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的数学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的数学策略

一、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数学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刘星星[1](2021)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基础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正推行并落实学本式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团队学习为平台,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局限于理论介绍与应用效果的探讨,缺少有关应用的系统研究,因此,研究如何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应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不仅具有理论性价值,更具有实践性意义。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和小学高段学生特点,结合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经验和一线教师具体实施建议,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问题教学理论和生本教育理念,提出构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高段数学学科教学的应用原则、应用模式和应用策略,并且归纳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应用原则为“教学指导启发性”、“教学活动发展性”和“评价方式多样性”。应用策略为“教师提供丰富资源支持”、“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教师明确学生讨论交流任务”、“教师深入小组实时监督”、“教师及时对学生评价”、“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及时点拨”、“教师提出明确汇报要求”、“评价要多样化贯穿全过程”“问题设计有梯度”、“问题设置要联系生活实际”何“教师提供资源具有启发性”应用策略。本研究运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应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综合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而且验证了提出的应用原则、应用模式、应用策略及需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理论成果,而且为一线教师在小学高段数学学科应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帮助,对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华晶[2](2021)在《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如何高效且愉快地学习,长期以来都是数学教育学界所重点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薄弱、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数学学习上的痛点,提升数学学习策略水平,从而获得数学上的良好发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懈地努力。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针对于中学生数学学习策略发展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数学学习策略的表现形式与影响因素研究等内容。虽然在一些研究中也有涉及对于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但针对于数学后进生的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却较少,且给出的建议或方案较为笼统,往往不能很便捷地供一线教师使用。本研究在此背景下,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上海市某区重点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王光明等人编制的《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在适当改进的基础上为研究工具。研究解决如下问题:(1)在数学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中,是否存在数学学习策略水平也低的学生?(2)对这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能否提高其数学学习策略水平?(3)对这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能否同时提高其数学学业成绩?本研究在调查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选取了3名被试学生。通过对其数学学习策略水平、数学学业成绩与个人情况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设计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指导方案,并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个别指导。最后对被试学生进行数学成绩与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检测,比较指导方案是否有效。并以此为依据,给出若干在高中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具体方法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学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中:(1)存在数学学习策略水平较低的个体。(2)对学生A和学生C进行个别指导后,其数学学习策略水平及数学学业成绩有明显提高。(3)对学生B进行个别指导后,数学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习策略水平无明显提高。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习策略水平。对数学学习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使其获得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在干预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并严格要求学生。针对数学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希望本研究能够对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与启发。

焦红颖[3](2020)在《分层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田庙乡初级中学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在各种情况下的交流活动中显得日益重要。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世界舞台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在中国这样一个英语非母语国家,学习者大部分时间都要通过阅读获得输入。其次,在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题目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然而,在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却难以尽如人意。以河南省虞城县田庙乡初级中学为例,该校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课上表现不够积极,也没有养成课后阅读英语的习惯,阅读成绩也参差不齐。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通常要兼顾全班同学的平均水平。基础差的同学对英语阅读课存在畏惧心理或者漠不关心,而程度好的同学又无法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为了改变这一困境,本研究尝试将分层教学应用于该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因材施教,以期所有同学的阅读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同时,在农村初中进行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研究,对分层教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补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随机抽取田庙乡初级中学七年级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分层教学实验。实验前,笔者在两个班做了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及前测阅读理解成绩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把实验班学生分成A、B、C三层。并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该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什么问题?教师如何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分层教学模式在改善该校学生英语阅读方面有哪些效果?在实验过程中,笔者以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将课堂分层教学与课外分层阅读相结合,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动态发展及时调整学生层次。实验结束后,笔者再次对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实验班部分学生和该校几位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并用SPSS 22.0对两个班的后测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班的前测和后测成绩分别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以便检验分层教学模式是否给实验班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以及两个班学生的后测阅读成绩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1)与控制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成绩有了显着的提高,证明分层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改善英语阅读教学。(2)分层教学模式能降低C层学生对英语的畏惧感或冷漠感,以及激发A层和B层学生对进步的渴望。(3)分层教学模式能扩大学生的单词量及阅读量。大多数学生养成了每天课后阅读英语的习惯,为培养终生阅读意识打下了基础。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外文化差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品格方面的要求也是一致的。这是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所在。尽管研究者努力试图取得上述结果,但必须承认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研究对象不足,实验时间过短,研究能力有限等等。这些缺陷可能会对研究的最终结果造成损害,但它们也为进一步研究带来了启示,以避免这些缺陷再次产生。研究对象可以扩大到某个学校的某个年级所有班级,并且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学校的学生进行;实验时间可以延长到三年;研究者阅读领会更多的理论,在教学中多积累经验,以增强研究能力。

刘超彦[4](2020)在《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理教师资格认定作为优秀物理教师的必经之路,对建设形成高素质专业化的物理教师队伍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我们才可以为未来选拔出的优秀的物理教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来说,美国具有更长的发展历程、更多的经验积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基于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的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在对包括认定发展历程、认定证书类型、认定条件、认定机构、认定标准等的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以及美国Praxis系列物理考试进行对比分析,从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目标两方面进行比较,并对物理学科考试进行详细比较。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认定制度上,美国物理教师资格认定发展历史长、证书类型多样、认定条件高、认定机构标准形式多样。(2)在认定考试方面,美国的实习比中国的面试更客观的考核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考核维度上,中国考核内容更为全面,美国缺乏对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3)在物理学科考试方面,美国考查范围广泛,但题型单一,缺乏对物理教学技能知识考核。在上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革物理教师认定机构、适当提高认定条件、增设教学技能考核形式、加强高校社会三方合作等建议供我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参考借鉴。

张自超[5](2020)在《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综合型人才,教育在不断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师本教育,教育改革中更多学者开始倡导在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生本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服务对象和最终目的都是学生,教育活动应当围绕学生组织和展开,这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高中数学因为涉及知识面比较广,很多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复杂、计算量大,这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挑战,传统“填鸭式”教育不仅不能减轻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反而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这对课堂效果和学生发展皆为不利。本文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数据分析法,以接受生本教育的146名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策略。首先,借助国内外关于生本教育研究理论来分析生本教育与教学、学习的关系;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了解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生本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提出如何构建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方式来了解生本教育实施的效果,并提出教学优化的建议。通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以及授课等多方面有问题,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需要全面考虑这几方面的问题;其次,生本教育应当从导学方法多元化、和谐课堂氛围构建、小组合作学习三方面入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落实需要从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三种不同课程入手;最后,通过发放问卷、数学学业考试成绩对比来了解有关生本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发现生本教育能够激发高中生学生兴趣、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并对生本教育的后续发展进行反思。

姚林[6](2019)在《冲突与协调: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公平是教育政策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政策价值追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出台了诸多特殊性与优惠性兼具的原住民教育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之下,原住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论文以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为考察对象,以各时期原住民教育所面对的冲突以及政策的协调应对为研究主线梳理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结合当下原住民各级各类教育的政策内容与实践,阐释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政策实践及实际效果,总结归纳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基本特点,指出其困境与缺憾,并展望原住民教育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推动民族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绪论部分重点阐述研究缘起与研究价值,梳理了研究现状,对研究论题、重要概念、理论参照和研究方法等做出了阐释,从而为全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一章“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缘起”,梳理在1970年代之前西方殖民者对澳大利亚原住民采取的种族灭绝、种族隔离和同化教育政策。过去的政策给原住民造成了深深的苦难,使得现在原住民成为澳大利亚社会中最弱势之群体。第二章“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利用社会冲突理论视角从历史背景、社会政治环境、原住民社会经济状况等角度分析了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制定与实施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外在驱动与内在动因,梳理澳大利亚各个执政党执政期间制定的原住民事务政策及其理念,重点分析了多个关键性原住民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决策博弈的过程以及教育政策的内容与变化。第三章“以教育结果公平为核心的原住民普通教育政策”,梳理了各级原住民教育政策,从政策背景、政策实践和政策成效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原住民中小学教育政策和高等教育政策,并对原住民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进行了阐述,利用统计数据和图表呈现了各级原住民教育政策的成效,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实践与效果。第四章“以原住民需求为核心的各类原住民教育政策”,分析了澳大利亚各类原住民教育政策,分析原住民双语教育政策、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的背景与演变历程。第五章“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特点”,归纳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四大特点:政策价值取向多元化;政策重心调整动态化;政策制定主体多元化;政策实施监督常态化。第六章“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困境与缺憾”,意在更加客观中立地看待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得与失。对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总结,反思了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缺憾,深化了对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认识。第七章“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展望”,展望了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利益协调——保障政府、学校与社区的协调机制;更新话语——放弃原住民教育“赤字”话语体系;教育扶贫——逐步克服原住民社会经济弱势地位;走向和谐——重构澳大利亚历史、知识与课程。

聂小兰[7](2017)在《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优化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高中英语教学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关键步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优化高中英语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就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李英珍[8](2017)在《试论TPR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新改革也被广泛推行,小学英语教学被普遍开设,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农村小学经济比较落后,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信息传递滞后性影响,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抑制沿用传统式教学方式,以教师灌输式讲解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思想压力,同时降低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积极性,与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不相符,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汪莉[9](2017)在《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中认为《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识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英语教学中较为主要的内容,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其他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王敏雪[10](2017)在《数学教学目标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课程改革中,教学有效性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扮演着指导、激励及评价教学的角色。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效益。所以,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项研究总体上探讨两个问题:其一,如何进行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其二,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开展之间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辅之以课堂观察法和教育评价法。围绕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昆明市、重庆市部分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调查,从教学目标的认识、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实施进行调查研究,得出调查结论;通过文献分析、理论探讨、教学案例的收集与分析,探讨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探讨如何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反思并及时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进行精心地修改,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教学目标优化的建议。研究中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这项研究的结论主要有:首先,中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表现出对数学教学目标认识不够深入、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笼统、表述不够规范、与课程改革理念吻合度不高;其次,存在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够全面的现象。针对这两个突出的问题,研究中通过课堂观察、案例收集、教学目标设计实践等手段,提出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与课堂教学中落实目标的建议,主要包括:钻研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依据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以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组织策略、以教学目标达成度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等。

二、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数学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数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代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改革
        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三、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实验研究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小学高段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后现代主义学习评价理论
        三、问题教学理论
        四、生本教育理念
第三章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
        一、教学指导的启发性原则
        二、教学活动的发展性原则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原则
    第二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模式
        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模式图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
    第三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一、“问题发现环节”应用策略
        二、“问题生成环节”应用策略
        三、“问题解决环节”应用策略
        四、“问题拓展环节”应用策略
    第四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提供启发性指导,促进问题解决
        二、加强课堂讨论纪律管理,优化讨论环境
        三、合理设置学习单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第五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分析
第四章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第一节 实践方案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模式
        四、实践过程
    第二节 测量工具的设计
        一、数学测试卷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三、访谈提纲设计与编制
    第三节 实践结果与分析
        一、数学成绩前后测结果与分析
        二、调查问卷前后测结果与分析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实践结论
        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数学教学目标达成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四、“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五章 研究结论、研究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数学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2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2.3 数学学习策略的测评工具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数据收集
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指导与研究
    4.1 被试学生的访谈情况
    4.2 被试学生情况的诊断
    4.3 对学生进行个案指导的过程
    4.4 指导后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4.5 对个案研究结果的讨论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 B 《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 C 学生A的访谈实录
附录 D 学生B的访谈实录
附录 E 学生C的访谈实录
附录 F 访谈提纲
致谢

(3)分层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田庙乡初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ing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2.1.1 Definition of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2.1.2 Classification of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2.1.3 Principles of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2.2 Theoretical basis of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2.2.1 The theory of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2.2.2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2.2.3 The theory of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2.3 Related researches on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abroad and at home
        2.3.1 Related researches on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abroad
        2.3.2 Related researches on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at home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subjects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3.3.1 Questionnaires for students
        3.3.2 Tests for students
        3.3.3 Interviews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3.4 Sample teaching
        3.4.1 Designing teaching plan
        3.4.2 Conducting teaching procedures
Chapter Fou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4.1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s
        4.1.1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pre-questionnaire
        4.1.2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post-questionnaire
    4.2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ests
        4.2.1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pre-test
        4.2.2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post-test
        4.2.3 Statis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4.3 Analysis of interviews
        4.3.1 Analysis of interview for students
        4.3.2 Analysis of interview for teachers
    4.4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sample teaching
        4.4.1 Discussion of sample teaching
        4.4.2 Analysis of sample teaching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3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多元智能量表
Appendix Ⅱ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部分教案
Appendix Ⅲ实验前调查问卷
Appendix Ⅳ实验后调查问卷
Appendix Ⅴ前测试卷阅读理解部分
Appendix Ⅵ后测试卷阅读理解部分
Appendix Ⅶ前后测阅读成绩
Appendix Ⅷ实验结束后访谈记录
Appendix Ⅸ课堂观察量表

(4)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的改革
        1.1.2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性
        1.1.3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的独特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教师资格证书
        1.5.2 教师资格考试
        1.5.3 物理教师资格证书
2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比较
    2.1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发展历程比较
        2.1.1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发展历程
        2.1.2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发展历程
        2.1.3 比较分析
    2.2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证书类型比较
        2.2.1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证书类型
        2.2.2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证书类型
        2.2.3 比较分析
    2.3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条件比较
        2.3.1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条件
        2.3.2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条件
        2.3.3 比较分析
    2.4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比较
        2.4.1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2.4.2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2.4.3 比较分析
    2.5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比较
        2.5.1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2.5.2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2.5.3 比较分析
    2.6 小结
3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的比较
    3.1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形式比较
        3.1.1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形式
        3.1.2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形式
        3.1.3 比较分析
    3.2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科目与目标比较
        3.2.1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科目与目标
        3.2.2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科目与目标
        3.2.3 比较分析
    3.3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考核维度分析
        3.3.1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认定考试维度构成
        3.3.2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试题维度的划分
        3.3.3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维度占比分析
4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物理学科考试的比较
    4.1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物理学科考试内容模块比较
        4.1.1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物理学科考试内容模块
        4.1.2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物理学科考试内容模块
        4.1.3 比较分析
    4.2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物理学科试卷结构比较
        4.2.1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物理学科试卷结构
        4.2.2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物理学科试卷结构
        4.2.3 比较分析
    4.3 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物理学科试题内容比较
        4.3.1 中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物理学科试题内容
        4.3.2 美国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物理学科试题内容
        4.3.3 比较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
        (二)“生本教育”的特征
        (三)“生本教育”的渊源
    二、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二)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
        (三)行为观一一全面依靠学生
        (四)课程观一一“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五)教学观——教皈依学
        (六)评价观——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
    三、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章 生本教育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调查分析
    一、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高中数学教学状况问卷调查
        (一)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二)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三)高中生数学学习状态调查
        (四)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调查
        (五)知识储备和应用情况
    二、去生本化教学引发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一)高中生认知、心理变化
        (二)高中生数学学习效能低
        (三)高中生数学学习自主意识差
        (四)高中生数学认知结构不完善
    三、传统高中数学师本教学的弊端
        (一)教学理念没有凸显出以“学生”为主
        (二)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
        (三)以“知识传输”为主,忽视“情感体验”
        (四)以“结果”为主,忽视“过程”
        (五)以“一致”为主,忽视“个性”
第三章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高中数学教学实施“生本教育”的可行性
        (一)与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相适应
        (二)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特点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二)先学后教原则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导学方法多元化
        (二)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三)突出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法
    四、高中数学“生本课堂”的基本程序和措施
        (一)高中数学新授课“生本课堂”教学程序
        (二)高中数学复习课“生本课堂”教学程序
        (三)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生本课堂教学程序
    五、生本课堂教学案例展示与分析
        (一)《函数的单调性》案例设计
        (二)教学评析
第四章 生本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践结果的分析
    一、生本教育实施后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生本教育实施后的调查结果
        (二)生本教育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
    二、生本教育理念的实验研究
    三、生本教育理念运用的效果
    四、生本教育理念运用的反思
        (一)相信和尊重学生
        (二)合理处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的关系
        (三)通过体验教学统一学生的认知和情感
        (四)协调小组合作与课程进度的安排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镇江市S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6)冲突与协调: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价值
    二、研究综述
        (一) 对澳大利亚原住民政策的研究
        (二) 对原住民教育政策历史的研究
        (三) 对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立法的研究
        (四) 对各级各类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研究
        (五) 对研究现状的评析与展望
    三、概念界定
        (一) 原住民与少数民族、弱势群体
        (二) 教育政策与公共政策
        (三) 多元文化主义教育
    四、理论参照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参照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缘起
    第一节 英国殖民者的种族灭绝政策
    第二节 澳大利亚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
    第三节 同化教育政策以及“被偷走的一代”
第二章 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变革的开端: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摸索期(1967-1989)
        一、认识先于行动: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取代白澳政策
        二、挣扎中启程:糟糕透顶的原住民教育亟需变革
    第二节 蹒跚中前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淡化期(1990-2007)
        一、举步维艰:原住民政策改革徘徊不前
        二、缓慢地推进:从价值理性向工具理性变迁
        三、行动的勇气:原住民教育政策实质性推进
    第三节 争议中再出发:原住民教育政策革新期(2008至今)
        一、走向民族和解:陆克文总理代表国家道歉
        二、一揽子协调政策:“缩小差距”政策
        三、原住民教育政策纲领:颁布系列指导性文件
第三章 以教育结果公平为核心的原住民普通教育政策
    第一节 原住民中小学教育政策
        一、原住民中小学教育政策的背景
        二、原住民中小学教育政策的实践
        三、原住民中小学教育政策的成效
        四、克服教育不均衡:离家上学奖学金与支持性服务
    第二节 原住民高等教育政策
        一、原住民高等教育政策背景
        二、原住民高等教育政策实践
        三、原住民高等教育政策成效
        四、服务与支持:高校原住民学习与支持中心
第四章 以教育需求为核心的原住民各类教育政策
    第一节 原住民双语教育政策
        一、原住民双语教育政策的背景
        二、澳大利亚语言教育政策的演进
        三、北领地双语教育政策的内容
    第二节 原住民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
        一、原住民职业与培训教育政策的背景
        二、原住民职业与培训教育政策的内容
        三、原住民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的成效
第五章 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特点
    第一节 政策价值取向多元化: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四种取向
        一、社会公正取向
        二、文化认同取向
        三、社区开发取向
        四、技能补偿取向
    第二节 政策重心调整动态化:国家教育宣言的话语变迁
        一、《霍巴特宣言》强调多元文化主义
        二、《阿德莱德宣言》注重受教育机会平等
        三、《墨尔本宣言》突出教育结果公平
    第三节 政策制定主体多元化:原住民教育诉求的表达
        一、原住民教育政策重视多方的深度合作
        二、深度合作是协调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
        三、缺席与在场:难以摆脱的殖民主义思想
    第四节 政策实施监督常态化:追求教育统计结果的平等
        一、国家评估成为教育政策效果的常态化监督手段
        二、国家评估使得原住民教育陷入“应试教育”
        三、国家评估不应成为教育政策唯一评价手段
第六章 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困境与缺憾
    第一节 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困境
        一、殖民主义“遗产”:过去政策影响难以根除
        二、贫困代际传递:制约政策成效的重要因素
        三、冲突的爆发:原住民疏离学校与抵制教育
    第二节 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缺憾
        一、认知缺陷:原住民“教育难题”复杂性认识不足
        二、路径依赖:“表面种族中立的教育政策”
        三、文化诉求:对原住民文化的独特性重视不足
        四、原住民师资不足:文化断裂与师生冲突
第七章 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展望
    第一节 利益协调:保障政府、学校与社区的协调机制
    第二节 更新话语:放弃原住民教育“赤字”话语体系
    第三节 教育扶贫:逐步克服原住民社会经济弱势地位
    第四节 走向和谐:重构澳大利亚历史、知识与课程
结语
    一、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的总体评价
    二、教育政策连续性是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
    三、经费保障是教育政策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四、多元化少数民族师资队伍是民族教育发展的引擎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专用名词缩写表
附录三 澳大利亚高校原住民高等教育中心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7)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优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部分学校网络技术不普及
     (二) 部分学校多媒体技术滥用现象严重
     (三)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直观形象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脱节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一)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有利于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三)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优化建议
     (一) 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
     (二) 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教材
     (三) 教师在网络资源的选择上要考虑全面
     (四)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过程的监督

(8)试论TPR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TPR教学的含义
二、TPR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描述通过动作施展出来, 让学生直观看到。
     (二) 教师要反复陈述教学中的关键内容, 并且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动作一起不断重复, 加深学生的印象[2]。
     (三) 教师和学生同时重复教学内容和动作。
     (四) 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做动作, 并且自己通过英语表达出来。
     (五)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动作考核以前学到的知识点,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小学英语使用TPR教学法的感受
四、小学英语TPR教学的应用
     (一) 增强学生的英语听力
     (二) 促进学生的参与性
五、结束语

(9)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读前 (pre-reading)
    1. 熟悉背景知识, 激发阅读动机
    2. 谈论法
    3. 预测法
二、读中 (while-reading)
    1. 快速阅读 (fast-reading)
三、读后 (post-reading)
    1. 复述课文 (Retell)

(10)数学教学目标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有效课堂教学的需要
        1.1.2 教师教学评价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1.1.3 学生学习评价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2 核心名词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的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2.2 教育目标概说
        2.2.1 教育目标的源流与演进
        2.2.2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行为目标
        2.2.3 目标教学法
        2.2.4 学案导学法
    2.3 数学教学目标的研究综述
        2.3.1 数学教学目标的研究综述
        2.3.2 数学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研究综述
    2.4 文献评述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法
        3.3.2 调查法
        3.3.3 课堂观察法
        3.3.4 案例研究法
        3.3.5 教育评价法
    3.4 研究工具
        3.4.1 教师调查问卷
        3.4.2 访谈提纲
        3.4.3 教学案例使用说明
    3.5 研究的伦理
    3.6 小结
第4章 调查研究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过程
    4.3 调查数据的收集与编码
        4.3.1 数据的编码与录入
        4.3.2 数据的分析
    4.4 调查数据分析
        4.4.1 调查的结果
        4.4.2 访谈的结果
    4.5 调查结论
        4.5.1 数学教学目标的认识
        4.5.2 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4.5.3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施
    4.6 小结
第5章 教学目标的设计
    5.1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5.1.1 良好陈述的目标的标准
        5.1.2 良好陈述的目标的结构及呈现方式
    5.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技术与步骤
        5.2.1 教学目标陈述的技术
        5.2.2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5.3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案例
        5.3.1 案例: 亿以内数的认识
        5.3.2 案例:数学广角——田忌赛马
        5.3.3 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练习课
        5.3.4 案例:圆的切线判定(复习课)
        5.3.5 其它教学目标修改的案例
    5.4 小结
第6章 教学案例与讨论
    6.1 教学案例评价体系的构建
        6.1.1 案例收集整理
        6.1.2 案例分析
        6.1.3 教学案例评价体系
    6.2 教学案例设计举例
        6.2.1 案例:大数的认识
        6.2.2 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
        6.2.3 案例: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
        6.2.4 案例: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6.3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建议
        6.3.1 有效教学的基础理论
        6.3.2 数学教学目标优化的建议
    6.4 对数学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讨论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的结论
        7.1.1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现状
        7.1.2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7.2 研究的反思
    7.3 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问卷调查表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优质课教学设计
附录D 调查期间照片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数学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星星.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D]. 华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分层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田庙乡初级中学为例[D]. 焦红颖.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4]中美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认定的比较研究[D]. 刘超彦.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5]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 张自超. 江苏大学, 2020(02)
  • [6]冲突与协调: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D]. 姚林.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7]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优化探析[J]. 聂小兰. 江西教育, 2017(33)
  • [8]试论TPR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李英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7)
  • [9]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 汪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7)
  • [10]数学教学目标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敏雪.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的数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