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芳烃油中芳樟醇及其杂质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芳烃油中芳樟醇及其杂质

一、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芳油中芳樟醇及其杂质(论文文献综述)

石玲玲,徐振东,翟纹静,倪昕路,杨振宇,宋青[1](2021)在《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化妆品中的苔黑醛、氯化苔黑醛和新铃兰醛》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同时检测化妆品中苔黑醛、氯化苔黑醛和新铃兰醛的方法,采用甲醇进行提取、DB-17色谱柱进行分离。结果显示,3种目标物在1~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样品添加回收率为85.8%~104%,精密度为0.84%~2.42%。由此可见,该方法较为简便,适用于化妆品中苔黑醛、氯化苔黑醛和新铃兰醛的初筛。

聂明杰[2](2018)在《氟达拉滨杂质G和西地那非杂质(C&D)的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氟达拉滨(fludarabine)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抑制剂,对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疗效显着,西地那非(Sildenafil)是全球第一个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口服药物。但是在西地那非、氟达拉滨的工艺生产和存储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副反应,产生一些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全面掌握药物中杂质的相关信息能帮助患者用到安全有效的药物。为了保障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就需要对西地那非和氟达拉滨的杂质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1.本论文前半部分的主要工作是定向合成满足氟达拉滨质量控制要求的一种杂质,即氟达拉滨杂质G:(2S,5S)-5-(6-氨基-2-氟-9H-嘌呤-9-基)-4-氯-3-羟基四氢呋喃-2-基磷酸二氢酯。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对氟达拉滨杂质G的合成条件进行摸索和优化,制订了氟达拉滨杂质G科学合理的合成工艺路线。具体如下:以氟达拉滨为起始原料,经过第一步1,3-二氯-1,1,3,3-四异丙基二甲硅氧醚保护羟基,第二步活化羟基,第三步氯化锂取代,第四步四正丁基氟化铵脱羟基保护,第五步三氯氧磷磷酸化,后通过液相制备得到产品。2.本论文后半部分的主要工作是定向合成满足西地那非质量控制要求的两种杂质,即西地那非杂质C:5-(2-羟基-5-((4-甲基哌嗪-1-基)磺酰基)苯基)-1-甲基-3-丙基-1,6-二氢-7H-吡唑并[4,3-d]嘧啶-7-酮,西地那非杂质D:4-乙氧基-3-(1-甲基-7-氧代-3-丙基-6,7-二氢-1H-吡唑并[4,3-d]嘧啶-5-基)苯磺酸。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对杂质C、杂质D的合成条件进行摸索和优化,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合成工艺路线。杂质C的合成以枸橼酸西地那非作为起始原料,在弱碱性条件下得到西地那非,然后在氮气保护下脱掉乙基得到。杂质D的合成由5-(2-乙氧基苯基)-1-甲基-3-丙基-1,6-二氢-7H-吡唑并[4,3-d]嘧啶-7-酮在浓硫酸中磺化得到。合成的目标化合物最终通过质谱、核磁共振、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综合谱图分析方法确认

李天元[3](2016)在《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保鲜浆果的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蓝莓、阳丰甜柿、磨盘柿三种浆果为试材,以三种浆果冷藏期间及贮后货架期间果实感官、生理、营养品质以及电子鼻快速判别、蓝莓香气成分的变化为指标,研究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浆果保鲜效果的影响。同时,为达到控制所需气体组成的目的,对塑料气调箱不同气调元件气体渗透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果蔬贮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气调元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主要试验结果如下:通过空载试验将目前设计的11种气调元件归为五类,其中7号气调元件的气体渗透变化速率最快,接下来依次是6号、3号、5号、2号。蓝莓实载实验对此进行了证实。不同气调元件短期内对箱内气体成分的调控效果相似,因此对蓝莓保鲜效果无显着性差异。长期贮藏时使用7号气调元件,可以使箱内气体成分维持在O2 10.5%-14.9%,CO2 5.5%-10.5%范围内,最适宜蓝莓的贮藏。2号和5号气调元件的使用使箱内气体O2含量低于3%,CO2含量高于20%,对蓝莓贮藏后期起相反作用效果。气调+1-MCP处理的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于维持蓝莓冷藏期好果率、果肉平均硬度以及可滴定酸含量,抑制蓝莓的呼吸强度方面效果显着优于气调,气调优于单纯冷藏;在延缓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下降方面气调+1-MCP效果最好,气调次之,但三者差异不显着;货架期结果与其相似。蓝莓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萜类化合物为主、醛类次之;利用电子鼻可以对不同处理蓝莓进行快速无损判别,蓝莓品质指标测定结果与GC-MS检测、电子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GC-MS结合电子鼻方法对蓝莓品质进行评价具有可行性。便携式塑料箱式气调提供了甜柿O2 17%-18%、CO2 2%-3%,磨盘柿O2 7%-14%、CO2 4%-12%的贮藏微环境气体条件,对柿果的保鲜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引入1-MCP气体的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处理提供了甜柿O2 16%-18%、CO22%-5%,磨盘柿O2 4%-13%、CO2 5%-14%的贮藏微环境气体条件,对两种柿果保鲜效果相似,均能有效抑制柿果褐变的发生,保持柿果实硬度、降低柿果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PG、CX、PPO活性的升高,减缓总酚含量的下降,且保鲜效果均优于单纯箱式气调。利用电子鼻技术同样可以对不同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处理的甜柿与磨盘柿进行快速无损判别。

徐振东,谢鑫陟,石建华,顾娟红,潘葵,葵余,雯静,陈军,朱振华[4](2015)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苔黑醛和氯化苔黑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化妆品中苔黑醛和氯化苔黑醛的方法,采用甲醇进行提取,用中等极性毛细管柱(DB-17MS)分离并采用质谱检测器(MS)测定。结果表明苔黑醛和氯化苔黑醛在110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的检出限为2 mg/kg,在5、10和50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1.3%10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8.6%。方法简便、灵敏,加标回收率和重现性良好,可适用于化妆品中苔黑醛和氯化苔黑醛的检测及其含量水平的普查。

李桂珍,梁忠云,李月娟,陈海燕[5](2013)在《广西樟油的化学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气相色谱仪分别对广西樟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杂樟油、芳樟油及芳樟叶油含有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且几乎都是单萜和倍半萜化合物,只是相对含量上有差异。

常新民,梁忠云,刘虹,李桂珍,陈海燕,文彩琳[6](2013)在《不同繁殖方法对芳樟醇型樟叶油成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水蒸气蒸馏从选育的芳樟醇型樟树优良单株及其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和组培苗的3种叶片提取的精油,利用GC-MS联用仪及GC对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繁殖方法对精油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为:选育优株、种子苗和组培苗樟叶油中主成分芳樟醇含量分别为91.84%、70.02%、93.39%,说明用组培繁殖的芳樟醇型樟树可保持亲本的特性,其叶油基本保持原来优株的品质,而用种子繁殖的芳樟醇型樟树叶油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异。

胡文杰[7](2013)在《樟树不同化学型精油主成分时空变异规律及优良单株选择》文中研究说明樟树是一种集材用、药用、香精香料、油用、风景园林等于一体的多用途林木资源,被誉为江南宝树,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鉴于目前樟树原料林多以未经遗传改良的实生苗营造而成,其枝叶的樟油得油率低且有效成分含量也不一致,导致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等受到较大影响。为此,本研究以樟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樟树三种不同化学型(油樟、脑樟和异樟)精油化学组成及含量,探讨樟树三种不同化学型(油樟、脑樟和异樟)精油主成分的时空变异规律。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其得油率高及品质优良的单株,旨在为樟树的遗传改良和定向培育技术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为香料等产业发掘和香料新品种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专用优良原料树种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樟树叶精油最佳提取条件的优化: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了樟树叶精油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时间65min,水料比12.5:1,提取功率1200W。在此条件下,5月份采集的叶样,其叶精油提取率为2.14%。2、叶精油化学成分:油樟叶精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中含量大于1%的有8种;脑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7种成分,其中含量大于1%的有9种;异樟叶精油中鉴定出40种成分,其中含量大于1%的有9种;三种化学型间的共有成分有16种,而特有成分,油樟有9种,脑樟和异樟各有12种。3、叶精油平均得率的年变化规律:油樟、脑樟2种化学型的叶精油平均得率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致可分成3个阶段:3-5月为急剧上升阶段,5-7月是缓慢上升和保持阶段;7月后至下一个生长期到来之前为逐渐下降阶段。油樟7月份精油平均得率最高,为最佳采集时间。脑樟7月和5月精油平均得率最高,脑樟的最佳采集时间为7月和5月。异樟精油平均得率年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3-9月呈逐渐增加的趋势,9月份精油平均得率最高,为最佳采集时期;二是9月后至下一个生长期到来之前的1月,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樟树三种不同化学型叶精油平均得率的年变化不一样,但具有相似的规律,即生长季节得油率较高,非生长季节则较低。4、叶精油主成分种类的年变化规律:油樟在不同生长期样品中共检测到20种主成分,其中有8种成分在不同生长期中均能检测到的主成分,另12种成分在某一生长期含量较高,为主成分,而在其它生长期含量较低或不存在;脑樟在不同生长期样品中共检测到13种主成分,其中有9种成分在不同生长期中均能检测到的主成分,另有4种成分在某一生长期含量较高,为主成分,而在其它生长期含量较低或不存在;异樟在不同生长期样品中共检测到21种主成分,其中有9种成分在不同生长期中均检测到的主成分,另有12种成分在某一生长期含量较高,为主成分,而在其它生长期含量较低或不存在。5、叶精油中主成分含量的年变化规律:樟树油樟、脑樟和异樟三种化学型在不同生长期中叶精油主成分含量变化不同,各主成分的含量变化均具有自身的变化规律。若以各主成分为目标成分进行采收,其采收期不尽相同。6、各化学型不同部位生物量及其比重以及相关性分析:油樟、脑樟和异樟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生长量和鲜重差异不显着;三种化学型不同样株、部位精油得率差异显着;通过相关性分析,樟树油樟、脑樟和异樟单株不同部位(叶、当年生枝、老枝、干、主根和侧根)生物量均与树高、冠幅的相关性不大,与地径相关性较大,且相关性均达到了显着水平;油樟、脑樟和异樟三种化学型各部位鲜重与精油得率之间的相关性多数达到了显着或极显着;油樟、脑樟和异樟三种化学型生长性状与精油得率之间的相关性多数达到了显着或极显着。7、各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平均得率的变化规律:同一化学型不同部位:主根和侧根的精油平均得率最高,叶和干次之,当年生枝和老枝最低;不同化学型同一部位:当年生枝、老枝、主根和侧根均是脑樟平均得油率高,而叶和干均是油樟平均得油率高,脑樟次之,异樟最低;同一化学型6个部位平均得油率总和,脑樟>油樟>异樟。由于根和叶的得油率相差不大,结合实际炼油,可通过矮林作业持续开发樟树叶精油。8、各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及含量:油樟6个不同部位(叶、当年生枝、老枝、干、主根和侧根)的精油中分别鉴定出41、37、37、27、31和31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分别占各精油总含量的91.21%、88.88%、90.04%、87.83%、95.14%和93.60%;脑樟6个不同部位精油中分别鉴定出46、43、44、29、25和25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分别占各精油总含量的90.48%、89.44%、89.70%、95.27%、89.91%和88.21%;异樟不同部位精油中分别鉴定出41、51、51、41、39和39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分别占各精油总含量的94.05%、90.05%、91.24%、94.50%、92.64%和91.86%。且精油中典型性成分空间变化规律存在差异。9、各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主成分种类的变化规律:同一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中主成分种类数,油樟6个不同部位(叶、当年生枝、老枝、干、主根和侧根)精油中主成分种类数分别为:10、12、12、12、5和6种;脑樟分别为:11、12、12、11、6和6种;异樟分别为:10、13、13、8、6和6种。不同化学型同一部位精油中主成分种类数,叶:油樟、脑樟和异樟分别为:10、11和10种;当年生枝:油樟、脑樟和异樟分别为:12、12和13种;老枝:油樟、脑樟和异樟分别为:12、12和13种;干:油樟、脑樟和异樟分别为:12、11和8种;主根:油樟、脑樟和异樟分别为:5、6和6种;侧根:油樟、脑樟和异樟分别为:6、6和6种。10、各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中主成分及含量变化规律:油樟不同部位精油中主成分共有12种,其中含量大于10%的有3种,其含量变化为,桉叶油醇:叶>当年生枝>老枝>干>主根>侧根;α-松油醇:叶>当年生枝>老枝>干>主根>侧根;黄樟油素:主根>侧根>干>老枝>当年生枝>叶。脑樟不同部位精油中主成分共有12种,其中含量大于10%的有2种,其含量变化为,樟脑:叶>当年生枝>老枝>干>侧根>主根;黄樟油素:主根>侧根>干>老枝>叶>当年生枝。异樟不同部位精油中主成分共有13种,其中含量大于10%的有4种。其含量变化为,异-橙花叔醇:叶>老枝>当年生枝>干>主根>侧根;桉叶油醇:老枝>当年生枝>叶>干>主根>侧根;三甲基-2-丁烯酸环丁酯:叶>当年生枝>老枝>干>主根>侧根;黄樟油素:主根>侧根>干>当年生枝>老枝>叶。11、优良单株选择:结合得油率和主成分含量两个因素,制定了樟树三种化学型等级划分标准,选择出每种樟树化学型的优良单株,其中油樟1株、脑樟2株、异樟1株。

孙宝军[8](2011)在《中国部分桂花品种芳香成分研究》文中认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是木犀科(Oleaceae)木犀属(Osmanthus)植物,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并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南部大部分省份,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众多的桂花品种。桂花香气优雅浓郁,而对于桂花香气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以桂花四个品种群中的几个代表品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桂花花香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通过对比和分析,确立了桂花的最佳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明确了不同代表种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初步确定桂花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针对桂花花香的强度和挥发性特点,认为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是收集桂花挥发性成分的理想方法,65μmPDMS萃取头55℃萃取下45 min是最佳萃取条件。2、经过顶空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测定,桂花品种中共检测到5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萜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较高,开封地区的桂花检测到3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物质种类丰富,含量较高。3、经过顶空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确认不同品种间的桂花主要的芳香物质是不同的,不同的品种之间桂花芳香性挥发成分也有差异。4、总结了各个品种群的桂花芳香性成分的主要组成,并确立了主要的芳香成分。金桂品种群含有芳樟醇的含量比较高,而银桂品种群中芳樟醇、壬醛、芳樟醇化合物、紫罗兰酮的含量相对平均,丹桂品种群中芳香成分组分相对较少,而四季桂品种群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少,并且缺少一些主要芳香成分。在四个品种群的芳香成分中,银桂品种群的芳香性相对于其它品种群是比较好的。

梁鸣,肖婷婷,姜晓黎,唐熙,周明辉[9](2011)在《玳玳花精油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对玳玳花进行提取制得精油,应用GC-FTIR和GC-MS对精油进行分析,经研究共分离确认组分28种,玳玳花精油主要成份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苎烯、β-蒎烯、罗勒烯、α-松油醇、香叶醇、乙酸香叶酯、橙花醇、乙酸橙花酯、橙花叔醇、金合欢醇等。并用手性色谱柱对芳樟醇进行手性分离,芳樟醇中(-)-芳樟醇(左旋)占90%以上,同时对玳玳进行植物学鉴定,玳玳的学名为Citrus aurantium L.’Daidai’。

莫建光,杨益林,黄志标,谢一兴,卢安根,劳燕文,周翔,吴幼眉,潘艳坤,覃子海[10](2010)在《广西芳樟醇型樟树枝叶含油率及其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异研究》文中指出水蒸气蒸馏法从芳樟醇型樟树的枝、叶中提取精油,测定其含油率,并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对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芳樟醇型樟树不同部位的精油含量及精油的化学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树叶(嫩叶和老叶混合样,下同)中精油质量分数(1.39%)高于树枝(0.54%);树叶精油中芳樟醇质量分数(89.59%)高于树枝(74.49%);树叶精油中樟脑质量分数(0.61%)低于树枝(4.34%);树叶精油10月份采集的品质(芳樟醇92.69%、樟脑0.40%)优于7月份采集的(芳樟醇86.49%、樟脑0.82%)。

二、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芳油中芳樟醇及其杂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芳油中芳樟醇及其杂质(论文提纲范文)

(1)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化妆品中的苔黑醛、氯化苔黑醛和新铃兰醛(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气相色谱条件
3 结果与讨论
    3.1 色谱柱的选择
    3.2 方法的线性、回收率和重复性
    3.3 实际样品的检测
4 结论

(2)氟达拉滨杂质G和西地那非杂质(C&D)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药物杂质研究背景
        1.1.1 杂质概述
        1.1.2 杂质的研究意义
        1.1.3 杂质的研究思路
    1.2 西地那非和氟达拉滨药物简介
    1.3 西地那非、氟达拉滨的合成工艺
        1.3.1 西地那非和氟达拉滨药物中的杂质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氟达拉滨杂质G的合成
    2.1 仪器和试剂
    2.2 合成部分
        2.2.1 中间体1的合成
        2.2.2 中间体2的合成
        2.2.3 中间体3的合成
        2.2.4 中间体4的合成
        2.2.5 氟达拉滨杂质G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中间体1的合成分析
        2.3.2 中间体2的合成分析
        2.3.3 中间体3的合成分析
        2.3.4 氟达拉滨杂质G的合成分析
        2.3.5 氟达拉滨杂质G的结构确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地那非杂质C和D的合成
    3.1 仪器和试剂
    3.2 合成部分
        3.2.1 西地那非的合成
        3.2.2 西地那非杂质C的合成
        3.2.3 西地那非杂质D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西地那非杂质C的合成分析
        3.3.2 西地那非杂质C的结构确证
        3.3.3 西地那非杂质D的合成分析
        3.3.4 西地那非杂质D的结构确证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3)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保鲜浆果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箱式气调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1.2.1 气调保鲜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箱式气调保鲜技术的原理
        1.2.3 箱式气调保鲜技术的优势
        1.2.4 影响箱式气调保鲜技术作用效果的因素
        1.2.4.1 气体成分
        1.2.4.2 温湿度
        1.2.4.3 贮藏果蔬种类和品种
        1.2.4.4 其他因素
        1.2.5 箱式气调保鲜技术对果蔬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1.2.5.1 对箱内气体变化规律及果蔬呼吸强度的影响
        1.2.5.2 对果蔬内部酶活性的影响
        1.2.5.3 对果蔬贮藏品质的影响
    1.3 1-甲基环丙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1.3.1 1-MCP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
        1.3.2 1-MCP在果蔬保鲜效果上的研究进展
        1.3.3 影响 1-MCP使用效果的因素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塑料气调箱不同气调元件气体渗透变化趋势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处理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空载时不同气调元件气体渗透变化趋势探讨
        2.2.2 蓝莓实载时不同气调元件气体渗透变化趋势探讨
    2.3 讨论
第三章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蓝莓处理方法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塑料箱式气调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3.2.1.1 塑料箱式气调对蓝莓冷藏期感官品质的影响
        3.2.1.2 塑料箱式气调对蓝莓冷藏期生理品质的影响
        3.2.1.3 塑料箱式气调对蓝莓冷藏期营养品质的影响
        3.2.1.4 塑料箱式气调对蓝莓冷藏期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
        3.2.1.5 塑料箱式气调对蓝莓冷藏期品质电子鼻判别的影响
        3.2.1.6 讨论
        3.2.2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冷藏期品质的影响
        3.2.2.1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冷藏期感官品质的影响
        3.2.2.2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冷藏期生理品质的影响
        3.2.2.3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冷藏期营养品质的影响
        3.2.2.4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冷藏期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
        3.2.2.5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冷藏期品质电子鼻判别的影响
        3.2.2.6 讨论
        3.2.3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3.2.3.1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货架期感官品质的影响
        3.2.3.2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货架期生理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3.2.3.3 讨论
第四章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柿果品质的影响
    4.1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阳丰甜柿品质的影响
        4.1.1 材料与方法
        4.1.1.1 试验材料
        4.1.1.2 试材处理方法
        4.1.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塑料箱式气调对柿果货架品质的影响
        4.2.1.1 塑料箱式气调对柿果货架期色差的影响
        4.2.1.2 塑料箱式气调对柿果货架期质地的影响
        4.2.1.3 塑料箱式气调对柿果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2.1.4 塑料箱式气调对柿果货架期呼吸强度的影响
        4.2.1.5 讨论
        4.2.2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柿果冷藏期品质的影响
        4.2.2.1 不同处理柿果箱内气体成分变化规律
        4.2.2.2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柿果冷藏期褐变指数的影响
        4.2.2.3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柿果冷藏期生理品质的影响
        4.2.2.4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柿果冷藏期营养品质的影响
        4.2.2.5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柿果冷藏期电子鼻的影响
        4.2.2.6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柿果冷藏期酶活性的影响
        4.2.2.7 本节讨论
        4.2.3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甜柿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4.2.3.1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甜柿货架期色差的影响
        4.2.3.2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甜柿货架期生理品质的影响
        4.2.3.3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甜柿货架期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2.3.4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甜柿货架期电子鼻的影响
        4.2.3.5 本节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塑料气调箱不同气调元件气体渗透变化趋势研究
    5.2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蓝莓品质的影响
    5.3 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柿果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苔黑醛和氯化苔黑醛(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部分
    1.1仪器、试剂和材料
    1.2色谱及质谱条件
2结果与讨论
    2.1提取溶剂的选择
    2.2色谱柱的选择
    2.3方法的线性、回收率和重复性
3实际化妆品样品的检测
4结论

(5)广西樟油的化学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
    1.2 仪器
    1.3 分析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6)不同繁殖方法对芳樟醇型樟叶油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挥发油的提取
        1.2.2 挥发油成分定性定量分析
        1.2.3 旋光度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与行业标准的成分比较
    2.2 两种繁殖方式对芳樟醇型樟叶精油影响
    2.3 繁殖材料对芳樟醇旋光性的影响
3 结论

(7)樟树不同化学型精油主成分时空变异规律及优良单株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精油研究进展
        1.1 植物精油的定义和性质
        1.2 植物精油的分布
        1.3 植物精油提取方法
        1.3.1 压榨法
        1.3.2 水蒸气蒸馏法
        1.3.3 浸提法
        1.3.4 吸附法
        1.3.5 酶提取法
        1.3.6 同时蒸馏萃取
        1.3.7 超声波提取法
        1.3.8 微波辅助萃取
        1.3.9 超临界 CO2流体萃取
        1.3.10 微胶囊-双水相萃取技术
        1.4 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1.4.1 萜烯类化合物
        1.4.2 芳香族化合物
        1.4.3 脂肪族化合物
        1.4.4 含氮含硫化合物
        1.5 植物精油化学成分的测定与分析鉴定方法
    2 樟树的研究进展
        2.1 樟树分类地位与天然分布
        2.1.1 樟树分类地位
        2.1.2 樟树天然分布
        2.2 樟树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2.2.1 樟树生物学特性
        2.2.2 樟树生态学特性
        2.3 樟树用途
        2.3.1 园林景观及生态环境建设
        2.3.2 用材
        2.3.3 香精原料
        2.3.4 药用
        2.3.5 油用
        2.3.6 工艺
        2.3.7 生化原料
        2.4 樟树精油提取方法
        2.5 樟树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2.6 樟树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2.6.1 有性繁殖
        2.6.2 无性繁殖
        2.7 樟树营林技术研究进展
        2.8 樟树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樟树叶精油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叶精油水蒸气蒸馏法
        1.2.2 试验设计方法
        1.2.3 樟树叶精油提取率计算
        1.2.4 优化工艺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提取时间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
        2.1.2 水料比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
        2.1.3 提取功率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
        2.2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樟树叶精油的提取工艺
        2.2.1 响应面试验测定结果与分析
        2.2.2 交互作用项等高线图和响应面分析
        2.2.3 验证性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3.1 取样时间对精油含量的影响
        3.2 基于响应面法的水蒸气蒸馏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3.3 响应面分析法在樟树精油成分提取方面的应用效果
第三章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成分及其含量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叶样采集及精油提取方法
        1.2.2 精油成分分析样品制备
        1.2.3 精油成分检测方法
        1.2.4 不同化学型叶精油分析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1.2.5 数据处理及质谱检索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樟叶精油成分分析
        2.2 脑樟叶精油成分分析
        2.3 异樟叶精油成分分析
        2.4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成分比较分析
        2.4.1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成分组成差异显着
        2.4.2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主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显着
    3 结论与讨论
        3.1 樟树三种不同化学型间叶精油成分种类存在较大差异
        3.2 樟树三种不同化学型叶精油中主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显着
第四章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含量、精油中主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年变化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叶精油水蒸气蒸馏法
        1.2.2 精油含量(得率)计算
        1.2.3 试验样品处理
        1.2.4 精油成分及含量测定方法
        1.2.5 不同化学型叶精油分析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1.2.6 数据处理及质谱检索
    2 结果与分析
        2.1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得率不同生长期方差和显着性分析结果
        2.2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平均含量年变化规律
        2.3 樟树三种化学型内各样株叶精油含量年变化规律
        2.3.1 油樟不同单株叶精油得率年变化规律
        2.3.2 脑樟不同单株叶精油得率年变化规律
        2.3.3 异樟不同单株叶精油得率年变化规律
        2.4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中主成分种类年变化规律
        2.4.1 油樟叶精油中主成分种类年变化规律
        2.4.2 脑樟叶精油中主成分种类年变化规律
        2.4.3 异樟叶精油中主成分种类年变化规律
        2.4.4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生长期叶精油主成分种类比较研究
        2.5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中主成分含量年变化规律
        2.5.1 油樟叶精油中主成分含量年变化规律
        2.5.2 脑樟叶精油中主成分含量年变化规律
        2.5.3 异樟叶精油中主成分含量年变化规律
    3 结论与讨论
        3.1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平均得率的年变化规律相似
        3.2 樟树三种化学型叶精油主成分种类年变化差异显着
        3.3 樟树三种化学类型叶精油中主成分含量年变化差异显着
第五章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生物量及其比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样株的采集及处理
        1.2.2 不同部位精油水蒸气蒸馏法
        1.2.3 相关的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鲜重测定结果
        2.1.1 油樟不同部位生长量和鲜重测定结果与分析
        2.1.2 脑樟不同部位生长量和鲜重测定结果与分析
        2.1.3 异樟不同部位生长量和鲜重测定结果与分析
        2.1.4 樟树三种化学型各部位鲜重占植株总鲜重百分比的比较研究
        2.1.5 樟树三种化学型鲜重方差分析
        2.2 樟树三种化学类型不同样株、部位精油得率测定结果分析
        2.2.1 油樟
        2.2.2 脑樟
        2.2.3 异樟
        2.2.4 油樟、脑樟、异樟三种化学型、6 个部位精油得率方差分析
        2.3 油樟、脑樟、异樟三种化学型各性状间相关分析
        2.3.1 油樟各性状相关分析
        2.3.2 脑樟各性状相关分析
        2.3.3 异樟各性状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生长量和鲜重的比较分析
        3.2 樟树三种化学类型不同样株、部位精油得率差异显着
        3.3 三种化学型样株生长量与各部位鲜重、精油得率等相关分析
第六章 樟树三种化学型植株不同部位精油含量、主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变化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及方法
        1.2.1 不同部位精油水蒸气蒸馏法
        1.2.2 试验样品处理
        1.2.3 精油成分检测方法
        1.2.4 不同化学型各部位精油分析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1.2.5 数据处理及质谱检索
    2 结果与分析
        2.1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得率变化规律
        2.1.1 同一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得率变化规律
        2.1.2 不同化学型同一部位精油得率变化规律
        2.2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分析
        2.2.1 油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分析
        2.2.2 脑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分析
        2.2.3 异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分析
        2.3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主成分种类及其含量比较分析
        2.3.1 同一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主成分种类及其含量比较分析
        2.3.2 不同化学型同一部位精油中主成分种类及其含量比较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平均得率差异显着
        3.2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成分组成差异显着
        3.3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中典型性成分空间变化差异显着
        3.4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中主成分种类数比较
        3.5 樟树三种化学型不同部位精油主成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第七章 樟树三种化学型优良单株选择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樟树三种不同化学型叶精油得率及主成分含量状况
        2.2 樟树三种不同化学型优良单株筛选的指标确定
        2.3 樟树三种不同化学型叶得油率水平分级标准拟定
        2.4 樟树三种不同化学型叶精油中主成分含量水平分级标准拟定
        2.5 樟树三种不同化学型优良单株初步的确定
        2.6 樟树三种化学型优良单株选择
        2.6.1 油樟优良单株选择
        2.6.2 脑樟优良单株选择
        2.6.3 异樟优良单株选择
    3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论文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8)中国部分桂花品种芳香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桂花简介
    1.2 桂花的生物学特征
    1.3 桂花芳香成分研究进展
        1.3.1 植物芳香性成分的采集方法
        1.3.2 国外的研究进展
        1.3.3 国内的研究进展
        1.3.4 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材料的采摘和保存方法
        2.2.1 采收方式
        2.2.2 保存方法
    2.3 仪器与方法
        2.3.1 仪器设备
        2.3.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保存方式对桂花芳香成分的影响
    3.2 河南大学内不同桂花品种群间桂花芳香性成分的SPME 分析
    3.3 桂林公园内四季桂品种群桂花芳香性成分的SPME 分析
    3.4 桂林公园内丹桂品种群中桂花芳香性成分的SPME 分析
    3.5 桂林公园内银桂品种群中桂花芳香性成分的SPME 分析
    3.6 桂林公园内金桂品种群中桂花芳香性成分的SPME 分析
4 讨论
    4.1 有关采集的方法讨论
    4.2 有关分析条件的讨论
    4.3 桂花中鲜花和阴干花芳香成分的组成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广西芳樟醇型樟树枝叶含油率及其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仪器、试样和试剂
    1.3 精油含量的测定
    1.4 精油成分组成及含量测定
        1.4.1 气相色谱-质谱测试条件
        1.4.2 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芳樟醇型樟树枝、叶精油含量测定
    2.2 芳樟醇型樟树枝、叶精油成分组成分析
    2.3 芳樟醇型樟树枝、叶精油中芳樟醇和樟脑的定量分析
    2.4 芳樟醇型樟树枝、叶精油中芳樟醇和樟脑含量的变异分析
        2.4.1 芳樟醇
        2.4.2 樟脑
    2.5 讨论
3 结 论

四、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芳油中芳樟醇及其杂质(论文参考文献)

  • [1]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化妆品中的苔黑醛、氯化苔黑醛和新铃兰醛[J]. 石玲玲,徐振东,翟纹静,倪昕路,杨振宇,宋青.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1(05)
  • [2]氟达拉滨杂质G和西地那非杂质(C&D)的合成[D]. 聂明杰. 东南大学, 2018(01)
  • [3]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保鲜浆果的技术研究[D]. 李天元. 大连工业大学, 2016(05)
  • [4]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苔黑醛和氯化苔黑醛[J]. 徐振东,谢鑫陟,石建华,顾娟红,潘葵,葵余,雯静,陈军,朱振华.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5(04)
  • [5]广西樟油的化学成分分析[J]. 李桂珍,梁忠云,李月娟,陈海燕.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3(06)
  • [6]不同繁殖方法对芳樟醇型樟叶油成分的影响[J]. 常新民,梁忠云,刘虹,李桂珍,陈海燕,文彩琳. 林业科技开发, 2013(05)
  • [7]樟树不同化学型精油主成分时空变异规律及优良单株选择[D]. 胡文杰. 南京林业大学, 2013(05)
  • [8]中国部分桂花品种芳香成分研究[D]. 孙宝军. 河南大学, 2011(08)
  • [9]玳玳花精油成分的研究[J]. 梁鸣,肖婷婷,姜晓黎,唐熙,周明辉.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1(02)
  • [10]广西芳樟醇型樟树枝叶含油率及其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异研究[J]. 莫建光,杨益林,黄志标,谢一兴,卢安根,劳燕文,周翔,吴幼眉,潘艳坤,覃子海.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0(02)

标签:;  ;  ;  ;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芳烃油中芳樟醇及其杂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