析 |
2.3 总体方案设计 |
2.4 硬件及软件开发环境 |
2.5 本章小结 |
3 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硬件电路设计 |
3.1 概述 |
3.2 主芯片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
3.3 电源电路设计 |
3.4 计量模块电路设计 |
3.4.1 计量芯片功能简介 |
3.4.2 计量芯片特性 |
3.4.3 RN8209D外围电路设计 |
3.5 RS485通信模块设计 |
3.6 其他模块电路设计 |
3.6.1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
3.6.2 按键电路设计 |
3.6.3 LED指示电路设计 |
3.7 PCB的设计 |
3.7.1 PCB的设计平台介绍 |
3.7.2 PCB的设计过程 |
3.8 本章小结 |
4 低压分路监测单元嵌入式软件设计 |
4.1 概述 |
4.2 嵌入式软件设计的任务和方案 |
4.2.1 软件设计任务 |
4.2.2 软件设计方案 |
4.3 低分嵌入式软件设计 |
4.3.1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
4.3.2 低分程序设计 |
4.4 程序编译与下载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上位机校准测试软件设计 |
5.1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5.2 上位机界面设计 |
5.3 通信程序设计 |
5.4 数据库程序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总体联调测试和分析 |
6.1 低分硬件测试及装配 |
6.2 批量校准测试 |
6.3 低分整体功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2)工控协议自动化逆向及协议描述模型生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网络流量的协议逆向 |
1.2.2 基于程序分析的协议逆向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引言 |
2.2 工控协议 |
2.2.1 工控协议特点分析 |
2.2.2 工控协议规范解析工作 |
2.3 动态污点分析技术 |
2.3.1 动态污点分析技术及相关工具简介 |
2.3.2 动态污点分析技术在协议逆向中的应用 |
2.4 模糊测试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基本块粒度工控协议字段边界逆向算法 |
3.1 引言 |
3.2 函数粒度工控协议字段边界逆向算法 |
3.2.1 函数粒度协议字段边界判断 |
3.2.2 函数粒度逆向算法局限性 |
3.2.3 测试用协议实现及逆向算法局限性证明 |
3.3 基本块粒度工控协议字段边界逆向算法设计 |
3.3.1 运行时信息获取 |
3.3.2 日志文件预处理 |
3.3.3 字段边界逆向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工控协议描述模型生成方法 |
4.1 引言 |
4.2 协议描述模型生成需求分析 |
4.2.1 Peach Pit文件介绍 |
4.2.2 协议模糊测试需求分析 |
4.3 工控协议逆向结果表示方法设计 |
4.4 工控协议字段语义分析方法设计 |
4.4.1 工控协议字段基本语义 |
4.4.2 字段基本语义判断方法设计 |
4.4.3 关键字段语义细分方法设计 |
4.5 结构关联简化与模型生成 |
4.6 本章小结 |
5 实验与评估 |
5.1 引言 |
5.2 方法实现 |
5.3 实验环境 |
5.4 实验步骤 |
5.5 实验评估 |
5.5.1 简单二进制测试协议 |
5.5.2 Modbus/TCP协议 |
5.5.3 S7Comm协议 |
5.5.4 工控协议描述模型评估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3)基于Micro850的变频与伺服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变频控制系统的发展 |
1.3 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基于Micro850的丝杠平台变频控制系统 |
2.1 丝杠平台变频控制系统简介 |
2.1.1 PLC简介 |
2.1.2 Micro850PLC简介 |
2.1.3 PowerFlex525变频器 |
2.1.4 丝杠平台 |
2.2 丝杠平台变频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2.3 丝杠平台变频控制系统的程序和参数设置 |
2.3.1 变频器参数设置 |
2.3.2 感应电动机转速公式 |
2.3.3 变频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2.3.4 系统总体程序设计 |
2.4 以太网组态设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Micro850的Kinetix3伺服控制系统 |
3.1 系统结构和硬件设计 |
3.1.1 Kinetix3伺服驱动器 |
3.1.2 伺服电机TLA110PBJ32AA |
3.1.3 伺服系统的硬件结构 |
3.2 伺服系统的软件设计 |
3.2.1 上位机与伺服驱动器的通讯 |
3.2.2 运动控制原理 |
3.2.3 Micro850伺服控制组态 |
3.3 伺服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
3.3.1 伺服系统演示操作 |
3.3.2 伺服系统的位置、速度控制程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监控界面的实现 |
4.1 HMI人机操作界面简介 |
4.1.1 Panelview Component C600图形终端 |
4.2 HMI参数设置 |
4.3 监控界面设计 |
4.3.1 变频控制系统界面设计 |
4.3.2 伺服控制系统界面设计 |
4.4 运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MODBUS协议栈的数控应用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课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重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重点 |
1.4 研究课题的章节分布 |
第二章 系统实现原理及相关技术 |
2.1 数控系统原理概述 |
2.2 串口通信技术 |
2.3 微处理器技术 |
2.4 上位机开发平台 |
2.5 MODBUS协议技术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数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1 数控系统实现总体需求分析 |
3.1.1 功能需求分析 |
3.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数控系统实现之下位机需求分析 |
3.2.1 下位机串口通信需求分析 |
3.2.2 下位机外部IO需求分析 |
3.2.3 下位机步进、伺服控制需求分析 |
3.2.4 下位机数据存储需求分析 |
3.3 数控系统实现之上位机软件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协议栈的数控系统方案及硬件设计 |
4.1 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
4.2 数控系统硬件设计 |
4.2.1 主电源设计 |
4.2.2 核心主CPU设计 |
4.2.3 存储芯片设计 |
4.2.4 常用输入输出接 |
4.2.5 定时器输出与串行接口(步进控制输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协议栈的主控系统软件设计 |
5.1 主控系统软件功能描述 |
5.2 下位机系统开发软件简介 |
5.3 控制器(数控系统下位机)软件开发 |
5.3.1 I0口输入输出功能 |
5.3.2 串口通信功能 |
5.3.3 定时器中断功能 |
5.3.4 存储模块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基于协议栈PC上位机应用程序设计 |
6.1 MODBUS通讯协议确定 |
6.2 VB运行界面设计与实现 |
6.2.1 MODBUS通讯协议确定 |
6.2.2 通用模块关键源代码 |
6.3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基于MODBUS协议栈的上位机组态设计 |
7.1 文本系统控制 |
7.1.1 系统控制功能 |
7.1.2 系统编写界面 |
7.2 触摸屏系统控制 |
7.3 本章小节 |
第八章 系统功能调试 |
8.1 基于MODBUS通信协议实例测试 |
8.1.1 实现案例一 |
8.1.2 实现案例二 |
8.1.3 测试结果分析 |
8.2 本章小节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9.1 总结 |
9.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农业燃油管网监视与数据采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SCADA 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对象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SCADA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南宁-柳州管道 SCADA 系统概述 |
2.2 站控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 |
第三章 SCADA 系统硬件设计 |
3.1 PLC 模块的配置 |
3.1.1 PLC 的选型 |
3.1.2 PLC 模块的选型 |
3.2 PLC 的硬件接线图 |
3.2.1 PLC 中数字量 I/O 的硬件接线图 |
3.2.2 PLC 中模拟量 I/O 的硬件接线图 |
3.3 人机操作界面(HMI)的配置 |
3.4 上位机的配置选用 |
第四章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
4.1 Wonderware 公司 Intouch 组态软件简介 |
4.2 监控画面的设计 |
4.2.1 电动阀监控画面的设计 |
4.2.2 调节阀监控画面的设计 |
4.2.3 泵监控画面的设计 |
4.3 InTouch 脚本程序设计 |
4.3.1 电动阀脚本程序设计 |
4.3.2 报警记录脚本程序设计 |
4.3.3 历史趋势脚本程序设计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施耐德 Unity Pro 编程软件简介 |
5.2 控制程序的设计 |
5.2.1 电动阀控制程序的设计 |
5.2.2 调节阀控制程序的设计 |
5.2.3 启泵控制程序的设计 |
第六章 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 |
6.1 Modbus 协议概述 |
6.2 Modbus 通讯数据的寄存器地址 |
6.3 Modbus 通讯过程 |
6.4 PLC 与 Intouch 组态软件的 Modbus TCP/IP 以太网通信 |
第七章 调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电动阀控制相关程序 |
附录B 调节阀控制相关程序 |
附录C 泵控制相关程序 |
(6)多水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2 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水站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 系统的设计原则 |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3.1 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
2.3.2 水站监控系统整体设计 |
2.4 系统终端设计 |
2.4.1 PLC 控制器的选择 |
2.4.2 传感器选择 |
2.4.3 通信网络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3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3.1 监控组态软件选择 |
3.1.1 组态王软件的特点 |
3.1.2 系统软件设计需求 |
3.2 监控软件功能实现 |
3.3 组态王界面功能设计 |
3.3.1 登陆主画面模块 |
3.3.2 站点分配模块 |
3.3.3 通讯检测模块 |
3.3.4 数据采集模块 |
3.3.5 历史记录模块 |
3.3.6 报警查询模块 |
3.3.7 数据库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4 通信网络系统及控制器设置 |
4.1 工业测控网络 |
4.2 Modbus 网络 |
4.2.1 Modbus 协议简介 |
4.2.2 Modbus RTU 网络 |
4.3 CAN 网络 |
4.4 工业以太网 |
4.4.1 基于 Modbus 的 TCP/IP 以太网 |
4.4.2 控制器与上位机的通讯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5 粒子滤波算法应用于故障诊断的研究 |
5.1 粒子滤波技术 |
5.2 重采样算法 |
5.2.1 分层重采样算法 |
5.2.2 系统重采样算法 |
5.2.3 本课题提出的重采样算法 |
5.3 改进的滤波算法应用于故障诊断 |
5.3.1 传感器故障的模型 |
5.3.2 残差的产生与故障诊断 |
5.4 仿真分析 |
5.4.1 问题描述 |
5.4.2 仿真及实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MODBUS通讯协议在两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通讯方式的选择 |
2 通讯实现方式 |
2.1 S7-200端通讯端口设置及组态 |
2.2 横河CS3000DCS通讯端口参数组态 |
2.3 通讯调试 |
3 结束语 |
(8)火电厂空压机控制系统互联与通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控制系统网络结构 |
2 PLC之间互联与通信 |
2.1 通信口设置 |
2.2 互联与通信协议宏程序 |
2.3 PLC之间互联与通信 |
2.4 操作监控画面内容 |
3 结 论 |
(9)S7-200PLC与ACS550变频器的Modbus通讯(论文提纲范文)
1 Modbus协议简介 |
2 Modbus在S7-200PLC中的实现 |
3 ACS550 变频器参数设置 |
4 结 语 |
(10)基于网络的河流水质远程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网络的远程河流水质监测系统结构设计 |
1) 就地水质参数采集子系统 |
2) 数据传输网络子系统 |
3) 监控管理子系统 |
2 基于网络的河流水质远程监测系统应用 |
2.1 水质监测站 |
2.1.1 河水取样 |
2.1.2 水质参数检测 |
2.2 水质参数数据的传输 |
2.2.1 S7-200与SC1000的Modbus通信 |
2.2.2 光纤以太网 |
2.3 远程监控站 |
3 结论 |
四、基于MODBUS协议PLC通信的模块化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电网智能低压分路监测单元电路产品化设计[D]. 王程远.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工控协议自动化逆向及协议描述模型生成方法研究[D]. 谢一松. 浙江大学, 2021
- [3]基于Micro850的变频与伺服控制系统设计[D]. 王世军. 青岛大学, 2018(12)
- [4]基于MODBUS协议栈的数控应用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向仲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5]农业燃油管网监视与数据采集系统[D]. 邓卫军. 武汉轻工大学, 2014(04)
- [6]多水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殷梦鑫.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 [7]MODBUS通讯协议在两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杨刚刚. 仪器仪表用户, 2012(06)
- [8]火电厂空压机控制系统互联与通信应用研究[J]. 迟新利,张志野,孙福明,张为.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9]S7-200PLC与ACS550变频器的Modbus通讯[J]. 涂雷,周秀红.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0]基于网络的河流水质远程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J]. 杨军坡,郑萍,王海涛.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