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研究综述

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研究综述

一、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的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王思玄,周晓彬,周君琳[1](2022)在《在体氧调控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在体氧调控(IV-OR)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并行手术治疗后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IV-OR组26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中位数为62岁。对照组38例患者;男13例女25例;年龄中位数为64岁。IV-OR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至术后2周予以IV-OR治疗,使用自制充气加压装置捆绑于患肢肘上2~3 cm处,充气30 s(或者患者能忍受的最长时间),放气30 s;重复30循环;每天2次。对照组单纯捆绑充气加压装置,但不予IV-OR处理。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患肢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腕周径及掌厚度、术后腕关节活动度、术后患者腕关节等级评分(PRWE)等。结果 IV-OR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7.5(1)周;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8(1.25)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309.50,P<0.01)。IV-OR组患者术后第1、3天,1、2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值分别为59.00、260.00、297.00、250.50,P<0.01),但在术后4周、8、12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389.50、428.00、414.50,P=0.11、0.29、0.22)。IV-OR组患者术后2、4周腕周径及掌厚度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值分别为-7.92、-5.02,166.50、151.00,P<0.01),但在术后8、12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OR组患者在术后4周PRWE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值为-5.27,P<0.01),但在术后8、12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值为-1.72、-1.20,P=0.09、0.23)。IV-OR组患者在术后2、4周时,患肢腕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8、12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V-OR是一种安全可靠且简单易行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何远铭,丁小方,尹博,周君琳[2](2021)在《计算机模拟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骨折的愈合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干预,主要分为机械刺激因素和生物刺激因素。为了更好地研究骨折愈合这一过程,人们开发出了多种计算机模型对骨折愈合进行模拟,包括力学刺激模型、生物刺激模型、力学生物刺激模型,而后逐步完善为多尺度模型。但是无论哪种计算机模型在临床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缺陷。为此,本文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受到的刺激因素和已开发的计算机模型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计算机模拟骨折愈合的临床使用提出有益的启示。

李睿,史文,杨士彩,吕林蔚,张春秋[3](2022)在《夹板外固定与散巴布剂对桡骨骨折模型兔骨愈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目前临床治疗长骨骨折的主要手段是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及接骨板或者髓内钉等内固定,同时也可服用加速骨折愈合的药物或者在患处外敷药物。目的:探讨夹板外固定联合散巴布剂对于桡骨骨干骨折的恢复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左侧桡骨完全性骨折模型,分成3组,未干预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夹板固定组用夹板外固定处理,散巴布剂组使用夹板外固定处理并辅助散巴布剂药物外敷(每天换药一次),每组6只。术后2,4,6周,取骨痂位置制备样品,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骨痂粗糙度和颗粒度。结果与结论:(1)夹板固定组、散巴布剂组可以明显观察到骨痂的粗糙表面和明显的颗粒结构,这些矿物颗粒附着在胶原纤维上,呈现出鱼鳞状,其中散巴布剂组的胶原结构远远小于夹板固定组;(2)随着愈合时间的增长,骨痂矿物颗粒尺寸逐渐减小,散巴布剂组同期骨矿化颗粒尺寸较夹板固定组小47.5%-69.6%;同时随着愈合时间的推移骨痂粗糙度逐渐降低,散巴布剂组术后2周的骨痂粗糙度较夹板固定组小约69%,术后6周两组骨痂粗糙度趋于近似;(3)结果表明散巴布剂对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史金友,肖玉周,吴敏,官建中[4](2021)在《微动本质及骨折愈合生物力学分期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微动本质并提出骨折愈合生物力学分期。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以微动研究的差异性为切入点,探讨微动作用和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力学工作模式。结果骨折愈合过程即骨痂产生和连接过程,微动是启动骨痂生长的关键,骨痂总量需和骨折间隙大小相匹配。骨折端的应变是决定骨痂连接的关键,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组织所能耐受的应变会限制微动大小,据此可将骨折愈合过程分为启动期、灌注期、矛盾期、连接期和生理期,即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分期。结论骨折愈合生物力学分期纳入了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机械参数,引入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有助于理解生物力学作用,其意义尚待临床进一步检验。

邓瀚生[5](2021)在《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2018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胫骨骨折的患儿,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86例。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组)(122例)及跟骨骨牵引治疗组(Calcaneal skeleton traction,CST组)(64例)。对所有患儿的人口学特征、骨折特征、影像学资料、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治疗评分和医疗费用等进行分析对比。术后随访疗效评价按照Johner-Wruh胫骨骨折愈合疗效标准进行评价。长期随访观察患儿双下肢不等长(Limb length discrepancy,LLD)、膝踝关节活动情况、步态异常等情况。结果:共186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均获得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至骨折愈合,并且能够开始负重和完全活动。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依据Johner-Wruh胫骨骨折愈合疗效标准进行评价,ESIN组:优44例,良74例,中5例,差1例。CST组:优22例,良34例,中6例,差0例。163例患儿获得长期临床随访,其中ESIN组109例,CST组54例。23例患儿失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163例长期随访的患儿无LLD,膝踝关节活动不受限,无步态异常等情况出现。在纳入的186例患儿中,男性121例,女性65例。致伤原因分为:摔伤87例,车祸伤96例,高处坠落伤1例,运动伤1例,压伤1例。骨折分型分为:横型40例,斜型104例,螺旋型7例,粉碎型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弹性髓内钉治疗组122例患儿中,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8.5±17.9)d,骨折愈合时影像学冠状面角度变化(3.5±5.9)°,骨折愈合时影像学矢状面角度变化(3.1±3.7)°,患肢平均开始活动时间(Functional exercises)(65.0±22.6)d,患肢平均负重时间(Weight-bearing)(79.8±22.6)d,此外,1例(0.8%)患儿早期发生畸形愈合,但最终在没有额外手术的情况下获得了可以接受的对位,所有患儿骨折愈合过程中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或短缩大于10mm发生,平均石膏固定时间为(31.7±19.0)d,平均(149.7±26.7)d取出内固定物,平均住院和治疗费用为(20435.6±5631.9)元,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优44例,良74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5.16%。其中1例患儿直至疗效评估时仍有13.0度外翻、前倾6.0度畸形,根据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为差。跟骨骨牵引组的64例患儿中,所有患儿均获得了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9.6±16.0)d,骨折愈合时影像学冠状面角度变化(5.2±5.7)°,骨折愈合时影像学矢状面角度变化(3.4±3.4)°,患肢平均开始活动时间(Functional exercises)(77.2±18.1)d,患肢平均负重时间(Weight-bearing)(92.5±17.5)d,骨折愈合过程的早期出现畸形愈合1例(1.6%),该患儿同样最终得到了畸形的纠正,在跟骨骨牵引组的患儿中未见延迟愈合、骨不连的发生。平均石膏固定时间为(43.1±20.7)d,平均拔出牵引针时间(22.7±6.4)d,平均住院和治疗费用均为(8468.3±2793.0)元,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优22例,良34例,中6例,差0例。优良率为90.32%。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检验P>0.1,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跟骨骨牵引治疗具有微创、费用较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跟骨骨牵引能够提供的影像学上冠状位矫正结果优于弹性髓内钉固定。此外,跟骨骨牵引组术后出现成角畸形(Malalignment,>5度)的较少。但弹性髓内钉组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患儿开始功能锻炼和负重时间早于跟骨骨牵引组。但总体而言,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不仅要考虑患儿骨折的特点,还要结合患儿本身的骨折情况和家属的意愿。

胡鹏宇[6](2021)在《基于骨转化标志物的PRP辅助治疗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一、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评价目的:明确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局部注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效果,为应用其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实用性提供保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3个月愈合缓慢(骨痂和骨折线影像学评分≤3分)患者61例,男26例,女35例,年龄27~61岁,平均(51.5±7.1)岁。根据是否局部注射PRP将患者分为PRP组(28例)和观察组(33例)。每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记录达到骨性愈合标准的时间,记录距初次手术6个月、9个月时的骨痂和骨折线影像学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通过spss.1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处理方式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致伤原因)及纳入研究时骨痂和骨折线影像学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4个月,平均(11.41±1.30)个月。两组患者骨折部位均愈合,无不良反应的出现。PRP组患者的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10.9±0.9)个月,短于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11.8±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初次术后6、9个月的骨痂和骨折线影像学评分,PRP组患者[(4.3±0.8)分,(6.8±1.3)分]均高于观察组[(3.1±0.8)分,(5.3±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初次术后6个月及9个月的VAS评分,PRP组患者[(4.3±1.1)分,(1.5±0.8)分]均低于观察组[(5.0±0.7)分,(2.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PRP辅助治疗胫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效果评价目的:比较PRP联合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效果,并对相应骨折修复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为骨折的不愈合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连续收入的胫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7~63岁,平均(51.4±8.4)岁,根据二次手术方式分为PRP联合手术组16例和手术组14例。手术当日(术前)及术后2、4、8和12周时抽取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对其血液中的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及β-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Ⅰcollagen,β-CTx)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含量分别进行比较。检测PRP联合手术组3次注射的PRP浓度。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定期复查x线片,术后3、6及9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骨痂和骨折线影像学评分及VA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及骨性愈合标准的时间,通过spss.1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术式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骨折不愈合类型)以及纳入研究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4个月,平均(12.10±1.40)个月,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不良反应出现。1.PRP注射浓度:PRP联合手术组注射的PRP浓度为(1198.02±195.04)×109/L,为自体PLT(platelets,PLT)浓度的(5.43±1.28)倍。2.生化标志物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的OCN含量均在术后4周达到峰值,且2、4周时PRP联合手术组的含量[(25.95±1.94)ng/ml,(31.49±2.01)ng/ml]高于手术组[(19.58±2.95)ng/ml,(24.66±2.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P含量分别在术后4、8周时达到峰值,且2、4、8周时PRP联合手术组的含量[(73.94±10.17)u/l,(77.63±7.69)u/l,(72.88±7.05)u/l]高于手术组[(66.64±7.29)u/l,(67.43±6.16)u/l,(68.14±5.0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β-CTx含量在术后4周时达到峰值,且PRP联合手术组的含量始终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PRP联合手术组16例患者中有2例切口为乙级愈合,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7.5%(14/16),手术组14例患者中5例为乙级愈合,切口甲级愈合率为64.3%(9/14);PRP联合手术组的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影像学评分和VAS评分:PRP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3、6、9个月的骨痂和骨折线影像学评分均高于手术组,术后3、6、9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局部注射PRP可以促进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愈合,且无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良好方式。2.PRP联合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不愈合效果要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具有愈合时间短,切口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一种良好方式。3.PRP注射治疗能促使患者血液中骨形成标志物OCN、BAP及骨吸收标志物β-CTx水平的升高,有助于PRP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机制研究及临床预后判断。

万鹏程,俞秋纬,王杰[7](2021)在《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手术治疗作为较常用的方法,在临床中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治疗给患者增加了身体上、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且仍存在骨折不愈合的可能。非手术疗法的发展,为无创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带来了希望。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一些非手术疗法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吴世鹏[8](2021)在《补肾活血方联合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方联合依降钙素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轻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OVCF轻症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为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OVCF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骨伤科、脊柱外科和骨关节科的门诊及病房,诊断为急性非重型OVCF的患者80例,计算机随机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依降钙素注射液联合口服钙尔奇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疗程为30天,随访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量表、中医症状积分、椎体高度丢失率、骨折愈合率、骨密度T值、骨代谢标志物和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76名有效受试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前两组间基线具有可比性。(1)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的VAS疼痛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式都能明显改善受试者的ODI功能障碍评分,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受试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得到有效改善,较对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治疗方式之间对于受试者骨密度、椎体高度丢失率、骨折愈合率方面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5)观察组和对照组都能降低血清TPⅠNP和β-CTX,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试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N-MID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6)安全性方面,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钙以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依降钙素注射液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OVCF轻症的疗效确切,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骨折引起的腰背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有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补肾活血方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能显着改善患者中医肾、肝、脾虚症状。

林晓珣[9](2021)在《新伤续断汤在关节镜下髁间棘骨折内固定术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新伤续断汤在关节镜下髁间棘骨折内固定术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为新伤续断汤在关节镜下髁间棘骨折术后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12月至2020.12月入治福州市第二医院运动医学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TSAFs损伤的患者60例,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髁间棘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mg,每日1次,服用3天,并给予如抬高患肢、冰敷、踝泵、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等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新伤续断汤冲服(中药颗粒),每日1剂,早晚分次服用,7天1个疗程,一般服用4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量表、膝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研究试验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前Lysholm评分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数据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两组疼痛情况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而逐步减轻,术后1周至术后1个月,试验组无论是静息相VAS评分还是活动相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试验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均有改善,且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且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评定对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复查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髁间棘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新伤续断汤,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王小璐[10](2021)在《小鼠闭合型骨折模型的建立与Smurf1抑制剂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折作为高发性的创伤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移植、物理辅助性疗法、全身注射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局部注射人源重组BMP等。尽管经过治疗,绝大多数骨折患者可以愈合,但由于骨折处血液供应减弱、骨折断端活动性强、骨膜受损、受伤部位感染等,每年仍有5%-10%的患者无法愈合。BMPs是从骨基质中分离提纯的一类能高效诱导骨、软骨组织发生的酸性糖蛋白,在胚胎发生、个体形成,尤其是在骨和软骨的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人源重组BMP-2(rh BMP-2)是用于骨折治疗、脊柱融合和种植牙愈合的最有效的生长因子。但其提纯困难,导致使用rh BMP-2治疗成本高昂,并且局部注射易产生异位骨形成、天然骨吸收、软组织肿胀和溶骨等不良作用,因此,FDA仍未批准其在儿童、孕妇和荷瘤患者中的应用。由于在临床应用中直接使用rh BMP-2存在天然障碍,因此靶向BMP信号通路的增敏剂作为间接降低rh BMP-2治疗成本的新方法可能会在未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泛素连接酶Smurf1作为骨的负调控因子通过拮抗BMP信号通路以降低其信号活性。前期实验室建立了基于计算机模拟对接E3拮抗剂筛选的新方法,筛选出了可以抑制Smurf1的小分子化合物A01和A17,并在细胞水平上证明了靶向Smurf1以增强BMP信号通路作为药物靶点的可行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前期结果做更深入的研究,利用小鼠骨折模型探究Smurf1抑制剂A01、A17在动物水平上对骨形成是否有促进作用。我们创新发明了针对小鼠骨骼的骨折造模仪,优化了髓内针固定的手术方案,并确立小鼠愈后的评估标准。使用新型骨折造模仪将120g重物从200mm高处下落可以在不伤及小鼠皮肤及肌肉的情况下,对其股骨干造成横行或斜行断端,骨折造模成功率高;术后我们使用X-ray、Micro-CT等临床方法检查小鼠骨折愈合情况,并通过骨痂染色、m RNA检测软骨特异性基因表达等生物学方法分析愈合过程,结果显示小鼠愈合方式为典型的软骨内成骨,该模型可以作为模拟人类骨折愈合的标准模型。在药效评价方面,我们对术后3d的骨折小鼠进行灌胃处理,在骨折后28d采用三点弯曲的方式评估其生物力学的恢复状况,以此作为药效评价的第一标准。并在骨折后标志性时间点(14d、28d)对实验小鼠进行Micro-CT、骨密度扫描等分析,以此来评估骨折小鼠的恢复状况,分析Smurf1抑制剂A01、A17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骨折后28d用药组(A01、A17组)小鼠骨折部位的生物力学强度以及峰值负荷更高;在骨折后14d和28d时,用药组小鼠的骨矿物质密度(BMD)要明显高于对照组;Micro-CT结果也显示用药组在骨折后14d时骨痂要小于对照组,且其形成新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骨折后28d时用药组的骨痂大小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但其矿化骨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以上结果表明Smurf1抑制剂A01和A17对于骨折小鼠的生物力学恢复有促进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促进了愈合过程中新骨的形成以及矿化骨的沉积。虽然目前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法不胜枚举,但靶向泛素-蛋白酶体的药物和通过靶向拮抗细胞内效应蛋白的药物还未曾应用到这骨折的治疗之中,我们的实验结果为这一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数据,证明靶向泛素连接酶Smurf1以促进骨折愈合的可行性。

二、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的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在体氧调控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病例来源:
    二、方法
        1.手术:
        2.术后处理:
        3.IV-OR处理: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骨折愈合时间:
    2.次要观察指标:
讨 论

(3)夹板外固定与散巴布剂对桡骨骨折模型兔骨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1 实验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材料
    1.4 方法
    1.5 主要观察指标
2 结果Results
3 讨论Discussion

(5)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儿童及青少年胫骨干骨折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骨转化标志物的PRP辅助治疗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 处理方法
        2.1 PRP组
        2.2 观察组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PRP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 手术方法
        2.1 PRP联合手术组
        2.2 手术组
        3 术后处理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PRP注射浓度
        2 生化标志物检测结果
        3 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
        4 术后影像学评分及VAS评分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富血小板血浆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7)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物理治疗
    1.1 体外冲击波治疗
    1.2 电刺激疗法
    1.3 低强度脉冲超声
    1.4 高压氧治疗
2 局部注射治疗
    2.1 富血小板血浆注射
    2.2 自体骨髓移植
    2.3 金葡素注射液注射
    2.4 神经生长因子注射
3 中医中药治疗
    3.1 中药治疗
    3.2 小针刀治疗
    3.3 针灸治疗
4 小 结

(8)补肾活血方联合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改良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附录2:OVCF 中医症状积分表
附录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疗进展和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新伤续断汤在关节镜下髁间棘骨折内固定术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评估方法
        3.1 疼痛方面
        3.2 膝关节活动度: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记录
        3.3 功能评分: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记录
        3.4 疗效评价
    4 统计方法
结果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疗效对比
    3 疗效分析
        3.1 VAS评分
        3.2 Lysholm量表
        3.3 膝关节活动度
讨论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分型与诊断
        1.2 中医认识
    2 TSAFs的治疗
        2.1 保守治疗
        2.2 手术治疗
    3 术后康复
    4 中医认识
    5 选方依据及配伍意义
    6 新伤续断汤的药理研究
        6.1 君药
        6.2 臣药
        6.3 佐使药
    7 结果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TSAFs的诊疗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小鼠闭合型骨折模型的建立与Smurf1抑制剂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骨折修复的概述
    1.2 目前临床采用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治疗手段
        1.2.1 骨移植
        1.2.2 物理疗法
        1.2.3 甲状旁腺激素
        1.2.4 人源重组BMP(rhBMPs)
    1.3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概述
        1.3.1 BMPs在骨发育中的概述
        1.3.2 BMP信号
        1.3.3 BMP信号的传导介质:Smad蛋白
        1.3.4 BMP信号的调节
    1.4 基于BMP通路以促进骨折修复的新思路
        1.4.1 联合给药
        1.4.2 BMP信号激动剂:他汀类药物
        1.4.3 拮抗BMP通路抑制剂:Smad泛素调节因子1(Smad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factor1,Smurf1)
    1.5 骨折模型的选择
        1.5.1 模型动物的选择
        1.5.2 手术方式的选择
    1.6 研究整体思路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2 实验试剂与耗材
        2.1.3 小鼠来源于饲养
        2.1.4 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配制
        2.2.2 建立单侧小鼠股骨闭合型髓内针固定的骨折模型
        2.2.3 放射学分析
        2.2.4 骨组织样本处理
        2.2.5 Micro-CT分析
        2.2.6 化学组织染色
        2.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痂中m RNA的表达
        2.2.8 三点力学弯曲测试
        2.2.9 DXA扫描
        2.2.10 数据统计
第三章 新型小鼠闭合型骨折造模仪的制作与模型制备及评价
    3.1 结果
        3.1.1 新型小鼠骨折造模仪的原理与设计
        3.1.2 造模成功标准
        3.1.3 闭合性小鼠骨折模型建立的基本情况
        3.1.4 X-ray监测造模小鼠骨折愈合状况
        3.1.5 Micro-CT对骨痂进行重建分析
        3.1.6 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学变化
        3.1.7 实时定量qPCR检测骨折愈合进程标志性基因的表达
    3.2 讨论
    3.3 结论
第四章 Smurf1抑制剂对小鼠骨折愈合作用的研究
    4.1 研究结果
        4.1.1 药物溶解与动物分组情况
        4.1.2 对照组与用药组(A01、A17组)的骨结构观察
        4.1.3 骨折小鼠力学恢复状况
        4.1.4 2D-DXA扫描结果
        4.1.5 Mirco-CT扫描结果
    4.2 讨论
    4.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发表综述 促进骨折愈合的治疗策略及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的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在体氧调控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愈合的作用[J]. 王东,王思玄,周晓彬,周君琳.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01)
  • [2]计算机模拟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J]. 何远铭,丁小方,尹博,周君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1(06)
  • [3]夹板外固定与散巴布剂对桡骨骨折模型兔骨愈合的影响[J]. 李睿,史文,杨士彩,吕林蔚,张春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09)
  • [4]微动本质及骨折愈合生物力学分期的研究[J]. 史金友,肖玉周,吴敏,官建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1(09)
  • [5]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D]. 邓瀚生.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6]基于骨转化标志物的PRP辅助治疗胫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效果评价[D]. 胡鹏宇. 青岛大学, 2021
  • [7]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 万鹏程,俞秋纬,王杰. 四川中医, 2021(06)
  • [8]补肾活血方联合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D]. 吴世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9]新伤续断汤在关节镜下髁间棘骨折内固定术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晓珣.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小鼠闭合型骨折模型的建立与Smurf1抑制剂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研究[D]. 王小璐. 军事科学院, 2021

标签:;  ;  ;  ;  ;  

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研究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