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Basic 中过程间数据共享的方法

Visual Basic 中过程间数据共享的方法

一、Visual Basic中过程间数据共享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边庆平[1](2020)在《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渐增长,如何科学、高效、智能化地管理矿产资源,成为相关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难题。Web GIS作为近年来GIS的最前沿技术,能够对异构、多源、海量的空间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因此,将Web GIS技术引入到矿山信息管理中,构建面向海量、多源、异构的矿山信息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政府和企业提升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精准化、科学化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深入研究了 GIS和Web GIS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矿山信息管理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研究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实现等内容。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现状梳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地分析了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相应成果为设计和实现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2)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首先进行了面向系统构建的需求分析,确立了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明确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与功能模块。(3)设计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实现了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矿山数据模型,设计了矿山数据库表。矿山数据的采集与入库为数据模型构建前的数据特征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矿山数据的预处理与处理保证了矿山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矿山数据建模在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为矿山数据的组织、存储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数据结构,矿山数据库表的详细设计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的最终底层实现。(4)设计和实现了 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基于总体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成果,阐述了矿山信息管理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实验系统的研制。展示了实验系统研制的最终成果,包括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开发环境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以及实验系统展示等功能模块;最后对本文研制的系统在H市矿山资源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王译晨[2](2020)在《面向制造单元的数字孪生体建模与管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以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市场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系统具备更高的柔性,同时以新型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赋能制造资源更多的分散化增强型智能特性,实现了制造资源的解耦,降低了生产系统的刚性,而制造单元作为CPS环境下生产系统的最小粒度单元,研究其建模与管控问题对于提高CPS环境下生产系统的柔性以及支撑生产系统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孪生作为实现信息与物理融合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新型技术,由于其所具有的仿真与虚实映射特性,不仅能够为制造单元管控系统的开发和验证提供虚拟的硬件测试环境,而且能够为生产系统的离线仿真与实时运行管控提供一种新的模式。因此,本文针对个性定制化市场需求对生产系统柔性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在结合CPS赋能生产系统更高的柔性以及其他功能与特性的基础上,以CPS环境下的离散制造单元为研究对象,以制造单元的建模与管控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数字孪生所特有的虚实映射与仿真等特性,围绕数字孪生驱动的制造单元建模与管控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学习与综述的基础上,结合CPS与数字孪生的功能特性,定义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单元内涵、特征、功能以及资源组成,并构建其管控架构,设计其运行机制,为后续的研究内容提供整体支撑。(2)依据数字孪生体的建模规范,围绕制造单元的运行与管控场景需求,在运用相关本体、混合Petri网等建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制造单元的资源结构与管控行为等数字孪生体单视图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而在集成制造单元几何与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单元多视图管控场景集成建模方法,并在定义多视图模型协同机制的基础上,最终完成制造单元数字孪生体模型的构建,为数字孪生体驱动的制造单元管控技术的研究提供模型支撑。(3)依据制造单元管控的不同时效性需求,结合数字孪生体的虚实同步与离线仿真特性,在设计制造单元整体管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制造单元数字孪生体模型,分别从可视化实时监控与生产异常诊断两个方面的管控需求展开研究。其中,围绕可视化实时监控目标,在研究数字孪生制造单元的资源标识与采集、虚实映射与通讯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孪生制造单元的可视化实时监控模型,从而支撑制造单元的实时监控需求,进而凸显数字孪生的虚实同步特性;其次,围绕异常诊断需求与管控重点,重点围绕设备管控,在构建制造单元故障树及异常诊断专家知识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基于知识推理的数字孪生制造单元生产异常诊断与反馈控制方法,凸显数字孪生的离线仿真特性。(4)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在完成开发与验证环境搭建的基础上,分别从系统运行流程设计、数字孪生体模型构建、管控场景集成开发、仿真等环节进行原型系统的开发与验证。通过上述研究,能够证明数字孪生在改变CPS环境下制造单元的管控方式、提高制造单元管控能力方面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希望本文所提出方法能够为数字孪生在制造单元的管控以及生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研究案例与参考依据。

赵韵秋[3](2020)在《参数化机构自由度分析及软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其中农业机械行业事故死亡人数虽然在2012年反弹后逐年下降,但每年的死亡人数依旧不容小觑。因此,不仅要在生产中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还要从源头上设计出拥有本质安全的机构,最大化地减少因机械设备设计缺陷而导致的安全事故。而面对越来越智能的人类社会,人们的需求不断升高,为了对日新月异的机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首先要分析它的自由度,从而掌握它的数目和性质。当今的机构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自由度计算公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复杂机构自由度的分析。因此,在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主-副运动理论,对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为使用者建立了一套可更便捷、普适的自由度计算方法。根据机构输入运动元素和机构输出运动元素的物理数学表象特点,将机构自由度的区分定义了输入自由度和输出自由度等概念。基于主-副运动理论,分析了机构的主运动和伴随运动,给出了串联机构的输入运动元素与输出运动元素之间的转换公式。基于机构关节运动域的特点,分析了关节运动域的“六元素”特征描述,给出了关节运动能力特性计算公式。引入输入运动元素和输出运动元素转换公式,借助关节运动域解析图,分析了并联机构的支链运动能力特性,绘制出机构平面六维拓扑图,从而得到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基于主-副运动理论得到的新自由度计算方法,对RPPR串联机构和4-RPPRR并联机构的自由度进行了分析,并用传统的自由度计算公式进行了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基于主-副运动理论,利用编程软件VB对机构自由度计算分析过程进行了软件设计,构建了参数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建立了机构输入、输出运动元素转换公式的体系,实现VB界面下输入机构参数,快速得到支链的运动能力特性分析,借助计算机辅助图形软件AutoCAD得到机构结构简图。通过软件的嵌入式开发和应用,实现了软件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得到了机构的自由度数目,进一步验证了系统软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李红祎[4](2019)在《基于OMNeT++的CoLoR分组转发机制仿真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已经对当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占据统治地位的TCP/IP网络体系架构由于其原始设计的不足,导致其在安全性、扩展性、移动性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难以满足当前互联网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当前社会的复杂需求。近年来,各国都在深入探索未来网络体系架构。CoLoR网络体系架构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本文基于OMNeT++仿真平台,对CoLoR的分组转发机制进行了仿真测试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CoLoR网络架构的域间拓扑推测方法。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首先,本文对当前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未来网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现有的适用于新型网络架构的验证工具(包括仿真工具、模拟器、原型系统和测试床)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性分析,阐述开发CoLoR网络仿真平台的必要性。其次,对CoLoR网络架构的基本工作机制进行了阐述,包括基本包结构设计、基本数据传输机制、动态域间路径标识机制、域间路径标识加密机制和双向通信机制进行了阐述。本文还对采用的OMNeT++和INET仿真框架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再次,针对CoLoR分组转发机制仿真的需求,设计了基于OMNeT++的仿真平台总体框架和基本数据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现;对仿真平台中的节点结构和节点内部模块间的数据流情况进行了设计;设计与实现了节点信息配置、流量生成与统计及网络拓扑生成器等三个辅助性模块。此外,还对仿真平台的基本分组转发机制的实现情况、运行开销情况进行了测试,并通过实际场景的测试证明了仿真平台应用于CoLoR分组转发机制仿真的能力。最后,提出了一种域间拓扑推测方法,可应用于CoLoR网络架构中进行域间拓扑结构的推断。对CoLoR网络体系架构采用的域间路径标识的基本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域间路径标识的域间路径标识前缀分析算法;提出了基于域间路径标识序列的域间拓扑推测方法。此外,在本文设计并实现的仿真平台上对推测方法的效果在多种场景下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域间拓扑推测方法能够有效地推测网络拓扑,测试过程中正确率可达99%以上。

杨邹宇[5](2019)在《基于Visual Basic和Fortran混合编程的有机光敏二极管相关问题建模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有机光敏二极管已成为国际前沿科学领域。相对于其他的光电探测器,有机光敏二极管具有功能材料种类丰富、光敏波长可调控、成本低和可在柔性基底上制备等优点,在图像传感、光学通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与有机光敏二极管的实验相比,有机光敏二极管的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目前,有关电流密度,陷阱密度,迁移率和光敏性等器件数值计算模型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陷阱密度对有机器件电流密度值的影响拟合出迁移率参数,并通过改变有机光敏二极管的输入参数对器件的光敏性进行模拟计算。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和创新如下:(1)通过VB调用Fortran进行混合编程,搭建人机交互友好的数据输入显示界面。(2)根据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分析了单能级陷阱与Frenkel空间电荷限制电流传导两种迁移率拟合模型。在混合编程显示界面输入器件相关参数,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得出载流子迁移率。(3)通过分析并获得了随光强变化的有机光敏二极管电压电流特性计算模型,并且实验制备了酞菁铜-C60异质结光敏二极管作为比较。通过数据拟合获得了与实际数值相近的计算结果,并对器件的光敏性能进行一定的分析。通过本文建立的仿真模型软件,就可以获得与实验结果相近似的计算数值。这对器件结构分析、有机材料分析、器件的选型选材等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李井铭[6](2013)在《泰安市军队转业干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发放与管理工作,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继续深化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退役金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参照公务员统发工资办法,由军转、则政部门委托国有商业银行(即代发银行)直接拨付到个人帐户。退役金发放实行“军转部门核准人数、核定标准、编制预算,则政部门拨付经费,银行代发到人”的管理办法。为了适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预算、拔款、支付的正常运行机制,确保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的按时、足额、安全发放,有必要利用当前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军队转业干部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本文结合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发放管理业务的需要,采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可视化编程、软件复用、复杂查询技术、动态报表技术等新手段和新方法,设计一套军队转业干部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完成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系统的详细设计。具体内容如下:在绪论部分简单介绍了系统的开发背景,就国内外技术现状作了分析,提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的目的;第二部分结合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发放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广义的系统功能模型。采用访谈、调查问卷以及系统原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需求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得出调查结论,从最终用户的使用流程和最终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需求分析并对分析方法作了阐述,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以省财政厅统一发放本省军转干部退役金为中心,对接收泰安市军转干部服务中心的军转干部工资档案、工资数据,进行单位增减人员等日常工资调整,以及财政工资款拨付、发放、账务处理,对工资拨款的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对照,日常需求报表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对系统技术需求进行了分析,决定采用WindowS操作平台,SQLSevrer数据库,.NET技术平台,全面支持C/S及B/S构架,采用VB.Net作为开发工具,功能接口丰富,界面友好,生命周期长,自动化管理程度高。基于UML建模工具,使用用例图等较好地描述了系统的需求;论文的第三部分针对实际需求,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运用UML的用例图、时序图、类图以及,NET设计工具,以规范的、符合面向对象要求的过程来实现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开发模式选择、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系统的设计目标。同时就用户层、业务逻辑层以及数据库层的设计作了阐述,完成了系统的应用架构设计、功能架构设计、安全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工作。论文第四部分描述了系统的详细设计和数据库的开发过程;论文最后总结了系统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的部分。本文提出的泰安市军队转业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泰安市军转服务中心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比较满意的评价,系统的实施将为军转干部管理部门节省更多的人力和财力。

唐日成[7](2010)在《基于GPIB的CO2浓度在线红外观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大气CO2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各类污染物,使得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因此而引发的温室效应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危害着人类及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大气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大气CO2浓度进行在线观测的方法有许多种,而大气CO2非色散红外分析的方法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观测(WMO/GAW)推荐使用的方法之一。本论文对我国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观测站十多年前投入使用的CO2观测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系统分析。根据大气CO2浓度观测对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的实际要求,结合自动测试测量系统的理论,研究设计了基于GPIB接口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使得软件系统在兼顾测量仪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对原有系统的不足进行了完善和扩展,新设计的软件系统能满足与新配置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要求,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在大气观测向实时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在具体实现上,通过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重点研究了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设计。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数据采集与加工、数据管理、质控信息管理等功能。其中数据采集与加工模块基于GPIB技术进行开发,符合IEEE—488.2通信协议的要求。系统达到项目设计目标,具备了较好的人机交互功能。最后通过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了验证。本系统已由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进行验收,通过了验收,并已投入瓦里关本底站运行,系统运行稳定。

孙亮[8](2010)在《浮阀塔板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文中指出塔设备是广谱的平衡级传质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等部门,由于塔设备属于非标准设备,通常需要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设计。目前板式塔的设计软件主要是一些大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如ASPEN PLUS、PROⅡ、HYSIM等),其对于多数炼油装置的工艺计算都能得到与生产实际相吻合的工艺计算结果,但此计算过程不能与设备工艺结构、图形绘制等过程有效的结合,不能直观地对工艺模拟结果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也不方便设计者按自己的意图和理解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细致的计算。同时在取得工艺模拟结果后,仍需采用计算机手工绘图,由于设备设计的试算和校核计算量都较大且易出错,导致计算参数的查询及图纸输出方面的工作量也较大,因此开发出功能完善、通用性好、操作使用方便的塔设备设计软件可以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本课题针对塔设备设计软件的功能需求、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塔设备设计软件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利用对象建模技术(OMT),建立了系统的面向对象模型(OOA)和面向对象设计模型(OOD)。对塔设备设计软件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可靠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以WindowsXP/2000为平台,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工具实现了代码重用性好、可读性好、易维护、易修改、易扩充的塔板设计系统。本软件采用ActiveX Automation技术将设计过程与CAD绘图结合起来,实现了从基本工艺结构设计计算到塔盘零件装配图生成一体化的过程。本系统既能用于新塔的设计,又能对旧塔进行校核及改造设计。其计算结果真实可靠。具有结果可靠、通用性好、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的特点。

陈栋[9](2008)在《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研究河网非恒定流问题时,越来越多地运用计算机来进行求解,但传统的河网水力计算程序大多是用Fortran语言编制的,普通用户很难了解和掌握其计算过程,界面不够人性化,人机交互功能较弱,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拟从现有的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方法出发,利用混合语言编程技术,开发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可视化系统,实现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过程的动态实时显示和计算结果的图形显示。本文共分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对国内外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和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等研究现状作较系统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为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提出本文采用的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讨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具体给定方法,详细介绍用Preissmann四点隐格式离散圣维南方程组、用追赶法求解离散后的差分方程组、用松弛迭代法数值求解河网非恒定流的具体计算过程。第三章为混合编程技术的研究。深入探讨Fortran 90和Visual Basic 6.0的混合编程技术,将Fortran计算程序以动态链接库的方式集成到可视化系统中,然后通过Visual Basic 6.0开发的图形用户接口与用户交互。第四章为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可视化系统的研制开发。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各子模块实现的功能和方法都详细地加以说明。第五章为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及动态可视化系统介绍。以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水系规划中的河网排涝计算为例,介绍开发研制的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及动态可视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对本文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展望。

黄晴[10](2007)在《基于VB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规模呈爆炸式增长,网络设备、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IT系统已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统一管理。网络技术日益更新、网络资源异常丰富、网络故障频频发生,网络管理很难单靠网络管理人员独立完成,必须借助各类网络管理产品辅助解决。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企业IT资源,实现稳定的网络支持和网络效益一直是网络管理者们备感棘手的问题。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网络管理是指规划、监督、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网络的各种活动,以使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优。本论文设计了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软件,在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下以Visual Basic6.0语言为开发工具,针对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引入了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模式,运用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编程的方法,开发出了本套网络管理软件。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与交换机的连接和利用后台程序将数据传递到Access数据库中,并且完成数据处理的方法。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知识,比较和分析现代几种网络技术,对网络管理及网络管理软件进行分类,回顾网络管理协议的发展历史,并简单介绍几种网络管理协议。第二章在对网络用户的登记、统计、查询,对网络的设备管理、运行状况、运行方式进行详细的调研,进行了系统的需求分析。第三章围绕建立一个安全可靠、高效易用、可管理、有序的网络运行环境,介绍了本网络的硬件实现,包括布线施工,交换机的选型、交换机的配置,施工数据的采集整理。第四章介绍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面向对象技术发展的概况,然后分析面向对象的基本要素及其特征,将面向对象的技术作为信息建模的工具。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问题,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对网络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归类,并建立网络管理数据库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网络管理系统。第五章数据库设计通过分析所需各种类型的资料,包括用户数据、交换机数据、施工数据等。建立网络管理数据库,并对程序进行了设计;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需要改进的方向。本管理软件紧密结合用户网络管理目标,以用户应用为中心,结合用户网络规模,根据应用环境及用户需求提供端到端的管理。利用添加VB特有的内部控件,并开发相应软件的接口程序,将平台和支撑软件有机的结合,以数据库技术为支撑,实现了交换机运行管理与用户管理的有机结合。且能够结合考虑用户网络未来可能的发展并和企业现存应用相配合。本软件具有可扩展性,并支持网络管理标准。

二、Visual Basic中过程间数据共享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isual Basic中过程间数据共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Web GIS的基础理论
    2.2 办公自动化系统技术
    2.3 矿山信息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2.4 Web GIS在矿山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设计原则
    3.3 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
    3.4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3.5 系统的功能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1 矿山数据采集与入库
    4.2 矿山数据预处理与处理
    4.3 矿山数据模型的构建
    4.4 矿山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的功能架构
    5.2 系统开发环境
    5.3 系统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面向制造单元的数字孪生体建模与管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单元化生产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1.2.2 生产运行管控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3 数字孪生在生产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课题主要来源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整体架构
2 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单元及管控策略
    2.1 引言
    2.2 DT-MCell概述
        2.2.1 DT-MCell内涵与特征
        2.2.2 DT-MCell 组成与功能
    2.3 DT-MCell管控策略
        2.3.1 DT-MCell管控架构
        2.3.2 DT-MCell运行机制
    2.4 本章小结
3 制造单元数字孪生体建模方法
    3.1 引言
    3.2 制造单元数字孪生体建模流程
    3.3 基于语义本体的DT-MCell资源结构建模
        3.3.1 DT-MCell制造资源形式化表达
        3.3.2 DT-MCell语义本体模型
        3.3.3 DT-MCell数据本体模型
    3.4 基于混合建模方法的DT-MCell管控行为建模
        3.4.1 混合建模方法概述
        3.4.2 混合模型定义与形式化表达
        3.4.3 DT-MCell管控行为的混合建模
    3.5 DT-MCell多视图管控场景集成建模方法与协同机制
        3.5.1 DT-MCell多视图管控场景集成建模方法
        3.5.2 DT-MCell多视图模型协同机制
    3.6 本章小结
4 数字孪生体驱动的制造单元管控技术
    4.1 引言
    4.2 数字孪生驱动的制造单元管控指标体系设计
        4.2.1 基于公理化设计的管控指标体系设计
        4.2.2 DT-MCell管控数据模型
    4.3 基于虚实同步技术的可视化实时监控
        4.3.1 DT-MCell物理资源标识和采集技术
        4.3.2 DT-MCell虚实映射和通讯技术
        4.3.3 DT-MCell可视化实时监控模型
    4.4 基于知识推理的DT-MCell生产异常诊断方法
        4.4.1 DT-MCell生产异常分析及其故障树构建
        4.4.2 DT-MCell生产异常专家知识系统构建
        4.4.3 基于推理机的生产异常诊断及反馈控制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DT-MCell原型系统开发与验证
    5.1 引言
    5.2 开发与验证环境概述
        5.2.1 开发与验证环境搭建
        5.2.2 硬件架构设计
    5.3 原型系统开发与验证
        5.3.1 系统运行流程设计
        5.3.2 孪生体模型构建
        5.3.3 管控系统集成开发
        5.3.4 仿真与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参数化机构自由度分析及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主-副运动理论基本概念
    2.1 机构的主运动和伴随(副)运动分析
    2.2 机构自由度的新定义和伴随运动的阶计算
    2.3 机构输入和输出运动元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串联机构的自由度分析
    3.1 单支链基于主副运动理论的自由度公式
    3.2 RPPR串联机构自由度实例计算
    3.3 本章小结
4 并联机构的自由度分析
    4.1 单支链输出运动能力特性分析
    4.2 4 -RPPRR并联机构自由度实例计算
    4.3 基于G-K公式计算4-RPPRR并联机构自由度
    4.4 本章小结
5 自由度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5.1 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
    5.2 软件系统的功能
    5.3 软件系统的设计步骤及运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一、基本情况
    二、学术论文
    三、研究项目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OMNeT++的CoLoR分组转发机制仿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目标和意义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概念与技术
    2.1 CoLoR路由体系结构
        2.1.1 智慧协同网络
        2.1.2 名字空间
        2.1.3 包格式
        2.1.4 基本分组转发机制
        2.1.5 动态PID机制
        2.1.6 路径标识加密
        2.1.7 双向通信
    2.2 OMNeT++仿真平台
    2.3 INET网络仿真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CoLoR分组转发机制仿真
    3.1 总体设计目标
    3.2 仿真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3.3 基本类型定义
    3.4 映射信息表结构
        3.4.1 服务信息表
        3.4.2 节点标识表
        3.4.3 路径标识表
        3.4.4 信息功能块之间的关系
    3.5 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3.5.1 CoLoR路由协议网络层模块
        3.5.2 客户端模块
        3.5.3 服务端模块
        3.5.4 请求包处理模块
        3.5.5 数据包处理模块
        3.5.6 服务注册包处理模块
        3.5.7 域间路径标识服务处理模块
        3.5.8 节点配置模块
    3.6 节点结构设计
        3.6.1 基本节点结构
        3.6.2 终端节点结构
        3.6.3 资源管理器结构
        3.6.4 边界路由器结构
        3.6.5 接入路由器
        3.6.6 数据包流向
    3.7 拓扑配置模块设计
    3.8 流量生成与统计
        3.8.1 流量生成
        3.8.2 流量统计
    3.9 拓扑生成器
        3.9.1 拓扑生成
        3.9.2 拓扑转换与配置文件生成
    3.10 测试分析
        3.10.1 运行开销
        3.10.2 基本功能测试
        3.10.3 扩展测试
    3.11 本章小结
4 基于域间路径标识的域间网络拓扑推测方法
    4.1 CoLoR架构在域间网络拓扑推测的优势
    4.2 基本定义和问题描述
    4.3 域间拓扑推测方法
        4.3.1 域间路径前缀标识的性质
        4.3.2 域间拓扑推测方法设计
    4.4 测试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Visual Basic和Fortran混合编程的有机光敏二极管相关问题建模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有机半导体
        1.1.1 有机半导体与无机半导体的差别
        1.1.2 有机半导体的发展
    1.2 有机光电二极管
        1.2.1 有机光敏二极管工作原理
        1.2.2 有机光敏二极管主要性能参数
    1.3 有机光敏二极管功能材料
        1.3.1 有机功能材料
        1.3.2 常用电极的功函数
    1.4 有机光敏二极管制备
        1.4.1 有机光敏二极管的结构
        1.4.2 器件制备过程
    1.5 混合编程的作用与发展
    1.6 本文的工作简介
2 Fortran6.5与Visual Basic2010 的介绍及其混合编程
    2.1 Fortran介绍
        2.1.1 Fortran的编程基础
        2.1.2 静态链接库的建立方法
        2.1.3 动态链接库的建立方法
    2.2 Visual Basic2010 介绍
        2.2.1 Visual Basic2010 的发展历史
        2.2.2 Visual Basic2010 的编程基础
    2.3 Fortran6.5& Visual Basic2010 混合编程
        2.3.1 VB和 Fortran混合语言编程的要点
        2.3.2 VB程序调用Fortrab动态链接库
    2.4 VB计算程序与Excel之间的数据读写设计以及TXT文件的生成
        2.4.1 Microsoft Office Excel简介
        2.4.2 VB与 Excel相互间数据的读写设计基本介绍
        2.4.3 对于VB计算产生的数据处理及txt文件的生成
    2.5 本章小结
3 有机功能薄膜迁移率分析
    3.1 有机半导体薄膜迁移率的常见测量方法
        3.1.1 光生载流子的飞行时间法
        3.1.2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3.1.3 阻抗谱传输线模型法
    3.2 指数分布陷阱与陷阱电荷限制电流传导
    3.3 单能级陷阱与Frenkel空间电荷限制电流传导
        3.3.1 具有单能级陷阱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83]
        3.3.2 Frenkel效应
        3.3.3 具有Frenkel效应的空间电荷电流
    3.4 VB-Fortran混合编程SCLC分析软件
    3.5 NPB薄膜迁移率分析
        3.5.1 指数分布陷阱SCLC与常数迁移率
        3.5.2 Frenkel效应SCLC与随电场强度变化的迁移率
    3.6 本章小结
4 光敏二极管电流-电压特性分析
    4.1 有机光敏二极管等效电路
    4.2 有机光敏二极管电流电压特性计算
    4.3 单层有机光敏二极管模型VB显示界面
    4.4 应用案例——酞菁铜-C60 异质结光敏二极管分析
        4.4.1 器件结构与电流-电压特性表征
        4.4.2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拟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泰安市军队转业干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4 开发工具简介
        1.4.1 开发语言
        1.4.2 开发平台
        1.4.3 数据库技术
    1.5 本文工作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业务描述
    2.3 系统需求分析
        2.3.1 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2.3.2 系统功能需求用例分析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第3章 系统概要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设计原则
    3.3 系统总体结构
    3.4 系统体系架构
    3.5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3.6 与财政厅统发、预算对接系统设计
    3.7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3.8 系统功能结构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静态结构图
        4.1.1 系统分包
        4.1.2 系统类模型
        4.1.3 系统顺序图和协作图
    4.2 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4 安全体系设计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开发工具及环境配置
    5.2 系统实现
        5.2.1 系统登录功能实现
        5.2.2 系统各业务功能实现
    5.3 系统测试
        5.3.1 测试环境
        5.3.2 系统部分测试用例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基于GPIB的CO2浓度在线红外观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主要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和组织结构
        1.4.1 主要工作
        1.4.2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自动测试系统与GPIB总线
    2.1 自动测试系统
        2.1.1 自动测试系统概述
        2.1.2 自动测试系统分类
        2.1.3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
        2.1.4 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
    2.2 GPIB接口总线标准
        2.2.1 GPIB总线的组成和结构
        2.2.2 GPIB总线的基本性能
        2.2.3 GPIB通信协议
    2.3 小结
第3章 浓度在线观测系统平台分析
    3.1 CO_2浓度在线观测系统
        3.1.1 系统工作原理和方法
        3.1.2 系统组成
        3.1.3 系统的工作方式
    3.2 观测系统的硬件设备
        3.2.1 传感器
        3.2.2 USB接口的GBIP卡
        3.2.3 数据采集仪
        3.2.4 NDIR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
        3.2.5 PC机
    3.3 小结
第4章 观测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4.1.1 概述
        4.1.2 Visual Basic的特点
        4.1.3 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4.1.4 Visual Basic程序开发的步骤
    4.2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4.2.1 系统目标
        4.2.2 系统设计原则及开发策略
        4.2.3 总体功能需求及设计
        4.2.4 系统数据文件的组织
    4.3 计算机与测量仪器间的通信
        4.3.1 VISA函数库简介
        4.3.2 USB-GPIB卡硬件驱动与VISA函数库的安装
        4.3.3 VISA函数库中主要函数的说明
        4.3.4 测量仪器的初始化
    4.4 系统主程序模块
        4.4.1 界面图
        4.4.2 功能描述
    4.5 数据采集
        4.5.1 功能概述
        4.5.2 界面设计
        4.5.3 流程框图示例
    4.6 对采集数据的曲线拟合处理
        4.6.1 曲线拟合
        4.6.2 最小二乘法
    4.7 小结
第5章 系统功能测试
    5.1 测试目的
    5.2 测试环境和测试内容
        5.2.1 测试环境
        5.2.2 测试内容
    5.3 功能测试过程及结果
        5.3.1 系统运行控制功能测试
        5.3.2 系统运行模式测试
        5.3.3 数据处理功能测试
        5.3.4 新旧系统的对比分析
    5.4 测试结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浮阀塔板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板式塔简介
        1.1.1 板式塔的分类
        1.1.2 板式塔的发展
        1.1.3 我国塔设备技术的发展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
        1.2.1 工艺计算与流程模拟
        1.2.2 计算机模型设计与绘图
        1.2.3 项目管理
        1.2.4 课题的研发背景
        1.2.5 论文完成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软件技术开发理论
    2.1 软件开发方法
    2.2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
        2.2.1 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
        2.2.2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2.2.3 面向对象建模
    2.3 基于可复用构件的软件开发
    2.4 数据库技术
    2.5 Visual Basic 开发平台
        2.5.1 Visual Basic 简介
        2.5.2 Visual Basic 的特点
        2.5.3 Visual Basic 应用程序的结构与工作方式
        2.5.4 Visual Basic 程序开发的一般步骤
    2.6 AutoCAD 的二次开发
        2.6.1 AutoCAD 的二次开发方法
        2.6.2 VB 与AutoCAD 的通信
        2.6.3 图形生成方法
    2.7 参数化设计
第三章 系统的功能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浮阀塔板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简介
    3.2 系统的功能分析
        3.2.1 手工方式工程图设计的过程分析
        3.2.2 系统功能确定
第四章 板式塔的设计
    4.1 板式塔塔板主要尺寸设计
        4.1.1 塔径计算
        4.1.2 溢流区设计
        4.1.3 浮阀塔板结构参数的确定
    4.2 流体力学计算与校核
        4.2.1 气体通过塔板的压降
        4.2.2 雾沫夹带校核
        4.2.3 液泛校核
        4.2.4 停留时间校核
        4.2.5 泄漏校核
    4.3 塔板的气液负荷性能图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软件体系结构
        5.1.1 可视化部件的开发
        5.1.2 非可视化部件的开发
    5.2 塔板结构设计子系统的实现
        5.2.1 数据输入功能的实现
        5.2.2 计算功能的实现
        5.2.3 负荷性能图的绘制
    5.3 塔板水力学校核子系统的实现
    5.4 绘图子系统的实现
        5.4.1 塔板零件图的绘制
        5.4.2 固定件的绘制
        5.4.3 装配图的绘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河网非恒定流的研究进展
        1.2.1 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河网非恒定流的求解方法
        1.2.3 面向对象的河网非恒定流计算软件的开发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求解方法
    2.1 基本方程及离散格式
        2.1.1 基本方程式
        2.1.2 方程组的离散
    2.2 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及代数方程组的迭代求解
        2.2.1 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2.2.2 代数方程组的迭代求解
    2.3 定解条件及参数确定
        2.3.1 初始条件
        2.3.2 边界条件
        2.3.3 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的参数确定
    2.4 用松驰迭代法数值求解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视化系统混合编程技术研究
    3.1 可视化研究概况
        3.1.1 科学计算可视化
        3.1.2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研究现状
    3.2 混合语言程序设计概述
    3.3 VISUAL BASIC 6.0 与FORTRAN 90 混合编程的实现
        3.3.1 Visual Basic 6.0 直接调用Fortran 90 编译的可执行文件
        3.3.2 利用动态链接库,实现语言混合编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视化系统的研制开发
    4.1 系统开发概述
        4.1.1 系统的基本功能
        4.1.2 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4.2 系统的开发软件
        4.2.1 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0
        4.2.2 开发工具Compaq Visual Fortran 6.5
    4.3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界面设计原则
        4.3.1 系统的目标分析
        4.3.2 系统的总体结构
        4.3.3 目标实现方案
        4.3.4 界面设计原则
    4.4 数值计算模块开发
        4.4.1 数值计算模块的开发思想
        4.4.2 数据的传递
        4.4.3 计算程序流程图
    4.5 计算结果的图形显示及数据输出模块开发
        4.5.1 二维曲线图形的设计方法
        4.5.2 数据输出模块开发及数据文件的存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及动态可视化系统
    5.1 河网算例的基本资料
        5.1.1 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的水系概况
        5.1.2 计算目的和具体计算条件
    5.2 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及动态可视化系统基本功能介绍
    5.3 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及动态可视化系统使用方法
        5.3.1 新建工程
        5.3.2 数据输入模块
        5.3.3 计算及动态显示模块
        5.3.4 数据输出及结果显示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VB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现状
        1.2.1 信息化
        1.2.2 网络技术
        1.2.3 网络管理软件
    1.3 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1 网络硬件建设
        1.4.2 数据库设计
        1.4.3 软件的开发
第2章 用户需求分析
    2.1 综合布线系统
    2.2 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2.2.1 局域网设计依据的原则
        2.2.2 达到的目标
        2.2.3 实现网络硬件要求
    2.3 网络拓扑结构
    2.4 网络管理软件需求分析
第3章 网络硬件实现
    3.1 结构化综合布线
        3.1.1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概念
        3.1.2 结构化综合布线与传统布线的区别
        3.1.3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3.2 主要设备选型
        3.2.1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备选型
        3.2.2 交换机设备选型
第4章 软件开发工具
    4.1 面向对象技术
        4.1.1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观点
        4.1.2 面向对象的基本要素
        4.1.3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特性
    4.2 软件开发工具
        4.2.1 Visual Basic6.0语言概述
        4.2.2 Visual Basic6.0的面向对象特性
        4.2.3 界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4.3 数据库技术
        4.3.1 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
        4.3.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4.3.3 传统数据模型
    4.4 选择ACCESS数据库
    4.5 VB中的数据库技术
        4.5.1 VB中的数据库技术简介
        4.5.2 与Access数据库的通信技术
第5章 网络管理软件数据库设计与程序设计
    5.1 数据库设计
        5.1.1 用户登记表设计
        5.1.2 管理员注册表设计
        5.1.3 交换机数据表设计
        5.1.4 房间与交换机端口对应表设计
        5.1.5 交换机运行维护数据表设计
        5.1.6 用户数据统计表
        5.1.7 绑定操作数据表
    5.2 系统结构设计
    5.3 系统界面设计
        5.3.1 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5.3.2 程序界面的设计
    5.4 各子模块程序流程图
        5.4.1 管理员设置子程序程序流程
        5.4.2 登陆子程序程序流程
        5.4.3 登记子程序程序流程
        5.4.5 数据查询子程序程序流程
        5.4.6 统计打印子程序程序流程
        5.4.7 运行维护子程序程序流程
        5.4.8 绑定操作子程序—三层绑定程序流程
        5.4.9 绑定操作子程序—二层绑定程序流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四、Visual Basic中过程间数据共享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eb GIS的H市矿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边庆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2]面向制造单元的数字孪生体建模与管控技术研究[D]. 王译晨.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参数化机构自由度分析及软件设计[D]. 赵韵秋.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4]基于OMNeT++的CoLoR分组转发机制仿真与分析[D]. 李红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基于Visual Basic和Fortran混合编程的有机光敏二极管相关问题建模仿真研究[D]. 杨邹宇.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6]泰安市军队转业干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井铭. 山东大学, 2013(11)
  • [7]基于GPIB的CO2浓度在线红外观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唐日成. 湖南大学, 2010(04)
  • [8]浮阀塔板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D]. 孙亮.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4)
  • [9]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拟可视化研究[D]. 陈栋. 扬州大学, 2008(02)
  • [10]基于VB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晴.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Visual Basic 中过程间数据共享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