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银行业电子化风险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潘玉蓉[1](2022)在《广东银保监局:打造金融监管广东特色 助力广东稳住经济大盘》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在全国各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2021年GDP为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经济的稳健增长,离不开背后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2021年末,广东银保监局辖内(不含深圳,下同)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其?
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课题组[2](2021)在《聚金融之力 打好支持乡村振兴“硬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东银保监局瞄准乡村振兴中的痛点问题,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打造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供给体系、优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服务模式、营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助力广东全面乡村振兴迈入全国第一方阵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
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课题组[3](2021)在《凝聚普惠金融合力 服务广东乡村振兴》文中提出清晰绘制广东银行业保险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引导机构下沉服务重心,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推动广东"三农"金融发展实现"三个持续提升"近年来,广东银行业保险业(不含深圳市,下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银保监会工作安排,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谢华隽[4](2020)在《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行是中国金融四大支柱行业之一。随着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商业银行体系复杂度、开放度越来越高,商业银行领域各种乱象和风险隐患层出不穷,商业银行内部违纪违法案件高发频发。近年来,惠州市商业银行出现了多起大型违法违规事件,反映出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着较多问题。实践证明,良好的商业银行监督管理不仅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也有助于提高银行系统的稳健性。因此,在惠州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下,作为商业银行监管部门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惠州监管分局如何强化监管之腕,加强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引导惠州市商业银行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作用,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呈现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存在市场准入监管有效性不足、非现场监管覆盖不全、现场检查针对性不强、风险监管和风险预警不充分、信息披露监管不严格等问题,并从监管法制、监管力量、监管机构、监管科技、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的解决对策:完善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优化横向纵向部门间的监管合作模式;加大科技投入运用,推动实施大数据监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力量;提高商业银行监管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
广东银行同业公会金融科技工作委员会[5](2020)在《疫情影响下银行业金融科技变革的危与机——广东银行业应对新冠疫情创新举措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每一次重大疫情,不仅是一次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次重大技术变革和认知变革的开始,既是危机也是转机,机遇往往蕴藏在挑战之中。银行应积极总结运用金融科技应对疫情所积累的经验,为下一个阶段催化数字化转型、加快进入银行4.0提供重要动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东银行业勇担金融责任,快速行动,以科技赋能金融为疫情防控资金需要注入"新活力"。2020年2月,广东
陈嬿妮[6](2019)在《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强监管去杠杆使社会融资总量萎缩过快,流动性收缩导致信用风险不断释放。银行在加大核呆、债转股和市场化处置力度的情况下,不良贷款和关注贷款比例仍居高不下。华兴银行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前8年的不断努力,经营业绩取得各级政府及机构的肯定,但在这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系统性金融风险挑战加剧的今天,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贷资产质量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目标,是银行的“生命线”,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就该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转型展开讨论,以广东省乃至佛山市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情况为分析背景,以本人从事的风险管理工作为依托,结合在兰州大学二年学习过程中,对信贷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处置等风险管理方法的学习,到对全面风险管理理论、Logistic逻辑回归理论模型等的学习体会,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寻找问题。在确立华兴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案的改进目标及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结合当前严监管要求,提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的方法。从该行数据存储现况出发,结合银行多年的风险管理经验,利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满足有效性、可靠性、一致性的客户评级指标体系。利用对客户经营状况以及经营能力有显着影响的财务指标,分析和提炼出客户经营状况和风险特征,构建基于Logistic逻辑回归的客户评级模型,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从而得出该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的内容。同时,本文从信贷风险度量方面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对优化前后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做出对比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案的实施保障。最后,提出对待研究问题的展望,对其他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王晓君[7](2013)在《广东银行业集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随着广东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近几年广东银行业也出现了明显的集聚趋势。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健康合理地发展银行业、调整银行业集聚的结构对广东今后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在理论上归纳了集聚的基本概念,同时总结了广东地区近些年来银行业集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接着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广东地区内选取部分样本城市作为分析范围,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银行业集聚指标来衡量各地市银行业集聚的水平,通过分析得出广东地区具有银行集聚能力的地市只有广州、深圳和东莞。再运用威尔逊模型对银行业具有扩散影响能力的三个地市的辐射范围进行测定。最后,采用广东各地市2002-2011年的年度数据,借助计量统计工具Eviews对广东各地区银行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探究广东地区整体银行业集聚及影响因素,本文指出了广东地区银行业集聚中心存在银行业资源种类和地域分布单一且现有集聚中心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所选的影响因素对各区域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结论,本文建议应增强对外资银行及城市地方银行的支持力度来提高广东地区银行业资源种类的多样性,构建少数高水平一级集聚中心附加多个二级中心辐射点发展模式等相关建议。
杨育智[8](2010)在《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正式成为结算货币之一,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终于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是我国经济金融史上的一大突破。2009年7月7日,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为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办理了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广东与港澳、东盟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式拉开序幕。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自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广东的现实结算规模与最初普遍预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鉴此,认清广东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有利条件,深入探讨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和未来结算前景,进而提出适合广东省情的对策建议,最终为广东经济发展和“贸易强省”、“金融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的研究目的正在于此。本文首先对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等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与铺垫。然后,就对外贸易中的结算货币选择理论和现有涉及人民币结算方面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特点和不足。随后,在综合归纳广东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诸多有利条件的情况下,就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以当年日本在推进本币结算过程中的经验为参照,对广东未来数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进行了初步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10年广东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约为800亿元,如加上服务贸易结算、非贸易结算以及投资结算等,估计全年结算量有可能突破1000亿元大关;而到了2015年,广东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可达1.4万亿的规模,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和乐观。最后,着眼全国、立足广东,密切结合实际,从政策、银行和企业等三个层面系统地提出了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对策建议。近年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尤其对人民币国际化及其推动措施等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分析,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是,以理论为基础、以计量为手段、以实证为依据,对广东这样一个贸易大省、金融大省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行全面分析、初步测算的却为数极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不再仅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各种基本问题进行全面阐述,而以实证研究为主,侧重于定量分析,希望为广东深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基础,同时也在澄清某些模糊认识上作一些新的尝试。
邹华莉[9](2008)在《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银行业成为中外资银行、金融机构必争之产业,尤其体现在我国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银行业务争夺的热点。广东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广东省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在外资银行有着优良的金融产品、资源优势的竞争压力下,广东省银行业(本文主要指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是金融产品优势,而这关键取决于银行的创新能力。本文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广东省商业银行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国内外金融业务创新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并与香港银行业务创新作比较,找出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广东省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要素,提出了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策略及内容。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对创新理论、金融创新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回顾。第二部分对于银行创新理论列出框架,从银行创新的动机到银行创新的内容,然后系统地从宏、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银行创新的影响效应,银行业务创新的趋势。第三部分对于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主要从银行资产业务创新、负债业务创新、中间业务创新(银行卡服务创新、三业合作创新、虚拟电子化创新、理财服务)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香港银行业务创新(资产业务创新、负债业务创新和中间业务创新)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广东省商业银行出现问题所在,如创新力度不够,原创性少等。第四部分,针对问题给出业务创新的方法,给予广东省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的策略,广东省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科技、人才的投入;中央银行给予政策鼓励;监管部门加强法制建设。本文旨在对广东省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的内容和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广东省商业银行和业内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丽琼[10](2007)在《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外资银行即将全面进入的竞争压力,以及信息时代对金融服务的客观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大服务渠道创新力度。本文从金融创新理论的角度,结合自己十多年在银行业服务渠道电子化方面的工作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渠道发展创新进行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各种服务渠道和渠道整合状况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服务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信息平台建设问题、渠道结构失衡、渠道之间冲突、服务渠道营销功能薄弱、渠道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发挥组合效应。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渠道创新过程中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渠道需求与渠道供给匹配问题、客户与银行之间渠道使用倾向的差异、银行的多渠道管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商业银行渠道整合模式和服务渠道创新—渠道整合模型,该模型由六个步骤和一个基础组成:细分客户群、分析各群渠道需求;设计产品的市场覆盖组合、设计各渠道功能;改进渠道对客户群的适应性;客户迁移、拓展客户使用渠道;教育客户;创新过程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并就如何按照模型实施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渠道创新进行了对策研究和实施效果的分析。
二、广东银行业电子化风险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银行业电子化风险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银保监局:打造金融监管广东特色 助力广东稳住经济大盘(论文提纲范文)
主动创新 优化服务 |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 |
探路智慧监管 |
金融向善支持共同富裕 |
双碳工作摘得多个“首单” |
(2)聚金融之力 打好支持乡村振兴“硬仗”(论文提纲范文)
瞄准痛点蓄势突破涉农主体发展瓶颈 |
多维施策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广东路径” |
(一)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 |
(二)创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服务模式 |
(三)营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
(3)凝聚普惠金融合力 服务广东乡村振兴(论文提纲范文)
强化监管引领“三农”金融实现三个持续提升 |
强化重点支持金融支农硬任务“两个超额完成” |
强化体系建设全方位搭建“三农”风险保障网 |
强化抗疫保障金融助农有效“战疫情” |
强化模式创新围绕“广东特色”打造“四大模式” |
(4)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综述小结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商业银行 |
2.1.2 银行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
2.2.2 银行监管治理 |
第三章 惠州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监管情况 |
3.1 惠州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
3.1.1 惠州经济发展概况 |
3.1.2 惠州市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
3.1.3 惠州市商业银行运行特点 |
3.1.4 惠州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
3.2 惠州市商业银行现行监管情况 |
3.2.1 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和体制 |
3.2.2 惠州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原则和监管要求 |
3.2.3 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手段 |
第四章 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市场准入监管的有效性不足 |
4.1.2 非现场监管的覆盖不全 |
4.1.3 现场检查的针对性不强 |
4.1.4 风险监管和风险预警不充分 |
4.1.5 信息披露监管不严格 |
4.2 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商业银行监管法制方面的影响 |
4.2.2 商业银行监管力量方面的影响 |
4.2.3 地方监管自主权方面的影响 |
4.2.4 商业银行监管信息手段运用的影响 |
4.2.5 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监管实效的影响 |
第五章 完善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
5.1 完善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
5.1.1 建立系统完整的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
5.1.2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监管责任制 |
5.1.3 推进地方银行监管实施细则的制定 |
5.2 优化横向纵向部门间的商业银行监管合作模式 |
5.2.1 加强横向部门监管协同形成合力 |
5.2.2 加强纵向监管部门协调增强地方自主权 |
5.3 加大科技投入运用,推动实施大数据监管 |
5.3.1 建立地方银行大数据监管系统 |
5.3.2 强化监管和科技的协同合作 |
5.4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力量 |
5.4.1 拓宽监管人才输入渠道 |
5.4.2 提升监管人员专业化水平 |
5.4.3 激活监管队伍活力 |
5.5 提高商业银行监管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5.5.1 深化商业银行监管政务公开 |
5.5.2 发挥社会各界监督力量 |
5.5.3 加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谈话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框架 |
1.3.1 论文的结构 |
1.3.2 论文的框架 |
第二章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综述 |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
2.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 |
2.1.3 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步骤 |
2.1.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 国内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的现状 |
2.2.1 国内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现状 |
2.2.2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现状 |
2.3 国内外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
2.3.1 国内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
2.3.2 国外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情况 |
2.3.3 国内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情况评述 |
第三章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的发展简述 |
3.1.1 基本情况 |
3.1.2 业务情况 |
3.1.3 财务情况 |
3.1.4 组织架构与人员情况 |
3.2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3.2.1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现有风险管理体系 |
3.2.2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资产整体情况 |
3.2.3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新发生风险预警情况 |
3.3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信贷业务结构不科学 |
3.3.2 信贷业务创新驱动力不足 |
3.3.3 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
3.3.4 风险经理队伍建设滞后 |
3.3.5 外部风险问题 |
第四章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 |
4.1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
4.1.1 总体目标 |
4.1.2 具体目标 |
4.2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
4.2.1 坚持以风控为基础的稳健发展原则 |
4.2.2 坚持风险容忍度范围内收益最大化原则 |
4.2.3 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4.2.4 坚持把握和控制好基础资产原则 |
4.2.5 坚持业务创新风控先行的原则 |
4.2.6 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测度相结合原则 |
4.3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
4.3.1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4.3.2 建模方法 |
4.3.3 实证分析方法 |
4.4 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内容 |
4.4.1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客户信用评级模型构建 |
4.4.2 合理适度调节信贷结构,严防大额风险暴露 |
4.4.3 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
4.4.4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
4.4.5 提升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 |
4.4.6 严格责任追究,构建防范信贷风险的长效治理机制 |
第五章 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评价与实施保障 |
5.1 优化前后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模式的对比评价 |
5.1.1 信贷风险度量方面 |
5.1.2 信贷风险管理方面 |
5.2 实施保障 |
5.2.1 经济政策的支持 |
5.2.2 总行的有效监管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问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广东银行业集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 银行业集聚的理论基础 |
2.1 集聚相关的概念及含义 |
2.2 银行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区别和联系 |
2.3 银行业集聚发展的价值分析 |
2.4 影响银行业集聚的因素分析 |
3 广东银行业集聚发展现状 |
3.1 广东银行业发展过程与现状 |
3.2 广东银行业集聚程度分析 |
3.3 广东银行业辐射力分析 |
4 实证分析 |
4.1 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 |
4.2 实证结果评价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8)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主要创新 |
第二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理论研究 |
2.1 重要概念界定 |
2.2 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 |
2.3 人民币结算文献综述 |
2.4 简要评述 |
第三章 广东发展跨贸人民币结算的有利条件及主要影响 |
3.1 有利条件 |
3.2 主要影响 |
第四章 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与规模测算 |
4.1 历程回顾 |
4.2 发展现状 |
4.3 主要问题 |
4.4 规模测算 |
第五章 深入推进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对策建议 |
5.1 在政策层面上多方配合协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5.2 在银行层面上多管齐下助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5.3 在企业层面上积极主动全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思路和结构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创新理论综述 |
2.1.1 创新的涵义 |
2.1.2 创新的内容 |
2.2 金融创新理论综述 |
2.2.1 金融创新的涵义 |
2.2.2 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
2.2.3 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 |
2.2.4 金融创新的经济影响 |
2.3 银行业务创新理论综述 |
2.3.1 银行业务创新的分类 |
2.3.2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特征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我国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研究 |
2.4.2 我国银行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3章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理论框架 |
3.1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动因 |
3.1.1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内部动因 |
3.1.2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外部压力 |
3.2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表现形式 |
3.2.1 资产业务创新 |
3.2.2 负债业务创新 |
3.2.3 中间业务创新 |
3.3 银行创新的效应分析 |
3.3.1 银行创新的宏观效应分析 |
3.3.2 银行创新的微观效应分析 |
3.4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历史演变及趋势 |
3.4.1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历史演变 |
3.4.2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趋势分析 |
第4章 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分析 |
4.1 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基本状况 |
4.1.1 银行资产业务创新状况 |
4.1.2 银行负债业务创新状况 |
4.1.3 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状况 |
4.2 广东省与香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分析 |
4.2.1 资产业务创新 |
4.2.2 负债业务创新 |
4.2.3 表外业务即中间业务创新 |
4.3 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
4.3.1 创新力度不够强 |
4.3.2 业务创新领域不平衡 |
4.3.3 创新的内容外延多,内涵少 |
4.3.4 创新都是自上而下推动而产生的 |
4.4 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 |
4.4.1 商业银行内部因素 |
4.4.2 商业银行外部因素 |
第5章 促进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策略研究 |
5.1 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策略 |
5.1.1 资产业务创新 |
5.1.2 负债业务创新 |
5.1.3 中间业务创新 |
5.1.4 优化银行内部环境创新 |
5.1.5 改进银行外部环境创新 |
5.2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 |
2. 商业银行渠道创新理论基础 |
2.1 金融创新概念 |
2.2 金融创新理论 |
2.3 商业银行渠道创新 |
3. 国外商业银行服务渠道创新借鉴 |
3.1 国外银行业服务渠道发展战略 |
3.2 国外商业银行渠道整合趋势 |
3.3 借鉴意义 |
4. 我国商业银行现有服务渠道分析 |
4.1 商业银行服务渠道简介 |
4.2 商业银行服务渠道比较 |
4.3 商业银行渠道创新的现状与问题 |
5. 商业银行服务渠道创新的模式和模型研究 |
5.1 创建银行渠道整合创新模式 |
5.2 服务渠道创新—渠道整合模型 |
6.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创新的对策研究 |
6.1 建立银行综合服务平台,创建渠道整合的基础 |
6.2 采用服务渠道创新—渠道整合模型进入创新良性循环 |
6.3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整合部分对策实施效果分析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广东银行业电子化风险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银保监局:打造金融监管广东特色 助力广东稳住经济大盘[N]. 潘玉蓉. 证券时报, 2022
- [2]聚金融之力 打好支持乡村振兴“硬仗”[J]. 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课题组. 中国农村金融, 2021(21)
- [3]凝聚普惠金融合力 服务广东乡村振兴[J]. 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课题组. 中国农村金融, 2021(09)
- [4]惠州市商业银行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谢华隽.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疫情影响下银行业金融科技变革的危与机——广东银行业应对新冠疫情创新举措调研报告[J]. 广东银行同业公会金融科技工作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 2020(04)
- [6]华兴银行佛山分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改进方案研究[D]. 陈嬿妮. 兰州大学, 2019(02)
- [7]广东银行业集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晓君. 暨南大学, 2013(01)
- [8]广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杨育智.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2)
- [9]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D]. 邹华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8(03)
- [10]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渠道创新研究[D]. 朱丽琼. 暨南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