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转股公司上市指导启动

债转股公司上市指导启动

一、债转股企业上市辅导启动(论文文献综述)

马永亮,张钧[1](2022)在《中合盛资本:勇担当 促转型》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9月,省政府正式出台企业上市“倍增”计划;11月,科达自控作为北交所“山西第一股”鸣锣上市。2020年6月,国家能源局提出稳妥有序推进氢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8月,高平爱驰甲醇在线制氢燃料电池项目破土动工。2018年11月,我省制定“支持民营经济30条”,提

张笑山[2](2020)在《煤炭行业债转股的财务影响研究 ——以LZ煤炭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最直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就是负债经营,但是负债经营会带来杠杆率过高的问题,这不但扩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泥潭,为了解决企业负债过高的问题,国家制定了债转股的措施,运用市场化的方式,逐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本文以LZ公司实施债转股为案例,对债转股是否能够真正做到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和提升企业价值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总结现有债转股理论的基础上,以MM理论、权衡理论和代理理论以及自由现金流量模型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债转股的相关理论,从LZ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煤炭行业的行业分析,阐述了LZ公司实施债转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LZ公司债转股的实施方案,并选取LZ公司2015年-2019年6月的财务数据,从企业的财务指标分析LZ公司债转股前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财务风险,并且研究债转股后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同时,以自由现金流量模型计算对比债转股前后LZ公司的企业价值,同时模拟不进行债转股企业的价值计算,最后计算EVA指标研究LZ公司实施债转股对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债转股能够明显地降低企业负债率,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2)债转股能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限制企业盲目投资行为。(3)债转股能提升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基于以上对债转股的研究结论,对正在实施或者拟实施债转股的企业有一定的启示:(1)选择合适的战略、筹资方式,维持资金链。(2)监督资金流的路径,规范资金使用。(3)关注债转股后的情况,完善退出机制.

时磊[3](2017)在《银行业创新举措助力企业去杠杆多地调研》文中认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此前召开的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在去杠杆方面,强调"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

翟欣欣[4](2010)在《AMC不良资产处置绩效评价及其商业化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有效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金融风险,保全国有资产,促进国有企业和银行改革,帮助企业脱困,我国于1999年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处置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1.4亿元不良资产。对于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金融企业来说,它肩负着处置不良资产的重任,在处置的效率和速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值得研究,但政策性不良资产确实大大减少了,而且十年大限已至,伴随着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部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它不再是履行政策职能的金融机构,而需要面对市场竞争,探索商业化转型,真正发展成为市场化的主体,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本文首先讨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运用不良资产的基本理论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相关理论,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背景出发,分析它的性质特点、组织结构、业务范围、监管组织等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多年来AMC取得成效;再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详细地评价了AMC总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处置不良资产的绩效问题,从多个视角进行评价,得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进度已超过了国际专家订立的评判标准,但处置效率不理想,达到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较少,同时归纳了AMC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然而,对于一个崭新事物,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从它的工作效果看,已逼近国家设计目标。AMC是不能关闭、不能合并,有必要存续下来的,而且商业化转型是AMC发展的必然选择。认为应确定商业化转型的目标定位是向现代金融服务企业的大方向迈进。通过成立金融控股公司,逐渐发展上市,“循序渐进”地向混业经营过渡。结合国家政策,商业化转型要股份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明确具体实施方案,协调金融控股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控股关系,发展委托业务、融资租赁业务、投资担保业务、证券经纪及承销业务及自营业务等。最终,建议资产管理公司需尽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业务拓展深化,积极开拓处置市场;还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培育不良资产交易和资本市场体系,加强资产管理公司的外部监管,全面构建信用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宏观环境。

李光明[5](2008)在《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战略及实施研究》文中提出亚洲金融风暴以后,金融业不良资产已成为危害各国金融体系安全的首要问题。我国政府为化解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于1999年相继设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用于专门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作为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六年以来,截至2006年底累计处置了2025亿元,资产处置率达85.96%,已回收现金326.72亿元,完成财政部下达的公司债权回收任务的113%,目前剩余的资产相对来讲是处理难度大、回收少的不良资产,可以预计剩余的不良资产将在3年内处置完毕,公司若要继续发展,战略业务转型已是势在必行。在完成国家赋予它的政策性处置中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历史使命后,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应怎样认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如何选择和规划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如何及时、正确转变、调整业务发展战略,成功地向商业化业务进行战略转型,成为整个公司生存发展的紧迫课题。论文通过对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现状和所处的环境形势进行分析,以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未来转型的历史逻辑为主线,通过对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背景、运作基础、运作模式和发展转型目标、实施转型的手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较系统深入研究了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战略以及实施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金融形势的分析,认为当前是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及战略转型的最佳时期。公司目前已处在商业化业务战略转型的边缘,公司若要继续发展,实施商业化业务战略转型势在必行。作者以此为出发点,在深入对公司各个层面进行调查研究,征求咨询有关专家意见,广泛收集借鉴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行业进行分析,分析在国家经济运行、市场发展、潜在需求以及竞争环境和资源,对公司战略转型的方向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对公司的优势、劣势的内部条件分析,最终合理确定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转型方向,并提出了实施战略转型的措施和建议。本文对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向哪里转型、如何转型、实施重点是什么”作出一些研究探索,并结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其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优劣势,大胆构想符合公司自身条件的转型战略方向和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赵永军[6](2008)在《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各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应对一体化的挑战。而金融资产的质量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其焦点在于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资产,它不仅影响着银行体系的稳定,也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受到不良资产的困扰,中国也不例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强烈地认识到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意识到银行的稳健运行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乃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基于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于1999年4月到10月期间相继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于2000年完成了对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首批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的剥离工作,开始进入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的实质性运作阶段。随着中国AMC资产处置工作的深入开展,不良资产规模逐渐减少,不良资产处置结束后,AMC是解散关闭,还是转型?中国AMC未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业界一个热点话题。2004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财政部上报的《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请示》,明确了AMC建立不良资产处置目标考核责任制,确定了AMC向商业化转型的发展方向。2006年3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为AMC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年底,中国AMC虽然已基本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任务,然而中国AMC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处置手段、监管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未来AMC的发展运行与道路的选择对我国不良资产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正是因为看到了AMC运行与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所以就结合自己在AMC多年的工作经验,试图通过对我国AMC在七年间的运行绩效评价,并在分析影响AMC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中国AMC的运行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主要运用产业经济学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以及金融创新理论,首先从中国AMC成立的背景出发,对中国AMC发展的历程和运作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中国AMC运行发展的实践及成就,并运用DEA法对其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对中国AMC运行发展中所面临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了详尽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转轨型国家资产管理公司运行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整体发展方向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本论文研究的结构及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分析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提出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理论本章首先运用金融中介理论分析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产生的必然性,阐述并研究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及管理的原则和方式。在此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分析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中与欠款企业间的博弈关系,并从资产管理公司介入前后的演变模型进一步分析指出在转轨经济中资产管理公司的存在必要性。结合金融创新理论指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开拓出适合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发展道路。第三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及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本章立足国外资产管理公司(AMC)发展实践,区分在不同经济环境下AMC的运行和发展模式,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以及匈牙利、波兰等经济转轨型国家AMC成立的背景、运作的模式、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和成效,并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概括。通过比较分析,本章对国外AMC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认为:AMC的设立与成功运行需要特别的政策与法律支持;AMC的发展需要明确的经营目标、合理的激励机制、健全的治理结构;AMC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符合本国国情的不良资产处置对策。此外,AMC退出或转型与机构的定位、资产特征、市场需要等因素紧密相关。第四章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历程及运行评价本章重点对专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成立的背景、特点及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AMC的产生及业务发展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回顾,对中国AMC业务发展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中国AMC发展中已取得的成就。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中国AMC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进行了度量。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不良资产总体处置效率不是很高;从不良资产处置速度来看,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速度最快;从不良资产现金回收率来看,信达的不良资产现金回收率最高。在综合分析各家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和收回率后,认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年平均处置效率最高,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年平均处置效率较低。这固然反映了各AMC处置资产的能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所收购不良资产质量的巨大差别和国家相关政策的一些变化。研究结论是中国AMC处置效率主要是受不良资产贷款但保方式、贷款本金、AMC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处置环境因素及债务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第五章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发展中问题及制约因素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正确把握不良资产管理处置中的困难和矛盾,对于进一步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以及确定中国AMC的适时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重点分析了中国AMC运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中国AMC在发展中面临资本市场、社会保障机制及法律环境不完善的外部因素制约;在其经营和发展的内部因素方面也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业务发展受限、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障碍。第六章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趋势本章在对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方向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和中国AMC自身两个层面,对中国AMC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中国AMC应当存续并转型。并提出了中国AMC应当在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上进行深化,以适应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趋势。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路径分析中,针对理论界所提出的六种思路,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未来将现有AMC转型为现代投资银行在中国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第七章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的发展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前一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本章的研究,提出中国AMC商业化转型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主业,建立具有投资银行功能和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股份制、综合性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中国AMC要继续坚持以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依托长期积累的资源和优势,在条件成熟时,有选择地开展证券、金融租赁、信托、担保、财务顾问、基金等业务,在资产市场、资本市场和融资市场发挥中介作用。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加快中国AMC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集团公司的股份制改革。论文指出现阶段,与母体银行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是AMC转轨的最佳路径选择。第八章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发展的保障措施本章在前面章节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AMC的内部机制及外部条件两个视角,研究探讨如何结合内外部的各种因素,促进和推动AMC在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并提出保障措施是:加快AMC内部机制改革,构建并完善AMC管理体制,确立AMC功能与目标,确定AMC合理的核心业务并扩大经营范围,促进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多样化、全面化,建立有效的人员聘用和激励机制;完善AMC外部环境建设,加强对公司转型、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的立法,加快培育不良资产交易和处置的市场体系,积极利用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刘雪梅[7](2006)在《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各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应对一体化的挑战。而金融资产的质量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经济金融危机就与金融资产质量低下有很大的关系。而其焦点在于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资产,它不仅影响着银行体系的稳定,也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受到不良资产的困扰,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巨额不良资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高达3.1万亿元之巨。随着经济和金融改革的深入,这些巨额不良资产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隐患。如果让其长期滞留在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将像一颗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炸弹,不仅严重制约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威胁着我国经济及金融业的安全运行。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提高金融资产质量以迎接全球化挑战是摆在我国政府和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和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剥离和处置建、中、农、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资产。如今,已经过去了七年的时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经营效率备受指责。而我国正处于开放条件下的经济转轨时期,并且已经加入了WTO,将在2006年底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届时,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是国内外银行机构的竞争压力。因此,不良资产处置的成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竞争力,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很有必要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找出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根本原因,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七年来经营运作的是非功过有个客观评价,并探讨隐藏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低下的效率背后的真实原因,为其未来发展探寻更有利的路径。因此,本文充分运用比较分析法、现代系统论、统计数据分析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等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机制、运作效率、转型策略和思路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本文是循着软预算约束下强弱对比的制度安排这一线索来组织主要结构的。首先运用比较法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提出造成我国巨额不良资产的根本原因在于软预算约束下“一强二弱”的制度安排,即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处于强势地位,统揽一切,国有银行只是一个

杨永杰[8](2004)在《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趋向与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剥离和处置不良贷款,选择了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办法进行专业化处置。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处置不良债权资产的专业机构,其优势在于利用特殊的法律地位和全方位的投资银行手段,接管、整理和综合处置不良资产。这有利于降低清理成本,减少资产流失,提高处置效率。我国从1999年4月开始相继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运行至今,预定的十年生存期限已经过半,五年的得失评判,今后何去何从,亟须我们进行理论总结与深入探讨。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新发生的现状十分严峻,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转变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国有商业银行不应该也不可能再度剥离不良资产。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审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作用及其发展的前途命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主旨在于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存续发展、未来模式及其业务创新提供理论说明和支撑。五年来,资产管理公司综合运用催收、诉讼、债权重组、企业重组、打包出售、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全面展开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在较快的处置速度中也保持较平稳的处置回收率。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各种手段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积累了收购、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创新了一系列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形成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核心技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实践也暴露出其自身的缺陷与环境制约。首先,法律基础差和政策不配套制约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专门立法而且法规基础差又没有及时调整,使其在运营中遇到很大困难;二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手段受到分业经营思想的限制和所有制的束缚。其次,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运行机制存在明显缺陷。目前,国家还没有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投资权,功能的缺失使其处置手段单一,许多市场化方式无法运作,资产处置处于较低水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定位的不科学、存续期的压力和前景不明也使公司对拥有资产的商业性功能的认识不足以及缺乏对价值提升的追求动力。同时,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符合金融业特点的运作机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支持国企摆脱困境、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改进企业治理结构,是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但资产管理公司股东身份权利的缺失和债转股行为的行政化,公司“官办官营”的经营模式,使其在股权重组,充当控股股东或主要债权人时自身能力、意愿不足和弱化。通过对中外资产管理公司在产生原因和背景、运作方式和手段、法律环境、伴<WP=3>随现象和不良资产定价方面的比较综述,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改革任务艰巨而道远,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问题将长期存在,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狭小等问题,本文提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有长期存在的必要,同时指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趋向是现代投资银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具有投资银行功能的中介机构,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客户资源、资本人力资源和运作手段等方面有向投资银行转变的优势和现实基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投资银行转化,必须对现有资产进行重构与划分,对公司的现有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公司地位职能、手段目标的变化,从而对其采取不同的处置策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后,应该对现有的四家公司进行整合,基于集约经营和保持竞争的考虑,本文提出把现有四家整合为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同时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韩良[9](2004)在《金融不良资产估价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企业价值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企业产权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为工具,以指导我国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具体实践为目的,对金融不良资产的估价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对金融资产估价理论、企业价值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对全文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对金融不良资产的估价环境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对我国现阶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制度设计进行了阐述和制度性缺陷进行了分析后,运用信息经济学、企业产权理论提出了建立金融不良资产估价研究的具体制度环境。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三章以企业价值理论、企业破产理论、实物期权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金融不良资产的估价理论和方法。本文提出了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是由金融不良资产的基础价值和金融不良资产的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的估价理论。针对金融不良资产的基础价值的估价问题,第四章提出了评估金融不良资产基础价值的模拟清算价格法,在对该方法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后,对模拟清算法的评估原理和评估程序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对于金融不良资产的期权价值问题,第五章在对实物期权及实物期权定价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和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金融不良资产期权价值理论和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的分析框架。第四部分,即第六章,对金融不良资产估价的重点疑难问题——债转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本章对债权转股权的定价及转股比例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债转股企业的选择确定了标准,并且给出了债权转股权的定价和转股比例的计算方法。文章的最后,对金融不良资产的估价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和研究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金鲜峰[10](2004)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文中提出文章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鉴别标准以及对商业银行资产进行分类的不同方法,然后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界定;接着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实状况,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金融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危害性,指出消化不良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为了全面、深入地把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内涵,文章接着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经济学解释;进而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主要比较了美国和日本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在与美国及日本的比较中得到一些有益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启示,特别是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推进我国债转股的进行。 然后通过大量案例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具体方法,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可以分为内部处置方法和外部处置方法,其中,不良资产的内部处置方法有以法律诉讼手段清收、贷款核销、银政合作整体处置不良资产等;不良资产的外部处置方法有债权转股权、多样化的资产出售方式、资产证券化、引进外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等。 最后探讨了其他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提出了不良资产处置的四方合作方式以及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现代投资银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债转股企业上市辅导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债转股企业上市辅导启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合盛资本:勇担当 促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构建支撑——培育新动能
夯实基础——开启新航程
挖掘资源——繁荣新文化

(2)煤炭行业债转股的财务影响研究 ——以LZ煤炭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5 创新之处
2.债转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2.1.1 债转股的定义
        2.1.2 债转股的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本结构理论
        2.2.2 代理成本理论
        2.2.3 自由现金流量模型
3 LZ公司实施债转股案例分析
    3.1 LZ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3.2 行业分析
    3.3 LZ公司债转股方案概述
    3.4 债转股对LZ公司财务比率影影响分析
        3.4.1 偿债能力影响分析
        3.4.2 营运能力影响分析
        3.4.3 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3.4.4 财务杠杆下财务风险影响分析
        3.4.5 阿特曼模型下企业破产风险分析
    3.5 债转股对LZ公司治理和经营的影响
        3.5.1 债转股对LZ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
        3.5.2 遏制不科学的投资行为
        3.5.3 对经营效率的影响
    3.6 债转股对LZ公司企业价值影响分析
    3.7 债转股对LZ公司EVA指标的影响分析
    3.8 LZ公司实施债转股的效果总结
    3.9 LZ公司实施债转股后存在的问题分析
        3.9.1 营运能力薄弱,营业成本高,EVA低
        3.9.2 财务风险依旧很高
        3.9.3 管理费用过高
        3.9.4 新冠疫情的冲击
4 LZ公司实施债转股的建议
    4.1 对LZ公司的建议
    4.2 对煤炭行业的启示
5 研究结论与不足
    5.1 案例总结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AMC不良资产处置绩效评价及其商业化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目的
        1.1.3.研究意义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2.2.研究方法
2.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不良资产的基本理论
        2.1.1.不良资产概念的界定
        2.1.2.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
    2.2.AMC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金融中介理论
        2.2.2.金融功能理论
        2.2.3.金融创新理论
        2.2.4.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2.2.5.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2.3.国内外有关AMC的文献综述
        2.3.1.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2.3.2.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3.AMC的发展现状及其处置绩效评价
    3.1.AMC的发展现状
        3.1.1.性质特点
        3.1.2.组织结构
        3.1.3.业务范围
        3.1.4.监督组织
        3.1.5.工作成效
    3.2.AMC不良资产处置绩效评价
        3.2.1.研究样本、变量及研究方法
        3.2.2.AMC总体处置绩效评价
        3.2.3.AMC个体处置绩效评价——以长城AMC为例
    3.3.AMC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政策性剥离和商业化处置难以兼容
        3.3.2.组织结构存在缺陷
        3.3.3.激励监管不有效
        3.3.4.业务开拓不足
        3.3.5.市场化专业人才匮乏
        3.3.6.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
        3.3.7.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备
4.AMC存续及商业化转型趋势
    4.1.AMC存续的必要性
        4.1.1.AMC不能关闭且不能合并
        4.1.2.历史使命和处置环境的需要
        4.1.3.不良资产处置市场规模仍较大
        4.1.4.AMC较商业银行具有专业化优势
    4.2.商业化转型是AMC发展的必然选择
        4.2.1.国际AMC转型发展模式
        4.2.2.AMC商业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4.2.3.AMC转型面临的挑战
        4.2.4.AMC转型已具备的条件
5.AMC商业化转型的发展模式
    5.1.商业化转型的目标定位
    5.2.商业化转型的组织模式
        5.2.1.金融控股公司是转型道路
        5.2.2.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的可行性及其优势
        5.2.3.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的具体路径选择
    5.3.商业化转型后的股权结构
        5.3.1.股份制改革和引入战略投资者
        5.3.2.商业化转型股权改革的具体方案
        5.3.3.商业化转型后母子公司控股关系
    5.4.商业化转型后的业务发展
        5.4.1.委托业务
        5.4.2.融资租赁业务
        5.4.3.投资担保业务
        5.4.4.证券经纪及承销业务
        5.4.5.自营业务
6.AMC商业化转型的对策措施
    6.1.AMC商业化转型的微观措施
        6.1.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6.1.2.拓展和深化业务
        6.1.3.积极开拓处置市场
    6.2.AMC有效运行的宏观环境
        6.2.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司法执法效率
        6.2.2.加快培育不良资产交易和资本市场体系
        6.2.3.加强对AMC的外部监管
        6.2.4.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和保障体系
7.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期间参与课题及论文获奖情况

(5)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战略及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基本情况
    1.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企业战略转型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战略转型的概念
    2.2 战略转型的类型
    2.3 战略管理及战略转型理论发展
        2.3.1 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
        2.3.2 战略转型理论发展状况
第三章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及行业现状
        3.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组建背景
        3.1.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效果评价
    3.2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2.1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面临的机遇
        3.2.2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面临的挑战
    3.3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五力模型分析
        3.3.1 现有竞争者的之间的竞争
        3.3.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3 购买者议价能力
        3.3.4 潜在的新进入者的威胁
        3.3.5 替代品的威胁
    3.4 分析结论
第四章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内部条件分析
    4.1 公司组织架构及法人治理结构
    4.2 公司人力资源情况
        4.2.1 人力资源来源及特点
        4.2.2 人力资源存在不足
    4.3 公司业务发展及资产处置情况
        4.3.1 公司债权、股权资产分布
        4.3.2 公司债权资产处置
        4.3.3 公司投行业务的开展
        4.3.4 公司股权业务
    4.4 公司品牌及客户资源建立
    4.5 公司资本项目及自有资本分析
        4.5.1 公司自有资本实力分析
        4.5.2 公司资本金项目
    4.6 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战略定位及模式选择
    5.1 公司转型战略方向
        5.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现状
        5.1.2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的策略选择
        5.1.3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转型方向
    5.2 公司转型战略目标模式选择
        5.2.1 目标模式之一――转型为商业性资产管理公司
        5.2.2 目标模式之二――转型为投资银行
        5.2.3 目标模式之三――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
        5.2.4 目标模式的对比分析与选择
    5.3 公司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的路径设计
        5.3.1 实现公司经营机制的转换
        5.3.2 培育壮大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合作伙伴
        5.3.3 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5.4 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具体目标
        5.4.1 新的商业化业务的开发
        5.4.2 重点向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5.4.3 公司核心业务的培育
第六章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战略的实施
    6.1 建立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6.1.1 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6.1.2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6.1.3 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内部组织机构
    6.2 确定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
        6.2.1 设立专职的战略管理部门
        6.2.2 建立战略预警机制
        6.2.3 制定清晰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
    6.3 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和激励机制
        6.3.1 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6.3.2 建立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用人机制
        6.3.3 建立系统化的分配激励机制
    6.4 加强企业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系的建立
        6.4.1 实行战略品牌管理的必要性
        6.4.2 树立东方资产公司的品牌形象
        6.4.3 加强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建设
    6.5 实施重点商业化业务的战略发展
        6.5.1 突出具有特色的经营主业,精心培育核心业务
        6.5.2 调整和优化资本金结构,有效提高资本金使用效率
        6.5.3 积极推进投行业务等商业化业务的拓展
        6.5.4 建立适应转型战略业务的信息化平台
    6.6 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管理
        6.6.1 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内控风险联席委员会
        6.6.2 设立风险管理部,对风险进行日常管理
        6.6.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6.7 案例分析――GZ 办事处的转型战略准备
        6.7.1 抓好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打好战略转型的基础
        6.7.2 坚持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商业化业务
        6.7.3 以创新推动转型战略,以转型带动创新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及评述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理论
    2.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产生的理论分析
        2.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信息生产优势
        2.1.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交易成本优势
        2.1.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的优势
    2.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收购及其管理理论
        2.2.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收购
        2.2.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管理
    2.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中与欠款企业的博弈分析
        2.3.1 “债转股”中各利益主体及其行为准则
        2.3.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欠款单位的博弈模型
    2.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演进的模型分析
        2.4.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前:借方替代的金融支持模型
        2.4.2 借方替代所导致的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2.4.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介入后的金融支持模型
    2.5 金融创新理论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
        2.5.1 金融创新一般理论
        2.5.2 金融创新产生的模型
        2.5.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创新
第三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及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3.1 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及发展模式
        3.1.1 美国重组信托公司(RTC)的运行及发展模式
        3.1.2 日本整理回收机构和过渡银行的运行及发展模式
        3.1.3 瑞典的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及发展模式
    3.2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及发展模式
        3.2.1 韩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及发展模式
        3.2.2 泰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及发展模式
        3.2.3 马来西亚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及发展模式
    3.3 经济转轨型国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及发展模式
        3.3.1 匈牙利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发展银行的运行及发展模式
        3.3.2 波兰的工业发展署和不良资产处理部的运行及发展模式
    3.4 经验与启示
        3.4.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与成功运行需要特别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3.4.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需要明确的经营目标与合理的激励机制
        3.4.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效运营需有健全的治理结构
        3.4.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制定切合实际的不良资产处置策略
        3.4.5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必须结合本国国情
        3.4.6 退出或转型与机构定位、资产特征、市场需要等三个因素紧密相关
第四章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历程及运行评价
    4.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的背景、特点与功能定位
        4.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的背景
        4.1.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点
        4.1.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定位
    4.2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4.2.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总体发展状况
        4.2.2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发展演变历程
        4.2.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发展的比较
        4.2.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
    4.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绩效评价
        4.3.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回收情况
        4.3.2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特点
        4.3.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绩效实证分析
第五章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发展中问题及制约因素
    5.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5.1.1 发展目标及模式不清晰
        5.1.2 资金来源不足
        5.1.3 处置手段及业务范围有限
        5.1.4 运行机制不完善
        5.1.5 缺乏有效监管
    5.2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5.2.1 资本市场不完善
        5.2.2 缺乏权威的中介机构
        5.2.3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5.2.4 法律环境不完善
        5.2.5 社会信用环境不佳
    5.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分析
        5.3.1 公司治理结构畸形
        5.3.2 业务结构单一
        5.3.3 专业人才缺乏
        5.3.4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六章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趋势
    6.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必然性
        6.1.1 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
        6.1.2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道路的选择与实践
        6.1.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续并转型
    6.2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趋势
        6.2.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传统处置方式
        6.2.2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市场化趋势
    6.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趋势
        6.3.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未来走向的国际参照系
        6.3.2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具有投资银行功能的中介机构
        6.3.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投资银行转变的相对优势
        6.3.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投资银行的现实基础
第七章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
    7.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目标及业务功能
        7.1.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目标
        7.1.2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功能
    7.2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7.2.1 产权制度建设
        7.2.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7.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模式的选择
        7.3.1 投资银行模式
        7.3.2 单独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7.3.3 与母体银行组建集团模式
第八章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发展的保障措施
    8.1 加快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机制改革
        8.1.1 加强公司治理进行股份制改革
        8.1.2 合理确定资金来源和损失承担
        8.1.3 促进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多样化、全面化
        8.1.4 拓展并创新业务突出主营业务
        8.1.5 建立有效的人员聘用和激励机制
    8.2 完善资产管理公司外部环境建设
        8.2.1 加强对公司转型、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的立法
        8.2.2 加快培育不良资产交易和处置的市场体系
        8.2.3 积极利用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8.2.4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8.2.5 积极进行配套措施改革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客观背景
        1.1.2 主观动机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结构安排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对我国不良资产状况的研究
    2.2 对我国不良资产成因的研究
    2.3 对软预算约束的研究
        2.3.1 亚诺什·科尔奈的研究
        2.3.2 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
    2.4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研究
    2.5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废的研究
    2.6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转型的研究
3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及形成原因
    3.1 关于本文中不良资产的含义及范畴界定
    3.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一个比较的角度
        3.2.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账面数据
        3.2.2 与世界前100位大银行的比较
        3.2.3 与曾发生危机的国家比较
        3.2.4 与中东欧国家银行的比较
        3.2.5 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较
        3.2.6 不良资产占财政收入、GDP、居民储蓄和税收收入的比重
    3.3 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三个阶段:一个历史的角度
    3.4 我国不良资产的分布特点
    3.5 我国不良资产的成因——软预算约束下“一强二弱”的制度安排
        3.5.1 软预算约束的概念与制度性不良资产
        3.5.2 我国的软预算约束
        3.5.3 我国软预算约束下“一强二弱”的制度安排与不良资产的形成
4 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比较与经验教训
    4.1 我国以前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评析
    4.2 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实际做法
        4.2.1 美国的处置模式与处置成就
        4.2.2 韩国的处置策略
        4.2.3 波兰分散处置的成功努力
        4.2.4 日本的做法及失败的原因
    4.3 从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做法中应该借鉴的经验教训
5 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现实选择与运作机制
    5.1 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必要性
        5.1.1 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5.1.2 国有商业银行破产之路行不通
        5.1.3 国际通用的其他方式也不适用于我国
        5.1.4 国有商业银行自己清理不良资产困难重重
    5.2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比较分析
        5.2.1 集中处置模式的利弊分析
        5.2.2 分散处置模式的利弊分析
    5.3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定位
    5.4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机制
        5.4.1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5.4.2 资金来源
        5.4.3 收购方式
        5.4.4 经营目标和损失承担
        5.4.5 经营手段
        5.4.6 监管组织
        5.4.7 政策和法律支持与约束
6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6.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贡献
        6.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6.1.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6.1.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6.1.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育
        6.1.5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适合中国国情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6.1.6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6.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中存在的问题
        6.2.1 资产处置进度缓慢
        6.2.2 现金回收率低下
        6.2.3 违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
    6.3 处置效率低下的原因——软预算约束下“一强三弱”的制度安排
        6.3.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软预算约束与处置效率
        6.3.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弱势地位与处置效率
        6.3.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尴尬困境与处置效率
7 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废和转型的各方意见与观点
    7.1 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
        7.1.1 解散清算
        7.1.2 合并转型
        7.1.3 永久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7.2 理论界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存废转型之争
    7.3 政府的选择
    7.4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自身努力
        7.4.1 目标各不相同
        7.4.2 剥离和处置手段逐渐多样化、市场化
    7.5 本论文观点
        7.5.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该继续存续下去的原因
        7.5.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该转型的原因
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微观策略和思路——财务清算和内部机制构建
    8.1 转型过渡期的财务清算
        8.1.1 分账管理政策性收购资产和商业性收购资产
        8.1.2 对政策性收购资产处置后的剩余不良资产进行区别处理
        8.1.3 最终损失的承担
    8.2 转型后的内部机制构建
        8.2.1 机构重置
        8.2.2 重设管理体制
        8.2.3 功能目标定位单一化
        8.2.4 采取市场化竞标收购方式
        8.2.5 处置方式要多样化、全面化
        8.2.6 确定合理的核心业务并扩大经营范围
        8.2.7 合理确定资金来源和损失承担
        8.2.8 建立有效的人员聘用和激励机制
9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宏观策略和思路——完善外部支持系统
    9.1 政府、银行、企业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合理定位
    9.2 政府实施合理的政策协调与激励
        9.2.1 转变职能,并实施合理的政策协调
        9.2.2 给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更宽泛的业务范围和相应的自主权
        9.2.3 推动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
    9.3 实施统一有效的监管
    9.4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9.5 同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
        9.5.1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9.5.2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9.6 完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9.7 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10 结论
    10.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10.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趋向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一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五年的实践总结与评析
    (一)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五年运作成果综述
    (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实践对我国经济金融的积极影响
二、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实践的主要问题诊断
    (一)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缺乏法律基础和配套的政策体系
    (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的缺陷
    (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促进债务企业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方面的缺陷
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生存形态的国际比较
    (一)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产生原因的比较
    (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方式和手段的比较
    (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环境的比较
    (四)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伴随现象的比较
    (五)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定价方式的比较
四、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趋向探讨
    (一)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存在具有长期性
    (二)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向--投资银行之路
五、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投资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 重新界定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有资产的类型
    (二) 调整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组织结构
    (三)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规范化投资银行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9)金融不良资产估价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义
        1.1.2 金融不良资产估价的定义和范围界定
        1.1.3 国外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方式和经验
        1.1.4 对金融不良资产估价研究的意义
    1.2 贷款估价与企业价值研究综述
        1.2.1 贷款估价与风险度量理论研究综述
        1.2.2 企业价值研究综述
        1.2.3 我国金融不良资产估价研究的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理论依据
        1.3.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不良资产估价研究的制度环境要求
    2.1 我国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制度环境
        2.1.1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职能
        2.1.2 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现行制度设计
        2.1.3 不良资产估价面临的制度环境缺陷
    2.2 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组织体系研究
        2.2.1 重新设计处置组织体系的理论依据
        2.2.2 设立行政性的不良资产管理机构
        2.2.3 建立商业性不良资产处置机构
    2.3 建立债权交易市场和完善处置法律环境
        2.3.1 建立债权二级交易市场和债权评级机构
        2.3.2 完善处置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环境
第三章 金融不良资产的估价体系研究
    3.1 金融不良资产的特征和评估对象
        3.1.1 金融不良资产的特征
        3.1.2 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对象
    3.2 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组成
        3.2.1 不良资产的价值小于账面价值
        3.2.2 不良资产的价值等于大于账面价值
        3.2.3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的形成
    3.3 金融不良资产的现有评估方法分析
        3.3.1 现行债权评估方法分析
        3.3.2 债转股评估方法分析
        3.3.3 抵债和抵押、质押的资产评估方法分析
第四章 不良资产的基础价值评估
    4.1 模拟清算价格法研究
        4.1.1 模拟清算价格法的定义
        4.1.2 模拟清算价格法的理论依据
        4.1.3 模拟清算价格法的工作原理
    4.2 应用模拟清算价格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4.2.1 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方法的选取与模型构成
        4.2.2 企业整体价值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4.2.3 影响评估价值变现的因素
    4.3 案例分析
第五章 不良资产的期权价值评估
    5.1 实物期权理论概述
        5.1.1 实物期权的定义及特征
        5.1.2 实物期权估价理论综述
        5.1.3 实物期权的基本定价方法
        5.1.4 实物期权的分类及对应的定价模型
    5.2 不良资产期权价值的一般原理
    5.3 金融不良债权的给付请求期权
    5.4 金融不良资产的控制期权
        5.4.1 拥有金融不良资产控制期权的重要性
        5.4.2 拥有金融不良资产控制期权的途径
第六章 债转股过程中的定价问题研究
    6.1 债转股的定价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6.1.1 选择债转股企业的范围、条件
        6.1.2 目前债转股的定价方法实例分析
        6.1.3 债转股后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
    6.2 基于实物期权的股权价值及转股比例研究
        6.2.1 基于实物期权的股权价值定价模型及转股比例公式
        6.2.2 订有股权回购合同的股权价值和债转股比例研究
    6.3 债转股的风险效果分析
        6.3.1 债转股企业股权价值和转股比例的性质分析
        6.3.2 债转股的风险效果分析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
    1.1 研究资产质量的意义
    1.2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鉴别标准及其分类
        1.2.1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鉴别标准
        1.2.2 商业银行资产的分类
    1.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和分析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现状及危害
    2.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2.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始于关系混乱
        2.1.2 不良资产形成的直接原因
        2.1.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原因
    2.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现状
    2.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性
        2.3.1 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
        2.3.2 消化不良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经济学解释
    3.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3.1.1 制度变迁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3.1.2 产权制度安排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3.1.3 路径依赖、既得利益和制度变迁的成本
        3.1.4 制度创新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
    3.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博弈论分析
第四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比较
    4.1 美国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启示
        4.1.1 美国处置不良资产概述
        4.1.2 美国处置不良资产对我们的启示
    4.2 日本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启示
        4.2.1 日本处置不良资产概述
        4.2.2 日本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和教训
        4.2.3 借鉴日本经验,推进我国债转股的进行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具体方法
    5.1 不良资产的内部处置
    5.2 不良资产的外部处置
        5.2.1 债权转股权
        5.2.2 多样化的资产出售方式
        5.2.3 资产证券化
        5.2.4 引进外资
        5.2.5 资产重组、股权重组
第六章 其他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法探讨
    6.1 不良资产处置中四方合作方式研究
        6.1.1 不良资产处置中四方的定位分析
        6.1.2 不良资产处置中四方的优势分析
        6.1.3 四方合作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6.2 处置不良资产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6.2.1 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产生是制度性因素造成的
        6.2.2 资产管理公司的困境
        6.2.3 制度创新是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
    6.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现代投资银行的必要性
        6.3.1 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投资银行利于其功能持续发挥
        6.3.2 加入世贸组织增强了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投资银行的紧迫性
        6.3.3 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为投行可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试点
        6.3.4 资产管理公司迫切要求发展成为投资银行并改制上市
        6.3.5 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为投资银行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第七章 案例讨论
    7.1 案例背景
    7.2 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探讨
    7.3 分析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债转股企业上市辅导启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合盛资本:勇担当 促转型[N]. 马永亮,张钧. 山西经济日报, 2022
  • [2]煤炭行业债转股的财务影响研究 ——以LZ煤炭公司为例[D]. 张笑山.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3]银行业创新举措助力企业去杠杆多地调研[J]. 时磊. 中国银行业, 2017(02)
  • [4]AMC不良资产处置绩效评价及其商业化转型研究[D]. 翟欣欣.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2)
  • [5]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战略及实施研究[D]. 李光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6]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与发展研究[D]. 赵永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7]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机制研究[D]. 刘雪梅. 西北大学, 2006(11)
  • [8]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趋向与作用[D]. 杨永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04(01)
  • [9]金融不良资产估价问题研究[D]. 韩良. 天津大学, 2004(03)
  • [10]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D]. 金鲜峰. 天津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债转股公司上市指导启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