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沼泽与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关系

三江平原沼泽与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关系

一、三江平原沼泽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弛,王明君,于冰,周惠成,李昱[1](2021)在《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进展与四大难题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松辽流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湿地集中分布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松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凸显,已危及粮食安全、生态健康和经济增长。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需求,本文剖析了松辽流域面临的大面积农业灌溉、湿地修复与保护、河流-河口污染治理以及城市多水源供水等四大难题,综述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进展,并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从基础研究、调控技术、保障措施三方面入手,探究了四大难题的解决途径,旨在充分发挥松辽流域江河湖库连通条件下水资源综合调控作用,提高对城市和农业供水安全的保障能力,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改善,有效治理河流-河口污染,以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谭志强,李云良,张奇,郭宇菲,王晓龙,李冰,万荣荣,王殿常,吴兴华[2](2022)在《湖泊湿地水文过程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湖泊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调蓄洪水、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为人类提供淡水和食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湖泊湿地水文过程发生了剧烈变化,湖泊湿地面临着面积萎缩、质量下降和服务功能退化等风险.本文总结了原位观测、数值模拟和遥感技术在获取湖泊湿地关键水文要素方面的优势及不足;从辩证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湿地水文过程的双重影响;结合洪水和水文连通性等研究热点分析了水文过程的典型表现形式;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湖泊湿地植物、动物和水质对水文过程改变的响应.本研究最终提出未来应该将遥感技术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建立"多目标—多要素—多尺度—多过程"的湖泊湿地监测体系;定量评价多维度水文连通的转化方式及其对生态系统的阈值效应;加强研究地下水驱动下湿地植被演变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综合考虑栖息地的面积和质量评价水鸟种群的弹性力和恢复力,为湖泊水位调控和退化湿地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束龙仓,殷晓然,袁亚杰,吕岩,鲁程鹏,刘波[3](2021)在《三江平原典型区河水与地下水水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文中认为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的水量交换具有复杂的过程,受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以松花江、黑龙江、挠力河及乌苏里江4条河流作为边界的三江平原典型区为例,通过补充水文地质勘察,结合2000—2018年河水位及地下水位动态的空间分布,对该地区河流代表性河段河水与地下水水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典型区四周河流代表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较强,研究期内50%以上的年份两者的水位变化呈显着或高度相关,其中松花江富锦段地下水位与河水位相关性最强,挠力河菜咀子段和乌苏里江海青段次之,黑龙江勤得利段最弱;多年平均背景下,挠力河菜咀子段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松花江富锦段、乌苏里江海青段及黑龙江勤得利段皆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松花江富锦段多年平均地表水地下水单宽交换量为10-2m3/(d·m)量级,黑龙江勤得利段为10-5m3/(d·m)量级,挠力河菜咀子段为10-3m3/(d·m)量级,乌苏里江海青段为10-3m3/(d·m)量级;相关系数与地表水地下水单宽交换量大小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越大,单宽交换量越大,MK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各河流代表性河段单宽交换量均存在减小趋势,其中乌苏里江海青段趋势显着,松花江富锦段趋势最小;松花江富锦段单宽交换量年际和年内波动强烈且均占主导地位,年内尺度下仅6月份为显着减小趋势,未构成年际尺度下显着减小的整体趋势,水量交换变化频繁、规律性较弱;黑龙江勤得利段年际及年内尺度波动均占主导地位,与松花江情况类似但波动程度较弱,年内尺度下不存在显着变化趋势,因此未构成显着减小的整体趋势;挠力河菜咀子段主要以年际尺度波动,1—5月存在显着减小趋势,但未增大年内尺度波动,且未构成显着减小的整体趋势;乌苏里江海青段主要为年内尺度波动,6—9月及12月的显着减小趋势增大了年内波动,且构成了显着减小的整体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三江平原典型区水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该地区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曾红霞,赵成章,王毓芳,李晓雅,赵婷婷,唐玉瑞[4](2021)在《盐池湾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指出高寒湿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聚集地,研究其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功能、演变规律以及环境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1989—2019年的6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IS技术、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相关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盐池湾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9—2019年盐池湾湿地总面积呈增加趋势,沼泽化草甸、永久性河流和内陆盐沼分别增加31.02%、17.53%和3.77%,草本沼泽和裸斑分别减少54.28%和9.5%。(2)类型水平上,1989—2019年永久性河流和沼泽化草甸的破碎化降低,其余各类型湿地的破碎化增加;景观水平上,湿地景观形状趋于简单化,湿地破碎化程度增加,蔓延度和香浓多样性指数减少,湿地景观分布向均衡方向发展。(3)气温和降水与湿地面积、景观格局指数之间存在差异化的相关关系。气候变化是导致盐池湾高寒湿地面积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研究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时间序列动态演变特征,对于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湿地可持续发展和景观规划管理具有实践意义。

孙青言,陆垂裕,郭辉,严聆嘉,张博[5](2021)在《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在大型山丘平原交错区的研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山丘平原交错区复杂的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特征增加了水文循环研究和水资源评价、管理的难度,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作为流域/区域水文循环模拟的重要工具,为解决这类大型区域诸多水文水资源问题提供了便利。针对目前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难以兼顾精度和效率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半松散耦合机制,将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嵌入半分布式水文模型MODCYCLE,摒弃了目前流行的水文响应单元(HRU)与地下水网格单元空间和信息转换方式,通过建立子流域—网格单元的空间关联和地表水文—地下水流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实现大型山丘平原交错区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在三江平原构建了模型并开展应用研究。校验评估显示,模型达到了良好的模拟效果,具备了水文循环现状模拟和预测未来的能力。最后,利用该模型输出分析了三江平原2002—2014年的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和农业灌溉量的增加导致全区域土壤水蓄量年均增加6.51亿m3,但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储量分别减少0.99亿m3/a和3.03亿m3/a,降水量的增加并没有通过产流和入渗补给改善因用水急剧增加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衰减的趋势;不同分区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和基流指数差异显着,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关成果可为类似地区水文循环研究和水资源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束龙仓,王哲,袁亚杰,张凤海,刘武,鲁程鹏[6](2021)在《近40年三江平原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文中认为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地下水作为该地区的主要灌溉水源,其动态备受关注。选取三江平原典型区1980、1990、2000、2010及2018年五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探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耕地面积变化对流域水均衡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来水田与城镇用地的面积和周长存在显着的分形特征,稳定性指数由强—弱—强,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重心在近40年内发生明显迁移且迁移方向主要为西南—东北—西南,其直接影响流域水均衡状态。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使得部分地区地下水补给恢复较慢,造成地下水位埋深不同程度地增大。城市化发展对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影响相对较小,耕地面积变化对灌溉回归补给量影响显着。研究结果可为构建更准确的三江平原典型区地下水数值模型提供科学依据,为三江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孙青言,陆垂裕,郭辉,严聆嘉,何鑫,吴初[7](2021)在《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江平原土地利用(LU)变化及其引发的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当地水文循环产生了明显扰动。为明确三江平原水量平衡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基于2000—2014年土地利用连续变化情景的水文循环仿真模型,在其他数据和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假设模型和预测模型,分别模拟2000年起已控制LU变化和2014年后控制LU变化2种假设LU管控情景的水文过程,对比3种情景下的水量平衡。结果显示:如果2000年开始就采取积极的LU管控措施,此后的15a将有效减少三江平原对外调水的依赖,改善地下水超采的现状,甚至使平原区地下水储量年均增加3.08亿m3;如果2014年才实施土地利用管控措施,巨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惯性将使平原区地下水年均亏空量达到14.26亿m3,甚至使全区域的蓄水量由盈转亏,年均亏损4.25亿m3。三江平原要实现各层次的水量收支平衡,除了尽快控制高耗水LU类型的过快增长,更加积极的水资源调配及相关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

郭晓东,王晓光,刘强,王长琪,肖长来,程旭学[8](2021)在《松花江—辽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文中指出松花江—辽河流域(简称松辽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下水资源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97.31×108m3/a,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为276.4×108m3。松辽流域地下水面临着水资源局部短缺,局部水位持续下降,"三氮"污染加剧,以及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驱动因素分析,主要是气温升高导致水稻适宜区扩大,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地面积特别是水田面积大幅增加,造成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面源污染加剧;水库的大量修建加剧干旱缺水地区河道径流减少,地下水补给来源不足,造成地下水供水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调查监测,开展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措施。

于尊[9](2021)在《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文中指出

李静思[10](2021)在《大型引黄灌区退水规律与退水量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型引黄灌区退水量大、影响因素多和退水规律复杂的问题,采用实际监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结合甘肃景电灌区的实际,主要开展了大型引黄灌区退水规律与影响要素、退水时空分布特征、退水量预测方法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及退水利用方式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灌区沟道退水规律与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特征,阐明了灌区退水组成、退水特征、沟道退水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及地下水埋深对灌溉的响应关系。灌区退水组成主要包括灌溉产生的深层渗漏水、山洪、地下排水、地表径流及少部分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灌区沟道退水规律受灌溉、降水、蒸发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汇水区域表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灌区沟道退水以年为周期往复变化,一期灌区整体和南沙河子汇水区沟道退水的年内变化为灌溉月份退水量小,非灌溉月份退水量大;红鼻梁子汇水区退水年内变化为7、8月份大,而其他月份小。景电灌区沟道退水影响因素中地下水埋深与灌溉的影响较大,蒸发与降水的影响较小,其中退水与蒸发呈负相关关系,且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退水与其他因素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灌区不同地下水埋深变化受包气带的调节作用,相对于灌溉具有明显的滞后性。(2)分析了沟道退水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滞后关系,提出了适用于具有滞后性的沟道退水量预测方法,提高了退水量的预测精度。基于退水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并通过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汇流区域退水量相对于灌溉量和降水量的滞后时间。其中,一期灌区整体和南沙河响水退水量相对于灌溉量的滞后时间较长,而相对于降水量的滞后时间较短;红鼻梁五佛退水量相对于灌溉量与降水量的滞后时间均较短。基于退水量对影响因素的滞后性,提出采用交错时段输入要素的神经网络模型对退水量进行预测,相较于采用同一时段输入要素的方式,改进的方法对退水量的预测精度显着提高,且子汇水区退水量的预测精度高于一期灌区整体退水量的预测。同时,交错时段输入要素的方式也适用于其他回归预测模型。(3)针对无退水量监测资料的地区,提出了采用耗水系数法估算灌区退水量,为退水量的计算提供了思路。通过计算灌区内农田灌溉、生态和生产生活耗水量等,得到灌区整体与局部耗水系数,进而估算出灌区整体与各汇水分区的退水比例与退水量;其中景电二期灌区各分区退水比例明显高于一期灌区各分区退水比例。通过耗水系数法对退水量的计算得到灌区耗水量占供水量的比例小,揭示了灌区退水比例大,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同时,通过灌区供—需水量计算,表明灌区供需水矛盾突出,盐分淋洗需水量加大了灌区整体水资源的需求量。耗水系数法估算灌区退水量为无资料地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4)构建了 MIKE SHE与MIKE 11分布式耦合模型,揭示了灌区退水机理,从水循环角度计算了灌区退水量,阐明了退水的过程与转化关系。通过模拟灌区各汇水流域水文过程,揭示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水位变化特征,明确流域主要水循环过程为引水灌溉—深层渗漏—地下排水—河道汇流,其中灌溉产生的深层渗漏量是退水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模型在率定期与验证期的Nash-Sutcliffe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指标的结果表明,耦合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灌区水循环过程。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灌区降水量与灌溉量之和大于蒸发量,多余的灌溉水量通过深层入渗补给地下水,使得灌区饱和带水量处于盈余状态。进一步对有灌溉与无灌溉两种条件下模拟的径流量进行差值分析,得到灌溉产生的退水量。(5)根据灌区退水量的计算与模拟,研究了当前灌区水资源量的状态,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合理配置了灌区水土资源,并提出了退水资源化利用方式。模型在获取现状与未来水土资源参数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粮食产量、生态效益和水分生产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耕地面积、可用水量、最低水资源需求量和粮食产量为约束,采用粒子群法求解优化模型。研究表明,优化后现状年与规划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减小,作物种植结构更趋于合理化;作物灌溉定额显着减小;综合效益达到最优,其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水分生产效益均有所提高,粮食产量有小幅下降。通过优化灌溉定额从根本上减小了灌区退水量,同时根据退水量特点,提出了通过再次灌溉与生态用水的退水资源化利用方式,实现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

二、三江平原沼泽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江平原沼泽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进展与四大难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难点与重点
    2.1 大面积农业灌溉
    2.2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
    2.3 河流-河口污染治理
    2.4 城市多水源供水
3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进展
    3.1 大面积农业灌溉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
    3.2 湿地补水与多水源调控
    3.3 河流-河口污染溯源与治理目标统筹
    3.4 城市供水多水源精细化配置与调控
4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四大难题解决途径的探讨
    4.1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理论创新
    4.2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技术创新
        4.2.1 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全方位智能感知
        4.2.2 坚持“节水优先”,创新节水技术
        4.2.3 坚持“空间均衡”,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2.4 构建松辽流域水资源调控智慧决策支持平台
    4.3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保障措施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结合“系统治理”治水思路,加强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保障措施的研究。
        4.3.1 强化水资源管理中的政府调控作用
        4.3.2 完善水资源管理中的市场机制
5 结论

(2)湖泊湿地水文过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关键水文要素的获取方法
    1.1 原位观测
    1.2 数值模拟
    1.3 遥感技术
2 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2.1 气候变化
    2.2 人类活动
3 水文过程的典型表现形式
    3.1 洪水
    3.2 水文连通性
4 水文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4.1 水文过程对植物的影响
    4.2 水文过程对动物的影响
    4.3 水文过程对水质的影响
5 展望

(3)三江平原典型区河水与地下水水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河水与地下水水量交换的年际及年内变化特征分析
    2.1 河水位与地下水位时程变化
    2.2 地下水位与河水位相关性分析
    2.3 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量计算
3 地下水与河水水量交换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4 结果分析
    4.1 基于年际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根据河水位与地下水位时程变化过程,通过时程序列内各
    4.2 基于年内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5 结论

(4)盐池湾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湿地类型划分与信息提取
    1.4 景观指数选取和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
    2.2 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
        2.2.1 景观水平上的湿地景观指数
        2.2.2 类型水平上的湿地景观指数
    2.3 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
        2.3.2 气候因子与湿地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 结论

(5)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在大型山丘平原交错区的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半松散耦合模型综述
2 MODCYCLE模型及其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机制
    2.1 模型结构简介
    2.2 耦合模拟机制
        2.2.1 时空关联
        2.2.2 信息交互
3 模型在大型山丘平原交错区的构建
    3.1 研究区概况
    3.2 模型数据准备
    3.3 模型校验
4 三江平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分析
    4.1 全区域水文循环转化关系
    4.2 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分析
    4.3 分区地下水补给排泄系数差异性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6)近40年三江平原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与数据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2.1.1 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分形维数
        2.1.2 标准差椭圆法
    2.2 大气降水入渗计算分区
3 结果与分析
    3.1 近4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3.1.1 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3.1.2 土地利用时空迁移分析
    3.2 LUCC对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分析
    3.3 LUCC对水均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3.3.1 城市化进程对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
        3.2.2耕地面积变化对灌溉回归补给量的影响
4 结论

(7)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技术思路
        1.2.2 模型简介
    1.3 数据及其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分级水量平衡对比分析
        2.1.1 全区域
        2.1.2 全区域子系统
        2.1.3 平原区地下水
    2.2 关键平衡分项对比分析
        2.2.1 蒸散发
        2.2.2 产流量
3 讨 论
4 结 论

(8)松花江—辽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分布
    2.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2 地下水资源量
3 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驱动因素
    3.1 地下水资源短缺与水位下降
        3.1.1 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短缺严重
        3.1.2 地下开发利用率高、用水结构不合理
        3.1.3 地下水位持续性下降,局部形成降落漏斗
    3.2 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
        3.2.1 原生地下水环境问题
        3.2.2 地下水“三氮”污染
        3.2.3 生态环境问题
    3.3 驱动因素分析
        3.3.1 气候变化
        3.3.2 土地利用变化
        3.3.3 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4 问题与建议
5 结论

(10)大型引黄灌区退水规律与退水量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灌区退水研究进展
        1.2.2 灌区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1.2.3 灌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灌区概况及水资源转化分析
    2.1 景电灌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条件
        2.1.2 引排水工程概况
    2.2 水文和地质条件
        2.2.1 水文水资源
        2.2.2 水文地质
    2.3 水资源转化特征
    2.4 灌区监测
        2.4.1 气象数据
        2.4.2 土壤数据
        2.4.3 水文数据
3 灌区气候变化特征与人类活动的演变分析
    3.1 降水的时序变化
        3.1.1 降水的特征值
        3.1.2 降水的年际与年内变化特征
        3.1.3 降水的趋势分析与突变检验
        3.1.4 降水的周期变化
    3.2 灌区干旱演变特征
        3.2.1 SPI标准化降水指数
        3.2.2 Hurst指数
    3.3 灌区气温变化特征
        3.3.1 气温的年际变化
        3.3.2 气温的年内变化
    3.4 灌区风速、湿度等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3.5 潜在蒸散发ET0的变化特征
        3.5.1 ET0的计算方法
        3.5.2 ET0变化特征
        3.5.3 ET0影响因子辨析
    3.6 人类活动因素的变化特征
        3.6.1 灌区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演变分析
        3.6.2 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分析
    3.7 灌区气象与人类活动对引水灌溉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4 景电引黄灌区退水规律分析
    4.1 灌区退水特征与退水组成
    4.2 景电一期灌区沟道退水变化规律
        4.2.1 沟道退水的年际变化
        4.2.2 沟道退水的年内变化
        4.2.3 灌区沟道退水影响因素
        4.2.4 沟道退水量的关联分析
    4.3 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4.3.1 灌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
        4.3.2 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
        4.3.3 地下水埋深变化对灌溉的响应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滞后性的灌区沟道退水量预测
    5.1 沟道退水量变化的滞后性
        5.1.1 一期灌区退水量滞后性分析
        5.1.2 子流域退水量滞后性分析
    5.2 基于退水滞后性的交错时段模型预测原理
        5.2.1 模型选择
        5.2.2 模型改进原理
    5.3 沟道退水量预测与效果评价
        5.3.1 一期灌区退水量预测
        5.3.2 响水退水量预测
        5.3.3 五佛退水量预测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耗水系数法的退水量估算及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6.1 灌区供水量
    6.2 灌区耗水量与耗水系数计算
    6.3 灌区需水量时空分布计算
        6.3.1 灌区农业灌溉需水量
        6.3.2 灌区生活、生态及工业需水量
        6.3.3 灌区农业需水量的空间分布
    6.4 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MIKE耦合模型的灌区退水量模拟
    7.1 MIKE SHE与MIKE11耦合模型结构原理
        7.1.1 模型简介
        7.1.2 模型模拟方法及过程
        7.1.3 MIKE SHE与MIKE11耦合过程
    7.2 景电一期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
        7.2.1 基础数据
        7.2.2 数据建模
    7.3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7.3.1 参数率定
        7.3.2 模型验证
        7.3.3 模型效果评价
        7.3.4 水量平衡结果分析
    7.4 灌溉回归水量评估
    7.5 本章小结
8 灌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8.1 未来气候情景与人类活动变化
        8.1.1 未来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征
        8.1.2 未来人类活动的变化特征分析
    8.2 多目标优化模型
        8.2.1 多目标优化概述
        8.2.2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8.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约束优化模型的建立
        8.3.1 决策变量
        8.3.2 目标函数
        8.3.3 约束条件
    8.4 灌区灌溉制度与作物种植结构优化
        8.4.1 模型参数
        8.4.2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8.5 退水资源化利用研究
    8.6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三江平原沼泽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进展与四大难题探究[J]. 张弛,王明君,于冰,周惠成,李昱. 水利学报, 2021
  • [2]湖泊湿地水文过程研究进展[J]. 谭志强,李云良,张奇,郭宇菲,王晓龙,李冰,万荣荣,王殿常,吴兴华. 湖泊科学, 2022
  • [3]三江平原典型区河水与地下水水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J]. 束龙仓,殷晓然,袁亚杰,吕岩,鲁程鹏,刘波. 水利学报, 2021(10)
  • [4]盐池湾高寒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曾红霞,赵成章,王毓芳,李晓雅,赵婷婷,唐玉瑞. 干旱区研究, 2021(06)
  • [5]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在大型山丘平原交错区的研发与应用[J]. 孙青言,陆垂裕,郭辉,严聆嘉,张博. 地理科学进展, 2021(08)
  • [6]近40年三江平原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J]. 束龙仓,王哲,袁亚杰,张凤海,刘武,鲁程鹏. 水利学报, 2021(08)
  • [7]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J]. 孙青言,陆垂裕,郭辉,严聆嘉,何鑫,吴初. 水科学进展, 2021(05)
  • [8]松花江—辽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问题[J]. 郭晓东,王晓光,刘强,王长琪,肖长来,程旭学. 中国地质, 2021(04)
  • [9]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 于尊.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10]大型引黄灌区退水规律与退水量预测方法研究[D]. 李静思.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三江平原沼泽与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