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初中阶段阅读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燕君[1](2021)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陆丰市Y中学为研究对象》文中指出随着主题阅读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推广,不少乡镇初中也逐渐加入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行列。但由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农村生源等方面的局限,乡镇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无效或低效现象屡见不鲜。关于教学有效性,理论界已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关于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则处于初始阶段。主题阅读教学应该符合怎样的标准,才能称之为有效,仍有待明确。故此,笔者在研究有效教学衡量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主题阅读教学理论和实际,尝试归纳、构建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标准,并以此检验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从教学过程到教学结果的有效性现状,最后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和建议。本研究由绪论、三个章节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关于主题阅读教学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第一章,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概述,对主题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等主要概念进行界定;从教学过程有效性、教学结果有效性两方面,归纳、构建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第二章,陆丰市Y中学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以第一章构建的标准为依据,设置调查维度,编制调查问卷和设计访谈问题,以陆丰市Y中学为研究对象实施调查,了解到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学目标设置上避免了随意性,但落实上存在偏差;教学内容相对丰富,但不太切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学引导不适应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状态和表现不甚理想;教学评价机械单一,流于形式等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调查结论。第三章,提升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对策,结合乡镇学校的特殊性,提出提升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教师层面,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主题阅读的教学取向;确保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教学习性,调整教学方式;多途径接收教学反馈信息,细化主题阅读评价标准;加强主题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学生层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主题阅读与考试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平衡发展。另外,学校应加强对主题阅读教学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家庭应辅助营造积极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结语部分是对论文撰写的简要回顾及对主题阅读教学的展望。
张亿芳[2](2021)在《部编版初中语文《诗经》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诗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儒家经典读本,《诗经》中存在着优秀且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其中承载的文学诗歌价值、中华民族精神与美学元素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诗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研究《诗经》的教育价值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对《诗经》及其选篇进行教学,发挥《诗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节简要阐述《诗经》的语文教育教学价值及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具体从文学视域、儒学教化和审美源点三个不同角度来讨论。从诗歌文学的视角来看,《诗经》独特的价值表现在其超妙的艺术基调,反映现实的风雅精神以及抒情与言志的统一结合。从儒学经典的角度来看,《诗经》在儒家传统阐释下产生纯正无邪的思想观和温柔敦厚的诗教价值观。当然,《诗经》中的美学思想一直也是审美的源头,从质朴婉约的人情美、朦胧的意境美以及天人合一的自然契合中可以探讨《诗经》的美学源点与学生审美教育鉴赏的结合。第二章节主要分析《诗经》选篇在教学中的具体情况。首先从宏观层面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诗经》的教学要求,其次调查《诗经》在初中语文各个版本教材中的选篇数量及情况,并专门针对部编版《诗经》选篇做详细的分析;再者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诗经》选篇教学的具体情况作问卷调查,分析《诗经》及其选篇的教学实际情况;最后对《诗经》选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第三章节针对第一章节《诗经》本身独具特色的教育价值与第二章节《诗经》选篇的具体教学情况,寻找部编版初中语文《诗经》选篇教学实现的路径。分别从“深入文本解读”“更新教学手段”和“转变教学模式”三个主要部分来进行路径的实施,结合教材中的具体篇目进行可操作性的教学分析,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给《诗经》及其选篇教学提供一些教学思路。本文期望通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经》及其选篇教学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在了解《诗经》选篇及其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挖掘《诗经》特有的诗学文化价值,应用于《诗经》的教学实际,为当前的《诗经》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王乐瑶[3](2021)在《初中语文古诗词“一课多篇”阅读教学专题序列设定与实施》文中认为语文课程的文化属性决定语文教材内容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篇占比升高,古诗词“一课多篇”的编排形式相对普遍。但在古诗词实际教学中仍以单篇教学为主流,存在着忽视教材编排体例、忽视诗歌言语形式、缺乏系统性和解读固化等问题,导致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古诗词自主鉴赏意识与能力发展受到制约。本文遵循教材“一课多篇”编排体例,提出以专题阅读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设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部编本教材为主要学习材料,改变传统教师独占课堂的局面,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在专题教学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的序列化,依据统编本单元组元特点、古诗词选文特点、初中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审美需求,规划了初中古诗词专题阅读序列,为统编本语文教材古诗词专题的合理运用提供了实施方案与案例呈现。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统编本初中古诗词所选篇目进行整理和完全统计,明确了古诗词一课多篇的编排体例。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指出当前初中古诗词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二部分针对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古诗词专题阅读的教学方法,并从三个角度提供了专题设定的依据和角度,规划了三个专题序列。第三部分确定了专题序列教学的实施步骤,并以统编本教材为中心,从单个专题和专题序列的两个角度呈现教学案例设计。
祝伟可[4](2021)在《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群文阅读最早于2009年由赵镜中先生提出,在近几年群文阅读影响越来越大,是一个教学热点。群文阅读即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符合统编本教材加强课外阅读的理念,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教授学生阅读策略。群文阅读虽然已有一个大体框架,但是对于细节还不尽完善。本论文旨在将初中古诗词教学和群文阅读结合起来。并且在2017年推行统编本教材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也在随之变化,本论文在把握教材的新要求下,分为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群文阅读的发展过程、概念界定及研究目的等。第二部分详细分析初中古诗词和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特点。第三部分结合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第四部分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和“1+X”群文阅读模式提出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框架及教学策略,这也是本论文的一大创新点。第五部分围绕案例分析,进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本论文紧跟统编本教材的新理念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编写,力图跳出单篇古诗词阅读的传统模式,为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建设提供思路。
邢文静[5](2021)在《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全新的文本类型,自2009年PISA阅读测试中出现非连续性文本后,非连续性文本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非连续性文本成为“碎片化”阅读的主要文本形式。2011年非连续性文本第一次进入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这标志着语文教育界开始重视此类文本,在此后的几年,学界兴起了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热潮。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不仅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语文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学非连续性文本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更新学生的阅读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域,还可以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奠定基础。然而,学界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研究成果尚不完善。目前初中阶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着较大的缺失,教学策略没有针对性,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对初中阶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当前国内外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缘起和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从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出发,阐述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材料的类型、文本组合的原则,分析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价值和独特的教学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大庆市六十九中、五十五中和齐齐哈尔市三中、二十九中选取不同学年的学生和教师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总结出学生和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教学态度消极、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内容匮乏、教学方法欠缺以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别从以上五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为后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璐[6](2021)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碎片化阅读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新课程倡导了整本书阅读。笔者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后发现,整本书阅读在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作为一个任务群出现,已经把学习目标与内容、教学提示规定得清楚明了,教师进行教学也更加容易;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只是在教学建议和阅读量中有所涉及,没有明确的实施体系,这就给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便成为当下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因此笔者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研究,确立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本论文的主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围绕论题从理论层面对整本书阅读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阐释。首先,明确了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概念。继而明确了初中语文新课程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一,区分文类文体,积累自己的阅读体验;二,学生学会运用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三,大力提倡学生课外多读书,读整本的书。接着对整本书阅读进行阐释,从而明确了整本书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最后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名着导读部分的分析,发现整本书阅读贯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始末,因此证明了本论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第二部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学生存在阅读量少、阅读时间短,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缺少阅读反馈等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不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少指导以及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第三部分,为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以《简爱》为例,探索性地提出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一,立足教材,设计名着导读学习活动;二,粗读感知文本,积累阅读体验。具体做法是:借助影视化作品,获取初步感知;借助“做批注”,监控学生完成课外自读原着任务。三,通过课堂导读,集中指导精读方法。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作品内容结构;指导学生从故事入手,把握并理解人物形象。四,组织专题学习活动,进入文本深读;五,课堂展示学习成果,再现文本。
徐金婷[7](2021)在《全民阅读视域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国务院总理于2014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倡导全民阅读,到2021年“全民阅读”已经连续八年写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下,当下鼓励全民阅读、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青少年作为全民阅读的主体之一,我们应努力抓好学校教育的关键一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新课标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强调以整本书的阅读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由此可知,全民阅读与整本书阅读都在强调提升人们的阅读素养。但是在对整本书阅读研究成果的文献整理中,我们发现将全民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而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不仅能够为整本书阅读提供阅读氛围,创造阅读条件。整本书阅读教学也能以学生、教师、家长带动全民阅读,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发展。因此我们试图以全民阅读为引领,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对象及范围、研究材料及方法。第一章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从不同的维度设计了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在对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后分析了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归因分析。第二章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首先,通过营造整本书阅读的大环境,为学生提供阅读氛围,创设阅读条件;其次,从遵循“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原则为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最后,从精读单篇,联读多篇,整本书阅读教学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第三章为构建“单篇—组文—整本书”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首先,对教学对象和所选教学材料进行分析;其次,设计了十个课时的教学实践;最后,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第四章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检验与启示。主要对开展“单篇—组文—整本书”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性检验,并对这一模式的开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思考。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归纳。通过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也希望能够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为早日建成全民阅读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纪楠[8](2021)在《初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衔接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可见在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方面是循序渐进且逐层上升的。但由于面对的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初高中教师对课标的研读、教材的把握、教学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不同,以及新教材的出版,导致了阅读教学衔接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学生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成因,提出相应的衔接对策。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四章。第一章初高中阶段阅读教学衔接性的概述。首先对阅读教学衔接以及初高中阅读教学衔接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提出初高中阅读教学衔接的必要性,最后笔者借鉴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准备律以及有意义学习理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章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本章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态度、初高中语文阅读学习差异、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差异、高中语文阅读学习适应情况四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从这四方面分析了问卷情况,发现学生存在学习方式固化、充满功利性的问题,教师存在阅读教学重点脱节、教学方法不当、缺乏衔接意识的问题。第三章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本章从学生、教师、评价、课标、教材五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直接原因存在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课标、教材、评价间接地导致了问题的产生。第四章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思考。本章主要从教师教学出发,在学生与教师两方面提出如何促进初高中阅读教学衔接,在学生方面,教师要做到了解学情、关注学生、传授技巧、加强阅读训练、转变教学方式、日积月累促进阅读几点;在教师方面,教师则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文本、加强理论学习、初高中教师多加交流。
曾祥洪[9](2021)在《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重庆市HY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叶圣陶先生早在1941年就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强调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很多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存在困难,如何才能发挥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在探索的问题。思维导图具有将知识信息系统化和条理化、发散思维和开发想象的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工具,然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探索在中学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发掘本课题的研究空间,同时提出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思维导图应用于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进一步论述思维导图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第三部分首先以重庆市HY中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分析当前学生和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时出现的问题;然后结合在实际调查中反映的问题,提出3点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第一,要深入加强师生对思维导图内涵的理解;第二,要提高师生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第三,思维导图的使用既要尊重学生主体性也要服务于阅读目标;最后,以《朝花夕拾》为例,将思维导图具体应用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导读、通读、精读和研读阶段,通过案例来说明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以此论证思维导图在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是有效且高效的学习辅助手段。第四部分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检验其效果,通过数据再次证明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有效且高效的学习辅助手段。进而反思,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总而言之,利用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做好阅读设计和教学引领,依据学情将思维导图灵活运用在阅读的各个阶段,使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真正提升。
曹语涵[10](2021)在《基于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朱迪思·朗格(Judith Langer)的文学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是进行文学理解的主体。从尊重学生理解差异性的角度思考,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对于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启发意义。通过问卷调查,本文发现当前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仍存在问题。为了推动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发挥小说文体优势,本文以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并以《孔乙己》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进一步完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朱迪思的文学教育理论,阐明“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分析个性化阅读教学特征,探究文学教育理论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从语文课程标准、小说文体特征、初中生心理特点和教学现状四个角度剖析以初中小说为载体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首先从促进小说教学程序的优化和推动小说教学意识的更新两个角度探讨个性化阅读对于初中小说教学的重要性,接着立足于语言能力、文学思维、审美想象力和文化理解力四个方面,探讨个性化阅读对于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在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多元阅读实践以夯实学生想象构建的基础、教师适时指导以消除学生想象构建的阻碍、课堂多重对话以探索小说的可能性视域、不间断评估法以评价学生想象构建的成果和课堂实时互动以完善不合理的个性化见解五个方面提出实施策略,以推动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第五部分基于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以《孔乙己》为例,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设计,以期为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新思路。结论部分再次强调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对于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启发意义。
二、浅谈初中阶段阅读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初中阶段阅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陆丰市Y中学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概述 |
第一节 主要概念界定 |
一、主题阅读教学 |
二、教学有效性 |
三、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 |
第二节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及其表现 |
一、教学过程有效性标准及其表现 |
二、教学结果有效性标准及其表现 |
第二章 陆丰市Y中学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研的准备与实施 |
一、调研背景 |
二、问卷编制和访谈设计 |
三、调研对象和调研形式的确立 |
第二节 调查现状 |
一、教学过程有效性现状 |
二、教学结果低效问题突出,有效性亟待提高 |
第三节 影响要素分析 |
一、教师分析 |
二、学生分析 |
第三章 提升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对策 |
一、教师层面的对策建议 |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主题阅读的教学取向 |
(二)确保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
(三)改变教学习性,调整教学方式 |
(四)多途径接收教学反馈信息,细化主题阅读评价标准 |
(五)加强主题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 |
二、学生层面的对策建议 |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主题阅读与考试的关系 |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三)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平衡发展 |
三、其他层面的对策建议 |
(一)学校要加强对主题阅读教学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
(二)家庭辅助营造积极良好的阅读氛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教学案例分析——通过统整和比较,落实文本的整体性教学 |
附录二: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三: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四: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访谈设计 |
附录五: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汇总(表1-5)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2)部编版初中语文《诗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诗经》教学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诗经》现代教育价值阐述 |
第一节 文学视域下的《诗经》与学生的诗学培养 |
一、《诗经》的艺术基调 |
二、风雅精神的继承与演变 |
三、抒情与言志集结 |
第二节 儒学传统下的《诗》教与学生的品格塑造 |
一、纯正思想,道德之感化 |
二、温柔敦厚,品格之修养 |
第三节 《诗经》蕴含的美学源点与学生的审美鉴赏 |
一、情感纯质之美 |
二、艺术渲染之美 |
三、自然简朴之美 |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诗经》选篇教学分析 |
第一节 《诗经》选篇教材分析 |
一、《诗经》选篇在各个教材版本的研究 |
二、《诗经》选篇在部编版教材中的研究 |
三、教材中《诗经》选篇建议 |
第二节 《诗经》选篇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学生调查问卷情况及分析 |
二、教师问卷情况及分析 |
三、《诗经》选篇教学问题总结及建议 |
第三章 《诗经》选篇教学实现路径 |
第一节 深入文本解读找准教学要点 |
一、“四言、重章、比兴”——辨“诗”体 |
二、“德、智、美”三育统摄——悟“诗”情 |
三、“以教促学、以读促写”——用“诗”法 |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
一、吟之诵之,触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
二、情境创设,助力诗歌内容理解 |
三、兴趣调动,引领学生的深层学习 |
第三节 适时转变教学模式 |
一、群文阅读教学 |
二、翻转课堂教学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初中语文古诗词“一课多篇”阅读教学专题序列设定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现状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一课多篇”阅读教学专题序列概述 |
(一)初中古诗词“一课多篇”编排体例 |
(二)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 |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一课多篇”阅读教学专题设定 |
(一)初中古诗词专题阅读的必要性 |
(二)初中古诗词阅读专题设定依据 |
(三)初中古诗词阅读专题序列设定 |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题序列实施 |
(一)初中古诗词专题序列实施的程序 |
(二)初中古诗词阅读专题序列教学设计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群文阅读的发展历程 |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 |
三、理论基础 |
四、研究现状 |
五、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六、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及研究价值 |
一、初中古诗词的特点 |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特点 |
三、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运用中的研究价值 |
第二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问卷调查 |
一、问卷调查 |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
(一)学生版问卷分析 |
(二)教师版问卷 |
三、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总结 |
第三章 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一、关于“1+X”阅读模式的理论分析 |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中“1+X”群文阅读的运用框架 |
(一)七年级古诗词教学中“1+X”群文阅读的运用框架 |
(二)八年级古诗词教学中“1+X”群文阅读的运用框架 |
(三)九年级古诗词教学中“1+X”群文阅读的运用框架 |
三、初中古诗词教学中“1+X”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
第四章 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
一、古诗解读 |
二、教学设计 |
三、教学反思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中统编本教材古诗词附录 |
致谢 |
(5)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时代的要求 |
(二)课标的推动 |
(三)考试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引起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 |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阅读素养 |
(三)为语文教学研究者提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的参考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调查法 |
第一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相关概述 |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及特点 |
(一)文本 |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 |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
二、组成非连续性文本材料的类型 |
(一)主体多元的观点型材料 |
(二)详实具体的数据型材料 |
(三)富含寓意的图画型材料 |
(四)生动典型的案例型材料 |
(五)客观权威的理论型材料 |
(六)互动交流的访谈型材料 |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组合原则 |
(一)主题统一原则 |
(二)目标一致原则 |
(三)关联紧密原则 |
(四)延伸拓展原则 |
(五)“互文性”原则 |
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
(一)适应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 |
(二)符合PISA阅读素养的要求 |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价值 |
(一)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 |
(二)与连续性文本教学互补 |
(三)促进学生阅读全面能力发展 |
(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
(五)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
第二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的目的 |
(二)调查的对象 |
(三)调查的方案 |
(四)调查的方法 |
二、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三、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
(一)教学态度消极,应试教育环境下教考关系的制约 |
(二)教学目标不明,教师对教学研究不充分 |
(三)教学内容匮乏,未能充分开发利用阅读教学资源 |
(四)教学方法欠缺,教师缺乏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认识和研究 |
(五)评价方式单一,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
第三章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
一、积极端正教学态度 |
(一)科学看待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
(二)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 |
二、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
(二)教学目标确定原则 |
三、充分挖掘教学内容 |
(一)教学内容的来源 |
(二)教学内容组织原则 |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
(一)依据教学目标 |
(二)依据教学内容 |
五、科学构建评价体系 |
(一)评价形式灵活化 |
(二)评价内容全面化 |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
(四)评价标准层级化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碎片化阅读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
(二)语文新课程倡导整本书阅读 |
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一)促进初中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
(二)为初中一线教师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整本书阅读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
一、对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基本阐释 |
(一)阅读释义 |
(二)对阅读教学的基本阐释 |
二、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一)区分文类文体,积累自己的阅读体验 |
(二)学生学会运用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
(三)大力提倡学生课外多读书,读整本的书 |
三、对整本书阅读的阐释 |
(一)我国近现代教育家倡导阅读“整本书” |
(二)“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内涵 |
四、整本书阅读在现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与分析 |
(一)在“名着导读”模块中呈现 |
(二)名着导读模块编写意图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基本情况简介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式及内容 |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情况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情况 |
(二)学生的经典名着阅读情况 |
(三)教师的名着导读教学情况 |
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阅读量少,阅读时间短 |
(二)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
(三)学生缺少阅读反馈 |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教师不重视整本书阅读 |
(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少指导 |
(三)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以《简爱》为例 |
一、立足教材,设计名着导读学习活动 |
(一)案例1:《简爱》名着导读学习活动设计 |
(二)案例分析 |
二、粗读感知文本,积累阅读体验 |
(一)借助影视化作品,获取初步感知 |
(二)借助“做批注”,监控学生完成课外自读原着任务 |
三、通过课堂导读,集中指导精读方法 |
(一)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作品内容结构 |
(二)从故事入手,把握并理解人物形象 |
四、组织专题学习活动,进入文本深读 |
(一)案例6:《简爱》专题学习活动——思考爱的真谛 |
(二)案例分析 |
五、课堂展示学习成果,再现文本 |
(一)案例7:《简爱》爱情故事情节再现活动 |
(二)案例分析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 |
附录2 教师访谈 |
附录3 学生课本剧表演剧本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全民阅读视域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整本书阅读是全民阅读在校园的延伸 |
2.整本书阅读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
3.整本书阅读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
(二)研究综述 |
1.关于全民阅读的研究 |
2.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 |
3.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对象及范围 |
1.研究对象 |
2.研究范围 |
(五)研究材料及方法 |
1.研究材料 |
2.研究方法 |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具体设计 |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1.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
2.教师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三)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1.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的现状 |
2.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教”的现状 |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
(一)营造整本书阅读的大环境 |
1.营造书香社会的氛围 |
2.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 |
3.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 |
(二)遵循“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原则 |
1.遵循整体性的原则 |
2.遵循系统性的原则 |
(三)探索整本书阅读的优化策略 |
1.精读单篇,强化动机 |
2.联读多篇,锻炼思维 |
3.研读整本,提升能力 |
三、构建“单篇—组文—整本书”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
(一)构建“单篇—组文—整本书”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案例 |
1.教学对象及教学材料分析 |
2.教学设计及分析 |
(二)构建“单篇—组文—整本书”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反思 |
1.在文本选择上的局限性 |
2.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局限性 |
四、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检验与启示 |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检验 |
1.语言建构与运用 |
2.思维发展与提升 |
3.审美鉴赏与创造 |
4.文化传承与发展 |
(二)开展“单篇—组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启示 |
1.开展“单篇—组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思考 |
2.开展“单篇—组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启示 |
结语 |
附录一 学生整本书阅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初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外关于阅读衔接性研究的认识 |
2.关于初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 |
3.关于初高中阅读教学的研究 |
4.关于初高中阅读教学衔接现状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观察法 |
一、初高中阶段阅读教学衔接性的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1.阅读教学 |
2.衔接 |
3.初高中阅读教学衔接 |
(二)初高中阅读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
(三)初高中阅读教学衔接的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桑代克的准备律 |
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二、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实施与分析 |
1.对高中语文阅读的态度的分析 |
2.对初高中语文阅读学习差异的分析 |
3.对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差异的分析 |
4.对高中语文阅读学习适应情况的分析 |
(三)当前阅读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
1.学生学习方式固化 |
2.学生阅读学习充满功利性 |
3.初高中教师阅读教学重点相脱节 |
4.教师教学方法与当前教学理念相矛盾 |
5.教师缺乏衔接意识 |
三、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
(一)学生方面 |
1.学生阅读能力与高中阅读学习要求存在差距 |
2.学生对阅读学习不够重视 |
3.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
(二)教师方面 |
1.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精准 |
2.教学方法的选择过于单一 |
3.缺少对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关注和指导 |
(三)评价方面 |
(四)课程标准分析 |
(五)教材分析 |
四、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思考 |
(一)对学生的要求 |
1.了解学情,做好学生知识层次的衔接 |
2.关注学生,做好学生心理的辅导 |
3.传授技巧,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
4.勤加练习,加强学生阅读训练 |
5.转变方式,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
6.日积月累,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
(二)对教师的要求 |
1.明确目标,设置好教学梯度 |
2.钻研教材,做好初高中教材衔接过渡 |
3.与时俱进,加强衔接理论的学习 |
4.加强沟通,初高中教师多加交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9)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重庆市H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方法和对象 |
第2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 |
2.1 理论基础 |
2.2 应用价值 |
第3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 |
3.1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调查方案设计 |
3.2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
3.3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
4.1 深入理解思维导图,明晰思维导图内涵 |
4.2 正确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导图绘制能力 |
4.3 合理运用思维导图,避开导图使用误区 |
第5章 思维导图在《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5.1 《朝花夕拾》导读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
5.2 《朝花夕拾》通读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
5.3 《朝花夕拾》精读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
5.4 《朝花夕拾》研读阶段思维导图的应用 |
第6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
6.1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效果 |
6.2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效果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关于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的文献综述 |
2.关于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文献综述 |
3.关于初中小说教学的文献综述 |
(三)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一、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与个性化阅读教学 |
(一)朱迪思·朗格的文学教育理论 |
1.想象构建 |
2.探索可能性视域 |
3.不间断评估法 |
4.文学素养与文学思维 |
(二)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阅读教学 |
1.个性化阅读的概念界定 |
2.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
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征 |
(三)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系 |
1.想象构建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 |
2.探索可能性视域体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 |
3.不间断评估法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保障 |
4.文学素养与文学思维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 |
二、以初中小说为载体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
(一)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1.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 |
2.为高中阶段的个性化阅读活动奠定基础 |
(二)符合小说文体教学的需要 |
1.小说叙事的虚构性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呼唤 |
2.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呼唤 |
3.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呼唤 |
4.人文主题的多元性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呼唤 |
(三)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
1.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2.抽象逻辑思维的锻炼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3.社会高级情感的培育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四)符合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的要求 |
1.学生想象构建基础薄弱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2.个性化解读固化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3.个性化解读随意化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4.阅读指导有待加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5.课堂即时评价缺乏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 |
三、基于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一)促进小说阅读教学的完善 |
1.促进小说教学程序的优化 |
2.推动小说教学意识的更新 |
(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
1.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
2.锻炼学生的文学思维 |
3.提升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
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
四、基于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一)多元阅读实践以夯实学生想象构建的基础 |
1.多维课外阅读以拓宽学生想象构建的基础 |
2.多向分享活动以奠定学生想象构建的基础 |
3.多元实践活动以巩固学生想象构建的基础 |
(二)教师适时指导以消除学生想象构建的阻碍 |
1.巧设试探性问题 |
2.精选针对性问题 |
3.提供合适的资料 |
4.联系叙事学知识 |
5.超越已构建想象 |
(三)课堂多重对话以探索小说的可能性视域 |
1.生本对话以促进合理化解读 |
2.师生对话以深化个性化解读 |
3.生生对话以丰富个性化解读 |
4.自我对话以完善个性化解读 |
(四)不间断评估法以评价学生想象构建的成果 |
1.设计个性化评估目标 |
2.确定立体化评估内容 |
3.选择多元化评估主体 |
(五)课堂实时互动以完善不合理的个性化见解 |
五、基于朱迪思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设计 |
《孔乙己》教学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篇目统计 |
附录 B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模块推荐的小说篇目统计 |
附录 C 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篇) |
附录 D 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篇) |
致谢 |
四、浅谈初中阶段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陆丰市Y中学为研究对象[D]. 李燕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2]部编版初中语文《诗经》教学研究[D]. 张亿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3]初中语文古诗词“一课多篇”阅读教学专题序列设定与实施[D]. 王乐瑶.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4]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祝伟可.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5]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邢文静.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刘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全民阅读视域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徐金婷.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初高中阶段阅读教学的衔接研究[D]. 纪楠.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重庆市HY中学为例[D]. 曾祥洪.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10]基于朱迪思·朗格文学教育理论的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D]. 曹语涵.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