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儿童动词发展的案例研究

一岁儿童动词发展的案例研究

一、一岁儿童动词发展的个案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鹂[1](2021)在《沙盘游戏对3~6岁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干预研究》文中指出语言障碍是自闭症的主要障碍之一,相关研究显示,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功能性语言,25%的自闭症缺乏使用口语来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口语表达能力的优劣会影响个体的人际沟通、学习表现、自我概念与社会情绪发展。可见,对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干预非常重要。沙盘游戏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沙盘游戏“自由且受保护”的空间,儿童是自由的、安全的、主动的和愉悦的,从而激发自闭症儿童内在动力。因此本研究选取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干预,以期为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找到一个新的、系统的、有效的干预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读于重庆T特殊儿童机构的24例3~6岁的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结合的分析方式,运用实验法与个案法混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自闭症儿童干预前后的结果对比,对实验组12名自闭症儿童初始沙盘和结束沙盘的语言样本进行分析,对家长及授课教师进行社会效度调查和分析,对1名典型个案沙盘游戏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变化的深入分析,获得以下研究结论:一、沙盘游戏干预后,实验组自闭症儿童前后测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性,实验组自闭症儿童初始沙盘和结束沙盘的语言样本分析结果呈现显着性差异,典型个案小澄的语言样本分析呈现显着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沙盘游戏能有效提升3~6岁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的词汇量、词汇多样性、语句复杂程度和主动沟通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度。二、实验组与对照组自闭症儿童,《PCDI词汇及句子(长表)》前后测评分增值存在显着的差异性,表明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沙盘游戏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词汇量、词汇多样性和语句复杂程度等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更显着的效果。

郭强[2](2021)在《孤独症儿童补语句法加工与心理理论关系及干预研究》文中提出孤独症作为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在社会交往、语言交流等方面存在障碍。Baron-Cohen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该群体存在心理理论缺陷有关。心理理论主要涉及个体对自我或他人在意图、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方面的认识,并根据这些认识对他人行为做出推断。已有研究表明补语句法与心理理论存在密切联系,因为补语句法可以允许一个命题或句子嵌套在另一个句子中,而命题的真假性并不影响整个句子的真值。de Villiers等研究者认为补语句法为心理理论表征提供了思维框架,有助于儿童理解他人信念。然而另有研究者认为该句法对心理理论理解并无独特作用。补语句法与汉语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关系如何?该句法能否促进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理解?这对揭示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表征,理解他人心理状态有重要意义。因而,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已有成果,通过横断研究方法、干预研究方法来系统探讨补语句法加工与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对比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在此关系中的异同,揭示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理解的潜在表征方式。本研究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首先阐释了孤独症和心理理论的概念、相关理论模型以及研究范式。其次,梳理了语言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任务语言形式在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理解中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补语句法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研究继续探讨的问题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共有三个研究。研究一,从句子层面探讨补语句法与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考察了不同结构类型补语句法对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匹配的正常儿童心理理论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动词短语结构补语句法、小句结构补语句法理解能力显着弱于正常儿童。不论是语言形式还是非语言形式心理理论,孤独症儿童得分都显着落后于正常儿童。在非语言形式心理理论任务下,孤独症儿童可以通过动词短语结构补语句法、小句结构补语句法预测心理理论;在语言形式心理理论任务下,只有小句结构补语句法能预测心理理论。这表明随着心理理论任务语言要求提高,孤独症儿童对其表征的句法更加复杂。正常儿童仅在语言形式任务中采用小句结构补语句法预测心理理论。这表明正常儿童与孤独症儿童在心理理论表征上有不同的表征方式。实验二考察了补语句法句义因素对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匹配正常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句义一致补语句法、句义不一致补语句法理解能力弱于正常儿童。不论是语言形式还是非语言形式心理理论任务,句义不一致补语句法都能显着预测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孤独症儿童能通过补语句法的句法知识理解表征心理理论,但仅在语言要求较低的心理理论任务中体现出来。当心理理论任务的语言要求提高时,孤独症儿童需要整合补语句法句义知识来理解表征心理理论。研究一从句子层面支持了de Villiers等人的观点,也为孤独症儿童通过语言等社会认知成分表征心理理论提供了证据支持。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从谓语动词角度探讨了补语句法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影响,同样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三分析了不同类型谓语动词在补语句法与心理理论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孤独症儿童加工含有交流动词、感官动词补语句法的能力与同语言能力水平的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但显着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含有交流动词的补语句法能够预测孤独症儿童、正常儿童语言形式心理理论。含有感官动词的补语句法对心理理论没有显着预测作用。这表明补语句法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受到补语句法谓语动词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实验四考察了谓语动词不同事实性词义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事实性和非事实性补语句法成绩与语言能力匹配正常儿童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显着落后于年龄匹配正常儿童;在反事实性补语句法任务上显着落后于语言能力匹配、年龄匹配正常儿童。孤独症儿童在理解事实性补语句法任务上表现最好,反事实性补语句法任务次之;而两组正常儿童的结果与之相反。这表明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含有三种词义的补语句法理解上存在不同特点。反事实性补语句法能够显着预测孤独儿童语言形式、非语言形式心理理论;当心理理论任务语言要求较小情况下,孤独症儿童还可以通过事实性补语句法预测心理理论。正常儿童只能通过反事实补语句法预测语言形式心理理论。研究二从补语句法谓语动词类型和词义层面,进一步证实了补语句法对心理理论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心理理论上存在不同的表征方式。研究三,基于研究一、二以及已有研究结果,采用干预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补语句法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实验五中,非语言智力及语言理解能力接近的四组孤独症儿童分别接受补语句法的句法结构干预、补语句法句义干预、补语句法反事实动词及句义干预、简单句子干预。研究结果显示,三种补语句法干预都提升了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成绩;反事实动词结合句义的补语句法干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补语句法句义干预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要优于句法结构干预;孤独症儿童补语句法能力提升需要进行专门干预,无法从一般语言干预中迁移泛化。第三部分为综合讨论,首先从语法成分角度探讨了孤独症儿童补语句法对心理理论的影响。其次,从语义成分角度进一步阐述两者关系,并结合研究结果讨论了语言等社会认知成分在汉语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理解中的适用性。最后,指出本研究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中的临床意义、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的方向。本研究创新点:系统探讨了补语句法与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表征方式,为心理理论两成分理论模型的社会认知成分提供证据支持。采用干预研究方法进一步考察了补语句法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补语句法理解以及心理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支持了补语句法促进心理理论发展的理论观点,为孤独症儿童语言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万丽影[3](2021)在《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分级词表的建立及其对童书分级的应用》文中认为词汇习得是儿童语言习得非常重要的方面,儿童词汇的习得情况不仅是衡量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考察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普通话儿童语言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儿童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语言也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但是,儿童分级词表的研究和建立还很不充分。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儿童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环境更加丰富、复杂和多样,儿童语言发展情况也与过去有所不同。国内童书分级还处于探索尝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科学的、权威的、实用性强的、结合汉语特点的分级标准和体系,分级的方法以主观经验为主,分级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为了出版和销售书籍,研究分级阅读的专家构成来源单一。但是,童书分级是大势所趋,分级的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分级阅读。本研究旨在儿童语言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儿童语料库——CHILDES(儿童语言数据交流系统),相关的前人学术研究中提供的词汇和词表,以及自主录音的儿童语料进行分词校对和整理,建立了包含12大类、79小类的词汇分类体系,最终编制出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分级词表,包括3~4岁,4~5岁和5~6岁三个子表,也根据词汇分类标准建立了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名词分级表、动词分级表、形容词分级表和其他词类分级表四个子表。之后,选取畅销的优秀儿童读物,首先运用分词软件对其文本进行分词,以上述分级词表为依据,将文本中的词语或概念与分级词表中的词语或概念进行匹配,得到每个词的等级,然后分析研究各类词的等级分布情况,以此作为文本分级的参考之一,并最终给出语言学角度的分级建议。本研究在综合不同的汉语词汇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12大类、79小类的词汇分类体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儿童语言,建立了一份普通话学龄前儿童(3~6岁)分级词表,并将词表应用于童书分级实践。本研究弥补了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分级词表研究的不足,为童书分级和读者选书用书,为儿童语言评估和教育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余文婧[4](2020)在《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调查研究》文中指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中缅、中老边境“直过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少数民族众多,母语认同较高,能力较强,语言使用长期处于自然随意状态。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云南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语言生活问题值得学者们去关注。经过国家、政府及语言工作者的努力,国家通用语言在云南跨境“直过民族”贫困地区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但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并未把国家通用语言进行合理的规划,家长和教师的管理不到位,管理策略欠缺,种种因素导致当地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率低,能力弱;此外,当前现有研究仅涉及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人口、文化教育方面,对家庭语言规划、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涉之甚少。因此,结合当前国家形势,助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控制力,加强宏观政策和微观语言规划相结合,形成自上而下的语言规划系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已迫在眉睫。本研究结合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学及语言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以家庭语言规划为基础,以国家通用语言传播为背景,以儿童、家长及教师为目标对象,对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状况进行剖析。全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调查方案设计。第三部分为勐腊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现状,主要通过数据统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内容包括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意识、实践、管理三方面。国家通用语言意识主要体现为期望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价值认同;国家通用语言实践包括语言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情况;国家通用语言管理主要包括家长、教师对儿童的语言认同管理、语言实践管理和管理策略。第四部分为勐腊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的特点和成因,特点主要表现为:规划意识低、实践少、管理弱;成因主要归纳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第五部分是对勐腊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的思考及提升建议,本文充分挖掘现状背后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教育建设、脱贫减贫等社会问题,分别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媒体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方笑[5](2020)在《1-6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对一名女童FLZ进行了1到6岁的语料跟踪收集,通过CLAN系统转写成十余万字的文本语料,从中筛选出四万余字的叙事语料,建立本文研究的语料库,对FLZ的叙事能力进行研究。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说单个句子时的语法和词汇能力,还体现在说一个句子以上时的故事组织能力。通过对FLZ叙事话语中的语法发展、词汇发展、故事组织能力发展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全面描写FLZ叙事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探究其叙事能力的发展特点。试图呈现该阶段FLZ叙事能力发展的个性和特征,以及汉语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共性和规律,同时探究影响汉语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因素。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对象、收集语料的方式、语料库建立的过程以及运用的软件和程序,包括CHILDES系统、CLAN系统等。第二章是研究综述。梳理了国外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成果以及汉语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研究现状,包括叙事的定义,国内外叙事能力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维度,影响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因素研究,以及本文的研究角度。第三章研究了FLZ叙事话语中语法发展的情况。通过平均语句长度这一指标研究1至6岁的FLZ语法发展的整体趋势,并通过最长五句话语的平均长度这一指标对4岁以后的语法发展做进一步补充说明。探究发现FLZ的语法发展总体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具体来说分为独词句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波动发展阶段以及稳定阶段。特别是在4岁以后,最长五句话语的平均长度逐渐增加为平均语句长度的2.4倍,说明语法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叙事能力随着语法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第四章考察了FLZ叙事话语中词汇发展的情况。通过总词型与总词频的比值这一指标测量词汇丰富性的整体发展趋势,并通过总词型这一指标计算儿童叙事话语中的主要词类的词型和词频,探究不同词类发展速度和顺序。研究得出FLZ词汇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叙事能力也随着词汇丰富性的增长而不断增强,词汇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独词句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较高水平阶段,24个月左右为FLZ的言语爆发期,词型和词频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由于词型和词频发展的不平衡,名词和动词相较于其他词增长最快,动词和副词的增长速度则较稳定地保持在较高水平,形容词、代词、量词、体貌助词等则始终呈缓慢的增长速度。第五章讨论了FLZ叙事话语中故事组织能力的发展情况。本章从故事结构、叙事评价和叙事顺序三个维度,探究其故事组织能力发展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所叙述故事的结构趋于完整,16至24个月期间,叙事事件和叙事评价的表达最先出现且次数最多,使用形容词、副词、情绪和否定的叙事评价也开始出现,同时出现承接关系词和时间连词;25至48个月期间,人物时地和引述的表达开始出现,同时叙事事件的次数最多,发展最快,使用强调、重复的用法也开始出现;49至74个月期间,逐渐出现了结语以及表达夸张、状态、状态的用法,同时还出现了因果关系和体态表达。第六章结合具体的叙事话语对影响FLZ叙事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探讨。主要从儿童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对该阶段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讨论。儿童内部因素包括儿童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成人语言输入和家庭文化环境。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展望。

王水丽[6](2020)在《儿童语言习得视角下的儿歌词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儿童语言习得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而儿歌作为儿童语言习得重要材料,不同儿歌的选择和使用将会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儿童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利用优秀的儿歌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择两类文本作为研究的语料,一是《生活中的儿歌》,它是中国知名的适合低龄儿童的儿歌套书;二是《新版365夜儿歌》,它是国内优秀的儿歌选集之一,主要适合三岁到六岁阶段的儿童歌唱和学习。本文以这两类儿歌中的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语言习得视角来考察儿歌的类型和影响、词汇运用特征等。本文将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论述和分析:第一部分主要界定儿歌的概念及争论,通过文献梳理介绍儿歌的相关研究的现状,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梳理儿童语言习得词汇的研究现状。阐明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料的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习得视角下的儿歌词汇概况。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儿歌名词的使用情况。第四部分主要阐述儿歌动词的运用情况。第五部分主要分析儿歌形容词的使用情况。第六部分主要分析儿歌的词汇和儿童词汇习得的关联性。

娜荷芽[7](2020)在《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文中指出语言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民族语言研究是构筑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客观需要。从文化的视角研究语言及其发展与变迁是语言人类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也是学界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内容。因此,文化的变迁也影响语言的变迁。形成语言变迁的内部和外部机制有很多,而文化接触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对接触各方或一方语言文化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俄罗斯联邦是世界多民族国家之一。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其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共存的基础。俄罗斯多民族多文化共生的地域特点吸引着学界的关注。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沿线国家之一,俄罗斯与中国有着长久而友好睦邻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深入而广泛的人文交流传统。图瓦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它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多民族聚居的社会特色使其民族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图瓦语是图瓦人的重要交流工具,也是他们认知世界和信息交流的符号系统。不仅如此,图瓦语也是图瓦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者,是图瓦人认同、情感和思想表达的载体。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言活力和多样性调查,图瓦语被列入脆弱语言行列。这一现实情况也表明图瓦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图瓦语研究的重要性和客观需要。而且,图瓦语研究对深入了解当今俄罗斯图瓦人的文化特征以及对促进中俄两国人文交流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围绕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主题,以本作者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克孜勒市进行的实地田野调查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分析依据,结合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重点论述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之间的接触如何影响图瓦语并对其形成变迁。本文将在简要论述图瓦人和图瓦语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教育、媒体、日常生活领域所体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本文第二章从语言与教育、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教科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论述了教育领域所体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整体而言,学生群体兼用图瓦语和俄语的情况趋向普遍,而且多数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双语能力。图瓦语教科书内容类型多样,而且课文内容中的俄语借词较多,部分内容也体现俄罗斯各民族共同奋斗,共谋发展的历史过程。因此,教育领域体现出图瓦语言文化与俄罗斯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与共存。本文第三章从语言与媒体、纸媒体语言、电视媒体语言和网络媒体语言等四个部分来阐释了媒体领域所展现的图瓦语变迁及其表现形式。图瓦语纸媒体和电视媒体中使用较多俄语借词。图瓦语网络词汇拼写特点表明凸显图瓦语特点的?、?、?三个字母时常被人们由О、У、Н三个字母代替使用。网络图瓦语缩略词也呈现与网络俄语缩略词相同的特点。现代网络媒体图瓦语体现图瓦—俄罗斯文化的接触对图瓦语的影响以及该两种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本文第四章由语言与日常生活、人名和亲属称谓变迁、语言场合与选择、语言态度与选择等四方面的内容构成,并探讨了图瓦语在日常生活领域中所体现的变迁及其意义。图瓦人名和亲属称谓词不仅保留了图瓦语言文化的传统与习俗,同时也体现着俄罗斯语言文化特点。部分图瓦人取俄罗斯名或者带有俄语人名或俄罗斯文化特点的名字。日常生活中,图瓦人的部分亲属称谓词也使用俄语亲属称谓词。对于图瓦人来说图瓦语和俄语有各自的使用功能。图瓦人的语言态度与选择也表明他们对图瓦语和俄语的重视以及该两种语言对他们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日常生活领域体现出图瓦文化和俄罗斯文化接触和交融背景下的图瓦语传承与变迁以及多元文化共存的现象。通过上述内容与分析,本文重点探讨了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接触对图瓦语形成的影响与变迁。以图瓦文化与俄罗斯文化接触为前提的图瓦语言文化变迁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文化涵化现象较突出。图瓦语变迁体现了图瓦文化接受和适应俄罗斯文化的部分特征。不仅如此,俄罗斯图瓦人采借俄罗斯文化并将其与图瓦文化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促进了图瓦—俄罗斯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融。民族语言研究不仅是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借鉴依据,也符合国家发展、国际间人文交流政策导向。同时,民族语言研究对构筑人类共有精神家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图瓦语个案研究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鸿昌[8](2020)在《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汉语的国际普及,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家庭开始学习汉语,但当前很少有研究对这些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进行研究,因此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实践也处于缺乏实证支持的阶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八所幼儿园的192位四至六岁的华裔儿童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者和儿童一对一的自由游戏互动语料,分析了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语法和语码转换现象,并对家庭汉语语言输入环境与上述语言范畴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有关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的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的整体发展水平vocD值以及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和介词的词型数和词频数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与中国文化情景下的汉语儿童相比,呈现出词汇发展质量的差距。名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汉语名词以指物名词为主,但是指人名词和抽象名词没有产出;动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汉语动词以动作动词为主,抽象动词和心理动词较少;形容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形容词以颜色词为主,描述个体品质或者情感的词以及性质评价词产出很少;副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存在汉语否定副词、重复副词等产出不足的问题;代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了大量的人称代词,但是缺少汉语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以及疑问代词;量词方面,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产出的量词以个体量词“个”、“张”、“只”等为主,但部分量词、集合量词、不定量词以及动量词的产出较少。此外,性别对家庭的对比分析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整体发展、不同词汇类型的发展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最后,研究还发现,家庭的语言输入环境、家庭语言输入的媒介对词汇整体vocD、不同词类词型和词频数的提升帮助并不大。有关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的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整体发展MLU和语法结构整体水平MLU5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但二者均有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儿童存在差距,这种差距还普遍存在于所产出的汉语量词结构、的字结构、介词短语、宾语复杂度度以及复合关系句中。此外,性别对家庭的对比分析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法整体发展水平MLU整体上并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在语法结构的整体发展水平MLU5上男童好于女童。研究还发现,家庭的语言输入环境、家庭语言输入的媒介与汉语语法整体发展水平MLU、汉语语法结构整体发展水平MLU5之间的关系并不大。有关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言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表达中的语码代换现象频繁。此外,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表达中还存在过度口语化以及使用当地象形语言来辅助交流的特征。本研究系统勾勒出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语法和语码转换现象的发展与特征。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基本遵循着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但是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儿童相比,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发展仍然存在很多差距,家庭的语言输入对提升汉语语言发展的贡献不高。这提醒我们,关注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学习,单纯依靠家庭以及家庭媒介资源的投入是不够的,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言学习水平以及教育,应该更多的诉诸于华文幼教机构。研究建议,第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需要重视早期华裔儿童的口语学习环境。第二,在早期华文教育过程中提供高质量、规范化书面语言的输入,应当考虑提供早期儿童图画书阅读机会。第三,提升教师自身语言水平和语言教育水平。第四,要改善家庭华语良性互动的环境。

李安祾忻[9](2020)在《3-6岁幼儿口语句法结构特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幼儿语言方面的发展,受到了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学者们的青睐。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句子作为语言传递的工具,在交流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句法结构是口语句子表达的基础,研究3-6岁幼儿口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有助于发现幼儿语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于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教育建议,帮助3-6幼儿获得更好的语言发展。本研究从收集幼儿最真实句子的角度出发,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对沈阳市某X幼儿园的60名幼儿进行研究。在园内三个年龄段中各年龄段挑选20名幼儿,男女参半,共60名。小班月龄范围为40-48个月,中班月龄范围为50-58个月,大班月龄范围为62-72个月。所有幼儿均智力正常,以普通话或东北话作为日常交流语言。根据幼儿日常在幼儿园时的语言表现,从幼儿口头语言中筛选出陈述语句,将其分为单词句、简单句、复合句三类,从数量、类型、结构形式、修饰情况以及关联词的使用等方面,探讨其变化规律,最后总结出3-6岁幼儿口语句法结构的特点为:1.3-6岁幼儿单词句词类丰富,3-6岁幼儿单词句中词类丰富,名词最多,动词次之,副词、形容词紧跟其后,同时伴有少量的拟声词、代词。2.在3-6岁幼儿简单句中,修饰谓语的句子居于首位,其次是修饰宾语的句子,最少的是修饰主语的句子。其中,使用代词修饰主语的频率最高,“我”、“那个”、“这个”使用频率最高,动词、名词、形容词修饰主语的使用较少;使用副词修饰谓语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使用动词修饰谓语,最少的是形容词;使用数量名词修饰宾语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使用代词,极少的使用动词和形容词来修饰宾语。3.3-6岁幼儿复合句中,联合复合句的发展优于偏正复合句;联合复合句中承接复合句使用频率最高,偏正复合句中因果复合句使用频率最高。4.在复合句中,幼儿基本能够使用一种或两种关联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联词的类型也在增加,但对部分复合句而言,幼儿只能掌握其中的一种关联词,并且部分幼儿在复合句中缺乏对明确关联词的使用。5.在复合句中,幼儿基本能够使用一种或两种关联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联词的类型也在增加,但对部分复合句而言,幼儿只能掌握其中的一种关联词,并且部分幼儿在复合句中缺乏对明确关联词的使用。6.复合句使用的场景具有年龄差异,4-5岁幼儿习惯在区角活动时使用复合句,而5-6岁幼儿习惯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语言教学活动中使用复合句。针对于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教育建议:1.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修饰词,促进简单句结构的发展2.鼓励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形容词3.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动作,习得动词4.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5.让幼儿在故事活动中加强逻辑思维,促进语言的发展

张义宾[10](2019)在《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关语言障碍儿童诊断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一个重点范畴。近年来,国际儿童语料库系统CHILDES已经开始使用非标准化的语料库分析,建构具有发展常模参照价值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但汉语儿童语料库研究仍然停留在语料的共享层面。创建一个符合中国语言文化情境特点的、具备年龄发展参考数据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已经成为十分必要的研究任务。本研究主要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341名3-6岁正常儿童与成人互动的自由游戏语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第一,通过汉语正常儿童的词汇和语法发展分析,研究建构了基于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词汇诊断系统和语法诊断系统构成。词汇诊断系统包括一级指标:voc D和二级指标:名词、动词、量词、介词、副词、连词的词型数和词频数。语法诊断系统包括一级指标:MLGU、MLGU5和语法结构数量值和二级指标:数量结构、宾语短语、宾语从句和连动结构句。在应用上述诊断系统时,需要首先关注一级指标:voc D、MLGU、MLGU5和语法结构数量值。通过与上述指标的参考数据进行对比,可以预测和估计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可以进一步发现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儿童在词汇诊断的一级指标:voc D上显着落后于正常儿童参考数据时,可以参考词汇诊断系统的二级指标:名词、动词、量词、介词、副词、连词的词型数和词频数,进一步判断儿童词汇发展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当儿童在语法诊断的一级指标:MLGU、MLGU5和语法结构数量值上显着落后于正常儿童参考数据时,可以参考语法诊断系统的二级指标:数量结构、宾语短语、宾语从句和连动结构句,进一步判断儿童语法发展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第三,使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研究对四类语言障碍儿童(3名弱智儿童、4名听力障碍儿童、4名自闭症儿童以及4名特定型语言障碍(SLI)儿童)的个案追踪语料进行分析,发现四类语言障碍儿童在不同方面都存在语言发展的“非正常状态”,但是不同类型儿童的语言发展表现是不同的。对弱智儿童来说,轻度弱智的副词、量词、介词和宾语从句产出数量较少,而中度弱智儿童在连词、介词、宾语短语、宾语从句以及连动结构句的发展上都存在落后。对听障儿童来说,MLGU与正常儿童水平相当的听障儿童并没有出现词汇和语法发展问题;其他听障儿童普遍存在量词不丰富、宾语短语产出不足的问题。对自闭症儿童来说,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存在连词丰富度不高、心理动词产出有限和句子长度不足的问题,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则存在词汇多样性不高、连词和心理动词产出不足、句子长度不足、宾语复杂度不高的问题。对SLI儿童来说,当MLGU落后于正常儿童参考数据时,SLI儿童在4岁年龄段会出现句子长度不足和词汇多样性水平不高的问题。上述四类语言障碍儿童的诊断和发现,为开展教育干预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干预方向。本研究的创新体现在,第一,本研究实现了汉语儿童语料库由语料共享向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建设的价值转变,建构了可以通过计算机运算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印证了语料库分析这一非标准化评估方法在汉语语言障碍儿童诊断中的可行性。第二,在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拓展了基于CHILDES系统分析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指标:MLGU和语法结构数量值。第三,在使用CHILDES系统进行汉语儿童语料分析时,一方面,基于java程序,大大提升了分词的效率,另一方面,基于机器学习,建构了自动化分析汉语儿童语法结构的语法层%gra,并获得了基于语法层分析的儿童语法发展特征,丰富了依靠计算机分析汉语儿童语法结构产出的认识。

二、一岁儿童动词发展的个案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岁儿童动词发展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沙盘游戏对3~6岁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自闭症及诊断标准
        二、沙盘游戏
        三、口语表达能力
        四、语言样本分析
        五、平均语句长度(MLU)
        六、总词数(TNW)
        七、词汇多样性(VOCD)
        八、词类分析
        九、使用口语主动沟通的次数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文献的量化分析
        二、文献的质性分析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实验设计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选取
        二、研究对象分组
    第三节 研究工具
        一、沙盘游戏配套设备
        二、评估工具
        三、记录工具
        四、分析工具
    第四节 研究过程
        一、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二、对实验组进行沙盘游戏干预
        三、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
        四、资料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量化结果分析
        一、沙盘游戏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PCDI词汇及句子(长表)》评分差异性检验
        二、沙盘游戏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PCDI词汇及句子(长表)》评分增值差异性检验
        三、沙盘游戏干预前后实验组《PCDI词汇与句子(长表)》评分差异性检验
        四、沙盘游戏干预前后对照组《PCDI词汇与句子(长表)》评分差异性检验
    第二节 语言样本分析
        一、对实验组自闭症儿童语言样本进行分析
        二、实验组自闭症儿童语言样本初始沙盘和结束沙盘分析结果差异性检验
    第三节 社会效度分析
        一、社会效度分析——家长
        二、社会效度分析——教师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
        二、沙盘游戏干预前评估
        三、沙盘游戏干预过程
        四、沙盘游戏干预后评估
        五、沙盘游戏干预总结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第一节 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干预效果讨论
        一、量化分析结果讨论
        二、语言样本分析结果讨论
        三、社会效度分析结果讨论
        四、典型案例分析结果讨论
    第二节 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干预成效的原因分析
        一、沙盘游戏特征促进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
        二、自闭症儿童特征适宜运用沙盘游戏进行干预
        三、沙盘游戏促进自闭症儿童多方面能力发展,从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四、沙盘游戏干预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
        五、沙盘游戏干预遵循个别化原则
    第三节 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干预实施建议
        一、沙盘游戏实施过程中应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评估
        二、沙盘游戏实施过程中的策略
        三、沙盘游戏实施过程中邀请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陪伴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
    第三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孤独症儿童补语句法加工与心理理论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1.1 引言
    1.2 心理理论概述
        1.2.1 心理理论概念
        1.2.2 心理理论相关理论模型
        1.2.3 心理理论研究范式
        1.2.4 孤独症心理理论相关研究
    1.3 语言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1.3.1 语言能力与心理理论关系
        1.3.2 任务语言形式对心理理论影响
    1.4 补语句法与心理理论关系
        1.4.1 补语句法概念及习得历程
        1.4.2 补语句法句子信息对心理理论影响
        1.4.3 补语句法词语信息对心理理论影响
        1.4.4 补语句法干预对心理理论影响
    1.5 问题提出及研究架构
        1.5.1 问题提出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补语句法类型及句义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影响研究
    2.1 实验1 补语句法类型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影响研究
        2.1.1 引言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结果
        2.1.4 讨论
        2.1.5 研究结论
    2.2 实验2 补语句法句义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影响研究
        2.2.1 引言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2.4 讨论
        2.2.5 研究结论
第三章 补语句法谓语动词类型及词义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影响研究
    3.1 实验3 补语句法谓语动词类型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影响研究
        3.1.1 引言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结果
        3.1.4 讨论
        3.1.5 研究结论
    3.2 实验4 补语句法谓语动词词义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影响研究
        3.2.1 引言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2.4 讨论
        3.2.5 研究结论
第四章 补语句法干预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干预设计
        4.2.3 实验材料
        4.2.4 研究程序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前测结果分析
        4.3.2 心理理论分析:补语句法干预的促进效应
        4.3.3 补语句法训练效应分析
        4.3.4 意外内容增值与补语句法增值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补语句法干预对心理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
        4.4.2 补语句法干预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4.5 研究结论
第五章 综合讨论
    5.1 补语句法语法成分与心理理论关系
    5.2 补语句法语义成分与心理理论关系
    5.3 语言等社会认知成分在心理理论表征中的作用
    5.4 研究创新点
    5.5 研究临床意义
    5.6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3)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分级词表的建立及其对童书分级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儿童语言研究
        1.2.2 童书分级研究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词与词汇
        2.1.2 学龄前儿童
        2.1.3 儿童图书
        2.1.4 图书分级
    2.2 理论基础
        2.2.1 功能论
        2.2.2 基于用法建构理论
        2.2.3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2.2.4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2.2.5 儿童语言发展的脑生理基础
        2.2.6 隐喻思维
        2.2.7 儿童阅读心理
第三章 分级词表
    3.1 词汇的选取
        3.1.1 选取的原则
        3.1.3 选取的过程
        3.1.3.1 词类的划分
        3.1.3.2 纯儿童语料的分词
        3.1.3.3 词汇的增删和等级调整
    3.2 词表的建立
第四章 童书分级的应用研究
    4.1 童书分级的作用
        4.1.1 童书分级的必要性
        4.1.2 童书分级的重要性
    4.2 童书分级的量化分析
        4.2.1 影响因素的确定
        4.2.2 影响因素的计算
    4.3 童书的选择与文本预处理
    4.4 童书的分级结果及讨论分析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的创新点
    5.2 研究的价值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普通话学龄前儿童(3~6岁)分级词表
附录 B 《苏丹的犀角》词汇等级
致谢

(4)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绪论
    一、选题研究的背景
    二、学术界研究综述
    三、选题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四、选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五、语料来源
第一章 调查方案设计
    第一节 调查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客观性原则
    第二节 调查布点
        一、调查地点的概况
        二、调查地点的选择
    第三节 调查对象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二、调查对象的构成
    第四节 调查步骤与方法
        一、调查步骤
        二、调查方法
第二章 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调查
    第一节 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意识状况
        一、 “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的语言意识
        二、 “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长的语言意识
        三、“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教师的语言意识
    第二节 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实践状况
        一、“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及家长的国家通用语言基本能力
        二、“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及家长的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
        三、“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教师的普通话基本能力及应用能力
    第三节 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管理状况
        一、家长对“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管理
        二、“直过民族”教师对哈尼族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管理
第三章 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的特点及成因
    第一节 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的特点
        一、“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意识的特点
        二、“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实践的特点
        三、“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管理的特点
        四、“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各要素间的关系
    第二节 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问题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剖析
        二、客观因素剖析
第四章 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反思
    第一节 国家通用语言传播背景下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语言规划的地位及功能
        一、“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语言规划的地位及功能
        二、“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的地位及功能
    第二节 国家通用语言传播背景下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语言规划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层面的建议
        二、学校层面的建议
        三、家庭层面的建议
        四、社会层面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1-6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现状
        2.1.1 叙事能力的定义
        2.1.2 儿童叙事能力发展影响因素
        2.1.2.1 内在影响因素
        2.1.2.2 外部影响因素
        2.1.3 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方法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LZ叙事话语中的语法发展
    3.1 语法发展测量指标
        3.1.1 平均语句长度MLU
        3.1.2 最长五句话的平均语句长度MLU5
    3.2 研究结果
        3.2.1 FLZ叙事话语中的MLU测量结果
        3.2.2 FLZ叙事话语中的MLU5测量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LZ叙事话语中的词汇丰富性发展
    4.1 词汇丰富性测量指标
        4.1.1 总词型与总词频的比值TTR
        4.1.2 总词型NDW
    4.2 研究结果
        4.2.1 FLZ叙事话语中的TTR测量结果
        4.2.2 FLZ叙事话语中的NDW测量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LZ叙事话语中的故事组织能力发展
    5.1 故事组织能力发展测量指标
        5.1.1 故事结构
        5.1.2 叙事评价
        5.1.3 叙事顺序
    5.2 测量指标编码方式
    5.3 研究结果
        5.3.1 FLZ叙事话语中的故事结构发展情况
        5.3.2 FLZ叙事话语中的叙事评价发展情况
        5.3.3 FLZ叙事话语中的叙事顺序发展情况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影响FLZ叙事能力发展的因素
    6.1 儿童自身因素
        6.1.1 认知能力
        6.1.2 情感态度
    6.2 外部环境因素
        6.2.1 成人语言输入
        6.2.2 家庭文化环境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儿童语言习得视角下的儿歌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零 绪论
    0.1 选题缘起
    0.2 概念界定及区别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4 选题内容、方法、目标及意义
    0.5 研究的创新之处
    0.6 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第一章 习得视角下的儿歌词汇概况
    1.1 0-1 岁儿歌词汇的概况
        1.1.1 0-1 岁儿童语言词汇量的相关研究
        1.1.2 0-1 岁儿歌的表现形式
    1.2 1-2 岁儿歌词汇的概况
        1.2.1 1-2 岁儿童语言词汇量的相关研究
        1.2.2 1-2 岁儿歌的表现形式
    1.3 2-3 岁儿歌词汇的概况
        1.3.1 2-3 岁儿童语言词汇量的相关研究
        1.3.2 2-3 岁儿歌的表现形式
    1.4 3-6 岁儿歌词汇的概况
        1.4.1 3-6 岁儿童语言词汇量的相关研究
        1.4.2 3-6 岁儿歌的表现形式
    1.5 儿歌词汇的阶梯表征
        1.5.1 儿歌的词汇量
        1.5.2 儿歌的词类数
        1.5.3 儿歌的高频词
第二章 习得视角下儿歌名词的调查分析
    2.1 0-1 岁儿歌名词的调查分析
    2.2 1-2 岁儿歌名词的调查分析
    2.3 2-3 岁儿歌名词的调查分析
    2.4 3-6 岁儿歌名词的调查分析
    2.5 儿歌名词的阶梯表征
第三章 习得视角下的儿歌动词的调查分析
    3.1 0-1 岁儿歌动词的调查分析
    3.2 1-2 岁儿歌动词的调查分析
    3.3 2-3 岁儿歌动词的调查分析
    3.4 3-6 岁儿歌动词的调查分析
    3.5 儿歌动词的阶梯表征
第四章 习得视角下的儿歌形容词的调查分析
    4.1 0-1 岁儿歌形容词的调查分析
    4.2 1-2 岁儿歌形容词的调查分析
    4.3 2-3 岁儿歌形容词的调查分析
    4.4 3-6 岁儿歌形容词的调查分析
    4.5 儿歌的形容词阶梯表征
第五章 儿歌词汇和儿童词汇认知的关联性
    5.1 儿歌词汇和儿童词汇习得的关联
    5.2 儿歌对儿童词汇认知的发展
        5.2.1 由儿歌认知名词
        5.2.2 由儿歌认知动词
        5.2.3 由儿歌认知形容词
        5.2.4 由儿歌认知数量词
        5.2.5 由儿歌认知拟声词
        5.2.6 由儿歌认知叠音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文化变迁相关研究
        二、国外图瓦语相关研究
        三、国内图瓦语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图瓦人与图瓦语
    第一节 图瓦人历史与现状
        一、历史记载
        二、关于图瓦人的名称
        三、图瓦人现状
    第二节 图瓦语历史与现状
        一、时代背景
        二、图瓦语现状
    小结
第二章 教育与图瓦语变迁
    第一节 语言与教育
    第二节 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相关规定
        二、克孜勒市学前教育
    第三节 初中等教育
        一、第W混合学校
        二、第E民族学校
        三、图瓦语老师
    第四节 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相关规定
        二、克孜勒市高等教育
    第五节 教科书
        一、图瓦语教科书内容分类
        二、图瓦语教科书内容分析
        三、双语教材
    小结
第三章 媒体与图瓦语变迁
    第一节 语言与媒体
    第二节 纸媒体语言
        一、唐努图瓦共和国时期《真理报》
        二、苏联时期《真理报》
        三、俄罗斯联邦时期《真理报》
    第三节 电视媒体语言
        一、图瓦语和俄语电视新闻内容分类
        二、图瓦语和俄语电视新闻节目语句和有声语言分析
    第四节 网络媒体语言
        一、网络新闻语言
        二、字母?、?、?
        三、缩略词
    小结
第四章 日常生活与图瓦语变迁
    第一节 语言与日常生活
    第二节 人名和亲属称谓变迁
        一、人名变迁
        二、亲属称谓变迁
    第三节 语言场合与语言选择
    第四节 语言态度与语言选择
    小结
结论
    一、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二、文化接触下的语言变迁表现形式
    三、文化接触对语言变迁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8)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发展历史与重要价值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内容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及华语教育现状
        2.1.1 马来西亚华裔历史
        2.1.2 马来西亚华裔身份定义
        2.1.3 马来西亚卫理公会与卫理幼儿园关系
        2.1.4 马来西亚华语教育与华语语言发展研究现状
        2.1.5 马来西亚幼儿园课程框架
        2.1.6 马来西亚幼儿园课程模式
    2.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研究现状
        2.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研究现状
        2.2.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句法发展研究现状
        2.2.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码转换研究现状
    2.3 中国学前儿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发展研究现状
        2.3.1 中国学前儿童汉语词汇发展研究现状
        2.3.2 中国学前儿童汉语句法发展研究现状
    2.4 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方法的综述
        2.4.1 语料库研究法
        2.4.2 实验法、问卷法、谈话法、量表法和测验法
    2.5 本章小结
        2.5.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与句法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2.5.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方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1.1 问题一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词类的发展状况
        3.1.2 问题二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语法发展状况
        3.1.3 问题三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发展中的语言转换现象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过程
        3.3.1 研究材料
        3.3.2 互动内容
        3.3.3 家庭问卷
    3.4 语料的转录和分析
        3.4.1 分词
        3.4.2 添加%MOR层
        3.4.3 检查CHECK
        3.4.4 计算过程
        3.4.4.1 词汇多样性计算
        3.4.4.2 不同词类词型和词频数计算
        3.4.4.3 MLU计算
        3.4.4.4 MLU5计算
    3.5 论文研究阶段
    3.6 研究伦理
        3.6.1 正式实施过程
        3.6.2 被试知情同意书
        3.6.3 被试隐私权
第四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发展
    4.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的整体发展特征
        4.1.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整体发展
        4.1.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词汇整体发展
    4.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不同词类的发展特征
        4.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不同词类的发展特征
        4.2.1.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名词发展
        4.2.1.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动词发展
        4.2.1.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形容词发展
        4.2.1.4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副词发展
        4.2.1.5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代词发展
        4.2.1.6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量词发展
        4.2.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不同词类发展
    4.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家庭汉语语言输入特征与汉语整体发展以及不同词类发展的关系
        4.3.1 汉语语言输入者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水平的关系
        4.3.2 汉语语言的输入媒介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词汇发展水平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研究
    5.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法整体发展
        5.1.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平均语句长度发展状况
        5.1.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法整体发展
    5.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结构的整体发展
        5.2.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结构的整体发展
        5.2.2 不同性别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法结构整体发展
    5.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不同语法结构产出的发展特征
        5.3.1 量词短语
        5.3.2 的字短语
        5.3.3 介词短语
        5.3.4 宾语复杂度
        5.3.5 复合关系句
    5.4 语言环境与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的关系
        5.4.1 汉语语言输入者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水平的关系
        5.4.2 汉语语言的输入媒介与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语法发展水平的关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发展中的语言转换现象
    6.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与英语“语言马赛克”现象
        6.1.1 生活用品/玩具/家庭用具类别
        6.1.2 游戏/郊游经验类别
        6.1.3 食物类别
        6.1.4 动物类别
        6.1.5 交通工具类别
        6.1.6 形状类别
        6.1.7 颜色类别
        6.1.8 其它类别
        6.1.9 动词类别
        6.1.10 形容词类别
    6.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与马来语“语言马赛克”现象
    6.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倒装句现象
    6.4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气词现象
    6.5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使用当地象形语言辅助现象
    6.6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使用量词的规律
    6.7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叠音词现象
        6.7.1 中文名词叠音词
        6.7.2 英文名词叠音词状况
        6.7.3 中文形容词的叠音情况
        6.7.4 英文形容词的叠音情况
        6.7.5 中文动词的叠音情况
        6.7.6 英文动词的叠音情况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结果讨论与建议
    7.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遵循着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7.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儿童语言发展存在明显差异
    7.3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发展具有多语言背景下儿童语言发展的显着特征
        7.3.1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语言表达中的语码代换现象
        7.3.2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表达中的过度口语化取向
        7.3.3 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会使用当地象形语言来辅助交流
        7.3.4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量词使用
    7.4 家庭语言输入质量不高,马来西亚华裔儿童的汉语语言学习亟待更高水平的语言输入
    7.5 马来西亚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的文化性
    7.6 教育建议
    7.7 研究不足
    7.8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 家庭背景
附件二 语料转录样本
附件三 马来西亚幼儿园课表和框架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3-6岁幼儿口语句法结构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
        (二)句法结构的发展是衡量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儿口语
        (二)句法结构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幼儿口语表达的研究
        (二)关于句法结构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文本分析法
    四、研究步骤
        (一)查阅相关文献
        (二)语料的收集与整理
        (三)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3-6岁幼儿单词句的类型及数量
        (一)单词句的类型
        (二)单词句的数量
    二、3-6岁幼儿简单句的结构形式及修饰情况
        (一)简单句的结构形式
        (二)简单句的修饰情况
    三、3-6岁幼儿复合句的类型及关联词的使用
        (一)复合句的类型
        (二)复合句关联词的使用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一、3-6岁幼儿单词句的特点
        (一)3-6岁幼儿单词句中词类丰富,名词的使用频率最高
    二、3-6岁幼儿简单句的特点
        (一)代词、动词、名词、形容词修饰简单句中的主语
        (二)副词修饰谓语的频率最高,动词第二,形容词最少
        (三)数量名词修饰宾语的频率最高,其次是使用代词修饰
    三、3-6岁幼儿复合句的特点
        (一)联合复合句的发展优于偏正复合句;承接复合句使用频率高于因果复合句
        (二)幼儿掌握关联词类型单一,还不能正确的使用多种类型的关联词
        (三)4-5岁时复合句增长速度最快,5-6岁时复合句占比最高
        (四)复合句使用的场景具有年龄差异,4-5岁幼儿在区角活动时使用复合句,5-6岁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使用复合句
第五章 结论
    一、单词句词类丰富,但以名词为主
    二、简单句中,修饰谓语的句子居于首位,其次是修饰宾语的句子,最少的是修饰主语的句子
    三、联合复合句的发展优于偏正复合句
    四、复合句存在年龄差异
第六章 建议
    一、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修饰词,促进简单句结构的发展
    二、鼓励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形容词
    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动作,习得动词
    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
    五、让幼儿在故事活动中加强逻辑思维,促进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导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际儿童语料库研究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2.1.1 国际儿童语料库的发展和建设
        2.1.2 基于国际儿童语料库的语言发展研究
        2.1.3 国际儿童语料库的价值转向:基于诊断的KIDEVAL系统建设
    2.2 汉语儿童语料库研究现状和发展瓶颈
        2.2.1 汉语儿童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引入和建设过程
        2.2.2 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正常儿童语言研究
        2.2.3 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特殊儿童语言研究
        2.2.4 汉语儿童语料库研究的未来发展与困境
    2.3 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进展
        2.3.1 汉语儿童词汇发展研究
        2.3.2 汉语儿童语法发展研究
        2.3.3 汉语儿童语法发展综合性指标的探索与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1.1 基于汉语儿童词汇发展特征建构词汇诊断系统的主要问题
        3.1.2 基于汉语儿童语法发展特征建构语法诊断系统的主要问题
        3.1.3 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初步尝试的主要问题
    3.2 研究场景和被试的选择
    3.3 研究过程
        3.3.1 语料转录和编码
        3.3.2 分词过程
        3.3.3 %mor层的调整以及机器训练过程
        3.3.4 %gra层的建立以及机器训练过程
        3.3.5 语料分析过程
        3.3.6 数据分析与统计
第四章 基于汉语儿童词汇发展特征的词汇诊断系统研究
    4.1 汉语儿童词汇总体发展的指标和参考数据研究
        4.1.1 汉语儿童词汇多样性发展指标的对比分析
        4.1.2 词类整体发展参考数据的建立
        4.1.3 小结
    4.2 汉语儿童不同词类的发展指标和参考数据研究
        4.2.1 汉语儿童不同词类的发展指标分析
        4.2.2 不同词类发展指标的参考数据建立
        4.2.3 小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汉语儿童语法发展特征的语法诊断系统研究
    5.1 汉语儿童语法整体发展指标和参考数据研究
        5.1.1 汉语儿童平均句法长度的发展分析
        5.1.2 汉语儿童最长五句话平均句法长度的发展分析
        5.1.3 汉语儿童语法结构数量值的建构和发展分析`
        5.1.4 汉语儿童语法整体发展参考数据的建立
        5.1.5 小结
    5.2 汉语儿童不同语法结构的发展指标和参考数据研究
        5.2.1 量词短语
        5.2.2 的字结构
        5.2.3 介词短语
        5.2.4 宾语复杂度
        5.2.5 复合关系句
        5.2.6 把字句
        5.2.7 连动结构句
        5.2.8 兼语句
        5.2.9 汉语儿童不同语法结构发展参考数据的建立
        5.2.10 小结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初步尝试
    6.1 基于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诊断
        6.1.1 弱智儿童的整体语言水平诊断
        6.1.2 三个弱智儿童追踪数据的语言发展诊断
    6.2 基于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诊断
        6.2.1 听障儿童的整体语言水平诊断
        6.2.2 四个听障儿童追踪数据的语言发展诊断
    6.3 基于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诊断
        6.3.1 自闭症儿童的整体语言水平诊断
        6.3.2 四个自闭症儿童追踪数据的语言发展诊断
    6.4 基于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SLI儿童语言发展诊断
        6.4.1 SLI儿童的整体语言水平诊断
        6.4.2 四个SLI儿童追踪数据的语言发展诊断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讨论和教育建议
    7.1 汉语儿童词汇和语法诊断系统的建设过程以及研究收获
        7.1.1 基于汉语儿童词汇发展的特征,建构了汉语儿童词汇诊断系统
        7.1.2 基于汉语儿童语法发展的特征,建构了汉语儿童语法诊断系统
    7.2 语言障碍诊断系统对不同类型语言障碍儿童的诊断效果分析和讨论
        7.2.1 不同类型语言障碍儿童诊断指标的特殊性
        7.2.2 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运作模式
    7.3 基于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的语言障碍发展特征分析和教育干预建议
        7.3.1 密切关注弱智儿童词汇、语法和语用的系统发展
        7.3.2 丰富听障儿童的量词产出,提升修饰语的使用能力
        7.3.3 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功能性制定干预方案,关注连词和心理动词的产出,提升句子长度
        7.3.4 判定SLI儿童的语法水平,关注其语用能力
第八章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8.1 研究的创新之处
    8.2 研究的不足
    8.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语料示例
附录二 分词标准
附录三 中英文缩略词
附录四 作者简历以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一岁儿童动词发展的个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沙盘游戏对3~6岁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干预研究[D]. 黄鹂.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孤独症儿童补语句法加工与心理理论关系及干预研究[D]. 郭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1)
  • [3]普通话学龄前儿童分级词表的建立及其对童书分级的应用[D]. 万丽影.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云南勐腊“直过民族”哈尼族儿童家庭国家通用语言规划调查研究[D]. 余文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1-6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D]. 方笑. 安徽大学, 2020(07)
  • [6]儿童语言习得视角下的儿歌词汇研究[D]. 王水丽.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7]文化接触与语言变迁 ——以图瓦语为例[D]. 娜荷芽.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8]马来西亚4-6岁华裔儿童汉语发展研究[D]. 张鸿昌.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9]3-6岁幼儿口语句法结构特点的研究[D]. 李安祾忻.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10]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研究[D]. 张义宾.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一岁儿童动词发展的案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