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级综合医院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朱旭钰[2](2020)在《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医院管理背景下我国处于多元办医格局,医院数量逐年增加,评审评价不断开展。其中,我国民营综合性医院数量多,但评审评价参与度不高,评价级别低。医院评审评价在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规范运营管理,提升整体水平,促进长远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采取的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全世界公认的医院管理重要制度之一,也是我国建立并完善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民营医院参与到医院评审评价活动中,既符合国家政策需要,又能促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保障医院医疗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助力医院评审评价管理现代发展。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五种研究方法,结合三种理论,现代医院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在现代医院管理背景下对民营综合性医院的评审评价进行整体性、全面性研究。梳理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现状,阐述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发展历程,论证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出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进展状况,并对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以苏州市XX民营综合性医院为个案实地深入调研,结合XX医院概况,归纳XX医院内部评审评价实施采取的相应措施,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与此同时,对医院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展开研究,包括政府机构对医院评审评价的现场检查、系统追踪与实地考核,社会组织的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医疗行业协会的客观评价,综合总结内外两方面评审评价,以小见大,完善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对策建议,探索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现代发展方向,提出评审主体多方参与,管理方式规范化;组建评审团队系统,评价执行专门化;医院评价综合统一,实施细则同质化;标准设置更加全面,评审内容科学化;条款分布细化至点,评价方式精细化;紧密结合医改动向,彰显评审特色化;运用网络数据技术,融入评审信息化七大方向。
郭胜[3](2020)在《山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放射技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在吸收国内外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找和分析影响放射技师绩效的相关因素,旨在探索山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放射技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医院放射技师绩效评价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为我国公立医院医技人员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医院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和评价方法,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法建立放射技师绩效评价体系备选指标库。从山东省内三甲综合医院选择30位放射技术以及医院绩效管理专家,运用德尔菲法对拟定的指标体系框架进行筛选,通过专家意见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等保证筛选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均值、标准差、满分比、变异系数来判断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设定指标筛选标准为同时满足重要性分值均数大于3.5,变异系数小于0.25两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并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结果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均大于0.7,且前期通过文献和访谈对问卷内容多次修改,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两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达到70%以上,专家权威系数为0.88,专家协调程度显着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表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专家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两轮咨询过后确立了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的山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放射技师绩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CR值均小于0.1,一致性可接受,其中一级指标医疗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满意度评价、加分项的权重分别为0.3827、0.2466、0.1204、0.1589、0.0913。结论本研究基于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山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放射技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放射技师的绩效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推动放射技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提升,同时促使放射技师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增强医院服务质量。
程丽霞[4](2020)在《新时代军队大型综合医院核心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军队医院是保障部队官兵战斗力的核心卫勤力量,也是社会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军队医院,医疗质量既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又是战斗力的试金石。我国自从2009年启动新医改,相关工作进展如火如荼,大型综合医院要主动适应改革,实现转型发展。与此同时,军改的步伐也在加快。从2016年3月发布军改的通知起,截至2019年6月,有关军队医院的改革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军队的发展离不开后勤医疗卫生的配合,而平时军队医院的发展还需要统筹全民医疗。因此,在新时代(新医改和军改)背景下,军队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目的:一是系统梳理并呈现医院医疗质量方面最前沿的文献信息,体现其研究现状特点;二是筛选并构建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核心医疗质量评估指标。通过上述研究,以期进一步丰富医院医疗质量研究的方法内涵,并为新时代背景下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的管理者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实践提供关注焦点。方法:首先以医疗质量研究领域的2938篇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医疗质量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和重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在文献资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基础上,课题组通过小组讨论法确定了初步的核心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采用Delphi法咨询35位医院管理专家,进行军队大型综合医院核心医疗质量评估指标筛选。结果:通过文献计量法,机构分析的知识图谱展示了研究主体为卫生行政管理研究部门、高校卫生管理学院,作者的知识图谱说明了领域内主要作者之间有较好的合作关系,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展示了研究关键词汇,进而得到了医疗质量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医疗安全、医院管理、临床路径、综合评价。通过Delphi法,建立起含7个一级条目(学科平台的条件、医务人员配置质量、卫生战备质量、临床技术创新、医疗技术质量、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医疗服务质量)和22个二级条目(临床重点专科个数,医疗设备配置合理性,医/护患比,中高级职称比率,战备装备种类数量与质量,战备岗位责任制完善程度,战备应急预案完善度,立项项目数,创新成果,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 index,CMI),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合理用药率,医疗事故认定率,医院感染发生率,管理组织体系健全情况,管理制度完善情况,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军人零待床执行率,患者满意度)的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核心医疗质量指标。结论:1.近十年来,医疗质量方面研究热点在于医疗安全、医院管理、临床路径、综合评价等四大方面。在医疗质量的综合评价方面,现有很多关于医疗质量的评估模型、系统、指标可以给予参考和借鉴,但是还缺乏专门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军队医院核心医疗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2.通过Delphi法,我们提供了一个包含7个一级条目和22个二级条目的军队大型医院核心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应用于军队医院内部的医疗质量管理之中;3.在医院的核心医疗质量管理中,一级指标学科平台的条件、医务人员配置质量、卫生战备质量、临床技术创新、医疗技术质量、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程度比较接近,二级指标中临床重点专科个数、医疗设备配置合理性、医/护患比、中高级职称比率、战备应急预案完善度、立项项目数、创新成果、军人零待床执行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最高,倘若在管理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应对这些核心指标予以更多重视。
王燚[5](2020)在《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管理策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估算全国有心血管病(CVD)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卒中1300万、冠心病(CAD)1100万,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已经高于43%,超过肿瘤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杀手,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且正加快向年轻人群蔓延。冠心病的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43%,59%的患者就诊于三级医院,虽然目前我国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冠心病的死亡率仍然呈上升趋势。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是使用健康管理的方法,遏制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长。我国也非常重视心血管等慢性病的管理,但我国现有的以基层为重点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并未能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充分发挥遏制增长的作用。按照健康中国的战略,三级综合医院必须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特别是对于数量巨大的三级综合医院门诊人群。1.研究目的秉持―战线前移‖的观念,打破慢病健康管理主要研究基层医疗机构、三级医院主要研究出院患者的传统模式,以人数最为集中和庞大的三级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为突破口,以提高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健康管理的效能为目的,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为三级综合医院心血管疾病的慢病管理提供思路依据,以期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再)患病率、病死率。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对某军医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342例新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的门诊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36个短项目作为影响因子,评估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QRL)的八个维度,包括身体功能、身体问题导致的角色限制、身体疼痛、一般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问题导致的角色限制和心理健康。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评估了这些影响因子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程度,探讨其与冠心病门诊患者的预测关系,重点发现可干预的影响因素。(2)文献分析法:为保障医学行为的安全性,对于医疗干预内容的文献,主要以指南、专家共识等文献为分析对象,通过知网、维普、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官网等数据库资源,以―心血管‖、―预防‖、―健康管理‖、―运动‖、―睡眠‖、―指南‖、―共识‖为主题或关键词,进行组合式搜索,同类指南选取最新版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内容进行逐一归类,总结出干预内容及其优缺点。以―慢病管理‖为主题或关键检索并逐一阅读,筛查出与运行干预相关的有效文献;以―心血管健康管理‖、―三级综合医院‖、―三甲医院‖为主题或关键词检索并逐一阅读,筛查与运行干预相关的有效参考文献。通过百度搜索,以―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主题检索,筛选出关于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的报道。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内容进行逐一归类总结,总结归纳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医疗干预的模式及其优缺点。(3)SWOT分析法: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根据影响冠心病患者HRQL的可干预因素和健康管理各个环节,列出并分析三级综合医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运用策略配对方法、专题小组讨论,以矩阵方式提出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SO、WO、ST和WT策略内容,选择重复率高的条目为优先策略建议。3.结果(1)年龄较大,女性,不运动,文化程度较低,月收入较低,吸烟/饮酒习惯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脂血症的患者的生理HRQL得分较低。生理健康状况与年龄、睡眠质量、运动习惯和月收入有关。文化程度较低,月收入较低的人的心理HRQL得分较低。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运动和月收入有关。较高的月收入、经常锻炼与较高的生理和心理HRQL分数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身心HRQL与运动和月收入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月收入≥5000元的患者的HRQL评分高于月收入<5000元的患者。睡眠质量和饮酒与身体的HRQL呈负相关,与精神的HRQL无关。(2)医疗机构干预“运动”和“睡眠”的干预内容:(1)不同心血管指南对于运动的描述侧重有所不同,主要分为运动定量指标的理论推荐和干预内容(包括定量指标和实施方法)。理论推荐的定量指标基本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相关表述一致。(2)运动相关医疗干预方式主要有:教育-运动评估-心肺功能评估-危险分层-运动处方-运行处方原则-运动处方的实施。(3)干预内容的重点:CVD一级和二级预防均建议改善运动,建议临床医生既提供药物处方,也提供运动处方和帮助改善睡眠。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心血管获益越大,但同时伴随运动风险增加。医生既要关注运动风险,又要关注患者的运动耐力下降,要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运动耐量。运动干预的目的是找到最有效且安全的运动阈值,长期坚持、动态评估并优化。医疗机构对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干预,正在被大家所接受,但仍需要推广。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与睡眠质量均需要专业的评估客观的量化以指导干预措施。睡眠不好既可以是一种生理疾病,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疾病,要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睡眠、心理、运动有很强的相关性,可见通过在心理、运动、睡眠三者之间任一因素的改善,另外两个因素都能正向改善。无论是运动干预还是睡眠干预,都需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3)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的模式:(1)美国、日本、芬国慢病的有效遏制,从全面筛查做起,得力于其强大的基层医疗系统和医疗保障体系,但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在我国推广。(2)我国1997年颁布了《全国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试行)》将心血管疾病明确纳入慢性病管理范畴历经20余年探索,我国逐步形成了家庭签约、分级诊疗、区域医疗联合体、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制度或服务模式,总体上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强调多部门参与,基本都涵盖了三级综合医院,管理对象为社区居民。(3)由于各级分工协作体制未能完全理顺,政府负担重等原因,多部门参与的模式推广度有限。(4)三级综合医院为依托的慢病健康管理模式,主要针对体检中的高危人群、门诊分诊人群和双向转诊人群。兼顾全科医师培养和社区人才培养的职能,为防治前移、主动下转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5)心血管专科为依托开展的健康管理模式,对象主要为出院患者,作为二级预防和延续治疗,目的在于提高患者治疗控制率,但会加重患者对三级综合医院的依赖度,也带来了人力资源的压力,急需同时加强医联体的建设和基层单位的能力建设,以加强下转效率。(6)“心脏康复”中心,似乎是一种最全面的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模式,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要求组建一支多学科的医疗团队,涵盖了运动处方和心理(睡眠)处方,但在我国开展尚待加强。(4)参与医联体、利用体检中心、加大健康管理相关宣传、帮助基层单位人才和能力建设、顺畅下转机制、开设“心脏康复中心”是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开展心血管病健康管理的较优策略。4.结论(1)运动、睡眠、收入,是可干预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因素。(2)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对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睡眠的医疗干预,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多个专业的医护人员和专业设施设备,科学的实施原则才能保障。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患者对其的接受度,培养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我国现有以基层兜底的慢病管理模式,由于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睡眠干预水平低,需要三级综合医院给予帮带才能参与到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的环节中。(4)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依托的健康管理模式和以心血管疾病专科为依托的健康管理模式,均能的覆盖运动和睡眠干预,特别是体检中心的健康门诊和心血管专科的健康门诊,但主要以健康教育为主,运动和睡眠的直接评估、干预少有涉及,但能起到很好健康评估和的健康教育作用。我国的“心脏康复中心”项目,是目前对于运动和睡眠管理团队最全面、体系最完整、目标最明确的健康管理模式,目前虽然主要针对出院患者,但其内容同样适用于门诊患者,应积极开展,并同时应用于门诊和住院患者。(5)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开展健康管理,不能只顾“健康干预”这一个环节,只有把整个健康管理的所有环节都搞好,才能有效的实施。5.策略建议(1)利用健康管理的理念,实现心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2)加强居民冠心病健康管理认知和分级诊疗的宣传教育。(3)通过体检中心,加强冠心病的有效筛查和健康教育。(4)开展―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心血管健康门诊。(5)带头开展心脏康复,组建医联体,构建心脏康复三级网路设。(6)立全科医学科,做全科医生的培养摇篮和双向转诊的摆渡人。(7)将心血管健康管理项目纳入医保。
林夏[6](2020)在《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在我国DRG支付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模型并研发一套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绩效评价工具,系统的梳理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作用路径以及核心因素等,以期为我国DRG支付制度改革进程中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同时为三级公立医院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参考。【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医师绩效评价的理论、概念、方法、对象分类、指标体系、模型构建等内容进行总结、为后续的的研究设计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医师绩效评价相关研究进可视化分析。(2)二手数据收集法。提取北京3家(93个)、沈阳2家(36个)、济南2家(40个)三级公立医院骨科和心内科主诊组主诊医师绩效相关数据。a.半结构化访谈。选取DRG支付制度改革三个试点城市北京2家、沈阳2家、楚雄2家共6家医院,每家医院选择一定数量的临床医生和管理者,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国家DRG质控中心、云南省DRG专业委员会相关管理者共30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3)专家咨询法。研究成立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相关专家、高校相关领域研究者、三级公立医院管理者、主诊医师在内的专家小组,共20人,承担了本研究全部流程的专家咨询工作,并通过层次分析等对指标进行降维和确定权重。(4)数据分析法。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法和解释结构模型,邀请专家组6名专家对26个影响因素作用矩阵进行打分,通过matlab进行矩阵计算,构建影响因素递阶结构模型。对北京3家(93个)、沈阳2家(36个)、济南2家(40个)三级公立医院骨科和心内科主诊组主诊医师绩效相关数据,采用决策树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理论模型构建(1)DRG支付制度下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为:坚持政府办医的公益性,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要提供医疗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诊疗及服务,重点发挥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步落实三个转变,即“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在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向扩大分配转变”。(2)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的关键问题分析结论为,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应以医疗质量为基础,评价内容应充分结合主诊医师岗位职责及特点,同时绩效评价应纳入基于DRG的绩效评价指标。(3)以上述研究结论为导向,研究明确了财务、外部业务、内部客户、学习成长四个维度的具体绩效目标。同时对绩效评价指标以及评价结构的应用分析,最终构建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2.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工具的研发(1)DRG支付制度下医师绩效评价的特点为:一是应加强医疗质量监督力度,提高非预期死亡(低风险组死亡率)指标的权重等。二是为防止不收重患的情况发生,可将DRG入组率纳入评价指标。三是为了防止分解住院提高给付,可提高非计划性30天再入院率的指标评价权重。四是重点病历病案首页填写的准确率、疾病入组错误率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五是通过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出径率和变异率等指标的权重提高临床路径的管理水平。六是纳入基于DRG的绩效评价指标。七是加强对医患关系的关注力度。(2)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7个一级指标(1.医疗费用、2.满意度、3,医疗质量、4.医疗效率、5.业务能力、6.管理能力、7.科研与带教)、13个二级指标(1.费用消耗指数、2.患者满意度、3.低风险组死亡率、4.非计划30天再入院率、5.甲级病案率、6.时间消耗指数、7.CMI、8.DRG组数、9.新技术使用及推广、10.主诊组的管理情况、11.文章发表、12.申请课题、13、带教情况)。指标的整体Cronbachα系数值为0.856,S-CV/Ave=0.96,KMO检验值为0.687,指标的信度、效度均较好。3.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1)研究从个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环境、个人特质三个层面提取出从宏观到微观共26个绩效影响因素,构建了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建框架模型。(2)区域经济、地理位置和医保支付制度是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体系中作用最大,也是其他影响因素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最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因素分别为工作满意度,其次是工作压力和收入水平,这三项因素同时也是中心度得分最高的因素。影响因素的层次为,第1层:主诊组的结构、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第2层:主诊组的设置模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第3层: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医院规模结构、医院战略和文化、医院收入和支出结构、医院的绩效和薪酬制度、科室的规模结构、医师职业精神、知识结构、家庭支持、收入水平;第4层:区域人口、医保支付制度、科室的类别、性别、年龄。第5层:地理位置、区域经济。(3)通过决策树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数据正确拟合的准确率达到93.12%,拟合效果较好。对主诊医师绩效影响的最关键因素分别是区域经济,其次为医师的收入水平,再次为年龄、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同时、医院的发展战略、医院的绩效制度、主诊组的管理模式、主诊组的人员结构等,均对医师的绩效结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1.研究构建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理论模型,模型以DRG支付制度下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为导向,对绩效评价的关键问题、四维度的具体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的原则、应用等绩效评价全流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对于后续评价工具的开发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对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以及DRG支付制度改革对医师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本研究开发了绩效评价工具。该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相较于传统的医师绩效评价工具,更加适用于我国DRG支付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使用的评价主体也更加具有针对性。3.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较为关键和重要的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地理位置、医师收入水平、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和年龄。同时医院的发展战略、医院的绩效制度、主诊组的管理模式、主诊组的人员结构等,均对医师的绩效结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创新与不足】1.研究创新(1)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模型模型以DRG支付制度改革为背景,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为导向,大健康理念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的新要求为基础,紧随医改进程和时代发展、较为符合我国医院管理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2)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工具评价工具针对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以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为主的功能定位,提高了的CMI以及医疗质量的指标权重;针对DRG支付制度下医师绩效评价的特点,指标纳入了非计划30天再入院率,甲级病案率和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情况。针对主诊医师岗位职责及要求,指标纳入了主诊组的管理情况,科研和带教等指标。该评价工具与以往的研究相比,评价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主体更加聚焦,指标的选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3)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构建了包含了从区域经济等宏观因素到个人特质等微观因素在内的影响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分析了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相较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更加的系统、全面以及符合我国国情。将机器学习的方法引入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相较于结构方程模型等传统的统计方法,决策树对于数据的分布以及样本量的的限制较少,分析结论更加精确,也同样具有较强的层次性。2.研究不足(1)指标体系内绝大部分为结果指标,过程指标较少,对于医生诊疗行为的评价力度较弱。(2)在基于决策树的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研究采用了方便抽样法,抽取了北京、沈阳、济南。但是三个城市均位于北方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数据偏倚。
石媛[7](2020)在《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与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降低建筑能耗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医院数量增长较快,据统计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已经突破100万,较2017年增加了1.7万。随着医院数量与面积的急速增长扩张,能耗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节能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医院建筑节能技术的各项研究对促进我国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的节能研究可以从不同的领域进行,建筑师可以通过对医院建筑设计阶段的把控,实现空间与气候的有机契合。本文以医院方案设计中的布局设计为出发点,展开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的分布规律、医院布局因素与能耗的关联性,以及布局节能措施的研究。首先,本研究针对寒冷地区范围内北京、济南、西安等典型城市的三甲医院有步骤地开展调研。在四部分调研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寒冷地区医院总体布局、各功能区布局、科室布局的详细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能耗监管平台数据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了近年来样本医院各项能耗数据,深入分析得出寒冷地区医院建筑能耗的地域性分布、季节性分布特点以及医院功能区分布特点。同时剥离出与建筑设计高度相关的能耗数据与建筑各功能区布局相对应,揭示建筑布局与能耗的关联性关系。其次,基于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将医院建筑布局设计依照建筑方案设计及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相关步骤,从宏观到微观逐步进行分级,并赋予每一级节能任务。进一步识别对能耗有影响的医院建筑布局设计因素,分别匹配至集中式、半集中式两类医院的三级布局中,依据调研信息,为布局设计因素取值,最终形成寒冷地区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作为后期能耗模拟的理论基础。再次,经过可行性评估验证,选择Design Builder作为模拟软件。采用全面试验设计法与优化筛选组数的方式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的三级布局因素展开全年动态能耗模拟研究。用方差分析法判断各布局因素的对于采暖、空调、照明以及三者综合能耗的影响程度,总结布局因素节能率区间,揭示医院布局与能耗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各级布局的最优策略,分别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布局策略进行汇总,绘制节能策略汇总及节能率对比图表,便于在设计阶段,根据不同情况随时加入节能策略对建筑设计进行节能指导。本文针对医院建筑布局提出分级节能的要求,分析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布局节能设计策略的科学结论为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节能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对于综合医院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未规定的布局设计部分做出一定的节能补充。
陈依蒙[8](2020)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脑卒中因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而受到公众关注。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预防重度残疾或二次卒中,本研究针对南充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管理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探索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并进一步为制定慢性病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本次共抽取四川省南充市26家卫生机构为样本,其中包括9所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17家社区(乡镇)卫生院,通过对相关人员访谈和调查,对南充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管理现状有了多方面的了解。本次共进行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访谈30次,社区工作人员访谈30次,患者家属访谈30次,向患者发放问卷300份,获得问卷28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回收267份,有效回收率为89%。调查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各相关部门访谈情况,二是对脑卒中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南充市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管理状况不佳,其影响因素有:医院管理服务没有延伸、信息交流缺乏;社区职能发挥不足、管理工作形式化;家庭支持机制缺失、管理能力不足;患者病程重、康复训练知识掌握程度低、有抑郁心理等。基于调查结果,本文提出建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模式结合医院、社区、家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第一,构建医院延续管理体系;第二,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机制;第三,强化家庭制度保障;第四,创新患者自我管理方式。该模式可较好的弥补当前脑卒中管理的不足,并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刘万奇[9](2020)在《慢病一体化管理的定义、内涵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慢性病防治与管理已成为全球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而被诸多国内外学者与国际组织广泛认可的整合型服务理念在卫生与健康领域同样深具价值。从慢性病的特点来看,慢性病的管理亦需要整合型服务理念的指导,向一体化管理的方向去努力。鉴于此,本研究在世行贷款“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促进项目”的资助和倡导下,基于整合型服务有关理论模型,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充分调研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界定慢病一体化管理的定义和内涵,为我国全面开展慢病一体化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在理论研究部分,通过文献复习与政策分析,了解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以及我国慢病管理所处的政策环境。通过模型学习,将Rainbow模型以及改良后的Rainbow模型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实务研究部分,根据安徽省的地域分布情况,选取安徽省6市12个县区为样本点,开展现场调查和知情人访谈。采用专家咨询法论证最终研究成果。结果(1)政策分析:我国在慢病防治的施政方向上,表现出自上而下、由粗到细的施政策略;在政策内容上,具有由浅入深特点,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持续增强。从不同层面体现了一体化管理的思想。(2)现场调查结果与分析(1)卫生人员:在对慢病管理成员重要性评判中,得分最高的是全科医生(33.02%);慢病管理人员最需要知识/能力是“相关临床知识(22.9%)”;卫生人员认为最应当参与慢病一体化管理的机构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46%)”;在对慢病一体化管理四个维度重要性的判断中,“服务一体化管理”维度得票率最高为38.07%。(2)慢病患者:患者对社区慢病管理服务的利用度和满意度较高;对健康教育、饮食与运动指导、心理咨询等慢病管理服务有明确需求。(3)关键知情人访谈:慢病管理中存在政府参与度不够;机构协调不足;缺乏配套政策支持;人手不够,专业性不强;信息共享不足等问题。同时提出强化政府参与和政策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加强信息化建设等建议。结论(1)定义:慢病一体化管理是一种整合型慢病管理服务模式,它是基于宏观层面的制度协调、中观层面的组织和学科协作、微观层面的服务协同建立慢病管理体系,该体系遵循以人为中心、以慢性病患者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服务单位的基本原则,主张个人、家庭、机构多方参与,坚持体系内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防治结合、资源共享,旨在为慢病患者提供一种从医院、社区到家庭,从治疗、预防到健康管理的,全流程照护、管理和全疾病周期干预的整合型慢病管理服务。(2)内涵:(1)制度一体化。包括配套的支持制度如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保支付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如工作规范、考核与激励等。(2)组织/机构一体化。建立完善分工与协作机制,加强制度引导,鼓励基层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参与一体化管理等。(3)专业一体化。建立多学科慢病管理团队,集合多专业优势,基于慢病患者的健康需求与需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服务。(4)服务一体化。在服务方式上,打造闭环服务网络,确保服务环节上的衔接性与连续性;在服务内容上,为患者提供全疾病周期的疾病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护。
蒋平[10](2020)在《基于要素计点法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些年,医疗行业、医患关系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作为一名医科院校的学生,经历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医疗行业“高风险、高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医务人员的薪酬设计问题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医生岗位价值的研究,可以确立医生岗位的相对价值,有益于构建公立医院内部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本文以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文件为导向,立足于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运营的实际情况,运用相关理论方法,构建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设计问卷开展现场调查,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评分进行分析和划分岗位等级。目的本研究基于一种定量研究方法-要素计点法,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主流岗位评价模型,参考英国NHS岗位评价体系,结合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以及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构建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安徽省12家县级公立医院临床医生开展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医生岗位评分等级划分,确立医生岗位等级,为县级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文献复习法,梳理国内外有关岗位评价的论文、专着、政策文件等,收集整理相关研究结果及岗位评价模型。采用专家咨询法,经过18位专家的三轮咨询,确立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体系权重系数。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12家县级公立医院临床医生开展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3.1、SPSS16.0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前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系数分别是0.778和0.803,说明专家咨询的可信度较高,咨询结果较好。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检验专家对各级指标评分的协调程度,前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较好,P<0.05,咨询结果一致性较高。(2)通过前两轮专家咨询,统计分析以及课题组会议讨论,最终确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岗位任职资格、技能、风险与责任、工作强度与环境”,10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评价指标。(3)通过第三轮专家咨询,结合专家评分、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得出各级指标体系权重系数。其中,4个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分别是“岗位任职资格0.2012、技能0.4216、风险与责任0.2188、工作强度与环境0.1584”。(4)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评分情况: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1895名临床医生平均得分为768.4分,其中,评分最高者是骨科一位主任医师,为958.3分,评分在500分以下仅有急诊科一位主治医师,为302.4分。本研究初步以50分为梯度,将1895名医生岗位评分划分为10个等级。(5)本次调查研究,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总分赋值为1000分,四个维度上每一项赋分情况为“岗位任职资格201分、技能422分、风险与责任219分、工作强度与环境158分”。此次调查的1895名临床医生,主要来自21个不同的临床科室,每个维度上不同科室医生得分率均存在显着差异。结论基于要素计点法,结合文献复习、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一套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指标体系为理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安徽省12家县级公立医院1895名临床医生岗位评分情况,将岗位评分结果初步分为10个等级,为县级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二、二级综合医院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级综合医院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情况 |
(二) 国外研究情况 |
(三) 研究评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方法 |
(二) 个案研究法 |
(三) 访谈法 |
(四) 比较研究法 |
(五) 归纳总结法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图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路线图 |
六、创新与不足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一、基本概念 |
(一) 现代医院管理 |
(二) 民营医院 |
(三) 民营综合医院 |
(四) 医院评审 |
(五) 医院评价 |
二、理论工具 |
(一) 现代医院管理理论 |
(二)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三) 政府规制理论 |
第二章 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现状 |
一、我国民营医院评审评价发展概述 |
(一) 国家制度出台 |
(二) 各地实践状况 |
二、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一) 开展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必要性 |
(二) 开展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重要性 |
三、我国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进展状况分析 |
(一) 民营医院数量增长快,评审评价参与度上升 |
(二) 未评审评价比重略有下降,绝对数额仍增长 |
(三) 民营综合医院数量占比多,达到等级级别低 |
(四) 民营医院基础较薄弱,自评能力不足 |
四、我国公立与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对比分析 |
(一) 相同点分析 |
(二) 不同点比较 |
第三章 苏州市XX医院评审评价状况分析研究 |
一、XX医院内部评审评价状况分析 |
(一) 医院概况 |
(二) 实施的具体措施 |
(三) 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二、XX医院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分析 |
(一) 政府机构现场评审 |
(二) 社会组织日常评价 |
(三)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三、XX医院内外部评审评价状况小结 |
第四章 完善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对策分析 |
一、组建医院评审评价工作部门,专人专项负责 |
二、学习各地省市医院评审方法,借鉴成熟经验 |
三、咨询医院评审管理专家顾问,提供指导评价 |
四、定期召开各级各类评审会议,组织内容更新 |
五、完善医院评审评价绩效考核,激发内生动力 |
六、实施高质量人才引进政策,发展医院学科 |
七、注重医患双方看诊就医体验,增强获得感 |
第五章 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的现代发展方向 |
一、评审主体多方参与,管理方式规范化 |
二、组建评审团队系统,评价执行专门化 |
三、医院评价综合统一,实施细则同质化 |
四、标准设置更加全面,评审内容科学化 |
五、条款分布细化至点,评价方式精细化 |
六、紧密结合医改动向,彰显评审特色化 |
七、运用网络数据技术,融入评审信息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附录 |
后记 |
(3)山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放射技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工具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2.1 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3 常用绩效评价方法 |
2.4 国内外绩效评价现状 |
第三章 山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放射技师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
3.1 放射技师岗位工作分析 |
3.2 放射技师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3.3 放射技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 |
第四章 山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放射技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问卷设计及信度效度检验 |
4.3 放射技师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
4.4 放射技师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 |
4.5 讨论 |
第五章 山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放射技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
5.1 层次分析法 |
5.2 一级指标权重设置 |
5.3 二级指标权重设置 |
5.4 三级指标权重设置 |
5.5 评价指标组合权重计算 |
5.6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与不足 |
6.3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4)新时代军队大型综合医院核心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概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2009-2018中国医疗质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
2.1 资料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军队大型综合医院核心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3.1 咨询指标研究方法与步骤 |
3.2 Delphi专家咨询实施步骤 |
3.3 统计方法和工具 |
3.4 咨询应答率及专家资料 |
3.5 结果 |
3.6 讨论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4.1 核心医疗质量是医疗质量的核心与热点 |
4.2 通过Delphi法构建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核心医疗质量指标评估体系 |
4.3 军队大型综合医院核心医疗质量发展的思考 |
4.4 创新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医院医疗质量评估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管理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冠心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
2.1 研究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医院针对心血管病患者运动和睡眠的干预内容研究 |
3.1 研究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病健康管理的模式研究 |
4.1 研究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开展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的SWOT分析 |
5.1 研究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第六章 全文小结与策略建议 |
6.1 主要发现 |
6.2 策略建议 |
6.3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医疗机构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内容 |
1.5.1 医师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1.5.2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
1.5.3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工具的研发 |
1.5.4 基于DEMATEL-ISM的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1.5.5 基于决策树的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1.5.6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提升策略 |
1.6 资料来源 |
1.6.1 文献资料来源 |
1.6.2 数据资料来源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研究法 |
1.7.2 SWOT分析法 |
1.7.3 现场调研法 |
1.7.4 数据分析方法 |
1.7.5 数据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 |
1.8 研究逻辑框架 |
1.9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9.1 创新之处 |
1.9.2 不足之处 |
2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
2.1 医师绩效评价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
2.1.1 资料来源 |
2.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3 统计分析 |
2.1.4 结果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2.2.2 绩效影响因素相关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理论框架构建 |
3.1 DRG支付制度下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SWOT分析 |
3.1.1 优势 |
3.1.2 劣势 |
3.1.3 机遇 |
3.1.4 挑战 |
3.1.5 DRG支付制度下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 |
3.2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
3.2.1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应以医疗质量为基础 |
3.2.2 评价内容应充分结合主诊医师岗位职责及特点 |
3.2.3 评价指标应纳入基于DRG的绩效评价相关指标 |
3.3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原则 |
3.4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维度及具体目标 |
3.5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3.6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
3.7 DRG支付制度改革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理论框架 |
3.8 本章小结 |
4 绩效评价工具的研发 |
4.1 国内外医师绩效评价指标的描述性系统评价 |
4.1.1 资料与方法 |
4.1.2 结果 |
4.2 DRG支付制度改革下医师绩效评价特点分析 |
4.2.1 我国DRG支付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
4.2.2 研究对象 |
4.2.3 研究工具 |
4.2.4 数据分析 |
4.2.5 结果 |
4.2.6 DRG支付制度改革医院管理及医师产生的影响 |
4.2.7 DRG支付制度下医师绩效评价的特点分析 |
4.3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工具的研发 |
4.3.1 绩效评价指标的初步选取 |
4.3.2 确定专家组 |
4.3.3 德尔菲专家咨询 |
4.3.4 信度分析 |
4.3.5 效度检验 |
4.3.6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框架模型的构建 |
5.1.1 环境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5.1.2 医疗教育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5.1.3 医师个人特质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
5.1.4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框架模型 |
5.2 基于DEMATEL-ISM的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建模 |
5.2.1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影响因素释义 |
5.2.2 建模分析步骤 |
5.2.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5.2.4 DEMATEL分析 |
5.2.5 ISM分析 |
5.3 基于决策树的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3.1 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 |
5.3.2 变量取值 |
5.3.3 医师绩效实证评价结果分析 |
5.3.4 决策树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讨论与建议 |
6.1 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理论模型构建讨论 |
6.2 绩效评价工具研发讨论 |
6.3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讨论 |
6.3.1 绩效影响因素遴选 |
6.3.2 医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讨论 |
6.4 策略建议 |
6.4.1 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力度,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
6.4.2 医院应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及医院功能定位的组织发展战略 |
6.4.3 建立科学的、精细化的三级公立医院主诊组管理模式 |
6.4.4 提升医学院校教育质量,提高医师绩效教育的重视程度 |
6.4.5 提升医师工作满意度水平 |
6.4.6 关注医师心理健康,提升医师压力应对能力 |
6.4.7 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的医师薪酬水平与激励机制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创新 |
7.1.1 研究内容创新 |
7.1.2 研究方法创新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7.3.1 研究样本的展望 |
7.3.2 研究思路的扩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附件3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影响因素打分表 |
附件4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件5 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分表 |
(7)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
1.1.1 宏观背景 |
1.1.2 课题背景 |
1.1.3 课题来源 |
1.2 研究对象 |
1.2.1 寒冷地区 |
1.2.2 三甲医院 |
1.2.3 医疗区 |
1.2.4 能耗分布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医院建筑能耗文献检索 |
1.3.2 医院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
1.3.3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及能耗预测方法研究 |
1.3.4 现有技术标准 |
1.3.5 评述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
1.4 理论基础 |
1.4.1 建筑布局 |
1.4.2 建筑布局与节能设计关系 |
1.4.3 系统论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及方案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6.3 技术路线 |
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及能耗分布调研与分析 |
2.1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调研方案 |
2.1.1 样本的选取 |
2.1.2 调研方案 |
2.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医疗区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2.1 医疗区总体布局 |
2.2.2 医疗区总体能耗现状分析 |
2.3 综合门诊部与住院部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3.1 综合门诊部布局及能耗现状 |
2.3.2 住院部布局现状及能耗现状 |
2.4 综合门诊部各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4.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
2.4.2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
2.4.3 综合门诊部——公共区域空间及能耗现状 |
2.5 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5.1 门诊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5.2 医技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
2.6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布局特点总结 |
2.7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分析总结 |
2.7.1 三甲医院能耗地域性分布特征 |
2.7.2 三甲医院能耗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
2.7.3 三甲医院能耗功能区分布特征 |
2.8 小结 |
3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体系建构 |
3.1 建筑布局与建筑设计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关系 |
3.1.1 建筑布局与建筑方案设计 |
3.1.2 建筑布局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 |
3.1.3 建筑布局与二者对应关系 |
3.2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建构原则、特点与方法 |
3.2.1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概念 |
3.2.2 三级布局的节能体系建构特点 |
3.2.3 节能布局节能体系构建方法 |
3.3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的确立 |
3.3.1 第一级——医疗区总体布局 |
3.3.2 第二级——功能区域布局 |
3.3.3 第三级——单元内布局 |
3.4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设计因素及取值 |
3.4.1 建筑布局设计因素的概念 |
3.4.2 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
3.4.3 半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
3.5 小结 |
4 建筑能耗试验设计及分析研究 |
4.1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选择 |
4.1.1 模拟工具的对比 |
4.1.2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置 |
4.1.3 模拟验证及误差分析 |
4.2 试验方法设计及模拟结果分析方法 |
4.2.1 典型模型的建立 |
4.2.2 全面试验设计法及优化 |
4.2.3 方差分析法 |
4.2.4 节能率分析法 |
4.3 小结 |
5 寒冷地区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
5.1 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5.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
5.1.2 住院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
5.1.3 医疗区整体布局多因素组合模拟 |
5.2 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5.2.1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模拟 |
5.2.2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
5.2.3 住院部——护理单元模拟 |
5.3 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5.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
5.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
5.4 集中式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分析总结 |
5.4.1 第一层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5.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5.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5.5 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
5.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5.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5.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5.6 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
5.7 小结 |
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
6.1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6.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 |
6.1.2 住院部整体布局 |
6.1.3 医疗区整体布局 |
6.2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6.2.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模拟 |
6.2.2 综合门诊——医技区域模拟 |
6.2.3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
6.3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
6.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
6.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
6.4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 |
6.4.1 第一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6.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6.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
6.5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
6.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6.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6.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
6.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
6.7 小结 |
7 结论及创新点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8)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脑卒中发病率持续攀升 |
(二)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
(三)卫生部门迫切需要健全管理制度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简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生活质量 |
(二)生命周期 |
(三)延续性护理 |
五、理论基础 |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六、研究重点、难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南充市脑卒中患者管理调查设计 |
一、南充市脑卒中管理工作概况 |
二、访谈设计与访谈对象 |
(一)访谈设计 |
(二)访谈对象 |
三、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 |
(一)问卷设计 |
(二)调查对象 |
第三章 实证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访谈调查 |
(一)对综合医院工作人员的访谈 |
(二)对社区卫生院工作人员的访谈 |
(三)对脑卒中患者家属的访谈 |
(四)小结 |
二、问卷调查 |
(一)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 |
(二)脑卒中患者卫生资源利用情况 |
(三)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需求情况 |
(四)小结 |
第四章 南充市脑卒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综合医院脑卒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医院管理范围局限 |
(二)医院防控体系不健全 |
二、社区(乡镇)卫生院脑卒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社区服务站盈利化,规模小 |
(二)群众不信任,日常管理走形式 |
(三)经费投入不足,社区宣传不到位 |
三、家庭脑卒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家庭管理现实阻碍多 |
(二)特殊家庭缺少相关政策支持 |
四、患者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患病程度重,居家康复需求多 |
(二)患者知识水平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
(三)患者心理抑郁,缺乏康复信心 |
五、小结 |
第五章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 |
一、构建医院延续管理体系 |
(一)加快院外急救信息化建设 |
(二)延伸医院卒中单元管理范围 |
(三)建立医院延续性管理体系 |
二、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机制 |
(一)提高社区脑卒中管理水平 |
(二)建立脑卒中患者电子健康档案 |
(三)构建区域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 |
(四)建立科学的考评督查机制 |
三、强化家庭制度保障 |
(一)健全困难家庭制度保障 |
(二)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
(三)非政府组织协作参与家庭管理 |
四、创新患者自我管理方式 |
(一)树立康复信心,提高患者执行能力 |
(二)建立脑卒中“互联网+”信息化平台 |
五、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9)慢病一体化管理的定义、内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3.1 研究方法 |
3.1.1 归纳推理 |
3.1.2 演绎推理 |
3.1.3 系统综述法 |
3.1.4 现场调查 |
3.1.5 专家咨询与论证 |
3.1.6 资料整理与分析 |
3.2 研究框架 |
3.3 质量控制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慢病一体化管理相关理论模型 |
4.2 国内外慢病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状况 |
4.2.1 国内外学者对于慢病管理的认识 |
4.2.2 国外慢病管理模式研究 |
4.2.3 国外慢病管理实践 |
4.2.4 国内慢病管理模式研究 |
4.2.5 国内慢病管理实践 |
4.3 国内慢病管理相关政策分析 |
4.4 现场调查结果与分析 |
4.4.1 卫生人员调查结果分析 |
4.4.2 慢病患者调查结果分析 |
4.4.3 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慢病一体化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
5.2 我国慢病管理已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
5.3 关于实施慢病一体化管理的建议 |
5.3.1 制度一体化 |
5.3.2 组织、机构一体化 |
5.3.3 专业一体化 |
5.3.4 服务一体化 |
6 创新与不足 |
6.1 创新 |
6.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关于国内外慢病一体化管理的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10)基于要素计点法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岗位评价相关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 |
3.2 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 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价值评价的实证研究 |
4 讨论 |
4.1 合理的选择咨询专家,是科学构建岗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 |
4.2 岗位评价要素的选择、权重的确定,是构建指标体系的核心 |
4.3 岗位评价要素的筛选需要增强客观性,内涵需要提高准确性 |
4.4 准确定位医生价值,需要岗位分析,融合多种理论模型 |
4.5 构建岗位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精准化,进行分类评价 |
4.6 岗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如何与岗位绩效高效对接,需进一步探索 |
4.7 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待遇有待提高,工作压力普遍较大 |
4.8 对临床医生进行岗位评定可行性较高,岗位评价分级较为合理 |
4.9 岗位评分总体趋势符合岗位工作特性,各临床科室医生得分率体现差异化 |
5 建议 |
5.1 卫生行政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县级公立医院积极开展岗位评价工作 |
5.2 增强县级公立医院医生评价指标体系的“行业化、县域化、医院化”特色 |
5.3 利用指标体系进行岗位评价,不同地区县级公立医院需适当改进、因地制宜 |
5.4 加强对岗位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岗位评价在县级公立医院薪酬改革中的作用 |
5.5 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体现临床医生岗位价值、技术服务价值 |
5.6 加强岗位等级与岗位绩效联系,完善薪酬制度改革,提高临床医生工作积极性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件: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价值评价调查表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公立医院岗位价值评价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四、二级综合医院管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现代医院管理视野下民营综合医院评审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XX医院为例[D]. 朱旭钰. 苏州大学, 2020(03)
- [3]山东省三甲综合医院放射技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 郭胜. 青岛大学, 2020(02)
- [4]新时代军队大型综合医院核心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构建研究[D]. 程丽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2)
- [5]某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常见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健康管理策略分析[D]. 王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6]DRG支付制度下三级公立医院主诊医师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 林夏.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7]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D]. 石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1”管理模式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D]. 陈依蒙.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9]慢病一体化管理的定义、内涵研究[D]. 刘万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基于要素计点法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蒋平.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