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控制系统的matlab程序实现

专家控制系统的matlab程序实现

一、一个专家控制系统的Matlab程序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李兴葆[1](2021)在《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综合体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城市规划建设,由于商业综合体项目功能复杂,体量大,工期紧,配合方众多,这就给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筑设计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的建设与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的设计质量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与进程,也对整个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建筑设计企业的设计质量,就需要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管理,通过对设计质量管理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使设计企业在设计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积累,并得以持续改进。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同时针对此类问题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对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此类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W工程项目为例,对此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经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后,提取出影响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一个含有三个层次的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价指标的修正,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剔除权重较低的评价指标,完成对评价指标的筛选。结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通过大量的项目评审数据对评价模型进行仿真和训练,使其达到要求的精度,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合理。通过构建的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对W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找到影响设计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本研究为W工程等类似商业综合体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对提高此类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

张欣岩[2](2021)在《中美合作开发的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投资评价》文中指出在建设全球能源互联互通的大环境下,在探索开放创新的投资模式过程中,对清洁能源项目投资进行评价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至今,国内外尚未对跨国合作的国际清洁能源项目投资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对跨国合作的国际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能力缺乏相对清楚的认知。因此,选取中美合作开发的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投资评价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和投资评价模型并进行相关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调研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地区共计200个能源电力领域项目资本配置模式,共计33个全球能源互联领域典型案例商业模式的基础上,以中美合作开发的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某咨询公司的数据空间,重点分析了肯尼亚风电国际项目的投资评价影响因素,建立了投资评价关键指标筛选模型,建立了肯尼亚风电国际项目的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投资评价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分析并对同类跨国合作的风电国际项目投资决策给出了建议。第一,本文介绍了风电国际项目目前的海外投资环境、典型投资模式和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第二,分析了肯尼亚风电国际项目的背景、投资模式、商业模式和成功因素;第三,基于某咨询公司的数据空间识别了风电国际项目投资评价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肯尼亚风电国际项目的自身特征,从国家、行业与项目三个层面出发,全面分析了肯尼亚风电国际项目投资评价影响因素,初步构建了投资评价影响因素库;第四,基于模糊阈值法和系统动力学,建立了投资评价关键指标筛选模型,筛选了评价关键指标,建立了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层次性分析,研究了各个投资评价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五,建立了基于ANP-模糊综合评价的投资评价模型,对肯尼亚风电国际项目进行了多层次的评价,分析了评价结果,并对同类跨国合作的风电国际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了相关建议。本文分析了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的成功因素,对同类跨国合作的风电国际项目投资模式和商业模式选择具有借鉴意义。建立了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便各利益相关方能够清楚、直观的了解对项目投资起决定性作用的指标,可作为判断项目优劣以及作出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从而实现快速、有效的投资决策。提出了对同类跨国合作的风电国际项目乃至跨国合作的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决策建议,有利于稳步、有序推进跨国合作的风电项目乃至清洁能源项目落地建设,促进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推动能源电力国际产能合作,带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全方位助力能源革命的顺利实施。

赵泽阳[3](2021)在《北京民国时期报馆的建筑形态及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中华民族不断加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国家愈发重视革命红色遗产的保护工作,而北京地区民国时期的很多报馆建筑都属于这类遗产,因此研究该类建筑的形态和价值是亟待进行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北京作为我国革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城市,民国时期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广泛的民主革命斗争,在这一过程中报刊作为重要的宣传与笔伐之斗争武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核心作用。而作为报刊刊发地的报馆建筑,则成为了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见证。在北京地区,文献记载的民国时期的报馆有近600处,其中已知尚存的有70多处,这些报馆建筑遗产作为革命的见证物从整体上看来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但是相关的研究还非常少。因此,本文拟按照建筑遗产研究思路,对北京地区民国时期的报馆建筑从历史沿革、建筑形态及遗产价值三个方面展开系统研究,目的是为报馆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落实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的定位建设提供支撑。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类梳理,总结了在报馆建筑、建筑形态学及建筑遗产价值、红色革命遗产四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又对民国时期报馆建筑在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及报刊行业等方面的沿革背景进行了分析总结,探寻报馆建筑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之影响因素。再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和充分的实地调研,统计梳理了北京民国报馆的整体设立情况及现存建筑状况。然后,在清晰掌握了民国时期北京报馆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现状情况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分布、报馆平面布局、建筑功能布置、建筑结构类型、建筑装饰样式五个方面对报馆建筑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出北京民国报馆建筑从借用到自建、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特征。然后从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报馆建筑形态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报馆建筑形态达成静态表象和动态变化两个层次的认知。最后,论文通过建立民国报馆建筑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对北京民国报馆建筑的遗产价值进行评价认定和价值分析,发掘报馆建筑遗产在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五个方面的综合价值,明确其在推动革命历史进步、融合中西方建筑思想、传承革命精神与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的显着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提出了对北京民国报馆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和再利用建议。最终,通过本研究形成了对北京民国报馆建筑遗产的基本认识,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北京地区民国时期的报馆建筑遗产提供了现实依据和资料基础。

隋雨佳[4](2021)在《社会化媒体中伪健康信息的治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Web2.0的发展,互联网用户逐渐从被动的信息消费者转变为在微信、微博或知乎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上主动创建内容的用户。社会化媒体是人们获取健康类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与权威专业机构发布的健康类信息不同,社会化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信息产出方式绕过了诸如专业编辑等传统的把关机制,用户创作信息的能力、创作信息的意图以及对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参差不齐,使得信息的可信度存在不确定性。健康类资讯是公众最为关注的资讯之一,却也是谣言频发的重灾区,人们在需要的时候或许较难找到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值得信赖的信息。伪健康信息的存在会使人们养成错误的生活方式、贻误病情,不利于个人健康。伪健康信息带来公众卫生健康悲剧的原因有很多,如纠正类健康信息(意图纠正公众错误信念的健康类信息)“太少、太迟”、纠正类信息充满了科学术语和低质量的内容、媒体和公众缺乏合理推理等。伪健康信息的影响不会因为不关注而自动消失,忽视错误信息只会使情况恶化。因而,除了减少甚至清除本不应存在的伪健康信息之外,还应采取必要措施纠正人们的错误观念,尽可能消除伪健康信息的影响。本研究:(1)通过扎根理论分析用户接收到该类信息后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倾向,挖掘影响对用户错误认知纠正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刺激-机体-响应框架解释纠正效果的影响路径。本研究没有关注伪健康信息的传播机制或人们接受伪健康信息的心理认知特点,而是关注与伪健康信息(如谣言)相对立的纠正类健康信息(如辟谣信息),分析公众态度和行为改变的障碍和原因,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户接收到外界信息刺激后,主要通过信息建议的有用性、信息内容的可理解性、对科学原理解释的充分且合理性、话题吸引力等方面初步评估并形成对信息的整体质量感知。此外,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存在认知冲突时,公众通常使用自己信任的他人观点来进行反驳或说服自己,也会用自身过去的实践经验或教训反驳健康类信息。原有知识储备会影响用户对信息内容的掌握,对科学原理的解释与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相一致会更容易接受。用户通过一系列评估过程最终主要形成四种响应:第一种是相信信息且行动上愿意做出改变;第二种是虽然相信信息但由于习惯、心理作用等原因行动上不愿做出改变;第三种是坚持原有信念不相信信息且行动上拒绝做出改变;第四种则是持怀疑态度或开放式态度,虽然仍认为自己的(错误)认知是正确的,但是承认自己的认知是基于观点而不是科学证据,他们愿意进行科学讨论,在行动上倾向于选择保守的对健康无害的做法。为此,应利用社会化媒体与公众进行信息沟通。基于科学信息进行讨论,争取使持错误信念或开放式态度的公众了解正确信息。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缩短谣言与辟谣信息的时间差,在官方辟谣前通过有效讨论引导公众理性思考。当发生大流行病时,疫情形势的迅速演变不允许立即获得某些科学数据,医生等专业人士有必要以简单和共享的方式向公众提供真实信息以避免误解。社会各界都应该行动起来利用社会化媒体这一公众参与讨论的“入口”,努力通过微信、微博、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会化媒体渠道提供真实信息和建议。(2)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从信息本身、信息来源和信息接收者三个维度构建纠正类健康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情景问卷调查法收集有效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通过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对环境刺激(信息和信源维度)因素的组合影响进行评价。与以往对健康信息采纳的研究不同,纠正的关键在于改变信息接收者的原有信念,是在信息接收者认知冲突可能较高情况下的知识说服。且纠正类健康信息中包含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公众对其进行认知加工难度更大。在伪健康信息的纠正过程中,信息接收者认知冲突和知识水平的自我评估所产生的影响目前存在研究空白。此外,本研究进一步研究不同变量相互组合达到某种效果的多种情况,解决因自变量相互依赖而产生的复杂因果关系,通过多种方案组合解释同一结果。结果表明,感知信息质量和感知信源可靠性均能显着影响纠正类健康信息感知可信度,信息本身因素对纠正类健康信息感知可信度的影响大于信息来源,接收者对信息整体质量、信息有用性和易懂性的感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信息源的不足。信息的相关性、易懂性和有用性均显着影响感知信息质量,但信息充分性对感知信息质量的影响不显着;信源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显着影响感知信源可靠性。但是,信息接收者认知冲突和知识水平的自我评估负向调节感知信息质量对纠正类健康信息感知可信度的影响,认知冲突则正向调节感知信源可靠性对纠正类健康信息可信度的影响,而知识水平对感知信源可靠性和纠正类健康信息感知可信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着。为此,应提升纠正类健康信息的质量,用高质量的、准确的、易于消化、吸引人且易于分享的纠正类健康信息淹没伪健康信息。信息生产者应参考真实的医疗报告和权威专家观点,通过提高信息的易懂性(如条理清晰,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相关性(如话题具有吸引力,与受众关心的话题相匹配)、有用性(如建议可行,具有实用性)等方面提高信息质量。信息传播者应及时识别并过滤不良信息,转发可信提供者发布的健康知识。鼓励权威专家、高影响力者发声,通过社会化媒体中的意见领袖来影响信息传播,鼓励拥有大量关注者(如粉丝)的主体分享纠正性或高质量的信息。此外,社会化媒体可提高可靠信源的辨识度和知名度,利用信用评级等标识区分信息发布者的可信度,便于用户直接访问可信度高的账号主体,阅读权威官方账号下的健康类信息,减少用户接触伪健康信息的机会。(3)从信息生产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三方主体入手,构建伪健康信息治理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三方主体行为策略选择的动态变化,分析伪健康信息治理的演化路径和稳定策略,分析关键性策略对演化结果的影响。通过仿真模拟分析直观展示演化过程,剖析伪健康信息治理效果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突破对单一的传播环节或接收环节的研究,意图通过利益共赢、系统自治的方式治理社会化媒体中的伪健康信息,通过参与主体自适应的学习优化决策,使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目标一致。结果表明,初始策略会影响三方博弈的演化结果,越多的参与者选择生产真健康信息、提高自身可信度、提高辨识能力,系统越易达到理想状态(信息生产者生产真健康信息,信息传播者可信度高,信息接收者辨识能力强)。不同危害等级的伪健康信息会促使系统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化。伪健康信息的危害性可促使信息接收者提高自身辨识能力,但真健康信息价值对接收者的影响与对低可信度来源的警惕性和对真信息的顺从性有关。可信度高的传播者更应重视所传播健康信息的真实性,信息接收者的来源警惕性促使传播者提高可信度,对伪健康信息甄别能力促使生产者生产真健康信息。为此,应对伪健康信息进行分级管理。主动型信息传播者应重点挑选高价值的真健康信息进行传播,揭露伪健康信息。被动型信息传播者(如单纯提供平台)应重点识别并过滤危害性较大的伪健康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构建成熟的信息治理体系,降低信息治理成本。此外,信息接收者应当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思维局限。对原有认知的自信不应成为接受新思想的阻碍,应认识到可能会过高估计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理解健康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自身辨识能力,如搜索更多的信息并比较不同来源的数据、借助某些工具验证图片或视频的真实性等,主动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在系统层面,如何修正信息生态系统并不是某一群体单独要面对的挑战,科学家、卫生信息专业人员和记者等应采取行动来帮助普通公众提高辨识信息真伪以及信源可靠性的能力,社会科学家、心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医学专业人员、互联网从业者和消费者应彼此合作,对抗伪健康信息。

王敬前[5](2021)在《覆盖粗糙集与模糊粗糙集及其在化工过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化工过程反应复杂,具有高度非线性、连续性和时变性等特点,一旦发生故障,将会给经济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从海量工业数据中挖掘出有用信息,进行化工过程的故障诊断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故障诊断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对于多故障诊断和不完备信息下的故障诊断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粗糙集理论和模糊集理论是人工智能领域两种处理信息系统中不完备和不确定性数据的重要工具。目前,模糊集理论在故障诊断领域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粗糙集理论在该领域中的应用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本文通过融合覆盖粗糙集与模糊粗糙集,针对田纳西伊斯曼(TE)化工过程、化工汽轮机组和聚合釜三类化工过程的故障诊断,研究了覆盖粗糙集模型与模糊覆盖粗糙集模型中的相关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了相关数据分析与挖掘的理论体系,为解决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提供了更加智能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如下:1)针对不完备信息条件下的故障诊断问题,利用覆盖粗糙集提出了从不完备信息故障特征中剔除冗余信息的方法,从而提高了传统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并将其应用在化工汽轮机组的故障诊断中。首先,从矩阵的角度研究了覆盖粗糙集中有关最大、最小描述的相关问题,并利用机器学习库中的公开数据集与传统的计算方法做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矩阵的计算方法节省了计算时间。借助于上述最大描述的矩阵计算方法,提出了计算不完备信息系统中极大相容块的矩阵计算方法,很好得解决了数据维数过高时,计算耗时的问题。接着,通过极大相容块,将原不完备决策表转化为极大相容块最全描述决策表。在新的决策表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分辨矩阵的属性约简计算方法。最后,基于所提出的基于极大相容块的属性约简方法,建立了“极大相容块+智能分类器”的故障诊断方法,为解决不完备信息条件下的故障诊断问题提供一种新方法。并针对不完备信息条件下化工汽轮机组的故障诊断问题,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若智能分类器分别选择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决策树,则所提出的“极大相容块+智能分类器”故障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均为87.5%,而只使用上述智能分类器的故障诊断准确率最高只有75%,准确率至少提高了 12.5%。2)针对完备信息条件下的故障诊断问题,利用模糊覆盖粗糙集提出了从完备信息故障特征中剔除冗余信息的方法,从而提高了传统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并将其应用在TE化工过程的故障诊断中。理论方面:首先,作为模糊β-覆盖近似空间中已有可约元和约简概念的补充,提出了I-可约元和I-约简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模糊β-最小描述与β-约简之间的等价刻画、模糊β-最大描述与β-核之间的等价刻画等问题。然后,将上述一个模糊β-覆盖近似空间中的概念推广到了两个模糊β-覆盖近似空间中,得到了新的概念及相关性质。在上述所有结果的基础上,一个模糊β-覆盖与其诱导的七个模糊β-覆盖之间关系,及这些模糊β-覆盖的格结构被研究。应用方面:基于以上模糊覆盖粗糙集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β-邻域的属性约简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糊覆盖粗糙集+SVM”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最终,以TE化工过程为背景,针对以下4种状态:正常、阶跃故障(由过程变量的阶跃变化引起的故障)、漂移故障(化工反应动力学的缓慢漂移引起的故障)和阀门粘滞故障,建立了模糊覆盖信息系统,通过所提出的基于模糊β-邻域的属性约简方法,从53个故障征兆属性中确定出23个作为故障特征,然后通过建立的“模糊覆盖粗糙集+SVM”方法进行了故障诊断仿真实验,其准确率为86.57%,而只使用SVM的方法得到的准确率为72.50%,准确率提高了 14.07%。3)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为更有效地表达故障诊断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信息,建立了若干广义模糊覆盖粗糙集模型及相关故障决策方法,并研究了其在聚合釜的故障诊断中的应用。首先,基于已有的直觉模糊β-覆盖近似空间和直觉模糊β-邻域的概念,以及第一型直觉模糊覆盖粗糙集模型,主要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并给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第二型直觉模糊覆盖粗糙集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值中智β-覆盖和单值中智β-邻域等概念,并建立了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模型。为了解决多属性群决策的问题,将单值中智β-覆盖和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模型推广到了多粒度的情况,建立了三类多粒度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模型。在故障信息条件下,提出了基于直觉模糊覆盖粗糙集的群决策方法和基于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的群决策方法。针对聚合釜故障诊断问题,分别建立了故障类型为:聚合釜电机出现故障、聚合釜减速机出现故障、聚合釜机封中轴故障、聚合釜组件故障和聚合釜正常运行,以及故障特征为:聚合釜减速机振动值、操作压力、拌转速和减速机温度的直觉模糊信息系统与单值中智信息系统。并将上述决策方法应用于聚合釜的故障诊断中,所提出的方法最终决策结果基本都是聚合釜电机出现故障。这与其他已有决策方法的结果一致。因此,所提出的基于聚合釜故障信息的广义模糊覆盖粗糙集的决策方法是有效的。综上所述,本文以化工过程为背景,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覆盖粗糙集、模糊覆盖粗糙集和广义模糊覆盖粗糙集相关问题(覆盖约简问题、属性约简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分别考虑了不完备故障信息和完备故障信息两种情况,利用基于覆盖粗糙集(用于提高不完备信息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模糊覆盖粗糙集(用于提高完备信息故障诊断的准确率)的属性约简方法解决了故障诊断中的特征选择问题,并结合智能分类器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度。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广义模糊覆盖粗糙集模型,建立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将其应用于化工过程的故障诊断中,为多专家故障决策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案。这些都为化工过程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参考。

郑成雷[6](2020)在《放疗流程质控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三大传统手段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放疗的精度越来越高,这对放疗的质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以往放疗质控主要集中在加速器机械性能和剂量学特性,以及计划验证方面,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放疗出现的差错和意外,不仅在这些可以明确测量的项目上,还出现在放疗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所以需要对放疗流程的环节进行质控。所以本研究从放疗流程着手,研究一套适用于放疗流程质控评价的方法,以加强放疗流程质量控制。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为论文写作积累资料;然后用实证研究法,在实际工作中,详细分析放疗每个流程步骤,从放疗的预约申请开始,到模具制作和使用,CT定位、计划设计、计划验证,和计划实施六个环节;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等方法,提炼出质控要点;使用专家评价法对于评价要素进行合理赋分评判,最后创建适合放疗流程质控评价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放疗流程质控进行评价;为验证评价模型的应用效果,采用实证研究法,进行试点研究,使用患者满意度评价和肿瘤近期疗效的实体瘤评价标准RESICT1.1,验证模型的现实意义;此外还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模型构建过程中运用风险分析工具——流程图,指标评价时运用模糊数学中三角模糊数,试点研究时运用统计学中风险检验分析工具等。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放疗流程质控评分与患者满意度评分显着相关,不同等级的质控评价,其患者满意度具有显着差异。(2)放疗流程质控评分与肿瘤近期疗效评价显着相关,不同等级的质控评价,其肿瘤近期疗效有显着差异。(3)放疗流程质控评价体系能够科学合理评价放疗质控水平。(4)认真执行放疗流程质控评价体系能够显着提高单位的放疗质控水平。(5)放疗流程质控评分体系,在不同单位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研究弥补了当今放疗流程质控评价方法缺乏的现状,对当今主流的风险分析方式评价放疗流程质控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创新。在实际工作中,运行放疗流程质控评价体系,能有效提高放疗质控水平,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肿瘤治疗效果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赵开轩[7](2020)在《基于地震波动原理的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对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时程分析的研究多采用数值仿真技术,且对边坡动安全系数与坡角、坡高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当坡角接近地震SV波临界角情况下边坡稳定问题更是研究的难点。为此,本文开展基于地震波传播理论的地震边坡稳定问题的研究,以期能够较准确地揭示坡角、坡高变化与动安全系数的变化关系。本文假定在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场问题视作一个地震波在边坡内部的传播问题,根据地震波传播的几何特点,确定通过边坡内一点的所有传播路径,推导得到地震波沿着每条路径的传播时间、振动位移、动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矢量场叠加原理求得计算坡体内任意一点振动位移时程和动应力时程的数学表达式。然后根据瑞典条分法和最小静安全系数得到的最危险滑移面,应用极限平衡原理,建立地震边坡在动、静应力共同作用下的动安全系数计算表达式,据此开展地震P波和SV波作用下边坡动力稳定问题的研究。研究表明:(1)在地震P波作用下,动安全系数随坡角的增大呈递减趋势,但当坡角为45°~50°时,动安全系数变化缓慢,其变化速率接近零。(2)在地震SV波作用下,动安全系数随坡角增大单调降低。但是,当坡角为临界角时,动安全系数会突然减小,出现陡降现象。由拟静力法计算结果中没有出现这一情况,表明本文提出的动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更适于处理坡角接近地震SV波临界角情况下边坡稳定问题。(3)无论在地震P波还是SV波作用下,动安全系数都随坡高增大逐渐降低。其中,在坡高小于20m范围内,地震SV波作用下的动安全系数随坡高变化尤为显着;当坡高大于20m时,安全系数随坡高的降低速度逐渐趋缓。

张逢雨[8](2020)在《基于云模型的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从总体来看,劳动密集型、粗放型的建筑模式往往会带来工效低、建筑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等难题。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难题,加快建筑转型,具备生产效率高、人力需求低等诸多优势的装配式建筑得到了政府部门极力的推荐。国务院和住建部在2016年到2020年的5年间制定了一连串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扶持和指导文件,通过订立阶段性目标,规范预制建筑市场,制定产业技术规范,不断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前进脚步,进而赶上建筑业的时代新浪潮。而随着国家政府层面的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触及的体量愈加庞大,装配式建筑项目供应链中的风险愈多,不确定性愈强,PC建筑供应链的风险管控也就愈加重要。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把研究对象放在EPC总承包的PC建筑项目上来,对其供应链风险进行细致的剖析研讨,创立风险指标体系,采用云模型理论对EPC总承包的PC建筑供应链的风险等级进行细致的评判。首先,综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背景和供应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参考前人研究描绘的一般供应链结构模型,提出了涵盖6大主体(业主、EPC总包商、设计商、材料设备供应商、部品部件制造商、专业分包商)的EPC总承包的PC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在传统制造业SCOR模型的基础上,描绘了EPC总承包的PC建筑的供应链运作模型,梳理出运作的5大主要流程,进一步剖析其供应链的风险起源,确定EPC总承包的PC建筑供应链的具体风险因素指标清单。然后,利用AHP和熵权的相对优势,改进固有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通过运算分别取得主观权值及客观权值,求取二者权值的均值(本文认为主客观的结果同等重要),获得优化后的EPC总承包的PC建筑供应链的各风险指标权值。引入隶属云及其发生器的理论,结合优化后的权重综合值,获得EPC总承包的PC建筑供应链风险的隶属云评估模型。最后,结合标准云与评价云图位置关系及其相似度大小,分析F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小区项目实例供应链风险等级,证实基于云模型理论的EPC总承包的PC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为建筑相关企业和管理者提供了降低供应链不确定性的风险控制方法、对策和措施,期望加强EPC总承包的PC建筑供应链的稳定性。

申淑[9](2020)在《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对轨道振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尤其随着高铁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路桥过渡段的研究和处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继续研究和完善显得十分必要。在世界高速铁路尤其是国内高速铁路蓬勃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本文以武广高铁为工程背景,考虑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的影响,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分析高速列车车辆下桥时对轨道的冲击振动响应,并总结得出相关规律与结论。具体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与结论简单叙述如下:首先,建立了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简化模型,即高速列车移动荷载作用的简支斜梁轨道弯曲振动模型,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到简支梁轨道振动的偏微分方程。简要介绍了轨道不平顺和列车荷载,并以CRH2C动车组为例,推导出其列车荷载函数表达式,对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时的列车荷载进行计算模拟,得到相应的列车荷载时程曲线,并对其进行FFT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振型叠加法求解得到的轨道振动微分方程,得到任意激励作用下简支梁横向振动响应,并将移动列车荷载作为激励求得相应的轨道振动响应表达式。然后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进行计算求得理论解,得到轨道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随列车荷载移动位置和时间变化的三维曲面图,并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差异沉降、列车运行速度、轨道悬空长度、冲击位置和冲击角度,对响应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过渡段差异沉降引起轨道振动位移值峰值达1.8mm,增加高速列车下桥不安全因素。最后,利用ANSYS软件编写APDL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求得有限元解,重点考虑各因素对轨道动力响应结果的影响,进行大量的多工况动力响应计算,得到轨道振动响应规律,得出初步结论。高于300公里/小时列车通过速度引起过渡段轨道振动剧烈,对选择通过速度有一定参考。本文包含图175幅,表3个,参考文献81篇。

李文飞[10](2020)在《机器人相贯线焊缝焊接轨迹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焊接机器人已逐渐成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应用的焊接机器人以点焊为主,依靠人工示教及离线编程完成焊接任务。由于复杂轨迹的机器人弧焊示教编程较为困难,且存在焊枪末端抖动、速度波动以及轨迹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奇异点等问题,使得弧焊机器人应用的广泛性相对较低。开展弧焊机器人轨迹规划和优化方法的研究对机器人弧焊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圆管相贯线焊缝为研究对象,开展下列研究:(1)根据给出的相贯线焊缝原始点数据,使用NURBS曲线拟合焊缝曲线,并采用迭代的方法确定满足轮廓误差的最少控制点个数。提出一种低速度波动率的插补点参数求解方法,采用一阶泰勒公式求解下一个插补点,通过牛顿法迭代减小速度波动率,避免了复杂的高阶求导并满足给定速度波动率要求。给出一种焊枪姿态规划方法,利用理论相贯线模型进行焊枪姿态插补,根据理论相贯线与实际焊缝的偏差对求得的焊枪姿态进行了修正。使用Matlab软件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焊缝曲线可以满足轮廓误差,插补点及焊枪姿态也均满足要求。(2)根据所研究ABB IRB1410型机器人的结构及尺寸,使用D-H法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同时推导出机器人逆运动学封闭解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机器人关节角活动范围、奇异点位置等逆解限制条件,设计机器人的逆解筛选方法。在Matlab中建立IRB1410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并编写机器人逆运动学封闭解法以及逆解筛选方法的Matlab程序,利用Robotic Toolbox工具箱验证方法的正确性。(3)考虑机器人焊接作业的实际条件,进行机器人相贯线焊缝焊接工件布局问题的求解。以机器人能耗及机器人可操作性为优化目标,以机器人关节运动范围、关节速度范围、奇异点、机器人工作空间范围为约束条件,建立工件布局问题的数学模型。基于遗传算法设计工件布局问题的求解方法流程,在Matlab中编写相关程序,完成工件布局问题的求解,验证工件布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的正确性。(4)在Robot Studio软件中建立模拟实际的机器人工作单元,根据前文中获取的机器人逆解数据编写Rapid程序并运行,记录运行时机器人六轴位移数据和TCP轨迹。仿真结果表明焊缝曲线构建、机器人建模和求解工作的正确性。在对管件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机器人焊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机器人相贯线焊缝焊接轨迹规划方法可用于实际的机器人焊接任务中。

二、一个专家控制系统的Matlab程序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专家控制系统的Matlab程序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研究
        1.2.2 建筑设计质量管理相关研究
        1.2.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相关研究
        1.2.4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2.1 工程项目质量的概念及特点
    2.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
    2.3 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内容
        2.3.1 方案设计阶段
        2.3.2 初步设计阶段
        2.3.3 施工图设计阶段
        2.3.4 施工配合阶段
    2.4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方法
        2.4.1 层次分析法(AHP)基本原理及步骤
        2.4.2 BP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原理及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3.1.1 项目概况
        3.1.2 该项目设计质量管理的基本做法
        3.1.3 该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成效与问题
    3.2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影响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3.2.3 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 评价指标筛选
        3.3.1 层次单排序计算
        3.3.2 层次总排序计算
        3.3.3 评价指标筛选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及综合评价
    4.1 基于MATLAB的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4.1.1 网络层数的确定
        4.1.2 输入、输出节点设计
        4.1.3 隐含层节点设计
        4.1.4 传递函数确定
        4.1.5 样本数据的选取
        4.1.6 通过MATLAB程序实现模型构建
    4.2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
        4.2.1 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4.2.2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
        4.2.3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优化对策建议
    5.1 W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管理优化对策建议
        5.1.1 人员管理方面
        5.1.2 协调管理方面
        5.1.3 进度管理方面
        5.1.4 服务管理方面
    5.2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二 商业综合体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中准则层与指标层的权重比例调查问卷
附录三 项目样本数据
附录四 BP神经网络训练期望输出值
附录五 BP神经网络的MATLAB程序代码

(2)中美合作开发的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投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项目投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现状
        1.2.2 风电项目投资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风电项目投资评价相关理论及方法
    2.1 风电项目海外投资环境概述
    2.2 风电项目投资模式概述
        2.2.1 投资主体类型
        2.2.2 投资结构
        2.2.3 主要投资模式
    2.3 风电项目投资评价方法概述
        2.3.1 综合评价概述
        2.3.2 综合评价流程
        2.3.3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
    2.4 数据空间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合作开发的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分析
    3.1 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背景分析
        3.1.1 非洲清洁能源领域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3.1.2 肯尼亚地区风电领域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3.2 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概述
    3.3 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投资模式及商业模式分析
        3.3.1 非洲典型投资模式及商业模式介绍
        3.3.2 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投资及商业模式分析
    3.4 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成功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肯尼亚风电项目投资评价影响因素分析与指标体系构建
    4.1 基于数据空间的投资评价影响因素识别
    4.2 国家层面的投资评价影响因素识别
    4.3 行业层面的投资评价影响因素识别
    4.4 项目层面的投资评价影响因素识别
    4.5 基于模糊阈值法和系统动力学的投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5.1 投资评价关键指标筛选模型
        4.5.2 投资评价指标层次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肯尼亚风电国际项目投资评价模型构建与投资综合评价
    5.1 基于ANP模型的投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1.1 ANP模型理论介绍
        5.1.2 肯尼亚风电国际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2 基于ANP-模糊综合评价的投资评价模型构建
        5.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理论介绍
        5.2.2 肯尼亚风电国际项目投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5.3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5.3.1 肯尼亚风电国际项目投资评价结果分析
        5.3.2 同类合作开发的风电国际项目投资决策相关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北京民国时期报馆的建筑形态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课题支撑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2.1 概念界定
        1.2.2 研究对象
        1.2.3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关于报馆建筑方面的研究进展
        1.3.2 关于建筑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1.3.3 关于红色革命遗产方面的研究进展
        1.3.4 关于建筑遗产价值方面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北京民国时期报馆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研究
    2.1 北京民国时期报馆历史沿革
        2.1.1 民国初期:因陋就简
        2.1.2“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蓬勃发展
        2.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持续进步
        2.1.4 十年内战时期:逐渐冷却
        2.1.5 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停滞
        2.1.6 解放战争时期:重新起步
    2.2 北京民国时期报馆现状研究
        2.2.1 北京民国时期报馆信息统计分析
        2.2.2 北京民国主要报馆现存概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民国时期报馆的建筑形态研究
    3.1 区域分布特点研究
        3.1.1 分布特征总结
        3.1.2 影响因素分析
    3.2 建筑布局类型研究
        3.2.1 平面布局分类
        3.2.3 布局分类对比
        3.2.4 影响因素分析
    3.3 建筑结构形式研究
        3.3.1 结构形式分类
        3.3.2 结构形式对比
        3.3.3 影响因素分析
    3.4 建筑风格样式研究
        3.4.1 样式特征分类
        3.4.2 样式风格对比
        3.4.3 影响因素分析
    3.5 建筑功能构成研究
        3.5.1 功能构成体系
        3.5.2 功能分区类型
        3.5.3 影响因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京民国时期报馆建筑的价值研究及保护利用建议
    4.1 报馆建筑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4.1.1 指标筛选
        4.1.2 权重确定
        4.1.3 评价方法
        4.1.4 评定实施
    4.2 报馆建筑价值综合评价
        4.2.1 历史价值:革命历史的见证地与展示地
        4.2.2 艺术价值:承前启后的建筑艺术之大成
        4.2.3 科学价值:建筑业与报刊业的创新实证
        4.2.4 社会价值:信息流通与精神发扬的枢纽
        4.2.5 文化价值:革命精神与建筑文化的传扬
    4.3 报馆建筑的保护策略
        4.3.1 分类性保护
        4.3.2 整体性保护
    4.4 报馆建筑的利用建议
        4.4.1 匹配更新功能
        4.4.2 打造文化线路
        4.4.3 原址品质提升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北京民国报馆名录
    附录二:报馆价值评价体系专家打分数据表
致谢

(4)社会化媒体中伪健康信息的治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和主要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创新点
    1.6 文章结构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伪健康信息类别
    2.3 社会化媒体中伪健康信息的传播
    2.4 伪健康信息治理策略研究现状
    2.5 刺激-机体-响应框架
    2.6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2.7 研究评述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伪健康信息纠正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
    3.1 引言
    3.2 数据收集
    3.3 数据编码和结果
        3.3.1 开放式编码
        3.3.2 主轴编码
        3.3.3 选择性编码
        3.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4 主要因素阐释
    3.5 影响路径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纠正类健康信息感知可信度的影响路径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4.2.1 纠正类健康信息感知可信度
        4.2.2 感知信息质量
        4.2.3 感知信源可靠性
        4.2.4 认知冲突自我评估的调节作用
        4.2.5 知识水平自我评估的调节作用
        4.2.6 研究模型
    4.3 研究方法
        4.3.1 量表设计
        4.3.2 问卷设计
        4.3.3 数据收集
    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4.1 无响应偏差
        4.4.2 共同方法偏差
        4.4.3 度量模型检验
        4.4.4 结构模型检验
    4.5 定性比较分析
        4.5.1 数据校准
        4.5.2 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4.5.3 条件组合分析
    4.6 结果和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伪健康信息治理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分析
    5.1 引言
    5.2 模型的基本假设
    5.3 策略组合和收益矩阵
    5.4 求解复制动态方程
    5.5 模型均衡分析
        5.5.1 模型均衡点
        5.5.2 均衡点稳定性
    5.6 仿真分析
        5.6.1 渐近稳定点
        5.6.2 初始策略点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5.6.3 参数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
    5.7 结果和讨论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策略建议
    6.1 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讨论
    6.2 利用高质量纠正类健康信息淹没伪健康信息
    6.3 权威专家发声,提高可靠信源的辨识度和知名度
    6.4 伪健康信息分级管理,提高生产伪健康信息的成本
    6.5 公众认识到自身存在认知局限,提高辨识能力
    6.6 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治理伪健康信息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开放式编码主要结果展示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的Matlab程序
附录4 渐近稳定点仿真分析的Matlab程序
附录5 初始策略对演化结果影响仿真分析的Matlab程序
附录6 参数变化对演化结果的影响仿真分析的Matlab程序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覆盖粗糙集与模糊粗糙集及其在化工过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化工过程故障诊断
        1.2.2 基于数据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
        1.2.3 粗糙集理论及属性约简
        1.2.4 (模糊)覆盖粗糙集及其在故障诊断中应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覆盖粗糙集最大、最小描述若干问题研究
    2.1 引言
    2.2 覆盖粗糙集理论预备知识
    2.3 基于矩阵的最小、最大描述计算方法
    2.4 基于最小、最大描述的覆盖近似空间约简方法
    2.5 基于最小、最大描述的覆盖信息系统约简方法
        2.5.1 基于最小描述的覆盖信息系统约简方法
        2.5.2 基于最大描述的覆盖信息系统约简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覆盖粗糙集的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在化工汽轮机组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预备知识
        3.2.1 化工汽轮机组及常见故障类型
        3.2.2 不完备决策表与极大相容块
    3.3 极大相容块的矩阵计算方法
        3.3.1 基于最大描述的极大相容块计算方法
        3.3.2 基于容差类的极大相容块的矩阵计算方法
    3.4 基于极大相容块的不完备信息系统属性约简方法
    3.5 基于“极大相容块+智能分类器”的不完备信息故障诊断方法
    3.6 不完备信息下化工汽轮机组的故障诊断应用
        3.6.1 化工汽轮机组故障不完备决策信息系统
        3.6.2 决策信息表预处理
        3.6.3 化工汽轮机组的“极大相容块+智能分类器”故障诊断模型建立
        3.6.4 化工汽轮机组故障样本诊断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β-覆盖的模糊覆盖粗糙集
    4.1 引言
    4.2 预备知识
    4.3 模糊β-覆盖近似空间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4.3.1 模糊β-最小描述与各类约简之间的关系
        4.3.2 模糊β-最大描述与β-核、I-约简之间的关系
    4.4 模糊β-覆盖近似空间之间的关系
        4.4.1 生成的模糊β-覆盖近似空间
        4.4.2 I-生成的模糊β-覆盖近似空间
    4.5 七个诱导的模糊β-覆盖近似空间和相应的格结构
        4.5.1 七个诱导的模糊β-覆盖的一些新的性质
        4.5.2 一些导出模糊β-覆盖的格结构
    4.6 本章小结
5 模糊覆盖粗糙集的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在TE化工过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TE化工过程
    5.3 基于模糊β-邻域的模糊覆盖信息系统属性约简方法
    5.4 “模糊覆盖粗糙集+智能分类器”的故障诊断方法
    5.5 基于“模糊覆盖粗糙集+SVM”的TE化工过程故障诊断实验
        5.5.1 获取并初始化数据
        5.5.2 基于模糊β-邻域的TE化工过程故障数据集的属性约简
        5.5.3 基于TE化工过程的“模糊覆盖粗糙集+SVM”故障诊断模型建立
        5.5.4 基于TE化工过程的“模糊覆盖粗糙集+SVM”故障诊断
    5.6 本章小结
6 广义模糊覆盖粗糙集
    6.1 引言
    6.2 预备知识
        6.2.1 直觉模糊集
        6.2.2 单值中智集
    6.3 两类直觉模糊覆盖粗糙集模型
        6.3.1 直觉模糊β-邻域、直觉模糊β-邻域系统和β-邻域
        6.3.2 两类直觉模糊覆盖粗糙集模型
        6.3.3 直觉模糊覆盖粗糙集模型和其他粗糙集模型之间的关系
    6.4 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模型
        6.4.1 单值中智覆盖近似空间
        6.4.2 三类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模型
    6.5 多粒度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模型
        6.5.1 多粒度单值中智β-覆盖近似空间
        6.5.2 三类多粒度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模型
        6.5.3 不同中智β-覆盖产生相同的多粒度单值中智覆盖近似算子的条件
    6.6 本章小结
7 广义模糊粗糙集的决策方法及其在聚合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1 引言
    7.2 聚合釜反应过程与常见故障
    7.3 基于直觉模糊覆盖粗糙集的群决策方法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3.1 乐观多粒度直觉模糊覆盖粗糙集模型
        7.3.2 基于直觉模糊故障信息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
        7.3.3 基于乐观多粒度直觉模糊覆盖粗糙集的故障信息群决策方法
        7.3.4 直觉模糊决策方法在聚合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4 基于多粒度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的群决策方法及故障诊断应用
        7.4.1 基于单值中智故障信息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
        7.4.2 基于多粒度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的故障信息群决策方法
        7.4.3 单值中智决策方法在聚合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4.4 对比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工作总结
    8.2 研究工作创新点
    8.3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最小、最大描述的集合计算Matlab程序(第二章)
附录B: 最小、最大描述的矩阵计算Matlab程序(第二章)
附录C: 本文应用的化工汽轮机组故障诊断数据(第三章)
附录D: 基于不可分辨矩阵的不完备信息属性约简Matlab程序(第三章)
附录E: SVM故障诊断Matlab程序(第三章)
附录F: 基于模糊β-邻域的约简计算Matlab程序(第五章)
附录G: TE化工过程部分数据(第五章)
附录H: 单值中智覆盖粗糙集上、下近似计算Matlab程序(第七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6)放疗流程质控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放疗流程质控评价理论的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放疗的概念
        2.1.2 流程的概念
        2.1.3 质控的概念
    2.2 评价要素
        2.2.1 评价目标
        2.2.2 评价指标
        2.2.3 评价标准
        2.2.4 评价方法
    2.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介绍
        2.3.1 评价模型的选择
        2.3.2 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
        2.3.3 指标的标准化方法
        2.3.4 指标权重的确定
        2.3.5 多层次模糊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放流流程质控因素分析
    3.1 放射治疗总体流程
        3.1.1 放射治疗预约申请单质量控制
        3.1.2 模具制作和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
        3.1.3 CT定位质量控制
        3.1.4 治疗计划设计质量控制
        3.1.5 计划验证质量控制
        3.1.6 计划实施质量控制
    3.2 放疗流程质控因素汇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放疗流程质控的实际应用
    4.1 综合评价模型实际应用步骤
    4.2 程序编写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放疗流程质控评价体系的试点与实践操作
    5.1 放疗流程质控标准试点研究的意义
    5.2 单试点研究
        5.2.1 患者满意度评价
        5.2.2 实体瘤评价
    5.3 扩大试点范围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创新与不足
    6.1 放射治疗流程质控评分体系的意义
    6.2 研究创新性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
    6.4 下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Ⅰ 由质控评分得到质控评价MATLAB程序代码
附录Ⅱ 2018年度调査组患者质控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
附录Ⅲ 2019年度调査组患者质控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
附录Ⅳ 2018年入组患者疗效调査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基于地震波动原理的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破坏
        1.2.2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1.3 研究工作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基于波传播原理的边坡动应力模型
    2.1 地震波的基本性质
        2.1.1 地震波的波动方程
        2.1.2 地震波的反射系数
    2.2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模型
        2.2.1 建立边坡动力模型
        2.2.2 地震波在边坡内的旅行时间
        2.2.3 计算点的位移场
        2.2.4 计算点的动应力场
    2.3 本章小结
3 地震边坡位移场分析
    3.1 地震作用下边坡剖面的位移场分析
        3.1.1 坡角对边坡剖面位移场的影响
        3.1.2 坡高对边坡剖面位移场的影响
    3.2 地震作用下边坡计算点的位移分析
        3.2.1 坡角对边坡计算点位移的影响
        3.2.2 坡高对边坡计算点位移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地震边坡动应力分析
    4.1 地震作用下边坡剖面的动应力分析
        4.1.1 坡角对边坡剖面应力场的影响
        4.1.2 坡高对边坡剖面应力场的影响
    4.2 地震作用下边坡计算点的动应力分析
        4.2.1 坡角对边坡计算点动应力的影响
        4.2.2 坡高对边坡动应力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边坡稳定性评价
    5.1 拟静力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
        5.1.1 地震惯性力的确定
        5.1.2 边坡安全系数的推导
    5.2 改进的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法
        5.2.1 静安全系数推导
        5.2.2 动安全系数推导
    5.3 边坡参数对安全系数的影响
        5.3.1 坡角对安全系数的影响
        5.3.2 坡高对安全系数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8)基于云模型的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技术路线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3.4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第二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相关理论概述
    2.1 EPC总承包概述
        2.1.1 EPC总承包的概念
        2.1.2 EPC总承包的特点
    2.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2.2.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概念
        2.2.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2.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概述
        2.3.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的概念
        2.3.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的结构
        2.3.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的特点
第三章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识别
    3.1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识别的原则和方法
        3.1.1 风险识别的原则
        3.1.2 风险识别的方法
    3.2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参考模型的构建
        3.2.1 最高层运作参考模型的构建
        3.2.2 配置层运作参考模型的构建
        3.2.3 流程元素层运作参考模型的构建
    3.3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3.1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来源分析
        3.3.2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外部风险分析
        3.3.3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内部风险分析
    3.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基于云模型的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
    4.1 云模型理论
        4.1.1 云模型概述
        4.1.2 数字特征值
        4.1.3 云发生器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AHP确定主观权重
        4.2.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4.2.3 综合权重的确定
    4.3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模型
        4.3.1 评语集
        4.3.2 计算云模型数值特征值
        4.3.3 评判结果的确定
    4.4 评价模型的实现步骤
    4.5 实例分析
        4.5.1 项目实例
        4.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5.3 云模型的供应链风险评价
第五章 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5.1 风险控制方法
    5.2 风险控制措施
        5.2.1 外部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5.2.2 计划流程风险控制措施
        5.2.3 采购流程风险控制措施
        5.2.4 制造流程风险控制措施
        5.2.5 装配流程风险控制措施
        5.2.6 交付流程风险控制措施
    5.3 F市装配式建筑示范小区(EPC)项目的风险管理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对轨道振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
        1.1.2 武广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
        1.1.3 本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研究现状
        1.2.2 列车荷载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2 移动列车荷载作用的轨道模型
    2.1 移动列车荷载作用的轨道力学模型
        2.1.1 受力分析
        2.1.2 轨道振动微分方程
    2.2 轨道不平顺
    2.3 高速列车荷载模拟与计算
        2.3.1 列车振动荷载的产生机理
        2.3.2 列车振动荷载简化模拟
3 路桥过渡段简化模型的理论分析求解
    3.1 求解轨道振动微分方程
    3.2 MATLAB简要介绍
    3.3 轨道振动响应求解与分析
        3.3.1 考虑不同的差异沉降值的影响
        3.3.2 考虑不同的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
        3.3.3 考虑不同的轨道悬空长度的影响
        3.3.4 考虑不同的冲击位置的影响
        3.3.5 考虑不同的冲击角度的影响
4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对轨道振动的影响
    4.1 ANSYS简要介绍
    4.2 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
    4.3 振动响应的有限元数值求解与分析
        4.3.1 不同的差异沉降对轨道振动的影响
        4.3.2 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
        4.3.3 不同的轨道悬空长度下的轨道振动响应
        4.3.4 不同冲击点时的轨道振动响应
        4.3.5 考虑不同的冲击角度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MATLAB程序与APDL命令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机器人相贯线焊缝焊接轨迹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曲线插补技术研究现状
        1.2.2 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现状
        1.2.3 机器人轨迹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NURBS曲线的相贯线焊缝焊枪位姿插补
    2.1 引言
    2.2 NURBS曲线拟合
        2.2.1 NURBS曲线的定义
        2.2.2 NURBS曲线构建
    2.3 插补点参数计算
        2.3.1 插补点参数的泰勒公式求解
        2.3.2 插补点参数修正
    2.4 焊接机器人姿态插补
        2.4.1 焊枪理论位姿
        2.4.2 焊枪实际位姿
    2.5 实例仿真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RB1410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及逆解筛选
    3.1 引言
    3.2 IRB1410焊接机器人简介
    3.3 运动学方程
        3.3.1 空间位姿描述
        3.3.2 运动学建模
        3.3.3 逆运动学求解
    3.4 机器人逆解选取及仿真验证
        3.4.1 逆运动学解的选取
        3.4.2 机器人模型的matlab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人布局问题优化
    4.1 引言
    4.2 机器人工件布局问题的数学模型
        4.2.1 问题描述
        4.2.2 优化目标
        4.2.3 约束条件
    4.3 工件布局问题的遗传算法求解
        4.3.1 遗传算法
        4.3.2 工件布局问题的遗传算法流程设计
    4.4 工件布局问题的matlab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器人相贯管焊接仿真及实验分析
    5.1 引言
    5.2 机器人相贯管焊接的Robot Studio仿真
        5.2.1 Robot Studio软件简介
        5.2.2 创建机器人系统
        5.2.3 RAPID程序编辑
        5.2.4 焊接仿真验证
    5.3 机器人相贯管焊接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一个专家控制系统的Matlab程序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W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 李兴葆.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中美合作开发的肯尼亚凯佩托风电国际项目投资评价[D]. 张欣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北京民国时期报馆的建筑形态及价值研究[D]. 赵泽阳.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4]社会化媒体中伪健康信息的治理策略研究[D]. 隋雨佳.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覆盖粗糙集与模糊粗糙集及其在化工过程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 王敬前.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1)
  • [6]放疗流程质控评价的研究[D]. 郑成雷. 山东大学, 2020(04)
  • [7]基于地震波动原理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 赵开轩.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8]基于云模型的EPC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D]. 张逢雨.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9]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对轨道振动的影响[D]. 申淑.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10]机器人相贯线焊缝焊接轨迹规划方法研究[D]. 李文飞.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专家控制系统的matlab程序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