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失眠患者睡眠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失眠患者睡眠的影响

一、实施护理干预对失眠症病人睡眠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裕娴[1](2021)在《睡眠护理干预在妇女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在妇女失眠症患者中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五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睡眠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7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失眠症患者中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可达到满意的护理目标,建议推广应用。

王亚亚[2](2020)在《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与分析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失眠症疾病的90例患者(2019年8月-2020年8月),随后采用动态分组法将这90例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与系统护理组,每组各45例。其中采用传统护理干预为传统护理组患者,而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为系统护理组患者。结果在睡眠结果等方面,系统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显着,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与使用。

彭媛媛[3](2020)在《穴位按摩对MCI失眠老人的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失眠是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可能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穴位按摩疗法作为安全、便捷的干预方法在老年失眠人群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穴位按摩干预老年失眠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社区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对社区MCI失眠老人进行干预研究,探讨穴位按摩疗法对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以期为认知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实践证据。方法:在循证研究中,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限定检索时间为2008年01月-2019年12月,由2位研究者对穴位按摩疗法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严格纳排和信息提取,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位研究者协商判断决定。使用Rev 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于2019年9月至12月期间,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在洪山区中医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科管辖范围内的6个社区里,对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MCI失眠老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睡眠干预。干预组采用穴位按摩疗法,对照组接受睡眠卫生教育。在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和失眠严重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量表评估MCI失眠老人的睡眠状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Text,MoCA)量表测评MCI失眠老人各认知领域的功能状况。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干预前后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对13项RCT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后结果显示,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提高不同健康状态下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MD=-3.02,95%CI(-4.51,-1.53)]。当干预周期为3个月时,穴位按摩疗法的作用效应值为[MD=-1.63,95%CI(-2.04,-1.23)],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较低(P<0.00001,I2=0);当对照措施为健康宣教或常规治疗与护理联合其他健康知识宣教时,穴位按摩疗法的作用效应值仅为[MD=-1.56,95%CI(-1.97,-1.14)](P=0.71,I2=0%)。在研究方案中,常用的穴位包括神庭穴、太阳穴、三阴交、安眠穴、内关穴、百会穴和足三里等,干预疗效的评价工具以主观评估量表为主。在对社区MCI失眠老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睡眠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SQI和ISI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模式满意程度和对睡眠的担心/痛苦程度维度上,两种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MoCA总分较干预前也有显着变化(P<0.01),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变化差值后结果显示,在注意和定向上,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不同健康状态下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2)按揉督脉、足太阳、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和手阳明等经络上的头面部穴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社区MCI失眠老人的睡眠质量,降低失眠严重程度,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主观感受;(3)穴位按摩疗法还能对MCI失眠老人的认知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4)穴位按摩疗法作为一种无害、实用的自我保健措施,值得在社区慢病管理中推广运用。

胡月[4](2020)在《基于扶正理论的杵针与艾灸疗法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杵针及艾灸疗法均符合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扶正”根本干预原则,因而在CRF治疗中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本文系统化研究杵针及艾灸疗法(包括杵针疗法、艾灸疗法及杵针艾灸联合疗法共三种方案)干预CRF的临床护理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杵针及艾灸疗法在CRF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全面的系统化护理学证据支撑,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创新性和科学性是开展课题研究的首要标准,而先导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则是保证创新性和科学性的有效手段。本论文首先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完成杵针及艾灸疗法在CRF患者中应用的文献研究,然后在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文献研究结果设计并开展补充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从而最终获得研究目标中全面的系统化证据。(1)第一节文献研究以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和万方网(Wan Fang)等中文数据库,同时配合补充检索手段,收集所有杵针及艾灸疗法干预CRF的RCT。按照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参照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 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2)依据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进行RCT的试验设计,研究对象为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成都某大学附属医院伴有气虚型CRF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CR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杵针组和杵针艾灸组,每组各36例。三组CRF患者均接受姑息化疗及常规护理等基础治疗,杵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加杵针疗法,杵针艾灸组在杵针组基础上补加无烟艾灸疗法。终点评估指标选用简明疲乏量表(BFI)、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辅助评估指标选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化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收集干预前中后每个环节的各种临床数据资料,选用恰当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和评价。采用SPSS 26.0版软件对数据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纳入28篇RCT(2249例CRF患者),其中艾灸组患者1125例,对照组患者1124例。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基础疗法,艾灸联合疗法能显着提高CRF治疗的总有效率,显着降低中重度CRF患者的数量,显着改善患者的CRF疲乏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并显着改善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人口社会学资料、临床基本特征和干预前疗效性指标在三组CRF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可比性良好。(1)终点结局指标评估:BFI评分、PFS-R评分在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杵针组、杵针艾灸组干预前后的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评分降低;三组干预后的BFI评分、PFS-R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杵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杵针艾灸组效果优于杵针组。(2)辅助结局指标评估:QLQ-C30评分在各组干预前后的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降低,杵针组、杵针艾灸组生活质量均提高;三组干预后的QLQ-C30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杵针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杵针艾灸组效果优于杵针组。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杵针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杵针艾灸组发生率低于杵针组。化疗所致脱发、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发生率在三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过程中未发生杵针或艾灸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杵针或艾灸的单一疗法及杵针艾灸联合疗法干预CRF均安全有效,均能显着改善CRF患者的疲乏状态和生活质量,且能有效降低常规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对于伴有CRF的NSCLC患者来说,杵针与无烟艾灸的联合疗法较单一杵针疗法的临床效果更佳。杵针护理及艾灸护理均符合“扶正”的CRF根本干预原则,因而用来干预癌症及癌症治疗损伤患者正气所致的CRF能达到扶正强身的独特疗效。杵针及艾灸疗法均具有简便廉验的中医特色优势,在CRF干预中可作为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推广。

张琪[5](2020)在《中医护理干预失眠症效果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利用Meta分析法,评价中医护理干预失眠症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文献资料数据库。中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英文:PubMed数据库、Medline、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和Cochrane Library(2019年第5期)。检索时间为见刊至2019年5月,查找关于中医护理干预失眠症的文献资料,依据文献入选标准,评价纳入的文献总体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表明,中医护理组干预失眠症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MD=-2.73;95%CI(-3.21,-2.22),P<0.00001],合并效应量Z=10.53,P<0.05。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为指标,按照数据权重比例关系,中医饮食调理(27%)、穴位按摩(26%)、药浴(20%)为干预失眠症疗效最显着的三项中医护理措施。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为[MD=-1.06;95%CI(-2.15,0.03),P=0.06];睡眠时间为[MD=-0.17;95%CI(-0.34,0.00),P=0.05]。入睡时间为[MD=-0.36;95%CI(-0.54,-0.18),P<0.0001];日间功能障碍为[MD=-0.38;95%CI(-0.65,-0.11),P=0.006]。中医护理组相比普通护理组干预,在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指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指标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虽不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减少失眠持续时间,但可显着减少患者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对失眠症治疗具有明显辅助作用。

杨辉林,曾星瑜[6](2019)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连续干预1~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并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个维度的PSQI量表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个维度的PSQI量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各个维度的PSQI量表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4.74%,高于参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朱秀娣,朱小欢,朱秋婵[7](2019)在《研究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130例失眠症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到我院就诊,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一组为观察组采取睡眠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睡眠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长,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催眠药物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进行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前负面情绪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8%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46%,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剂量,且患者满意度更高,故值得推广应用。

雷雨迟[8](2020)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耳穴压豆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耳穴压豆改善睡眠情况的效果,本研究特加入子午流注理论观察耳穴压豆对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为更好服务患者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排标准筛选湖北省某三甲医院肝病科、肿瘤科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14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耳穴压豆组、子午流注组和空白对照组,最终收集到病例142例,耳穴压豆组47例、空白对照组49例、子午流注组46例。子午流注组和耳穴压豆组均予耳穴压豆疗法,本研究所选择的耳穴压豆穴位,均为神门、皮质下、心、交感、内分泌、肝、脾,但子午流注组根据子午流注理论选择早上9-11时(巳时)、下午3-5时(申时)、晚上7-9时(戌时)进行耳穴压豆,耳穴压豆组选择除上述时间段以外的时间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三组均干预28天。选择评估睡眠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的分数作为评价指标,比较耳穴压豆组、子午流注组和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及组间的差异。统计结果采用SPSS l9.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基线数据:耳穴压豆组、空白对照组和子午流注组在一般资料上数据分析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P>0.05)。2、结局指标:(1)总疗效比较:耳穴压豆组和子午流注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51.07%、95.66%,空白对照组为4.08%。在干预结束后比较耳穴压豆组、子午流注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得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PSQI总分比较:耳穴压豆组、子午流注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干预前PSQI总分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耳穴压豆组、子午流注组和空白对照组PSQI总分比较,耳穴压豆组和子午流注组得分下降明显(P<0.05);从组间比较看,子午流注组的PSQI总分较空白对照组和耳穴压豆组在干预后降低明显,有显着差异(P<0.05)。耳穴压豆组在干预后的PSQI总分较干预前减少,有显着意义(P<0.05);子午流注组的PSQI总分较干预前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子午流注组的得分下降多于耳穴压豆组;空白对照组的PSQI总分在干预前后比较上无明显变化(P>0.05)。(3)PSQI各成分比较:耳穴压豆组、子午流注组和空白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干预前在使用PSQI量表进行调查后显示各成分的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显示,子午流注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较耳穴压豆组和空白对照组得分下降明显(P<0.05),但睡眠质量组间比较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4)SRSS总分比较:干预前耳穴压豆组、子午流注组和空白对照组SRSS总分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耳穴压豆组和子午流注组总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从组间比较看,子午流注组的SRSS总分较空白对照组和耳穴压豆组在干预后降低明显,有显着差异(P<0.05)。子午流注组SRSS总分在干预后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分数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压豆组SRSS总分在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P<0.05),但下降程度小于子午流注组。(5)安全性比较:耳穴压豆组、子午流注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干预结束后对安全性进行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6)依从性结果:本干预共纳入147例受试者,共脱落5例,最后受试者142例,依从性为96.60%,依从性较好。结论耳穴压豆对改善睡眠是有效的,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耳穴压豆对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睡眠情况改善的更为显着,但是相关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帅惠琼[9](2019)在《以移动平台为媒介的中医特色护理在原发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将以移动平台为媒介的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原发性失眠患者,旨在探索一种集自我评估、健康教育、远程指导,融饮食疗法、传统运动疗法和五行音乐疗法于一体的远程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式,实现失眠患者的院外长期监测与调护,为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状态,节约时间与经济成本,优化整合医疗资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其他慢性病的院外健康管理及“互联网+”大背景下智能化医药服务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的方法,搭建原发性失眠中医特色护理移动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原发性失眠人群的干预研究中。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于2018年03月-2019年02月在成都市某三甲中医院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84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含治未病中心门诊患者65例及以招募形式筛选的原发性失眠志愿者1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8周常规健康教育,发放自制的失眠基本知识普及健康宣传手册,集体指导采用现场指导、PPT小讲课进行健康教育,1次/2周,每次30分钟左右,个体化指导采用电话、短信、微信或面对面方式,1次/1周,每次5-10分钟左右。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8周以移动平台为媒介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饮食方面,根据失眠辨证分型并参考个人意愿选择适宜的饮食方式,患者每日按食谱摄入一次;五行音乐方面,根据辨证分型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宜的五行音乐,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每日次数,每日最少1次,每次约30分钟,音量范围控制为40-60分贝;运动疗法方面,每周六下午进行集体教学和个体化指导,空余时间使用中医特色移动平台或微信公众号提供的视频练习和巩固,每日最少1次,每次约35分钟左右,持续8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方差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符合偏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描述,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频数或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4例研究对象,最终84例患者顺利完成干预,试验组42例(剔除1例,脱落4例),对照组42例(剔除2例,脱落3例)1.基线资料: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ISI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组间比较: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接受以移动平台为媒介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后,两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ISI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改善,且试验组在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生活质量、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试验组总有效率92.86%。3.干预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组内比较,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ISI评分、SF-36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PSQI总分、ISI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各因子分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各维度得分,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和情感职能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移动平台为媒介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失眠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综合采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五行音乐疗法,经济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丘凤贤,皮敏,缑燕华[10](2012)在《调任通督针刺联合护理干预对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调任通督治疗并实施护理干预对失眠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将57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干预组29例,对照组给予调任通督针刺治疗,干预组在调任通督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睡眠质量、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睡眠质量指标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调任通督针刺并实施护理干预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二、实施护理干预对失眠症病人睡眠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护理干预对失眠症病人睡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评判标准
    1.4 统计学科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穴位按摩对MCI失眠老人的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人口老龄化
        1.2 轻度认知损害
        1.3 失眠与MCI之间的关系
        1.4 老年性失眠问题的干预现况
    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穴位按摩疗法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机理
    3 研究意义和目的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穴位按摩改善老年人失眠问题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
        1.4 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2 纳入的RCT研究基本信息
        2.3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4 穴位按摩改善老年人失眠问题的Meta分析结果
        2.5 穴位按摩疗法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运用方案
    3 讨论
        3.1 评估干预效果的工具选择
        3.2 干预方案的实施细节有待补充和完善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展望
第二部分 穴位按摩对MCI失眠老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干预对象的样本量计算
        1.3 MCI及失眠的诊断依据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与工具
        2.1 MCI及失眠的评估方法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盲法的实施
        2.4 干预方案
        2.5 评估工具和结局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2.8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干预对象的基本资料
        3.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睡眠及认知功能状况的评估结果
        3.3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睡眠及认知功能状况的评估结果
    4 讨论
        4.1 干预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4.2 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MCI失眠老人的睡眠状况
        4.3 穴位按摩对MCI失眠老人认知功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4.4 本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5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个人简历
致谢

(4)基于扶正理论的杵针与艾灸疗法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癌因性疲乏的文献回顾
        (一)癌症及癌因性疲乏的疾病负担
        (二)癌因性疲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癌因性疲乏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二、杵针及艾灸应用于CRF的理论基础
        (一)杵针疗法应用于CRF的理论基础
        (二)艾灸疗法应用于CRF的理论基础
    三、基于文献回顾的本研究整体设计思路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杵针与艾灸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应用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文献检索及筛选
        (三)文献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
        (四)数据分析方法
        二、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杵针与艾灸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一、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与终止标准
        二、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总体设计
        (二)样本量估算
        (三)分组及盲法
        (四)干预措施
        (五)评价指标及工具
        (六)研究的整体质量控制
        (七)伦理原则
        四、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杵针与艾灸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应用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一、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二、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三、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结果
        (一)艾灸干预CRF疗效的终点指标分析
        (二)艾灸干预CRF疗效的辅助指标分析
        (三)艾灸干预CRF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第二节 杵针与艾灸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一、病例收集情况
        二、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一)人口社会学资料比较
        (二)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比较
        (三)三组研究对象干预前的疗效性指标比较
        三、三组患者干预疗效的比较分析
        (一)三组CRF干预的终点评估指标分析
        (二)三组CRF干预的辅助评估指标分析
        四、杵针及艾灸相关的不良事件观测情况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第一节系统评价/Meta分析讨论
        (二)第二节随机对照试验讨论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针灸疗法在CRF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中医护理干预失眠症效果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索文献
    1.2 文献纳入标准
        1.2.1 研究类型
        1.2.2 研究方式
        1.2.3 研究对象
        1.2.4 结果指标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
    1.5 评价文献质量
    1.6 提取文献资料
    1.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文献情况
    2.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评价
    2.3 Meta分析研究结果
        2.3.1 匹兹堡睡眠指数
        2.3.2 中医护理干预失眠症的亚组分析
        2.3.3 潜在的发表偏倚与敏感性
3 讨论

(6)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量表评分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7)研究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患者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患者临床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入睡情况及觉醒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催眠药物使用次数对比
    2.3 干预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的比较
    2.4 护理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的比较
    2.5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8)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耳穴压豆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研究背景
        1.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及睡眠障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睡眠障碍的认识
        1.3 子午流注理论下的耳穴压豆疗法
    2.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类型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样本量的确定
        2.3 诊断标准
        2.4 纳排标准
    3.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研究方法
        3.3 质量控制
        3.4 统计学方法
        3.5 技术路线图
    4.研究结果
        4.1 病例一般资料
        4.2 干预结果
        4.2.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4.2.2 PSQI评分比较
        4.2.3 SRSS评分比较
        4.2.4 安全性分析
        4.2.5 依从性分析
        4.2.6 脱落病例分析及处理
    5.讨论
        5.1 研究结果分析
        5.1.1 PSQI得分分析
        5.1.2 SRSS得分分析
        5.1.3 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5.2 干预方法的分析
        5.2.1 子午流注理论指导治病的机制
        5.2.2 选时原则
        5.2.3 耳穴压豆指导治病的机制
        5.2.4 选穴原则
        5.3 子午流注指导耳穴压豆的优势
        5.3.1 改善睡眠效果明显
        5.3.2 没有副作用
        5.3.3 操作简单方便
        5.3.4 传播中医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病例报告表
    附录四 个人简历
致谢

(9)以移动平台为媒介的中医特色护理在原发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主要概念、操作性定义及相关理论
        (一)主要概念、操作性定义
        (二)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原发性失眠的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一)西医学原发性失眠研究现状
        (二)中医学原发性失眠研究现状
    二、移动医疗概念、特点及应用于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现状
        (一)移动医疗的概念及特点
        (二)移动医疗应用于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
    三、文献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一、搭建原发性失眠中医特色护理移动平台
        (一)平台的主要内容
        (二)建立微信公众号——睡眠知识平台
        (三)组建微信群
    二、研究类型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四、样本含量的计算
    五、抽样与分组方法
    六、盲法
    七、干预方案
        (一)预试验
        (二)正式研究阶段方案
    八、评价指标及测量工具
        (一)原发性失眠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二)评价指标及测量工具
    九、资料收集
    十、统计学方法
    十一、科研伦理原则
    十二、质量控制
        (一)研究设计及初期阶段
        (二)试验干预阶段
        (三)统计分析阶段
    十三、技术路线图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平台使用情况
    二、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二)两组患者干预前中医证型比较
    三、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PSQI)、失眠严重程度(ISI)、生活质量(SF-36)、焦虑状况(SAS)和抑郁状况(SDS)结果比较
        (一)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
        (二)干预前两组患者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比较
        (三)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
        (四)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SAS)状况
        (五)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SDS)状况
    四、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PSQI)、失眠严重程度(ISI)、生活质量(SF-36)、焦虑状况(SAS)和抑郁状况(SDS)结果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状况(PSQI)评价结果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ISI)评价结果
        (四)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F-36 评价结果
        (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SAS)评价结果
        (六)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SDS)评价结果
        (七)安全性和依从性评价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二)原发性失眠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结果分析及讨论
        (三)中医特色护理移动平台应用效果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调任通督针刺联合护理干预对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干预组
        1.2.2. 1 认知疗法
        1.2.2. 2 行为疗法
        1.2.2. 3 心理护理
    1.3 疗效观察指标
        1.3.1 心理健康状况评定
        1.3.2 睡眠质量评定
        1.3.3 临床疗效评估
        1.3.4 治疗依从性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2.2 疗效比较
        2.2.1 睡眠质量比较
        2.2.2 临床疗效比较
        2.2.3 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2.2.4
3 讨论
    3.1 调任通督针法
    3.2认知疗法治疗效果
    3.3 心理护理
4 小结

四、实施护理干预对失眠症病人睡眠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睡眠护理干预在妇女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李裕娴.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12)
  • [2]对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研究[J]. 王亚亚.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26)
  • [3]穴位按摩对MCI失眠老人的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D]. 彭媛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基于扶正理论的杵针与艾灸疗法在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胡月.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中医护理干预失眠症效果的系统评价[J]. 张琪.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01)
  • [6]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杨辉林,曾星瑜. 中国当代医药, 2019(18)
  • [7]研究失眠症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效果[J]. 朱秀娣,朱小欢,朱秋婵. 辽宁医学杂志, 2019(03)
  • [8]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耳穴压豆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D]. 雷雨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9]以移动平台为媒介的中医特色护理在原发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帅惠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调任通督针刺联合护理干预对失眠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丘凤贤,皮敏,缑燕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08)

标签:;  ;  ;  ;  ;  

护理干预对失眠患者睡眠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