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白头”人群DNA稳定性研究

“少白头”人群DNA稳定性研究

一、“少白头”者DNA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红[1](2019)在《耳聋综合征基因型—表型异质性分析和基于胎盘滋养层细胞的无创产前检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WHO最新统计数据,全世界约有4.66亿听障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其中60%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性耳聋中30%为综合征型耳聋,目前已发现400余种耳聋综合征。常见耳聋综合征10余种,涵盖40多个基因。本研究对常见的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和 Treacher Collins 综合征(Treacher Collins Syndrome,TCS)进行致病基因鉴定与表型异质性分析,旨在明确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为临床精准分子诊断、遗传咨询、出生缺陷干预等提供理论依据。遗传性耳聋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素质,产前检测是预防遗传性耳聋、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基于胎儿细胞的无创产前检测是出生缺陷精准预防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在早孕孕妇宫颈粘液中富集分选胎源滋养层细胞进行无创产前检测做了初步探索。第一部分Waardenburg综合征基因型-表型异质性分析本研究对90名WS先证者进行系统分析,分类归纳临床表型,应用一代测序及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明确分子诊断,研究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完善中国WS基因突变谱。结果发现WS患者除耳聋外,虹膜异色(85.6%,77/90)是最常见的临床表型,其余表型依次为皮肤雀斑(17.8%,16/90)、少白发(10%,9/90)、额白发(8.9%,8/90)、皮肤色素脱失(5.6%,5/90)、上肢肌肉挛缩(1.1%,1/90)。本研究61.1%(55/90)先证者明确分子诊断,一代测序对WS的分子诊断率为40%,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分子诊断率提升至70%以上。其中23.6%(13/55,12例 WS1 型+1 例 WS3 型)为 PAX3 突变,40%(22/55)为 MITF 突变,36.4%(20/55)为SOX10突变。共发现51种突变,66.7%(34/51)突变均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蛋白截短或功能丧失,包括17个无义突变、10个移码缺失突变、1个同义突变、2个剪接区突变和4个致病CNV;此外,还有15个错义突变和2个非移码缺失突变。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在中国WS患者中W指数>1.95不能有效区分WS 1和WS2;PAX3的突变多遗传于父/母源,而SOX1O的de novo突变更多见;额白发、皮肤白斑、单侧聋或双耳不对称聋常见于PAX3突变患者,而皮肤雀斑更常见于MITF突变患者。另外,本研究根据Sennaroglu分类标准对WS患者内耳畸形进行分类,且结合分子诊断结果分析,发现WS患者前庭池和半规管畸形最常见,而同时伴有耳蜗发育不良III型多见于SOX1O突变。此外,本研究对临床表型明确诊断为WS但二代全外显子组测序未明确分子诊断的一个WS家系,应用长读长三代测序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初步明确为SOX10基因内含子区的复杂结构变异致病,其为长约2.7kb的SVA(SINE-VNTR-Alu)反转录转座子结构插入。再者,对1例散发SOX10基因突变先证者,应用PCR+高深度测序对该突变SOX1O(NM006941.3):c.335T>G在其父母多种组织来源的DNA样本进行鉴定,结果证实先证者致病突变来源于父源嵌合体突变,而非de novo突变。第二部分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致病基因鉴定和表型分析TCS是由第一、二鳃弓发育不全导致的以传导性耳聋和颅面骨发育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知80%的TCS患者与TCOF1,POLR1D和POLR1C基因突变相关。本研究应用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对5个TCS先证者及家庭成员进行致病基因鉴定,首次在中国TCS患者中发现了 TCOF1基因的致病CNV(exon 9-13杂合缺失),此外发现了 TCOF1基因的1个新突变(c.381382delAG),2个已知突变(c.41314135delAAAAG,c.23942395delAG)和POLR1D基因已知突变(c.91C>T)。并对已报道的中国TCS患者进行总结和基因型-表型分析,发现突变发生的位置、大小和类型与患者症状轻重无明确相关。本研究拓宽了 TCS相关基因突变谱,并提出建议TCS患者进行二代测序或MLPA技术检测以提高确诊率。第三部分 基于宫颈粘液滋养层细胞的无创产前检测初步探索无创产前检测是防控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早孕期及中孕期的胎盘滋养层细胞能通过母胎界面进入母体宫颈管,这为基于胎儿细胞进行无创产前检测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应用微孔阵列芯片技术、单细胞显微操作方法,在早孕孕妇宫颈粘液中分选目标细胞,进行MALBAC全基因组扩增后,通过性别鉴定、STR/SNP分型鉴定其确实为胎源细胞,阳性样本率为70%,阳性细胞率为41%。目前需要改进滋养层细胞分选和纯化核心技术,提升细胞捕获效率和纯度。

牟岳明[2](2016)在《儿童白癜风与晕痣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背景:临床上白癜风患者常伴发晕痣,但针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且缺乏针对儿童时期白癜风伴发与未伴发晕痣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相关分析研究。目的:收集白癜风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通过对儿童白癜风伴发晕痣与未伴发晕痣患者的各项临床流行病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儿童白癜风与晕痣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的白癜风患儿。白癜风的诊断根据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中的诊断标准。患者由专业医生在wood灯下检查后全面评估,收集其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选取0到14岁非节段型白癜风的儿童患者,将患儿分为白癜风伴发晕痣组(实验组)和白癜风未伴发晕痣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病程、临床分期、分型、皮损分布、皮损面积、家族史和其它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指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方案,嘱患者每2个月于我院复诊一次,部分患者通过电话回访,记录白癜风及晕痣的发展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3年的治疗效果及白癜风复发情况。结果: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于我科就诊的0到14岁的非节段型白癜风患儿共245例,其中,实验组42例(17.14%),对照组203例(82.86%)。实验组有男性患儿22例,女20例,男女比例为1.1:1;对照组有男性患儿105例,女98例,男女比例为1.07:1。实验组白癜风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57±3.21)岁,对照组为(7.45±3.59)岁,实验组最小发病年龄为3岁,对照组1岁以内患儿有5例。实验组中位病程为(6±3)月(范围15天5年),对照组中位病程为(6±2)月(范围15天11年)。两组患儿在以上基本资料方面(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因部分患儿病程较长,70例患儿的发病季节不详。实验组26例患儿中,多数在夏季发病,占28.57%(12例),其次在春季发病,为16.67%(7例),冬季11.90%(5例),秋季4.76%(2例)。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夏季发病率略高,为29.56%(60例),冬季发病率为,21.67%(44例),两组间发病季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临床分型以散发型为主,占90.47%(38例),明显多于对照组59.61%(121例);实验组仅有4例未定型患儿,无黏膜型、肢端型。对照组有9例黏膜型,8例肢端型及65例未定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7)。两组皮损分布在头面颈部居多,实验组有30例(71.43%),对照组有125例(61.58%),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皮损分布于躯干部位的比例差异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7),实验组28例(66.67%),而对照组89例(43.84%)。两组分布于上肢、下肢、手足或黏膜的皮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186例(75%)患儿的皮损面积小于1个单位体表面积,其中实验组有27例,占该组总数的64.29%,最大皮损面积为4%;对照组有172例,占84.73%,最大皮损面积为7%。两组间皮损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本次调查的患儿家族史中,共有阳性白癜风家族史46例(18.77%),8例(19.05%)为实验组的白癜风患儿,38例(18.72%)为对照组患儿;共有阳性少白头家族史41例(16.73%),其中实验组有7例(16.67%),对照组有34例(16.75%),组间家族史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儿共有6人,实验组患儿中有2人分别伴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斑秃,对照组中有4人分别伴发硬皮病、银屑病、过敏性紫癜和药疹,6例患儿的白癜风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不尽相同。3年后245例患者中有181例患者随访成功,随访率为73.88%。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70),新发皮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250)。实验组治疗无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13例(41.94%)治疗无效,对照组治疗无效45例(30.00%)。实验组新发皮损较多,占58.06%(18例),对照组占30.67%(46例)。结论:伴发晕痣的白癜风患儿与未伴发晕痣的患儿相比,虽然两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皮损部位或皮损面积、家族史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前者的治疗效果较差,白癜风复发及新发皮损的患者较多,初步表明晕痣对白癜风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崔向清,马鑫,赵丕文,杨向竹,黄春芳,赵俊云,胡秀华[3](2015)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检测的临床应用综述》文中指出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在同一位置发生同源片段易位。SCE检测技术具有实验期短、结果稳定的特点,是公认的极为敏感的染色体损伤的检测方法。SCE率反映了染色体断裂的频率,是研究细胞致畸的一个重要指标。故被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目前,有关SCE的临床研究性报道较多,而对SCE的综述性报道很少,因此本文就近些年SCE技术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作一简要概述。SCE在肿瘤科的临床应用报道1.在耳鼻喉肿瘤的应用报道:孙彦等[1]观察37例头颈癌病

管玉洁[4](2013)在《三姐妹“少白头”自愈过程的临床报告及可能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外未发现一例"少白头"自愈的临床报告,有关少年白发的病理生理学、治疗学的研究及报告甚少。此报告的目的是想通过实例告知大家"少白头"可以自愈,同时希望对有志于研究"少白头"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的科研人员有所提示:某些激素水平的监测是否可以成为探讨"少白头"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的切入点。

林媛[5](2007)在《n-3PUFA干预对少白头及其心理健康和睡眠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n-3PUFA干预对“少白头”心理健康和睡眠的影响;观察n-3PUFA干预对“少白头”的治疗效果。对象和方法本研究收集2006年4月至2006年12月在大连各大高校就读的男大学生“少白头”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病例共63人。采取随机双盲的方法,对63名“少白头”进行干预,时间为2个月,其中30例为n-3PUFA,33例为安慰剂。所有病例都在干预前后采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定,所有问卷在40分钟之内完成;干预前后分别对“少白头”的头顶部、后枕部、左右两鬓四个部位的白发数进行测量;并于干预前后各抽取5ml静脉血进行红细胞膜脂肪酸浓度的测定。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等。结果1.干预前“少白头”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脂肪酸浓度:“少白头”的SCL-90各项因子与常模比较,结果揭示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的各个因子项目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遗传因素两组“少白头”的SCL-90各项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少白头比较,少白头红细胞膜脂肪酸浓度20:4 n-6(AA)明显高于非少白头组,20:5 n-3(EPA)和n-3名显低于非少白头组,n-6/n-3明显高于非少白头(P<0.05)。2.干预前n-3PUFA组和安慰剂组各指标的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白发的发生年龄和白发严重部位,SCL-90各项因子,除睡眠的潜伏期的其他匹兹堡睡眠指数的各因子,白发数量在各个部位的差异及红细胞膜脂肪酸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n-3PUFA组和安慰剂组的比较结果:干预后两个白发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红细胞膜脂肪酸浓度20:5 n-3(EPA)、22:6n-3(DHA)和n-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个白发组睡眠各因子分值差异及白发数量各个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n-3PUFA组和安慰剂组的比较结果:干预前后n-3PUFA组SCL-90各因子项的配对t检验,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睡眠的潜伏期、睡眠的持续性、睡眠紊乱和睡眠总分,红细胞膜脂肪酸浓度20:5 n-3(EPA)、22:6n-3(DHA)、n-3和n-6/n-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安慰剂组SCL-90各因子,各部位白发数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 n-3PUFA组各项差值的相关分析结果: SCL-90躯体化的差值与红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22:6n-3(DHA)和n-3的差值正相关(rs, 0.454, 0.464);SCL-90强迫的差值与红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20:5 n-3(EPA)的差值正相关(rs=0.020);PSQI的白天功能紊乱因子分的差值与红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20:5 n-3(EPA)的差值正相关(rs=0.464)。结论:1.男大学生“少白头”的心理问题是严重的,表现出了较多的躯体化、强迫、人际交往、抑郁和焦虑方面的问题。2.男大学生“少白头”红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浓度20:5 n-3(EPA)和n-3明显低于男大学生非少白头,n-6/n-3明显高于非少白头。3. n-3PUFA的干预,即调节n-6/n-3平衡,使男大学生“少白头”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意义的改善。4. n-3PUFA的干预,改善了“少白头”的睡眠质量;心理暗示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两者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无差异。5. n-3PUFA的干预,使白发的数量略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干预时间较短有关,建议延长干预时间。

周好乐,李杰,刘桂荣[6](2001)在《“少白头”者DNA稳定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少白头”者DNA稳定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白头”者DNA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耳聋综合征基因型—表型异质性分析和基于胎盘滋养层细胞的无创产前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Waardenburg综合征基因型-表型异质性分析
    引言
    第一章 Waardenburg综合征大宗病例表型/基因型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Waardenburg综合征个案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基因型-表型异质性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宫颈粘液滋养层细胞的无创产前检测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儿童白癜风与晕痣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白癜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1.2 晕痣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1.3 白癜风伴发晕痣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1.3.1 性别、发病率及发病年龄
        1.3.2 家族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1.3.3 白癜风伴发晕痣转归
        1.3.4 切除晕痣后白癜风转归
    1.4 组织病理与病理生理
        1.4.1 组织病理
        1.4.2 超微结构
        1.4.3 HLA亚型
        1.4.4 氧化应激
    1.5 特殊类型晕痣伴发白癜风
        1.5.1 巨大痣自然消退
        1.5.2 先天性黑素细胞痣中央白斑
    1.6 小结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入选及排除标准
    2.3 分组标准
    2.4 资料内容
        2.4.1 临床分期、分型、皮损评分
        2.4.2 发病年龄及病程
        2.4.3 皮损分布及皮损面积
        2.4.4 家族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2.5 治疗原则
    2.6 疗效判定
    2.7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性别
        3.1.2 发病年龄及病程
    3.2 发病季节
    3.3 临床分期、分型
    3.4 皮损分布
    3.5 皮损面积
    3.6 白癜风家族史及少白头家族史
    3.7 自身免疫性疾病
    3.8 疗效判定
        3.8.1 治疗效果
        3.8.2 新发情况
        3.8.3 祛痣治疗及预后
        3.8.4 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预后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三姐妹“少白头”自愈过程的临床报告及可能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讨论

(5)n-3PUFA干预对少白头及其心理健康和睡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对象和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二、文献综述
    (一) 综述
    (二) 参考文献
三、致谢

四、“少白头”者DNA稳定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耳聋综合征基因型—表型异质性分析和基于胎盘滋养层细胞的无创产前检测研究[D]. 李晓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
  • [2]儿童白癜风与晕痣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 牟岳明. 吉林大学, 2016(09)
  • [3]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检测的临床应用综述[J]. 崔向清,马鑫,赵丕文,杨向竹,黄春芳,赵俊云,胡秀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15(01)
  • [4]三姐妹“少白头”自愈过程的临床报告及可能因素分析[J]. 管玉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3)
  • [5]n-3PUFA干预对少白头及其心理健康和睡眠的影响[D]. 林媛. 大连医科大学, 2007(02)
  • [6]“少白头”者DNA稳定性的研究[J]. 周好乐,李杰,刘桂荣.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1(04)

标签:;  ;  ;  ;  ;  

“少白头”人群DNA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