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观赏娃娃南瓜

如何种植观赏娃娃南瓜

一、怎样种好观赏玩偶南瓜(论文文献综述)

赵雅楠[1](2021)在《针对学龄初期儿童的蒙古族工艺美术传承方式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胡三美[2](2020)在《动漫元素在农业园中的可行性与提升研究 ——以苏州泰迪农场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使城市的人们更加向往自然宁静的田园生活,休闲农业园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另外,动漫元素加入农业园中,是农业园向动漫文化学习的过程,而且农业园在我国的发展占有巨大比重,加入了动漫文化特色,可以很好的创新农业园,减少雷同设计,改变传统观念,同时融合动漫元素与农业园更加吸引游客们的眼球,提高园区创收的同时可以共同科普两方面的文化知识,让游客们在游玩过程中“游学”,吸取多方面层次的文化知识,更好的体现实践教育功能,更好的将两种文化协调、交融,促进中国农业与动漫文化的革新和继承。本文从休闲农业园区与动漫的相关概念分析出发,包括主题休闲农业园、动漫文化、场景等,另外论述国内外休闲农业园、动漫产业的的研究现状以及可行性研究;其次,立足苏州泰迪农场主题园区,以园区实地调研为基础,对苏州泰迪农场的室内外空间进行调研、走访、勘察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运用图表、模式简图等方式进行对比总结,也再次归纳总结出目前苏州泰迪农场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体验性不强、氛围感缺少、缺乏吸引力等,总结分析也是使未来主题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朝着越发规范化化、地区化、人性化、艺术化的方面发展成长,更加系统完善。从动漫元素的角度出发,运用动漫立体造型、色彩融入园中,对苏州泰迪农场已建成的主题休闲农业园区进行提升设计研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能给主题型休闲农业园区提供相关建议,让未来主题休闲农业园区更加完善;另外,本文调研分析并总结的研究结果可以对本国当前现阶段的主题休闲农业园区相符研究资料做进一步增补,并为此后更条理性研究主题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设计起到铺垫的作用。

郑硕[3](2019)在《养生理念下的香味主题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迅速,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人类对物质的追求逐渐上升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养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芳香疗法和园艺疗法的受众从疾病人群转向健康的大众进入人们视野,但是目前农业公园大多仍然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乐的层面,并未从健康养生方面满足大众的需求。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思考如何从景观层面将大众关心的健康养生理念融入农业园的规划设计中,从而促进我国休闲农业公园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收集相关资料,首先阐述了养生、农业公园、芳香疗法、园艺疗法等相关概念,介绍了主题农业公园的分类、功能和特性以及规划设计理论依据,分析了国内外对于主题农业公园、芳香疗法和园艺疗法的研究概况,进而总结出我国芳香主题农业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内容和策略。对相关案例进行了资料搜集和实地调研。分别对南京市溪田农业生态园、无锡田园东方蜜桃村、秦皇岛心乐园、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从区位分析、整体布局、建设内容与案例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对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进行了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从区位规模、自然资源现状、道路现状等方面对场地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规划原则、目标定位和功能定位,从而进行了总体的方案构思和功能布局。将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分为八个区,分别是香味园、香果园、香草园、香乐园、香花园、香菜园、香馨园和凝香湖,设置了蔬果采摘、芳香理疗、体验菜园、农耕体验等多种体验活动,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香草园、凝香湖水系、竹香居、五行广场、农耕体验园和体验菜园六个节点做了详细设计,并策划了节庆活动,最终完成了对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证研究。笔者参与的实证研究项目以期为我国芳香主题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邓鲜艳[4](2016)在《关中地区图腾文化在婴儿服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图腾是原始社会的先民认为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和自然物。他们将图腾认为祖先,奉为神灵,并将其威性显现在具体图符上。图腾是部族的祖先和保护神,具有神秘感、凝聚力及崇高审美形态。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图腾以纹样的形式转移到鞋帽衣物等服装款式中在古代关中地区,受人文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以虎、五毒(蟾蜍、蛇、壁虎、蜈蚣、蝎子)为代表的图腾崇拜观念。这种图腾崇拜观念以图腾纹样的形式在关中婴儿服饰中传承延续下来,并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也是研究关中地区民间婴儿服饰的重要信息资源。文章对图腾的相关概念及在关中地区婴儿服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诸如:百家衣、连身服、肚兜、围涎、虎帽、虎鞋、虎枕这些民间服饰中的图案来了解图腾文化的历史渊源、审美意蕴、情感表达以及在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传承情况。通过观摩婴儿服饰制作的工艺流程,了解其丰富的装饰手法如:刺绣、拼贴、缠绕、堆叠。并对婴儿服饰中图腾纹样的艺术表现,以及在造型、色彩方面的运用进行分析归纳,阐述了它的发展现状和困境。通过对关中民间婴儿服饰的研究与分析,在现代婴儿服饰的设计案例中提出从单纯单一到繁复错综的设计思路解决关中地区婴儿服饰色彩、图案题材单一、表现手法过于陈旧的问题;提出将传统图腾纹样由原先的整体构图到分散构图的设计思路;提出对传统图腾纹样在婴儿服饰中通过造型系列化、色彩系列化、图案系列化的方式进行再设计,以期推动这种传统的民间服饰走向消费市场,从而让传统文化、民俗得到传承与发展。如何让日渐衰落的民间婴儿服饰获得重生,让传统的图腾文化获得延续、提升、丰富是我们需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一项工作。

赵燕[5](2016)在《清末民国时期儿童文学教育学术史研究 ——基于《教育杂志》的文献考据》文中研究表明从教育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借鉴历史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梳理了近代儿童文学教育的发展线索,即从近代儿童文学教育早期独立性起步,到五四运动之后的激进式发展,再到反思期和深化期。在这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杂志》作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期刊,始终关注儿童文学教育问题,并以近40年的历史忠实地记录了其发展历程。为此,本研究的目标是:首先以一部《教育杂志》期刊的起伏演变为缩影,从中获得有关儿童文学的地位与作用、教育价值、课程、教材、教法、教师等丰富的史料;然后以教育活动史的视角,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确立了学术视野下移、微观化的研究取向,探寻中国近代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为儿童文学教育拓展出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由此而形成的研究内容与论点如下:首先,通过对《教育杂志》在办刊过程中的历史评介,分析了《教育杂志》作为儿童文学教育发展一个典型缩影在中国近代教育历史中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凸显出它以非官方的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源,推动了儿童文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入开展。与此同时,考察了《教育杂志》与中国近代儿童文学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主要对日本现代教育思潮、欧美进步主义儿童教育观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近代儿童观的演变、各种课程、教材和教学法的推广等做了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从而形成全部研究的基本理论格调。其次,以《教育杂志》及其史料为基本来源,对儿童文学课程、教材、教法和师资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讨论。一是在课程方面,分析《教育杂志》中公布的儿童文学的课程标准,掌握当时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儿童文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导向,同时梳理了儿童文学课程分阶段的实施情况与争论经过,以《教育杂志》为窗口全面展现了官方和民众对儿童文学教育课程的关注点。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儿童文学化"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流,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也引发了诸多论争。《教育杂志》以详实的史料忠实地记录了五次有关儿童文学教材论争的过程,认真审视这些争论观点,对现今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比重问题亦有启示。三是教育杂志》从民初、五四到国家本位时期,儿童文学教学法呈现出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国人通过大量的新式教学实验,摸索与寻找适宜于近代新教育发展的儿童文学教学方法,以此推动儿童文学理念在中国的深入开展。四是探讨了《教育杂志》中改善儿童文学教育的师资问题,具体措施有加强师培、制定俸给标准和优待条件以及改善教学环境和提升教师的修养等;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个案研究——以连载于《教育杂志》中的教育小说《倪焕之》为例,讨论了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对《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进行了深入的追溯,探讨了有关儿童文学"新"与"旧"的争论、渐进式的发展以及本体性的问题等,从而得出相关的历史观点是,教育传媒与儿童文学教育应形成了一种互动式关系,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沈乾飞[6](2015)在《芸芸众生:被生活转换的政治 ——以政治运动中的68个小人物为例》文中认为20世纪,现代国家建构是中国政治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辛亥革命通过上层政制革命,使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迈出了重大一步,但上层政制变革而底层社会不变的政治格局,使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共产革命以动员底层社会革命的方式取得了国家政权,在新的国家政权建立之后,国家权力全面渗透到了乡村社会,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方式,试图重构国民的观念世界,以塑造同质化的整体性政治人格,进而实现现代国家建构的理想目标。本文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尝试考察政治运动中的小人物,究竟有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反应?以及隐藏在背后并左右其思想和行为的机理是什么?既有的主流研究成果认为,在动员政治之下,国家权力左右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导致人们普遍的狂热。本文作者在田野作业中,通过口述资料的采集和整理,发现生活影响了人们对国家政治动员的心态与行为反应,进而限制了国家权力对社会的改造能力。因此,本文尝试从生活的视角建构分析框架,初步提出了“政治的生活转换器”这一概念,作为全文的解释工具。这一解释性概念,由生活经验、生活际遇、生活风险和生活需求等四个机制构成。本文最后将提出三个研究发现:一是在动员政治之下,乌合之众只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特殊形态,芸芸众生才是一种常态化表现;二是人们怀念历史并非就表明,人们真心愿意去拥抱过去,人们的怀旧情愫很可能是基于人们对现实生活际遇的不满;三是权力主导者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逻辑和常理,去服务于其社会园艺工程的理想抱负,但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也规定了权力重塑与改造社会的范围和限度。论文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议题,提出研究问题,并在系统梳理关于动员政治下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析视角,同时还介绍了本文的资料来源及个案情况。论文第二章为研究的背景部分,本文将研究放在现代国家建构背景之下加以考察,认为现代国家建构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政治议题。清末改革,无意中为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打下了基础,辛亥革命迈出了现代国家建构的第一步,而共产革命的胜利及革命的延续,使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权力全面渗透并控制了社会,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方式,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试图以建构同质化与整体性的群众社会,来实现现代国家建构的理想目标。本文正是将动员政治下,国民个体化的思想和行为反应,放在现代国家建构背景之下加以考察,才能够使问题的研究和解释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和意义。论文第三章描述了动员政治之下,狂热者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着重分析了生活如何过滤和转换国家权力,并使人们在动员政治之下表现出狂热的心态和行为模式的。认为人们过去不幸的生活际遇,造就了动员政治之下的狂热,具体而言,即是过去在生活中的恐惧、贫穷的煎熬、生活的屈辱,以及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的积怨,造就了动员政治之下的狂热。论文第四章描述了动员政治之下,政治看客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着重分析了生活如何过滤和转换国家权力,并使人们在动员政治之下保持旁观的心态和行为模式的。认为过去的恩德、人道主义同情心、道德敬畏心理、善恶观念、风险意识等使人们在动员政治之下保持了冷静的心态和无动于衷的行为模式。论文第五章描述了动员政治之下,人们服从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着重分析了生活如何过滤和转换国家权力,并使人们在动员政治之下表现出服从的心态和行为模式的。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风险,造就了动员政治之下的服从,具体而言,即是情感动员下忘恩负义的道德风险,强制动员、强制改造及言论压制下的安全风险,造就了动员政治之下的服从。论文第六章描述了动员政治之下,反抗者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着重分析了生活如何过滤和转换国家权力,并使人们在动员政治之下表现出反抗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认为人们在现实中,基本的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造就了动员政治之下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具体而言,即是国家对农民的过度剥夺,导致普遍的饥饿和疲惫,以及人际之间不公平的分配,促使人们在不自觉中产生了盗窃私分、公开发泄不满和偷懒耍等反抗行为。论文第七章为结论部分。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在动员政治之下,日常生活影响了人们对国家动员的心态和行为反应,国家权力在影响人们思想行为之前,必须经过生活的过滤和转换,生活就像架在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多棱镜,国家权力之光,需经过生活的过滤和转换之后,才能投射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上,使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个体人格,均呈现出丰富多彩性。这进一步表明,在一个国民普遍以生活为最高理想目标的国度,国家权力以超现实的理想目标去动员和改造社会,往往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挑战和挫折。人们在动员政治之下的某些狂热表现,并不能证明人们真的被国家权力所改造,质言之,在这样的国度,改造国民具有极大的难度和挑战,这就是动员政治最难以克服的障碍。因此,试图通政治动员与群众运动的方式去改造国民,进而推动现代国家建构的路径,将会面临极为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陈风兰[7](2014)在《The Surprise of Her Life(第六、七章)翻译项目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为英译汉翻译项目报告,翻译内容为海伦·迈勒斯在2012年出版的小说《她生命中的惊喜》第六、七章节选。本文主要对在此次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类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笔者选择了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最多、最典型的几类问题作为报告内容。问题分为三大类:首先探讨的是文中出现的高频词汇的翻译,以“ease,gasp,murmur,announce,glance,slip,reach”等词为例。其次是感叹词的翻译问题,因为本翻译文本中对话较多,而叹词在对话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叹词的翻译也应该引起译者们的注意。句子的翻译,笔者选择了问句的翻译作为报告内容,主要从语言的“言外之力”分析了问句翻译。之所以从这些角度做翻译报告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确实遇到了这些难题,另外也很少看到译者们谈到这些问题,希望能引起译者们的注意。最后是译者对本次翻译的反思,总结了本次翻译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本次翻译译者的收获。

魏金龙[8](2014)在《云南玉溪民间民居建筑雕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雕刻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民族传统工艺,建筑雕刻古朴精美,风格各异,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遗产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分,决定着它具有美的独特性和表现性。建筑雕刻它赋予了建筑造型以生动的形象,并融于整体建筑之中。在民居建筑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屋顶、梁头、柱础、门墩、窗子上的雕刻,房屋上雕刻着花鸟、山水、人物,吉祥图案,等这些图案具有一定的意义。建筑雕刻以形体的造型来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因此,民间建筑雕刻这种特有的最直接的表现性,决定了它的崇高的审美价值。民间建筑雕刻记载着地方的传统文化,反映地方的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变迁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民间建筑雕刻审美也发生着演变,在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和现代化居住的环境下,社会的发张很快,民族民间具有特色的民居文化,建筑雕刻逐渐退色,很多优秀的传统民居建筑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云南是少数民族大省,玉溪少数民族众多,玉溪民间建筑雕刻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它是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玉溪民间建筑雕刻集中在云南的中部地区,以前的民间建筑留下来的比较丰富,比较集中,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在形式、内容、象征、造型风格与全国其它地区的建筑雕刻还是有很多区别,雕刻的材料都产自本土的木材、石材等,与全国其他地域的材质还是大不一样,好多建筑雕刻技艺术都是师傅口头相传下来的,没有书本记载,建筑雕刻是人类对建筑物上的的部件加工改造创作出来的物质产物,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它的产生和使用是玉溪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传承发展地域文化,合理第吸收古代文化的精华、破旧立新、不断革新民间建筑雕刻理论系统,更新思想理论,立足源远流传的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更深层次地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雕刻文化,是人们对建筑环境的心理诉求和审美要求的建筑环境的表现方式,从中获得更新的灵感和创意,启迪创新的思维,更好的促进民族传统的发展和继承,吸收地域文化及时代特征在现代建筑雕刻中的得到运用和体现。

吴吟[9](2013)在《动画中女性角色的类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角色塑造是动画创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动画的成功离不开具有鲜明个性的动画角色。如果我们尝试着在动画中寻找愉悦的色彩,那么动画中的女性角色无疑是其中最为斑斓的一章。动画的发展进程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女性角色,本文主要归纳分析了动画中女性角色的几种主要类型,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展开深入的探讨,并联系当前的动画产业发展进行论述。动画中女性角色所体现的特点从不同阶段的造型风格,女性动作的表演,融入的民族文化,以及娱乐性进行剖解。文章由动画人物的外在造型延伸至内在的文化内涵,由浅入深,使文章生动形象而不失深层次的解析,整体具有强烈的逻辑关系。对动画中女性角色的多元化思考,主要是从经典案例所展现的审美文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定位策略、女性角色的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通过分析和研究,动画中的女性角色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以及创新的精神。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欢乐和幽默,更多的是对于观众思想乃至社会文化的巨大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相对于动画中的男性角色而言,女性角色在视觉上平衡了当今主流动画中多以男性为主角的现象,起到一个相生相克,阴阳相济的效果;在听觉上调和了浑厚阳刚的男性语言,为动画注入一股清新独特的女性声线,通过强弱对比,使动画更富有节奏性;在心理上改善了观众对男权至上的思想理念,提倡从女性的视角去审视文化氛围。无论如何,我们应采取一种更积极的态度表现和关注女性的状况和地位,以一种更平等、更真实的视角表现女性的生活和形象。

卢临节[10](2012)在《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现代诗化小说。首先需要厘清诗化小说这一概念。笔者将其与抒情小说、散文化小说、散文诗小说、抒情诗的小说、写意小说等相近概念进行综合比对之后,对诗化小说给出这样一个定义:这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敛抒情气质的现代小说。它不太注重故事情节的营构、结构叙事的严整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擅长以含蓄内敛的诗性语言、充满象征意味的意境和看似随意松散的结构营造出一种整体的诗性氛围。它以特殊的情调、情绪和情味儿来感染和吸引读者,并藉此传达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诗性感受。引言部分首先交代了诗化小说的缘起,并对目前学界有关诗化小说的研究成果和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梳理。论文主体部分共五章。第一章对现代诗化小说的两个主要影响源——中国抒情传统和西方现代小说做了较为粗略地论述。现代诗化小说在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看重,文字意境的营造和追求“象外之境、言外之旨”等表达效果方面明显受到中国抒情传统的影响。与此同时,西方现代小说对它的形式和精神也都产生了相应的作用和影响。现代诗化小说在中国抒情传统与西方现代小说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这是它在诗学建构上取得的独特价值。第二章对现代诗化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它在各个历史时段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进行了一个纵向梳理。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早期探索,到三十年代的日趋圆熟,再到四十年代随着现实社会压力加剧而发生的现实衍化,现代诗化小说大体经历这样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诗化小说作者在处理作品与现实的关系上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然而从整体来看,诗化小说坚持以一种审美的内省的方式来看取社会人生,它与时代大潮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第三章对诗化小说的生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这是笔者颇感兴趣同时也着力较多的地方。诗化小说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以诗化小说这一表现形式作为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渠道和方式?也就是说,诗化小说是如何生成的?本文认为:存在于诗化小说作者内心的先在意向结构首先决定了他们在对这个世界表达时采用了诗化小说这一形式,这是诗化小说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而诗化小说作者选择以沉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进入远离现实的静思冥想空间寻找内心的纯净和静谧。这种有意回避现实的态度中暗含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人生理想诗意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在对过去的频频回顾中寻找对已经逝去或正在逝去的传统世界的眷恋,成为诗化小说作者追寻诗意生命的普遍方式。同时,很多诗化小说作者对现代社会文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深感焦虑。他们在诗化小说这一形式中所找到的不仅是属于自己的一剂心灵安慰剂,同时也对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切反思。第四章试图从诗学主题方面切入诗化小说研究内部。诗化小说在主题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面向,诸如回忆、故乡、童年、梦境等主题成为诗化小说中反复再现的诗学主题。这些主题早已超越它们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成为一种更宽泛的能指,它们的深层意味超越于现实层面之上,成为诗化小说作者追求的一种精神向度,一条体悟人生价值的通道。第五章对诗化小说的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基本存在形态进行了初步探讨。现代诗化小说和一般叙事型小说在对文本的时间和空间等重大问题的处理方式上表现出很大不同。在时间方面,大部分诗化小说中的时间呈现为一种“向后看”的姿态,它们的时间向度更多的指向过去,而非当下和未来。具体说来,诗化小说中的时间主要呈现为三种状态:回溯、静止和永恒。在空间的处理方面,诗化小说亦有其独到的经验和艺术展示。它一方面从中国抒情传统中汲取有关意象塑造和意境生成方面的经验,将诗化小说中的艺术空间以隽永的诗歌意象和优美的诗的意境传达出来,以达到将“叙事虚化、抒情实化”的诗化效果:另一方面它又成功借鉴西方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通过对空间场景的并置、跳跃重组等方式来完成小说中的空间重构。有些诗化小说作者甚至大胆尝试以空间位移代替时间推移这一崭新的结构方式。通过对小说中时间和空间的特殊处理,诗化小说整体呈现出一种经由作者内心“改造”后的理想诗意境界。结语部分对现代诗化小说在现代文学中遭到“冷遇”的原因以及它的独特存在价值进行了简要概述。

二、怎样种好观赏玩偶南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种好观赏玩偶南瓜(论文提纲范文)

(2)动漫元素在农业园中的可行性与提升研究 ——以苏州泰迪农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的厘定
        1.1.1 休闲农业园
        1.1.2 特色园区
        1.1.3 主题休闲农业园
        1.1.4 动漫
        1.1.5 动漫文化
        1.1.6 动漫场景
        1.1.7 动漫主题景观
        1.1.8 IP形象理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休闲农业园研究现状
        1.2.2 动漫产业研究现状
    1.3 案例分析
        1.3.1 迪士尼乐园
        1.3.2 常州中华恐龙园
        1.3.3 上海前小桔创意农场
2.引言
    2.1 研究背景
        2.1.1 主题休闲农业园
        2.1.2 动漫产业飞速发展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4 研究创新点
    2.5 研究路线
3.动漫元素应用到农业园区的可行性
    3.1 现阶段国内农业园存在的问题
        3.1.1 主题的盲目无个性
        3.1.2 缺少中国特色文化
        3.1.3 造景方式单一
        3.1.4 意境氛围感缺乏
    3.2 动漫元素与农业园区的融合点
        3.2.1 审美感的融合
        3.2.2 造景要素与手法融合
        3.2.3 意境美的融合
    3.3 动漫元素在农业园中的营造意义
        3.3.1 促进农业发展
        3.3.2 文化的传承
        3.3.3 动漫元素启发
        3.3.4 氛围感创造
        3.3.5 农业园区主题的塑造
4.苏州泰迪农场实地调研研究
    4.1 园区概况
        4.1.1 园区区位分析
        4.1.2 园区基地现状
        4.1.3 园区交通分析
        4.1.4 园区旅游资源分析
    4.2 苏州泰迪农场优势研究
        4.2.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
        4.2.2 自然资源丰厚
        4.2.3 人文资源优势
        4.2.4 项目主题特色鲜明
    4.3 苏州泰迪农场劣势分析
        4.3.1 未打造产品链
        4.3.2 主题文化开发利用不够
        4.3.3 公共交通不便捷
        4.3.4 品牌知名度低
        4.3.5 缺乏互动性和氛围感
    4.4 苏州泰迪农场旅游问卷调查
        4.4.1 被调查者所在省份
        4.4.2 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分布
        4.4.3 被调查者年龄段
        4.4.4 被调查者从事职业情况
        4.4.5 被调查者月收入层次
        4.4.6 被调查者年出游量
        4.4.7 被调查者喜爱的主题农场类型
        4.4.8 被调查者心理需求主题园门票价位
        4.4.9 被调查者对苏州泰迪农场的兴趣度
        4.4.10 被调查者苏州泰迪农场评分数额
        4.4.11 最常用的预定方式
        4.4.12 苏州泰迪农场存在的不足
        4.4.13 被调查者对动漫主题苏州泰迪农场的发展建议
    4.5 苏州泰迪农场诉求与意义
        4.5.1 提升苏州泰迪农场诉求
        4.5.2 提升苏州泰迪农场意义
5.基于动漫元素应用下苏州泰迪农场的提升设计研究
    5.1 整体规划提升设计
        5.1.1 设计理念
        5.1.2 优化设计原则
        5.1.3 总体布局
        5.1.4 功能分区
        5.1.5 交通流线
    5.2 景观节点提升设计
        5.2.1 儿童娱乐区
        5.2.2 浪漫风情区
        5.2.3 景观趣味小品
    5.3 植物提升设计
        5.3.1 种植设计原则
        5.3.2 植物配置
    5.4 建筑小品提升设计
        5.4.1 主题餐厅
        5.4.2 DIY艺术坊
        5.4.3 座椅坐凳
        5.4.4 卡通垃圾桶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3)养生理念下的香味主题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养生
        2.1.2 农业公园
        2.1.3 芳香植物
        2.1.4 芳香疗法
        2.1.5 园艺疗法
        2.1.6 芳香主题农业公园
    2.2 芳香的类型及芳香植物的应用价值
        2.2.1 芳香的类型
        2.2.2 芳香植物的应用价值
    2.3 主题农业公园类型
        2.3.1 按照用地规模分类
        2.3.2 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分类
        2.3.3 按特定文化主题分类
    2.4 主题农业公园的功能与特性
        2.4.1 主题农业公园的功能
        2.4.2 主题农业公园的特性
    2.5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2.5.1 国内外主题农业公园发展概况
        2.5.2 国内外芳香植物研究概况
        2.5.3 芳香疗法的研究概况
        2.5.4 园艺疗法研究概况
    2.6 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2.6.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6.2 环境心理学理论
        2.6.3 景观美学理论
        2.6.4 中医养生理论
    2.7 芳香主题农业公园规划原则
        2.7.1 因地制宜原则
        2.7.2 突出主题原则
        2.7.3 特色鲜明原则
        2.7.4 兼顾四季原则
        2.7.5 分期协调原则
        2.7.6 保健养生原则
    2.8 规划设计内容
        2.8.1 发展战略和总体定位
        2.8.2 确定功能分区
        2.8.3 总体专项规划
        2.8.4 局部方案设计
    2.9 芳香主题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策略
        2.9.1 养生项目的策划
        2.9.2 芳香主题的表达
        2.9.3 农家氛围的营造
第三章 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择
    3.2 南京溪田农业生态园
        3.2.1 区位规模
        3.2.2 空间布局
        3.2.3 规划内容
        3.2.4 特色文化体验
        3.2.5 特色分析
    3.3 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
        3.3.1 区位规模
        3.3.2 空间布局
        3.3.3 规划内容
        3.3.4 特色分析
    3.4 秦皇岛心乐园
        3.4.1 区位规模
        3.4.2 空间布局
        3.4.3 规划内容
        3.4.4 特色分析
    3.5 无锡阳山田园东方蜜桃村
        3.5.1 区位概况
        3.5.2 规划内容
        3.5.3 特色分析
    3.6 案例总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项目概况
        4.1.1 区位分析
        4.1.2 现状分析
    4.2 SWOT分析
        4.2.1 优势(Strengths)
        4.2.2 劣势(Weakness)
        4.2.3 机遇(Opportunity)
        4.2.4 挑战(Threats)
    4.3 规划总则
        4.3.1 规划指导思想
        4.3.2 规划基本原则
        4.3.3 规划依据
        4.3.4 规划定位
        4.3.5 规划理念与创意构思
    4.4 空间结构布局
    4.5 分区建设内容
        4.5.1 香果园
        4.5.2 香菜园
        4.5.3 香馨园
        4.5.4 香味园
        4.5.5 香花园
        4.5.6 香乐园
        4.5.7 香草园
        4.5.8 凝香湖
    4.6 总体专项规划
        4.6.1 道路交通规划
        4.6.2 竖向与水系规划
        4.6.3 建筑与设施规划
        4.6.4 种植规划
        4.6.5 景点及游线规划
    4.7 局部景观方案设计
        4.7.1 五行广场设计
        4.7.2 香草园设计
        4.7.3 凝香湖—香溪水系局部景观设计
        4.7.4 农耕科普体验园设计
        4.7.5 体验菜园设计
        4.7.6 竹香居设计
        4.7.7 小品设计
    4.8 节日活动策划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致谢

(4)关中地区图腾文化在婴儿服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分析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的创新
第二章 关中地区图腾文化概述
    第一节 图腾及图腾文化概述
        一、图腾的概念
        二、图腾的特点
        三、图腾的发展演变
        四、中国图腾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关中地区图腾纹样的表现
        一、关中图腾纹样代表“虎”
        二、关中图腾纹样代表“五毒”
第三章 关中地区民间婴儿服饰概述
    第一节 关中地区民间婴儿服饰概述
        一、婴儿百家衣
        二、婴儿连脚棉裤
        三、婴儿肚兜
        四、婴儿围涎
        五、婴儿帽—虎头帽
        六、婴儿鞋—兽头鞋
        七、婴儿枕—虎头枕
    第二节 关中地区民间婴儿服饰的制作工艺
        一、技术传承及制作条件
        二、关中婴儿服饰的制作工艺——以虎头鞋为例
    第三节 关中民间婴儿服饰制作工艺类型
        一、刺绣工艺
        二、拼贴工艺
        三、缠绕工艺
        四、堆叠工艺
第四章 关中地区图腾纹样在婴儿服饰中的表现
    第一节 图腾纹样的艺术表现
        一、图案的归纳与简化
        二、图案的变形与夸张
        三、图案的拟人化
    第二节 图腾纹样在造型上的表现
        一、平面造型形象
        二、立体造型形象
    第三节 图腾纹样在色彩上的表现
        一、色彩的象征意义
        二、色彩的心理效应
    第四节 图腾纹样在婴儿服饰上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第五章 图腾纹样在现代婴儿服饰中的融入性设计
    第一节 图腾纹样融入现代婴儿服饰设计中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图腾纹样在婴儿服饰中的融入性设计案例
        一、从单纯单一到繁复错综的设计应用
        二、从整体构图到分散构图的设计应用
        三、从单件制作到系列化设计应用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选题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通过研究发现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5)清末民国时期儿童文学教育学术史研究 ——基于《教育杂志》的文献考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境外研究现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教育杂志》
        1.3.2 儿童文学
        1.3.3 文学教育
        1.3.4 儿童文学教育
    1.4 理论基础
        1.4.1 儿童哲学
        1.4.2 教育学学理
        1.4.3 图式理论
        1.4.4 接受美学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活动史研究法
        1.5.3 统计分析法
        1.5.4 个案研究法
    1.6 不足与创新
        1.6.1 不足之处
        1.6.2 创新之处
第2章 《教育杂志》在儿童文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1 中国近代儿童文学教育的独立与转型
        2.1.1 中国古代儿童文学教育的历史流变(先秦——1904年)
        2.1.2 儿童文学教育初步的独立期(1904—1912)
        2.1.3 儿童文学教育的草创期(1912—1919)
        2.1.4 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激进期(1919—1927)
        2.1.5 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反思期(1927—1936)
        2.1.6 儿童文学教育发展的深化期(1937—1948)
    2.2 《教育杂志》与近代儿童文学教育的关联性
        2.2.1 《教育杂志》在近代儿童文学教育中的地位
        2.2.2 《教育杂志》在近代儿童文学教育中的作用
第3章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理论的传播
    3.1 《教育杂志》与中国近代儿童文学教育理论的发展
        3.1.1 介绍日本现代教育思潮中的儿童文学教育
        3.1.2 传播欧美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中的儿童文学教育
    3.2 《教育杂志》与中国近代儿童观的发展
        3.2.1 "儿童观"的基本含义
        3.2.2 "儿童观"的主要模式
        3.2.3 促进中国近代儿童观的发展
    3.3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的讨论
        3.3.1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的提出
        3.3.2 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的探讨
第4章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课程问题的讨论
    4.1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课程标准的发展
        4.1.1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的六次变迁
        4.1.2 儿童文学教育在六次课标发展历程中的演进
    4.2 《教育杂志》中对儿童文学课程实施的推进
        4.2.1 民国初年的儿童文学课程
        4.2.2 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课程
        4.2.3 国家本位主义儿童文学课程
    4.3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课程问题的争论
        4.3.1 儿童文学课程主旨的争论——"兴趣"与"教化"之争
        4.3.2 儿童文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争论—"读经与否"之争
        4.3.3 儿童文学课程的设置——"国语"与"常识"的分合
    4.4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课程的延伸
        4.4.1 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
        4.4.2 儿童文学的课外作业
        4.4.3 儿童文学体现出的课外休闲教育
第5章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材的建设
    5.1 《教育杂志》中的小学国语教材概况
        5.1.1 中国近代第一本儿童文学教育理论专着——《儿童文学概论》
        5.1.2 小学国语教科书的选择与组织
        5.1.3 小学国语教科书制度的建立
        5.1.4 推行小学国语教科书的典型案例
    5.2 《教育杂志》中推动儿童文学教科书建设的阶段性特点
        5.2.1 民国初年儿童文学教材的发展(1909—1918)
        5.2.2 儿童文学教材发展的繁荣期(1919—1936)
        5.2.3 抗战时期儿童文学教材的发展(1937—1948)
    5.3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材建设的争论
        5.3.1 儿童文学教材"实用"与"审美"之争
        5.3.2 儿童文学教材的"文章"与"文学"之争
        5.3.3 儿童文学教材的"文言"与"白话"之争
        5.3.4 儿童文学教材的"识字"与"欣赏"之争
    5.4 《教育杂志》中有关儿童文学教材的宣传
        5.4.1 儿童文学教科书的广告宣传
        5.4.2 儿童读物的广告宣传
        5.4.3 儿童文学领域的其它广告宣传
第6章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学改革的推进
    6.1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6.1.1 "儿童本位教育"理论
        6.1.2 儿童文学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6.1.3 儿童文学教学原理
        6.1.4 儿童文学教学法的外来影响
    6.2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学法的阶段性发展
        6.2.1 民初儿童文学教学法的萌发(1909—1918)
        6.2.2 儿童文学教学法的繁荣发展(1919—1936)
        6.2.3 国家本位儿童文学教学法的发展(1937—1948)
    6.3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自身教学法的发展
        6.3.1 儿童文学自身教学法的孕育
        6.3.2 儿童文学自身教学法的发展
    6.4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学实验的尝试
        6.4.1 江苏一师附小初年级的设计教学实验
        6.4.2 小问题的教学实验
第7章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师资问题的探讨
    7.1 《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师资问题的引发及其原因
        7.1.1 儿童文学教育师资问题的引发
        7.1.2 儿童文学教育师资问题引发的原因
    7.2 《教育杂志》中改善儿童文学教育师资问题的建议
        7.2.1 儿童文学教育师资的培训
        7.2.2 小学教员俸给标准与优待
        7.2.3 小学教员要求对教学环境的改善
    7.3 《教育杂志》中论述儿童文学教师的修养
        7.3.1 个学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7.3.2 小学教师的基本修养
        7.3.3 儿童文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7.4 《教育杂志》中教育小说叙述乡村教师与儿童文学教育——以《倪焕之》为例
        7.4.1 小学教师地位的卑微与工作的满腔热情
        7.4.2 小学教师心目中的儿童地位
        7.4.3 教师打造的儿童文学教育实验基地——乡村田园农场
第8章 结语
    8.1 儿童文学教育第一个黄金期的追溯
        8.1.1 儿童文学教育中"新"与"旧"的争论
        8.1.2 儿童文学教育应以渐进的方式发展
    8.2 儿童文学教育具有的本体性问题
        8.2.1 文学教育是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走向
        8.2.2 儿童文学教育要求教学应"以善为美"
        8.2.3 儿童美学应成为教育学的重要内容
    8.3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主体性资源
        8.3.1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科目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8.3.2 重新审视儿童文学教学中识字、听说、阅读、写作的分与合
        8.3.3 儿童阅读是拓宽儿童文学教育领域的有效途径
    8.4 教育传媒应与儿童文学教育建立起情缘关系
        8.4.1 教育期刊在儿童文学教育中应扮演重要角色
        8.4.2 教育期刊助力儿童文学在学校教育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8.4.3 教育传媒与儿童文学教育联姻构建本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题索引——《教育杂志》中儿童文学教育的文章
附录B:《教育杂志》的相关资料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芸芸众生:被生活转换的政治 ——以政治运动中的68个小人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勒庞命题”与提出问题
    二、文献梳理
    三、理论资源
    四、资料来源与个案简介
第二章 研究背景:现代国家建构与塑造“新人”
    一、历史背景:传统国家与儒家伦理教育
    二、历史挫折:新政制下传统社会的延续
    三、探索创新:现代国家建构与改造传统社会
    四、小结
第三章 生活际遇与狂热
    一、生活恐惧:抓壮丁“吓得死人”
    二、生活煎熬:贫穷者“日子难得过啊”
    三、生活屈辱:逼租取佃“好残酷嘛”
    四、生活积怨:“这就是农村互相搞残杀”
    五、小结
第四章 生活经验与看客
    一、感恩与“记旧情”
    二、人道主义同情心
    三、道德敬畏感
    四、阶级与剥削
    五、风险顾虑者
    六、怀疑者
    七、小结
第五章 生活风险与服从
    一、动员、感恩与服从
    二、动员、强制与服从
    三、“有理要服从,无理也要服从”
    四、“只准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五、小结
第六章 生活需求与反抗
    一、盗窃私分
    二、公开发泄情绪
    三、“做起都没得心肠”
    四、小结
第七章 结论:被生活转换的政治
    一、群众运动中的芸芸众生
    二、一个分析概念:“政治的生活转换器”
    三、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后记
附录

(7)The Surprise of Her Life(第六、七章)翻译项目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翻译任务描述
    1.1 翻译任务背景介绍
    1.2 任务性质
    1.3 委托方要求
2.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3. 翻译案例分析
    3.1 高频词汇的翻译
    3.2 感叹词的翻译
    3.3 疑问句的翻译
4.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4.2 对今后学习工作的启发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翻译项目原文本
附录 2 翻译项目译文本

(8)云南玉溪民间民居建筑雕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1) 文献研究法
        (2) 比较分析法
第二章 云南玉溪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雕刻概况
    一、玉溪传统民居产生的环境因素
    二、玉溪地区的自然环境
    三、玉溪地区人文环境
    四、玉溪建筑雕刻概况
第三章 云南玉溪民间建筑雕刻的材料及类型
    一、玉溪民间建筑雕刻的材料
    二、玉溪传统民间建筑雕刻的种类
第四章 云南玉溪传统民间建筑雕刻与其他地域的异同
    一、石狮子形态的差异
    二、门墩石雕刻图案的独特性
    三、柱础造型的多样性
    四、玉溪特色民居配件雕刻样式
    五、玉溪民间的典型建筑雕刻图案
第五章 传统民间建筑雕刻的与现代雕塑的启示
    一、引言
    二、对雕塑造型表现的指导意义
    三、在雕塑表现风格上的影响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动画中女性角色的类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动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范围和限制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流程
第二章 动画与女性主义相关概念
    2.1 动画概述
        2.1.1 动画的定义
        2.1.2 动画的起源和发展
        2.1.3 在探索中发展的动画角色创作
    2.2 动画的核心元素 角色
        2.2.1 动画角色的定义
        2.2.2 动画角色的重要意义
        2.2.3 动画角色的分类
    2.3 女性主义概述
        2.3.1 女性主义的定义
        2.3.2 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
    2.4 动画与女性主义
第三章 动画中女性角色的类型特点
    3.1 天真童稚型
    3.2 美女公主型
    3.3 女性英雄型
    3.4 贤妻良母型
    3.5 妖魔鬼怪型
第四章 动画中女性角色的多元化思考
    4.1 审美文化的影响
    4.2 全球化的定位策略
        4.2.1 各种民族风味的融合
        4.2.2 易于辨认的模式化造型
        4.2.3 注重女性的动作设计
    4.3 女性角色的发展趋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在中西诗学中融通
    第一节 与中国抒情传统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与西方现代小说的外部关联
    第三节 在中西诗学间架构
第二章 发展轨迹及演变
    第一节 自我世界的诗性观照及诗化小说的早期探索
    第二节 人生境界的诗意追寻及表现形式的趋于圆熟
    第三节 现实世界的入侵渗透及诗化小说的现实衍化
第三章 诗化小说的生成机制
    第一节 先在意向结构决定诗化小说的感受和表现方式
    第二节 对现实世界的有意识遮蔽、过滤和美化
    第三节 向传统回望中的现代性反思
第四章 诗化小说的诗学主题
    第一节 回忆——承载诗性的生命之根
    第二节 故乡——难以逃离的精神皈依
    第三节 童年——重返本真的时空隧道
    第四节 梦幻——执着追寻的人生意境
第五章 诗化小说的存在形态
    第一节 诗化小说中的时间存在
        一、找回失去的时间
        二、静止在风光中的时间
        三、恒常化的时间
    第二节 诗化小说中的空间存在
        一、从传统诗歌借鉴来的意境空间
        二、作为主体呈现的现代小说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发表科研成果目录
雨中的鸟依然在飞(后记)
致谢

四、怎样种好观赏玩偶南瓜(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对学龄初期儿童的蒙古族工艺美术传承方式探究[D]. 赵雅楠.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动漫元素在农业园中的可行性与提升研究 ——以苏州泰迪农场为例[D]. 胡三美.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3]养生理念下的香味主题农业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无锡香楠生态农业园为例[D]. 郑硕.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关中地区图腾文化在婴儿服饰中的应用研究[D]. 邓鲜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6)
  • [5]清末民国时期儿童文学教育学术史研究 ——基于《教育杂志》的文献考据[D]. 赵燕.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6)
  • [6]芸芸众生:被生活转换的政治 ——以政治运动中的68个小人物为例[D]. 沈乾飞.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7]The Surprise of Her Life(第六、七章)翻译项目报告[D]. 陈风兰.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2)
  • [8]云南玉溪民间民居建筑雕刻研究[D]. 魏金龙. 西南大学, 2014(11)
  • [9]动画中女性角色的类型研究[D]. 吴吟.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3)
  • [10]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研究[D]. 卢临节. 武汉大学, 2012(12)

标签:;  ;  

如何种植观赏娃娃南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