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燕榭书跋 书林一枝(论文文献综述)
刘弟娥[1](2013)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黄裳散文创作论》文中指出自20世纪以来,散文作为传统文学的正宗逐渐走向边缘,在充分理解这种边缘性之时,仍旧不能否定散文写作者以自己的独创性为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本论题“黄裳散文创作论”将黄裳的散文作为研究对象,其创作之文本自然成为研究的当然起点。因而,本研究包括三个向度的努力,其一,对黄裳创作文本的解读与分析是这一切研究的出发点;其二,确立了以文本研究为起点,其途径则以文本采用的话语方式、所具有的审美特性以及文体特点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第三个方面,将对文本特征的解读与分析放置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去,从而试图展示写作者在不同时代对行文方式、美学取向的选择,以凸显在时代风云中写作者个人思想特殊性、复杂性。对这三个向度思考的展开,构成本论题试图掲示的从文本中解读研究对象的写作特点、文化心态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因而本文论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黄裳散文创作论”从这几个途径来实践黄裳散文创作的几种面相:一方面,将其创作放置在“当代中国文学”的视野中进行考察.从而揭示写作文本所体现的审美特性以及为当代文学提供的新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以边缘性的散文写作者为途径去探究现代知识分子由现代进入当代的社会角色与心态转换;其次,“传统”,作为“现代”的对立面,不但体现了写作者的写作方式与生存状态,同样也体现了写作者文本创作的审美特性与风格。写作者身处时代变迁的大潮中,面临的是“与时俱进”,还是固守“传统”的两难选择,这种在夹缝中的写作心态,体现了写作者的个人写作品质。本论题以“传统”与“现代”来笼括黄裳的生存状态与写作特性,在以对写作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以及写作者本人文化心态的接近,试图解说的不仅是文人在剧变时代采用的不同言说方式,也是对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所处境遇与文化命运的观照,同时,也体现了研究者对自身文化处境的当下关怀。
乔福锦[2](2012)在《缅怀黄裳先生》文中认为黄裳先生是文章大家,却非现代意义上的文人。通常眼光观,先生有记者、散文家、版本目录学家、戏剧评论家等多重身份。然我觉得,自现代社会角色分类及专业分工角度论,即使再加几个头衔,亦难以概括他之人生。时贤有以名士评赞,则深契吾心,先生确是学养渊深、才华横溢、志趣高雅之一代名士。
关纪新[3](2011)在《为霞满天纵歌吟——满族资深作家们的文学“新时期”》文中指出20世纪结尾20年被文艺界称作"新时期"。"新时期"对中国文艺勃然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因文革遭受重创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重新完成"热启动"过程。此际满族文学扶摇腾飞,与各兄弟民族文学同步攀升;尤其是一批满族资深作家,壮心不已,抖擞精神,均有重要的作品奉献。
汤克兵[4](2009)在《时代的烙印 ——《读书》(1979~2007)杂志办刊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70年代末以来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前沿”思想文化杂志之一,《读书》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思想文化律动,也见证和推动了中国新闻传媒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在创刊至今的28年发展历程中,《读书》折射着整个中国知识界的思想动态,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的轨迹。本论文通过整理并厘清了《读书》杂志所处不同时代之文化语境流变,考察了《读书》杂志的办刊理念和编辑风格。论文核心观点认为:在办刊理念渐变上,无论是从“三无”办刊论到介入“现实”,从人文知识分子的休闲读物到建构批判性知识分子的讨论空间,从文化启蒙到现实关注等等,《读书》杂志皆以反映时代之流变为前提;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注重舆论导向与办刊宗旨相结合,杂志一直保持着对人与书的关注、对文学和艺术的关注、对历史和生活的关注:在具体编务活动中,以读者为重,兼容并包,注重思想文化启蒙与知识分子“公共空间”的构建。《读书》的办刊特色对今天中国社会转型和发展期的传媒具有许多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要注重反映时代文化特征。思想文化类刊物要准确把住时代脉搏,客观真实地反映知识分子的思考轨迹和心路历程;第二,要注重特色化传播,在传播主客体和内容形式方面积淀创新,以此形成自己持久的价值和特色;第三,要注重思想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黄裳[5](2004)在《来燕榭书跋——书林一枝》文中研究说明
黄裳[6](2002)在《来燕榭书跋 书林一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裳[7](2002)在《来燕榭书跋 书林一枝》文中研究指明
黄裳[8](1999)在《来燕榭书跋(之三) 书林一枝》文中研究表明腾笑集此竹腾笑集,传本甚罕。刊刻远在全集之前,三月前见头本于徐绍樵许,即取归。洎京游归来,全书始至。遂以石米之值得之。九峰旧庐清刻本之精善者,亦仅有此耳。其家书往往皆雪库衬订,大不雅饬。盖当时收书,计册论钱,估人遂出此策。当付工重装,仍为一册。漫记...
二、来燕榭书跋 书林一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来燕榭书跋 书林一枝(论文提纲范文)
(1)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黄裳散文创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读书记”: 学术与散文写作之间的桥 |
第一节 黄裳的藏书思想 |
一、时代影响与藏书 |
二、对善本观念的修正 |
小结 |
第二节 读书记与学术写作 |
一、“读书记”的滥觞——版本目录之学 |
二、“读书记”与学术写作及写作范式 |
小结 |
第三节 “读书记”: 学术与散文写作之间的桥 |
一、传统读(藏)书记中的散文因子 |
二、“读书记”: 学术与散文写作之间的桥 |
小结 |
第二章 黄裳书话写作 |
第一节 关于“书话” |
第二节 引经据典与黄裳散文写作 |
一、引经据典作为散文写作手法的被批判 |
二、“文抄公”体与引经据典 |
三、“文抄公”体与书话 |
小结 |
第三章 文化散文与文化典籍 |
第一节 何谓“文化散文” |
一、“文化散文”的界定 |
二、“书话”与“文化散文” |
小结 |
第二节 文献资料的引用: 从学术性到散文性的转化 |
一、史料掌故化、掌故情节化 |
二、自然山水人文化 |
三、戏评写作中的资料转化 |
四、黄裳散文中的文化与“文化散文” |
小结 |
第四章 “骸骨迷恋”与杂文复兴 |
第一节 “骸骨迷恋”与古典情趣 |
一、“骸骨迷恋”之审美形式 |
二、“骸骨迷恋”与语言追求 |
小结 |
第二节 “苦茶庵法脉”与黄裳散文 |
一、何谓“苦茶庵”法脉 |
二、黄裳散文与“苦茶庵”法脉 |
第三节 “杂文复兴”与“骸骨迷恋” |
一、传统题材与杂文笔法 |
二、对鲁迅杂文的继承 |
小结 |
第五章 怀古与忆旧 |
第一节 黄裳散文写作中的历史人物系列 |
一、传统文人的政治选择 |
二、关于女性 |
第二节 现代人物写作与评价 |
一、四十年代人物 |
二、现代藏书家形象 |
小结 |
第三节 逐渐形成的人物判断标准 |
一、“知识分子的改造” |
二、“第三条道路”与人物评价问题 |
三、论争的最后——黄裳的文品与人品 |
小结 |
结论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
参考文献 |
(4)时代的烙印 ——《读书》(1979~2007)杂志办刊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读书》概述 |
第一节 社会文化语境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主编作者读者等情况 |
第二章 《读书》的办刊理念 |
第一节 冲破思想的樊篱 |
第二节 "三无"办刊理念 |
第三节 通往"精英文化"的桥 |
第四节 建构批判性思想空间 |
第三章 《读书》的编辑风格 |
第一节 编辑思想之"兼容并蓄" |
第二节 组稿之"《读书》服务日" |
第三节 思想与可读并存的"《读书》体" |
第四节 注重专题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来燕榭书跋 书林一枝(论文参考文献)
- [1]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黄裳散文创作论[D]. 刘弟娥. 南京大学, 2013(01)
- [2]缅怀黄裳先生[J]. 乔福锦. 文学教育(下), 2012(10)
- [3]为霞满天纵歌吟——满族资深作家们的文学“新时期”[J]. 关纪新. 满族研究, 2011(03)
- [4]时代的烙印 ——《读书》(1979~2007)杂志办刊特色研究[D]. 汤克兵. 西南大学, 2009(10)
- [5]来燕榭书跋——书林一枝[J]. 黄裳. 读书, 2004(05)
- [6]来燕榭书跋 书林一枝[J]. 黄裳. 读书, 2002(08)
- [7]来燕榭书跋 书林一枝[J]. 黄裳. 读书, 2002(01)
- [8]来燕榭书跋(之三) 书林一枝[J]. 黄裳. 读书, 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