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用轮式推土机几项主参数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曹瑞元[1](2010)在《矿用汽车油气悬架系统动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与整车本身的振动特性有关,而整车的振动特性又取决于悬架的固有特性,因此悬架的固有特性直接决定了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悬架的特性主要是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传统悬架的刚度和阻尼都是固定不变的,整车振动的固有频率会随着簧载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采用传统悬架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较差。油气悬架作为一种新型的悬架系统,它是以油液为传递介质,以惰性气体(通常是氮气)作为弹性介质,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可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平稳运行、减小路面激励带来的颠簸、减轻驾驶疲劳、提高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因此,对油气悬架系统性能的研究对于改善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矿用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油气悬架系统经常出现损坏,导致了整车的乘坐舒适性较差,影响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WC5型矿用汽车(无轨胶轮车)为研究对象,对油气悬架系统进行动力学性能研究,通过对矿用汽车油气悬架系统分析,寻求问题的根源。首先,对结构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改进,增加单向阀、阻尼孔充当减振元件以缓解不平路面对矿用汽车带来的冲击;将原结构中的机械式三位三通换向阀替换为电磁换向阀,以消除机械式随动臂对阀带来的冲击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用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为油气悬架结构参数优化、合理选择和确定以及对矿用汽车油气悬架系统的自主研发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其次,利用流体动力学和非线性振动理论,建立了考虑油液非线性刚度、活塞与液压缸壁之间的动摩擦力、蓄能器结构参数等因素的油气悬架非线性数学模型。采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通过对仿真模型进行DOE试验仿真分析,不仅获取了影响油气悬架系统性能的结构参数,而且也相应验证了油气悬架非线性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区别于现阶段的半主动油气悬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阻尼系数的控制上,采用三位三通电磁换向阀,通过对油气悬架系统的充放油控制减轻了路面对车身的冲击振动;并通过参数化优化设计对影响油气悬架系统性能的结构参数进行了改进,减小了车身的垂直加速度,并得到了油气悬架最优化刚度特性曲线。摆架是矿用汽车主要的承载机构,其结构特征直接关系着矿用汽车的使用寿命,然而目前对此种摆架结构方面的研究极少,由此,有必要对摆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和疲劳寿命分析。通过Pro/E软件建立摆架的三维实体模型,运用应力应变分析软件Patran对其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并对其应力集中部分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运用Fatigue疲劳分析软件对改进前后的摆架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分析,分析得知改进后的摆架的寿命得到了一定的延长,满足了矿用汽车实际使用的要求。最后,运用Pro/E软件建立了油气悬架缸、导向机构、机架、车轮等在内的矿用汽车空间运动三维实体模型,运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对矿用汽车进行了运动学性能分析、多刚体动力学仿真、爬坡性能以及侧倾性能研究,得知经优化改进后,矿用汽车的整体性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马鹏飞[2](2006)在《全液压推土机液压行驶驱动系统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得到极大的促进,国内各生产企业都在各自所属的领域内扩展产品种类,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开发自己的产品或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但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及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主要是在产品耐用性、可靠性、自动化程度及环境污染的控制等方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工程机械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应用,液压传动愈来愈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国外的液压传动技术日趋成熟,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多,大有取代传统传动形式的趋势。我国在推土机液压传动方面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理论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国内生产的全液压推土机基本上模仿国外产品,由于缺乏理论支持,牵引性能远远不能满足推土机作业工况的要求,其动力性和经济性与国外差距甚远。 本文开展全液压推土机牵引动力学研究,旨在解决目前国内在全液压推土机行驶驱动方面的理论问题,探讨液压推土机匹配的准则、方法和控制方式。通过对国内外传动形式和控制模式的分析研究、推土机的野外实验和台架实验及计算机模拟仿真,提供全液压推土机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液压系统合理的参数配置、行驶系统的控制形式与方法,弥补目前国内全液压推土机行驶驱动系统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 1、通过对国内外的全液压驱动的推土机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综合,对推土机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液压驱动系统的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对一些传动、行驶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系统压力、速度、滑转率等进行分析确定,建立了牵引特性方程和行驶驱动系统计算机辅助程序。对液压行驶驱动系统的性能匹配进行了分析,研究液压传动系统合理匹配的条件、匹配原则与方法,从压力匹配、转速匹配两方面讨论分析发动机与液压传动装置的匹配控制。 2、对由发动机、变量泵、变量马达、行走机构组成的负荷驱动系统进行研究,为使系统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最佳的动力输出特性,达到系统的最佳性能而采取的控制目标、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推土机行驶驱动系统的液压传动回路以及控制方案。 3、对液压驱动系统效率、驱动系统压力载荷与速度特性进行分析,对液压驱动系统的速度刚度进行研究,确定了提高系统刚度、提高系统抗负载能力的方法。
解世春,杨海山[3](2000)在《军用轮式推土机几项主参数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
二、军用轮式推土机几项主参数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军用轮式推土机几项主参数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矿用汽车油气悬架系统动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油气悬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 |
1.2.1 地面车辆油气悬架系统研究 |
1.2.2 矿用车辆油气悬架系统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矿用汽车油气悬架结构特点及改进分析 |
2.1 结构组成 |
2.2 工作原理 |
2.3 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矿用汽车油气悬架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 |
3.1 油气悬架系统数学模型 |
3.1.1 蓄能器参数选择 |
3.1.2 管道流动的压力损失 |
3.2 油气悬架系统特性分析 |
3.2.1 刚度特性仿真分析 |
3.2.2 实体建模刚度特性分析 |
3.2.3 阻尼特性仿真分析 |
3.3 基于AMESIM 的油气悬架系统仿真分析 |
3.3.1 AMESim 仿真建模 |
3.3.2 试验设计(DOE) |
3.3.3 参数化优化设计 |
3.3.4 油气悬架优化改进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摆架应力应变疲劳分析 |
4.1 疲劳分析理论探讨 |
4.1.1 疲劳概述 |
4.1.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4.2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
4.3 应力应变疲劳分析 |
4.3.1 摆架问题描述 |
4.3.2 摆架实体模型建立 |
4.3.3 应力应变分析 |
4.3.4 疲劳寿命预测分析 |
4.4 摆架结构改进方案 |
4.4.1 应力应变分析 |
4.4.2 疲劳寿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矿用汽车整车动力学仿真实验分析 |
5.1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探讨 |
5.1.1 虚拟样机技术 |
5.1.2 ADAMS 概述 |
5.2 整车运动学分析 |
5.2.1 测试平台测试 |
5.2.2 整车仿真测试分析 |
5.3 爬坡性能分析 |
5.3.1 爬坡性能计算 |
5.3.2 爬坡实体模型仿真分析 |
5.4 侧倾性能分析 |
5.4.1 侧翻因子 |
5.4.2 侧倾性能技术参数 |
5.4.3 侧倾模型计算 |
5.4.4 侧倾三维实体建模仿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完成的工作 |
6.2 主要结论 |
6.3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全液压推土机液压行驶驱动系统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全液压驱动推土机行驶驱动系统研究的意义 |
1.2 我国推土机发展概况 |
1.2.1 工业推土机的生产现状 |
1.2.2 工业推土机技术状况 |
1.3 国外工业推土机的技术水平 |
1.3.1 计算机辅助铲土运输技术与GPS定位(全球定位系统) |
1.3.2 液压传动系统 |
1.3.3 推土机定位系统与虚拟推土 |
1.3.4 新技术与新结构 |
1.4 我国工业推土机的差距 |
1.4.1 产品可靠性 |
1.4.2 技术性能水平 |
1.5 全液压推土机行驶驱动控制系统现状与发展 |
1.5.1 液压行驶驱动系统 |
1.5.2 液压行驶驱动控制系统的现状发展 |
1.6 课题的提出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液压驱动推土机行走匹配理论研究 |
2.1 全液压推土机运动学与动力学 |
2.1.1 全液压推土机行驶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
2.1.2 履带推土机行驶机构动力学 |
2.2 履带行驶系统滑转率分析研究 |
2.2.1 滑转率的意义 |
2.2.2 滑转曲线 |
2.2.3 滑转曲线与牵引效率曲线的关系 |
2.2.4 滑转率曲线与生产率的关系 |
2.2.5 动态滑转特性 |
2.2.6 额定滑转率确定 |
2.3 推土机液压驱动系统参数匹配分析研究 |
2.3.1 液压驱动系统方案及工作原理 |
2.3.2 驱动马达负载扭矩 |
2.3.3 液压传动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 |
2.3.4 液压行驶驱动系统参数计算 |
2.4 液压行驶驱动系统参数校核 |
2.4.1 连续作业工况的校核 |
2.4.2 特殊工况的校核 |
2.4.3 地面附着力校核 |
第三章 液压驱动系统效率及速度特性分析研究 |
3.1 液压驱动系统的效率计算 |
3.1.1 变量泵的效率理论计算与分析 |
3.1.2 液压马达效率理论计算与分析 |
3.1.3 液压传动系统总效率 |
3.2 液压驱动系统效率实验数据分析 |
3.2.1 液压泵、马达效率实验数据 |
3.2.2 液压驱动系统效率分析 |
3.3 推土机液压驱动系统速度特性 |
3.3.1 驱动系统分析的基本条件 |
3.3.2 速度特性方程 |
3.3.3 速度特性分析 |
3.4 液压驱动系统速度刚度 |
3.4.1 泄露量对速度刚度的影响 |
3.4.2 推土机终传动比对速度刚度的影响 |
3.4.3 液压马达排量对速度刚度的影响 |
3.5 液压驱动系统压力载荷及影响分析 |
3.5.1 推土机压力载荷特点 |
3.5.2 动态载荷对液压元件的影响 |
3.5.3 动态载荷下提高液压元件寿命的措施 |
第四章 全液压推土机总体参数匹配分析 |
4.1 全液压推土机总体参数确定 |
4.1.1 推土机铲土阻力计算 |
4.1.2 发动机功率确定 |
4.1.3 推土机额定负荷作业速度 |
4.1.4 推土机自重的确定 |
4.2 液压推土机总体参数的匹配分析 |
4.2.1 推土机重量与牵引功率的匹配 |
4.2.2 液压系统压力与发动机功率匹配 |
4.2.3 工作装置容量与机重的匹配 |
4.2.4 工作装置容量与推土机生产率 |
4.3 全液压推土机牵引特性曲线 |
4.3.1 牵引特性方程 |
4.3.2 牵引特性曲线 |
4.3.3 牵引性能分析 |
第五章 推土机液压传动参数匹配及控制研究 |
5.1 闭式液压系统的调速特性 |
5.2 液压驱动系统的参数匹配 |
5.2.1 液压泵和马达参数匹配 |
5.2.2 液压泵和发动机参数匹配 |
5.2.3 发动机与液压系统匹配控制 |
5.2.4 液压马达的驱动控制 |
5.3 推土机液压驱动系统回路及控制 |
5.3.1 电子控制液压驱动系统 |
5.3.2 电动控制系统特点 |
5.3.3 液动控制液压驱动系统 |
5.3.4 液动控制系统特点 |
5.3.5 电液复合控制液压驱动系统 |
5.3.6 电液复合控制系统特点 |
5.4 推土机液压行驶驱动系统控制 |
5.4.1 推土机液压行驶驱动系统组成 |
5.4.2 推土机液压行驶驱动系统控制方案 |
第六章 全液压推土机驱动系统数学模型 |
6.1 泵排量调节机构模型的建立 |
6.1.1 电液比例方向流量阀 |
6.1.2 伺服变量机构 |
6.1.3 泵的活塞—斜盘模型 |
6.2 马达排量调节机构模型的建立 |
6.2.1 电液比例方向流量阀 |
6.2.2 马达排量调节阀控缸模型的建立 |
6.2.3 马达的活塞—斜轴模型 |
6.3 泵—马达系统模型的建立 |
6.3.1 变量泵—定量马达的动态特性 |
6.3.2 定量泵—变量马达的动态特性 |
6.3.3 变量泵—变量马达的动态特性 |
6.3.4 马达—行驶速度环节模型 |
6.4 负载的等效处理 |
6.4.1 泵变量机构的控制液压缸负载 |
6.4.2 马达变量机构的控制液压缸负载 |
6.4.3 液压马达负载 |
第七章 推土机驱动系统动态特性仿真与实验研究 |
7.1 推土机液压行驶驱动系统仿真 |
7.1.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7.1.2 动态特性仿真计算与分析 |
7.2 推土机液压驱动系统牵引实验研究 |
7.2.1 实验条件及仪器 |
7.2.2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7.3 液压驱动系统台架实验研究 |
7.3.1 实验条件过程 |
7.3.2 实验台液压系统原理及组成 |
7.3.3 实验数据结果 |
7.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1.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8.1.2 全液压推土机的匹配理论研究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军用轮式推土机几项主参数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矿用汽车油气悬架系统动力学性能研究[D]. 曹瑞元.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2]全液压推土机液压行驶驱动系统动力学研究[D]. 马鹏飞. 长安大学, 2006(12)
- [3]军用轮式推土机几项主参数的选择[J]. 解世春,杨海山. 工程机械,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