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杨涛,郭小榕[1](2021)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指明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是急性肠系膜缺血(AMI)中的一种类型,约占AMI的10%,是较为罕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所以临床上对AMVT的认知尚有不足。AMVT非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也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难度。现就AMVT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后及并发症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崔晓[2](2021)在《能谱CT肠系膜静脉造影技术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能谱CT增强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案,在采用能谱CT扫描的基础上,研究采用何种对比剂注射速率和延迟时间能得到最佳的肠系膜静脉图像质量,为临床中使用能谱CT做肠系膜静脉增强扫描时制定延迟时间、对比剂注射速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行腹部增强检查患者280例,根据扫描方式、注射速率、动脉期后延迟时间将280例患者分为8组,常规扫描组与能谱扫描组各50例,其余180例分为6组每组30例。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研究常规扫描与能谱扫描肠系膜静脉图像质量的差异;第二阶段研究采用不同对比剂注射速率能谱增强扫描肠系膜静脉图像质量的效果,对比剂速率分别为3.0ml/s、3.5ml/s、4.0ml/s;第三阶段研究不同动脉期后静脉期延迟时间对肠系膜静脉成像的影响,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后15s、20s、25s。能谱扫描设置单能量值60keV,50%ASIR算法重建。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主要包括测量每组图像同一层面肠系膜上静脉、竖脊肌及皮下脂肪组织CT值和噪声,并分别计算各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2名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每例受检者的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slap MIP,TSMIP)重建图像进行5分评分法综合评分,并用5分评分法评价肠系膜静脉属支分级。常规与能谱组图像质量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注射速率组图像质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LSD法行两两比较。动脉期后静脉期不同延迟时间组图像质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常规及能谱扫描对肠系膜静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客观评分:能谱扫描组的肠系膜上静脉CT值、图像噪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组与常规组竖脊肌CT值、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组显示的肠系膜静脉属支分级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2位影像诊断医师的评分均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能谱扫描不同注射速率对肠系膜静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客观评分:3.0ml/s、3.5ml/s与4.0ml/s组肠系膜上静脉CT值、竖脊肌CT值、图像噪声、对比噪声差异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2位影像诊断医师的评分均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动脉期后静脉期延迟时间对肠系膜静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客观评分:延迟时间为15s、20s、25s组肠系膜上静脉CT值、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s组与20s组肠系膜上静脉CT值、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0.024、0.007);15s组与25s组对比噪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s组与25s组图像噪声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位影像诊断医师的评分经方差分析,延迟时间为15s组分别与20s、25s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时间为20s组与25s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能谱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可明显提高肠系膜静脉图像质量,更好地显示肠系膜静脉细小属支。2.在总碘量保持相对恒定的前提下,注射速率设置为3.0 ml/s,3.5 ml/s,4.0 ml/s对肠系膜静脉图像质量无显着影响。能谱扫描动脉期后延迟扫描肠系膜静脉的时间设置为20s-25s时,所得到的肠系膜静脉图像质量较佳。3.能谱CT肠系膜静脉造影中,对比剂优化方案推荐为对比剂总量约100ml,注射速率3.0-4.0ml/s,延迟时间为20s-25s。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学组[3](2020)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020年,上海)》文中研究说明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当前,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的指南或共识。本专家共识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及国内专家共识意见,系统阐述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策略,以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实践。
祁兴顺,杨玲[4](2020)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020年,上海)》文中认为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门静脉主干和(或)门静脉左、右分支发生血栓,伴或不伴肠系膜静脉和脾静脉血栓形成。急性PVT易导致肠系膜缺血,甚至肠坏死等严重不良结局;慢性PVT可导致门静脉闭塞或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继发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患者PVT发病隐匿,常在体格检查或筛查肝癌过程中偶然被发现,需要与恶性肿瘤导致的癌栓鉴别。由于肝硬化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风险的矛盾,肝硬化PVT患者的抗凝治疗难以实施。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学组[5](2020)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020年,上海)》文中提出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当前,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的指南或共识。本专家共识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和国内专家共识意见,系统阐述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对肝硬化预后的影响、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策略,以进一步规范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诊疗实践。
钟志蓉,朱庆莉,李文波,张冠南,吴斌,刘炜,马莉,任新瑜[6](2020)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或CT检查证实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 女性4例, 年龄(52.8±11.9)岁(范围:34~81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声像图表现, 并与CT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1例患者症状均表现为腹痛, 便血2例, 呕血1例, 呕吐2例, 腹泻1例。6例有腹膜炎体征。9例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D-二聚体均升高。11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 1例为平扫, 未提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10例增强扫描均显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率为10/11;CT显示肠壁增厚11例, 肠腔扩张5例。8例行肠系膜上静脉超声检查, 7例明确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率为7/8。10例行腹部超声检查, 5例明确显示肠道病变, 包括肠壁增厚4例, 肠腔扩张1例;10例显示腹腔积液, 与CT一致。10例行手术治疗, 1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血栓形成, 显示肠壁增厚、肠腔扩张及腹腔积液等肠道缺血表现。
钟志蓉,朱庆莉,李文波,张冠南,吴斌,刘炜,马莉,任新瑜[7](2020)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或CT检查证实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2.8±11.9)岁(范围:34~81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CT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1例患者症状均表现为腹痛,便血2例,呕血1例,呕吐2例,腹泻1例。6例有腹膜炎体征。9例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D-二聚体均升高。11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1例为平扫,未提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0例增强扫描均显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率为10/11;CT显示肠壁增厚11例,肠腔扩张5例。8例行肠系膜上静脉超声检查,7例明确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率为7/8。10例行腹部超声检查,5例明确显示肠道病变,包括肠壁增厚4例,肠腔扩张1例;10例显示腹腔积液,与CT一致。10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血栓形成,显示肠壁增厚、肠腔扩张及腹腔积液等肠道缺血表现。
张文明,丰帆,张洪伟[8](2020)在《顺产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一例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导致孕产妇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主要是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后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血栓形成伴肠坏死极为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顺产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的诊治过程;同时回顾了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几个方面对这一疾病的诊治进行了讨论。
张艳[9](2020)在《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但是目前缺乏关于PVT在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ion,AD)患者中的研究。我们旨在研究肝硬化AD患者中非肿瘤性PVT的患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回顾性地研究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建立的大型前瞻性、多中性的慢性肝病急性加重患者队列(Chinese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CATCH-LIFE Study),包括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建立的探索队列(n=2600例,NCT编号:NCT02457637)以及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建立的验证队列(n=1370例,NCT编号:NCT03641872)。我们基于CATCH-LIFE研究队列中2826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数据,分析了肝硬化AD患者中非肿瘤性PVT患病率、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在肝硬化AD患者中,PVT患病率为9.36%,显着高于无AD的肝硬化患者(5.24%)(p=0.04)。在肝硬化AD患者中,合并PVT的患者中,有63.37%的PVT是近期形成的。与没有合并PVT的患者相比,合并PVT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比例显着增高(47.33%vs 19.63%;p<0.001),血清D-二聚体水平也显着增高(2.07vs1.25;p<0.001)。脾切除术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是肝硬化AD患者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肝硬化AD患者中,合并或不合并PVT的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率均无显着差异。结论:在对CATCH-LIFE队列中的2826例肝硬化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结果发现肝硬化AD患者发生PVT的比例显着高于肝硬化无AD患者。肝硬化患者合并PVT时会促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导致AD的发生,从而增加了死亡的风险。应定期筛查PVT并考虑降低门静脉高压,从而预防肝硬化患者PVT的形成。
王浩,金亚军,张丹,王晓涛,陈俊卯,陈建立[10](2019)在《抗凝与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观察抗凝与静脉溶栓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就诊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抗凝组43例和静脉溶栓组41例,另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抑制消化液分泌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抗凝组予低分子肝素5000~7500 U每12 h 1次皮下注射,7 d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静脉溶栓组在肠系膜血管造影后经导管注射尿激酶80万U,第2日改为尿激酶30万U/次、每日两次静脉注射,疗程1周,后改为华法林每日2~5 mg口服,连用4周。比较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治疗前及对照组D-二聚体、病变段肠系膜上静脉管径、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治疗前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病变段肠系膜上静脉管径小于对照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病变段肠系膜上静脉管径增大,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升高,且抗凝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静脉溶栓组(P<0.05或P<0.01)。抗凝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静脉溶栓组的75.61%(P<0.05)。抗凝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早期予抗凝治疗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可降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增加病变段管径,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2)能谱CT肠系膜静脉造影技术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肠系膜静脉CT检查技术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020年,上海)(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硬化PVT的流行病学 |
2 PVT对肝硬化预后的影响 |
3 肝硬化PVT的危险因素 |
3.1 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 |
3.2 局部血管损伤 |
3.3 易栓症 |
3.4 炎症 |
4 肝硬化PVT的影像学检查 |
5 肝硬化PVT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
5.1 诊断与鉴别诊断 |
5.2 病情评估 |
5.2.1 肝硬化PVT的分期 |
5.2.2 肝硬化PVT的严重程度 |
5.2.3 肝硬化PVT的转归 |
6 肝硬化PVT的治疗流程 |
7 肝硬化PVT的治疗方法 |
7.1 抗凝治疗 |
7.1.1 抗凝药物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
7.1.2 抗凝药物类型的选择 |
7.1.3 抗凝药物剂量的选择 |
7.1.4 抗凝治疗疗程 |
7.1.5 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出血管理 |
7.1.6 抗凝治疗后的监测与随访 |
7.2 溶栓治疗 |
7.3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
8 有待解决的问题 |
(8)顺产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一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临 床 资 料 |
讨 论 |
(9)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全文英文缩写索引 |
绪论 |
第一部分 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特征 |
1.1 引言 |
1.2 对象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部分 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中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
2.1 引言 |
2.2 对象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部分 门静脉血栓对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预后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对象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10)抗凝与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 对象及分组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测指标及方法 |
1.4.1 D-二聚体: |
1.4.2 病变段肠系膜上静脉管径: |
1.4.3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 |
1.4.4 临床疗效[7]: |
1.4.5 安全性: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D-二聚体、病变段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比较 |
2.2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 |
2.3 抗凝组和静脉溶栓组治疗效果比较 |
2.4 安全性观察 |
3 讨论 |
四、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J]. 杨涛,郭小榕.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03)
- [2]能谱CT肠系膜静脉造影技术的优化研究[D]. 崔晓.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3]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020年,上海)[J].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学组.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12)
- [4]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020年,上海)[J]. 祁兴顺,杨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12)
- [5]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020年,上海)[J].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学组. 中华消化杂志, 2020(11)
- [6]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J]. 钟志蓉,朱庆莉,李文波,张冠南,吴斌,刘炜,马莉,任新瑜. 中华外科杂志, 2020(11)
- [7]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肠缺血的临床特征及超声表现[J]. 钟志蓉,朱庆莉,李文波,张冠南,吴斌,刘炜,马莉,任新瑜. 中华外科杂志, 2020(11)
- [8]顺产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肠坏死一例及文献复习[J]. 张文明,丰帆,张洪伟. 腹部外科, 2020(04)
- [9]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研究[D]. 张艳.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10]抗凝与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J]. 王浩,金亚军,张丹,王晓涛,陈俊卯,陈建立. 临床误诊误治, 2019(10)
标签:肝硬化论文; 静脉血栓形成论文; 门静脉系统论文; 门静脉高压论文; 下肢静脉血栓症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