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蔬菜残留农药引起中毒的成因及防制(论文文献综述)
卢智奇[1](2021)在《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安全性评价及其对湖羊生长与健康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蔬菜尾菜产量大,营养价值较高,将其饲料化并在养殖生产中科学使用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饲料资源紧缺和尾菜废弃带来的环境压力。目前蔬菜尾菜饲料化及其在畜禽养殖生产中应用的技术研究尚处在初步阶段,蔬菜尾菜中的抗营养因子(硝酸盐、硫代葡萄糖苷、重金属离子等)、农药残留、霉菌毒素等因素是否会对动物造成影响,因地理环境、不同畜种、不同生理阶段而异,蔬菜尾菜目前的利用技术尚未系统和明确,有待于进一步地试验研究并予以阐明,为促进养殖和生态效益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产品开发为目的,结合基础研究,以期为结合实际生产的非常规饲料的开发提供可靠的实际参考。试验一、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安全性评价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的饲用安全性,混贮饲料以白菜尾菜稻草为原料,以4:6的比例混合,并添加植物乳杆菌0.035 g/kg、纤维素酶0.250 g/kg进行裹包青贮40 d,并设置厂用饲料为对照组。试验检测了两种饲料中的常见霉菌毒素含量、农药残留含量、重金属含量、亚硝酸盐含量以及四种维生素含量。(1)霉菌毒素含量试验结果显示,在被检测的所有样品中,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均为100%,但均未超标,符合国家饲用饲料的限定标准。厂用饲料的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含量显着低于混贮饲料(P<0.05),而赭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着高于试验组(P<0.05)。(2)农药残留含量试验结果显示,在检测的60余种农药残留中,多数农药残留指标均未检出。另外,在常见的农药残留指标中,厂用饲料(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六氯苯和溴氰菊酯)与混贮饲料(六六六、滴滴涕、多效唑、敌敌畏和六氯苯)饲料中的农药残留均未检出。此外,厂用饲料中检测出多效唑,混贮饲料中检测出溴氰菊酯,但都没有超过限定标准,符合国家饲用饲料的限定标准。(3)重金属及亚硝酸盐含量试验结果显示,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样品中重金属(砷、铅、汞、铬、镉)及亚硝酸盐均有检测出,但没有超过国家对家畜饲料的限定标准。两种饲料之间砷、铅、铬、镉及亚硝酸盐的含量有极显着差异,其中厂用饲料中铅、铬、镉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极显着低于混贮饲料(P<0.05),而砷的含量显着高于混贮饲料(P<0.05)。此外,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汞的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4)维生素含量试验结果显示,混贮饲料的维生素B2含量显着大于厂用饲料(P<0.05),厂用饲料维生素C含量显着大于混贮饲料(P<0.05),两组之间VA、VE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本部分试验结果表明,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相比,维生素含量较丰富,其中维生素B2、维生素C含量显着高于厂用饲料。两组饲料的霉菌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及亚硝酸盐含量均达标,符合饲料安全卫生标准,可用作动物生产饲料。试验二、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育肥湖羊生长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6只湖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公母各半,以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饲喂的湖羊为试验组,以厂用饲料饲喂的湖羊为对照组。试验测定了两组湖羊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器官指数,消化道生理形态。(1)湖羊生长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者之间的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表观消化率的试验结果显示,两组饲料对育肥湖羊的干物质消化率、有机物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以及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器官指数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育肥湖羊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肺脏指数、肾脏指数及胰腺指数均无显着影响(P>0.05)。(2)对湖羊复胃发育的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瓣胃重量、瓣胃占宰前活重比例、复胃量、复胃占宰前活重比例显着高于试验组(P<0.05),而复胃其他部分两组间无显着影响(P>0.05)。瘤胃组织形态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瘤胃腹囊的基底层厚度显着低于试验组(P<0.05),其他瘤胃组织形态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3)对湖羊肠道发育的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指数均无显着差异,且两组之间的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形态的各个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本部分试验结果表明,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相比,未对湖羊的表观消化率及生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显着降低了湖羊瓣胃、皱胃以及复胃的发育,但显着提高了瘤胃上皮组织颗粒层以及基底层的发育。试验三、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育肥湖羊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育肥湖羊健康性能的影响,试验分组同试验二。试验测定了两组湖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机体及消化道的抗氧化性能以及免疫性能。(1)对湖羊血液生理生化的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红细胞数量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而对血液中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2)对湖羊机体抗氧化性能的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肾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血清、肝脏、肾脏中的丙二醛含量(MDA)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其它器官的各项抗氧化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对湖羊消化道抗氧化性能的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瘤胃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瘤胃以及十二指肠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瘤胃的丙二醛含量(MDA)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消化道的其它部分各项抗氧化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3)对湖羊机体免疫性能的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中IL-10、TNF-α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机体其它器官的各项免疫指标无差异(P>0.05)。对湖羊机消化道免疫的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十二指肠的IL-6、Ig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瘤胃中的TNF-α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消化道其它部分的各项免疫指标无差异(P>0.05)。本部分试验结果表明,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湖羊机体(血清、肝脏、肾脏)的抗氧化性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湖羊消化道(瘤胃、十二指肠)的抗氧化性能。整体上,混贮饲料对湖羊的抗氧化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湖羊机体(血清)的免疫性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湖羊消化道(瘤胃、十二指肠)的免疫性能。整体上,混贮饲料对湖羊的免疫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的饲料安全指标含量均在我国饲料标准范围内,对湖羊的生长性能未造成不良影响,并且混贮饲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湖羊机体与消化道的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性能,促进了湖羊的健康发育。
陈嘉惠[2](2020)在《国内市售乳制品及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文中指出乳制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球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对影响乳制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可为食品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从而预防乳制品和水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本论文采用蒙特卡罗模拟、定量风险评估和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等方法,对国内市售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和化学危害因素进行了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乳制品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可定性预测中国市售乳制品的安全性。同时,针对上海等地区市售动物源性水产品(以下简称水产品)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中化学污染物及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风险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时空扫描等方法分析了中国长三角地区兽药残留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国内市售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及预警首先,对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温度和时间对液态乳供应链环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生长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市售液态乳中这两种菌污染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在未热处理途径和热处理途径中,不同p H液态乳(6.4-6.8)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终平均污染浓度较高,大于105 CFU/m L的概率均在3.9%以上,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影响;不同p H液态乳中大肠杆菌的最终平均污染浓度超过106 CFU/m L的概率均为0.1%,所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此外,还构建了生牛乳中牛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的风险评估模型,结果显示,生牛乳携带牛结核杆菌的平均概率为4.75×10-4,人均消费1kg生牛乳,携带牛结核杆菌的平均概率为0.016,存在一定健康风险。在评估了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的风险之后,进一步分析了供应链中可能导致液态乳化学危害事件发生的因素,并构建了液态乳化学危害事件的故障树。结果显示,影响液态乳中化学危害事件的关键因素有生产企业反馈机制不完善、政府部门忽视或者没有良好的监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未进行抽检。此外,还分析了液态乳供应链中化学危害因素脆弱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三组人群(消费者、生产企业和食品监管部门)都认为液态乳供应链容易受到化学危害因素的影响。针对乳制品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采用2014-2017年中国乳制品抽检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乳制品安全定性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使用集成算法Adaboost构建的模型效果优于其他算法,模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2.50%、91.67%和72.22%,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定性预测;基于该预测模型,我们还构建了在线预测系统,用户可通过http://www.biotechshu.com:8080/Mpredict访问该系统。2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统计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居民水产品的膳食摄入情况,采用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对水产品中的镉、铅、汞、孔雀石绿、硝基呋喃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2-4岁男性儿童和4-7岁女性儿童由于食用水产品摄入的镉、汞和铅的平均暴露量均高于其他年龄组。所有年龄组居民每日因食用鱼类摄入的孔雀石绿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暴露边界值大于10000),因食用鱼类摄入的硝基呋喃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暴露边界值小于10000)。根据文献调查的副溶血性弧菌在水产品中的污染情况,评估了东部沿海地区居民生食水产品可能引发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风险,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居民因生食水产品而患病的概率为8.34×10-7,风险较低。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方法分别对2017-2019年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长三角城市群)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超标率和检出率的时空分布情况、聚类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17-2019年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总体超标率和检出率呈现空间随机性分布,热点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水产品中兽药检出和超标情况存在聚集性。
吴佳逸[3](2020)在《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水产品因其体内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和人体必须氨基酸而具有相当丰富的营养价值,且肉质鲜美,口感极佳,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但是由于其长期生长于水域环境,因此极易受水域环境的影响而遭受污染,进而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为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在水产品出售以前均会对其进行卫生检测,其中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近年来微生物污染引发的水产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引起人们对微生物食品安全影响的不断关注,这使得水产品的微生物控制变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以辽宁省某市为研究区域,针对市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研究成果如下:(1)市售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调查情况:检测生食水产品共717份。其中有74份检出病原微生物,病源微生物总检出率为10.3%,菌落总数合格样本643份,合格率为89.7%,大肠菌群合格数为592份,合格率82.6%。四种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从高到低为:沙门氏菌合格率为97.1%,单增李斯特菌合格率为96.7%,副溶血性弧菌合格率为93.1%,金黄色葡萄球菌合格率为92.8%。从不同来源角度分析,超市采样合格率(94.1%)及酒店采集样品合格率(94.7%)均高于市场采集样品合格率(92.8%)。不同处理方式角度分析,经过消毒低温处理的样品合格率(92.8%)高于未处理过的样品合格率(91.2%)。不同区域划分角度分析,中心城区样品采集合格率(94.2%)高于周边地区样品合格率(90.2%)。(2)居民对生食水产品危害知晓率问卷调查情况:从全市8个区选取400名居民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知道生食水产品危害的比率仅为46.75%。根据统计分析得知,了解水产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的比率与人们的性别和职业、身份有一定关系,但是与年龄和文化程度无关。(3)市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根源及解决策略分析研究:通过对污染水产品的病原微生物来源分析,主要污染途径是养殖水产品的水源、加工及运输过程中环境及设备、清洗用水及操作人员个人卫生、销售过程中储放环境和销售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等方面。针对不同的来源和途径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对水产品养殖环境水源使用灭菌剂进行灭菌处理,对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环境及设备进行消毒杀菌处理,运输过程采用低温抑菌装置,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以及建议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建立责任明确的监管体系等措施来解决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问题。
李柏谖[4](2020)在《甘肃省312岁儿童家长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兰州市和陇西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甘肃省兰州市和陇西县为例,了解甘肃省312岁儿童家长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分析对家长食品安全知信行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分析评价,探索切实有效的宣教干预手段,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教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提升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选择兰州市和陇西县作为本次研究的城市点和农村点,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每个点分别抽取4所小学、2所幼儿园,每所学校以年级分层,每所小学随机抽取1个班级,每所幼儿园抽取2个班级,共调查家长3600人。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以及围绕食品购买、储存、处理等方面展开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问题。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来检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差异是否受到不同的社会人口参数(如教育水平、职业和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采用?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对具体题目率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法探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三者间的相关性,采用四象限分析法确定食品安全教育的重点人群。结果:兰州市、陇西县3-12岁儿童家长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69.80%,各知识点的知晓率为3.44%95.58%之间,存在明显的知识死角,食品安全相关态度的正确持有率在41.30%96.30%之间,大多数家长(83.01%)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关注或非常关注,食品安全相关行为正确率具有率在18.25%92.38%之间。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居民地的家长食品安全知识及态度方面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家庭经济水平越好,家长的食品安全认知情况也越好,城市家长的食品安全认知情况总体优于农村家长。四象限分析法结果显示;43.38%的家长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行为习惯,16.61%的家长在知识和行为两方面均有待提高。结论:1.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的要求,兰州市和陇西县家长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还有待提高,总体食品安全态度较为良好,83.01%的家长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关注,不同行为正确率差异较大。2.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医生、教师)、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家长知信行状况相对较好,女性优于男性、城市优于农村,家庭经济水平越高,知信行情况越良好。3.根据四象限分析法确定的第Ⅰ象限(知识、行为都较好)人群比例还有待提高,应根据不同象限人群的特点,提供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干预策略,促使其尽快提高自身食品安全知信行水平。
马兴栋[5](2019)在《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以无公害生产为例》文中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竞争力不强。中国拥有可耕地面积134955.66万公顷,具有超过6亿吨粮食、8000万吨肉类、7000万吨水产品的农业产能,但与之匹配的生产主体却是2.2亿农户,有限土地资源造成的人地比例不匹配矛盾成为中国最突出、最基本的国情和农情。在中国小农户生产情境中,探索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成为中国农业突破现有困境的重大命题。1999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在农业领域开始推行标准化生产。2001年,农业部围绕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部分省份探索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区建设,进行实施层面上的农业标准化示范试探性试点工作。历年中央1号文件也连续强调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然而,中国的农业标准化路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生产管理制度变革,是政府和理论界、农业及食品工程技术行业催生的产物,外部推力显着加速着该变革的进程。受体制和市场发育的限制,消费者对标准化农产品虽有强烈的潜在需求和愿望,却没有转变为实际购买行为,结果导致农业标准化进展缓慢,主要农产品标准缺乏稳定性、质量信用不高,并成为学术界、决策及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苹果是高价值农产品(HVP),因而苹果种植户的生产经营特征既具有中国农户生产经营的一般特征,但又具有独特性。首先,与粮食生产相比,苹果生产过程具有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特征,因而苹果种植户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其次,苹果生产经营过程的专业化程度、商品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因而苹果种植户应对市场变化的经营决策能力更强;最后,苹果生产发展过程中政府支持苹果种植户发展的相关政策基本符合WTO绿箱政策,苹果产后进入市场过程中政府无任何干预政策,因而苹果市场是最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状态的市场。可见,以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为对象和无公害苹果生产为例,对研究中国农业标准化过程的一般规律,认识中国农业标准化情境中农户的行为特征与效果,评价中国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进展的制度设计、运行与规制机制、政策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农户行为理论、嵌入理论、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对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进行规范分析和理论解析;在对苹果种植户家庭基本特征及苹果生产经营基本特征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采用农户发展模型等方法和实地调查数据,对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市场有效性、网络嵌入及其影响、制度信任与外部规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案设计,将本研究内容规划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即论文第一章。该部分在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总结凝练出本研究要解决的根据科学问题;介绍研究的目的设计及主要研究结论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综述和评价了国内外重要文献和精准性文献,并设计了支撑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选择和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即论文第二章。在相关概念界定基础上,以农户行为理论、嵌入理论、外部性理论为指导,对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借鉴农户发展模型的理论分析认为,适宜的经济制度应与传统的规范与习俗相协调,农户生产行为受到内外生系统的影响,且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基于理论分析,结合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的具体情境,提出研究预期假设,即当前苹果标准化市场缺乏有效性导致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缺乏激励,且技术选择受到技术的网络效应与农户关系网路的共同影响,而制度信任与外部规制是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保障因素。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涉及论文第三章至第七章。第三章是论文概述和描述性统计部分,重点介绍苹果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抽样方案与实地调研方法、样本容量和样本苹果种植户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对苹果生产管理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第四章是实证研究部分,采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方法,分析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意愿及意愿溢价、估计意愿溢价均值;以消费者对标准化产品消费的意愿溢价为参照,评估和评价当前我国标准化产品市场的有效性。第五章以标准经济学中技术的网络效应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特征作为研究起点,结合苹果生产管理中园艺流程特点,采用Mvprobit模型考察关系网络与技术网络嵌入对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的影响机理。第六章按照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研究范式,将制度信任具体解构为对市场交易制度的信任和对政府推广制度的信任,采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制度信任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规程的影响机理与程度。第七章将外部规制划分为“引导”和“监管”两个层面,研究外部规制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建议部分,即论文第八章。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从加强政府规制力度、提高农户生产管理素质、改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条件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论文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苹果种植户苹果生产的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其中果园细碎化严重,规模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推广受到限制,导致果园技术规范和管理标准推广应用面临规模不经济的微观环境;而与苹果产量关联密切的化肥、与果园病虫害防控效果管理密切的农药过度投入问题突出,苹果种植户安全生产意识薄弱。2.与普通苹果市场价格比较,苹果种植户采纳无公害生产管理规范与标准的意愿溢价的平均期望为64.66%,高于消费者购买无公害产品的意愿溢价。这意味着当前标准化农产品消费者的意愿溢价低于农产品生产者的意愿溢价,即难以形成正向激励苹果种植户自觉主动采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价格条件,表明我国标准化农产品市场缺乏有效性。3.苹果生产管理中不同技术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即联动效应明显。其中技术网络的嵌入导致了苹果种植户生产的“技术锁定”问题,而且随着苹果种植户技术网络的同质性增强,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概率呈显着下降趋势。同质性关系网络对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的影响并不显着,而异质性关系网络对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的影响正向显着。4.苹果种植户对市场交易制度、政府推广制度的信任程度均正向显着影响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程度,但苹果种植户更偏向信任市场机制中优质优价的市场交易制度。当模型中引入信任的交互项后,研究发现对政府推广制度信任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回归结果仍然显着,表明政府推广制度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效果明显。5.外部规制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针对性强的宣传与培训、严格过程检查、规制性惩罚措施能够显着正向影响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规范的程度,而物质投入扶持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规范的影响并不显着。
王玉倩[6](2018)在《贵州山地葡萄安全品质评价与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贵州是我国西南山地主要葡萄产区之一,该区域的寡日照及高湿条件,致使部分葡萄园果实病虫害发生较严重,需要多次使用药剂进行防控;贵州是有色金属储备丰富的区域,具有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背景,对这种气候特征和土壤背景,葡萄安全品质状况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从贵州省9个县18个乡镇45个葡萄园采集样品,通过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对葡萄果实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评价其安全性,分析影响贵州葡萄安全品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贵州葡萄的质量安全,为贵州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贵州山地葡萄存在农残超标现象,且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区域、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安全品质存在差异,但膳食暴露风险很小。参照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甲霜灵、烯酰吗啉、嘧菌酯和吡虫啉均不超标,百菌清、霜脲氰和三唑酮超标率分别为2%、19%和42%;参照行业标准《绿色食品温带水果》,吡虫啉符合标准,烯酰吗啉和百菌清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0%和46%。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农残比露地栽培较低;同一葡萄品种,在江口和息烽产区葡萄农残相对较低;同一区域,‘水晶’葡萄农残相对较低。成人每天食用1.09kg贵州葡萄摄入的农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从饮食习惯调查来看,每人每天食用葡萄的量不超过1kg,所以膳食暴露风险很小。2、贵州山地葡萄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且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区域、不同葡萄品种果实安全品质存在差异,但膳食暴露风险很小。参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Cd不存在超标现象,但有63%样品Pb超标;参照行业标准《绿色食品温带水果》,符合国家标准的样品同样符合绿色食品标准。露地栽培模式下,葡萄重金属含量比避雨栽培较低;同一葡萄品种,在江口和息烽产区葡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同一区域,‘水晶’葡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成人和儿童食用贵州葡萄摄入重金属的量低于参考暴露剂量、风险系数和致癌风险都非常小。3、贵州山地葡萄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种植者使用农药不规范、不科学,而导致这种农药使用问题的原因是葡萄种植者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的常识和病虫害防控的基础知识。在葡萄生产中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复杂且多元化,土壤污染、追施肥料、灌溉水以及大气沉降都可能会影响葡萄果实安全品质,具体贡献率有待后人进一步研究与验证。4、根据贵州葡萄的安全品质及成因分析,结合葡萄生长发育特性,提出对贵州省葡萄安全生产的对策:(1)选择抗性葡萄品种。在贵州葡萄产区,避雨栽培模式下,‘摩尔多瓦’、‘温克’、‘南玉’、‘美人指’和‘火焰无核’葡萄抗性表现较好;在露地栽培模式下,‘水晶’和‘紫秋’葡萄抗性表现较好。(2)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在寡日照、高湿的贵州生态区域,避雨栽培、套袋栽培、高垄栽培、高干栽培可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压力。(3)建立葡萄园科学管理制度,科学合理使用农药。(4)选择土壤无污染、远离交通要道的园址建园。(5)施用无污染的肥料和灌溉水。(6)加强葡萄种植者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培训。
吴淙斌[7](2018)在《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工作都息息相关,食品安全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食品行业链条中,餐饮业是与消费者接触的最后环节,因此餐饮业食品安全十分重要。本文对东山县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食品安全行为等。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调查共收集612份有效问卷,经统计,东山县餐饮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的比例为89.1%,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小学、中学、大专、大学人数比例分别为20.1%、32.7%、39.9%、7.3%,员工参加餐饮安全培训情况为一年中参加过1次、2次、3次培训以上的人员比例分别为50%、30.1%、15.0%,尚有4.9%的人员全年未参加过食品安全相关的培训教育。从问卷中反映出监管部门在监管上存在一些漏洞,对餐饮从业人员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培训不足。对东山县消费者调查共收集612份有效问卷,东山县居民购买海鲜产品的主要场所以菜市场为主,比例达45.8%;购买海鲜产品时关注项目主要为新鲜度、保质期、价格、口感,各项目的关注度分别为70.3%、20.4%、5.4%、3.9%;海鲜烹饪方式最多的是水煮处置,比例达55.9%;98.0%的人群通过网络获取饮食安全的信息;55.0%居民对东山县餐饮安全是非常满意,5%的居民对市场上的餐饮安全感到不满意;面对食物中毒事件时,其中有10.9%的人群选择默默接受,说明还有部分人群缺乏法律意识。从问卷中反映出东山消费者在消费海鲜产品较为关注新鲜程度,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信息,但维权意识待提高。本文收集了2015年-2017年东山县大米、蔬菜、水果、食用油、海产品、餐饮具和生活饮用水的监测数据,近三年的抽检样品总数分别为1229批次、1293批次、1525批次,合格率分别为92%、91.7%、93.6%,不合格食品种类和项目分别为蔬菜中克百威、海产品中氯霉素、餐饮具中大肠菌群、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反映出东山县食品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同时也反映出监管部门抽样管理工作中存在设计项目不够完善,发现问题后未能有效改进、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2013年-2017年东山县5起食物中毒数据,表明东山县食物中毒以细菌性和河豚毒素为主。其中食物中毒高发时间为6月至10月,主要为食用海产品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为副溶血性弧菌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对HACCP体系在东山县A酒店的运用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A酒店通过建立HACCP小组、实施HACCP管理细则,在原料采购验收、原料存放、食品加工等环节进行了危害分析与识别,并制定了关键控制点。通过实施HACCP,A酒店加强了人员培训和强化了食品安全管理措施。针对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善东山县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加大推广HACCP体系运用、增强联合执法、加大餐饮行业抽检力度、加大餐饮业专项整治力度、宣传普及餐饮知识、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多措并举预防食物中毒,做好预防监管工作,为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可参考借鉴资料。
余凤[8](2017)在《江西稻米重金属镉污染和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结果分析及防控对策》文中认为稻米是超过六成中国人的主要食物,其生产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稻米的要求正逐步从满足“数量”演变到追求“安全”。然而由于重金属镉、农药残留等使得我们的必需品存在安全隐患。本论文以江西省水稻种植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检测、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全省水稻主产区稻米的重金属镉及农药残留情况测定,分析了引起污染和残留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对策,为我省优质稻米的生产提供参考。研究的结果如下:1、通过对全省各个水稻主产区20132015年稻米重金属镉污染检测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4年江西省稻米样品重金属镉的合格率基本稳定,早稻合格率普遍高于中、晚稻。20132015年部分地区出现较重镉污染的样品。2、通过对全省各个水稻主产区20132015年稻米农药残留情况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4年5种禁用农药残留均未检出。2015年其他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1.89%,晚稻的检出率和超标率较早、中稻高,个别地区的稻米检出批次和超标批次最多。3、引起稻米镉污染的成因分析:工业及其他废气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经自然沉降或雨水淋降进入稻田;利用不经处理的污水灌溉;肥料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偏高等。根据以上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做好稻田重金属污染的普查工作;分别采用物理、化学、生态等方法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进行修复;调整作物结构,建立优良耕制等。4、引起稻米农药残留的成因分析:喷洒农药时形成大量的漂浮物从而污染大气;长期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致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农民普遍缺乏科学使用农药技术。根据以上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加强农药监督管理等。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技术、加强水稻优质品种的选育改良工作、建立标准化的优质水稻体系等措施,使我省人民吃上安全可靠的稻米。
李坤成[9](2013)在《山东省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在实地调查及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山东省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进及成因进行梳理。从整体趋势来看,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逐年下降;从不同季度来看,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在第一、二季度较高,第三季度最低;从不同样本采集地来看,公司、超市、合作社采集样本的超标率高于集市、基地、批发市场,其中示范园、实验区超标率较低;从不同蔬菜种类来看,其中农药残留超标率最高的是白萝卜和韭菜,最低的豆类。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环境污染、种植布局、农药本身及储藏运输等导致的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也不容忽视。青州市蔬菜产业是青州市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但在蔬菜质量安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蔬菜生产方面,面临着生产者安全用药意识差、无公害及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缓慢、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低、基层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其次,在农药经营方面,主要存在市场管理不全面、违法经营严重等问题;再次,农残检测方面,检测能力和检测力度不高、检测标准体系有待完善、采样不规范及超标样本追溯制度不完善;最后,在监管方面,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和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引导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意识。蔬果农药残留问题可以从蔬菜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严格控制,通过质量监管及保障支持等措施,达到保证蔬果质量安全的目的。按照标准化生产,严格规范蔬菜农药使用剂量,重点是保证蔬菜质量安全,如果可以不用农药,就尽量不采用农药,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无公害、有机、绿色蔬菜,实现青州市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周辉,张志转[10](2013)在《中国蔬菜农业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及污染防控》文中研究指明总结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季节的蔬菜农药残留状况,汇总了全国主要城市的蔬菜重金属污染分布状况,比较了不同类型蔬菜、蔬菜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富集能力以及同一蔬菜品种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阐述了蔬菜在物流、贮藏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并探讨了这3个方面的蔬菜农业污染的成因及防控措施。
二、浅谈蔬菜残留农药引起中毒的成因及防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蔬菜残留农药引起中毒的成因及防制(论文提纲范文)
(1)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安全性评价及其对湖羊生长与健康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蔬菜尾菜的产量与养殖饲料资源概况 |
1.2 蔬菜尾菜的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 |
1.3 蔬菜尾菜饲料化技术 |
1.4 蔬菜尾菜饲料饲喂畜禽的潜在影响 |
1.4.1 硝酸盐对动物的影响 |
1.4.2 硫代葡萄糖苷对动物的影响 |
1.4.3 重金属残留对畜禽的影响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7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的安全性评价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测定指标 |
2.2.4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的霉菌毒素含量结果 |
2.3.2 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的农药残留含量结果 |
2.3.3 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的重金属及亚硝酸盐含量结果 |
2.3.4 混贮饲料与厂用饲料的维生素含量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生长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3.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3.2.3 样品采集与测定指标 |
3.2.3.1 生长性能的测定 |
3.2.3.2 养分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
3.2.3.3 器官指数的测定 |
3.2.3.4 消化道组织形态的测定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2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复胃发育的影响 |
3.3.3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肠道发育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复胃发育的影响 |
3.4.3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肠道发育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4章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育肥湖羊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4.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4.2.3 试验材料 |
4.2.4 样品采集与测定指标 |
4.2.4.1 血液生理生化测定 |
4.2.4.2 抗氧化性能的测定 |
4.2.4.3 免疫性能的测定 |
4.3 数据与分析 |
4.3.1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 |
4.3.2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4.3.3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免疫性能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 |
4.4.2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4.4.3 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对湖羊免疫性能的影响 |
4.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及应用性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国内市售乳制品及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概述 |
1.1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
1.2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 |
1.3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常见风险分析方法 |
2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 |
2.1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
2.2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污染物 |
2.3 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常见风险分析方法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市售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及预警 |
1 数据与方法 |
1.1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
1.2 计算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液态乳中致病性微生物的风险评估 |
2.2 液态乳中化学危害事件的风险分析 |
2.3 基于机器学习的乳制品安全预警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 |
1 数据与方法 |
1.1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
1.2 计算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东部沿海地区水产品中化学污染物及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 |
2.2 长三角地区水产品中兽药残留的风险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 |
致谢 |
(3)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水产品概述 |
1.1.2 水产品污染的种类和来源 |
1.1.3 水产品微生物污染 |
1.1.4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与危害 |
1.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 |
1.2.1 国内外水产品微生物污染情况 |
1.2.2 国内外针对水产品微生物污染采取的措施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创新性 |
第二章 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
2.1 市售水产品抽检项目与检测标准 |
2.1.1 样品采集 |
2.1.2 检测项目与检测标准 |
2.1.2.1 检测项目 |
2.1.2.2 检测标准 |
2.1.2.3 统计学处理 |
2.2 市售水产品抽样检测结果与分析 |
2.2.1 总体检测情况 |
2.2.2 水产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情况 |
2.2.3 水产品中各类病原菌检测情况 |
2.2.4 不同来源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
2.2.5 不同处理方式水产品污染情况 |
2.2.6 不同区域生食水产品病原微生物各项目检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市居民对生食水产品危害知晓率的调查 |
3.1 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
3.1.1 问卷调查 |
3.1.2 质量控制 |
3.1.3 统计学处理 |
3.2 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总体调查情况 |
3.2.2 被调查者对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情况与性别年龄关系 |
3.2.3 被调查者对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情况与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关系 |
3.2.4 被调查者对生食水产品危害认知情况与收入的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市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根源及解决策略分析研究 |
4.1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途径及根源 |
4.1.1 养殖过程中污染 |
4.1.2 加工过程中污染 |
4.1.3 运输过程中污染 |
4.1.4 销售过程中污染 |
4.2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问题成因 |
4.2.1 养殖过程中污染成因 |
4.2.2 加工过程中污染成因 |
4.2.3 运输过程中污染成因 |
4.2.4 销售过程中污染成因 |
4.3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解决策略 |
4.3.1 养殖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
4.3.1.1 消毒剂 |
4.3.1.2 抗生素 |
4.3.2 加工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
4.3.3 运输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
4.3.4 销售过程中的污染解决 |
4.3.5 相关监管部门发挥作用 |
4.4 本章小结 |
1.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途径 |
2.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成因 |
3. 在售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解决策略 |
第五章结论 |
1. 水产品微生物污染抽样检测情况 |
2. 水产品微生物污染情况问卷调查情况统计分析 |
3. 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解决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对于生食水产品危害了解情况调查表 |
致谢 |
(4)甘肃省312岁儿童家长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兰州市和陇西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食品安全概述 |
1.2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
1.3 “知信行”理论模式 |
1.4 国内外关于食品安全知信行的研究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2 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情况 |
3.3 不同人口学特征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总体得分情况 |
3.4 不同人口学特征家长食品安全知识具体情况 |
3.5 不同人口学特征家长食品安全态度具体情况 |
3.6 不同人口学特征家长食品安全行为部分具体情况 |
3.7 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 |
3.8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 |
3.9 分析确定应开展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
第四章 讨论 |
4.1 甘肃省3-12岁儿童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 |
4.2 不同社会人口学儿童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 |
4.3 家长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 |
4.4 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
4.5 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确定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以无公害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与评价 |
1.3.1 标准化领域的基础研究 |
1.3.2 农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
1.3.3 文献评价 |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标准 |
2.1.2 标准化 |
2.1.3 农业标准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
2.1.4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
2.2 理论分析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嵌入性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2.3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理论分析 |
2.3.1 农户发展模型的分析框架 |
2.3.2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产品市场有效性评价依据 |
2.3.3 网络嵌入对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技术转换的影响机理 |
2.3.4 制度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苹果产业状况与样本特征分析 |
3.1 苹果产业发展状况 |
3.1.1 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状况 |
3.1.2 中国苹果产销情况 |
3.2 调查方案设计 |
3.2.1 苹果市场分析 |
3.2.2 抽样方法及样本分布 |
3.2.3 苹果种植户特征描述 |
3.3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描述性分析 |
3.3.1 苹果生产导向标准对比与选择依据 |
3.3.2 样本苹果种植户化肥施用行为分析 |
3.3.3 苹果种植户农药施用行为分析 |
3.3.4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遵从程度分析 |
3.3.5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实施效果分析 |
3.3.6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规制类型及效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意愿及溢价分析 |
4.1 文献回顾 |
4.2 模型选择与变量设计 |
4.2.1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标准化生产意愿溢价分析 |
4.2.2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意愿及其溢价估计模型 |
4.2.3 变量说明 |
4.3 标准化生产意愿溢价实证分析 |
4.4 标准化生产意愿溢价估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重网络嵌入对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技术转换行为的影响 |
5.1 网络嵌入的理论分析 |
5.1.1 技术的网络效应 |
5.1.2 差序格局下的网络嵌入 |
5.2 数据、变量与模型 |
5.2.1 数据来源及说明 |
5.2.2 变量选取 |
5.2.3 模型选择 |
5.3 网络嵌入对农户技术转换影响的实证分析 |
5.3.1 技术网络嵌入的影响 |
5.3.2 关系网络的影响 |
5.3.3 控制变量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制度信任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 |
6.1 制度信任对农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影响的理论框架 |
6.2 数据、变量设置与模型选择 |
6.2.1 数据基础分析 |
6.2.2 变量设置 |
6.2.3 模型选择 |
6.3 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实证结果分析 |
6.3.1 基础回归结果分析 |
6.3.2 市场交易制度与政府推广制度的交互效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外部规制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 |
7.1 农户遵从标准化生产决策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
7.2 变量选择 |
7.3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7.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7.3.2 实证回归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1.1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 |
8.1.2 苹果产业标准化市场有效性不足 |
8.1.3 网络嵌入导致部分“技术锁定” |
8.1.4 制度信任对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分析 |
8.1.5 外部规制对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分析 |
8.2 主要建议 |
8.2.1 加强外部规制力度 |
8.2.2 提高农户生产素质 |
8.2.3 改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条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贵州山地葡萄安全品质评价与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立题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2.1 果品质量安全现状 |
1.2.1.1 果品农残污染现状 |
1.2.1.2 果品重金属污染现状 |
1.2.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品的污染 |
1.2.2 果品质量安全追溯 |
1.2.2.1 产地污染 |
1.2.2.2 生产过程污染 |
1.2.2.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 |
2.1 贵州葡萄安全品质评价 |
2.1.1 葡萄果实农药残留与安全评价 |
2.1.2 葡萄果实重金属含量与安全评价 |
2.2 影响葡萄质量安全的原因分析 |
2.2.1 影响葡萄农残污染的原因分析 |
2.2.2.1 葡萄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调查分析 |
2.2.2.2 影响贵州葡萄质量安全原因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2.2.2 影响葡萄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分析 |
2.2.2.1 葡萄园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安全评价 |
2.2.2.2 葡萄园周年施肥和灌溉水调查 |
2.2.2.3 葡萄园周边环境调查分析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的采集与处理 |
3.2 试验设计 |
3.2.1 葡萄安全品质评价 |
3.2.1.1 取样点的设计 |
3.2.1.2 农药和重金属的筛选 |
3.2.1.3 参考标准的采用 |
3.2.1.4 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3.2.2 影响葡萄质量安全的原因分析 |
3.2.2.1 贵州葡萄农残污染原因分析 |
3.2.2.2 贵州葡萄重金属污染原因分析 |
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3.1 葡萄果实农药残留含量检测 |
3.3.2 葡萄果实重金属含量检测 |
3.3.3 葡萄园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 |
3.3.4 标准样品 |
3.3.5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贵州葡萄安全品质评价 |
4.1.1 葡萄果实农药残留与安全评价 |
4.1.1.1 葡萄果实中霜脲氰残留 |
4.1.1.2 葡萄果实中甲霜灵残留 |
4.1.1.3 葡萄果实中嘧菌酯残留 |
4.1.1.4 葡萄果实中烯酰吗啉残留 |
4.1.1.5 葡萄果实中百菌清残留 |
4.1.1.6 葡萄果实中吡虫啉残留 |
4.1.1.7 葡萄果实中三唑酮残留 |
4.1.1.8 贵州葡萄农药残留的安全评价 |
4.1.1.9 食用葡萄残留农药摄入的健康风险评价 |
4.1.2 葡萄果实重金属含量与安全评价 |
4.1.2.1 葡萄果实中Cd含量 |
4.1.2.2 葡萄果实中Pb含量 |
4.1.2.3 葡萄果实中Cr含量 |
4.1.2.4 葡萄果实中总Hg含量 |
4.1.2.5 葡萄果实中无机As含量 |
4.1.2.6 贵州葡萄重金属含量的安全评价 |
4.1.2.7 食用葡萄重金属摄入的健康风险评价 |
4.2 影响葡萄质量安全的原因分析 |
4.2.1 影响葡萄农残污染的原因分析 |
4.2.1.1 葡萄病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调查分析 |
4.2.1.2 影响贵州葡萄质量安全原因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4.2.2 影响葡萄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分析 |
4.2.2.1 葡萄园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安全评价 |
4.2.2.2 葡萄园周年施肥和灌溉水调查 |
4.2.2.3 葡萄园周边环境调查分析 |
5 讨论 |
5.1 葡萄质量安全限量标准及采用 |
5.2 贵州部分葡萄产区果实的安全状况 |
5.3 贵州葡萄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
5.4 贵州葡萄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 |
5.5 贵州省葡萄安全生产对策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缩写词 |
附表 |
附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7)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餐饮业食品安全研究进展 |
1.2.1 餐饮业发展现状 |
1.2.2 餐饮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
1.2.3 各国餐饮业监管模式 |
1.2.4 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发展历程 |
1.2.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问卷调查 |
2.1 东山县简介 |
2.1.1 东山县介绍 |
2.1.2 海鲜特产 |
2.2 东山县餐饮业现状 |
2.2.1 东山县餐饮业发展背景 |
2.2.2 餐饮单位分类 |
2.3 东山县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问卷调查 |
2.3.1 调查目的 |
2.3.2 问卷方式 |
2.3.3 调查对象 |
2.3.4 调查分析 |
2.4 东山县餐饮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问卷调查 |
2.4.1 基本情况 |
2.4.2 调查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东山县食品安全监测现状 |
3.1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抽检情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存在问题分析 |
3.2 东山县食物中毒情况 |
3.2.1 食物中毒数据分析 |
3.2.2 一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山县餐饮业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4.1.1 监管主体 |
4.1.2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
4.1.3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具体措施 |
4.2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HACCP体系在东山县A酒店的运用分析 |
5.1 A酒店实施HACCP过程 |
5.1.1 成立酒店HACCP小组 |
5.1.2 人员培训 |
5.1.3 A酒店食品加工流程 |
5.1.4 危害识别与分析 |
5.1.5 确立关键控制点 |
5.1.6 关键限值的建立 |
5.2 A酒店实施HACCP体系的运用效果分析 |
5.2.1 重大活动安全保障 |
5.2.2 原料采购验收 |
5.2.3 抽样检测 |
5.2.4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 |
第6章 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控制对策 |
6.1 进一步推广体系运用,完善餐饮服务管理 |
6.2 进一步加强餐饮行业抽检力度,严惩不法行为 |
6.3 进一步加大餐饮专项整治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
6.4 进一步加大餐饮知识普及,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素质 |
6.5 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接受群众监督 |
6.6 进一步做好食物中毒预防监管,防范未然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8)江西稻米重金属镉污染和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结果分析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稻米的供求安全现状 |
1.1.1 稻米生产现状 |
1.1.2 稻米消费现状 |
1.1.3 世界稻米供求现状及预测 |
1.2 稻米的质量安全现状 |
1.2.1 国外稻米质量安全现状 |
1.2.2 国内稻米质量安全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江西稻米重金属镉污染情况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原料 |
2.1.2 设备及试剂 |
2.1.3 试验方法 |
2.1.4 评价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生产年份镉污染情况分析 |
2.2.2 不同生产季节镉污染情况分析 |
2.2.3 不同生产地区镉污染情况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江西稻米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原料 |
3.1.2 设备及试剂 |
3.1.3 试验方法 |
3.1.4 评价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五种禁用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
3.2.2 其他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影响江西省稻米质量安全的成因和防控对策 |
4.1 影响稻米镉污染的成因和防控对策 |
4.1.1 影响稻米镉污染的成因 |
4.1.2 防控稻米镉污染的对策 |
4.2 影响稻米农药残留的成因和防控对策 |
4.2.1 影响稻米农药残留的成因 |
4.2.2 防控稻米农药残留的对策 |
4.3 综合防控措施 |
4.3.1 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减少污染 |
4.3.2 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
4.3.3 提高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技术 |
4.3.4 加强水稻优质品种的选育、改良工作 |
4.3.5 建立标准化水稻体系、规模化生产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山东省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山东省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 |
2.1 样品采集 |
2.2 山东省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及分析 |
2.2.1 不同时期蔬菜农药残留量变化情况 |
2.2.2 不同采集地蔬菜农药残留量变化情况 |
2.2.3 不同蔬菜种类农药残留量变化情况 |
2.2.4 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总结 |
第三章 山东省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的成因分析 |
3.1 蔬菜生产问题 |
3.1.1 农户安全用药意识差 |
3.1.2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及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缓慢 |
3.1.3 蔬菜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低 |
3.1.4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
3.2 农药经营问题 |
3.2.1 农药市场管理有漏洞 |
3.2.2 经济利益驱使农药经销商违法经营 |
3.3 农残检测问题 |
3.3.1 检测力度和能力有待提高 |
3.3.2 检测标准体系不完善 |
3.3.3 农残检测采送样不规范,超标样本追溯制度不完善 |
3.4 监管问题 |
3.4.1 法律制度不完善 |
3.4.2 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 |
3.4.3 政府对蔬菜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尚不到位 |
第四章 控制山东省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对策 |
4.1 生产环节对策 |
4.1.1 加强农户安全用药技术的宣传与培训 |
4.1.2 加快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步伐 |
4.1.3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源头监管 |
4.1.4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和信息发布 |
4.2 流通环节对策 |
4.2.1 建立健全蔬果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 |
4.2.2 完善蔬菜流通信息网络平台 |
4.3 监管对策 |
4.3.1 健全蔬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
4.3.2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 |
4.3.3 构建农药监管与农资信用体系 |
4.3.4 建立蔬果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
4.4 政府保障措施 |
4.4.1 完善“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 |
4.4.2 扩大投融资渠道,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
4.4.3 实施科教兴菜战略,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 |
4.4.4. 实施名牌优质战略,增强产品竟争力 |
4.4.5 创新蔬菜产业发展经营体制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中国蔬菜农业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及污染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农药残留 |
1.1 不同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
1.1.1 华东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
1.1.2 华南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
1.1.3 华中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
1.1.4 华北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
1.1.5 西北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
1.1.6 西南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
1.1.7 东北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
1.2 不同类型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
1.3 不同季节蔬菜农药残留状况 |
1.4 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 |
1.4.1 农资市场混乱 |
1.4.2 产地环境的污染 |
1.4.5 法律法规不健全 |
1.5 农药残留防控 |
1.5.1 监管对策 |
1.5.1. 1 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
1.5.1. 2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
1.5.1. 3 加强对农药投入品的监管 |
1.5.2 生产环节对策 |
1.5.2. 1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强化源头监管 |
1.5.2. 2 加强蔬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建设 |
1.5.2. 3 加强宣传培训力度 |
1.5.2. 4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和信息发布 |
1.5.3 流通环节对策 |
1.5.3. 1 在全市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
1.5.3. 2 完善疏釆流通信息网络平台 |
1.5.4 政府保障措施 |
1.5.4. 1 完善“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责制 |
1.5.4. 2 扩大投融资渠道, 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后劲 |
1.5.4. 3 实施科教兴菜战略, 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 |
2 土壤重金属污染 |
2.1 污染区域分布 |
2.2 重金属在蔬菜中的富积特征 |
2.2.1 不同蔬菜品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 |
2.2.2 同一蔬菜品种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 |
2.2.3 蔬菜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 |
2.2.4 蔬菜在不同的土壤中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 |
2.3 蔬菜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成因分析 |
2.3.1 工业三废 |
2.3.2 含重金属的农用物资不合理利用 |
2.4 污染防控研究防控措施 |
2.4.1 农艺调控 |
2.4.1. 1 施加化学改良剂, 提高土壤p H |
2.4.1. 2 合理布局蔬菜生产 |
2.4.1. 3 合理使用化肥, 增施有机肥 |
2.4.2 植物修复 |
2.4.2. 1 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 |
2.4.2. 2 利用根际微生物修复 |
2.4.2. 3 螯合剂与植物修复 |
2.4.3 工程措施 |
2.4.4 重金属污染的叶面控制技术[94]叶面控制技术着眼于提高植物自身的防御机能来减轻重金属致害。 |
3 物流、贮藏和加工过程产生的污染及防控 |
3.1 物流、贮藏和加工过程产生的污染 |
3.1.2 贮藏过程中的污染 |
3.1.3 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
3.2 对物流、贮藏和加工过程产生的污染的防控措施[105-106] |
四、浅谈蔬菜残留农药引起中毒的成因及防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白菜尾菜稻草混贮饲料安全性评价及其对湖羊生长与健康性能的影响[D]. 卢智奇. 扬州大学, 2021
- [2]国内市售乳制品及上海等地市售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D]. 陈嘉惠. 上海大学, 2020(02)
- [3]某市市售水产品几种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研究报告[D]. 吴佳逸.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4]甘肃省312岁儿童家长食品安全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兰州市和陇西县为例[D]. 李柏谖. 兰州大学, 2020(01)
- [5]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以无公害生产为例[D]. 马兴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6]贵州山地葡萄安全品质评价与成因分析[D]. 王玉倩. 贵州大学, 2018(05)
- [7]东山县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D]. 吴淙斌. 集美大学, 2018(01)
- [8]江西稻米重金属镉污染和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结果分析及防控对策[D]. 余凤.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1)
- [9]山东省青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D]. 李坤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5)
- [10]中国蔬菜农业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及污染防控[J]. 周辉,张志转. 农业灾害研究,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