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颖,赵春月[1](2021)在《389例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病例病原菌检出及耐药情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检出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的389例病例分离所得病原菌检出及耐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原菌鉴定与药敏试验临床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鉴定卡和药敏卡检验。药敏结果判断标准参照《2004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药敏试验判断标准》。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912株,以痰液样本459株(50.33%)、创口分泌物样本257株(28.18%)、尿液样本129株(14.14%)为主。革兰阴性菌687株(75.33%)、革兰阳性球菌169株(18.53%)、真菌56株(6.15%)。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204株(22.37%)、鲍曼不动杆菌154株(16.89%)、肺炎克雷伯菌124株(13.60%)。革兰阳性球菌中粪肠球菌82株(8.99%)、屎肠球菌57株(6.25%)、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1.10%)。真菌中热带念珠菌39株(4.28%)、白色念珠菌11株(1.21%)、光滑念珠菌6株(0.6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87.75%),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低(0%)。结论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临床中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病原菌耐药性,提高治愈率。
王瑜,王丽凤,常悦,杨继勇,韩瑞,王成彬[2](2021)在《2011-2019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患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MA)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的PMA,采用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或VITEK MS质谱仪进行细菌鉴定,抗菌药物药敏试验采用K-B法,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去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的重复菌株,共分离PMA 2 395株,该菌在中老年(>60岁)患者中分离率较高,占67.7%;菌株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71.8%),其次是尿液标本(7.3%)、引流液(6.2%)、血液(2.8%)。PMA分离数量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呼吸科、神经内科和急诊科。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推荐的几种抗菌药物中,PMA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耐药率均比较低,分别为1.4%~8.7%、7.5%~14.6%、0.0%~1.3%。不同标本来源的菌株耐药率存在差异,下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中分离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1.9%和17.3%;血液标本分离的菌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左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为9.1%。结论不同标本类型分离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差异,临床应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减少经验性用药,对不同分离部位的菌株选用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助于减少在大量抗菌药物使用压力下产生的多耐药细菌。
刘平娟,黄彬,廖康,喻华,蓝锴,贾伟,刘家云,单斌,王晓明,耿荣华,谢小芳,季萍,鲍春梅[3](2021)在《2018—2020年多中心腹腔感染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全国11家三级医院腹腔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WHONET5.6软件分析来自全国11家三级医院2018—2020年腹腔标本分离的菌株资料。结果 3年内从腹腔标本中共分离细菌1860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7.6%,居前五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3.4%)、屎肠球菌(11.9%)、肺炎克雷伯菌(11.9%)、粪肠球菌(6.0%)、铜绿假单胞菌(4.5%)。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目细菌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2020年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15.6%和11.1%,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的耐药率较高(58.0%~69.7%)。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都高度耐药(超过60%)。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6%~1.6%和0~0.9%。结论全国11家三级医院腹腔标本分离细菌以肠源性病原菌为主,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常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参考耐药监测结果。
梁武华,刘伟武,梁敏煜,周海燕,吴耀勋[4](2021)在《2017~2020年玉林市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2017~2020年玉林市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MIC法、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按2017年CLSI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对玉林市7家二级以上医院呼吸道标本分离菌作前瞻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0年7家医院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1400株细菌,革兰阴性菌占82.71%,革兰阳性菌占16.86%。常见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45.07%)、大肠埃希菌(18.71%)、金黄色葡萄球菌(13.29%)、鲍曼不动杆菌(6.14%)、铜绿假单胞菌(3.64%)、阴沟肠杆菌(1.79%)、无乳链球菌(1.93%)、嗜麦芽黄单胞菌(1.50%)等。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67.2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8.60%,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为24.73%。MRSA检出率为65.05%。发现耐万古霉素耐药株3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类等100%敏感,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为25.93%,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8.52%、14.81%。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75.59%和61.4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定、头孢噻肟、头孢唑啉耐药率为63%以上,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52%左右。大肠埃希菌头孢唑林、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37.02%和40.08%,对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耐药率在2%以下。鲍曼不动杆菌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为55%,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在60%左右,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耐药率在53%~67%。铜绿假胞菌对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4.51%,对碳青霉烯类、氨曲南耐药率小于6.0%。结论新生儿呼吸道分离菌以阴性杆菌为主,耐碳青霉烯类杆菌居多,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高水平耐药,临床应重视耐药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汤英贤,张慈,温伟洪,李玉珍,陈凌娟,徐令清[5](2021)在《广东某医院2018—2020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8—2020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全自动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CLSI2020年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5.6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7 555株非重复细菌中革兰阳性菌4 604株,占26.2%;革兰阴性菌12 951株,占73.8%。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中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7.3%和74.6%,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株。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均显着高于粪肠球菌,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屎肠球菌各一株。检出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394株,儿童和成人分离株各占60.2%和39.8%,儿童和成人青霉素敏感率分别为76.8%和86.2%。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46.9%和30.2%。3年间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9%(144/7 780)、11.4%(171/1 506)和75.2%(1 126/1 498);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有上升趋势,其余菌种变化不大。流感嗜血杆菌2020年检出减少至5.1%(35/68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各相关部门协作采取有效措施以遏制细菌耐药。
李爽,杜延召,周超,李莉红,邓承晓,侯德凤[6](2021)在《2051株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利用质谱技术研究广西北部地区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2018—2020年桂林地区某大型三甲医院所有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资料,其中血培养用法国梅里埃血培养仪(BACT/ALERT 3D),鉴定系统采用梅里埃质谱仪(VITEK MS)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药敏分析仪,通过WHONET5.6软件对所有病原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结果 24769份血培养标本排除污染菌共检出病原菌2051株,血培养检出率为8.28%。革兰氏阴性菌978株(占47.68%),其中肠杆科菌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381株(占18.58%)、肺炎克雷伯菌362株(占17.65%)、奇异变形杆菌18株(占0.88%);非发酵菌前3位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118株(占5.75%)、铜绿假单胞菌76株(占3.7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3株(占0.63%)。分离革兰氏阳性球菌1047株(占51.05%),前5位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487株(占23.74%)、金黄色葡萄球菌311株(占15.16%)、粪肠球菌78株(占3.80%)、肺炎链球菌59株(占2.88%)、表皮葡萄球菌43株(占2.10%)。分离出真菌26株(占1.27%),分别是白色念珠假丝酵母菌12株、光滑假丝酵母菌7株、热带假丝酵母菌3株、马尔尼菲青霉菌4株。肠杆科菌药敏显示: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已达75%~85%,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临床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有逐年上升趋势。非发酵菌药敏显示:产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米诺环素较为敏感,普通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定较为敏感,耐碳青霉烯酶的铜绿假单细胞菌有3株是全部耐药,且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有逐年上升趋势。阳性球菌药敏显示:前5位阳性球菌中无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及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MRCNS菌株有逐年下降趋势,而MRSA菌株有逐年上升趋势,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检出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2株,对红霉素三年总耐药率为74.58%。结论该地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采用质谱仪鉴定不仅缩短为临床提供药敏报告的时间,而且保证鉴定质量,能较早且准确地为血流感染危重患者提供针对性抗菌药物,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艳艳,张健,吕莹莹,刘柔杉,王颖君,朝鲁门其其格,王俊瑞[7](2021)在《内蒙古地区纹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协同溶血活性》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临床分离的纹带棒杆菌的耐药性及协同溶血活性, 进一步认识其临床意义及致病性。方法 2013年11月至2020年5月间, 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样本中共分离500株纹带棒杆菌菌株,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采用协同溶血试验检测纹带棒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的协同溶血活性。结果 500株纹带棒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复方磺胺甲唑、红霉素、亚胺培南和克林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 为41.8%;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依据耐药表型进行分类, 500株纹带棒杆菌分离株可划分为19个耐药表型, 主要耐药表型为R1型(198株, 39.6%), 该型菌株对除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之外的所有测试抗菌药物均耐药或中介。500株菌株中分别有79.0%(395株)和78.6%(393株)的菌株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协同溶血活性;与两类菌株协同溶血活性均为阳性的393株菌株耐药表型集中在R1~R5型, 其中99.7%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表型。结论纹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多为多重耐药株, 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大多数纹带棒杆菌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溶血活性。临床样本中同时检出纹带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铜绿假单胞菌时, 要关注纹带棒杆菌的致病性。
耿波,邓毅,陈晓梅[8](2021)在《综合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该院综合ICU患者痰液、血液、尿液、深静脉导管及引流物等2 008份标本,分析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2 008份标本中共检出28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4.24%。286株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液及肺泡灌洗液,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厌氧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了60.00%。鲍曼不动杆菌对青霉类、头孢类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0.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6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几乎不耐药,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几乎不耐药,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的耐药率极高。结论综合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为主,且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因此,临床医务人员选用抗菌药物时应分析病原菌耐药情况,合理、谨慎地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徐鸟飞,唐晓琼,毛敏,冉晓芳,廖明燕[9](2021)在《2017~2020年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2017~2020年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发生血流感染的306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4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4株(61.7%),革兰阳性球菌106株(30.5%),真菌27株(7.8%)。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热带念珠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好>90.7%。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91.7%,高于碳青霉烯类。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好,发现一株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耐药率高>30%,对其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较好。结论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较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不同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应根据本地区本病种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温海楠,谢守军,刘晓雷,强翠欣,李志荣,孙倩,魏宏莲,张琳,时东彦,孙立红,刘焱超,杨靖,赵建宏[10](2021)在《2016—2019年河北省儿童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74所医院2016—2019年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应用WHONET软件回顾性分析45所三级医院、29所二级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剔除重复菌株后,2016—2019年儿童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共7 591株,革兰阳性菌占71.7%,革兰阴性菌占28.3%。在本研究定义的4个年龄段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占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8%~35.5%。4年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由12.9%上升至30.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由81.7%下降至75.2%)。结论河北省儿童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与成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不同,病原菌存在年龄分布差异,临床经验性治疗儿童血流感染时应注意儿童血培养的特点。
二、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389例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病例病原菌检出及耐药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病原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 |
2.2 病原菌类型 |
2.3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 |
2.4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情况 |
3 讨论 |
(2)2011-2019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PMA检出情况 |
2.2 PMA标本类型分布情况 |
2.3 PMA检出科室分布情况 |
2.4 PMA药敏试验结果 |
3 讨 论 |
(3)2018—2020年多中心腹腔感染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细菌来源 |
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
1.3 质控菌株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菌株的构成 |
2.2 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
2.2.1 肠杆菌目细菌 |
2.2.2 非发酵菌 |
2.2.3 葡萄球菌属 |
2.2.4 肠球菌属 |
3 讨论 |
(4)2017~2020年玉林市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细菌 |
1.2 方法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细菌分布 |
2.2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2.3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2.3.1 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2.3.2 主要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 |
2.4 真菌的耐药率 |
3 讨 论 |
3.1 细菌分布概况 |
3.2 革兰阳性菌感染耐药性分析 |
3.3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耐药性分析 |
3.4 真菌感染耐药性分析 |
(5)广东某医院2018—2020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来源 |
1.1.2 培养基 |
1.1.3 药敏 |
1.1.4 仪器 |
1.2 方法 |
1.2.1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
1.2.2 β内酰胺酶检测 |
1.2.3 特殊耐药菌株定义 |
1.2.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细菌种类及分布 |
2.2 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
2.2.1 葡萄球菌属 |
2.2.2 肠球菌属 |
2.2.3 链球菌属 |
2.3 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 |
2.3.1 肠杆菌科细菌 |
2.3.2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 |
3 讨论 |
(6)2051株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方法 |
1.2.1 标本采集: |
1.2.2 血培养系统: |
1.2.3 鉴定系统: |
1.2.4 药物敏感试验系统: |
1.3 质控菌株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 |
2.2 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临床科室分布 |
2.3 血培养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耐药率 |
2.4 血培养出产碳青霉烯酶大肠菌(CRECO)、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R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CRAB)、产碳青霉烯酶铜绿假单胞菌(CRPAE)历年结果 |
2.5 血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耐药率 |
2.6 血培养病原菌MRCNS、MASA比较结果 |
2.7 血培养出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试验(D试验)结果 |
2.8 血培养历年检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2株、对红霉素总耐药率达到74.58%,结果见表8。 |
2.9 血培养出真菌药敏结果 |
3.讨论 |
(8)综合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菌株分布情况 |
2.2 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情况 |
2.3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
2.4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分析 |
3 讨论 |
(9)2017~2020年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方法 |
3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
4 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 患者基本情况 |
2 病原菌分布特点 |
3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 |
3.1 肠杆菌科细菌 |
3.2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
4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药敏结果 |
4.1 葡萄球菌属 |
4.2 肠球菌属 |
4.3 链球菌属 |
5 真菌药敏结果 |
讨 论 |
(10)2016—2019年河北省儿童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药敏试验及质量控制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原菌分布 |
2.2 不同年龄段儿童患者血培养前8位检出菌 |
2.3 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2.4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2.5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2.6 表皮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2.7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2.8 儿童患者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 |
3 讨论 |
四、嗜麦芽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389例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病例病原菌检出及耐药情况[J]. 唐颖,赵春月. 华南预防医学, 2021(12)
- [2]2011-2019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王瑜,王丽凤,常悦,杨继勇,韩瑞,王成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23)
- [3]2018—2020年多中心腹腔感染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刘平娟,黄彬,廖康,喻华,蓝锴,贾伟,刘家云,单斌,王晓明,耿荣华,谢小芳,季萍,鲍春梅.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1(11)
- [4]2017~2020年玉林市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梁武华,刘伟武,梁敏煜,周海燕,吴耀勋. 右江医学, 2021(10)
- [5]广东某医院2018—2020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分析[J]. 汤英贤,张慈,温伟洪,李玉珍,陈凌娟,徐令清. 现代医院, 2021(10)
- [6]2051株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 李爽,杜延召,周超,李莉红,邓承晓,侯德凤.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05)
- [7]内蒙古地区纹带棒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协同溶血活性[J]. 王艳艳,张健,吕莹莹,刘柔杉,王颖君,朝鲁门其其格,王俊瑞.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1(05)
- [8]综合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耿波,邓毅,陈晓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21(19)
- [9]2017~2020年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徐鸟飞,唐晓琼,毛敏,冉晓芳,廖明燕.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1(09)
- [10]2016—2019年河北省儿童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J]. 温海楠,谢守军,刘晓雷,强翠欣,李志荣,孙倩,魏宏莲,张琳,时东彦,孙立红,刘焱超,杨靖,赵建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