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结核合并肺癌49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琳[1](2019)在《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国内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国内期刊发表的明确诊断的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诊断途径、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结果1603例患者中,男性1070例,女性533例,比例约为2:1;年龄范围15~84岁,平均年龄(47±9)岁。有明确或可疑鸽、鸟类、土壤等接触史的有150例(9.4%)。无基础疾病1061例(66.2%),有基础疾病542例(33.8%)。496例(30.9%)无任何临床症状,1107例(69.1%)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n=879,79.4%),咳痰(n=589,53.2%),发热(n=368,33.2%),胸、背痛(n=324,29.3%),痰中带血、咯血(n=211,19.1%),胸闷、气喘(n=151,13.6%),乏力、盗汗(n=89,8.0%),呼吸困难(n=9,0.8%),体重减轻(n=24,2.2%),咽部不适(n=2,0.2%)。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n=1134,70.7%),单发或多发斑片浸润影(n=190,11.9%),结节、斑片混合病灶(n=143,9.0%),实变病灶(n=98,6.1%),结节或肿块、斑片、实变、空洞同时存在的混合病灶(n=23,1.4%),单纯空洞性病变(n=12,0.7%),弥漫粟粒样结节病灶(n=3,0.2%)。1602例(99.9%)患者HIV阴性;195例(12.2%)患者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95.4%。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703例(43.9%),经开胸或胸腔镜手术明确诊断666例(41.5%),经支气管镜活检明确诊断196例(12.2%),经内科胸腔镜肺活检明确诊断31例(2.0%),经组织培养明确诊断5例(0.3%),尸检确诊2例(0.1%);行PAS染色701例(44.0%),阳性率98.4%;行GMS染色443例(27.8%),阳性率96.2%;单纯药物治疗(n=971,60.7%),单纯手术治疗(n=239,14.9%),手术联合药物治疗(n=391,24.4%);1326例(82.7%)痊愈或显效,39例(2.5%)无效。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好发于气候潮湿温暖的东部沿海地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中青年多见;多数患者无鸽或其他禽鸟类、霉变环境等接触史。我国原发性肺隐球菌病通常见于HIV阴性患者,绝大多数无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无特异性;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中叶;病灶多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病程长,极易误诊;经皮肺穿刺及手术活检病理是目前最主要的确诊方法;LAT可作为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提高诊断率。治疗方式首选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建议术后抗真菌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郑璐[2](2019)在《微液滴数字PCR技术和非分子诊断方法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近些年来,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患有此类型疾病尤其是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患者的临床预后往往不佳,高死亡率以及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的背后,也提示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早期识别与诊断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所以针对此类疾病,急需寻找新的可以快速并且能进行精确诊断的检测方法以及诊治策略。在呼吸道样本的曲霉菌检测方面,以qPCR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分子检测技术在近些年来显示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此类检测技术对待检样本的类型以及靶标的底物浓度等要求较高,以及不能对待检样本内的目的靶标进行精准定量等原因,该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微液滴数字PCR技术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也迈入了新的篇章。研究结果提示,与qPCR相比,微液滴数字PCR在对相关临床样本的微生物病原体检测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且在复杂样本的检测方面,该技术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尚无已发表研究评价该技术在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所以,本实验将以临床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相关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及前瞻性基础实验的研究结果,来评价微液滴数字PCR技术以及非分子学诊断方法如GM实验、G实验在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实现对该类患者早诊早治的目标提供新的具有实践价值与意义的方案。方法: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评价可能导致该类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以及比较不同类型样本进行GM实验和G实验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本研究的第二以及第三部分,将对收集的肺泡灌洗液以及痰液样本进行微液滴数字PCR的检测,并且对收集的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GM实验和G实验。根据微液滴数字PCR对于呼吸道样本中曲霉菌DNA数量的检测结果,以及其他非分子学诊断方法的检测结果,综合评价分析微液滴数字PCR技术以及非分子学诊断方法如GM实验和G实验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回顾性病例分析的结果显示,进入呼吸重症监护室治疗的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的侵袭性曲霉菌病患者更易合并COPD(P=0.011)以及甲型流感(P=0.033),且90天内死亡的患者更易合并肺癌(P=0.033)以及甲型流感(P=0.033)。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的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的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30天(P=0.03)以及90天(P<0.01)的死亡率要显着高于在普通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以上患者合并肺部基础疾病种类的多少为患者疾病诊断后30天(95%1.328-11.232)以及90天(95%CI,1.129-4.410)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不用类型的肺曲霉菌病,肺泡灌洗液样本的GM实验以及G实验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血液样本。(2)对肺泡灌洗液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微液滴数字PCR技术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患者肺泡灌洗液样本中曲霉菌DNA显示出了较高的检出能力(敏感性80%),并且将该检测技术的诊断切点值与GM实验的诊断切点值进行组合后所拟定的诊断策略对此类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效能最高(敏感度为87.5%,特异度98.99%,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98.99%,诊断比值比95%CI为38.67-12170.79)。在肺曲霉菌病患者组,肺泡灌洗液微液滴数字PCR的曲霉菌DNA检出数量与GM实验的检测结果呈显着正相关(r=0.736,P=0.010)。非肺曲霉菌病组人群中呼吸道样本曲霉菌DNA检出者为27人(26.4%)。(3)对痰液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灵敏度33.33%),微液滴数字PCR技术对痰液样本的曲霉菌DNA显示出了较高的检出能力(灵敏度83.33%)。死亡组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其痰液的微液滴数字PCR检出的曲霉菌DNA数量显着高于非死亡组(P=0.034)。微液滴数字PCR检出的痰液曲霉菌DNA数量可以对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的肺曲霉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侧面提示的作用。结论:1.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与其肺部基础疾病的复杂程度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对于此类型的肺曲霉菌病患者,使用肺泡灌洗液进行GM实验以及G实验检测的阳性率要高于血液样本。2.微液滴数字PCR技术对肺泡灌洗液以及痰液样本中的曲霉菌DNA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对于此检测方法进行合理的诊断切点值划定,并且与肺泡灌洗液GM实验进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于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的诊断能力。3.对呼吸道样本进行微液滴数字PCR检测将有助于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的肺曲霉菌病患者进行治疗以及预后的监测,并且可能提升对呼吸道曲霉定植患者的识别能力。
王肇华[3](2018)在《T-SPOT诊断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肺癌合并肺结核、肺结核、肺癌、肺炎患者的外周血T-SPOT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肺癌合并肺结核、肺结核、肺癌、肺炎患者197例进行T-SPOT检测,其中肺癌合并肺结核35例,肺结核58例,肺癌54例,肺炎50例。采用SPSS 2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癌合并肺结核组、肺结核组、肺癌组、肺炎组T-SPOT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88.57%(31/35)、91.38%(53/58)、12.96%(7/54)、24%(12/50)。肺癌合并肺结核组与肺结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7,P=0.657),但显着高于肺癌、肺炎组(χ2分别为49.618,34.342,P均<0.05)。结论 T-SPOT诊断肺结核敏感度与特异度的分别为90.32%和78.7%,在肺癌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王超,蔡振颖,朱亮,李永浩,赵擎,张翠[4](2018)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CT表现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84例,患者均给予GE 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CT表现特点,并与同期单纯性肺结核患者90例对照分析,比较2组患者肺部CT表现特点。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组中病变发生在同侧肺叶16例,同侧不同肺叶37例,不同侧肺叶31例。中心型肺癌表现38例,周围型肺癌表现46例。<3 cm肺癌诊断23例,初次疑诊肺癌12例,漏诊11例。≥3 cm肺癌61例,漏诊3例。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诊断9例,漏诊2例,纵膈型肺结核3例,初次诊断正确率0例。肺结核伴有肺癌患者中以肺部不规则肿块影,伴有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较为常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不典型。斑片状渗出影、小结节影、空洞影发病率低于单纯肺结核组(P<0.05)。结论单纯肺结核CT影像学表现以新旧病灶不一,病灶分布不均、形态多样为主要特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CT影像学特点为在陈旧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背景下,出现肺癌的占位性特征,或者二者典型表现同时合并存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临床发病率不少见,动态分析其肺部CT表现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黄爱军,谭必勇,张兴强,张青河[5](2017)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和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采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1年生存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疼痛得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和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
韩娜[6](2016)在《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菌阴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抗结核治疗对老年肺结核菌阴合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为日后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基本资料与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结核科确诊的肺结核合并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者中,选取年龄60岁以上、痰抗酸杆菌阴性、资料完整的168例;依据是否进行抗结核治疗分为:给予抗结核治疗的研究组(A组),未行抗结核治疗的对照组(B组)。其中研究组:82例;对照组:86例。对比分析确诊初期、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基本情况:呼吸道症状、中毒症状,辅助检查、生命质量(FACT-L)评分等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研究组(A组)死亡2例,对照组(B组)死亡4例;研究组中大部分患者:在临床症状上研究组呼吸道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变化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辅助检查结果中:痰抗酸杆菌、痰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的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变化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命质量(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等方面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关方面对比改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病情改善不明显,甚至有恶化;但研究组较对照组相比恶化程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合并NSCLC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后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生命质量评分等方面均较未抗结核治疗者有明显改善;抗结核治疗是有效且必要的。
农正道[7](2015)在《2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通过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来总结临床经验,探讨如何减少肺结核患者合并有肺癌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12-2014.12之间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2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单纯罹患肺结核患者之间症状体征有何异同,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有何特征性改变。结果: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1.12-2014.12之间诊断的2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年龄均数为60±12岁,平均年龄大于单纯肺结核组(49±17岁),两组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以男性多见,男性患者占20例,女性3例,其中13位男性患者有吸烟史,吸烟人数大于单纯肺结核对照组的吸烟人数(p<0.05),主要症状为干咳、咳痰、咯血、发热、胸痛,体征为消瘦,胸痛症状在于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较单纯肺结核组多见。本组2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检测的呼吸道肿瘤标志物为CEA、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非小细胞肺癌抗原、血清铁蛋白,单个或者多个血清呼吸道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有22例(95.7%),以单个呼吸道肿瘤标志物升高的较少(2/23),明显低于单纯肺结核组(10/23)(p<0.01),而多个呼吸道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例数(14/23)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5/23)(p<0.01),其中CEA、CA125、非小细胞肺癌抗原单个指标平均值高于单纯肺结核组(p<0.05),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铁蛋白的平均值与单纯肺结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病理结果提示腺癌17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1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单存肺结核患者胸部CT相似之处主要有斑片状、结节状、团块状状阴影,而与单纯肺结核常见的不同之处是有轮廓不清的肿块、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表现。在治疗方面,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的2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大多数放弃治疗或不规范治疗,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根据随访结果考虑与家庭经济问题及肺癌已达到Ⅲ期,病情预后差有关。结论:有长期吸烟史的肺结核患者容易合并有肺癌;肺结核患者出现胸痛、声嘶的症状可提高临床医生对发现患者合并肺癌的警惕性;肺结核患者CEA,CA125,非小细胞肺癌抗原同时升高提示有合并肺癌的意义;肺结核合并肺癌以腺癌多见;肺结核合并肺癌往往影像学上有肿块、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表现。
李华,梁博文,卜建玲,李琦,陈效友[8](2013)在《肺结核合并肺癌156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识别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的15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肺癌病灶与肺结核病灶的关系、确诊时间、病理类型、确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以痰中带血为其常见的临床特征,CT影像以双肺上叶结节多见,部分病灶呈团块样病变;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同侧同叶19例(12.2%,19/156),病灶肺叶不同侧72例(46.2%,72/156),病灶肺叶部分重叠65例(41.7%,65/156);已知有肺结核病史后诊断肺癌者67例(42.9%,67/156),已知有肺癌病史后诊断肺结核者6例(3.8%,6/156),2种病同时诊断者83例(53.2%,83/156),平均确诊时间从11.4个月到12.5年不等;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均通过痰查癌细胞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找癌细胞获得明确诊断。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CT影像特征,应及早明确诊断,对2种病进行早期同时治疗,以便获得较好的疗效。
钱虹[9](2012)在《肺癌误诊肺结核48例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就2001-01-2010-12我科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肺癌误诊为肺结核4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34~82岁。60岁以上38例,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35例、胸痛22例、痰血或咯血26例、发热17例、胸闷8例、声音嘶哑4例、无症状6例。
二、肺结核合并肺癌49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结核合并肺癌4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隐球菌病的诊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微液滴数字PCR技术和非分子诊断方法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基于单中心的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的病例回顾性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微液滴数字PCR技术和非分子诊断方法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针对肺泡灌洗液标本的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微液滴数字PCR技术和非分子诊断方法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针对痰液样本的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文献综述 常见肺部真菌病及其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T-SPOT诊断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T-SPOT检测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
2.2 病变部位比较 |
2.3 肺结核合并肺癌类型 |
2.4 肺结核合并肺癌影像学特征 |
3 讨论 |
(5)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得分的比较 |
3 讨论 |
3.1 疗效比较 |
3.2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
3.3 1年生存率和治疗前后疼痛得分比较 |
(6)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菌阴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肺结核合并肺癌研究进展 |
1.1 肺结核的研究进展 |
1.1.1 肺结核的流行病学 |
1.1.2 病原学 |
1.1.3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10-13] |
1.1.4 肺结核病的诊治 |
1.2 肺癌的研究进展 |
1.2.1 肺癌的流行病学 |
1.2.2 肺癌发病相关因素 |
1.2.3 肺癌的诊治 |
1.3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抗结核治疗对老年肺结核菌阴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资料和方法 |
2.2.1 入组病例 |
2.2.2 研究方法 |
2.2.3 诊断依据 |
2.2.4 治疗方法 |
2.2.5 生命质量评分 |
2.2.6 统计方法 |
2.3 结果 |
2.3.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
2.3.2 两组治疗前后辅助检查结果变化对比 |
2.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比较 |
2.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2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资料 |
2、诊断标准 |
3、处理与方法 |
4、治疗 |
5、结果 |
6、讨论 |
7、结论 |
8、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肺结核合并肺癌15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诊断依据 |
三、治疗 |
1. 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癌: |
2. 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治疗: |
结果 |
一、临床表现 |
二、确诊时间 |
三、肺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
四、肿瘤病灶和结核病灶的关系 |
五、肺癌的病理类型及确诊方法 |
1. 肺癌的病理类型: |
2. 肺癌的确诊: |
六、治疗 |
1. 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癌: |
2. 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治疗: |
讨论 |
(9)肺癌误诊肺结核4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误诊情况 |
1.3 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误诊分析 |
3.2 误诊预防 |
四、肺结核合并肺癌49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D]. 朱琳. 苏州大学, 2019(06)
- [2]微液滴数字PCR技术和非分子诊断方法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 郑璐.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3]T-SPOT诊断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比较研究[J]. 王肇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23)
- [4]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J]. 王超,蔡振颖,朱亮,李永浩,赵擎,张翠. 河北医药, 2018(17)
- [5]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J]. 黄爱军,谭必勇,张兴强,张青河. 现代肿瘤医学, 2017(10)
- [6]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菌阴合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影响[D]. 韩娜. 河北大学, 2016(03)
- [7]2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D]. 农正道. 广西医科大学, 2015(12)
- [8]肺结核合并肺癌156例临床分析[J]. 李华,梁博文,卜建玲,李琦,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2013(04)
- [9]肺癌误诊肺结核48例分析[J]. 钱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