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大承气汤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一、大承气汤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贺琪珺,张倩,何舒仪,符强,关枫,贺福元[1](2021)在《承气汤类方群的研究进展及其复方制剂创制探讨》文中指出以三承气汤为基本方构成的39首常用承气汤类方群,为中医临床常用经典名方群,在首批公布的100首古代经典名方中占有4首。该类经典名方群主要用于以阳明腑实证为主证,兼有太阳、少阳和气血亏虚、瘀毒内蕴等证的治疗,包括消化道、精神及外感热病,涉其到内、外、妇、儿、五官、骨伤诸科。因该类方剂临床辨证施治、遣药组方演变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而又配伍精当、疗效显着、药材炮考究,剂型经典,体现出中医药配伍理论精髓。按即将颁布的新中药注册管理专门法规,可创制成各类中药制剂。然而目前该类方剂只有临床应用、配伍规律、化学成分、药理等一方或数方,或医或药的散在报道,缺少系统梳理的全面综合性报道。文章从历史沿革、临床应用、剂量变化、配伍特点、炮制要求、药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剂型改革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综述,医药一体,旨在为更好地了解该类方剂的临床应用特点和疗效,可创制成不同类型的中药制剂。

陈小芳[2](2021)在《胃复康方治疗湿热浊瘀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胃复康方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浊瘀型轻中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HTGP)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协同治疗HTGP提供有效方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浊瘀型轻中症HTGP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复康方治疗,疗程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天、第7天的中医证候、理化指标(血清TG、TC、Amy、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MCTSI评分、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8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1)组间对比,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内对比,两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项中医证候积分:(1)组间对比: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大便黏结或不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除第3天两组纳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对比:两组治疗第3天、第7天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理化指标:(1)组间比较: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血清TG、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除第3天,两组TC、Amy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内比较,两组第3天、第7天的血清TG、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第3天Amy、T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1)组间比较,同期治疗第3天、第7天,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BISAP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天MCT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MCT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内比较,两组第3天、第7天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TSI评分在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善程度相当;治疗1周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住院天数方面,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1)胃复康方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浊瘀型轻中症HTGP患者,能有效地改善临床各项证候,缓解肠麻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天数,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胃复康方联合西医治疗湿热浊瘀型轻中症HTGP患者,SIRS早期有效降低血清TG、TC、Amy、WBC、CRP、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吴晓芳[3](2021)在《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恶性肿瘤手术率随之也增加,而恶性肿瘤病人手术由于病情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范围大,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的比率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恶性肿瘤术后AIO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再次发生肠梗阻的概率升高,故临床多首选保守治疗。西医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必要时抗感染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献研究中发现中医中药治疗AIO效果较好。中医保守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由于肠梗阻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应用中药内服汤剂会加重患者胃肠负担,且具有肝肾效应,因此中药外治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术后AIO更为适合。中医外治方法多样,包括中药灌肠,中药外敷,针灸等,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易于接受、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可反复给药等优势。前期在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incomplet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患者,“急则治其标”,采用“温阳散寒,行气通腑”的治疗原则,应用“温阳行气通腑方”进行神阙穴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并进行了单组临床研究,有效率达88.9%。但未设立对照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观察,更加科学的评价本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服务。研究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科学评价“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提供科学依据,以便进一步临床推广,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案,收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术后IAIO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记录治疗前1天及治疗1,3,7,10,14天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对治疗后14天的立位腹平片进行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在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1.总体疗效评价:经结果统计分析,治疗组共35例,脱落4例,共完成31例,完全缓解1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共35例,脱落3例,共完成32例,完全缓解9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值=0.0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对纳入统计的两组6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寒凝气滞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完全缓解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比较P=0.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更好。3.卡氏评分比较:对纳入统计的两组6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进行统计,组内比较P值=0.00,均小于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值=0.0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联合西医保守治疗或单纯西医保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帮助,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4.肠道功能恢复比较:两组间对比,在恢复排便、肠鸣音、胃液引流量及呕吐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气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安全性评价: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两例贴敷后用药处皮肤微红,无特殊处理,观察4小时后,红色消退,无瘙痒及水疱。研究顺利,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离子水平、心电图的异常,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6.随访: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随访的63例病人中治疗组总体疗效评价有效的26例病人中1例病人因饮食不节梗阻复发,复发率为3.8%;无效的5例病人因年龄大,患者拒绝手术,继续“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1月后症状均有所缓解,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梗阻,考虑与入组前梗阻病程较长及梗阻程度较重有关。随访对照组总体疗效评价有效的22例病人中有2例病人梗阻复发,复发率为9.1%,均因饮食不节所致,无效的10例病人均转外科治疗,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对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远期疗效较好。研究结论“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肠梗阻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情况,尤其在腹痛、腹胀、腹寒、呃逆嗳气症状改善上更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因此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袁媛[4](2021)在《大承气汤对金黄地鼠痤疮复合模型中TLR2、TLR4、IL-1α和TNF-α表达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以中医基础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为核心,结合目前中医药学对痤疮的治疗及研究现状,建立金黄地鼠痤疮复合模型,给予大承气汤进行治疗,运用ELISA与RT-PCR法检测治疗前、后金黄地鼠痤疮复合模型血清及组织中TLR2、TLR4、IL-1α、TNF-α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运用大承气汤治疗痤疮的具体细胞因子机理及疗效机制,以期为其在痤疮的临床治疗及应用方面奠定扎实的基础。方法将适应性饲养后的62只实验金黄地鼠,随机划分为两组:空白组(金黄地鼠10只)和模型组(金黄地鼠52只),将各组地鼠背部两侧皮肤进行脱毛(范围约2cm×2cm);模型组在背部两侧脱毛区域给予99%油酸溶液外涂,诱导痤疮模型的建立,并且同时在复制痤疮模型的第17天,每日给予金黄地鼠盐酸洛哌丁胺胶囊(0.5mg/kg)灌胃2次,连续5天。空白组金黄地鼠正常饲养,4周后随机挑取模型组地鼠2只,观察其皮肤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提示痤疮复合模型建造成功后,再随机将模型地鼠组分为5组,大承气汤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丹参酮胶囊),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后,观察金黄地鼠背部两侧皮损改变、组织病理学表现、外周血清中TLR2、TLR4、IL-1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皮损组织中TLR2、TLR4、IL-1α、TNF-α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金黄地鼠背部皮损表现。痤疮复合模型建立后,肉眼观察到模型组金黄地鼠背部两侧皮肤颜色发红,表面皮肤明显增厚,局部粗糙,并可见少量脱屑、结痂,毛孔较空白组明显扩大,伴有散在隆起的丘疹;同时可见模型组地鼠摄食量缩小、排便量较前显着减少。在给予治疗21天后,与模型对照组地鼠皮损观察对比发现,各治疗组金黄地鼠背部两侧痤疮皮损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以大承气汤高剂量组缓解最为明显。(2)病理组织学表现。空白组可见组织染色均匀、毛囊等结构正常。模型组毛囊口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毛囊口扩大明显,表皮增厚,差异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组皮损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显着减少,随着大承气汤药物浓度的增大,痤疮皮损改善情况均不同,大承气汤高剂量组疗效最好,背部皮肤组织表现接近空白组。西药组和大承气汤中剂量无明显差异,大承气汤低剂量组疗效最差接近模型组。(3)各组地鼠血清中TLR2、TLR4、IL-1α、TNF-α含量比较。通过实验数据比较发现,模型组地鼠血清中TLR2、TLR4、IL-1α、TNF-α的含量较空白组升高较为显着(P<0.01);对比模型组,各给药组的地鼠血清中TLR2、TLR4、IL-1α、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其中以大承气汤高剂量组下降最明显;对TLR4、IL-1α、TNF-α含量下降程度比较发现,丹参酮组疗效较大承气汤中剂量更优,但对于TLR2含量的影响,大承气汤中剂量组比丹参酮组下调更为明显(P<0.05)。(4)各组地鼠组织中TLR2、TLR4、IL-1α、TNF-αmRNA表达的比较。实验结果比较后显示:与空白组地鼠组织中TLR2、TLR4、IL-1α、TNF-αmRNA的表达相比较,模型组的表达升高明显(P<0.01);各给药治疗组地鼠组织中TLR2、TLR4、IL-1α、TNF-αmRNA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阳性药物丹参酮组TLR2、TLR4、IL-1α、TNF-αmRNA含量与大承气汤中、低剂量组比较,其含量最低,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大承气汤治疗痤疮疗效肯定,阐明了大承气汤对痤疮模型动物血清及组织中TLR2、TLR4、IL-1α、TNF-α的改变趋势,其以大承气汤高剂量组疗效最为显着,探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血清和组织中TLR2、TLR4、IL-1α、TNF-α的含量有关,通过降低相关炎性介质的含量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明显缓解和改善痤疮所引起的皮损表现,达到治疗痤疮的效果。

王鹏弟[5](2021)在《基于“六腑以通为用”理论观察健胃清肠合剂用于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的优效性》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健胃清肠合剂用于结肠镜检查者肠道准备的优效性,为中医药进行肠道准备提供新方法。方法:筛选240例结肠镜受检者,来自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一、二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再将240例受试者按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健胃清肠合剂清肠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爽)行肠道准备。两组受检者在检查前对饮食及其他注意事项行相同宣教,并规定相同时间服用清肠剂,检查结束后记录数据并交代注意事项。最后应用统计软件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肠道清洁满意度: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7.43%,对照组总满意率为98.24%,说明两组肠道清洁剂用于肠道准备均可获得良好的肠道清洁度(P>0.05)。2.全结肠及各段结肠BBPS肠道准备质量评分分析:两种肠道清洁剂行肠道准备后,结肠各段及全结肠的清洁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检查结果分析:两组受检者在检出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检出病变分析:两组受检者病变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率分析: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检查过程中疼痛程度分析:受检者结肠镜检查过程中观察组疼痛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分析:两组肠道清洁剂肠道准备前后,受检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离子均为发现明显改变。结论:健胃清肠合剂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爽)相比,能获得良好肠道清洁度,但健胃清肠合剂行肠道准备后检查过程中疼痛程度更轻,患者容易耐受,不良反应发生少,且价格便宜。

王晶[6](2020)在《针刺联合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毒热内盛证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运用针刺联合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毒热内盛证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研究其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治疗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选取的40例临床观察病例,随机分为试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脓毒症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以此为基础加用针刺联合大承气汤鼻饲,疗程7天,观察纳入时和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计数、胃肠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炎症相关指标、中医症状积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结束后,两组粪便肠道菌群的检测中,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多,肠杆菌、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致病菌数量减少,B/E值升高,肠道菌群失调得到纠正;胃排空时间、腹内压均降低;APACHEⅡ评分、白细胞总数、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医症状积分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各项结果较对照组更优。结论:针刺联合大承气汤可以增加脓毒症患者肠道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及致病菌的数量,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增强胃肠动力,减轻胃肠功能障碍;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临床症状,降低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对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

梅勰[7](2020)在《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腹胀便秘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干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通过治疗组(加味大承气汤)与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液)分别给药,观察并比较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以证实中医药疗法的疗效,并借此推广于临床。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脊柱外科病房住院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病人且符合诊断标准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分别予服用加味大承气汤和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初次治疗到发生排便的间隔时长、腹胀便秘积分、腰背部骨折椎体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并分析讨论。结果:(1)腹胀便秘积分:在经治疗1天、2天后这两个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腹胀便秘积分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各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大承气汤与乳果糖口服液均有疗效;在经治疗1天、2天后这两个时间点,治疗组相较对照组腹胀便秘积分的下降趋势更加显着,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大承气汤疗效更显着。(2)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32%,两组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加味大承气汤的临床疗效更优。(3)经初次治疗到出现排便的间隔时长:治疗组为10.938±2.094h、对照组为14.71±3.309h,治疗组的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大承气汤的通便效率更高,能有效促进术后排便。(4)腰背部骨折椎体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P<0.05),表明经治疗后,治疗组的腰背部伤椎处疼痛感觉缓解较明显。结论:加味大承气汤、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腹胀便秘均有良好的疗效,且相比乳果糖口服液而言,加味大承气汤能较快缓解相关症状、恢复正常胃肠功能、减轻患者腰背部骨折处疼痛感觉,有利于术后康复。

彭飞燕[8](2020)在《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住院资料,探讨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分析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现状,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21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发病原因、中医证型、各系统评分结果、中医治疗方法等资料,运用SPSS23.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0例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0.07?17.92岁,男女比例为1.6:1,其中男性多为中青年患者,其发病年龄在31-50岁之间为最多,而女性患者则以老年患者为主,在71-80岁之间为发病率最高。(2)急性胰腺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质量指数主要分布在体重正常组,占比例为54.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型分布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最高的是轻症急性胰腺炎;身体质量指数与临床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重组及肥胖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所占比例均较在体重过低及体重正常中的高,各占总研究人数的3.3%。(3)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病因以胆源性为最多;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分布与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患者的发病病因主要以高脂血症性为主,女性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胆源性。(4)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肝胆湿热证(40%)﹥肝郁气滞证(31.9%)﹥腑实热结证(11.4%)﹥瘀热(毒)互结证(8.1%)﹥肝郁脾虚证(4.3%)﹥气阴两虚证(2.4%)﹥内闭外脱证(1.9%)。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与病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的病因均以胆源性为最多,腑实热结证的病因以胆源性及饮食不节为主,瘀热(毒)互结证的病因主要以胆源性为主,内闭外脱证的病因主要以特发性为主,肝郁脾虚证主要以胆源性为主,气阴两虚证可见于高脂血症性及多病因。(6)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与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的身体质量指数均主要在体重正常组为最多,其次为超重组;瘀热(毒)互结证的身体质量指数主要分布在肥胖组。(7)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中,以肝胆湿热证和肝郁气滞证为最常见;在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中,以腑实热结证、肝郁脾虚证、瘀热(毒)互结证为常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中以瘀热(毒)互结证最多。(8)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与BISAP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腑实热结证、瘀热(毒)互结证、内闭外脱证BISAP评分主要为≧3分,肝郁气滞证和肝胆湿热证的患者的BISAP评分主要分布在≤2分。中医证型与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肝郁脾虚证的APACHEⅡ评分主要﹤8分,瘀热(毒)互结证的APACHEⅡ评分主要以≥8分为主。各中医证型与MCTS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的MCTSI评分以﹤4分为主,瘀热(毒)互结证、腑实热结证、内闭外脱证的MCTSI评分以≧4分为主。(9)中医治疗方法以中医内治法(89.0%)使用率最高,其次为中药灌肠治疗(76.7%),中药腹部外敷(53.3%)。中药内服方以清胰汤(24.1%)使用最多,其次大承气汤(15.5%)、清解化攻方(14.4%)。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80.6%。结论:(1)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主要以肝胆湿热证为主,中医证候的分布与身体质量指数、发病病因、临床分型、BISAP评分、APACHEII评分、MCTSI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对急性胰腺炎进行中医辨证时可适当参考相关结果。(2)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以中医内治、中药灌肠、中药腹部外敷的方法为主,中药内服方以清胰汤、大承气汤、清解化攻方运用最多,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孙筱筱[9](2020)在《《伤寒论》“方-药-证”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伤寒论》方剂疗效确切,组方精当,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对《伤寒论》“方-药-证”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和数据分析研究,希望疗效确切的经方能深化方剂配伍理论,为方证、药证研究提供思路和启发。方法:运用文献整理分析的方法,对《伤寒论》中方证完备的条文进行数据整理,对症状及方药信息进行提取,对其中的方-证关系进行文献学的梳理与分析,对药-证部分应用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进行挖掘和分析,结合文献的考证分析,探讨《伤寒论》的方-药-证关系,最后结合医案对“方-药—证”关系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将《伤寒论》的方、药、证信息规范整理后,共有方剂112首、药物83味、症状224个纳入分析。方:对《伤寒论》全书112方中症状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方剂进行方证相关分析,对方剂条文进行逐条解析。符合筛选条件的19个方剂纳入分析,分别是小柴胡汤、大承气汤、四逆汤、桂枝汤、五苓散、麻黄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大陷胸汤、抵当汤、调胃承气汤、通脉四逆汤、真武汤、小青龙汤、白虎汤、瓜蒂散、猪苓汤、十枣汤。药:《伤寒论》全书中前15名的药物及频次为:甘草69次、桂枝39次、大枣38次、生姜36次、芍药29次、干姜21次、人参20次、附子19次、半夏18次、黄芩17次、大黄15次、麻黄14次、黄连13次、白术10次、茯苓10次。证:《伤寒论》全书出现前5的症状依次为:下利、发热、烦、手足厥冷、呕吐。药证方面:设置最低支持度10%,最小置信度10%,对排名前5的症状进行症状与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下利:单味药里,下利与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63.303、35.780,34.862,33.028、26.606,黄芩、干姜、黄连、半夏、人参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64.706、57.143、46.154、38.889、35.000。药对:桂枝+甘草、大枣+甘草、生姜+大枣、芍药+甘草、芍药+大枣与下利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3.028、28.440、28.440、22.018、18.349,黄芩+甘草、干姜+甘草、半夏+大枣、半夏+甘草、人参+甘草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75.000、57.143、50.000、42.857、33.333;药团:生姜+大枣+甘草、芍药+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与下利的支持度百分比为25.688、16.514、16.514。根据寒热虚实不同,统计出热利使用的方剂有6首,药物使用频次37次,运用较多的是黄芩、大枣、甘草,频次都为4次,寒利使用的方剂有6首,药物使用总频次28次,运用较多的是干姜、甘草、附子,频次为6、4、3,寒热错杂利的方剂有5首,药物使用总频次27次,运用较多的是干姜、甘草、黄连、黄芩、大枣、半夏、人参,频次为4、4、3、3、3、3。发热:单味药,麻黄、大黄、芍药、生姜、干姜与发热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8.462、36.842、30.000、28.571、27.778、26.667,与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是63.303、35.780、34.862、33.028、26.606;药对: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生姜+甘草、桂枝+生姜、芍药+生姜与发热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3.028、28.440、28.440、21.101、17.431,麻黄+甘草、芍药+生姜、芍药+大枣、干姜+甘草、芍药+桂枝、人参+甘草与发热的置信度分别为38.462、36.842、30.000、28.571、27.778,药团:发热与生姜+大枣+甘草、桂枝+大枣+甘草、桂枝+生姜+甘草、桂枝+生姜+大枣、芍药+大枣+甘草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25.688、21.101、20.183、19.266、16.514,发热与芍药+生姜+大枣、芍药+生姜+甘草、芍药+桂枝+甘草、芍药+桂枝+生姜、芍药+大枣+甘草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3.333、29.412、27.778、26.667、26.316,;药组:发热与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芍药+桂枝+生姜+大枣、芍药+桂枝+生姜+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甘草、芍药+桂枝+大枣+甘草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29.412、26.667、26.667、25.000、25.000。按六经的不同,太阳发热的使用方剂有13首,药物使用频次为63,使用较多的药物为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麻黄、杏仁,频次分别为7、7、6、6、5、5、3,少阳发热的方剂3首,药物频次为24,使用多的药物为柴胡、黄芩、半夏、大枣、芍药、甘草、人参,频次分别为3、3、3、3、2、2、2,阳明发热的方剂有6首,药物频次为24,使用多的药物为大黄、甘草、芒硝、人参、知母、枳实,频次分别为3、3、2、2、2。烦:单味药里,烦与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63.303、35.780、34.862、33.028、26.606,烦与黄芩、大黄、干姜、黄连、半夏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5.294、33.333、23.810、23.077、22.222;药对:桂枝+甘草、大枣+甘草、生姜+甘草、生姜+大枣与烦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3.028、31.193、28.440、28.440,烦与半夏+大枣、黄芩+甘草、生姜+大枣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3.333、25.000、19.355,药团:烦与芍药+生姜+大枣、生姜+大枣+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的置信度及支持度排名在前;药组:烦与芍药+桂枝+生姜+大枣、芍药+桂枝+生姜+甘草的置信度分别为13.333。根据烦的病因病机,关于实烦的方剂共有8首,药物频次为32,使用较多的药物为甘草、黄芩、半夏、大枣、干姜、人参,频次分别是5、2、2、2、2、2,虚烦的方剂有5首,药物频次为17,使用较多的药物是甘草、干姜、芍药,频次为3、2、2。手足厥冷:单味药里,手足厥冷与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63.303、35.780、34.862、33.028、26.606,手足厥冷与干姜、附子、人参、芍药、甘草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3.333、31.579、25.000、17.241、15.942;药对:干姜+甘草、附子+甘草、芍药+甘草、芍药+桂枝、黄芩+甘草与手足厥冷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35.714、27.273、16.667、16.667、16.667,桂枝+甘草、芍药+甘草与手足厥冷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3.028、22.018。六经病手足厥冷各不同,少阴手足厥冷方剂共有2首,药物频次为8,药物为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柴胡、甘草、芍药、枳实,厥阴手足厥冷的方剂为4首,药物使用频次是30,使用较多的药物是甘草、桂枝、细辛、附子、干姜、芍药、大枣,频次分别为3、3、3、2、2、2、2。呕吐:单味药,桂枝、大枣、生姜、芍药与呕吐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5.780、34.862、33.028、26.606;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生姜与呕吐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 30.000、29.412、27.778、23.810、19.444,药对:大枣+甘草、生姜+甘草、生姜+大枣与呕吐的支持度百分比分别为31.143、28.440、28.440,半夏+大枣、半夏+甘草、黄芩+甘草、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与呕吐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41.667、28.571、25.000、20.000、19.355;药团:生姜+大枣+甘草、芍药+桂枝+生姜与呕吐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是14.286、13.333;药组:芍药+桂枝+生姜+大枣、芍药+桂枝+生姜+甘草与呕吐的置信度百分比分别为13.333、13.333。六经呕吐病机各不同,使用药物有异,太阳呕吐方剂为8首,药物的频次为41,使用较多的药物是甘草、大枣、桂枝、芍药、半夏、干姜、生姜、麻黄,频次分别为5、4、4、3、3、3、2、2。少阳呕吐方有3首,药物频次为24,使用多的药物为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芍药,频次分别是3、3、3、3、3、2、2,少阴呕吐方剂有4首,药物的频次为18,使用较多的是附子、干姜、茯苓,频次为3、2、2,厥阴呕吐的方有2首,药物的频次为14,使用较多的是干姜、黄连、人参,频次均为2。结论:本文在对《伤寒论》方证齐全的条文整理和建库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的方法,探讨方药与症状关联规律。得出以下结论:方证方面:治疗抓住“主证”,是仲景经方在临床不同疾病中灵活应用和加减化裁的主要关键,这也是本研究中方-证关系研究的重点。有或然证,临床症状比较多,就一定要从“主证”入手。药证方面:下利出现时,可选用黄芩、干姜、黄连、半夏、人参、甘草、桂枝、大枣、生姜等药物。在热利出现时,运用较多的药物是黄芩、大枣,寒利出现时,运用较多的药物为干姜、附子,寒热错杂利,药物依次是干姜、甘草、黄连、黄芩、大枣、半夏、人参。总体来看,下利与干姜黄芩黄连汤药物吻合。发热一症,总的病机为阴阳失和,太阳发热常用汗法,太阳发热,药物使用较多的是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麻黄、杏仁。与桂枝汤和麻黄汤主要药物一致,少阳发热用和法,多用柴胡、黄芩、半夏、大枣、芍药、甘草、人参等小柴胡药物。阳明发热一般用下法,用大黄、甘草、芒硝、人参、知母、枳实等三承气药物。少阴发热大法是温,以附子、干姜等为主。厥阴发热以寒温并用为主,兼有水湿瘀血者,可兼以利水、化湿、化瘀之法,临床应随症状变化加减药物治之。实烦常用药物是甘草、黄芩、半夏、大枣、干姜、人参。虚烦常用药物甘草、干姜、芍药。治烦的药物与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大致吻合,实烦多选用小柴胡汤药物,虚烦多用小建中汤中药物治疗。手足厥冷主要病是厥阴病导致的,常用药物为甘草、桂枝、细辛、附子、干姜、芍药、大枣。选用药物与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以及通脉四逆猪胆汁汤的组成药物基本吻合,但阳明热厥为热病,需要清热,药以石膏、知母为主。太阳呕吐多用甘草、大枣、桂枝、芍药、半夏、干姜、生姜、麻黄,少阳呕吐: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大枣、人参、芍药,少阴呕吐:附子、干姜、茯苓,厥阴呕吐:干姜、黄连、人参。总体看来,呕吐治疗药物组合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相似,但呕吐的病机不同,用药也要相应的调整。呕吐与烦出现,半夏、黄芩、人参、生姜、大枣、甘草等,药物组合为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发热与呕吐同时出现,常用黄琴、半夏、生姜、大枣、甘草,药物组合代表为芍药、姜枣草;呕吐、烦、发热同时出现时,常用药物干姜、黄芩、生姜、人参,黄芩和甘草,药组与桂枝汤的药物相合;呕吐、发热、下利三者出现时,常用干姜、黄芩、甘草、人参、附子。研究结果显示,《伤寒论》全书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味药物恰好是桂枝汤的药物组成,同时桂枝汤的主治症状在证-药关系中出现频次也较高。因此以桂枝汤作为“方-药-证”结合研究的代表方剂,收集桂枝汤原方的近代名中医医案,从治疗疾病、主治症状、特殊症状、基本用量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论是桂枝汤的疾病应用范围较广,不仅用于表虚感冒、汗证、发热,而且还用于奔豚、妊娠呕吐、目疾等;症状涉及面广,但以汗出、发热、恶风寒、身痛、倦怠乏力为主要症状;典型脉象是浮脉,舌质为淡舌、舌苔为薄白苔;现代用量与《伤寒论》中原方中所用剂量差别较大,剂量的改变考虑为自然、社会、政策等因素综合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伤寒论》参考“方-证-药”的关联关系,可为深入理解《伤寒论》经方的配伍规律、用药思路提供帮助,同时为实现临床精准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廖健思[10](2020)在《安胰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NF-κBp65、ET/NO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安胰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i NOS的表达,ET、NO含量的水平及ET/NO比值的影响,阐明安胰颗粒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清洁级,体重约200-250g,按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组、IL-10(西药组)组、安胰颗粒(中药组)组共四个大组,每大组30只SD大鼠;每大组又分为3h、6h、12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SD大鼠。SAP组大鼠造模前12h禁食不禁水,予左旋精氨酸(L-Arginine)溶液腹腔注射,150mg/100g,每小时一次,共三次,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IL-10组于造模前腹腔注射10000U rh IL-10预处理后造模(方法同SAP组);安胰颗粒组于造模前3天予安胰颗粒(8g/kg,相当于临床每天推荐剂量的5倍)灌胃处理,每天一次,共3天后造模(方法同SAP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时间节点为SAP组最后一次腹腔注射,每组大鼠在3h、6h、12h予1%戊巴比妥(50mg/kg)麻醉后处死大鼠,摘取胰腺组织。一部分胰腺组织固定于4%甲醛溶液中,用于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中NF-κBp65、i NOS的表达;另一部分胰腺组织加入适量PBS溶液充分匀浆后,迅速以3000r/min离心,取上清液保存于-20℃冰箱中,用于ELISA法检测胰腺组织中ET、NO水平。结果:(1)病理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胰腺组织切片可见完整胰腺小叶结构,极少数切片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SAP组可见胰腺小叶间水肿明显,小叶结构模糊不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泡细胞出现广泛坏死,间质小血管壁出血坏死,红细胞溢出;安胰颗粒组及IL-10组胰腺组织病理在胰腺小叶结构完整性及小叶间水肿程度,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较SAP组减轻。(2)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1)与正常组相比,SAP组NF-κBp65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SAP组相比,IL-10组及安胰颗粒组NF-κBp65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但安胰颗粒组与IL-1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组相比,SAP组i NOS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SAP组相比,IL-10及安胰颗粒组i NOS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但安胰颗粒组与IL-1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LISA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SAP组ET、NO含量显着增加(P<0.01);与SAP组相比,IL-10组及安胰颗粒组ET、NO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但安胰颗粒与IL-10组相比,ET、NO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ET/NO比值:与正常组相比,SAP组ET/NO比值明显升高(P<0.01);与SAP组相比,IL-10组及安胰颗粒组ET/NO比值有明显降低(P<0.01),但安胰颗粒组与IL-1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安胰颗粒可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病理损伤,起到保护胰腺组织作用;2.安胰颗粒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i NOS的表达,以及降低血管活性物质ET、NO的含量,纠正ET/NO的失衡,起到改善胰腺微循环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二、大承气汤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承气汤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承气汤类方群的研究进展及其复方制剂创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承气汤类方的演化历史及配伍组方特点
    1.1 承气汤类方衍化形成和配伍的演变历史
    1.2 承气汤类方的相互配伍演变关系与临床应用特点
        1.2.1 承气汤类方组方加减与临床应用特点
        1.2.2 承气汤类方配伍剂量变化特点
    1.3 承气汤类方的药材的炮制与制剂特点
2 承气汤类方的各种类型中药制剂创制
    2.1 承气汤类方的化学成分、性质与药理作用
        2.1.1 承气汤类方核心药物的化学成分
        2.1.2 承气汤类方群的药理作用
    2.2 承气汤类方的各类中药制剂介绍与创制研究
        2.2.1 创制思路与方向
        2.2.2 各类中药制剂及创制研究
        2.2.2.1 承气汤类方的创新药研究
        2.2.2.2 承气汤类方剂的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究
        2.2.2.3 承气汤类方剂的改良型新药研究
        2.2.2.4 承气汤类方剂的同名同方药研究
        2.2.2.5 承气汤类方的小儿科改良型新药研究
3 结语

(2)胃复康方治疗湿热浊瘀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HTGP的认识
        1.1 HTGP的定义
        1.2 HTGP的流行病学
        1.3 HTGP的病因与相关发病机制
        1.4 西医对HTGP的治疗
    2 中医对HTGP的认识
        2.1 HTGP的中医病名认识
        2.2 HTGP的病因病机
        2.3 HTGP的辨证分型
        2.4 中医对HTGP的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4 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3.5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对比
        3.6 血清Amy水平对比
        3.7 血清TG、TC水平对比
        3.8 血清CRP、WBC水平对比
        3.9 血清D-二聚体、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比
        3.10 APACHE-Ⅱ、BISAP评分对比
        3.11 MCTSI评分对比
        3.12 住院时间比较
        3.1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导师对湿热浊瘀型HTGP的认识
        1.1 高脂血症与体质的关系
        1.2 高脂血症与饮食代谢的关系
        1.3 高脂血症与脾的关系
        1.4 高脂血症与肝的关系
        1.5 高脂血症与肾的关系
        1.6 高脂血症与湿浊、痰凝、瘀血的关系
        1.7 HTG与 HTGP的关系
        1.8 湿热浊瘀型与HTGP的关系
        1.9 湿热浊瘀型HTGP与胃复康方的关系
    2 胃复康方的组方分析
    3 胃复康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3.1 改善微循环和血脂代谢作用
        3.2 抗炎、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产生作用
        3.3 促进胃肠动力和修复胃肠道粘膜作用
        3.4 抑制胰酶作用
        3.5 调节机体免疫作用
    4 胃复康方对HTGP的可能作用机制
    5 胃复康方对湿热浊瘀型HTGP的影响和疗效分析
    6 本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综述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现代研究
        1.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流行病学研究
        2.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4.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西医治疗进展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术后AIO的认识
        2. 术后AIO的病因病机
        3. 恶性肿术后AIO的中医治疗进展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2. 临床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结果
        1.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分析
        2. 疗效统计分析
    小结
    讨论
        1. 本研究入组患者基线情况探讨
        2. 本研究结果探讨
        3.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西医研究现状分析
        4. “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理论依据
    结语
        结论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4)大承气汤对金黄地鼠痤疮复合模型中TLR2、TLR4、IL-1α和TNF-α表达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君药大黄治疗痤疮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索
    1 方法
        1.1 技术路线图
        1.2 大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的获取
        1.3 痤疮靶点的预测和可视化药理网络构建
        1.4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1.5 GO功能富集与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大黄有效成分筛选
        2.2 大黄与痤疮的共同基因靶点
        2.3 大黄与痤疮的调控网络
        2.4 大黄与痤疮的PPI网络
        2.5 大黄治疗痤疮的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动物实验研究
    1 技术路线图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仪器
    3 具体方法
        3.1 实验准备
        3.2 实验动物分组
        3.3 实验动物造模
        3.4 模型评估
        3.5 给药方法
        3.6 标本的采集
        3.7 皮损表现观察及指标检测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金黄地鼠皮损表现观察
        5.2 病理学观察
        5.3 各组地鼠血清中TLR2、TLR4、IL-1α、TNF-α含量
        5.4 各组地鼠组织中TLR2、TLR4、IL-1αhe TNF-α对应mRNA的表达
        5.5 扩增曲线与溶解曲线
第三章 讨论
    1 痤疮发病机制的认识
    2 痤疮模型的建立
    3 大承气汤方药分析
    4 大承气汤现代药理学研究
    5 丹参酮胶囊的药理分析
    6 IL-1α、TNF-α与痤疮
    7 TLR2、TLR4 与痤疮
    8 大承气汤治疗痤疮的疗效机制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表
    附录2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
第四章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痤疮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研究背景
    2 技术路线图
    3 资料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纳排标准
        3.3 文献筛选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
        4.1 年发文量及趋势预测
        4.2 来源期刊
        4.3 参与省份
        4.4 研究机构
        4.5 参与研究者
        4.6 研究主题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六腑以通为用”理论观察健胃清肠合剂用于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的优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基本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及处理
        1.6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化分组
        2.2 药品及仪器
        2.3 实验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比较
        3.2 两组受检者肠道清洁满意度比较
        3.3 两组受检者BBPS肠道准备质量评分比较
        3.4 两组受检者检出结果比较
        3.5 两组受检者病变检出结果比较
        3.6 两组受检者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3.7 两组受检者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疼痛程度比较
        3.8 两组受检者肠道准备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健胃清肠合剂来由及清肠方案
        4.2 健胃清肠合剂组方遣药分析
        4.3 对照组药物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爽)选择依据
        4.4 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疼痛数字化分级法(NRS)选择依据
    5 本课题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本研究结果及分析
    6 结语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肠道准备简述
    2 西医肠道准备研究进展
        2.1 目前常用于肠道准备的西药清洁剂
        2.1.1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
        2.1.2 磷酸钠
        2.1.3 硫酸镁
        2.1.4 甘露醇
        2.1.5 乳果糖
        2.2 祛泡剂的使用
    3 中医肠道准备研究进展
        3.1 理论依据
        3.2 中医下法探析
        3.3 常用于肠道准备的单味中药
        3.4 常用于肠道准备的方剂
    4 肠道准备时机
    5 饮食准备
    6 重视宣教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针刺联合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毒热内盛证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一) 临床试验设计类型
        (二) 随机化方法
        (三) 样本量估算
        (四) 病例来源
        (五) 诊断标准
        (六)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七)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八) 治疗方案
        (九) 疗效判定指标
        (十) 观察指标
        (十一) 统计分析方法
        (十二) 试验结果
讨论
    一、方案设计讨论
        (一) 脓毒症的中医研究评述
        (二) 脓毒症的西医研究
        (三) 脓毒症与胃肠功能研究
        (四) 肠黏膜屏障与肠道菌群
        (五) 大承气汤选择依据
        (六) 针刺治疗选择依据
    二、研究结果讨论
        (一) 针刺联合大承气汤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
        (二) 针刺联合大承气汤对脓毒症肠道菌群的作用
    三、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
        (二) 不足
结语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7)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腹胀便秘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引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的研究概述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1 炎症反应学说
        1.1.2 肠道菌群易位学说
        1.1.3 钙离子超载学说
        1.1.4 胰酶自身消化学说
        1.2 急性胰腺炎的BISAP评分、APACHEII评分、MCTSI评分
    2 中医学对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证型
        2.4 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AP的分类诊断标准
        1.4 AP病因分类标准
        1.5 各临床系统评分标准
        1.5.1 BISAP评分
        1.5.2 MCTSI评分
        1.5.3 APACHEII评分
        1.6 身体质量指数
        1.7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8 治疗原则
        1.9 疗效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制定统一表格
        2.4 收集和整理数据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发病年龄与性别分布的情况
        4.2 身体质量指数(BMI)分布
        4.2.1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性别的分布情况
        4.2.2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临床分型的分布情况
        4.3 发病病因分布
        4.3.1 发病病因与性别的分布情况
        4.4 临床分型分布情况
        4.5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4.5.1 中医证型与患者性别的分布情况
        4.5.2 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的分布情况
        4.5.3 中医证型与病因的分布情况
        4.5.4 中医证型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分布情况
        4.5.5 中医证型分布与临床分型的分布情况
        4.5.6 中医证型与BISAP评分的分布情况
        4.5.7 中医证型与APACHEII评分的分布情况
        4.5.8 中医证型与MCTSI评分的分布情况
        4.6 中医治疗方法的分布情况
        4.7 使用多种中医治疗方法的情况
        4.8 中药内服方的分布情况
        4.9 治疗方法及疗效
    5 讨论
        5.1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年龄与性别分布特点的分析
        5.2 急性胰腺炎BMI分布的分析
        5.3 急性胰腺炎发病病因的分析
        5.4 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的分析
        5.5 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分型分布特点的分析
        5.6 急性胰腺炎中医证型与系统评分的分析
        5.7 急性胰腺炎中医治疗方法分布的分析
        5.8 急性胰腺炎中药内服方的分析
        5.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伤寒论》“方-药-证”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伤寒论》方证及方药量效研究
        1 《伤寒论》方证研究
        1.1 方证、药证的概念
        1.2 《伤寒论》方证的特色
        1.3 《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
        1.4 《伤寒论》方证、药证的研究现状
        2 《伤寒论》方药量效研究
        2.1 方药量效研究概况
        2.2 《伤寒论》方药量效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在方剂研究中的应用
        1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方剂挖掘中的运用
        2 统计方法在方剂研究中的应用
        2.1 关联规则在方剂研究中的应用
        2.2 计算机算法与方剂挖掘
        3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与方剂研究
        4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伤寒论》方剂数据库建设
    1 资料收集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的整理
        1.3 资料录入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处理
        2.2 数据库的建设
        2.3 数据挖掘方法
第二部分 《伤寒论》方-药-证分析
    1 方药研究结果
        1.1 药物频次
        1.2 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
    2 症状研究结果
        2.1 总的症状频次
        2.2 方剂条文症状频次
    3 方-证研究结果
        3.1 小柴胡汤
        3.2 大承气汤
        3.3 四逆汤
        3.4 桂枝汤
        3.5 五苓散
        3.6 麻黄汤
        3.7 小承气汤
        3.8 栀子豉汤
        3.9 白虎加人参汤
        3.10 大陷胸汤
        3.11 抵当汤
        3.12 调胃承气汤
        3.13 通脉四逆汤
        3.14 真武汤
        3.15 小青龙汤
        3.16 白虎汤
        3.17 瓜蒂散
        3.18 猪苓汤
        3.19 十枣汤
        3.20 小结
    4 药-证研究结果
        4.1 高频症状与药物的关系
        4.2 小结及分析
第三部分 基于医案的方-药-证-效探讨
    1 病案来源
    2 病案录入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信息点确立
        2.4 资料处理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治疗疾病
        4.2 主要症状
        4.3 舌脉统计
        4.4 用量
    5 讨论
结语
    1 论文的创新点
    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安胰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NF-κBp65、ET/NO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SAP的认识
        1.1 概述
        1.2 致病因素
        1.3 发病机制
        1.4 诊断标准
        1.5 治疗
    2 中医学对SAP的认识
        2.1 古代医家对SAP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与分期
        2.4 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2.2 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后切片观察
        2.3 大鼠胰腺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65表达结果
        2.4 大鼠胰腺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表达结果
        2.5 大鼠胰腺组织ET、NO含量水平及ET/NO比值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安胰颗粒组方分析
    1 SAP模型的选择
        1.1 SAP实验动物的选择
        1.2 SAP大鼠造模方法的选择
    2 安胰颗粒拟方依据
    4 IL-10对SAP的影响
    5 NF-κB信号通路对SAP微循环的影响
        5.1 ET、NO对微循环的影响
    6 实验小结
        6.1 安胰颗粒对SAP大鼠病理改变的影响
        6.2 安胰颗粒对SAP大鼠微循环因子的影响
    7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基于 NF-κB 信号通路中医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大承气汤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承气汤类方群的研究进展及其复方制剂创制探讨[J]. 贺琪珺,张倩,何舒仪,符强,关枫,贺福元. 时珍国医国药, 2021(06)
  • [2]胃复康方治疗湿热浊瘀型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D]. 陈小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D]. 吴晓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大承气汤对金黄地鼠痤疮复合模型中TLR2、TLR4、IL-1α和TNF-α表达影响研究[D]. 袁媛.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六腑以通为用”理论观察健胃清肠合剂用于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的优效性[D]. 王鹏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针刺联合大承气汤对脓毒症毒热内盛证肠道菌群的影响[D]. 王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加味大承气汤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腹胀便秘临床观察[D]. 梅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8]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D]. 彭飞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伤寒论》“方-药-证”关系研究[D]. 孙筱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安胰颗粒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NF-κBp65、ET/NO影响的实验研究[D]. 廖健思.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大承气汤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