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暴发性痤疮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暴发性痤疮1例

一、中西药结合治疗暴发性痤疮1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焕婷[1](2020)在《穴位注射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8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痤疮在短期疗效、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明确穴位注射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有效性,进一步为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隔2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40例给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涂患处治疗,每日涂抹2次,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数目以观察两组的短期疗效;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总皮损数目、痤疮严重等级以计算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结束后两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两组复发例数以对比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皮损总数目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的皮损总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0.05);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间的皮损总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两组未痊愈患者痤疮严重等级进行秩和检验,得出P=0.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40例患者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体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40例患者痊愈8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体的有效率为77.5%,经检验P=0.0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2个月对两组痊愈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16例痊愈患者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12.5%;对照组8例痊愈患者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37.50%,但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8>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两组均可自行缓解,未退出实验。结论: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耳尖放血及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外涂两种疗法在治疗寻常型痤疮时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两者在短期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耳尖放血治疗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局部外涂,且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的复发率也低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耳尖放血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也低于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局部外涂,说明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比局部外涂异维A酸红霉素更安全有效。

黄真[2](2020)在《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自拟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建立在导师多年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疾病的经验上运用自拟调气消痤方来治疗冲任不调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临床观察其对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症状、皮损情况、客观指标等方面的改变,以期能够为提高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方法:选取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美容科门诊中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调气消痤方,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同时两组给予维生素C作辅助用药。疗程一共8周,每4周对各组患者的皮损情况、中医证候及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百分数值进行记录评价,得出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本研究通过对61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进行8周的临床疗效观察,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31例,其中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30例,其中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6%。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皮损情况、中医证候方面,两组均有效,且治疗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P<0.05)优于对照组。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客观指标的方面,两组均对纹理、紫质、毛孔的情况有改善,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而治疗组患者红色区数值的改善(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自拟调气消痤方在改善患者皮损情况、中医证候方面有较好疗效,优于丹参酮胶囊对照组。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肌肤情况也取得较大改善,尤其在红色区的数值改善上明显优于丹参酮胶囊对照组。且自拟调气消痤方在治疗中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方芸金(Fong Yuen Kim)[3](2019)在《内服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内服联合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内服外治法在改善痤疮程度、调整月经上的优势,为该病探求一种确切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病例来源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马来西亚仁爱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经前期痤疮患者,一共90例,随机分为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三组治疗。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选用自拟清肝消痤丸+自拟清热解毒中药面膜;中药面膜组选用自拟清热解毒中药面膜;对照组选用龙胆泻肝丸。各治疗三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形态、皮损数量、皮损颜色、月经情况等指标,以及临床疗效、患者认可度进行评价。结果:1.痤疮年龄以21~30岁最多,占所有患者的48.88%;其次是31~40岁,占所有患者的37.78%;14~20岁患者最少,占所有患者的13.33%。2.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年龄分布、病程长短、治疗前痤疮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一个月经周期疗程后,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症状好转程度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两个月经周期疗程后,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较中药面膜组显着增高(χ2=6.7873,P=0.009<0.01)。5.治疗三个月经周期疗程后,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较中药面膜组明显增高(χ2=6.7948,P=0.033<0.01)。6.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皮损形态积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476,P<0.01),中药面膜组(Z=-3.728,P<0.01),对照组(Z=-4.665,P<0.01)。7.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经周期前后皮损数量积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728,P<0.01),中药面膜组(Z=-4.051,P<0.01),对照组(Z=-4.496,P<0.01)。8.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经周期前后皮损颜色积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741,P<0.01),中药面膜组(Z=-4.436,P<0.01),对照组(Z=-4.823,P<0.01)。9.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经周期前后月经情况积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811,P<0.01),中药面膜组(Z=-4.579,P<0.01),对照组(Z=-4.514,P<0.01)。10.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经周期前后症状总评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708,P<0.01),中药面膜组(Z=-3.682,P<0.01),对照组(Z=-4.629,P<0.01)。11.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疗效评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两两比较,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较中药面膜组疗效评分高(P=0.002<0.05),余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三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与停止治疗三个月后病情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028,P<0.01),中药面膜组(Z=-3.366,P<0.01),对照组(Z=-3.617,P<0.01)。13.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起效所需疗程的比较上,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较对照组短(P=0.032<0.05),余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14.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愈所需疗程的比较上,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较对照组短(P=0.014<0.05),余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15.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的治法在被认可程度的比较上,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明显高于面膜组(χ2=4.0431,P=0.044<0.05),余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改善皮损形态、皮损数量、皮损颜色上均有确切疗效。2.内服中药配合面膜治疗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在改善痤疮的严重程度,调整月经上有确切疗效。3.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均在治疗三个疗程后获得最佳疗效,停药三个月后大多数患者往往存在复发的可能。4.在起效和治愈所需疗程上,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往往所需时间最短,患者认可程度最高。

徐巾茹[4](2012)在《复方黄柏液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痤疮临床观察及机理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痤疮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痤疮脾胃湿热证的作用机理。方法:临床研究:将6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复方黄柏液+茵陈蒿汤加减)、对照组(玫芦消痤膏+茵陈蒿汤加减),1周为1个疗程,每周复诊一次,共观察8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疹类型、皮疹数量、痒痛程度等积分的变化。实验研究:采用平皿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培养并观察复方黄柏液的抑菌效果。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愈显率为9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愈显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实验研究显示:复方黄柏液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结论:复方黄柏液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痤疮脾胃湿热证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等有关。

彭敏[5](2011)在《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性激素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测定,并将其与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探讨,以期望为中医的辨证施治的“证”找到微观依据、客观化指标,为中西医治疗青春期后痤疮提供新思路,提供新的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方法:按照痤疮常见中医辨证分型共收入女性患者120例,根据青春期后痤疮的诊断及剔除标准,最终获得有效病例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4型:风热证33例、湿热证20例、血瘀或痰凝证9例和冲任失调证51例,并设立20例一般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睾酮(T)的含量,并比较各组间性激素有无差异。结果:在月经周期的3-5天(卵泡早期)测定各自的FSH、LH、P、T、E2值,各组间性激素相比,结果表明性激素T水平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P<0.05),T在五组间从高到低依次为:冲任失调证>风热证>血瘀或痰凝证>湿热证>一般健康对照组。各中医证型分别与一般健康对照组相比较,风热证和冲任失调证与性激素P、T有相关性(P<0.05)。性激素FSH、T、P与年龄分组有相关性(P<0.05),25-29岁为低龄组,30-45岁为高龄组,低龄组的FSH水平小于高龄组,而T、P水平大于高龄组。性激素LH和E2在各中医证型间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青春期后痤疮发病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失衡有关,性激素T水平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其中冲任失调证T值最高。风热证和冲任失调证与性激素P、T有相关性。性激素FSH、T、P与年龄分组有相关性。性激素LH和E2在各中医证型间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其性激素失衡有其各自的特点。

樊玉[6](2010)在《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评价,分析其对于标准西医疗法的疗效差异,根据不同方法的疗效对比,优化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推广优势疗法的临床应用,促进该技术的规范操作,形成安全有效、技术规范、适宜推广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标准西医疗法(克林霉素凝胶和他扎罗丁乳膏分别早晚外用,连用2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疗效指标及次要疗效指标的变化,每五天进行一次照相、评分及积分计算,20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2个月后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24例完成试验,临床痊愈8例(33.33%),显效12例(50%),有效3例(12.5%),无效1例(4.17%),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24例完成试验,临床痊愈3例(12.5%),显效6例(25%),有效10例(41.67%),无效2例(8.33%),总有效率87.5%。表明使用火针治疗痤疮和西医标准疗法均有明显疗效,但在痊愈率及显效率上火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标准治疗组,两组总体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火针及标准西医疗法治疗痤疮均有明显的疗效。2.火针治疗痤疮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5,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火针治疗痤疮安全有效,复发率低,而且不良反应小。

于月书[7](2000)在《中西药结合治疗暴发性痤疮1例》文中研究说明

二、中西药结合治疗暴发性痤疮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药结合治疗暴发性痤疮1例(论文提纲范文)

(1)穴位注射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及分级标准
        1.2.2 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
        1.2.3 病例纳入标准
        1.2.4 病例排除标准
        1.2.5 病例脱落标准
    1.3 研究方法
        1.3.1 分组方法
        1.3.2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全球痤疮分级系统(GAGS)
    1.5 疗效评价
        1.5.1 疗效指数
        1.5.2 疗效评定标准
    1.6 不良反应观察
    1.7 复发情况观察
    1.8 资料分析和统计方法
    1.9 研究结果
        1.9.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1.9.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情况
        1.9.3 治疗结束2个月后复发情况
        1.9.4 不良反应
2 讨论
    2.1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与研究
        2.1.1 “痤疮”病名的来源及演变发展
        2.1.2 痤疮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2.2 西医对寻常型痤疮的认识与研究
        2.2.1 寻常型痤疮的流行病学研究
        2.2.2 寻常型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治疗方法的理论依据
        2.3.1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的概述
        2.3.2 耳尖放血的概述
        2.3.3 选穴依据
3 研究结果分析
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寻常型痤疮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自拟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选择标准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2.2.3 临床分级
        2.2.4 纳入标准
        2.2.5 排除标准
        2.2.6 剔除与脱落标准
        2.2.7 中止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总体设计
        3.2 样本含量估算
        3.3 随机分组
        3.4 干预措施
        3.4.1 治疗组
        3.4.2 对照组
        3.4.3 基础调护
        3.4.4 心理状态调整
        3.5 评价指标
        3.5.1 观察时间与方法
        3.5.2 受试者基本信息记录
        3.5.3 临床症状及皮损评分
        3.5.4 疗效判定
        3.5.5 安全性指标观察
        3.5.6 记录复发情况
        3.6 质量控制与伦理原则
        3.7 统计学方法
        3.8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临床资料
        4.2 基线情况比较
        4.2.1 年龄比较
        4.2.2 病程比较
        4.2.3 分级比较
        4.2.4 皮损主症积分比较
        4.2.5 中医次症积分比较
        4.2.6 疾病总积分比较
        4.2.7 VISIA数值比较
        4.3 疗效评价
        4.3.1 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4.3.2 两组治疗后皮损主症积分比较
        4.3.3 两组治疗后中医次症积分比较
        4.3.4 两组治疗后疾病总积分比较
        4.3.5 两组治疗后VISIA数值比较
        4.3.6 治疗组组内比较
        4.3.7 对照组组内比较
        4.4 复发情况
        4.5 不良反应事件
    5 典型案例
    6 讨论
        6.1 青春期后痤疮的认知和治疗现状
        6.1.1 青春期后痤疮的流行病学特征
        6.1.2 中医研究概况
        6.1.2.1 祖国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6.1.3 现代医学对青春期后痤疮的认识
        6.1.4 西医治疗现状
        6.1.4.1 药物治疗
        6.2 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
        6.2.1 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的检测条件
        6.2.2 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检测原理与分析
        6.3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理论依据
        6.3.1 百病生于气
        6.3.2 女性青春期后痤疮与气机
        6.4 痤疮与月经的联系
        6.5 导师治验
        6.6 自拟调气消痤方药分析
        6.6.1 方义分析
        6.6.2 组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6.7 阳性药物及辅助用药设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 本试验所存在的问题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一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二
附录一
附录二 临床观察表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内服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经前期痤疮的中医研究概况
    1.2 当代中医对于经前期痤疮的认识
        1.2.1 经前期痤疮的病因病机
    1.3 从“肝”研究经前期痤疮的病因病机
        1.3.1 肝郁气滞
        1.3.2 肝经郁热
        1.3.3 肝经湿热
        1.3.4 肝阴不足
    1.4 经前期痤疮的肝郁化火病因病机研究
    1.5 经前期痤疮的中医治疗
        1.5.1 内治法
        1.5.2 外治法
        1.5.3 综合疗法
        1.5.4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
    1.6 现代医学对经前期痤疮病的认识
        1.6.1 经前期痤疮的病因
        1.6.2 现代医学治疗
第二章 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的临床研究
    2.1 具体研究内容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意义
        2.1.3 研究内容
        2.1.4 研究方法
        2.1.5 研究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女性经前期痤疮的发病特点及发病机理
    3.2 治法的确立
    3.3 自拟清肝消痤丸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经前期痤疮的优势
    3.4 治疗方药与研究方药的分析
        3.4.1 自拟清肝消痤丸的组方特点
        3.4.2 方药分析与药理作用
        3.4.3 自拟清热解毒中药面膜
        3.4.4 自拟清肝消痤丸的临床体会
        3.4.5 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4)复方黄柏液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痤疮临床观察及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一般资料
    二、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一) 诊断标准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剔除标准
    三、 治疗方法
        (一) 治疗组
        (二) 对照组
    四、 观察指标
        (一) 临床观察指标
        (二) 不良事件
    五、 疗效判定
        (一) 疗效判定标准
        (二) 随访观察
    六、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 临床疗效
        (一)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二) 两组疗效比较
    二、 随访结果
    三、 不良反应
实验研究
    一、 实验材料
        (一) 受试药物
        (二) 培养基
        (三) 主要仪器
        (四) 菌株
    二、 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 体外抑菌实验
        (二) 实验结果
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一) 病名
        (二) 病因病机
        (三) 治疗
    二、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一) 病因
        (二) 发病机制
        (三) 治疗
    三、 方药分析
        (一) 复方黄柏液
        (二) 茵陈蒿汤加减
    四、 研究结果分析
        (一) 临床疗效分析
        (二) 实验结果分析
    五、 作用机理探讨
        (一) 抗炎作用
        (二)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三) 免疫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5)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性激素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痤疮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技术路线
        2.6 临床资料
        2.6.1 患者来源及一般资料
        2.6.2 观察指标
        2.6.2.1 临床观察
        2.6.2.2 实验室观察
        2.7 实验室检测方法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受检对象入组特征(见表1、图1)
        3.2 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表2)
        3.3 五组间性激素的秩和检验结果(见表3)
        3.4 中医证型与一般健康对照组间性激素的秩和检验结果
        3.5 低龄组与高龄组性激素结果比较(见表6)
        3.6 年龄组与中医证型构成(见表7)
讨论
    1. 青春期痤疮与青春期后痤疮的异同
    2. 中西医对青春期后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中医学认识
        2.2 西医学认识
        2.3 流行病学调查
        2.4 性激素与青春期后痤疮发病机制的关系
    3. 性激素与中医学阴阳的关系
    4. 性激素与痤疮中医证型的关系
    5. 关于性激素测定时间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 问题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1
综述
    中西医对青春期后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1. 祖国医学对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青春期后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
        参考文献2
    青春期后痤疮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中医治疗方面
        2. 现代医学对青春期后痤疮的治疗
        3. 物理治疗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获 奖情况

(6)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评价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临床资料
        3.1 病例选择
        3.2 治疗方案与对照措施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价
        3.5 不良时间观察与分析
        3.6 安全性评价
        3.7 统计方法
        3.8 医学伦理原则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资料
        4.2 治疗结果比较
        4.3 随访情况
        4.4 不良事件
        4.5 安全性评估
第二部分 讨论
    1 火针的起源及发展
    2 火针治疗皮肤病的机理
    3 火针的施术要求及针具的选择
    4 火针使用的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 结论
第四部分 问题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综述
    1 痤疮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1.1 祖国医学对痤疮认识
        1.2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3 痤疮的中医外科治疗
        1.4 痤疮的针灸治疗
        1.5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
    2 痤疮的西医病因病机研究认识和治疗进展
        2.1 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因素
        2.2 西医治疗痤疮
    3 痤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3.1 中西药结合
        3.2 内外结合
        3.3 综合疗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件2 受试者治疗病例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

四、中西药结合治疗暴发性痤疮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穴位注射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D]. 陈焕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自拟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内服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的临床研究[D]. 方芸金(Fong Yuen Kim).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复方黄柏液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痤疮临床观察及机理初探[D]. 徐巾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5]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性激素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彭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10)
  • [6]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评价研究[D]. 樊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2)
  • [7]中西药结合治疗暴发性痤疮1例[J]. 于月书.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S1)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暴发性痤疮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