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度负债发展高等教育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学民[1](2020)在《分类管理背景下我国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风险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逐步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满足了不同人群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为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民办高等教育也成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办高等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主体定位不明、法人属性不清、办学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民办高校身份模糊问题,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提出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规定,也即是将民办高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分类管理政策的出台解决民办高校身份认同等问题,新政策给予了民办高校尤其是营利性民办高校更多自主决策权,调动了民办高校的办学积极性。但是,分类管理政策推行也给营利性民办高校带来了之前并未遇到的风险,在这些风险中,值得关注的有五大风险,它们分别是管理决策风险、财务风险、办学质量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市场风险(包括生源市场风险、办学市场风险、就业市场风险)等。如果无法妥善地处理和应对这些风险,这些风险极大概率会演变成危机,甚至会影响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综合运用教育经济学、投资学、风险管理学、现代管理科学中的理论与方法,分别从管理决策、财务、办学质量、政策法规、市场五个角度,系统而又细致地分析了分类管理后营利性民办高校面临的经营管理风险,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其研究结果如下:(1)详细梳理了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内容及分类管理后民办高校经营方向选择。首先,详细阐述了分类管理政策的部署和推进过程,对民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内容,特别是分类管理下营利性高校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之间的不同,展开详细深入分析。同时,进一步提炼出分类管理下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独特性。其次,采用访谈形式对国内50多所民办高校负责人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和掌握这些民办高校的办学选择倾向。最终发现在接受访谈的50多位民办高校负责人中,有30位表示其所在学校目前倾向于选择营利性办学,但并未进行明确登记。同时,通过50多位负责人的阐述和资料收集,对分类管理下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归纳。为分类管理下,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环境分析提供更加科学的借鉴。(2)梳理并提炼了分类管理下营利性民办高校面临的经营风险以及风险产生的动因。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分类管理具体规定,同时结合现实民办高等院校管理内容,梳理并提炼了分类管理条件下,营利性民办高校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按照管理的一般流程,分类管理下营利性民办高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法规风险、管理决策风险、办学质量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这五大风险。且这五类风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忽视其中任何一类风险都可能催生其他风险恶化,进而影响营利性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对并处理这些风险时应当统筹、系统的考量而不能遗漏其中任何一项。在对相关风险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深入分析,这也为处理这些风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通过实证分析确定了以上五种管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差异程度。虽然以上五种风险对于分类管理条件下营利性民办高校正常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各个风险重要性程度并不一致,若对这些风险进行同等管理显然效率较低。因此,在有限管理资源条件限制下,应当针对不同重要性程度的风险进行分类才能取得较高的管理效率。基于此,以接受访谈中30所倾向于选择营利性办学的民办高校相关数据为例,对分类管理下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办学风险展开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并充分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影响各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众多因素进行归类,同时又进一步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得出影响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主要因素,为后期的风险防控提供基础。(4)结合国外民办高校风险管理经验及国内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三维、六位、一体”的管理风险防控体系。如何妥善应对以上风险是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所以在前文梳理风险类型、风险成因、确定风险重要性程度的基础上,在充分借鉴国外高等教育风险防控和教学质量保障成功经验的条件下,本文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提出了“三维、六位、一体”的管理风险防控体系,从多角度、全方位对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后风险防控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国内其他民办高校的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并以进行实际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设计,以从教学质量角度降低办学风险。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将风险防范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运用到分类管理实施后的民办高校管理中,充分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分类管理下我国民办高校,特别是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风险问题。第二,对分类管理下我国民办高校,特别是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风险类型及成因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述。第三,以现倾向于选择营利性办学的30所民办高校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0所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各类型风险以及综合风险展开实证评估。第四,创造性的提出了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风险防控机制,即“三维六位一体”的风险防控机制,为我国民办高校风险防控提供借鉴。
肖晶晶[2](2019)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不仅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响应,同时也能够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因而具备显着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然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尚且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有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与解决。文章从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入手,在初步界定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后,对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理论等基础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上述概念理论分析了国内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现状,并指出了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所存在的绩效评价重视不足、法律制度保障缺失、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有待提升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随后,在指标体系构成要素与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调查、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包含财务、教学、科研、发展四个维度的基于KPI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模型。为了验证所建预算绩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高校办学实况,选取了 32所本科院校2017年度的相关数据及C大学2015年-2017年度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预算绩效评价实证研究。通过对各高校指标值进行正向化与无量纲化等定值转换处理,结合高校预算绩效线性评价模型,得出各高校预算绩效综合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双重论证下,得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模型科学可行的研究结论,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黄湖[3](2019)在《新法新政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研究与对策 ——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新法新政:《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教育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教育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的修定;给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巨大的发展空间。本论文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发展战略为选题背景,介绍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办学的基本情况、性质、层次、特色和专业设置等。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既有公益的特殊性,又有产业基本属性。因此,本论文用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作为指导,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为具体对象,研究中国民办高职教育产业化的运行模式,初步探索具有指导意义和一般规律性的战略理论。本论文对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在新法新政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发展环境等条件下进行分析,运用国际上通行的SWOT分析方法,分析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在竞争中,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然后提出“一大愿景,四大战略,九大途径”的发展战略思路。“一大愿景”即把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建成一所具有规模较大、竞争实力较强、特色鲜明、可持续性发展的艺术类民办高职院校。“四大战略”即适度规模发展战略,“滚动式”发展战略,适度负债发展战略,“差异化”竞争战略。“九大途径”即扩大招生,提高办学效益;提高规模管理组织架构水平;提高大力资源管理能力;每年学费结余和第三产业结余逐年投入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建设特色品牌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适度向商业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贷款;走多样化办学发展道路筹集资金。它们既是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发展战略研究的主体核心,也是中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特点,同样也对有关政府制定政策决策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范利静,李元兵,赵春峰[4](2015)在《负债对高校事业发展影响力的分析——基于经济理论角度》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负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原因、经济学理论依据等相关问题后认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债务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负债经营,能促使高校可持续发展。
范利静,李元兵,赵春风[5](2015)在《关于高校负债问题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负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原因、经济学理论依据等相关问题后认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债务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负债经营,能促使高校可持续发展。
石金龙[6](2013)在《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文中提出自1999年扩招以来,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毛入学率,2011年就已达到了33.97%,超过了26.9%的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由于巨额的银行贷款导致的财务风险正影响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自2006年起,省内多数高校逐步进入还贷高峰期,而各高校的经费收入有限,多数高校陷于无力偿还贷款的窘境,学校的财务风险陡然递增,随时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本文在详细分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状况、黑龙江省高校财务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省高校财务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构建出适合本省高校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最后,针对已总结的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彭清华[7](2011)在《高校扩招的经济社会贡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78~1998年,平稳发展阶段;1999-2008年,跨越发展阶段;2009年~现在及今后一段时间,提升发展阶段。1999~2008年的跨越发展阶段具有特殊性,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的时限短、速度快。因此,有必要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研究扩招对高教成本、高教规模经济、高教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等问题。以高教成本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采用因素分析和比较研究法,本文从宏观视角研究了扩招对高教成本的贡献。我国高教成本具有上升趋势。扩招使生职比提高,可比口径下生均成本下降,年均递减速度为1.96%。在1999年扩招分界点引入虚拟变量,本文估计出中国高等教育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揭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教发展对高教规模经济具有较好的贡献。扩招使高教规模经济效应乘数由扩招前的1.11提升到扩招后的1.76,增加了0.65,提升了58.93%。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研究了扩招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贡献:高教总规模快速增长;高教毛入学率快速提高;高教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规模快速扩大,结构显着改善,利用效率快速提高;高教内涵建设全面和谐。但也存在财政性经费投入不足,负债规模较大,建设和发展存在雷同和“欠账”,大学生就业矛盾凸现等问题。本文证明了在两部门法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科学合理性和实证可行性。这一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具有阶段性、变弹性时间序列的两部门法情形。通过分析整理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在1999年扩招分界点引入虚拟变量建立两部门法模型,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好的贡献。高校扩招使贡献值有所下降,使贡献结构发生方向改变,直接贡献由负变正、间接贡献由正变负。扩招前、后,高教经费支出增长1%对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贡献、间接贡献和综合贡献的平均值分别由-0.397%变化到0.240%、0.626%变化到-0.101%、0.229%变化到0.138%,综合贡献平均值下降了39.7%。通过建立模型进行预测,高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在未来10年里将呈现出小幅度、大跨度的波浪式变动趋势,但基本稳定在0.17%-0.20%之间,平均值为0.183%。将高教贡献值与高教毛入学率时间序列估计出模型得到如下结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1%),高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呈下降趋势(0.0183%);但稳定贡献为GDP增长0.0015%,长远贡献为每年GDP增长0.0001%。扩招背景下的高校贷款,高校在银校贷款博弈中具有后动优势,是博弈均衡结果的最终决定者;政府扮演多重角色,是贷款博弈的促成者、受益者和终结负责者。
鲍威[8](2011)在《扩招后中国高等院校的贷款融资行为与财务运作特征》文中认为1999年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院校银行贷款现象推动了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与市场化趋势。贷款收入已成为继政府拨款、学杂费收入之后,我国高等院校筹措资源的第三个主要渠道。本研究采用相关数据收集分析和实地调研考察的方式,对高校贷款融资选择的成因、高校财务运作特征、负债规模与高校财务运作特征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扩招后在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减弱和学生数量剧增所导致的经费需求急速膨胀的双重压力之下,高校举债运作是在政府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共同利益契合的体现;第二,高校贷款推动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再分化和机构间差距的再生产;第三,通过高校负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负债规模不仅受到高校类型、学术卓越性、学生规模的影响,同时与高校财务的健全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张伟[9](2011)在《我国高校负债对高校发展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实行了高等教育的扩招,整个高等教育的规模增长极为迅速,从1999年的不到700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979万人,名副其实地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同时我国的高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扩大,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更新,教学大楼鳞次栉比,学生宿舍方便舒适。但此时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拨款仍然没有达到占GDP4%的目标,由此可知,高校的校园建设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是紧密相关的。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界的学者对高校负债贷款的研究和讨论不计其数,有鼓励的、有批评的;有提对策建议的,有分析原因刨根问底的。本文从高校负债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一个角度来分析在我国蓬勃发展了已近十年之久的高校贷款。鉴于理论界对高校贷款的历史、原因等等细节问题已经进行了较多的讨论,本文就从高校负债对高校发展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充分发挥负债的积极影响三大方面来阐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所应该走的道路。通过对高校负债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提出了如何发挥负债积极影响的对策:1.高校首先要确定的是适度的贷款规模,这对规避负债风险和解决负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基础性工作。2.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3.进行制度革新,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规范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高校要提高增强自身融资能力的意识,高校有了资金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以上措施对高校发挥负债的积极影响,避免风险隐患,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有较强的针对性。
李丹,宋琼妍[10](2010)在《试析高校负债管理及风险保障》文中提出高校负债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日益凸显其管理上存在缺陷,但我们不能因此简单笼统地把高校负债看成好事或是坏事,而应认真地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研究和思考如何在高校发展中对负债的适度性、合理性以及风险防范、偿债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强管理,完善高校负债经营的风险防范与保障措施,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为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服务。
二、适度负债发展高等教育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度负债发展高等教育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分类管理背景下我国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相关研究 |
二、民办高校发展的比较研究 |
三、风险理论与民办高校风险防控的相关研究 |
四、文献综述基本评析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民办高等院校的内涵 |
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及分类管理 |
三、风险及民办高校风险 |
第二节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一、风险理论 |
二、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
一、基本理论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 |
第四节 民办高等教育的属性分析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民办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三、民办高等教育的私人属性 |
第三章 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部署和推进 |
第一节 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推进 |
第二节 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基本内容 |
一、营利性民办高校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经营的区别 |
二、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 |
第三节 民办高校分类选择的趋势和现状 |
一、我国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选择趋势 |
二、民办高校的分类选择 |
三、分类管理下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 |
四、分类管理下民办高校的发展特征 |
第四节 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意义和影响 |
一、搭建了营利性大学发展平台 |
二、重构了营利性大学财产权益 |
三、增加了营利性大学办学成本 |
四、放大了营利性大学的营利形象 |
五、放开了营利性大学收费限制 |
六、增加了营利性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难度 |
第四章 分类管理下我国营利性民办高校面临的风险及成因 |
第一节 分类管理下我国营利性民办高校面临的风险 |
一、政策法律法规风险 |
二、管理决策风险 |
三、办学质量风险 |
四、财务风险 |
五、市场风险 |
第二节 分类管理下营利性民办高校风险成因 |
一、政策法规风险成因 |
二、管理决策风险成因 |
三、办学质量风险成因 |
四、财务风险成因 |
五、市场风险成因 |
第五章 分类管理下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风险评估及分析 |
第一节 分类管理下营利性民办高校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
一、风险评估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
二、风险评估体系设计 |
三、评价指标的处理 |
第二节 分类管理下营利性民办高校风险的评估 |
一、实证分析过程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营利性民办高校的SWOT分析 |
一、内部优势(Strengths)分析 |
二、内部劣势(Weakness)分析 |
三、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
四、外部威胁(Threats)分析 |
第六章 分类管理下民办高校风险防控的国际经验和借鉴 |
第一节 “专业机构+高校+政府”相结合的典型风险防控机制 |
一、日本私立高校的经验 |
二、韩国私立高校的经验 |
第二节 “专业机构+高校”相结合的典型风险防控机制 |
一、以英、德、法为代表欧洲国家的机制与经验 |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元化经营经验 |
第三节 “专业机构+政府机构”相结合的典型风险防控机制 |
一、高等教育机构风险评估的流程 |
二、高等教育机构风险控制的措施 |
第四节 对我国营利性民办高校风险防控的借鉴 |
一、政府管理层面 |
二、营利性民办高校管理层面 |
第七章 “三维六位”一体的营利性民办高校风险防控体系与机制构建 |
第一节 “三维六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原则及框架 |
一、体系与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
二、体系和机制建构的基本框架 |
第二节 “三维六位”一体下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完善 |
一、提高内部治理质量,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 |
二、转变内部治理观念,规范办学行为 |
三、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学校的决策与执行能力 |
第三节 “三维六位”一体下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的基本原则 |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的基本路径 |
三、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
第四节 “三维六位”一体下营利性民办高校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 |
一、树立风险意识,全面认识办学风险 |
二、建立风险预警与评估系统,提高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
三、做好风险防范管理准备,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
第五节 “三维六位”一体下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 |
一、建立和完善财务自我平衡机制 |
二、建立和完善财务的自我扩张机制 |
三、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
第六节 “三维六位”一体下政府及社会职能与功能完善 |
一、政府的功能与责任 |
二、社会相关团体与公众的功能与责任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局限性 |
1.4.1 创新点 |
1.4.2 局限性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预算与预算管理 |
2.1.2 绩效与绩效指标 |
2.1.3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 |
2.2 基础理论概述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2.4 关键绩效指标理论 |
第三章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3.1 国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现状 |
3.1.1 相关法律政策 |
3.1.2 绩效评价体系 |
3.1.3 各国大学排名 |
3.2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现状 |
3.2.1 国家政策导向 |
3.2.2 绩效评价报告 |
3.2.3 存在问题分析 |
第四章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4.1 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
4.1.1 评价主体和对象 |
4.1.2 评价目标和内容 |
4.1.3 评价标准和原则 |
4.1.4 评价指标和方法 |
4.1.5 评价结论 |
4.2 指标体系设计 |
4.2.1 指标设计原则 |
4.2.2 相关文献搜集 |
4.2.3 指标复选与分析 |
4.2.4 指标内涵介绍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权重确定方法 |
4.3.2 建立层次模型 |
4.3.3 构造判断矩阵 |
4.3.4 确定指标权重 |
4.3.5 一致性检验 |
第五章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5.1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5.1.1 32所高校数据统计 |
5.1.2 指标的定值转换 |
5.1.3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5.2 C大学预算绩效评价实例 |
5.2.1 C大学基本概况 |
5.2.2 C大学预算管理现状 |
5.2.3 C大学预算绩效评价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 |
附录B 调查问卷Ⅰ |
附录C 调查问卷Ⅱ |
附录D 调查问卷Ⅲ |
附录E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值表 |
(3)新法新政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研究与对策 ——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组织框架 |
第二章 有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PEST分析法与SWOT分析法 |
一、PEST分析法 |
二、SWOT分析法 |
第二节 主要竞争战略 |
一、差异化战略 |
二、成本领先战略 |
三、集中化战略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与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的研究 |
二、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发展战略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PEST分析 |
一、新法新政环境分析(P) |
二、经济环境分析(E) |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 |
四、科技发展环境分析(T) |
第二节 广西民办高职院校竞争环境分析 |
一、广西高校的发展现状 |
二、广西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 |
三、广西民办高职院校竞争环境分析 |
第三节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选择和利弊分析 |
第四章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基本概况 |
第二节 专业设置与办学特色 |
第三节 组织机构与组织文化 |
一、组织机构 |
二、组织文化 |
第四节 财务能力与财务管理 |
一、收入结构 |
二、开支与结余结构 |
三、结余用途 |
第五节 演职院优势与劣势 |
一、演职院优势 |
二、演职院劣势 |
第五章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SWOT分析 |
第一节 竞争优势分析(S) |
一、办学条件良好 |
二、办学机制灵活 |
三、工作环境优越 |
第二节 竞争劣势分析(W) |
一、品牌知名度低 |
二、资金投入不足 |
三、师资力量薄弱 |
四、管理经验不足 |
第三节 竞争机遇分析(O) |
一、新法新政支持 |
二、地方政策支持 |
三、教育市场需求巨大 |
四、“一带一路”的影响 |
五、“中国—东盟”活动的积极影响 |
第四节 竞争威胁分析(T) |
一、生源竞争极为激烈 |
二、不公平竞争因素的存在 |
三、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
第五节 SWOT战略分析 |
第六章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战略实施 |
第一节 演职院发展战略实施分析 |
一、适度规模发展战略 |
二、“滚动式”发展战略 |
三、适度负债发展战略 |
第二节 演职院“差异化”竞争战略分析 |
一、人才培养的差异化 |
二、专业设置差异化 |
三、师资力量差异化 |
四、品牌塑造差异化 |
五、后勤服务差异化 |
六、校园文化建设差异化 |
第三节 演职院主要职能战略 |
一、营销战略 |
二、人力资源战略 |
三、财务战略 |
第七章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实现发展战略的保障途径 |
第一节 选择适度规模发展战略具体途径 |
一、扩大招生规模 |
二、提高办学效益 |
三、提高管理组织架构水平 |
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第二节 选择“滚动式”发展战略具体途径 |
一、每年学费结余和第三产业结余逐年投入建设 |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措施 |
第三节 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具体途径 |
一、加强建设特色品牌和优化专业结构 |
二、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
第四节 选择适度负债发展战略的具体途径 |
一、适度向商业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贷款 |
二、办学形式多样化 |
三、抓紧办好产业,扶教助教服务项目 |
四、走多样化发展道路的演化路径: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负债对高校事业发展影响力的分析——基于经济理论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高校负债形成的历史原因 |
(一)高校负债是国家经济市场化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其产生既有宏观体制变革形成的外部推动,也有高校自身扩张的内在原因 |
(二)高校负债根源于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高校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
(三)资金供求市场化理念进一步推动了高校负债的发展 |
三、高校负债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
(一)负债经营理论是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核心部分,债务融资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
(二)从货币通胀中获益,高校资产增值 |
(三)促使高校强化内部管理观念,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
四、高校负债筹资利用策略 |
(一)适度负债,规范负债筹资程序 |
(二)提高风险意识,合理规避债务风险 |
(三)拓展筹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 |
(5)关于高校负债问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负债形成的历史原因 |
(一)高校负债是国家经济市场化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其产生既有宏观体制变革形成的外部推动,也有高校自身扩张的内在原因 |
(二)高校负债根源于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高校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
(三)资金供求市场化理念进一步推动了高校负债的发展 |
二、高校负债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
(一)负债经营理论是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核心部分,债务融资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
(二)从货币通胀中获益,高校资产增值 |
(三)促使高校强化内部管理观念,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
三、高校负债筹资利用策略 |
(一)适度负债,规范负债筹资程序 |
(二)提高风险意识,合理规避债务风险 |
(三)拓展筹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 |
(6)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风险的涵义 |
二、 财务风险的涵义 |
三、 高校财务风险的涵义 |
第二节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相关理论 |
一、 层次分析法 |
二、 蒙特卡洛模拟法 |
三、 贝叶斯分析法 |
四、 模糊分析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黑龙江省高校财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黑龙江省高校概况及财务现状 |
一、 黑龙江省高校概况 |
二、 黑龙江省高校财务现状 |
第二节 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一、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二、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的构建 |
第一节 指标选取 |
一、 反映筹资风险的指标 |
二、 反映投资风险的指标 |
三、 反映日常营运风险的指标 |
第二节 权重计算 |
一、 构造判断矩阵 |
二、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
三、 计算实际指标权重并判断一致性 |
第三节 模型构建 |
一、 计算总体权重 |
二、 指标修正 |
三、 预警系统模型 |
四、 风险水平及状态说明 |
第四节 实例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外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美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经验与启示 |
一、 美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经验 |
二、 对我省高校控制财务风险的启示 |
第二节 英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经验与启示 |
一、 英国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经验 |
二、 对我省高校控制财务风险的启示 |
第三节 日本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经验与启示 |
一、 日本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经验 |
二、 对我省高校控制财务风险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加强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加强外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
一、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
二、 银行层面的对策建议 |
第二节 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
一、 高校筹资风险控制 |
二、 高校投资风险控制 |
三、 高校日常营运风险控制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校扩招的经济社会贡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关于(高等)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
1.2.2 关于高校规模经济研究 |
1.2.3 关于高校成本研究 |
1.2.4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1.2.5 关于高校贷款及其博弈研究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 |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扩招对高教成本的影响 |
2.1.1 高校成本及其核算意义 |
2.1.2 高校成本核算原则 |
2.1.3 高校成本核算方法 |
2.1.4 扩招对高教成本的影响机理 |
2.1.5 扩招对高教成本贡献的理论假设 |
2.2 扩招对高教规模经济的影响 |
2.2.1 规模经济 |
2.2.2 扩招对高教规模经济的影响机理 |
2.2.3 扩招对高教规模经济贡献的理论假设 |
2.3 扩招对高教发展的影响 |
2.3.1 高等教育发展 |
2.3.2 扩招对高教发展的影响机理 |
2.3.3 扩招对高教发展贡献的理论假设 |
2.4 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2.4.1 几个概念界定 |
2.4.2 扩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
2.4.3 扩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假设 |
第3章 高校扩招对高教成本的贡献 |
3.1 教育经费收入和支出 |
3.1.1 教育经费总收入和生均收入 |
3.1.2 教育经费总支出与生均支出 |
3.2 生均人工成本相对下降 |
3.2.1 职工收入增长 |
3.2.2 生均人工成本相对下降 |
3.3 生均固定资产折旧值呈"√"形变动 |
3.4 其他人员支出和奖贷助支出生均成本波动 |
3.5 公用经费支出生均成本波动 |
3.6 扩招使高教生均成本相对下降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校扩招对高教规模经济的贡献:引入虚拟变量的生产函数法 |
4.1 研究方法 |
4.2 建模数据 |
4.3 建模过程 |
4.4 模型检验 |
4.5 高校扩招对高教规模经济的贡献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校扩招对高教发展的贡献 |
5.1 扩招背景下的高校贷款 |
5.1.1 湖南高校扩招及贷款增长 |
5.1.2 全国高校负债总量和水平以及贷款特征 |
5.1.3 全国高校贷款依据 |
5.1.4 高校贷款增长的三方进化博弈:基于贝叶斯法则 |
5.1.5 高校贷款调控建议 |
5.2 多元筹资促进高校规模快速扩张 |
5.2.1 高教人力资源增长 |
5.2.2 高教物质资源快速增长 |
5.3 高校扩招对高教发展的贡献 |
5.3.1 高教总规模快速增长 |
5.3.2 高教毛入学率快速提高 |
5.3.3 高教资源利用效率快速提高 |
5.3.4 高教内涵建设全面和谐 |
5.3.5 高教赢得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
5.4 高校扩招对高教发展的不利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引入虚拟变量的两部门法模型 |
6.1 模型理论证明与参数经济含义 |
6.1.1 模型理论证明 |
6.1.2 模型参数经济含义 |
6.2 数据来源与有关说明 |
6.3 模型建立与检验 |
6.3.1 模型建立 |
6.3.2 模型检验 |
6.4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规律 |
6.4.1 基本规律 |
6.4.2 波动规律 |
6.4.3 2011~2020年预测 |
6.5 其他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规律 |
6.5.1 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6.5.2 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6.6 高教贡献值与毛入学率的变化规律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9)我国高校负债对高校发展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准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我国高校负债对高校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
3.1 负债对高校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
3.1.1 负债给高校办学硬件带来的有利影响 |
3.1.2 负债给高校办学软件带来的有利影响 |
3.1.3 负债给高校办学效果带来的有利影响 |
3.1.4 负债给高校的主体(学生)带来的有利影响 |
3.2 负债发展的高校给社会带来的有利转变 |
第4章 我国高校负债对高校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
4.1 给高校的办学硬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
4.1.1 可能导致偿债资金来源渠道的风险 |
4.1.2 可能导致债务配套支出刚性增长的风险 |
4.2 给高校的办学软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
4.2.1 高校负债可能对财务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利影响 |
4.2.2 可能给高校的信誉带来的不利影响 |
4.3 给高校的办学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 |
4.4 给高校的主体(教师)带来的不利影响 |
第5章 充分发挥负债的积极影响以及负债解决对策 |
5.1 充分发挥负债对高校发展的积极影响 |
5.1.1 贯彻科学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 |
5.1.2 进行制度革新,提高工作效率 |
5.1.3 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
5.1.4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办学条件 |
5.2 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及负债解决对策 |
5.2.1 高校要确定适度的负债规模 |
5.2.2 适度负债的高校防范风险措施 |
5.2.3 政府对适度负债高校风险的防范措施 |
5.2.4 过度负债的高校解决负债对策 |
第6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试析高校负债管理及风险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负债的产生和原因分析 |
(一) 高校负债的必然性 |
(二) 高校负债的必要性 |
(三) 高校负债的可行性 |
1、金融政策的开放, 为高校负债融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2、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 |
3、国家有关部门的项目贷款贴息政策, 为高校负债提 |
4、高校负债符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 |
二、高校负债的分类与利弊作用分析 |
(一) 高校负债的分类 |
(二) 高校负债的积极作用 |
1、有利于高校抓住机遇, 迅速提高规模效益。 |
2、有利于高校提高竞争力。 |
3、有利于激励学校管理层的进取心。 |
4、有利于对高校负责人带来新的约束。 |
(三) 高校负债的消极作用 |
1、随着现金流量的增加, 管理人员浪费性支出也可能随之相应增加。 |
2、财务风险增加, 财务预期下降, 高层次人才流失增加。 |
3、技术性折旧导致大量设备使用低效、浪费严重。 |
4、当前投入过大, 形成沉重的债务负担, 一旦负债能力下降, 就将失去扩张和发展机会。 |
三、高校负债的适度性与风险分析 |
(一) 高校负债适度性的概念 |
(二) 高校负债的风险 |
四、高校负债管理、风险防范及偿债保障的机制和策略 |
(一) 高校负债的管理 |
1、加强债务产生前的可行性研究。 |
2、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 |
3、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
4、强化计划管理和目标管理。 |
5、建立与经济责任、管理业绩相配套的制约机制和科 |
6、充分运用高校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这两个重要评价指标。 |
(二) 高校负债的风险防范 |
1、在政府层面。 |
2、在高校层面。 |
(三) 建立偿债保障机制 |
1、债务人的自我约束机制。 |
2、债权人的审慎和信用配给机制。 |
3、限制债务期限和债务资金的用途。 |
4、自动履行机制作用的发挥。 |
5、抵押和担保。 |
五、结论 |
四、适度负债发展高等教育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分类管理背景下我国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风险防控研究[D]. 刘学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2]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D]. 肖晶晶.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3]新法新政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研究与对策 ——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为例[D]. 黄湖. 厦门大学, 2019(08)
- [4]负债对高校事业发展影响力的分析——基于经济理论角度[J]. 范利静,李元兵,赵春峰. 财经界, 2015(06)
- [5]关于高校负债问题的分析[J]. 范利静,李元兵,赵春风. 教育财会研究, 2015(01)
- [6]黑龙江省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D]. 石金龙. 黑龙江大学, 2013(S1)
- [7]高校扩招的经济社会贡献研究[D]. 彭清华. 中南大学, 2011(12)
- [8]扩招后中国高等院校的贷款融资行为与财务运作特征[J]. 鲍威.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01)
- [9]我国高校负债对高校发展影响的研究[D]. 张伟. 南昌大学, 2011(07)
- [10]试析高校负债管理及风险保障[J]. 李丹,宋琼妍.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