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有什么新鲜事

世贸组织有什么新鲜事

一、关于WTO的新消息(论文文献综述)

崔睿[1](2020)在《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3月,美国对中方提出的通过加强双边会谈、协商来应对中美贸易纠纷的主张不予理会,不顾世界发展格局及国际经济秩序,任意挥动以“美国优先”为宗旨的关税大棒,使得中美贸易纠纷愈演愈烈,人民币汇率市场也随之呈现明显震动。本文首先回顾且评述了相关研究文献,然后对贸易摩擦进行了定义,在简要阐述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的同时,梳理了主要汇率决定理论,探讨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传导机理。实证研究部分,论文选取2017年8月19日至2019年8月19日中发生的144个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利用事件分析法合并得到44个事件期作为样本事件,从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出发,选取2017年1月3日至2019年8月31日不同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即期、远期汇率和中美利差日度数据,并将中美贸易摩擦变量引入EGARCH模型,尝试评估贸易摩擦冲击对不同期限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情况。理论分析表明:汇率市场异常波动和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发生具有显着同步性特征;贸易摩擦对汇率的传导渠道可分市场信号渠道、政府目标渠道、资产组合渠道三方面,分别通过影响外汇市场参与者预期、改变政府福利水平和重组外汇投资者资产组合持有比完成直接传导。实证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第一,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对人民币汇率造成显着异常波动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国际汇率市场的不稳定性;第二,不同外汇市场状态下,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即期、各期限远期汇率波动响应方向具有一致性,但响应程度存在差异,两国贸易博弈加剧了人民币离岸即期和在岸远期汇率的波动,并且该冲击对在岸远期六个月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正向作用效果大于对离岸即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正向作用效果;第三,贸易摩擦冲击对在岸远期汇率波动性的正向影响在不同期限上表现不一致,汇率交割期限越长,冲击效应更显着。因此,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以及汇率市场化的协调推进,外汇投机者和央行政策制定者在决策时不仅要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价格及波动的冲击效应,也要对离岸、在岸外汇市场下不同交割期限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进行比较,这不仅能更好地稳定人民币汇率及降低外汇市场风险,也为投资者进行资产的优化配置与风险规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昆[2](2020)在《外交语言的韩译研究》文中认为新时代,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今日之中国,在风雨洗礼中自强不息,在攻坚克难中开拓新局。今日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2014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变乱交织,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然而,在国际舆论场上,我们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因此,如何将我方声音译出来、传出去,用外国人能听懂的语言传达中国立场,提供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特色,对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至关重要。本文着眼于中国外交语言翻译与传播的全局视野,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以2019年5月至10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实录为基础,以韩国主流媒体翻译报道为语料,从语言学、翻译学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索中国外交语言的韩译策略与方法,提高外交语言的韩译质量与水平,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外交形象,助推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供国家外事等有关部门参考,为中韩外事翻译人员提供借鉴。本文第1章主要介绍研究目、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文以2019年5月-10月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1054个问答、韩国主要媒体的260余次翻译报道为对象,用语言学及翻译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第2章详细说明了外交及外交语言的概念,并总结归纳了外交语言的3个主要特点,即政治敏感性、委婉模糊性、准确性。第3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以外交语言的3大主要特点为中心,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外交语言抽丝剥茧,探寻其中真意,并对翻译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对翻译方法进行讨论研究,对翻译策略进行归纳升华。第4章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整理,得出最终结论。除正文内容的案例分析外,研究过程中还整理总结了部分媒体的错误翻译及类型,以附录形式呈现,供后来研究者与相关外事翻译人员参考。

管章善[3](2020)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文中提出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双边关系逐渐恢复正常,双边贸易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美国已经在中国所有的贸易合作伙伴中排名第二,中国也是美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然而,由于社会性质、发展阶段不同,中美两国贸易合作中难免出现摩擦和分歧,尤其是近年来美国频繁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而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更是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的贸易救济调查,仅当年美国就对中国发起了22起贸易救济调查。一年后,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府不顾中方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又掀起新一轮的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和关税制裁措施,致使中美贸易战爆发并迅速扩大升级。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一度从126.2跌至120.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更是从6.317贬值至6.966,贬幅高达10.3%。除此之外,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还包括阻止中国企业对美投资、挑起中美知识产权纠纷、将中国定位为汇率操纵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本文将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搜集资料,简要分析划分中美贸易战的发展阶段,将自2017年8月以来的中美贸易战划分为导火索、第一轮中美贸易战开端、第一轮中美贸易战扩大升级、第一轮中美贸易战缓和、第二轮中美贸易战开端、第二轮中美贸易战暂停、第二轮中美贸易战扩大升级共七个阶段。其次总结特朗普政府执政下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并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2)美国政府阻止中国企业对美投资;(3)中美知识产权纠纷;(4)人民币汇率争端;(5)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争议。之后总结中美贸易摩擦具有以下原因:(1)特朗普政府迎合美国民粹主义;(2)特朗普政府遏制中国产业升级;(3)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战略上的竞争对手”;(4)中美贸易不平衡。根据资料分析中美贸易战的发展阶段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的简要联系。随后根据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以往的研究文献,列举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诸多因素。在实证部分,运用ARDL模型,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2017.8至2019.10总共27个月的月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恶化措施和缓解言论都有显着的负面和正面影响。最后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苏梦颖[4](2020)在《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尽管中国的煤炭储量总量很大,但随着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已经导致煤炭资源供给压力增大,资源枯竭趋势正在快速显现。目前中国煤炭的储产比仅为38年,远低于世界132年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非化石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煤炭能源的消耗仍将维持较高的比例,煤炭作为中国的长期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能源的加速消耗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导致中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象,无论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还是出口国,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始终均缺乏国际定价影响力,常常是国际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长期被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边缘化,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在未来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未雨绸缪,积极争取煤炭国际定价权,避免中国陷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当中。因此探讨如何取得中国煤炭能源的国际定价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取得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分析核心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定价权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机制,因此核心问题分为三个子问题,子问题1,从影响因素视角分析定价权形成机理。子问题2,中国煤炭的国际地位和定价权现状。子问题3,从现货和期货市场视角研究影响定价权的传导机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前,我们考虑到中国在未来是否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和进口是争取定价权的逻辑前提,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煤炭需求和进口趋势进行讨论。遵循问题导向,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煤炭定价权的产生、煤炭定价权与市场势力的关系、煤定价权与煤炭期货市场的关系,煤炭现货市场与煤炭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其影响机制;其次,对中国煤炭未来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本文对于中国煤炭定价权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采用面板数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中国煤炭在全球煤炭贸易市场的定价权现状;然后,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探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时间序列实证研究角度,分析中国煤炭在全球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以综合考察中国是否同时具有期货市场上的定价权;最后,根据分析所得结论,为加强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有9章内容,首先进行理论基础的梳理,然后按照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撰写实证章节。第一,从供求定价理论开始,从理论上对定价权、市场势力、期货市场产生的脉络及研究必要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接下来是四章主体实证,中国争取煤炭定价权的必要性的实证分析、中国在全球煤炭现货市场上的定价权研究、中国煤炭市场和期货市场动态关系研究、中国在全球煤炭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研究。最后为结论总结和政策建议。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到第4章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主要内容为背景、章节安排和创新点等,第2章是理论梳理和文献综述,对本文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找出优点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展开研究。第3章是对全球及中国煤炭市场现状的研究。第4章根据前述章节的研究论述了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对中国煤炭定价权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做了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主体部分。包含第5章至第8章内容。第5章,首先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并将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纳入进来,重新预测煤炭需求峰值,考察中国树立和争取煤炭能源定价权的现实需要。本章运用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煤炭需求拐点测算。同时,构建了ARMA模型,对中国煤炭进口总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对未来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走势做出合理预测。本章对中国未来煤炭需求趋势做出了两个判断:第一,2013年并非煤炭需求下降拐点,若按6.5%的年均GDP增长率,在2037年才会达到煤炭需求拐点。第二,未来几年,中国煤炭进口量会处于上升状态。既然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处于煤炭需求上升期、煤炭进口增长期,煤炭价格的巨幅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能源供给,因此,积极研究中国煤炭市场的国际定价权现状已刻不容缓。第6章,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分析全球主要煤炭进出口国贸易情况以及中国主要煤炭进出口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以煤炭价格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利用PTM模型估算了全球主要进出口大国的市场势力,并基于PTM的结果选择进一步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市场势力建立了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的SMR模型。结果表明,在PTM模型框架下,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中国均在煤炭出口市场中市场势力显着,具有煤炭出口定价权。煤炭进口市场中,仅中国拥有较弱的煤炭定价权,印度、韩国、日本均没有煤炭定价权。煤炭国际贸易在主要煤炭出口市场均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属于卖方市场。煤炭出口贸易中,优势出口国可以通过汇率的传导在目标市场进行差别化定价,进而表现为在目标出口国拥有市场势力。煤炭进口贸易中,日本和韩国不存在市场势力与其煤炭完全依赖进口有密切关系。印度不存在市场势力,印度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涨,进而使得印度进口商的收益减少。以上结论反映了进口国在煤炭贸易上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反应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煤炭能源产业落后的事实。由于本文主要侧重研究中国的市场定价权,第6章在通过进口商的PTM模型测度得到中国具有国际煤炭影响力后,选择了进一步构建基于Lerner指数理论的修正后的剩余需求弹性模型SMR,通过纳入更多变量对中国的进口定价权进行补充实证。结合PTM模型及SMR模型的实证结果,对中国煤炭的国际定价权的整体评估如下:第一,中国对印尼煤炭进口有市场势力,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没有绝对市场势力。第二,在市场势力PTM及SMR模型下,影响煤炭进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美元汇率、煤炭替代品如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双方国家的GDP增长率、运输距离和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因素等。第三,在整个煤炭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具有一定的卖方市场势力,但中国煤炭出口量很少,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在中国煤炭出口的十一个主要目标市场上,除印尼外,均存在市场势力,由于目标出口国仅是亚洲国家,且出口量较小,可以认为,中国拥有亚洲范围内的煤炭出口定价权。可以成为全球煤炭能源定价的重要力量。第7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考察煤炭期货市场的价格是否能够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本章运用2013-2019年的1521组日度时间序列数据,将中国郑州动力煤市场价格对秦皇岛动力煤现货价格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回归、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发现中国动力煤期货和中国动力煤现货的变动具有联动效应,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稳定的动态联系。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有引导作用。说明中国动力煤现货价格和动力煤期货价格互为影响,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基础。第8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期货市场与定价权之间的互动机制,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金融市场视角下的价格传递理论模型,并对期货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与欧洲ICE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及ICE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章选取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三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谱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9年间共1940组期货价格日度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显示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对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但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对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的影响非常微小。研究表明,中国缺乏与第一大进口国地位相匹配的定价权优势。最后一部分为第9章,为全文的总结部分。对前面每章的研究进行了总体总结,针对总结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整合与完善中国煤炭产业链,规范煤炭现货市场;第二,实施企业联盟,争取国际价格谈判优势;第三,提高煤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信息有效性;第四,健全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参与国际煤炭定价,形成权威的国际煤炭基准价,积极打造国际煤炭定价中心。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笔者认为本文存在如下三个创新点: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较合理地将包含三次项的EKC曲线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并以此预测煤炭需求峰值(拐点)。使用逻辑及高斯曲线的研究中,大多忽略了空间因素。经济增长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同样缺乏细致讨论,本文试图引入EKC这一经验假说并对其验证。结合EKC与空间计量的研究中,或不直接涉及煤炭消费需求,或将EKC中经济增长对因变量的倒N型关系以简单的倒U型关系取代,本文将三次项纳入模型可以得到更为稳健的估计与预测。2.研究视角上的创新。从现货及期货市场两个视角测度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相关研究通常只关注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中单个市场的定价权,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市场势力相关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不仅对中国在煤炭现货市场是否具有市场势力进行了检验,还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对全球其它主要期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煤炭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测度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3.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替代品,或者拥有交易中心左右煤炭相关金融产品价格,对于煤炭定价权研究相对较少。中国学者则多侧重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本文展开对中国煤炭定价权的直接研究,是对能源定价权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也能为解决中国能源结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李居迁[5](2019)在《贸易报复的特殊与一般——中美贸易战中的反制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中,美方针对中方采取的单边关税措施和中方采取的报复措施,凸显了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世界贸易组织条约规则这样一种特别法和一般国际法规则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对各方的行为,可以依照现行法对违法与否作出明确的判断。违反国际法规则的一方,会招致对方依据条约规则和一般国际法规则进行贸易报复,从而承受其行为后果。

寇佳丽[6](2018)在《欧日EPA:不只是渔翁的胜利》文中研究指明7月17日,欧盟与日本正式签署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EPA)。这份看似突然,实则水到渠成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着实令外界眼馋。全世界有那么多谈了许多年仍处于举步维艰局面的区域自贸协定,偏偏EPA走到了最后。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世界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搅得人心不宁的时候,EPA站出来说"我成功了",不免给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感觉。尽管

徐煜婷[7](2017)在《沪港通时代沪市与港市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起步晚,市场相对封闭,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法制化和国际化程度离国际成熟市场存在一定的差距。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需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它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深度融合,资本市场作为经济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它的改革开放就变得尤其急切,因此,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之间的双向交流也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2014年11月17日我国沪港通正式实施,沪市与港市建立了互联互通机制,这不仅可以扩宽内地和海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还可以加速提升沪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层次,促进沪市在市场结构、监管和公司治理规定方面的改革,早日实现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沪港通的实施更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稳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以,沪港通的制定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短期发展乃至长期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市场的波动不仅会受到自身市场前期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关联市场波动的影响,产生波动溢出效应。在沪港通时代,沪市与港市的互联互通,使得市场间联动更加密切,信息和风险的传递更加容易,波动溢出效应更加明显。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股市间的波动相关性也具有时变性,了解沪市与港市波动溢出效应的传导方向和波动相关性大小,对于判断市场风险传递的方向、市场一体化程度、微观投资者在进行跨市场投资和政府在进行政策制定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产生波动溢出效应的原因和影响动态相关性因素的分析基础上,对沪港通时代沪市与港市波动溢出效应和动态相关性提出三个假设:(1)港市作为沪市的风向标,对沪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显着;(2)沪港通的实施,提升了沪市对外开放程度,沪市对港市产生波动溢出效应;(3)沪市与港市波动的动态相关系数会有所增大,本文利用BEKK-GARCH(1,1)模型和DCC-MVGARCH(1,1)模型对三个假设进行验证。在实证研究过程中,首先,选择样本为2014年11月17日至2017年01月20日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恒生综合指数的日收盘价;其次,在对样本进行平稳性和ARCH效应检验通过后,建立VAR(2)均值方程;再次,运用BEKK-GARCH(1,1)模型分析得出仅存在港市到沪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沪市到港市波动溢出效应不显着;最后,使用DCC-MVGARCH(1,1)模型计算出样本区间内沪市与港市的动态相关性系数均值为0.591。可见,三个假设中,假设(1)和(3)被验证,假设(2)被推翻,即本文的结论是:第一,沪港通时代,港市对沪市产生波动溢出效应,由于沪市开放程度还不高,沪市对港市的波动溢出效应不显着;第二,沪港通时代,沪市与港市的波动动态相关性显着提高,表明两市场间的一体化程度提升。论文的最后,对政府和投资者提出了相关几点建议。政府需要完善政策、制度,明确权力、义务,搭建信息平台和建立信誉体系;投资者需要注重价值投资和加强个人投资分析的能力,关注国际、国内局势政策的变动。

王素芳[8](2015)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渐渐减弱,在这一背景下,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因此,它很容易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令我国出口企业难以发现和规避,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其拥有先进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对进口产品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卫生检疫措施等方面的规定,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市场准入条件,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受到严重限制,这给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当然,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本身也存在着对发达国家市场依赖程度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和环保性能差等问题,这也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之一。本文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以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欧盟、日本、美国等主要目标市场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以及其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层面分析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本文第四章通过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抑制效应、价格抑制效应、贸易条件恶化效应以及长期的产业促进效应进行分析,得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短期内会引发贸易纠纷、构成市场准入障碍、消弱产品竞争力,阻碍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但在长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消费者意识、增强国家的环保意识。所以,我国机电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机电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环保性能,使生产的产品达到国际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以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进而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出口。本文研究的结论可以为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机电出口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参考,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体系,促进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推动机电产业结构优化。

鲁翔宇[9](2008)在《中国汽车零部件败诉后应对之策》文中研究说明3月底,当WTO最终裁决中国于2005年出台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违反了WTO的贸易规则时,国内却并没有出现过多的失望与恐慌情绪,这是因为,在此前的2月份,WTO贸易争端解决机构已经作出了对国内企业不利的初裁,此次终审,只是在败诉的结果上加上了一个确定无疑的印章。

李慧珠[10](2007)在《论SCM协定与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调整》文中研究指明WTO自其建立以来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WTO规则也对各成员方的国内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即SCM协定)是国际贸易长期发展和WTO历次谈判不懈努力的结果,作为当前最为系统和完善的补贴与反补贴国际规则,作为WTO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WTO各成员方都具有重要的约束和影响。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际贸易领域反补贴争端的增多,加强对于SCM协定的研究也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SCM协定所规制的补贴涉及到一国经济和法律体制的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一国税制中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角度来讨论和分析SCM协定的约束和影响,主要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的是SCM协定相关法律问题,对国际反补贴规则中补贴概念的来源与发展、SCM协定对于补贴的界定、专向性标准和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不可诉补贴的分类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SCM协定相关条文和WTO争端解决机构处理的相关案例,对于SCM协定中的重要法律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注意到了《农业协定》中的特别规定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问题。第二部分阐述的是SCM协定与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关系问题,首先通过美国“外国销售公司”的案例分析了SCM协定对于WTO成员方内国经济法的约束和影响,然后通过阐明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现状,讨论了我国众多的税收优惠措施与SCM协定相关规定的关系,在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中,存在着许多与SCM协定不相符合的措施,需要尽快加以调整和改革。第三部分则通过最近发生的对我国提起的与税收优惠措施相关的反补贴案例说明了对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进行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根据第一和第二部分对于SCM协定及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分析对于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调整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关于WTO的新消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WTO的新消息(论文提纲范文)

(1)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1.2.1 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
        1.2.2 贸易摩擦对中美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1.2.3 中美贸易摩擦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研究
    1.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美贸易摩擦概述及主要汇率决定论
    2.1 中美贸易摩擦概述
        2.1.1 贸易摩擦含义
        2.1.2 中美贸易摩擦的产生原因分析
    2.2 主要汇率决定理论
        2.2.1 购买力平价理论
        2.2.2 国际收支理论
        2.2.3 资产货币理论
        2.2.4 汇率新闻理论
第三章 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传导机理
    3.1 市场信号渠道
    3.2 政府目标渠道
    3.3 资产组合渠道
    3.4 叠加传导渠道
第四章 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模型构建
    4.2 相关变量选取及数据描述
        4.2.1 变量选择与处理
        4.2.2 数据初步统计分析
    4.3 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4.3.1 贸易摩擦对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分析
        4.3.2 贸易摩擦对在岸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5.1 结论
    5.2 相关政策建议
        5.2.1 促进货币政策从总量模式向价格模式转换
        5.2.2 做好汇率的预期管理
        5.2.3 发挥离岸人民币市场预测效应
        5.2.4 重寻中美双方贸易纠纷均衡点
    5.3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2)外交语言的韩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3)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反倾销实证研究
        (三)特朗普政府执政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措施
        (四)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文献总结
    二、关于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关于利率波动对汇率的影响
        (二)关于外汇干预对于汇率的影响
        (三)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汇率的影响
        (四)关于政治因素对于汇率的影响
        (五)关于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总结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执政下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及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现状
    一、特朗普政府执政下中美贸易摩擦的演进历程
        (一)中美贸易战发展轨迹
        (二)特朗普政府执政下美对华挑起贸易摩擦的措施分类
        (三)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展开贸易战的原因
    二、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第四章 汇率决定理论
    一、传统汇率决定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二)利率平价理论
        (三)国际收支理论
        (四)资产市场理论
    二、新的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一)新闻模型理论
        (二)投机泡沫理论
    三、汇率决定理论的总结
第五章 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一)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二)解释变量的选取与假设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实证研究
        (一)模型的选取
        (二)单位根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四)长期模型建立、协整检验与估计
        (五)误差修正模型建立与估计
        (六)实证结论与分析
第六章 政策建议
    一、短期层面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贸易谈判
        (二)实施贸易反制手段
        (三)对内宏观调控
        (四)逆周期因子操作
    二、长期层面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扩大对外开放
        (三)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后记

(4)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国际定价权与国际定价影响力
        1.5.2 国际定价中心与期货交易所
        1.5.3 价格发现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供求规律与价格理论
        2.1.2 市场势力相关理论
        2.1.3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定价权的形成
        2.2.2 能源需求相关研究
        2.2.3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期货市场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5 简要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全球及中国煤炭能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3.1 煤炭能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3.1.1 全球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1.2 中国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2 煤炭能源市场贸易现状研究
        3.2.1 全球煤炭贸易形势
        3.2.2 中国煤炭贸易形势
    3.3 煤炭定价方式分析
        3.3.1 全球煤炭能源主要定价方式
        3.3.2 中国煤炭能源定价历史变迁
    3.4 中外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
    4.1 煤炭定价权的形成
        4.1.1 煤炭能源定价权的形成
        4.1.2 煤炭期货市场在定价中的作用
    4.2 影响煤炭定价权的主要因素
        4.2.1 现货市场因素
        4.2.2 期货市场因素
    4.3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4.3.1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
        4.3.2 煤炭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现货及期货市场的传导路径
    4.4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4.1 中国构建国际定价中心的意义
        4.4.2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可行性分析
    4.5 实现煤炭定价权的路径规划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及进口量研究
    5.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
        5.1.1 煤炭需求拐点理论假设
        5.1.2 煤炭需求拐点模型
        5.1.3 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实证研究
    5.2 基于ARMA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量预测
        5.2.1 变量与数据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实证过程
        5.2.4 实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市场势力视角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6.1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互动机理
        6.1.1 定价权的经济学机理
        6.1.2 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6.1.3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关系
    6.2 基于PTM模型的全球主要煤炭贸易国市场势力研究
        6.2.1 模型的选择与推导
        6.2.2 变量与数据来源
        6.2.3 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2.4 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3 中国煤炭能源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1 基于PTM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2 基于SMR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市场势力研究
        6.3.3 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煤炭能源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研究
    7.1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1.1 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机制的产生
        7.1.2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作用机理
        7.2.1 煤炭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2.2 煤炭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3 煤炭期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分析方法与理论模型
        7.3.1 分析方法
        7.3.2 理论模型
        7.3.3 变量与数据来源
    7.4 煤炭期货与煤炭现货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期货市场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8.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2 中国与ICE期货市场联动现实基础
    8.2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1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2 不同期货市场联动过程中的表现
    8.3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8.3.1 研究方法
        8.3.2 数据选取
    8.4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 理查德湾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5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鹿特丹港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6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

(5)贸易报复的特殊与一般——中美贸易战中的反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现行法与应有法之区分
二、WTO体制的性质
三、WTO体制与一般国际法规则的关系
四、WTO体制不能排除适用的国际法规则
五、结语

(6)欧日EPA:不只是渔翁的胜利(论文提纲范文)

磋商5年终成正果
试图引领国际贸易的发展
被边缘化的WTO如何改革
世界格局生变, 发展中国家要早做打算

(7)沪港通时代沪市与港市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波动溢出效应的国内外文献
    1.3.2 动态相关性的国内外文献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沪市、港市概况及沪港通
2.1 沪市、港市概况
    2.1.1 沪市概况
    2.1.2 港市概况
    2.1.3 沪港两市对比
2.2 沪港通
    2.2.1 沪港通产生背景
    2.2.2 沪港通概念
    2.2.3 沪港通意义 第三章 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
3.1 波动
    3.1.1 波动概念
    3.1.2 波动特征
3.2 波动溢出效应
    3.2.1 波动溢出效应概念
    3.2.2 波动溢出效应形成原因
3.3 动态相关性
3.4 沪市与港市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假设 第四章 沪市与港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
4.1 数据选取
4.2 基本特征
4.3 基本检验
    4.3.1 平稳性检验
    4.3.2 ARCH效应检验
    4.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4.3.4 脉冲响应
4.4 模型选取
    4.4.1 随机波动模型
    4.4.2 ARCH类模型
    4.4.3 GARCH类模型
4.5 沪市与港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4.6 沪市与港市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
4.7 实证结果分析
    4.7.1 沪市与港市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分析
    4.7.2 沪市与港市的动态相关性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5.2.2 对投资者的建议
5.3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5.3.1 论文创新之处
    5.3.2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要素禀赋理论
        2.2.2 产业内贸易理论
3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
    3.1 欧盟的双绿指令、环保指令和CE安全认证
        3.1.1 双绿指令
        3.1.2 环保指令
        3.1.3 CE安全认证
    3.2 美国UL认证和FCC合格评定程序
        3.2.1 UL认证
        3.2.2 FCC合格评定程序
    3.3 日本的JIS认证和BAA认证
        3.3.1 JIS 认证
        3.3.2 BAA 认证
    3.4 德国PAHS强制检测
4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4.1 积极影响
        4.1.1 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4.1.2 提高企业的消费者意识
        4.1.3 增强国家的环保意识
    4.2 消极影响
        4.2.1 容易引发贸易纠纷
        4.2.2 构成市场准入障碍
        4.2.3 消弱产品竞争力
5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5.1 政府的对策
        5.1.1 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5.1.2 建立完善的技术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5.1.3 鼓励企业提高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环保性能
        5.1.4 为机电产品出口提供政策支持
    5.2 行业协会的对策
        5.2.1 建立和健全机电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
        5.2.2 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企业反映机电行业贸易壁垒的动向
    5.3 企业的对策
        5.3.1 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化
        5.3.2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5.3.3 树立环保意识
        5.3.4 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汽车零部件败诉后应对之策(论文提纲范文)

争端“回眸”
继续上诉?

(10)论SCM协定与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SCM协定相关法律问题
    一、补贴之定义
        (一) 国际反补贴规则中补贴概念的来源与发展
        (二) SCM协定对补贴的界定
    二、专向性标准
    三、禁止性补贴(PROHIBITED SUBSIDIES)
        (一) 出口补贴
        (二) 《农业协定》中的出口补贴
        (三) 进口替代补贴
    四、可诉补贴(ACTIONABLE SUBSIDIES)
        (一) "不利影响"与"严重损害"
        (二) 《农业协定》第13条之规定
    五、不可诉补贴(NON-ACTIONABLE SUBSIDIES)
    六、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规定
第二部分 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及其与SCM协定的关系
    一、SCM协定对成员内国经济立法的约束
    二、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现状
        (一) 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二) 出口退(免)税性质分析
        (三) 从SCM协定中补贴的分类看我国税收优惠措施
第三部分 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调整方向
    一、关于我国税收优惠措施的反补贴案例
    二、对于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调整方向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四、关于WTO的新消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D]. 崔睿. 济南大学, 2020(01)
  • [2]外交语言的韩译研究[D]. 刘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0(08)
  • [3]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D]. 管章善.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D]. 苏梦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5]贸易报复的特殊与一般——中美贸易战中的反制措施[J]. 李居迁. 经贸法律评论, 2019(01)
  • [6]欧日EPA:不只是渔翁的胜利[J]. 寇佳丽. 经济, 2018(17)
  • [7]沪港通时代沪市与港市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研究[D]. 徐煜婷.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7)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 王素芳.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5(09)
  • [9]中国汽车零部件败诉后应对之策[J]. 鲁翔宇. 经济, 2008(05)
  • [10]论SCM协定与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调整[D]. 李慧珠. 中国政法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世贸组织有什么新鲜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