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血双补口服液”的总氨基氮含量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池小彬[1](2017)在《基于过甲酸氧化法PITC-HPLC对18种氨基酸的测定研究》文中指出蛋白质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因此,氨基酸影响着蛋白质功能的发挥,是机体不可或缺的成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饮食逐渐流行,营养的不均衡导致的慢性病问题逐渐凸显。由此,人们愈来愈多地消费各种氨基酸保健品或氨基酸类药物以满足人体均衡的营养需求以及对疾病的治疗。该类产品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否充足、种类是否齐全、比例是否适当以及能否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等是评价产品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因此,建立一套快速、准确地测定该类食品中氨基酸的方法对上述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氨基酸,但是由于大部分氨基酸缺少生色基团,紫外吸收弱,因此需对氨基酸进行衍生。为此,本文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作为衍生试剂,建立了一套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基于过甲酸氧化对传统的PITC衍生方法进行改进,拓宽PITC衍生法对氨基酸的检测范围。建立了以PITC为柱前衍生试剂的HPLC法测定氨基酸口服液中的氨基酸。通过对PITC衍生剂量、衍生时间、衍生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合适的衍生条件,同时在HPLC分离过程中考察了流动相缓冲液浓度、pH、柱温等对氨基酸分离的影响,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性试验。结果表明,18种氨基酸能够实现完全分离,各分离度(Rs)均大于1.5。在稳定性实验中,胱氨酸在该衍生条件下不稳定,易降解,在16 h内其峰面积下降94%。为弥补PITC-HPLC对胱氨酸测定的不足,通过采用过甲酸对氨基酸样品进行预处理,使胱氨酸转换成磺基丙氨酸,然后与PITC进行衍生。由于过甲酸不稳定、易挥发,本文简易制备了氧化剂过甲酸,并以活性氧含量为指标,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过甲酸浓度等对制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过甲酸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过甲酸能将胱氨酸与蛋氨酸分别氧化成磺基丙氨酸与蛋氨酸砜,且氧化产物与PITC衍生后能稳定存在。采用上述方法对复方蛋氨酸胆碱片、胱氨酸片、氨基酸口服液中氨基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用于对18种氨基酸的准确测定。
田洪铭[2](2016)在《产L-精氨酸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初步优化》文中指出本文以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工程菌ATCC14067-T18-argB为主要研究对象,确定了发酵液中游离精氨酸的检测方法;研究了大豆蛋白胨、葡萄糖、尿素、碳酸钙和装液量等因素对精氨酸产量的影响,采用Box-Bohnken进行培养基的优化;并在发酵罐水平对葡萄糖的添加方式、初糖浓度、接种量等发酵工艺进行探索。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游离精氨酸的含量,确定了衍生试剂并对色谱柱、洗脱梯度等进行优化。以2,4-二硝基氟苯作为衍生试剂,Hypersil BDS C18作为检测用色谱柱,验证优化后的程序,其波形完整,不拖尾,不黏连;其线性方程回归系数为0.9947,线性关系良好;稳定性好;重复性强。2.考察发酵培养基各因素含量对积累精氨酸的影响,在单因素水平基础上,确定了三个重要影响因子,采用Box-Bohnken的方法对这三个影响因子进行响应面优化,以大豆蛋白胨、尿素和葡萄糖作为自变量,精氨酸产量为响应值,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成分较优组分为大豆蛋白胨9.0 g/L,葡萄糖80.0 g/L,尿素8.0 g/L。使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72小时,出发菌株14067-T18-argB平均积累精氨酸达10.77 g/L,比优化前提高了195.07%。使用其他基因工程菌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基因工程菌14067-T18-argB-E-lysE平均积累精氨酸达6.72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93.49%;基因工程菌14067-T18-argJBD-lysE,平均积累精氨酸达7.63 g/L,较较优化前提高了46.92%;基因工程菌14067-T18-14-21,平均积累精氨酸达9.08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54.53%。3.在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在3L发酵罐水平对基因工程菌ATCC14067-T18-argB发酵工艺进行初步优化,分析发酵过程中的残糖、细菌浓度以及发酵液中精氨酸的含量。最终选择分段补加葡萄糖,最佳初始葡萄糖浓度为20 g/L,最佳接种量为1.67%,精氨酸产量较发酵罐水平优化前提高了21.82%。
那丽丹[3](2015)在《代谢组学技术在阿胶原料及其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初探》文中指出选题依据:《神农本草经》首次对阿胶进行了记载。阿胶的补血等功效一直都被医药界所认可。市场上阿胶产品多存在劣质品、伪品,因此众学者致力于找到简便、专属的方法来实现对阿胶的真伪鉴别。本课题组前期对阿胶原料驴皮的地方质量标准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且借助生物学方法对阿胶原料与伪品进行了鉴别研究。基于前期的实验结果,本课题拟对阿胶原料、阿胶制剂以及复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目的:采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对阿胶的原料驴皮与其伪品、阿胶制剂与阿胶复方制剂的质量真伪、质量差异性及均一性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差异性成分,为阿胶原料与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H-NMR技术对原料与伪品的水溶性成分、不同厂家与不同批次的阿胶制剂酸水解成分和不同批次的阿胶复方制剂(颗粒剂)酸水解成分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如PCA、HCA、PLS-DA、OPLS-DA对其实验数据进行研究。结果:1、阿胶的原料驴皮与其伪品的水溶性成分1H-NMR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驴皮及其伪品的1H-NMR图谱中指认出了42种水溶性成分;PCA分析结果表明,驴皮与马皮、骡皮具有较大差异;并且通过OPLS-DA分析,与正品驴皮比较,马皮中含较多醋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含较少乳酸、丝氨酸、焦谷氨酸、肌酸,而骡皮中含较多乳酸、肌酸、丙氨酸、胆碱,含较少甘油、醋酸,并且都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建立了阿胶原料正品驴皮与伪品马皮、骡皮的PLS-DA鉴别模型。2、不同厂家的阿胶酸水解成分1H-NMR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从阿胶核磁氢谱中指认出17种化学成分;通过对A、C、D、E厂阿胶与B厂阿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对应的差异性成分,主要包括异亮氨酸、羟脯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和乙酰丙酸等。3、同一厂家不同生产批次的阿胶酸水解成分1H-NMR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PCA分析和PLS-DA分析结果均显示不同批次的阿胶样本间无明显差异,质量均一性较好。4、同一厂家不同生产批次的阿胶复方颗粒制剂的酸水解成分1H-NMR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PLS-DA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的阿胶复方颗粒制剂无明显差异,质量均一性较好。结论:1H-NMR代谢组学技术实现了对驴皮与伪品的快速鉴别,并且找到了对应的差异性成分;实现了对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生产批次的阿胶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差异性和质量均一性的研究。
黄六斌[4](2015)在《柑桔酒酿造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柑桔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果实营养丰富,即可鲜食,又可以再加工,近几年随着柑桔种植面积的增加,2013年我国柑桔产量达到了 3276万吨。然而,柑桔每年的滞留量都在几百万吨,浪费极大,柑桔果酒的加工不但能减少柑桔的巨大浪费,而且也相应的减少柑桔果农压力,同时也丰富了果酒的品种。本实验主要研究柑柑桔发酵酿制柑桔果酒。本研究以江西寻乌晚熟蜜桔为原料,通过单因子与正交实验,结合模糊数学法对酒品评结果分析,得知当柚苷酶加入量为0.4 g/L,SO2加入量为70 mg/L,果汁初酸为4.5 g/L时,为果汁成分调整最佳工艺,发酵酒液整体风味最好。在果汁成分调整最佳工艺的基础上,对柑桔酒主发酵温度和后发酵温度进行调整与组合,最终确定当主发酵温度为18℃,后发酵温度为12℃时,酒液的颜色悦人,口味醇厚,为最佳发酵工艺。本实验选择、明胶、硅藻土、皂土、壳聚糖作为澄清剂,以4℃自然澄清为对比。经过实验对比与综合考虑,当明胶加入量为0.01 g/L时,澄清效果较好,而且酒液经过处理后的色泽、香气、口味和风格上没有太大变化,效果最好。经GC-MS分析比较柑桔果汁与柑桔酒风味物质,二者差别较大。烯类物质是柑桔汁的主要成分,其中柠檬烯为主要物质,百分含量达到了 82.57%,但它对柑桔汁香气贡献不大,对风味物质有贡献的物质主要是有柑桔香味的松油烯与呈柑桔似香气的巴伦西亚桔烯,含量分别为7.733%,1.376%,但随着发酵的进行烯类物质大量减少,酯类、醇类、酚类、酮类物质增加。经GC-MS分析,柑桔酒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有所变化,酯类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辛酸乙酯和辛酸异戊酯,其它物质没有很大的波动。同时柑桔酒在酿造过程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主要是辛酸乙酯、辛酸异戊酯,同时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苯乙醇、正戊醇等酯醇类也对酒液香气有重要贡献。经GC-MS分析,柑桔蒸馏酒在贮存过程中风味物质有变化,贮存过程中醇、酯类物质有所减少,其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是辛酸乙酯、辛酸异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丙酮醇、3,3-二甲基-2-戊醇等酯醇类物质。
周芳[5](2013)在《莲子心中总黄酮、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氨基酸、农残测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莲子心(Plumula Nelumubinis)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种子的干燥幼叶及胚根,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氨基酸等主要成分。目前对莲子心中生物碱的研究较为多见,对其中所含的黄酮,多糖,氨基酸类物质研究较少。为了提高莲子心药材的利用率,本论文拟对莲子心中总黄酮、多糖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氨基酸、农残测定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莲子心总黄酮回流提取工艺优选以总黄酮提取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2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1.5h,第二次1h。2.莲子心总黄酮纯化工艺优选以树脂对莲子心总黄酮的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首先考察了ME-2、OU-2、DM130等10种树脂;然后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DM130树脂最佳纯化莲子心总黄酮的工艺参数。即,样液质量浓度是0.4g·mL-1,溶液pH3-4;解吸剂为70%的乙醇,洗脱体积为上样液3BV;洗脱流速为1mL·min-1。采用该工艺纯化后,能得到质量分数>42%莲子心总黄酮。3.莲子心中多糖的测定和纯化首先,依次采用水提取,木瓜蛋白酶除蛋白、浓缩、醇沉、真空干燥获得莲子心粗多糖。然后,利用DEAE-32纤维素和SephadexG-100进行分离,先后用蒸馏水、不同浓度的NaCl洗脱作洗脱曲线,合并对称峰得到7个多糖。4.莲子心中氨基酸含量测定的研究建立气质联用法分析莲子心中的氨基酸的方法。莲子心采用水(1:35)、dmol·L-1盐酸(1:25)高温回流提取,提取液经BSTFA+1%TMCS衍生后进样,采用全扫描(Scan)定性,选择离子监测(SIM)内标法定量。色谱柱为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m×0.25μm×0.25mm),初始柱温为100℃,保持3min,程序升温8℃·min-1至300℃,保持6min,分流比为10:1。结果:测得水解氨基酸15种,游离氨基酸13种,总含量分别为7.14%和0.13%。样品的平均回收率(n=5)在85.7%-109.2%之间;RSD在0.77%~4.85%之间。该方法处理过程简单、简便易行,准确快速。5.莲子心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GC-MS分析样品经C18净化和硫酸磺化处理后用GC-MS分析。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elected ion monitoring,SIM),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外标法定量。色谱柱为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m×0.25μm×0.25mm),程序升温(初始柱温为80℃,保持lmin,程序升温30℃·min-1至175℃,保持4min,6℃·min-1至200℃,保持5min,30℃·min-1至300℃),分流比为1:1。结果:23种农药在相应范围内线性良好(r均在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n=5)在87.9%-105.3%之间;RSD均在6%以下。采用该法对5个不同产地的莲子心中进行分析,未检测到农药残留。
周芳,刘韶,彭应枝,邓梦如[6](2012)在《气-质联用法测定莲子心中的氨基酸》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莲子心中的氨基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莲子心采用水(1∶35)、6 mol·L-1盐酸(1∶25)高温回流提取,提取液经BSTFA+1%TMCS衍生后进样,采用全扫描(Scan)定性,选择离子监测(SIM)内标法定量。色谱柱为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μm×0.25 mm),初始柱温为100℃,保持3 min,程序升温8℃·min-1至300℃,保持6 min,分流比为10∶1。结果:测得水解氨基酸15种,游离氨基酸13种,总含量分别为7.14%和0.13%。样品的平均回收率(n=5)在85.7%~109.2%之间;RSD在0.77%~4.85%之间。结论:该方法处理过程简单,灵敏度和选择性高,可用于莲子心中氨基酸的分析测定。
李玉玲[7](2012)在《奶粉中含硫氨基酸的分析与检测》文中研究说明奶粉是我国主要乳制品之一,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约17%-25%,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是一种高效吸收的全价蛋白质。蛋白质的含量高低是奶粉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之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奶粉掺假事件使得蛋白质含量检测的经典方法——凯式定氮法已不能满足要求。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分的检测成为新型蛋白质检测方法,而这方面报道甚少。奶粉中含硫氨基酸含量较低,且不易准确测定。酸水解中部分损失,碱水解中完全损失,一般用过甲酸氧化水解法处理,但此法操作繁琐,耗时长。除此外,疏基还原剂如疏基乙酸(TGA)、疏基乙醇(BME)和二硫苏糖醇(DTT)也可用来保护含硫氨基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氨基酸检测使用最普遍的方法,4-氯-3,5-二硝基三氟甲苯(CNBF)是一种新型衍生试剂,本文用CNBF作为衍生剂,产用HPLC法来分析检测奶粉中含硫氨基酸。本文通过酸水解法,氧化水解法,TGA. BME及DTT作用下酸水解法五种前处理方法来水解奶粉,经HPLC法对其含硫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与检测,建立奶粉中含硫氨基酸含量检测的最佳前处理条件。本文Met.(Cys)2、Cys最低检出限(LOD)分别为0.7、0.3、0.5μmol/L,最低定量限(LOQ)均为10μmol/L,在10-1000μ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灵敏度高。1.30mg奶粉在3mL6mol/L HCl(含0.1%苯酚),110。C条件下水解20h后,测定奶粉中Met含量为0.43g/100g,回收率95%,(Cys)2含量0.06g/100g,回收率60%,此法能准确测定Met含量,但(Cys)2损失大。2.氧化水解后,奶粉中Met、(Cys)2含量分别为0.44g/100g、0.15g/100g,回收率均达到95%,此法可准确检测奶粉中含硫氨基酸,与酸水解相比,Met含量一致,(Cys)2为酸水解的2.5倍。3.最佳TGA浓度为0.9%,最佳BME浓度4.0%,但因4.0%BME作用下Cys回收率极低,选择0.9%TGA作用于奶粉酸水解,经检测其Met含量为0.38g/100g,(Cys)2含量为0.15g/100g,前者回收率102%,后者55%左右,此法(Cys)2检测含量与前者方法一致,但Met含量有所减小。4.最佳DTT作用条件为1mL水解液中加入0.1mol/LDTT100μL,室温反应1h。测得奶粉中Met含量为0.37g/100g,(Cys)2含量为0.14g/100g,与0.9%TGA结果一致,回收率85%左右。另外,还检测了六种不同品牌奶粉含硫氨基酸含量。五种前处理方法,氧化水解法检测结果最佳,DTT最适用于含硫氨基酸的保护。本文为奶粉中含硫氨基酸含量的准确测定提供一定数据参考及实验依据,为消费者的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保障。
吴月娜[8](2011)在《青天葵中总氨基酸的提取纯化工艺及指纹图谱研究》文中指出青天葵为兰科植物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 (Hance) Schltr.的全草,是我国传统出口中药。别名独叶莲、独脚莲、珍珠叶等。性寒味甘,归心、肺、肝经。能润肺,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治肺痨咯血,肺热咳嗽,口腔炎,咽喉肿痛,瘰疬,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本文主要对青天葵的相关文献、氨基酸的测定方法、总氨基酸的提取、分离纯化进行研究,并应用柱前衍生-HPLC法建立青天葵中氨基酸类成分的指纹图谱。文献研究:通过从种质资源与生物学特征、生物形态、鉴别、化学成分、药理、应用研究和研究前景等方面对青天葵进行综述,并对总氨基酸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药理活性及指纹图谱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操作提供理论依据。质量研究:对青天葵中氨基酸进行薄层鉴别。供试品与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含4%磷酸氢二钠的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带,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茚三酮乙醇溶液,置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位置上,共检验出亮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六种氨基酸。氨基酸测定方法研究:利用α—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颜色,产生的颜色可以使溶液的吸光度变化的原理,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青天葵中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析了显色pH、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及冷却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总氨基酸提取工艺研究:以青天葵中总游离氨基酸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对提取溶媒、提取方法、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并进行验证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水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水浴40℃下浸提1.0 h。总氨基酸提取液脱色工艺研究:以青天葵提取液色素除去率和氨基酸损失率为考察指标,对脱色溶液pH、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及脱色温度进行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并进行验证试验。确立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活性炭加入量1.0g/100mL,脱色温度40℃,提取液pH值为3.0,脱色时间为30 min。总氨基酸纯化工艺研究:利用732阳离子吸附交换树脂对氨基酸进行纯化,对离子吸附交换树脂对氨基酸吸附的动力学吸附及吸附时间、上样浓度、上样流速、泄漏曲线及洗脱剂氨水的洗脱浓度进行考察,确定最佳的富集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应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青天葵总氨基酸指纹图谱研究: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柱前衍生试剂,流动相为:(A)pH6.5醋酸钠缓冲盐溶液、(B)乙腈,CAPCELL PAK C18 UG120 S5 (250mm×4.6mm)色谱柱,柱温4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共检测出16个共有特征峰,分别为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和一种未知氨基酸。
任世霞[9](2011)在《软儿梨中有效成分的探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文中研究表明软儿梨不仅风味独佳,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具有清热、滋阴、润燥、生津、止咳化痰、养身祛疾等功效,为食疗兼备的佳品。本课题就软儿梨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测定,为软儿梨的成分分析提供依据,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软儿梨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条件,从而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提高其主要成分的提取率,为软儿梨相关产品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并利用青海当地资源,进行软儿梨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为青海盛产的软儿梨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为青海的经济发展提供实际可行的一条路线。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测定软儿梨果肉和果汁中总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软儿梨果肉中总蛋白质的含量为0.151g/100g,软儿梨果汁中总蛋白质的含量为1.63g/l00mL。测定软儿梨果肉中氨基酸的含量,每100g软儿梨果肉中总氨基酸的含量为0.0237g。通过显色反应对软儿梨进行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软儿梨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软儿梨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0189%,软儿梨果汁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01739g/100mL。通过生物碱的显色沉淀反应进行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软儿梨中含有生物碱成分,测定软儿梨果肉中生物碱的含量为0.0272%。分别测定了软儿梨果肉和果汁K、Fe、Mg、Ca、Cu、Zn、Mn7种微量元素,由测定结果可知,果汁中K、Fe、Mg、Ca含量比较高,分别为19566.67ug/g、4220 ug/g、8313.33 ug/g、91193.33 ug/g,果肉中Fe、Ca的含量比较高,分别为560 ug/g、13180 ug/g,Cu、Zn、Mn的含量相对较低。测定软儿梨中总糖的含量,软儿梨果肉中总糖含量为7.8093g/100g,软儿梨果汁中总糖含量为10.8663g/100mL。2.本实验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软儿梨中主要成分的提取条件,确定软儿梨中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1:25、浸提液pH值为10、浸提时间为60min,浸提温度为40℃;软儿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为75%、乙醇加入量为90mL、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80℃。3.利用软儿梨原汁进行软儿梨果汁的开发,通过实验确定软儿梨果汁的生产工艺:软儿梨原果汁的添加量为40%,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07%,白砂糖的添加量为7.5%(或木糖醇的添加量为4.0%),利用软儿梨生产的软儿梨饮料,具有软儿梨的特有风格,酸甜适中,清凉爽口。
程勇,陈玲,邓晓春[10](2010)在《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烟叶中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了以2,4-二硝基氟苯(DNFB)作衍生化试剂,0.015mol/L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50%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烟叶中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并采用该法测定了7个烟叶样品。结果表明:①20种氨基酸的平均回收率在94.2%~118.4%之间;相对偏差小于3%;②4个烤烟样品中均未检出甲硫氨酸和异亮氨酸,均是脯氨酸含量最高,且2个上部烟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都大于2个中部烟叶样品;③7个烟叶样品中,唯有巴西白肋烟BCRA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其天门冬氨酸的含量显着地高于其他烟叶样品;④马里兰烟苯丙氨酸的含量在7个烟叶样品中是最高的,且其天门冬酰胺和脯氨酸含量显着地高于其它6个烟叶样品;希腊香料烟样品中的脯氨酸略低于马里兰烟。
二、“气血双补口服液”的总氨基氮含量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血双补口服液”的总氨基氮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过甲酸氧化法PITC-HPLC对18种氨基酸的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氨基酸概述 |
1.2 氨基酸的应用 |
1.3 氨基酸的检测技术 |
1.4 氨基酸衍生技术 |
1.4.1 2,4- 二硝基氟苯(DNFB)法 |
1.4.2 邻苯二甲醛(OPA)法 |
1.4.3 异硫氰酸苯酯(PITC)法 |
1.4.4 6-氨基喹啉-N-羟基琥珀酰亚胺碳酸盐(AQC) |
1.4.5 丹酰氯(Dansyl-Cl)法 |
1.4.6 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Cl)法 |
1.4.7 其他衍生试剂 |
1.5 氨基酸样品处理研究进展 |
1.5.1 酸水解 |
1.5.2 碱水解 |
1.5.3 微波水解 |
1.5.4 酶水解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PITC-HPLC柱前衍生法对氨基酸测定方法建立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2.3 衍生试剂的配制 |
2.2.4 标准溶液制备 |
2.2.5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衍生条件优化 |
2.3.2 色谱条件优化 |
2.3.3 方法验证 |
2.4 小结 |
第3章 胱氨酸、蛋氨酸过甲酸氧化PITC衍生法的可行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试剂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3 溶液的配制 |
3.2.4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3.2 HCOOOH制备条件优化 |
3.3.3 氧化终止剂量的选择 |
3.3.4 方法验证 |
3.4 小结 |
第4章 氨基酸HPLC-PITC测定方法改进及其条件的优化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溶液的配制 |
4.2.4 实验方法 |
4.3 结果分析 |
4.3.1 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
4.3.2 氧化终止剂去除方式选择 |
4.3.3 方法验证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2)产L-精氨酸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初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L-精氨酸的功能和用途 |
1.2.1 L-精氨酸的功能 |
1.2.2 L-精氨酸的用途 |
1.3 L-精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与调节机制 |
1.4 L-精氨酸的生产方法 |
1.5 L-精氨酸发酵育种手段 |
1.5.1 传统的育种手段 |
1.5.2 L-精氨酸育种的基因工程手段 |
1.6 L-精氨酸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 |
1.7 本文的研究基础 |
1.8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8.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8.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L-精氨酸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发酵液的获得与前处理 |
2.3.2 样品衍生方法 |
2.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L-精氨酸条件的确定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衍生试剂的选择 |
2.4.2 色谱柱的选择 |
2.4.3 洗脱方法的优化 |
2.4.4 重复性实验 |
2.4.5 考察线性范围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精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种子液及发酵液的获得 |
3.3.2 L-精氨酸的检测方法 |
3.3.3 单因素水平设计 |
3.3.4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
3.3.5 响应面实验设计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单因素水平对L-精氨酸产量的影响 |
3.4.2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
3.4.3 响应面试验设计表及结果 |
3.4.4 响应面试验验证试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3L发酵罐的发酵工艺的优化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器材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种子制备 |
4.3.2 L发酵罐发酵流程 |
4.3.3 3L发酵罐发酵 |
4.3.4 检测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 3L罐发酵 |
4.4.2 最佳初糖浓度 |
4.4.3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
4.4.4 优化结果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代谢组学技术在阿胶原料及其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立题背景与意义 |
1.2 本课题研究内容、技术流程图及创新点 |
1.2.1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流程图 |
1.2.2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阿胶及其原料的考证 |
2.1.1 名称及来源 |
2.1.2 原料的演变 |
2.1.3 疗效变化 |
2.2 阿胶真伪鉴别方法 |
2.2.1 性状鉴别法 |
2.2.2 药典检查法 |
2.2.3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2.2.4 电泳法 |
2.2.5 分光光度法 |
2.2.6 氨基酸自动分析法 |
2.2.7 热分析法 |
2.2.8 红外光谱法 |
2.2.9 薄层色谱法 |
2.2.10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2.11 其他方法 |
2.3 氨基酸测定方法 |
2.3.1 化学分析法 |
2.3.2 电化学法 |
2.3.3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
2.3.4 光谱法 |
2.3.5 色谱法 |
2.3.6 核磁共振技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
2.4 核磁代谢组学 |
2.4.1 代谢组学概述 |
2.4.2 代谢组学使用的技术 |
2.4.3 核磁代谢组学技术的分析步骤 |
第三章 阿胶原料与伪品的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样本 |
3.1.2 仪器与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3.2.2 ~1H-NMR测定条件 |
3.2.3 数据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1H-NMR图谱的指认与分析 |
3.3.2 ~1H-NMR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
3.3.3 驴皮与马皮、骡皮的鉴别的PLS-DA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阿胶制剂研究 |
4.1 不同厂家阿胶1H-NMR代谢组学研究 |
4.1.1 材料与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1.3 实验结果 |
4.2 同一厂家不同生产批次阿胶1H-NMR代谢组学研究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2.3 实验结果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五章 阿胶复方制剂研究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样本 |
5.1.2 试剂 |
5.1.3 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1H-NMR测试样本的制备 |
5.2.2 ~1H-NMR测定条件 |
5.2.3 数据处理 |
5.3 实验结果 |
5.3.1 ~1H-NMR图谱 |
5.3.2 ~1H-NMR代谢组学数据分析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全文结论 |
6.3 展望 |
6.4 心得体会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承诺书 |
(4)柑桔酒酿造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柑桔的简介 |
1.2 柑桔的营养成分及功效 |
1.3 柑桔的种植现状 |
1.4 柑桔的发展现状 |
1.5 柑桔的加工现状 |
1.6 柑桔酒的发展现状 |
1.7 柑桔酒的研究现状 |
1.8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1.8.1 立题背景 |
1.8.2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分析方法 |
2.2.1 柑桔汁及酒液中主要成分的理化分析方法 |
2.2.2 气质联用测定柑桔酒与蒸馏酒风味物质 |
2.2.3 气相色谱法分析柑桔酒高级醇和酯 |
2.3 柑桔酒的发酵方法 |
2.3.1 柑桔酒酿造工艺流程 |
2.3.2 原料果汁预处理方法 |
2.3.3 发酵温度调整方法 |
2.4 柑桔酒澄清方法 |
2.5 柑桔酒品评方法 |
2.6 数据处理方法 |
2.6.1 模糊数学法的介绍 |
2.6.2 模糊数学模型的建立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柑桔果汁成分分析 |
3.2 果汁预处理实验 |
3.2.1 柚苷酶加入量的影响 |
3.2.2 SO_2加入量的影响 |
3.2.3 果汁酸含量的影响 |
3.3 果汁调整工艺正交实验 |
3.3.1 正交实验设计因素水平表 |
3.3.2 酒液理化指标的测定 |
3.3.3 酒的品评 |
3.4 发酵温度对酒风味的影响 |
3.4.1 发酵温度的调整 |
3.4.2 酒液理化指标的测定 |
3.5 柑桔酒澄清实验结果 |
3.5.1 硅藻土对酒液色泽和澄清度的影响 |
3.5.2 明胶对酒液色泽和澄清度的影响 |
3.5.3 皂土对酒液色泽和澄清度的影响 |
3.5.4 壳聚糖对酒液色泽和澄清度的影响 |
3.6 柑桔酒酿造过程中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 |
3.6.1 柑桔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 |
3.6.2 柑桔酒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 |
3.6.3 柑桔酒贮存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 |
3.6.4 柑桔酒酿造过程中各类物质含量对比 |
3.6.5 柑桔酿造过程中主要挥发性香气风味物质成分对比 |
3.7 柑桔酒高级醇和酯含量成分的测定 |
3.8 柑桔蒸馏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8 致谢 |
(5)莲子心中总黄酮、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氨基酸、农残测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莲子心总黄酮提取工艺优选 |
1.1 仪器与试药 |
1.1.1 仪器 |
1.1.2 试药 |
1.2 方法与结果 |
1.2.1 HPLC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 |
1.2.2 UV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 |
1.2.3 评价指标 |
1.2.4 提取方法的确定:回流法和超声法的比较 |
1.2.5 回流法单因素考察(UV法) |
1.2.6 正交设计优选莲子心回流提取工艺条件 |
1.3 讨论 |
第二章 树脂对莲子心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
2.1 仪器与试药 |
2.1.1 仪器 |
2.1.2 试药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莲子心提取液的制备 |
2.2.2 评价指标 |
2.2.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2.2.4 树脂的预处理 |
2.2.5 树脂的筛选 |
2.2.6 静态吸附及解吸动力学实验 |
2.2.7 静态吸附-解吸实验 |
2.2.8 动态吸附-洗脱实验 |
2.2.9 验证试验 |
2.3 讨论 |
第三章 莲子心中多糖的测定和纯化 |
3.1 仪器与试药 |
3.1.1 仪器 |
3.1.2 试药 |
3.2 方法与结果 |
3.2.1 莲子心粗多糖的提取 |
3.2.2 莲子心粗多糖紫外光谱检测 |
3.2.3 DEAE-Cellulose-3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多糖 |
3.2.4 DEAE-32与Sephadex G-100串联层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气质联用法测定莲子心中的氨基酸 |
4.1 仪器与试药 |
4.1.1 仪器 |
4.1.2 试剂与药品 |
4.2 方法与结果 |
4.2.1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条件 |
4.2.2 溶液的制备 |
4.2.3 氨基酸衍生条件的选择 |
4.2.4 定量质谱碎片的选择 |
4.2.5 线性关系的考察 |
4.2.6 精密度试验 |
4.2.7 重复性试验 |
4.2.8 稳定性试验 |
4.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4.2.10 样品的测定 |
4.3 讨论 |
4.3.1 提取、衍生条件的优化 |
4.3.2 测定水解氨基酸的意义 |
第五章 GC-MS法测定不同产地莲子心的有机氯农药残留 |
5.1 仪器与试药 |
5.1.1 仪器 |
5.1.2 试药 |
5.2 方法与结果 |
5.2.1 GC-MS分析条件 |
5.2.2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
5.2.3 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 |
5.2.4 线性关系考察 |
5.2.5 精密度试验 |
5.2.6 回收率及检测限测定 |
5.2.7 样品农药残留量测定 |
5.3 讨论与结论 |
5.3.1 提取、净化方法的选择 |
5.3.2 浓缩方法的选择 |
5.3.3 定性定量 |
5.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6)气-质联用法测定莲子心中的氨基酸(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溶液的制备 |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2 氨基酸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
2.2.3 内标液的制备 |
2.3 氨基酸的衍生 |
2.4 定量质谱碎片的选择 |
2.5 线性关系的考察 |
2.6 精密度试验 |
2.7 重复性试验 |
2.8 稳定性试验 |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10 样品的测定 |
3 讨论 |
3.1 提取提件的优化 |
3.1.1 水解氨基酸水解条件的优化 |
3.1.2 游离氨基酸提取条件的优化 |
3.2 衍生条件的选择 |
3.3 测定水解氨基酸的意义 |
(7)奶粉中含硫氨基酸的分析与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奶粉简介 |
1.1 奶粉的定义及分类 |
1.2 奶粉的国内现状 |
1.3 奶粉的主要营养成分 |
1.4 乳制品的品质评价方法 |
1.5 乳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 |
2 氨基酸简介 |
2.1 氨基酸的定义及分类 |
2.2 氨基酸的存在方式及其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
2.3 氨基酸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
3 含硫氨基酸概述 |
3.1 含硫氨基酸的定义及组成 |
3.2 含硫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
3.3 含硫氨基酸的生理功能 |
3.4 含硫氨基酸的应用 |
3.5 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
3.6 含硫氨基酸的检测方法 |
4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奶粉酸水解含硫氨基酸的分析与检测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奶粉酸水解的前处理方法 |
2.3 衍生方法 |
2.4 HPLC检测方法 |
2.5 Met、(Cys)_2、Cys标准溶液的酸水解 |
2.6 不同因素对奶粉标准品酸水解含硫氨基酸检测的影响 |
2.7 奶粉样品酸水解含硫氨基酸的检测 |
2.8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Met、(Cys)_2、Cys色谱峰的定性与色谱图 |
3.2 Met、(Cys)_2、Cys检出限(LOD)及定量限(LOQ)的确定 |
3.3 Met、(Cys)_2标准溶液的酸水解结果 |
3.4 不同因素对奶粉标准品酸水解含硫氨基酸检测的影响结果 |
3.5 奶粉样品酸水解含硫氨基酸的检测结果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奶粉氧化水解含硫氨基酸的分析与检测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奶粉氧化水解前处理方法 |
2.3 衍生方法 |
2.4 HPLC检测方法 |
2.5 Met、(Cys)_2标准溶液的氧化水解 |
2.6 奶粉标准品氧化水解含硫氨基酸的检测 |
2.7 奶粉样品氧化水解含硫氨基酸的检测 |
2.8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标准CysA、Met(O)_2色谱峰的定性与色谱图 |
3.2 标准CysA、Met(O)_2 LOD及LOQ的确定 |
3.3 Met、(Cys)_2标准溶液氧化水解的结果 |
3.4 奶粉标准品氧化水解含硫氨基酸的检测结果 |
3.5 奶粉样品氧化水解含硫氨基酸的检测结果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疏基乙酸与β-疏基乙醇作用下奶粉中含硫氨基酸的分析与检测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TGA、BME作用下奶粉酸水解前处理方法 |
2.3 衍生方法 |
2.4 HPLC检测方法 |
2.5 TGA、BME作用下Met、(Cys)_2标准溶液的酸水解 |
2.6 TGA、BME作用下奶粉标准品的酸水解 |
2.7 最佳TGA作用条件下奶粉样品的酸水解 |
2.8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TGA、BME作用下Met、(Cys)_2标准溶液酸水解的结果 |
3.2 TGA、BME作用下奶粉标准品酸水解含硫氨基酸的检测结果 |
3.3 最佳TGA作用条件下奶粉样品酸水解含硫氨基酸的检测结果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二硫苏糖醇作用下奶粉中含硫氨基酸的分析与检测 |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DTT作用下奶粉酸水解的前处理方法 |
2.3 衍生方法 |
2.4 HPLC检测方法 |
2.5 DTT色谱峰的定性 |
2.6 DTT作用下Met、(Cys)_2标准溶液的酸水解 |
2.7 最佳DTT作用条件下奶粉标准品的酸水解 |
2.8 最佳DTT作用条件下奶粉样品的酸水解 |
2.9 数据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DTT作用下Met、(Cys)_2标准溶液酸水解的结果 |
3.2 最佳DTT作用条件下奶粉标准品酸水解含硫氨基酸的检测结果 |
3.3 最佳DTT作用条件下奶粉样品酸水解含硫氨基酸的检测结果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与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青天葵中总氨基酸的提取纯化工艺及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 青天葵研究进展 |
1 青天葵的资源、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
1.1 资源 |
1.2 形态与生物学 |
1.3 鉴别 |
2 青天葵人工栽培技术进展 |
2.1 青天葵的人工栽培 |
2.1.1 青天葵的快速繁殖 |
2.1.2 青天葵的人工栽培 |
2.2 野生与人工栽培青天葵的成分比较 |
3 青天葵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
4 青天葵的药理学研究 |
5 青天葵的临床研究 |
二 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
1 氨基酸的性质 |
2 氨基酸的现状 |
3 氨基酸的提取 |
3.1 植物中游离氨基酸的提取 |
3.2 植物中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
4 氨基酸的纯化方法 |
4.1 氨基酸提取液的脱色方法 |
4.2 氨基酸分离方法 |
5 氨基酸的分析方法 |
5.1 化学法 |
5.2 电化学分析法 |
5.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5.4 色谱法 |
三 中药HPLC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
1 中药HPLC指纹图谱现状 |
2 中药HPLC指纹图谱定义及其特点 |
2.1 中药HPLC指纹图谱的定义 |
2.2 中药HPLC指纹图谱的特点及作用 |
3 氨基酸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 青天葵中氨基酸的薄层色谱鉴别 |
1 材料及试剂 |
2 仪器 |
3 方法与结果 |
4 实验小结 |
二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青天葵中总氨基酸的含量 |
1 材料及试剂 |
2 仪器 |
3 方法与结果 |
3.1 溶液的制备 |
3.2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3 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
3.4 标准曲线的制备 |
3.5 精密度试验 |
3.6 稳定性试验 |
3.7 样品测定 |
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4 实验小结 |
三 青天葵中总游离氨基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材料及试剂 |
2 仪器 |
3 方法及结果 |
3.1 总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
3.2 单因素试验 |
3.3 正交试验设计 |
4 实验小结 |
四 青天葵提取液脱色工艺研究 |
1 材料及试剂 |
2 仪器 |
3 方法与结果 |
3.1 脱色原理 |
3.2 溶液的制备 |
3.3 分析方法 |
3.4 单因素试验 |
3.5 正交试验 |
3.6 验证试验 |
4 实验小结 |
五 青天葵中总氨基酸纯化工艺研究 |
1 材料及试剂 |
2 仪器 |
3 方法与结果 |
3.1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
3.2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容量的测定 |
3.3 上样液的制备 |
3.4 离子交换树脂对氨基酸吸附的动力学考察和吸附时间的确定 |
3.5 上柱液pH对氨基酸吸附的影响 |
3.6 上样浓度的考察 |
3.7 上样流速对吸附的影响考察 |
3.8 泄漏曲线的考察试验 |
3.9 洗脱剂浓度的选择 |
3.10 验证试验 |
4 实验小结 |
六 青天葵中氨基酸成分指纹图谱的研究 |
1 材料及试剂 |
2 仪器 |
3 实验方法及结果 |
3.1 衍生试剂的配制 |
3.2 氨基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3 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
3.4 阴性对照品的制备 |
3.5 液相条件的摸索 |
3.6 色谱条件 |
3.7 方法学验证 |
3.8 青天葵药材中氨基酸类成分指纹图谱分析 |
4 实验小结 |
第三部分 结语 |
一 结论 |
二 创新性 |
三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软儿梨中有效成分的探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软儿梨简介 |
1.2 软儿梨的主要成分及其分析方法概述 |
1.2.1 蛋白质 |
1.2.1.1 提取分离方法 |
1.2.1.2 蛋白质测定方法 |
1.2.2 氨基酸 |
1.2.2.1 提取分离方法 |
1.2.2.2 氨基酸分析测定方法 |
1.2.3 黄酮类化合物 |
1.2.3.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类型 |
1.2.3.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1.2.3.3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
1.2.3.4 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
1.2.3.5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1.2.3.6 黄酮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
1.2.4 生物碱 |
1.2.4.1 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
1.2.4.2 生物碱的生理作用 |
1.2.4.3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
1.2.4.4 生物碱的分析方法 |
1.2.5 微量元素 |
1.2.5.1 微量元素的分类 |
1.2.5.3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
1.2.5.4 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 |
1.2.6 糖类化合物 |
1.2.6.1 糖类化合物的分布 |
1.2.6.2 糖类化合物的分类 |
1.2.6.3 糖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
1.2.6.4 糖类化合物的应用 |
1.2.7 其他成分 |
1.3 软儿梨的功效 |
1.4 软儿梨的研究现状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科学意义 |
1.5.1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5.2 本课题的科学意义 |
第二章 软儿梨中主要成分的测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仪器 |
2.2.3 试剂 |
2.3 实验内容及方法 |
2.3.1 软儿梨样品的制备 |
2.3.2 甲醛值滴定法测定软儿梨中蛋白质的含量 |
2.3.2.1 样品液的制备 |
2.3.2.2 实验原理 |
2.3.2.3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
2.3.2.4 软儿梨果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3.2.5 软儿梨果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3.3 软儿梨果肉中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2.3.3.1 样品液的制备 |
2.3.3.2 实验原理 |
2.3.3.3 样品液中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
2.3.4 软儿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
2.3.4.1 软儿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定性测定 |
2.3.4.2 软儿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
2.3.4.2.1 芦丁标准溶液的制备 |
2.3.4.2.2 标准曲线的确定 |
2.3.4.2.3 软儿梨果肉中总黄酮的测定 |
2.3.4.2.4 软儿梨果汁中总黄酮的测定 |
2.3.5 软儿梨果肉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2.3.5.1 软儿梨果肉中生物碱的提取 |
2.3.5.2 软儿梨果肉中生物碱的定性检测 |
2.3.5.3 软儿梨果肉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2.3.5.3.1 生物碱含量测定原理 |
2.3.5.3.2 软儿梨果肉中生物碱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
2.3.5.3.3 空白滴定实验 |
2.3.6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软儿梨中的微量元素 |
2.3.6.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2.3.6.2 仪器工作条件 |
2.3.6.3 各元素标准溶液的制备 |
2.3.6.4 测定方法 |
2.3.6.5 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
2.3.7 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软儿梨中总糖含量 |
2.3.7.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7.1.1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 |
2.3.7.1.2 5%苯酚溶液的配制 |
2.3.7.1.3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2.3.7.1.4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3.7.2 待测样品液的制备 |
2.3.7.3 软儿梨中果肉多糖含量的测定 |
2.3.7.4 软儿梨中果汁多糖含量的测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软儿梨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 |
2.4.1.1 软儿梨果肉中蛋白质含量 |
2.4.1.2 精密度实验 |
2.4.1.3 软儿梨果汁中蛋白质含量 |
2.4.1.4 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分析 |
2.4.1.5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结果讨论 |
2.4.2 软儿梨果肉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
2.4.2.1 软儿梨果肉中总氨基酸含量 |
2.4.2.2 精密度实验 |
2.4.2.3 测定氨基酸含量的结果与讨论 |
2.4.3 软儿梨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 |
2.4.3.1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测结果 |
2.4.3.2 软儿梨果肉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
2.4.3.3 软儿梨果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
2.4.3.4 结果讨论 |
2.4.4 软儿梨果肉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2.4.4.1 生物碱定性检测结果 |
2.4.4.2 样品滴定结果 |
2.4.4.3 软儿梨果肉中总生物碱含量 |
2.4.4.4 结果讨论 |
2.4.5 软儿梨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 |
2.4.5.1 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
2.4.5.2 精密度实验 |
2.4.5.3 共存元素的干扰 |
2.4.6 软儿梨中总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
2.4.6.1 软儿梨果肉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
2.4.6.2 软儿梨果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
2.4.6.3 精密度实验 |
2.4.6.4 稳定性实验 |
2.4.6.5 回收率实验 |
2.4.6.6 结果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软儿梨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
3.1 引言 |
3.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4 实验方法 |
3.4.1 软儿梨样品的制备 |
3.4.2 软儿梨中蛋白质的提取条件优化 |
3.4.2.1 软儿梨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 |
3.4.2.2 软儿梨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流程 |
3.4.2.3 软儿梨蛋白质提取单因素实验 |
3.4.2.4 软儿梨蛋白质提取正交实验 |
3.4.3 软儿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优化条件 |
3.4.3.1 单因素实验 |
3.4.3.2 正交试验 |
3.5 结果讨论 |
3.5.1 软儿梨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结果 |
3.5.2 单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的影响 |
3.5.2.1 料液比对蛋白质提取的影响 |
3.5.2.2 浸提液pH值对蛋白质提取的影响 |
3.5.2.3 浸提时间对蛋白质提取的影响 |
3.5.2.4 浸提温度对蛋白质提取的影响 |
3.5.3 正交实验结果 |
3.5.4 结果讨论 |
3.5.5 单因素对软儿梨总黄酮提取的影响 |
3.5.5.1 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 |
3.5.5.2 乙醇加入量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 |
3.5.5.3 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的影响 |
3.5.5.4 提取温度对提取的影响 |
3.5.6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
3.5.7 结果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儿梨相关产品的开发 |
4.1 引言 |
4.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4.2.1 实验仪器 |
4.2.2 材料及试剂 |
4.3 原料的采收及贮藏 |
4.4 软儿梨原汁的提取 |
4.4.1 护色 |
4.4.2 加热灭酶 |
4.5 软儿梨原汁的澄清 |
4.5.1 果胶酶用量的选择 |
4.5.2 吸收波长的选择 |
4.5.3 澄清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
4.6 杀菌 |
4.7 软儿梨饮料的研制 |
4.7.1 饮料生产工艺 |
4.7.2 软儿梨原果汁的添加量 |
4.7.3 糖、酸的添加量 |
4.8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烟叶中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样品的处理[2, 27-28] |
1.2.2 样品的衍生与分析[12-14]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萃取溶剂的选择 |
2.2 色谱柱的选择 |
2.3 衍生试剂用量的确定 |
2.4 流动相的选择[14, 31] |
2.5 梯度洗脱方式的选择 |
2.6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
2.7 回收率与精密度 |
2.8 部分烟草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 |
3 结论 |
四、“气血双补口服液”的总氨基氮含量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过甲酸氧化法PITC-HPLC对18种氨基酸的测定研究[D]. 池小彬. 南昌航空大学, 2017(10)
- [2]产L-精氨酸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初步优化[D]. 田洪铭.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3]代谢组学技术在阿胶原料及其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初探[D]. 那丽丹. 山西大学, 2015(02)
- [4]柑桔酒酿造工艺的研究[D]. 黄六斌.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1)
- [5]莲子心中总黄酮、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氨基酸、农残测定研究[D]. 周芳. 中南大学, 2013(05)
- [6]气-质联用法测定莲子心中的氨基酸[J]. 周芳,刘韶,彭应枝,邓梦如.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20)
- [7]奶粉中含硫氨基酸的分析与检测[D]. 李玉玲. 山西大学, 2012(10)
- [8]青天葵中总氨基酸的提取纯化工艺及指纹图谱研究[D]. 吴月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9]软儿梨中有效成分的探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D]. 任世霞. 青海师范大学, 2011(06)
- [10]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烟叶中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J]. 程勇,陈玲,邓晓春. 烟草科技,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