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入路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邱晓,黄钢勇,吴建国,余昭衡,夏军,王思群,魏亦兵,陈飞雁,陈杰,石晶晟,赵广雷[1](2021)在《ERAS结合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该模式的临床获益和医疗风险。方法前瞻性收集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其中ERAS组和常规康复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评分、合并症、血红蛋白水平、失血量、输血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独立行走能力、EQ-5D评分。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7)个月。其中ERAS组随访时间3~31个月,平均(14±7)个月;常规康复组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16±7)个月。ERAS组和常规康复组患者年龄分别为(81±5)岁和(81±4)岁,两组患者有内科合并症者分别为95%和97.5%。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ASA分级、术前行走能力和认知状态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异体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均较常规康复组明显减少(P<0.05)。ERAS组和常规康复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0%和47.5%,两组住院时间均大于10 d。两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独立行走能力和2年总体生存率(Kaplan-Meier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下SuperPATH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加速康复,但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仍然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合并症较多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ERAS需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着重个体化处置ERAS各个环节,增"速"保"质"。
陈文勇,张凤岐[2](2021)在《不同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行微创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观察组行直接前入路。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独立行走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1 d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直接前入路效果更佳,利于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术后行走时间。
陈晟[3](2021)在《改良Hardinge入路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年龄结构老年化的到来,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呈显着上升趋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势,是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其中手术入路选择有着重要的相关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主流入路为后外侧入路,而这些年来改良Hardinge入路越来越被重视,两者间的优劣一直备受争议。随着“生存质量”的概念引入医学界,生物医学已经逐步向生物医学-心理-社会层面转变。SF-36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一般人群的健康测量、临床疗效评价、计划和决策的制定的生存质量测量量表。对于SF-36量表应用于接受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本课题通过与目前最常使用的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比,旨在研究改良Hardinge入路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优势,通过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各维度的生存质量,探讨另一种手术创伤小、出血少、风险低、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且能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股骨头置换入路,造福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汕头市中医医院骨二科2019年1月~2020年11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9例患者行改良Hardinge入路,对照组29例患者行传统后外侧髋关节入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和术后生存质量。本研究采用SF-36量表评估术后患者生存质量;通过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记录患者SF-36评分及患髋Harris评分。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1)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3例、4例患者退出,两组完成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无合并疾病、骨折Garden分型、术前髋关节功能、术前生存质量的基线比较上无显着差异(P>0.05)。2.效应指标比较:(1)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对比中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1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中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7个维度的比较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精力”对比中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3)术后3月两组Harri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SF-36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4个维度的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4个维度的比较中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行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传统后外侧入路,不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也能提高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及患者生存质量,从生理、心理、社会层面造福患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吕辉,黄邓华,邹龙飞,薛浩,谢宗辉,喻培根,谭美云[4](2021)在《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效果:基于14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的骨折,但其手术方式仍存争议,既往Meta分析存在纳入研究质量较低、病例数仍较少等缺点。文章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0年1月至2020年6月,检索词:"Femoral Neck Fracture、hemiarthroplasty、Total Hip arthroplasty、半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检索国内外所有关于对比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根据Cochrane手册评估文献偏倚。使用Stata 14.0统计软件,并且结合了更新的Meta-Analysis软件包进行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0项原始研究,其中4项为延长随访数据研究,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共2 523例,试验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2)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脱位率(RR=0.450,95%CI:0.306-0.661,P<0.001)、Harris评分(WMD=-5.527,95%CI:-7.952至-3.103,P<0.001)、EQ-5D评分(WMD=-0.055,95%CI:-0.075至-0.034,P <0.001)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而二次手术率(RR=1.741,95%CI:1.253-2.419,P=0.001)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两组患者2年死亡率(RR=1.025,95%CI:0.845-1.243,P=0.804)、术后感染率(RR=0.896,95%CI:0.789-1.017,P=0.505)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RR=0.896,95%CI:0.789-1.017,P=0.090)无显着性差异。结论: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全髋关节置换具有更好的髋关节活动功能以及较低的二次手术率,对于全身身体状况较好、骨折前可独自活动以及认知功能良好的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更有优势。
黄邓华,吕辉,郭江,郑舒凌,张建华,邹龙飞,薛浩,谭美云[5](2021)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75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14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年龄≥75岁)患者资料,其中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70例,设为A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例,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行功能锻炼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置换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结果:2组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与术后第3天相比,术后疼痛均明显减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行功能锻炼时间方面较B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VAS疼痛评分及置换后1周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效果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置换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效果相同,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18个月随访,B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75岁),2种手术方式术后均能迅速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相对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等优点,适合术前一般情况较差且对术后功能要求不高的高龄患者。而对于既往体质相对良好的高龄患者,在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准备后,优先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郭徽灵,汤发强,颜来鹏,胡世平,吴宏[6](2020)在《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01—2019-03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0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54例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前外侧组),53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后外侧组)。结果前外侧组手术时间较后外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外侧组与后外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至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组1例失访,其余10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24)个月。前外侧组术后1周髋关节功能Hariss评分较后外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外侧组随访期间无脱位发生,后外侧组随访期间3例出现后脱位。结论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疗效,术者可根据手术操作熟练度开展,但改良前外侧入路不损伤后方结构,降低了术后脱位的风险,患者可早期正常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张嘉锴,吴君龙,郑兴国,祝惠敏,庞清江[7](2020)在《直接前入路与其他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较高质量的有关直接前入路(DAA)与其他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中英文公开发表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5月20日,由2位作者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Cochrane关于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的RCT文献质量。non-RCT采用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篇,总样本量901例。其中DAA组429例,对照组472例。DAA组与对后侧、后外侧入路亚组比较,在脱位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9,95%CI(0.06,0.61),P=0.005],DAA组脱位率更低。与外侧、前外侧入路亚组比较,脱位率无明显差异[OR=1.08,95%CI(0.20,5.76),P=0.93]。在感染率[OR=1.07,95%CI(0.47,2.43),P=0.88]、围手术期骨折率[OR=0.95,95%CI(0.36,2.50),P=0.92]、再手术率[OR=0.76,95%CI(0.30,1.89),P=0.55]、总并发症发生率[OR=0.88,95%CI(0.63,1.22),P=0.44]、死亡率[OR=1.33,95%CI (0.84,2.11),P=0.23]、手术时间[MD=1.43,95%CI (-5.85,8.71),P=0.70]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有限的资料,直接前入路较后侧、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脱位率显着性降低,与外侧、前外侧入路脱位率无显着性差异。
李仕本[8](2020)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评估》文中研究表明
李仕本[9](2020)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烟台芝罘医院骨科就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60例,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AMLI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PL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0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住院时间、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创伤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通过复查双髋关节正位片及患侧股骨正侧位片,以及术后关节功能(Harris)、VAS评分来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采用SPSS 2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ALMI组手术时间与PLA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LMI组术中出血少于PLA组(p<0.05);ALMI组在切口长度上显着小于PLA组(p<0.05);ALMI组术后C-反应蛋白与PLA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LMI组术后肌酸激酶值低于PLA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ALMI组术后在院时间天数相对于PLA组无显着差别(p>0.05);ALMI组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相对于PLA组有明显差别(p<0.05);ALMI组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术后1个月,3个月期间优于PLA组(p<0.05),6个月时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LMI组术后VAS评分优于PLA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微创前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脱位率低等优势。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有显着帮助。
张健[10](2020)在《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八段锦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联合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式髋关节功能锻炼的早期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老年股骨颈骨折且行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40例,均符合纳入标准,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术后第3天开始练习八段锦,每次练习大约15分钟,每天练习23次,练习3个月;对照组给予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术后第3天开始按照常规康复训练计划练习,持续3月。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手术前后患髋Harris评分、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2.两组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比较(P=0.601>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比较(P=0.023<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术前患髋Harris评分比较(P=0.162>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1个月、3个月患髋Harris评分比较(P=0.034<0.05)及(P=0.025<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与传统康复训练方案相比,八段锦康复训练方案可明显缓解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疼痛。2.与传统康复训练方案相比,八段锦康复训练方案可明显提高患髋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提高患髋活动能力。
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入路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入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ERAS结合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二、一般资料 |
三、手术方法 |
四、围手术期康复方案 |
五、疗效评价与随访 |
(一)疗效评价 |
1. 主要指标: |
2. 次要指标: |
(二)随访 |
六、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一、Super PATH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应用现状 |
二、ERAS的优势与困难 |
三、ERAS结合Super PATH增加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安全性 |
四、ERAS结合Super PATH未改变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功能恢复 |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 |
(2)不同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组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改良Hardinge入路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股骨颈骨折的诊疗现状 |
一、股骨颈骨折的特点与分型 |
二、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 |
三、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选择 |
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单极及双极型假体的选择 |
五、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
六、改良Hardinge入路改进的特点 |
七、改良Hardinge入路的优点 |
八、改良Hardinge入路的有效性研究 |
九、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对比 |
第二节 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
一、SF-36量表评估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的意义 |
二、SF-36量表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生存质量的信度、效度和反映度 |
三、SF-36量表评估髋关节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生存质量应用进展 |
四、SF-36量表对比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生存质量应用进展 |
五、SF-36量表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同入路方式术后生存质量应用进展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脱落标准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流程 |
二、分组方法 |
三、治疗方法 |
四、观察指标 |
五、盲法实施 |
六、不良事件观察、病理脱落及处理 |
七、统计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一、治疗完成情况比较 |
二、基线资料比较 |
三、效应指标比较 |
第五节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随机入组结果表 |
附录2: 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情况 |
附录3: 数据采集表 |
附录4: HARRIS评分表 |
附录5: SF-36评分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附件 |
(4)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效果:基于14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
0背景Background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1.1 检索者 |
1.1.2 资料库 |
1.1.3 检索词 |
1.1.4 检索时间范围 |
1.1.5 数据库检索策略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资料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结局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文献检索及流程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各组2年死亡率差异 |
2.3.2 各组髋关节脱位率差异 |
2.3.3 各组术后感染率差异 |
2.3.5 各组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
2.3.6 各组Harris评分差异 |
2.3.7 各组EQ-5D评分差异 |
2.4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论Discussion |
(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1.3 术前准备 |
1.4 手术方法 |
1.4.1 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治疗方法 |
1.4.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方法 |
1.5 术后处理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术后近期疗效分析 |
2.2 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
2.3 随访髋关节功能情况 |
2.4 典型病例分析 |
3 讨论 |
3.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选择 |
3.2骨水泥型或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的选择 |
3.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
(6)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直接前入路与其他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检索策略 |
1.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描述与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感染率 |
2.3.2 围手术期骨折率 |
2.3.3 脱位率 |
2.3.4 再手术率 |
2.3.5 总并发症发生率 |
2.3.6死亡率 |
2.3.7 其他指标 |
3 讨论 |
3.1 本研究的发现 |
3.2 证据质量评估 |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3.4 结论和展望 |
(9)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及英文索引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样本选取 |
2.1.2 病例纳入标准 |
2.1.3 病例排除标准 |
2.2 术前处理 |
2.2.1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3.1 ALMI组 |
2.3.2 PLA组 |
2.4 术后处理 |
2.5 本研究主要相关参数的测量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病例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对比 |
3.3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酸激酶(CK)术前术后的对比 |
3.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髋部疼痛及关节改善状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方式选择 |
4.2 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假体选择 |
4.3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选择 |
4.4 ALMI组和PLA组各项参数的对比 |
4.5 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原因再分析 |
4.6 两种手术入路对臀中肌的影响分析 |
4.7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 |
4.8 围手术期骨科快速康复的合理应用 |
4.9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Harris髋关节评分表 |
附录2 视觉模拟评方法 |
附图1 |
附图2 |
综述 前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
1. 对前外侧入路全髋置换术的认识 |
2. 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 |
3. 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4. 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 |
4.1 手术损伤小 |
4.2 假体松动、坐骨神经损伤风险低 |
4.3 手术时间短 |
5. 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不足 |
5.1 软组织挫伤 |
5.2 神经损伤 |
5.3 学习难度较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10)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八段锦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入路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ERAS结合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 邱晓,黄钢勇,吴建国,余昭衡,夏军,王思群,魏亦兵,陈飞雁,陈杰,石晶晟,赵广雷.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05)
- [2]不同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 陈文勇,张凤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12)
- [3]改良Hardinge入路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D]. 陈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全髋关节置换和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效果:基于14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 吕辉,黄邓华,邹龙飞,薛浩,谢宗辉,喻培根,谭美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27)
- [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 黄邓华,吕辉,郭江,郑舒凌,张建华,邹龙飞,薛浩,谭美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1(04)
- [6]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 郭徽灵,汤发强,颜来鹏,胡世平,吴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10)
- [7]直接前入路与其他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 张嘉锴,吴君龙,郑兴国,祝惠敏,庞清江. 中国骨伤, 2020(08)
- [8]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评估[D]. 李仕本. 滨州医学院, 2020
- [9]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评估[D]. 李仕本. 滨州医学院, 2020
- [10]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八段锦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D]. 张健.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股骨头论文; 股骨颈骨折论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论文;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论文; 髋关节置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