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会计准则比较

国内外会计准则比较

一、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刘峰,袁红[1](2021)在《国际会计准则:国家化之上的国际化——IAS 24关联方披露准则的修订为例》文中提出IASB准则制定过程中,其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出现不一致,是可预见且经常发生的现象。认识IASB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如何平衡这种矛盾,对理解国际会计准则至关重要。本文以《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的修订为例,探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对国际化与国家化的权衡;通过整理IAS242009年版修订的经历,展示了修订过程中我国企业和准则制定机构努力并成功推进该准则恢复豁免条款,将同属国有企业不作为关联方披露。IAS 24的修订过程表明,会计准则国际化,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意味着IASB向某一国家或地区靠拢,也即呈现出国家化之上的国际化的现象。研究为理解和思考国际会计准则的性质和未来方向、主权国家会计准则国际化策略等议题提供了参考和启发。

王伟帆[2](2021)在《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银行永续债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永续债、优先股等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由于它们兼具“债权”和“股权”的双重性质,这便导致它们的会计处理与划分工作日趋复杂。尤其是在当前“去杠杆、稳杠杆”的大背景下,金融工具不同的划分结果将会对于企业的杠杆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项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被划分为金融负债将会导致企业杠杆率上升;反之,则会起到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加之顺应当前“去杠杆,稳杠杆”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发行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并将其划分为权益工具从而在筹集资金的同时满足降杠杆、稳杠杆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如此,有相当部分的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实质上属于金融负债却被划分为了权益工具,表面上满足了企业“降杠杆”的需求,但加剧了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研究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的划分问题对于分析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明晰企业自身的杠杆率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主要研究有关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的准则变革、永续债的会计属性和特征并讨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与影响。面对类型众多的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本文旨在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作为分析对象,在保证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基础上又能够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研究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之所以选择永续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当前我国永续债发行规模逐年扩大,所发行永续债类型涉及多个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永续债进行融资;第二,由于永续债兼具“股性”和“债性”的双重性质,这使得发行主体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倾向于将其分类为权益工具,从而既能够融通资金又不增加自身的财务负担,但这一会计处理往往与实际经济情况不符,相当一部分企业发行的永续债实质上仍然属于负债,这就导致了永续债会计处理结果不符合实际经济情况的问题。因此,基于上述两点原因,本文认为有必要选择永续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的相关研究。在进行具体案例研究之前,本文首先整理了相关的理论基础,从多个理论角度讨论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区分基础并对所有权理论、剩余权益理论、实体理论以及企业理论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于国际会计准则有关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会计处理准则进行了梳理汇总,并且引入了讨论稿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理论充实。除此之外,本文还引入了“损失吸收法”这一理论作为对照,从而增强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划分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明确好理论基础之后,本文梳理了我国永续债当前的发行规模等具体情况并对于永续债合同条款的一般性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于中国银行永续债进行了细致研究,按照中国银行永续债的合同条款的相关规定细致分析其该分类为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在完成合同条款层面分析工作之后,本文着眼于中国银行发行该项永续债的实际情况,从经济实质的角度分析该项永续债是划分为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在分析过程中,本文汇总形成了中国银行永续债处理过程存在的两大问题——利息派发问题以及利率与风险问题。从这两大问题入手,本文认为一方面,中国银行永续债并未完全无条件地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现时义务;另一方面,由于央行票据互换工具的存在,该项永续债自身流动性风险的降低,其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正式基于对上述两大问题的考虑,本文认为中国银行永续债理由被分类为金融负债。在讨论完划分结果之后,本文对于不同划分结果对于中国银行资产表、资本结构及杠杆率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汇总总结。本文的最后针对永续债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参考IASB讨论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1)参照讨论稿相关内容,引入新的分类维度,改进划分方法。(2)以讨论稿为指导,改进有关准则规定,提高金融工具列报信息的质量。(3)借鉴讨论稿中的探索经验,强化对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4)发行主体需要遵循准则规定,合理使用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

刘宁涵[3](2021)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N银行为例》文中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当时很多国内外经济学者将此次金融危机的急速恶化归因于会计准则的滞后性,认为原有的会计准则难以适应企业风险管理实务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我国会计准则也处在与当时经济发展不匹配的困境。在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动下,我国会计准则走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道路。2017年3月31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加速升级、国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全面趋同这一研究背景,分析了研究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意义。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框架。其次,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研究结论、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再次,将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对比,详细总结两种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主要不同点,分析这些变化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带来的影响,为后续数据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规范性研究的基础上,以N银行为例,阐述了N银行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所采用的具体应对方法,并对N银行在两种不同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会计实务进行对比,总结出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对N银行财务报告报告的相关性、可比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推及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所产生的影响,从制度建设、系统构建、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提出发展建议,给我国即将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商业银行提供借鉴和参考,对未来进行展望并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自2018年才开始正式实施,当前关于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文献大部分是对会计准则本身理论层面以及预期产生的整体影响方面的研究,针对财务报告质量方面影响的研究相对较。本文专门研究新准则在财务报告质量方面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丰富会计发展理论。鉴于该研究方向相关的实证研究则更少,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正式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后对财务报告质量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发展建议,因此研究方向和内容时效性很强。本文以具有较强代表性的N银行为例,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总结出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产生的影响,将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冯巧根[4](2021)在《CPTPP下的规则演进与会计制度博弈》文中提出CPTPP的实施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既定版图和战略布局,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不能只关注经贸政策的发展轨迹,更需要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考察由此引起的会计制度变化情况。无论是经贸规则的变迁,还是会计准则的转变,都会对企业的利益产生影响。管理者要以战略的格局、整体的视野,全面管控和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加强对CPTPP规则的理解与认识,通过将会计准则(规则)嵌入于CPTPP之中,寻求国际贸易规则发展的新路径,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和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刘栗斌[5](2020)在《新租赁准则对我国零售企业的财务影响及对策分析 ——以国美零售为例》文中指出国际会计学界致力于解决经营租赁资本化问题,在经过数十年漫长的讨论和调研以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IASB于2016年颁布了IFRS16号准则,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我国也在2018年12月正式发布了CAS21号准则。新租赁准则摈弃了以往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分开核算的处理模式,改为采用以使用权模型为核心的单一会计核算模式。此举将对零售业和航空业等租赁业务较多的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新租赁准则的应用会改变我国零售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对企业财务行为产生影响。文章选取了国美零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国美零售的财务报告展开分析,首先采用新租赁准则对2018年财务报表进行重述,与原报表进行比较;进而利用2019年与2018年国美零售中期财务报表的数据,对新租赁准则实施前后的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对国美零售的财务风险加以衡量,证实企业财务风险将会增大。在此基础上,新租赁准则对零售企业相关财务活动诸如融资行为、纳税行为和决策行为也会产生影响,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发生的恶化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1)新租赁准则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信息质量,限制企业表外融资行为的发生,缓解了投资双方的矛盾;(2)新租赁准则将会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升高,偿债能力下降,同期企业净利润减少,盈利能力受到削弱;(3)新租赁准则将使得企业的融资策略,纳税筹划和投资决策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背景下,我国零售企业应当采取加强专业人才培训,规范租赁业务合同,发展多样化租赁业务,联系租赁企业调整融资标准等方式以减轻新租赁准则的不利影响。

简雄阳[6](2020)在《优先股会计处理方式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研究 ——以小米公司为例》文中提出近些年来,引起投资者兴奋与活跃的创新资本不断进入公众的视野,作为一种私募股权融资的“新宠”,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发行方式灵活的创新金融工具日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在资本市场上的保有量越来越广泛。但是它的优先性与特殊性,使它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的认定相当模糊,它是公司的负债抑或是权益,很难分得清楚。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这种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见仁见智的财务处理方法使发行单位的财务报告表现到底与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是否有差距,或差距有多大,成为许多投资者关注的问题。在此形势下,研究现有会计准则对优先股的处理,探究其问题根源所在对于促进优先股在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运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小米,是一家成功于2018年中登陆港股的互联网公司。该公司2010年4月在中国北京创立,一直致力于智能硬件以及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与营销。2018年7月在中国香港完成华丽地转身的同时,也给投资市场扔下一记重磅炸弹:那就是它在同年的4月将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理由认定为金融负债,允许其以公允价值计量。众所周知,近年来小米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公司股票在发行期估值相对过高已成为必然。所以,这样处理优先股的做法立刻导致公司财务报告出现巨亏的状况。2018年5月小米向中国香港联交所递交并公布了招股说明书,笔者深入分析了其中有关优先股的情况,并结合小米公司公布的2018年中报以及2018年年报进行全面地分析与研究,并综合考虑IFRS与GAAP目前在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来对比这两种会计准则判断与处理优先股的差异化表现。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小米公司财务报告所透露出的信息与其实际经营结果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从小米公司优先股的发行情况、会计处理过程、会计处理带来的缺陷几方面分析其不妥当之处。随后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每股指标三个方面对小米公司优先股会计处理方式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转股后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最后,立足于对IFRS和GAAP的比较,提出了对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改进的处理方式并比较了其处理结果。本文立足于实务中两方面的问题研究小米公司发行的优先股:第一,当前由于适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导致会计处理后果与现实经营状况不符的情况已经显现。分析这种处理优先股的做法,可以为出现此类状况的企业提供参考意见,从技术的层面给予指导。第二,小米发行优先股的处理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进行广泛的讨论与分析。这也为我国会计准则调整适应此类创新实务提供新的思维模式与参考。

雷雨[7](2020)在《商誉“减值+摊销”法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并购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交易数量和金额的持续攀升,高溢价并购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然而,因“天价收购”而确认了巨额商誉的企业往往也会在以后的会计年度确认高额的商誉减值损失,这似乎并不符合商誉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预期,也容易造成大幅业绩波动。2018年底,更是出现A股商誉集体“爆雷”的现象。企业缘何纷纷“爆雷”,商誉的后续计量是否存在问题,又是否有更合适的后续计量方法能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反映更真实的企业业绩,这些问题都备受讨论。本文结合理论研究与A股市场的数据分析,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探索这一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程度,及“减值+摊销”法的可行性。商誉在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后续处理方法主要有四种,认可度较高的是减值测试法和摊销法。摊销法在本世纪初被取消,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现在采用的均为减值测试法。然而,通过对A股企业的商誉及商誉减值损失的现状分析,发现减值测试法亦非毫无缺点,企业往往并不认真执行减值测试,商誉减值反而成为操纵业绩的手段。但同时数据分析结果也表明,商誉减值在A股市场已经比较普遍,因此,有必要对商誉后续会计处理的完善。“减值+摊销”法作为曾使用过的会计处理方法,具有可取之处,在商誉普遍虚高的现实背景下,这一方法能有效降低企业操纵的空间,也可以通过系统摊销缓解商誉骤然减值造成的业绩下滑。本文的案例公司“掌趣科技”,曾在2018年计例了账面商誉60%的减值准备,通过将“减值+摊销”法应用到案例公司,并将测算数与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减值+摊销”法比之“减值测试法”能提前暴露企业的经营问题,也即案例公司在减值测试法下掩盖了企业的真实业绩。不过,“减值+摊销”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对会计信息披露和业绩真实性的影响程度有限,方法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实际因素过多。本文最后还从监管部门和企业两个角度,在商誉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监管部门和企业可加强的方面,“减值+摊销”法未来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Eilis Ferran,罗培新[8](2019)在《欧盟法律框架下的股本证券国际发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本证券国际发行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曾几何时美国市场风光无限,然而随着萨班斯法案对公司治理义务的强化,加上受到技术、投资者信心、流动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市场不再风光旖旎,但股本证券国际发行市场的监管竞争却不断推动着监管制度的趋同化:国际财务报告标准在欧洲的适用、2007年美国SEC允许外国私人发行人适用国际财务报告标准、部分国家的相互认可协议等一系列监管制度的趋同做法都为股本证券的国际发行监管框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全面分析了欧盟法律框架下的股本证券国际发行制度:《招股说明书指令》的适用与豁免、《透明度义务指令》的民事责任、欧洲证券监管机构委员会的同行评估与同行压力及对证券监管全球发展的观察等,并对有关国外发行人在美国公开发行与获取上市的法律加以概述,为两大经济体在股本证券国际发行制度方面的趋同提供了规范的分析路径。

Bayanmunkh Pagamdulam(都拉曼)[9](2019)在《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蒙古国经济已经逐步恢复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各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多;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计算机应用广泛化,监管设施日趋完善,使得企业对于精通电脑技术、明确国家政策法规的综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急切需求。但蒙古国各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还存在诸多问题,还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蒙古国各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基于中国教育家施良方课程编制理论和英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A.N.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根据调查研究,阐释了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在课程编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围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问题的解决策略。本论文共七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以及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第二章研究综述。一是研究文献来源;相关研究综述。第三章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是建立在施良方的课程理论和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本章阐述的施良方关于课程的定义、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课程编制原理,重点是施良方的课程编制原理。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由四部分构成:大学教育的目的、大学教育的作用、大学的课程设置、大学教育评价。第四章蒙古国大学教育与会计专业的发展历史。本章对蒙古大学教育发展历史,特别是蒙古国会计专业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回忆过去是为了理解现在更好地走向未来。着重分析了蒙古国的大学教育起源和发展历史、蒙古国大学会计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代蒙古国立大学等五所大学的简介以及会计专业的课程编制情况。第五章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情况的调查。调查主要使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对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教师和企业雇主对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文还采用了“广告收集分析法”。第六章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创新之处,论文的价值所在。基于中国教育家施良方课程编制理论和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根据调查研究,阐释了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在课程编制方面存在的四方面的问题:1.课程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课程目标中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偏高;课程目标的表述过于抽象概括,不明确;课程目标未能更好地满足雇主和学生发展的需要。2.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存在不一致现象;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雇主与学生的需要;课程结构不合理。3.课程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过于重视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会计实习的实效差;教学条件难以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4.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蒙古国各大学对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评价重视不够;大学评估组织机构不健全;考试形式和学分制需要变化。第七章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这也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论文创新之处和价值所在。在与中国5所大学会计专业课程编制情况的对比中,以及依据施良方课程理论与怀特海大学教育思想,根据蒙古国及各大学的发展状况,针对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条解决策略:1.要充分研究影响目标确定的各个因素,制定适宜可行的课程目标;2.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科学性;3.重视影响课程的实施因素改变教师角色,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4.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设立课程评价部门,提升课程评价的质量。

张为国[10](2019)在《我所亲历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文中研究表明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年。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进行改革开放,迄今刚过40年。同年同月,我收到上海财经大学(时称上海财经学院,上财)录取通知书,成为上财刚复校后第一届会计学本科生。由此开始在上财为学和为师近20年,在中国证监会(证监会)为监管者10年,和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为

二、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会计准则:国家化之上的国际化——IAS 24关联方披露准则的修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会计准则:从研究报告到约束性准则
二、IAS 24:前世今生
三、IAS 24 2009年版: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统一
四、会计准则的性质与国际化的讨论
五、讨论与总结

(2)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银行永续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划分的理论基础
    2.1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界定
        2.1.1 负债的定义
        2.1.2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2.2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区分的理论基础
        2.2.1 所有权理论
        2.2.2 剩余权益理论
        2.2.3 实体理论
        2.2.4 企业理论
第3章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标准分析
    3.1 国际会计准则的划分标准
        3.1.1 国际会计准则的演进与现行规定
        3.1.2 IASB对于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方法的探索
    3.2 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的划分标准——损失吸收法
        3.2.1 损失的定义
        3.2.2 损失吸收法的划分标准
        3.2.3 损失吸收法的划分视角
    3.3 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规定与损失吸收法的比较
        3.3.1 IAS32与损失吸收法的比较
        3.3.2 讨论稿与损失吸收法的比较
第4章 我国永续债发行现状及其合同特征
    4.1 我国永续债发行现状分析
        4.1.1 我国永续债发行规模
        4.1.2 我国永续债的行业分布情况
        4.1.3 我国永续债的信用评级情况
    4.2 永续债相关概念解析
        4.2.1 永续债的概念及其特征
        4.2.2 永续债的发行目的
    4.3 永续债合同特征分析
        4.3.1 续期选择权条款分析
        4.3.2 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
        4.3.3 利息条款
        4.3.4 或有结算条款
    4.4 永续债分类问题的判断流程
第5章 中国银行永续债案例分析
    5.1 发行动机分析
    5.2 基于永续债主要合同条款的会计处理分析
        5.2.1 发行期限
        5.2.2 有条件赎回条款
        5.2.3 清偿顺序
        5.2.4 票面利率
        5.2.5 利息发放条件
        5.2.6 回售条款
    5.3 基于永续债发行主体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分析
        5.3.1 中国银行永续债的利息派发问题
        5.3.2 中国银行永续债的利率与风险问题
        5.3.3 中国银行永续债案例问题汇总
    5.4 不同会计处理结果的影响
        5.4.1 分类为权益工具
        5.4.2 分类为金融负债
第6章 结论及相关对策与建议
    6.1 关于中国银行永续债会计处理分析的结论
    6.2 相关对策和建议
        6.2.1 参照讨论稿相关内容,引入新的分类维度,改进划分方法
        6.2.2 以讨论稿为指导,改进有关准则规定,提高金融工具列报信息的质量
        6.2.3 借鉴讨论稿中的探索经验,强化对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
        6.2.4 发行主体需要遵循准则规定,合理使用创新型复合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N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会计准则加速升级
        1.1.2 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2.1.1 国外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2.1.2 国内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2.2 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的相关研究
        2.2.1 金融工具分类的相关研究
        2.2.2 金融工具计量标准的相关研究
    2.3 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相关研究
    2.4 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相关研究
    2.5 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质量的相关研究
    2.6 文献评述
第3章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
    3.1 金融工具的分类
        3.1.1 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分类
        3.1.2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分类
        3.1.3 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重分类
        3.1.4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重分类
    3.2 金融工具的计量标准
        3.2.1 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计量标准
        3.2.2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计量标准
    3.3 金融工具减值模型
        3.3.1 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减值模型
        3.3.2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减值模型
        3.3.3 新会计准则“三阶段”金融工具减值法
    3.4 金融工具套期保值会计
    3.5 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分析
        3.5.1 我国财务报告质量相关概念
        3.5.2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影响
        3.5.3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
        3.5.4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谨慎性的影响
        3.5.5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及时性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以N银行为例
    4.1 上市商业银行N银行介绍
    4.2 新会计准则下N银行的会计政策
        4.2.1 金融工具新分类原则
        4.2.2 预计信用损失模型
    4.3 新会计准则下N银行会计实务的变化
        4.3.1 金融工具组成结构的变化
        4.3.2 减值准备及预计负债的变化
        4.3.3 利息收入和的变化
        4.3.4 其他非利息收入的变化
        4.3.5 减值损失的变化
    4.4 对N银行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
        4.4.1 对其财务报告相关性的影响
        4.4.2 对其财务报告可比性的影响
        4.4.3 对其财务报告谨慎性的影响
        4.4.4 对其财务报告及时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建议
    5.1 加快基础制度建设
        5.1.1 建立公允价值信息制度
        5.1.2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5.1.3 完善套期保值的信息披露制度
    5.2 加强配套系统构建
        5.2.1 优化信息采集系统
        5.2.2 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5.3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CPTPP下的规则演进与会计制度博弈(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二、CPTPP规则下的定量管理与变迁趋势
    (一)CPTPP规则下的贸易核算特征
    (二)投资与战略视角下的CPTPP变迁
三、经贸制度变迁与会计保护机制构建
    (一)经贸制度变迁下的会计制度创新
    (二)基于经贸规则的会计保护机制设计
四、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会计准则发展
    (一)CPTPP对企业准则体系变迁的影响
    (二)从渐进到激进:会计准则体系的客观进程
五、CPTPP的经贸政策与会计制度博弈
    (一)财务会计制度下的CPTPP应对
    (二)管理会计制度与CPTPP规则博弈
六、结束语

(5)新租赁准则对我国零售企业的财务影响及对策分析 ——以国美零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和不足
        1.3.1 研究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租赁会计理论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3 经济后果理论
        2.1.4 本节小结
    2.2 文献综述
        2.2.1 业界学者对租赁准则修订的不同意见
        2.2.2 租赁准则修订对企业的影响
        2.2.3 租赁准则修订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
        2.2.4 文献评述
第3章 新租赁准则概述
    3.1 新租赁准则发展历程
        3.1.1 美国租赁会计历史
        3.1.2 国际租赁会计历史
        3.1.3 我国新租赁准则发展历程
    3.2 新租赁准则的主要内容
        3.2.1 新租赁准则的主要内容
        3.2.2 新旧租赁准则的比较
    3.3 新租赁准则修订的评析
        3.3.1 新租赁准则修订的积极影响
        3.3.2 新租赁准则修订的局限性
第4章 新租赁准则对国美零售的财务影响分析
    4.1 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情况
    4.2 国美零售企业概况
    4.3 基于新租赁准则对国美零售的财务报表分析
        4.3.1 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4.3.2 对利润表的影响
        4.3.3 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4.3.4 对财务报表附注的影响
    4.4 基于新租赁准则对国美零售的财务指标分析
        4.4.1 企业偿债能力呈现减弱迹象
        4.4.2 企业营运能力呈现降低趋势
        4.4.3 企业管控能力得到适度提升
        4.4.4 企业获利能力出现衰退征兆
    4.5 国美零售中期财务报告的比较
        4.5.1 企业中期财务报表比对分析
        4.5.2 企业中期财务指标比对分析
        4.5.3 国美零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5章 新租赁准则对零售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
    5.1 对企业筹资行为的影响
    5.2 对企业纳税行为的影响
    5.3 对企业决策行为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针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建议和应对之策
        6.2.1 重视培育财会专业人才
        6.2.2 规范租赁业务合同
        6.2.3 发展多样化租赁业务模式
        6.2.4 加强与融资企业沟通
        6.2.5 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6)优先股会计处理方式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研究 ——以小米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优先股发行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优先股分类的研究
        1.2.3 关于优先股经济后果的研究
        1.2.4 关于我国优先股制度建设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框架
2.优先股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优先股的定义
        2.1.2 优先股的类别
        2.1.3 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会计属性辨析
    2.2 优先股会计处理的基本规定
        2.2.1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2.2.2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2.2.3 准则规定的差异
    2.3 优先股会计处理的理论基础
        2.3.1 业主观与主体观
        2.3.2 基本所有权法与严格债务法
3.案例分析
    3.1 小米公司概况
        3.1.1 小米公司简介与发展历程回顾
        3.1.2 小米公司经营状况
        3.1.3 小米公司财务状况
    3.2 小米公司发行优先股情况介绍
        3.2.1 小米公司优先股发行情况及条款设计
        3.2.2 小米公司对其优先股的会计处理
4.小米公司优先股会计处理方式分析
    4.1 小米公司优先股会计处理的依据与缺陷
        4.1.1 小米公司优先股会计处理的依据分析
        4.1.2 小米公司优先股会计处理方式的弊端
    4.2 小米公司优先股会计处理方式的影响
        4.2.1 转股前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4.2.2 转股后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4.3 对小米公司优先股会计处理方式的改进
        4.3.1 将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4.3.2 参考GAAP两步法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确认为权益
        4.3.3 将其负债部分与权益部分分拆分别计量
        4.3.4 改进后的效果比较
5.本案例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本案例研究结论
        5.1.1 优先股会计处理背离经济实质
        5.1.2 优先股分类会持续影响企业发展
        5.1.3 要规范复合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
    5.2 本案例研究的启示
        5.2.1 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趋同时要趋利避害
        5.2.2 要推动非通用准则业绩的规范化
        5.2.3 完善优先股制度建设,推动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商誉“减值+摊销”法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的主要问题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与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点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商誉及商誉准则
    3.1 商誉概述
        3.1.1 商誉的起源
        3.1.2 商誉的本质
        3.1.3 商誉的会计计量
    3.2 商誉后续计量的准则变迁
        3.2.1 商誉准则的发展和变迁
        3.2.2 不同观点的对比分析
第4章 上市公司商誉及减值概况
    4.1 商誉概况
        4.1.1 商誉总况
        4.1.2 商誉的集中度
        4.1.3 商誉与企业体量的相关性
        4.1.4 商誉的行业相关性
    4.2 商誉减值损失概况
        4.2.1 商誉减值总况
        4.2.2 商誉减值的业绩影响
        4.2.3 商誉减值的行业相关性
    4.3 商誉整体特征
第5章 商誉“减值+摊销”法的案例分析
    5.1 商誉“减值+摊销”法
        5.1.1 “减值+摊销”法的可行性
        5.1.2 “减值+摊销”法的设计
    5.2 商誉“减值+摊销”法的案例分析
        5.2.1 案例公司简介
        5.2.2 “减值+摊销”法的会计处理
        5.2.3 “减值+摊销”法的测算结果分析
    5.3 商誉“减值+摊销”法的评价
        5.3.1 “减值+摊销”法的业绩影响评价
        5.3.2 “减值+摊销”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5.3.3 “减值+摊销”法的不足之处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6.2.1 对制定商誉准则的建议
        6.2.2 对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蒙古国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呼唤大学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的研究
        (二)蒙古国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弊端
        (三)蒙古国学者对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鲜有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五、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说明
第二章 研究综述
    一、研究文献来源
        (一)蒙古国关于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研究文献来源
        (二)中国关于会计专业课程及课程编制研究文献来源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课程理论研究综述
        (二)课程编制研究综述
        (三)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综述
        (四)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研究综述
        (五)会计专业课程考评和评价研究综述
        (六)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施良方及其课程编制原理
        (一)施良方简介
        (二)课程的定义
        (三)课程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编制的原理
    二、怀特海的大学教育思想
        (一)怀特海简介
        (二)怀特海大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蒙古国大学教育与会计专业课程的发展历史
    一、蒙古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现代教育产生之前的游牧教育阶段(1921年之前)
        (二)现代教育的发展及大学的产生阶段(1921年至1942年)
        (三)大学教育发展的初期阶段(1942年至1990年)
        (四)大学教育的繁荣发展阶段(1991年至现在)
    二、蒙古国大学会计专业发展历史
        (一)会计专业的发展阶段
        (二)蒙古国会计方面使用的法律和准则
        (三)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现状
    三、蒙古国立大学等五所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一)蒙古国立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二)蒙古国商业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三)蒙古国农业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四)蒙古国财政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五)蒙古国“曼达胡”会计大学及会计专业课程的现状
第五章 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情况的调查问卷
    一、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二、对大学会计教师的访谈
    三、社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要求与满意度分析
        (一)企业对会计岗位的能力要求和满意度访谈调查
        (二)蒙古国的会计岗位招聘广告的内容分析
第六章 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中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偏高
        (二)课程目标表述过于抽象概括、不明确
        (三)课程目标未能更好地满意雇主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存着不一致现象
        (二)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雇主与学生的需要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
    三、课程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
        (二)会计实习的实效差
        (三)教学条件难以支持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蒙古国各大学对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评价重视不够
        (二)大学评估组织机构不健全
        (三)过于重视课程结果的评价,课程评价方法单一
第七章 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要充分研究影响目标确定的各个因素,制定适宜可行的课程目标
        (一)要重视对课程目标的研究
        (二)要充分研究影响课程目标确定的各种因素
        (三)课程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
    二、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科学性
        (一)加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提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性的两点建议
        (三)完善课程内容满足雇主与学生的需求
    三、重视影响课程的实施因素改变教师角色,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一)重视影响课程实施因素
        (二)提高会计实习的实效
        (三)建立教师作为决策者的课程实施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设立课程评价部门,提升课程评价的质量
        (一)重视对学生能力生成和知识学习的评价
        (二)大学需要设立课程评价部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我所亲历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会计学子及学者期间:1978-1997
    (一)考入上财,接受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管理、会计知识的教育
    (二)考取娄尔行和石成岳教授的硕士和博士生,开始接受全面系统的会计准则及相关基本理论的熏陶
    (三)赴澳大利亚进修,积累会计准则及其相关基本理论的丰富知识
    (四)参与企业改革及其引起的会计问题的大讨论
    (五)为研究生开设会计准则和会计理论发展史的课,积极参与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准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的工作。
    (六)取得博士学位,发表大量有关会计准则及其基本理论的成果
    (七)倡导会计研究方法和博士生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股票市场等研究会计准则问题
二、为会计准则实施的监管者时期:1997-2007
    (一)借琼民源等案,推动出台具体会计准则,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监管
    (二)抓住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制重整之机,为中国会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出谋划策
    (三)重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为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质量奠定制度基础
    (四)建立特别信息披露规范,为大型金融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
    (五)开始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为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积累经验
    (六)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协助财政部顺利实施与国际准则实质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
三、为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者期间:2007-2017
    (一)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二)股东出资的非货币资产价值重估
    (三)利率受管制情形下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
    (四)公允价值计量
    (五)巩固提高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四、重返会计学术界:2017年起
五、结束语

四、国内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会计准则:国家化之上的国际化——IAS 24关联方披露准则的修订为例[J]. 刘峰,袁红. 当代会计评论, 2021(02)
  • [2]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划分及影响研究 ——以中国银行永续债为例[D]. 王伟帆.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3]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N银行为例[D]. 刘宁涵.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CPTPP下的规则演进与会计制度博弈[J]. 冯巧根. 财会通讯, 2021(09)
  • [5]新租赁准则对我国零售企业的财务影响及对策分析 ——以国美零售为例[D]. 刘栗斌.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7)
  • [6]优先股会计处理方式及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研究 ——以小米公司为例[D]. 简雄阳.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7]商誉“减值+摊销”法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D]. 雷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8]欧盟法律框架下的股本证券国际发行[J]. Eilis Ferran,罗培新. 证券法苑, 2019(03)
  • [9]蒙古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编制研究[D]. Bayanmunkh Pagamdulam(都拉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10]我所亲历的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J]. 张为国. 会计研究, 2019(10)

标签:;  ;  ;  ;  ;  

国内外会计准则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