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杨杨,黄菲[1](2021)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西医诊治研究现状》文中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肉芽肿性炎症,可伴随甲状腺肿大、颈部疼痛等。目前,西医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公认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中医认为热、毒、痰、瘀、虚为本病病机五端。治疗方面,西医通过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疾病进展,但药物存在副作用,且用药范围有局限性;中医从辨证论治入手,在取得疗效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疾病复发率,缩短病程。阐述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西医认识及诊疗方法。
余丹丹,潘研,陈亚琳,闫诏,张胜威,燕树勋[2](2021)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中药内服联合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6个电子数据库(截止日期2020年3月3日),查找所有应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亚甲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共1 938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亚甲炎与单纯中/西药组相比,临床疗效更加确切(P <0.000 01),更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游离甲状腺素,降低促甲状腺激素,降低血沉,同时还可缩短甲状腺疼痛、肿大、退热的时间。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外敷治疗亚甲炎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中药治疗,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文献质量一般,需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孔祥日[3](2021)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规范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开展地方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规范化研究,制订出科学的、临床实用的、规范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规范》。方法:1.在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开展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整理、分析数据,通过计算,衡量专家积极系数、条目均数(X)、等级和(S)、标准差(s)、不重要百分比(R)以及变异系数(CV)等指标,并对专家建议录入、整理,使得专家意见和看法趋于一致,形成诊疗规范的草稿。2.经过专家论证会对草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诊疗规范的初稿。3.通过同行征求意见,对初稿内容进行修改补充。4.通过专家指导组审核,总结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型、证候分型特点、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方法,最终形成《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规范》送审稿。结果:制订出了科学的、临床实用的、规范的、适用于本地方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规范》。其中总结出亚急性甲状腺炎最常见的4个证候分型:热毒壅盛证、气郁火旺证、气郁痰阻证、气阴两虚证,并总结归纳出每个证候分型特征及辨证论治。结论:形成了客观、规范化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规范,可以用于指导本地方的临床工作,提高临床疗效。也从中积累经验,认识中医药临床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中西医病证结合治疗进程,同时也为今后中医药治疗其他疾病的推进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吕志杨[4](2021)在《瘿消解毒汤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壅盛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药瘿消解毒汤内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热毒壅盛型)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SAT(热毒壅盛型)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中药内服外敷)30例与对照组(中药内服)30例。研究组予中药瘿消解毒汤内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对照组予单纯中药瘿消解毒汤内服;治疗周期为2个疗程,共4周,随访2月。观察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沉、C-反应蛋白、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明显缓解时间、甲状腺功能、甲减发生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等疗效评价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26.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评估中药瘿消解毒汤内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治疗SA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中医证候积分、血沉、C-反应蛋白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等基本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证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两个疗程后:1.两组比较研究组治疗综合性疗效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3.33%,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ESR、CRP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积分、ESR、CRP、退热和甲状腺疼痛明显缓解时间方面均有显着差异(P<0.05)。3.随访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研究组有2例(6.67%)发生甲减,低于对照组的5例(16.67%)。4.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有2例在敷药过程中出现轻微的局部皮肤红痒,有3例出现便溏、胃反酸等胃肠道不适;对照组有4例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胃胀、便溏等胃肠道不适,两组经调整用药及用药方式后不适症状消失。结论:中药瘿消解毒汤内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可以显着改善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壅盛型)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能促进ESR、CRP、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有降低甲减发生率的趋势,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的炎性指标,退热及缓解甲状腺疼痛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较之单纯中药口服疗效更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临床推广运用。
王程娜[5](2021)在《刘喜明教授分期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理化指标变化,梳理SAT中医临床规律,总结刘喜明教授分期论治SAT的经验,为中医划分SAT的临床分期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1)本研究对在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刘喜明教授诊治的SAT患者进行临床观察。(2)选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采集并记录患者在0周、4周、8周、12周就诊时的病历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温、甲状腺疼痛程度、甲状腺功能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数据的变化。(3)基于研究所得的发热、甲状腺疼痛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甲状腺功能变化、病机演变等中医特征,对SAT进行中医临床分期。结果:1.一般资料:研究纳入病例35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为1:6;发病高峰出现在30至60岁,占比85.71%;有65.71%的患者,既往曾接受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的治疗;20%的患者在就诊前持续服用甲状腺素药物治疗。2.临床表现:(1)甲状腺疼痛:早期患者中,有94.74%的患者出现甲状腺疼痛;其中重度疼痛最为多见,占比71.43%;疼痛以转侧疼痛为主,占所有疼痛患者的46.43%,疼痛患者中,有46.43%出现压痛,53.57%伴有放射痛,分别放射至头部(9例)、颈部(6例)、耳部(5例)、牙齿(2例)、胸部(1例)、肩部(1例)。(2)发热:73.68%的患者在早期出现发热;高热并不罕见,占发热患者的71.43%;多数患者(42.86%)发热无规律,部分患者表现为下午或夜间发热。(3)中医症状:除发热及甲状腺疼痛外,体重下降为患者早期最常见症状,占比达68.42%,其次为心悸(63.16%)、乏力(55.26%)、恶寒(47.37%)等;至病程中期,乏力成为主要症状,占全部症状的53.62%,另常见口干口渴(40.58%)、畏寒(33.33%)、多汗(27.54%)等;疾病进展至后期,仍以乏力症状最为多见,比例为50.86%,余见多汗(40.52%)、体重增加(31.90%)、食欲不振(29.31%)等。3.理化检查:(1)甲状腺功能:早期患者中,有57.89%的患者出现一过性甲亢;中后期患者中,有31.43%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5.71%的患者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血沉:本研究中42.86%的患者出现血沉加快。(3)甲状腺超声:35例患者中,21例提示片状低回声区或回声不均,12例甲状腺体积增大,9例局部血流丰富,2例伴有甲状腺结节。4.改善情况:(1)止痛:本研究中止痛最短时间为4天,最长时间为82天,平均止痛时间为20.33±17.79天。(2)退热:退热时间最快者3天,最慢者为41天,平均退热时间为13.93±9.96天。(3)症状积分:早期、中期、后期治疗前后的症状平均积分,分别由 15.81 降至 7.04(缓解度 55.47%)、8.85 降至 3.68(缓解度 58.42%)、4.68 降至 2.05(缓解度56.20%)。(4)甲状腺功能:末诊时仅余9例亚临床甲减。(5)血沉:恢复正常时间最短者为9天,最长者为45天,平均稳定时间为23.60±10.82天。5.证候分布:早期以邪郁少阳证最多(94.74%)、中期多见余邪未尽证(75.00%)、后期以耗气伤阴证为主(40.00%)。早期证素以毒、湿、痰为主;中后期均以气虚、阴虚最为常见,中期兼痰,后期兼气滞、阳虚、血瘀、饮等。6.用药规律:早期高频常用药物为连翘、柴胡、黄芩、青蒿;中期为连翘、青蒿、浙贝母、北沙参;后期高频者为黄芪、北沙参、当归、麦冬等。结论:1.中医分期:根据临床症候、病机变化等特点,将SAT分为三期。(1)急性期:伏邪引动,郁于少阳而致,以发热和甲状腺疼痛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一过性甲亢;(2)缓解期:热毒伤阴所致,以发热减轻,甲状腺疼痛消退为基本表现,可出现临床甲减或亚临床甲减;(3)恢复期:病程日久,耗气伤阴而成,发热及甲状腺疼痛消失,无高代谢症状,兼或不兼甲状腺功能减退。2.治疗要点:急性期以和解少阳,透邪解毒为法;缓解期以补气养阴,兼以解毒为纲;恢复期以重补脾气,益养肝阴为要。
巩志红[6](2021)在《郭俊杰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应临床病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郭俊杰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方药进行数据挖掘,并与临床辨证相结合,从而分析、总结郭俊杰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依据。方法:1.通过临床跟师学习,熟悉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分型表现,收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住院病历及门诊病历,并对相关病历进行梳理、分析,结合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郭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120例有效处方;2.将筛选出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郭教授治疗亚甲炎的120例有效处方,逐条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中,得出处方的证型分布,本病常用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潜在药物组合等。结果:本次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有效处方共120例,根据结果显示:1.本病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外感热毒证(54.17%)、肝郁化火证(22.5%)、脾肾阳虚证(12.5%)、痰瘀互结证(10.83%);2.郭教授在此期间治疗亚甲炎使用中药共78味,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药物共15味,按总频次从高到低排序,位于前十位的中药是:连翘、金荞麦、赤芍、牡丹皮、蒲公英、玄参、浙贝母、郁金、柴胡、夏枯草;3.药物在四气方面所占比重由高到低排序为:寒(53.99%)、温(24.6%)、凉(10.91%)、平(10.18%)、热(0.31%)。五味各占比重由高到低为:苦(44.32%)、辛(26.87%)、甘(19.55%)、酸(3.66%)、涩(2.88%)、咸(2.72%);4.药物归经占比前六位的依次为:肺、肝、胃、心、脾、肾;5.通过运用聚类分析,共得出7组药物的核心组合,并由此演变为7首新处方。结论:1.郭俊杰教授已有三十余年临床诊疗经验,熟谙经典,对本病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郭教授坚持“祛邪扶正,清补兼施”的八字方针,主张从气血津液理论对本病进行辨证,认为“毒邪、气滞、血瘀、痰凝”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本病的病机主要为内外合邪,虚实夹杂。主张对本病进行分期论治,常分为急性期(外感热毒证、肝郁化火证)和恢复期(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在用药方面,“辛、苦”并用,并以寒性药物为主,常归肺、肝、胃经,并由此开发出7首治疗亚甲炎的新处方,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参考。2.学生平时主观感悟与客观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出入,但中医讲求临床诊疗中应做到对“证”用药,切忌套用客观分析所得结果。
邓海镖[7](2020)在《银翘马勃散合升降散治疗亚甲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银翘马勃散合升降散治疗热毒炽盛型亚甲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更多的新思路和方法。方法:本次课题研究所纳入的病例均来自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同时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将80例患者以1:1的比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因为中途失访及退出病例各6例,均予以剔除,最终参与统计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予以口服银翘马勃散合升降散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且进行安全性评估。成果:(一)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二)疗效指标:经治疗6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FT4、FT3、TSH、ESR、CRP经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FT4、FT3、ES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TSH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6周后均未见安全性指标明显异常,对照组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和血压升高1例,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反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翘马勃散合升降散治疗热毒炽盛型亚甲炎具有良好疗效,在临床症状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上优于西药,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奇敏[8](2020)在《痛瘿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壅盛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根据导师高靖主任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具体临床病例,在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运用痛瘿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壅盛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属热毒壅盛证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治疗用药评价中药对该疾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中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人,在患者治疗期间嘱其在舒适的环境、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情。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饭后服用,初始剂量10mg口服,3次/d,后可根据患者症状变化情况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口服痛瘿方汤药,每次150ml,每日2次,连续观察8周。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着重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FT3、FT4、TSH)、血红细胞沉降率(ESR)、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安全性指标等数据情况,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痛瘿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壅盛型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治疗前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基线基本一致,治疗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2甲状腺激素情况治疗前两组的血清FT3、FT4、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8周后,将两组的血清FT3、FT4、TSH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有改善。治疗8周后,将两组的血清FT3、FT4、TSH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血清FT3、FT4、TSH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血红细胞沉降率情况治疗前两组的血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8周后,将两组的血沉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沉均有改善。治疗8周后,将两组的血沉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血沉方面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情况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总积分情况治疗8周后,将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证候均较前有改善。治疗8周后,将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颈前肿大、疼痛、发热、心悸、烦躁、乏力方面优于对照组。6中医证候疗效情况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率(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总疗效情况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54%)优于对照组的总效率(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方面本研究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压等安全性指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研究结论痛瘿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热毒壅盛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疼痛等方面)、改善甲状腺疼痛时间及退热时间、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甲状腺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在指导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上,有临床使用价值的。
王彤,张定华,连琯,李玉梅,朱文远[9](2020)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相关的自限性疾病。西医学治疗该病多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常会导致病情反复,病程延长。中医学治疗该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从中医学角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和治疗进行概述,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因病机为热毒内结、气机郁滞和痰凝、痰瘀互结,治法主要有分期辨证治疗、专方验方治疗、中药外敷治疗、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等。探讨了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及其现代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医学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特色和优势。
朱昱霖[10](2020)在《消瘿止痛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蕴结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消瘿止痛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蕴结证)进行临床观察,评估其治疗效果及可行性、安全性,从而进一步探讨相关机理,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蕴结证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瘿止痛汤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8周)。治疗后收集资料,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评价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甲状腺肿大情况改善比较:两组治疗后甲状腺肿大情况均得到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甲状腺肿大情况(P<0.05)。2.疼痛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为4.93±1.05天,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为6.21±1.37天,对照组颈部疼痛消失时间多于治疗组,对比差异明显(P=0.001<0.05)。3.实验室指标比较:对治疗8周后两组实验室指标(甲状腺功能三项、红细胞沉降率)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均为P<0.01,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以改善甲状腺功能和红细胞沉降率,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进行组间比较,发现P均>0.05,说明治疗8周后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没有差异;对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有效率为96.5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5.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有效率为89.65%,两组进行比较后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6.副反应率比较:治疗组出现激素相关副反应1例,副反应比率为3.45%;对照组出现副反应6例,副反应比率为21.43%,两组进行比较后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消瘿止痛汤联合泼尼松在改善亚甲炎患者颈前疼痛、颈前肿胀等主要症状上疗效显着,可以降低红细胞沉降率、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促进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无肝肾功能损害,较单独泼尼松治疗优势显着,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二、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西医诊治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西医诊断 |
1.1 亚急性甲状腺炎西医诊断 |
1.1.1 病史及临床表现 |
1.1.2 实验室检查 |
1.2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断 |
2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西医认识 |
2.1 西医认识 |
2.1.1 西医发病机制 |
2.1.2 西医分型 |
2.2 中医认识 |
2.2.1 中医病因病机 |
2.2.2 中医分型 |
3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西医治疗现状 |
3.1 西医治疗 |
3.2 中医治疗 |
3.2.1 中药汤剂 |
3.2.2中成药 |
3.2.3 贴敷治疗 |
3.2.4 耳穴疗法 |
3.2.5 其他 |
4 结语 |
(2)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与信息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基本情况 |
2.2 文献基本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3.1 随机序列产生的方式 |
2.3.2 分配隐藏 |
2.3.3 盲法的实施 |
2.3.4 结局数据的完整性 |
2.3.5 选择性报告结局 |
2.3.6 其他偏倚 |
2.4 Meta分析 |
2.4.1 临床疗效 |
2.4.2 中医证候积分 |
2.4.3 甲状腺功能 |
2.4.3. 1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2.4.3. 2 游离甲状腺素 |
2.4.3. 3 促甲状腺激素 |
2.4.4 症状消失时间 |
2.4.4. 1 疼痛消失时间 |
2.4.4. 2 退热时间 |
2.4.4. 3 消肿时间 |
2.4.5 血沉 |
2.4.6 发表性偏倚分析 |
3 讨论 |
(3)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规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现状 |
1.1 病因病机 |
1.2 治疗 |
1.2.1 辨证论治 |
1.2.2 分期论治 |
1.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2.4 单方验方治疗 |
1.2.5 内外同治法、外治法 |
2.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病理生理 |
2.4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 |
2.5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
3.小结 |
临床研究 |
第一部分 德尔菲(Delphi)法问卷调查 |
1.德尔菲(Delphi)法 |
2.制定调查问卷 |
3.专家遴选 |
4.统计分析方法 |
5.专家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
第二部分 专家论证会 |
第三部分 同行征求意见 |
1.同行征求意见的执行 |
2.同行征求意见的结果及采纳情况汇总 |
第四部分 专家指导组审核 |
1.审核会议 |
2.审核结果 |
讨论 |
1.关于德尔菲法 |
2.制定地方性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规范的意义 |
3.研究中原则与存在的问题 |
4.对进一步工作思考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表 |
附录2: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表 |
附录3:第一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附录4:第一轮调查问卷专家意见 |
附录5:第二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附录6:地方性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规范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基本情况 |
学习经历 |
(4)瘿消解毒汤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壅盛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及辩证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观察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试验药物与治疗 |
2.2.1 试验药物 |
2.2.2 分组治疗 |
2.3 观测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不良反应 |
2.6 统计学方法 |
3 试验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1.1 性别比较 |
3.1.2 年龄比较 |
3.1.3 病程分布比较 |
3.1.4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1.5 治疗前ESR与 CRP比较 |
3.1.6 治疗前甲状腺功能比较 |
3.2 临床疗效比较 |
3.2.1 治疗前后两组病患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2.2 两组病患发热消退、甲状腺疼痛明显缓解时间的比较 |
3.2.3 治疗前后两组病患ESR与 CRP的比较 |
3.2.4 治疗前后两组病患甲状腺功能的比较 |
3.2.5 两组疾病综合性疗效比较 |
3.2.6 两组疾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3 甲减发生率及复发率 |
3.4 不良反应观察 |
讨论 |
1 选方分析 |
2 组方分析 |
2.1 瘿消解毒汤组方分析 |
2.2 如意金黄散组方分析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3.2 退热、甲状腺疼痛明显缓解时间分析 |
3.3 对ESR、CRP和甲功的影响分析 |
3.4 临床疗效分析 |
3.5 甲减与复发率分析 |
3.6 不良反应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西医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5)刘喜明教授分期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辨治SAT的述评 |
1 SAT的中医病名 |
2 SAT的中医病因与瘿病病因有根本性不同 |
3 SAT的病机 |
4 当代医者分期分型治疗SAT的研究 |
5 本研究的前期基础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依据国内外指南及协会共识的SAT概述 |
1 SAT的定义 |
2 流行病学 |
3 SAT的临床诊断 |
4 SAT的病程分期 |
5 SAT的理化检查 |
6 SAT的分期治疗 |
7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35例SAT患者的临床总结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主要症状 |
2.3 SAT理化指标 |
2.4 SAT证候证素基本组成及变化 |
2.5 SAT用药分析 |
3 讨论 |
3.1 一般情况 |
3.2 西药使用情况 |
3.3 发热及甲状腺疼痛具备典型的SAT早期中医证候特征 |
3.4 甲状腺功能变化可以体现邪毒与正气的强弱 |
3.5 中医症状的分布可以反映SAT症状谱的变化 |
3.6 基于中医理论的SAT分期 |
3.7 SAT的分期治疗理念 |
4 典型病案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郭俊杰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诊疗资料及方药采集 |
2.2 数据处理 |
2.3 数据录入 |
2.4 数据提取 |
2.5 数据分析 |
3.统计结果 |
3.1 处方纳入结果 |
3.2 数据统计结果 |
讨论 |
1.郭俊杰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经验总结 |
2 验案举隅 |
3.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银翘马勃散合升降散治疗亚甲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医对亚甲炎的认识 |
1.1.1 祖国传统医学对亚甲炎的认识 |
1.1.1.1 瘿病的病名 |
1.1.1.2 瘿病的病位 |
1.1.1.3 瘿病的病因 |
1.1.1.4 瘿病的病机 |
1.1.1.5 治疗瘿病的药物 |
1.1.1.6 治疗瘿病的治法方药 |
1.1.2 近现代中医家对亚甲炎的认识 |
1.1.2.1 瘿病的病因病机 |
1.1.2.2 瘿病的治疗 |
1.1.3 小结 |
1.2 西医对亚甲炎的认识 |
1.2.1 亚甲炎的流行病学 |
1.2.2 亚甲炎的治疗 |
1.2.2.1 纯西医治疗 |
1.2.2.2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甲炎 |
1.2.3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内容 |
2.1.1 入组的病例和分组 |
2.1.2 诊断标准 |
2.1.2.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2 中医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入组和分组方法 |
2.2.2 治疗方法 |
2.2.2.1 对照组 |
2.2.2.2 治疗组 |
2.2.3 疗效评价标准 |
2.2.3.1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2.2.3.2 病情轻重程度分级 |
2.2.3.3 相关生化指标 |
2.2.4 安全性指标 |
2.2.5 统计学分析 |
2.2.6 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
2.2.6.1 不良反应 |
2.2.6.2 依从性的问题 |
第三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3.1 病例失访及退出情况 |
3.2 一般资料 |
3.2.1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情况 |
3.3 结果分析 |
3.3.1 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情况 |
3.3.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情况 |
3.3.3 两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比较情况 |
3.3.4 两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比较情况 |
3.3.5 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情况 |
3.3.6 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情况 |
3.3.7 两组C-反应蛋白(CRP)比较情况 |
3.4 安全性指标与不良反应 |
3.4.1 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情况 |
3.4.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情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热毒炽盛型瘿病的病因病机 |
4.2 银翘马勃散合升降散的方药释义 |
4.3 银翘马勃散合升降散的现代药理 |
4.4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痛瘿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壅盛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案 |
2.1 病例分组 |
2.2 一般医嘱 |
2.3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4 治疗组治疗方案 |
2.5 观察时间 |
3 临床观察指标 |
3.1 一般项目 |
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3.3 疗效性观察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4.1 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4.3 安全性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完成情况 |
2 临床资料分析 |
2.1 一般情况 |
2.2 治疗前两组甲状腺激素(TSH、FT3、FT4)情况 |
2.3 治疗前两组血红细胞沉降率(ESR)情况 |
3 疗效比较 |
3.1 临床疗效比较 |
3.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3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3.4 治疗后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情况 |
3.5 血沉指标变化比较 |
3.6 甲状腺激素(FT3、FT4、TSH)变化比较 |
3.7 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1 研究目的与背景 |
2 从毒邪学说论亚急性甲状腺炎 |
2.1 毒邪的含义 |
2.2 毒邪的分类 |
3 导师高靖主任立足毒邪以行辨治 |
3.1 毒邪致亚甲炎的病机特点 |
3.2 毒邪致亚甲炎的分期特点及治疗 |
3.3 痛瘿方的立方依据 |
3.4 方药分析及药物现代药理作用 |
3.5 临床疗效分析 |
4 本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中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认识 |
1 病名的探讨 |
2 病因理论的探讨 |
2.1 饮食水土 |
2.2 情志内伤 |
2.3 个人体质 |
2.4 外感六淫 |
3 病机理论的探讨 |
4 中医治疗进展 |
4.1 辨证论治 |
4.2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甲炎 |
4.3 中医外治 |
文献综述二 西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
1 概念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1 病毒感染因素 |
2.2 自身免疫因素 |
2.3 遗传因素 |
3 临床表现 |
3.1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3.2 甲状腺疼痛 |
3.3 甲状腺肿 |
4 诊断标准 |
5 检验学特点 |
6 西医治疗进展 |
6.1 一般治疗 |
6.2 对症治疗 |
6.3 其他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1.1 热毒内结 |
1.2 气机郁滞 |
1.3 痰凝、痰瘀互结 |
2 临床治疗 |
2.1 分期治疗 |
2.2 专方、验方加减治疗 |
2.3 外敷治疗 |
2.4 中药内服外敷 |
3 常用药物及其现代研究 |
4 小 结 |
(10)消瘿止痛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蕴结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与方法 |
2.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分析 |
2.疗效分析 |
3.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立论依据 |
2.现代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
3.祖国医学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
4.导师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 |
5.立法遣方 |
6.药物分析及现代研究 |
7.疗效分析 |
8.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B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附表4 |
附表5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中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西医诊治研究现状[J]. 杨杨,黄菲. 亚太传统医药, 2021(10)
- [2]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J]. 余丹丹,潘研,陈亚琳,闫诏,张胜威,燕树勋. 中医临床研究, 2021
- [3]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规范的研究[D]. 孔祥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瘿消解毒汤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壅盛型)临床研究[D]. 吕志杨.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刘喜明教授分期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总结[D]. 王程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郭俊杰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规律及经验总结[D]. 巩志红.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1(09)
- [7]银翘马勃散合升降散治疗亚甲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邓海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痛瘿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壅盛型)临床研究[D]. 奇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王彤,张定华,连琯,李玉梅,朱文远. 中医研究, 2020(07)
- [10]消瘿止痛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热毒蕴结证的临床研究[D]. 朱昱霖.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