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雨花10号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

GS雨花10号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

一、GS豫花10号产量与相关性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芳[1](2021)在《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产量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田间测定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北方主栽的13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单株叶面积、开花数、成果率等18个源库性状进行测定和计算,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筛选花生源库性状评价指标,对比不同品种的源库性状差异和产量差异,并进行源库类型划分。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品种间源库性状、同化物积累与分配及蛋白质组差异,研究花生产量品质形成过程中的源库差异机理,并探讨不同源库调控措施对花生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为花生产量品质协调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花生品种源库类型划分1.1衡量花生源库性状的指标将花生源库性状分为源性状、库性状、源库综合性状和产量性状四个大类18个小类,通过降维分析,其中前5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28.64%、16.305%、16.197%、14.239%和13.315%,累计贡献率为88.7%,可以反映出18个源库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各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大值可以作为评价花生源库关系的主要指标,分别命名为前期源因子(结荚期叶面积)、产量因子(荚果充实度)、前期库因子(开花数)、后期源因子(饱果期叶面积)和后期库因子(成针率、成果率)。1.2源库类型划分将花生品种按源库性状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第I类为源库协调型品种,包括冀花5号和潍花8号;第II类为源足库少型品种,包括潍花16号、冀花18155、中花24、豫花15号;第III类为源足库多型品种,包括丰花1号、山花9号、日花1号;第IV类为源大库小型品种,包括青花7号、花育33号、花育36号、豫花9326。2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性状差异2.1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源库性状差异4种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差异显着。源大库小型品种花育36号单株叶面积最大值为2741 cm2,生育后期叶面积日消亡率为47.8cm2·d-1;源库协调型品种冀花5号单株叶面积最大值为1468 cm2,叶面积日消亡率为19.9cm2·d-1;源足库少型品种中花24和源足库多型品种山花9号的叶面积最大值和日消亡率介于两者之间。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单株开花数量和开花持续时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山花9号开花时间最长,为46天;其次是冀花5号和中花24,花育36号开花时间最短,仅为29天。山花9号单株开花数量124朵,显着高于其他品种,花育36号和中花24开花数量较少,分别为70朵和75朵。山花9号的成针率最高,但成果率最低,有效果比例和荚果充实度显着低于其他品种;中花24成果率最高,有效果比例较高;冀花5号有效果比例和荚果充实度均高于其他品种。2.2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生理性状差异花育36号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显着低于其他3个品种,山花9号叶绿素含量在饱果期和收获期时较低,说明山花9号和花育36号在生育后期叶片中叶绿素降解速度快,叶片后期持绿时间短。花针期时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着差异,结荚期和饱果期时冀花5号和中花24净光合速率较高,花育36号净光合速率最低。冀花5号和中花24结荚期和饱果期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着高于山花9号和花育36号。冀花5号的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最高,花育36号的碳氮代谢酶活性最低。2.3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同化物积累与分配差异4个品种的群体光合势大小为花育36号>中花24>山花9号>冀花5号,但结合产量数据分析认为,光合势大的品种,产量不一定增加。花育36号总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其次是山花9号和中花24,冀花5号干物质积累量最低。但冀花5号自开花后50d开始荚果库的干物质分配比率超过茎、叶,山花9号和中花24自开花后60 d开始荚果的干物质分配比率超过茎、叶,而花育36号开花后80 d时荚果库干物质分配比率才超过茎、叶。2.4源库协调型品种优势蛋白质组分析冀花5号和花育36号间差异蛋白约有36.7%与代谢过程有关,和山花9号间的差异蛋白有51.4%与代谢过程有关。冀花5号与花育36号间的差异蛋白共涉及到75个不同的生化途径,冀花5号与山花9号间的差异蛋白共涉及到92个不同的生化途径。代谢组别中差异蛋白数量主要参与包括碳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氮代谢等能量代谢系统以及脂肪酸代谢、类固醇类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等防御系统。与源大库小型品种花育36号和源足库多型品种山花9号相比,源库协调型品种冀花5号TCA循环中由草酰乙酸转化为柠檬酸过程中的酰基转移酶(EC:2.3.3.8),柠檬酸转化为顺乌头酸以及顺乌头酸转化为异柠檬酸过程中的C-O裂合酶(EC:4.2.1.3),异柠檬酸转化为酮戊二酸过程中的脱氢酶(EC:1.1.1.41)表达量均显着上调,说明活跃的糖代谢是源库协调型品种获得高产优质的生理基础。2.5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产量、品质性状差异本研究中4个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产量表现为冀花5号产量最高,其次是山花9号和中花24,花育36号产量最低。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冀花5号千克果数最少,山花9号千克果数最多。冀花5号和花育36号出仁率较高,山花9号和中花24出仁率较低。4个品种中中花24粗脂肪含量最高,其次是冀花5号,花育36号4粗脂肪含量较低。3改变源库比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摘除25%叶片后,花生单株叶面积与对照无显着差异,摘除50%及75%叶片后,花生单株叶面积显着低于对照。去花后花生单株叶面积高于对照,但去花75%以后,花生生育后期叶面积降低。减源会引起花生荚果库数量变化,适当减源可以减少无效果针和幼果数量,增加有效果数量,但过度减源会显着降低总果数和有效果数量。摘除部分花会促进剩余花朵成针和成果,降低收获时的果针和幼果,提高有效果比例。减源25%和减库50%均可提高花生库源比,提高荚果充实度和出仁率,从而提高产量。随着叶片数量的减少,花生籽仁中粗脂肪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2018和2019年摘除25%叶片后籽仁粗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3%和3.8%,摘除75%叶片后粗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7%和4.4%。减源后花生籽仁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摘除25%和50%叶片后籽仁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摘除75%叶片后籽仁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减库后花生籽仁中脂肪含量增加,蛋白质和可溶糖含量随减库数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4调控措施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4.1去生长点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去茎端生长有效的降低花生植株高度,缓解倒伏现象。花后30 d和45 d去茎端生长点可以有效减少收获时未入土果针数,增加饱果数和有效荚果比例,但花后15 d去茎端生长点会增加未入土果针数和幼果数,减少饱果数,说明过早的去除茎端生长点,可能会导致前期营养物质多供应于茎叶的再生长中,而减少向中前期发育的荚果中的分配比例,从而导致中前期荚果发育成饱果的数量减少,后期花发育成果针和幼果的数量增加,也因此导致产量显着低于对照。对于茎叶旺长的品种,可以选择在花后45 d左右去除茎端生长点,减少无效消耗,同时促进同化物向荚果转移,提高荚果饱满度,增加饱果数和有效果比例及出仁率,增加产量,同时由于籽仁中粗脂肪含量受影响较小,可以保证籽仁的榨油品质,保障品质。4.2喷施乙烯利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乙烯利对花生开花数量的抑制作用与喷施时期有关,花后10和20 d喷施乙烯利可显着抑制开花,减少花生单株开花数量,且抑制作用从喷施后次日起开始,花后30 d喷施乙烯利对单株总开花数无显着影响。说明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可抑制开花数量,在盛花期之后喷施对花生开花数量的影响不大,但喷施乙烯利可以显着降低花生成针率,提高秕果数和饱果数,降低收获时的果针数。花后10和20 d喷施可显着提高有效果比例,花后30 d喷施对单有效果比例无显着影响。喷施乙烯利可以增加花生单株叶面积,开花后10 d喷施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增幅最大,随喷施时期的推迟,增加幅度减小。花后10和20 d喷施乙烯利显着提高了花生叶片的光合速率,但花后30 d喷施处理只能在短期内提高光合速率,对生育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无显着影响。从源库综合性状来看,花后20 d喷施乙烯利的源库关系最协调,有利于促进同化物向荚果的运输,提高有效果比例和荚果充实度,从而提高产量。花后10 d和20 d喷施乙烯利可以显着增加籽仁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尤其是花后20 d喷施。因此,喷施乙烯利是解决花生“花多不实、果多不饱”源库失衡现象的有效措施,生产中使用乙烯利控花应选择在开花后20 d喷施。4.3地膜厚度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地膜厚度0.01 mm时成果率和成针率均高于地膜厚度0.006 mm处理,0.014 mm和0.02 mm两个地膜处理的单株开花数和成针率高于其他处理,但成果率较低。说明适当增加地膜厚度可以提高花生成针率和成果率,但地膜厚度过厚会降低成果率。增加地膜厚度后可以增加花生荚果充实度,适当增加地膜厚度可以提高库源比和收获指数及出仁率,有利于获得高产。0.01 mm和0.014 mm地膜处理可以提高花生籽仁粗脂肪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0.02 mm和0.03 mm地膜处理降低粗脂肪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本研究中地膜厚度0.01 mm时可以通过提高成果率,增加单株结果数及荚果充实度,改变花生源库关系及同化物在源库间的分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邓丽,郭敏杰,谷建中,苗建利,殷君华,李阳,任丽[2](2021)在《大果花生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可视化分析》文中提出对花生品种进行可视化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分析,为高产品种筛选和生产应用提供指导。本研究以2014年河南省花生区域试验为基础,利用GGE (Genotype+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评价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以参试品种‘开农70’为例进行可视化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豫花43号’、‘开农70’、‘开农0316’、‘豫花44号’、‘豫花42号’是理想的高产高稳品种。其中‘开农70’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综合排名第二;单株生产力和百仁重与荚果产量分别呈极显着、显着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二位。综上所述,GGE双标图可以全面有效的评估参试品种,其中‘开农70’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合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利用,在生产中可侧重做好单株生产力的选择。

邓丽,郭敏杰,殷君华,谷建中,苗建利,李阳,任丽[3](2021)在《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1760产量及其构成的可视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高油酸小粒花生品种开农1760的产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为高产优质育种提供有效指导。本研究以开农1760参加的2014-2015年河南省小粒花生区试数据为基础,运用GGE (genotype+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评价其丰产性和稳产性,利用R语言进行可视化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开农1760的丰产稳产性综合排名第一,出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饱果率与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百果重、单株生产力、百仁重、主茎高、侧枝长和结果枝数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结果枝数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是影响开农1760荚果产量的关键性状。综上所述,开农1760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合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利用;在选育小粒花生新品种时可侧重做好对结果枝数的选择。

高芳,刘兆新,赵继浩,汪颖,潘小怡,赖华江,李向东,杨东清[4](2021)在《北方主栽花生品种的源库特征及其分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田栽培条件下,以中国北方主栽的13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单株叶面积、开花数、成果率等18个源库性状进行测定和计算,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筛选花生源库性状评价指标,对比不同品种的源库性状差异和产量差异,并进行源库类型划分。结果表明,结荚期和饱果期的叶面积、开花数量、成果率和荚果充实度可以作为评价花生源库关系的主要指标。根据源库特征及产量表现可以把花生品种分为源库协调型、源大库小型、源足库少型和源足库多型4类。源库协调型品种叶片净同化率高,花期持续时间和开花数量适中,有效果比例和荚果充实度高,易获得高产。源大库小型品种叶面积过大,叶片净同化率和单位叶面积荚果产量低,荚果充实度低,限制产量提高。源足库多型品种产量限制因素为花期长,花数多,成果率低,无效果针和荚果消耗营养,有效荚果饱满度不足。源足库少型品种产量限制因素为开花持续时间短,花量少。因此,在花生生产中,应该针对不同源库类型品种,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叶源大小和开花量,防止叶源冗余、花多不实和果多不饱,提高有效果比例和荚果饱满度,增加荚果产量。

范小玉,陈雷,贺群领,李可,刘卫星,张枫叶,吴继华[5](2021)在《黄淮海中南片小粒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以参加2019年黄淮海中南片小粒花生联合体试验的24个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探讨各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及内在联系,旨在为黄淮海中南片小粒花生高产优质育种研究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亚油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达86.7%,变幅为3.1%~42.3%;油酸含量及单株结果数次之,分别为30.5%、27.8%;出米率变异系数最小,为3.4%。荚果产量与百仁重、出米率、单株生产力、油酸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油酸含量与百果重、百仁重呈显着负相关,与饱果率呈显着正相关。供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可归纳为5个主成分(产量构成因子、生长势因子、产量因子、蛋白质因子、果形和品质联合因子),这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915%,表明这些性状在花生品种资源的鉴定中占重要地位。

尚梦洁,王希全,杨亚东,李康利,聂江文,曾昭海[6](2020)在《黑龙港低平原区直播夏花生高产品种筛选》文中研究表明引进新品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2年(2015年和2017年)大田试验,比较了14个夏播花生品种在黑龙港低平原区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试验年份显着影响花生的经济和农艺性状。与‘冀花4号’(对照)相比,‘豫花9620’‘豫花25’‘远杂9102’‘豫花9326’‘远杂9847’‘远杂9307’和‘豫花9719’等多个品种均具有产量优势,其中‘豫花9719’表现最好。两年试验中‘豫花9719’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高出43.1%~46.4%和59.1%~73.5%。此外,荚果产量与籽仁产量、出仁率及百果重等均显着相关,但与单株饱果数、主茎高及侧枝长等的相关性受试验年份的影响。综合来看,在黑龙港低平原区引进种植‘豫花9719’是提高该区域夏花生产量的有效途径,可为该区域花生产业发展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高产花生品种资源。

张晚晴[7](2019)在《耐低钙花生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南方酸性低钙土壤资源丰富,花生是该区域主要的经济作物与油料作物之一。为筛选适宜在酸性低钙土壤生长、荚果饱满的种质资源,在酸性低钙土壤上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施钙和不施钙处理对来自全国105个花生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花生植株性状、农艺性状、产量指标的平均值和耐低钙系数为基础,进行了相关的统计与分析,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花生耐低钙性鉴定指标,用综合评判法和聚类分析对耐低钙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耐低钙土壤的花生种质资源,并明确其基本的特征。主要结果表明:(1)通过对105份花生种质资源的24个农艺性状的分析发现,与施钙比较,不施钙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花生出苗率、叶绿素含量(SPAD值)、主茎高、侧枝长、荚果产量、单株饱果数、单株总果数、出仁率、荚果饱满度、饱果数率、饱果重率、饱仁重率及花生的籽仁品质,提高了空果率,其他性状受低钙影响较小,其中花生产量和空果率在这两种处理下差异达到显着水平。(2)在酸性低钙土壤上不同种质资源各性状耐低钙系数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CV)达2.315%-79.103%,空果率、单株秕果数的CV均大于65%,总分枝数、主茎高、侧枝长、单株饱果数、单株总果数、单株产量、油亚比的CV均大于10%,其他性状CV较小。(3)综合产量与23个农艺性状、产量耐低钙系数与23个农艺性状、产量耐低钙系数与23个农艺性状耐低钙系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酸性低钙土壤上产量及产量耐低钙系数与单株饱果数、单株总果数、总分枝数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低钙条件下高产的花生品种具备总分枝多尤其是结果枝多的特征,从而结果数多,空果数少,饱果数多,使产量得到提高。进一步采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综合确定了影响花生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单株饱果数和公斤果数。(4)用主成分分析将24个单项指标的耐低钙系数转化成8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指标(CI1CI8),依次为花生丰产性因子、花生籽粒含油量因子、花生株形因子、花生光合因子,以上因子可以较准确的评价花生种质,产量和饱果数率在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以及特征向量所占比例最大,可代表不同花生品种对低钙的响应情况。(5)通过聚类分析把105份花生种质资源分为5个类群,筛选出极强耐低钙品种2个(锦新黑紫红、F5023),这类品种相对产量高,耐低钙系数较高;强耐低钙品种1个(湘黑小果),这类品种相对产量较高,耐低钙系数较低;中度耐低钙品种19个(F5041、汕油红2号、桂花32等),这类品种相对产量中等,耐低钙系数高;敏感品种82个(开农172、农大511、湘花2008等),这类品种相对产量较低,耐低钙系数中等;高敏感品种1个(湘花819),这类品种产量低而不稳。通过以上这些品种筛选可以进一步为耐低钙育种和生产服务。

孙子淇[8](2018)在《花生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第四大油料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油料生产的日益重视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花生生产呈稳定上升趋势。河南省是我国第一花生生产大省,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2%和27%。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好、具有理想株型的花生品种一直以来都是花生育种工作的目标。而研究目标性状的遗传机制,了解花生种质资源和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是实现育种目标的前提。本研究利用tGBS(Tunable Genotypingby Sequencing)测序技术获得的高质量 SNP(Single Nuclotide Polymorphism)分析了 320份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花生农艺、品质、生育期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掘与其紧密关联的SNP标记,为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同时,利用分子标记和亲缘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arentage)解析了河南省培育及审定的106个花生品种的遗传关系,今后花生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指导。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tGBS技术测序并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得到的37,128个高质量SNP构建了 32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20份花生资源根据其植物型可被划分为三大类(C1、C2和C3),C1除3份材料外,其余均为多粒型,C2主要是珍珠豆型,C3包含有普通型、龙生型和中间型,且C1和C2属于连续开花亚种,C3属于交替开花亚种。本研究首次将连续开花亚种中的两个变种即多粒型和珍珠豆型利用分子标记区分开,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该结论的可靠性。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K=2时,连续开花亚种的两个变种(多粒型和珍珠豆型)被归为一个亚群,而当K=3时它们被区分为两个亚群。固定指数(FST)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开花亚种的两个变种间的遗传关系较近(C1和C2间的FST值为0.2838),两个亚种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势(C1、C2与C3间的FST值均大于0.4)。核苷酸多样性(π)分析结果表明,C2的遗传多样性更广(0.048),接下来依次为C1(0.035)和C3(0.012)。本结论为花生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为提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2、利用 MAF(Minor Allele Frequency)高于 0.05 的 10004 个 SNP 位点和实现在 TASSEL 5.2.13 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MLM),对花生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生育期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当显着性水平为0.05(临界值约为5.3)时,共检测到119个显着性SNP与花生重要性状相关联。其中,有19个SNP位点与农艺性状如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总分枝数关联,表型贡献率为7.95%~18.53%,B06染色体上与主茎高相关联的SNP在两个不同测试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其余位点仅在一个环境中检测到。与品质性状如蔗糖、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显着相关联的SNP共50个,表型贡献率为8.78%~23.17%,其中有9个与油亚比相关联的SNP能在两个或三个环境中检测到,其余位点仅出现在一个环境中。共发现33个位点与开花期显着相关联,表型贡献率为8.45%~18.80%,有8个位点在两个环境中检测到。与产量相关性状如百果重、百粒重、荚果和籽粒的面积、周长、直径、长、宽、长宽比显着相关联的SNP有26个,表型贡献率为7.61%~16.90%,其中21个位点为一因多效,控制两个及两个以上性状,14个位点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还有3个位点即SARAIP.B05_29253753、SARAIP.B06_72952240、SARAIP.B06_97561085不但同时控制多个性状而且在4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本研究为目标性状基因的遗传解析和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前提。3、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信息分析了河南省1982年至2016年间培育及审定的106个花生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系谱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育成花生品种绝大多数含有骨干亲本伏花生的血缘,约92%的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亲缘系数变异范围为0~0.773,平均值为0.149。106个花生品种根据分子标记和亲缘系数分析结果分别聚集成9类和10类,两个聚类结果的部分类群相互对应,其中珍珠豆型和普通型花生品种相互间具有明显的区别。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06个花生品种可以分为3个亚群,该结果与根据分枝、开花习性和荚果类型的分类相吻合,亚群划分情况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遗传背景较窄,遗传多样性较差,挖掘利用新的优异种质资源是今后花生育种工作的发展方向。

任小平[9](2013)在《中国主要花生改良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品质性状关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之一,在保障食用油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大宗油料作物中,花生的总产和总产值已跃居首位,而进一步提高花生综合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改良主栽品种的产量、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等重要性状。我国已先后培育出550余个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和利用价值的花生品种,其中不同年代育成并在生产上广泛推广种植的主栽品种约200个,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发展,同时这些改良品种也是育种研究重要的亲本资源。但是,迄今对于这些具有良好农艺性状和特殊生态适应性的花生改良品种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含油量等重要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方面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我国育成和应用的196个主要花生改良品种为材料,用SSR标记进行了分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对含油量、油酸、亚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作了关联分析,同时探讨了不同代表品种油脂合成代谢途径关键基因DGAT3序列的多样性,初步发掘出了相关SNP位点。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次明确了我国主要花生改良品种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花生改良品种的有效等位变异数平均为2.99个,明显低于品种资源的4.29个;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5,明显低于中国、美国核心种质相应值;随着花生育种年代的推进,含有稀有等位变异品种的比例呈递减趋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含有稀有等位变异的比例为77.8%,而到本世纪初的10年下降到43.8%,表明人工改良过程尤其是育种亲本少和定向选择导致花生品种的遗传基础趋于狭窄。通过利用Structure软件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将上述我国主要花生改良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即Pla、Plb、P2、P3a和P3b。聚类分析表明,我国北方、长江流域、南方三大生态区的花生改良品种分属不同的类群,但由于不同生态适应性亲本的交叉应用,三大区域改良品种在聚类分析中也有一定的交叉。花生改良品种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结果均与按群体结构的分类相吻合。群体结果分析表明,Pla和Plb分别包含42个和35个品种,其中64个来自长江流域以南,7个来自长江流域以北的山东、河南和吉林;P2包含27个品种,主要来自长江流域;P3a和P3b分别包含44个和48个品种,其中72个来自长江流域以北的山东、河南、河北和江苏等省份,10个来自长江流域的四川省。2、通过主要花生改良品种的关联分析获得了一批与含油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鉴定出18个标记与含油量相关,位于6个连锁群上(A07和A10连锁群上分别分布3个标记),它们对含油量变异的解释率在7%~20%,而且ARS205、GM1445、GNB1062、Seq2E6等标记在不同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3个对含油量增效效应较大的标记GA24-1、AC1C11和lSeq1E6分别存在于中花15和豫花9326(效应值2.22)、皖花7号和鄂花2号(效应值4.97)、豫花9326和中花15(效应值1.66)中。鉴定出7个标记与油酸含量相关、11个标记与亚油酸含量相关,其中6个油酸含量关联标记与亚油酸相同,与油酸含量相关联的标记:3eq1B9、TC4F10在2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标记Seq4E10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与亚油酸相关联。增效效应较大的标记GM2246、HAS0969、Seq1B9的对应效应值分别为16.70、6.33和15.37,其载体均是高油酸品种开农H03-3。关联标记TC4F10、Seq4E10的效应值分别为12.69和7.23,其对应载体分别为睢宁二窝和鄂花2号。这些关联标记对于花生高含油量、高油酸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处理具有辅助选择价值。3、通过分析主要花生改良品种代表性材料的DGAT基因序列差异,发现花生中存在3种AhDGAT3的类型,分别为AhDGAT3-1、AhDGAT3-2和AhDGAT3-3。AhDGAT3-1与基因序列gi/58324011的编码区完全一致,编码区全长为1020bp,编码339个氨基酸;而AhDGAT3-2与基因序列gi/62084564的编码区完全一致,编码区全长为1038bp,编码345个氨基酸;AhDGAT3-3的编码区为1026bp,编码341个氨基酸。AhDGAT3-1比AhDGAT3-2和AhDGAT3-3在501-512位置的编码区缺少12个碱基,在588~594位置的编码区缺少6个碱基;AhDGAT3-3比AhDGAT3-1和AhDGAT3-2在193-198位置的编码区多6个碱基。发掘出86个SNP位点,其中8位点可能与高含油量相关,对含油量性状的解释率变幅为18%~45%。分析关联标记的SNP位点变异,在85位A-G、109位A-C、915位A-G替换时,对含油量具有增效作用,效应值分别是1.5、1.0和1.5,其对应载体都为鄂花2号。

刘丹丹[10](2013)在《花生品种抗旱性鉴定和叶片抗旱生理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选用12个抗旱性不同的品种,设置苗期干旱、结荚期干旱等试验,研究了抗旱性与叶片生理和形态性状的关系,对40个种质抗旱性和叶片抗旱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花生品种的抗旱性采用抗旱系数法评价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分别于苗期重度干旱处理10天、结荚期中度干旱处理20天,根据单株生物量抗旱系数(苗期)和产量抗旱系数(结荚期)对品种抗旱性划分等级,结果表明,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和A596抗旱性极强;山花9号、海花1号、79266和花17抗旱性强;白沙1016和ICG6848抗旱性中等;农大818和花育20苗期抗旱性强,结荚期抗旱性极强;蓬莱一窝猴苗期抗旱性中等,结荚期抗旱性强。2花生品种叶片形态及生理性状对干旱的响应苗期重度干旱处理下,不同品种抗旱性状表现不同。山花11号表现突出的性状有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势、失水速率、Pn/E;如皋西洋生有光合速率、蒸腾速率、Pn/E、失水速率、PSII;A596有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失水速率、PSII、Pn/E;山花9号有光合速率、PSII、失水速率、Pn/E;农大818有PSII、失水速率;海花1号有水势、失水速率、束缚水含量、束/自、Pn/E;花育20有束缚水含量、束/自;79266有叶绿素含量、Pn/E;花17有蒸腾速率;蓬莱一窝猴有PSII、叶绿素含量;白沙1016有蒸腾速率、Fv/Fm;ICG6848有叶水势。结荚期中度干旱处理下,不同品种的抗旱性状不同:山花11号表现突出的性状有PSII、Fv/Fm、叶绿素含量、水势、Pn/E;ICG6848有叶绿素含量、失水速率;农大818有蒸腾速率、Fv/Fm、PSII、水势、束缚水含量、束/自;花17有叶绿素含量;海花1号有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PSII、水势、失水速率;蓬莱一窝猴有Chl(a/b)、束缚水含量、束/自;如皋西洋生有光合速率、Fv/Fm、比叶重、Pn/E、蒸腾速率、PSII、水势;A596有光合速率、PSII、Fv/Fm、蒸腾速率;白沙1016有蒸腾速率、失水速率;花育20有光合速率、比叶重、失水速率、束缚水、束/自;79266有光合速率、束缚水含量、束/自;山花9号有光合速率、Fv/Fm、蒸腾速率、失水速率、比叶重、束缚水含量。3花生品种叶片抗旱机制花生品种的叶片性状与抗旱机制密切相关,根据干旱条件下各性状的变化规律可探讨品种的抗旱机制。山花11号具有耐旱性和耗水型御旱性;海花1号具有较好的耐旱性和御旱性;A596和花17具有节水型御旱性;花育20和79266表现出避旱性和耗水型御旱性的特征;白沙1016具有御旱性;如皋西洋生和农大818具有较好的御旱性和避旱性;山花9号苗期具有耗水型御旱性,结荚期则表现出避旱性和耐旱性;蓬莱一窝猴苗期具有御旱性,结荚期表现避旱性;而ICG6848在以上性状的表现上不具有优势。4花生品种抗旱性和抗旱性状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采用抗旱系数作为花生品种抗旱性的鉴定指标,采用抗旱指数作为花生叶片性状的抗旱鉴定指标,于苗期重度干旱处理10天后,以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气孔开度、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作为苗期抗旱鉴定性状;于结荚期中度干旱处理20天后,以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气孔开度、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作为结荚期抗旱鉴定性状,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二、GS豫花10号产量与相关性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S豫花10号产量与相关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产量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作物源库概念及衡量指标
        1.2.2 作物源库类型的划分
        1.2.3 源库性状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2.4 源库性状对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1.2.5 改变源库关系的栽培措施
        1.2.6 花生源库特征及研究展望
2 材料与方法
    2.1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产量品质差异试验设计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数据计算
    2.2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试验设计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3 不同源库措施对花生产量品质调控效应试验设计
        2.3.1 去生长点控源试验设计
        2.3.2 乙烯利控花试验设计
        2.3.3 厚膜抑针试验设计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生品种的源库特征及其分类
        3.1.1 花生品种源库指标变异幅度
        3.1.2 花生品种源库性状主成分分析
        3.1.3 供试花生品种源库性状主成分得分
        3.1.4 不同类型花生品种间产量性状差异
        3.1.5 花生源库类型划分
    3.2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的源库特征差异
        3.2.1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间源性状差异
        3.2.2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间库性状差异
    3.3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生理指标差异
        3.3.1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叶绿素含量差异
        3.3.2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净光合速率含量差异
        3.3.3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不同叶片代谢酶活性差异
        3.3.4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不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差异
        3.3.5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不同叶片脱落酸含量差异
    3.4 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同化物积累及转运差异
        3.4.1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冠层透光率差异
        3.4.2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群体光合势差异
        3.4.3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不同叶片净同化率差异
        3.4.4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干物质量分配差异
        3.4.5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库源比差异
    3.5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蛋白质组差异
        3.5.1 冀花5 号优势表达蛋白的GO分析
        3.5.2 冀花5 号优势表达蛋白的KEGG分析
    3.6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差异
    3.7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品质性状差异
    3.8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3.8.1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源性状的影响
        3.8.2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库性状的影响
        3.8.3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源库综合性状的影响
        3.8.4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三羧酸循环通路的影响
        3.8.5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产量性状的影响
        3.8.6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籽仁品质性状的影响
    3.9 调控措施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3.9.1 去生长点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3.9.2 外源乙烯利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3.9.3 不同厚度地膜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4 讨论
    4.1 花生品种的源库特征及其分类
        4.1.1 花生源库性状衡量指标
        4.1.2 花生源库类型划分
    4.2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间源库性状、生理性状差异
        4.2.1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间源库性状差异
        4.2.2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间光合特征差异
        4.2.3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间叶片代谢酶活性差异
    4.3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间同化物积累和分配差异
        4.3.1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间冠层透光率差异
        4.3.2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间群体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差异
        4.3.3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间干物质分配及库源比差异
    4.4 源库协调型品种优势表达蛋白质组分析
    4.5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产量、品质差异
        4.5.1 源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4.5.2 库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4.5.3 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产量、品质差异
    4.6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品种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4.7 调控措施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
        4.7.1 去生长点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4.7.2 外源乙烯利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4.7.3 不同厚度地膜对花生源库性状及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大果花生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花生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1.2 花生品种适应性分析
    1.3‘开农70’产量构成的相关性分析
    1.4‘开农70’产量构成的通径分析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数据分析
作者贡献

(3)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1760产量及其构成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开农1760的选育
    1.2 试验材料及设计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开农1760丰产稳产性评价
        2.1.1 开农1760的产量评价
        2.1.2 开农1760丰产稳产综合排名
    2.2 开农1760产量构成
        2.2.1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2.2.2 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可视化
        2.2.3 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及可视化
3 结论与讨论

(4)北方主栽花生品种的源库特征及其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数据计算
        1.3.1 叶面积和干物重
        1.3.2 开花数、成针率、成果率
        1.3.3 产量及构成因素
        1.3.4 数据计算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花生品种源库指标变异幅度
    2.2 花生品种源库性状主成分分析
    2.3 花生品种源库性状主成分得分
    2.4 花生品种聚类分析
    2.5 花生品种间源性状差异
        2.5.1 叶面积差异
        2.5.2 净同化率差异
        2.5.3 单位叶面积对产量贡献差异
    2.6 花生品种间库性状差异
        2.6.1 开花特性差异
        2.6.2 结荚特性差异
    2.7 花生品种间产量性状差异
    2.8 花生源库类型划分
3 讨论
    3.1 花生源库性状衡量指标
    3.2 源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3.3 库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3.4 花生源库类型划分
4 结论

(5)黄淮海中南片小粒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
    2.2 供试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
    2.3 供试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6)黑龙港低平原区直播夏花生高产品种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参试花生品种
    1.3 试验设计
    1.4 样品采集及数据获取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年份与品种对参试花生各指标的交互作用
    2.2 参试夏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
    2.3 参试夏花生主要经济性状
    2.4 参试夏花生主要农艺性状
    2.5 参试夏花生各性状指标间相关性
3 讨论
    3.1 品种区域适应性
    3.2 品种增产潜力
    3.3 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4 结论

(7)耐低钙花生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壤中钙的形态
        1.2.2 植物体内钙的吸收与运输
        1.2.3 钙的生理功能
        1.2.4 钙肥对作物光合的研究
        1.2.5 钙肥对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
        1.2.6 钙肥对作物产量的研究
        1.2.7 钙肥对作物品质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切入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切入点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花生品种
        2.1.2 供试土壤
    2.2 试验地点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出苗的观测
        2.4.2 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测定
        2.4.3 花生成熟后农艺性状调查
        2.4.4 品质测定
    2.5 试验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低钙对花生农艺性状的影响
        3.1.1 低钙对不同花生品种出苗率的影响
        3.1.2 低钙对不同花生品种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3.1.3 低钙对不同花生品种形态性状的影响
        3.1.4 低钙对不同的花生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1.5 低钙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3.2 花生各性状耐低钙系数描述性分析
    3.3 花生各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3.3.1 低钙下产量与各性状简单相关分析
        3.3.2 低钙下产量与各性状的回归及偏相关分析
        3.3.3 低钙下产量与各性状的通径分析
        3.3.4 低钙下产量耐低钙系数与各性状简单相关分析
        3.3.5 低钙下产量耐低钙系数与各性状的回归及偏相关分析
        3.3.6 低钙下产量耐低钙系数与各性状的通径分析
        3.3.7 低钙下各性状耐低钙系数简单相关分析
        3.3.8 低钙下产量耐低钙系数与各性状耐低钙系数的回归及偏相关分析
        3.3.9 低钙下产量耐低钙系数与各性状耐低钙系数的通径分析
    3.4 花生各性状耐低钙系数主成分分析
    3.5 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花生耐低钙性评价
        3.5.1 花生耐低钙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的研究
        3.5.2 105个花生种质资源耐低钙性聚类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创新与展望
    4.1 讨论
        4.1.1 低钙胁迫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
        4.1.2 低钙胁迫对花生光合特性的影响
        4.1.3 低钙胁迫对花生农艺性状的影响
        4.1.4 低钙胁迫对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1.5 低钙胁迫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4.1.6 花生性状耐钙性内在关系及耐钙性鉴定指标
        4.1.7 花生耐低钙种质资源的筛选
    4.2 结论
    4.3 全文创新点
    4.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花生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栽培种花生的起源分类及分子研究进展
        1.1.1 栽培种花生的起源
        1.1.2 栽培种花生的植物学分类
        1.1.3 栽培种花生的基因组研究进展
        1.1.4 花生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2 栽培种花生遗传研究进展
        1.2.1 栽培种花生的遗传进化研究
        1.2.2 栽培种花生重要性状相关基因定位
        1.2.3 花生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1.2.4 河南省花生育种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花生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DNA提取和测序
        2.1.3 田间试验
        2.1.4 基因型数据分析
        2.1.5 表型数据分析
        2.1.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测序结果
        2.2.2 基因型分析结果
        2.2.3 表型鉴定结果
        2.2.4 关联分析结果
    2.3 讨论
        2.3.1 320份花生资源植物学验证
        2.3.2 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驯化
        2.3.3 SNP calling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4 显着性关联位点与前人研究相比较
第三章 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遗传关系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DNA提取
        3.1.3 SSR扩增
        3.1.4 KASP分型
        3.1.5 统计分析
        3.1.6 亲缘系数计算
    3.2 结果分析
        3.2.1 SSR标记多态性
        3.2.2 KASP标记检测
        3.2.3 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3.2.4 群体结构分析
        3.2.5 育成品种系谱
        3.2.6 品种间的亲缘系数
        3.2.7 品种亲缘系数的聚类分析
        3.2.8 不同育种单位及不同年代品种间的亲缘系数
    3.3 讨论
        3.3.1 不同标记类型比较
        3.3.2 不同聚类结果比较
        3.3.3 亲缘系数分析
第四章 全文结论
    4.1 花生资源遗传进化关系
    4.2 花生性状关联分析结果
    4.3 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遗传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9)中国主要花生改良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品质性状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方向
        1.1.1 国内外花生生产现状
        1.1.2 花生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1.2 我国花生品种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1.2.1 花生品种资源研究进展
        1.2.2 我国花生品种育种进展
    1.3 花生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3.1 花生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3.2 花生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3.3 花生分子标记研究
        1.3.4 花生遗传连锁图构建及QTL定位研究
        1.3.5 含油量的遗传及QTL定位
        1.3.6 油酸的遗传及种质创新
    1.4 作物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1.4.1 关联分析的概念
        1.4.2 影响关联分析结果的因素
        1.4.3 关联分析的应用
        1.4.4 关联分析在花生上应用
    1.5 作物DGAT基因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意义
第二章 我国花生主要改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我国花生主要改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3.2 “伏花生”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特征
        2.3.3 花生品种的群体结构分析
        2.3.4 花生品种不同亚群的分子方差分析
    2.4 讨论
        2.4.1 伏花生及衍生品种的遗传特性
        2.4.2 我国主要花生改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2.4.3 我国主要花生改良品种的群体结构
第三章 花生含油量、油酸性状的关联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花生改良品种含油量的分布及稳定性
        3.3.2 花生含油量的关联分析
        3.3.3 花生油酸和亚油酸的关联分析
    3.4 讨论
        3.4.1 花生改良品种含油量的关联分析
        3.4.2 花生主要改良品种油酸和亚油酸的关联标记
第四章 花生DGAT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花生DGAT3基因的克隆
        4.3.2 花生DGAT3基因的多样性分析
        4.3.3 花生DGAT基因的SNP发掘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花生改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5.2 花生含油量、油酸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5.3 花生DGAT基因遗传多样性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历

(10)花生品种抗旱性鉴定和叶片抗旱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抗旱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
        1.2.1.1 抗旱鉴定指标
        1.2.1.1.1 抗旱系数
        1.2.1.1.2 抗旱指数
        1.2.1.2 抗旱鉴定方法
        1.2.1.2.1 田间直接鉴定法
        1.2.1.2.2 人工模拟鉴定法
        1.2.1.2.3 实验室鉴定法
        1.2.2 花生抗旱机制研究进展
        1.2.2.1 花生抗旱机制类型
        1.2.2.2 花生抗旱机制与植株性状的关系
        1.2.3 植株叶片形态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1.2.3.1 叶片形态特征
        1.2.3.2 叶片显微结构
        1.2.3.2.1 叶片组织结构
        1.2.3.2.2 叶片气孔结构
        1.2.4 植株叶片生理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
        1.2.4.1 光合特性
        1.2.4.2 荧光特性
        1.2.4.3 叶绿素含量
        1.2.4.4 叶片相对含水量
        1.2.4.5 离体叶片失水速率
        1.2.4.6 叶水势
        1.2.4.7 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及其比值
        1.2.5 植株荚果发育与抗旱性的关系
        1.2.5.1 开花下针
        1.2.5.2 荚果发育
        1.2.5.3 产量及构成性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一 2011 年花生盆栽苗期干旱试验
        2.1.2 试验二 2011 年花生旱棚结荚期干旱试验
        2.1.3 试验三 2012 年花生盆栽苗期干旱试验
        2.1.4 试验四 2012 年花生旱棚结荚期干旱试验
        2.1.5 试验五 花生种质田间干旱试验实验
    2.2 主要测定项目
        2.2.1 土壤含水量
        2.2.2 花生功能叶光合荧光特性
        2.2.2.1 单株叶片光合参数
        2.2.2.2 单株叶片荧光参数
        2.2.3 花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
        2.2.4 花生功能叶水分生理特性
        2.2.4.1 叶片相对含水量
        2.2.4.2 离体叶片失水速率
        2.2.4.3 叶片水势
        2.2.4.4 叶片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
        2.2.5 花生功能叶显微结构特征
        2.2.5.1 叶片组织结构
        2.2.5.2 叶片气孔显微结构
        2.2.6 植株性状与生物量
        2.2.6.1 比叶重和比叶面积
        2.2.6.2 叶面积指数
        2.2.7 产量及构成性状
    2.3 数据处理和抗旱性评价方法
        2.3.1 数据处理
        2.3.2 品种抗旱性和抗旱性状鉴定评价
        2.3.2.1 品种抗旱性鉴定评价
        2.3.2.2 品种抗旱性状的鉴定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生品种抗旱性鉴定评价
        3.1.1 花生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评价
        3.1.2 花生品种结荚期抗旱性鉴定评价
        3.1.3 花生种质抗旱性鉴定评价
    3.2 花生品种叶片生理特性对干旱的响应
        3.2.1 花生品种叶片生理性状对干旱的响应
        3.2.1.1 花生品种苗期叶片生理性状对干旱的响应
        3.2.1.2 花生品种结荚期叶片生理性状对干旱的响应
        3.2.2 花生种质叶片生理特性对干旱的响应
        3.2.2.1 花生种质苗期叶片生理特性对干旱的响应
        3.2.2.2 花生种质结荚期叶片生理特性对干旱的响应
    3.3 花生品种适应干旱的叶片形态结构差异
        3.3.1 叶片组织结构
        3.3.2 气孔显微结构
    3.4 花生品种叶片性状指标与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3.4.1 花生品种苗期叶片性状指标与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3.4.2 花生品种结荚期叶片性状指标与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3.5 花生品种叶片抗旱机制
        3.5.1 花生苗期叶片抗旱机制
        3.5.2 花生结荚期叶片抗旱机制
        3.5.3 花生种质叶片抗旱机制
4 讨论
    4.1 花生品种抗旱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
    4.2 花生品种和叶片性状的抗旱性鉴定评价
    4.3 花生叶片生理性状与抗旱机制的关系
    4.4 花生叶片形态结构与抗旱机制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GS豫花10号产量与相关性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源库类型花生品种产量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D]. 高芳.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大果花生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可视化分析[J]. 邓丽,郭敏杰,谷建中,苗建利,殷君华,李阳,任丽. 分子植物育种, 2021(18)
  • [3]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1760产量及其构成的可视化分析[J]. 邓丽,郭敏杰,殷君华,谷建中,苗建利,李阳,任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03)
  • [4]北方主栽花生品种的源库特征及其分类[J]. 高芳,刘兆新,赵继浩,汪颖,潘小怡,赖华江,李向东,杨东清. 作物学报, 2021(09)
  • [5]黄淮海中南片小粒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 范小玉,陈雷,贺群领,李可,刘卫星,张枫叶,吴继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21(01)
  • [6]黑龙港低平原区直播夏花生高产品种筛选[J]. 尚梦洁,王希全,杨亚东,李康利,聂江文,曾昭海.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7]耐低钙花生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D]. 张晚晴.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8]花生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 孙子淇. 中国农业大学, 2018(02)
  • [9]中国主要花生改良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品质性状关联分析[D]. 任小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3)
  • [10]花生品种抗旱性鉴定和叶片抗旱生理机制研究[D]. 刘丹丹.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标签:;  ;  ;  ;  

GS雨花10号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