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牙齿楔形缺损及磨损情况调查

社区老年人牙齿楔形缺损及磨损情况调查

一、社区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和磨损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温鹏霞[1](2021)在《不同修复方式对穿髓型楔状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根据楔状缺损程度不同,构建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从组织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不同修复方式的各型楔状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在垂直以及侧向牙合力加载下,剩余牙体和修复体内部的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为临床根管治疗后不同程度的穿髓型楔状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采用CBCT对志愿者的上下颌骨进行扫描,图像导入Mimics19.0等相关软件中,提取相关结构并构建目标所需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及其牙周组织模型,参考谭建国教授等依据缺损程度的递变对穿髓型楔状缺损的分类方法。分析不同程度的穿髓型楔状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采用不同修复方式在垂直及侧向牙合力作用下剩余牙体和修复体内部应力分布情况。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建立不同程度穿髓型楔状缺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楔状缺损程度分为三组:A组:楔状缺损范围未超过邻颊轴角,以1/3冠宽为例;B组:楔状缺损范围跨过邻颊轴角而未及1/2近远中邻面壁,以2/3冠宽为例;C组:楔状缺损范围越过1/2近远中邻面壁,以1/2冠厚为例;第二部分: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模拟口腔受力形式进行垂直及侧向牙合力加载,共26种工况,最后记录分析各工况牙体和修复体内部的等效应力和最大主应力以及应力分布情况,记录牙体和修复体的等效应力峰值(Von-Mises peak sress,v M)和最大主应力峰值(max principle peak elastic strain,max)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根据楔状缺损程度及不同修复方式共建立13组三维有限元模型;2.在牙合力加载时,A1、B1、C1三组剩余牙本质Von 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力分布云图情况基本一致:应力峰值集中区域均出现在楔状缺损的尖端,而牙冠表面和牙根内部受力均匀且应力值均较低;3.楔状缺损的范围对余留牙体组织受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即在牙合力加载下,A1、B1、C1三组剩余牙本质Von mises应力峰值和最大主应力峰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O组,且O<A1<B1<C1组,即随着楔状缺损程度增大,缺损尖端应力峰值急剧增大;4.楔状缺损程度大于1/3冠宽而未达邻颊轴角时,A2组剩余牙本质Von mise应力峰值和最大主应力峰值均小于A3和A4组,牙体和牙釉质表面应力分布均匀且数值较小;5.楔状缺损程度超过邻颊轴角而未达1/2近远中邻面壁时,B2组剩余牙本质Von mise应力峰值和最大主应力峰值均小于B3和B4组,而去除悬突牙体组织时(B3组),剩余牙体应力峰值较B2组增大且应力主要集中于牙颈部;6.楔状缺损程度达1/2近远中邻面壁时,C4组剩余牙本质Von mise应力峰值和最大主应力峰值均小于C3和C4组,且牙冠表面和剩余牙体内部应力均匀分布,而去除悬突后(C3组)应力主要集中于全冠牙合力加载区及薄弱的牙颈部。结论:1.上颌第一前磨牙发生楔状缺损后应力主要集中于楔状缺损区尖端,且随着缺损程度的增大,缺损区应力急剧增大;2.穿髓型楔状缺损范围未超过邻颊轴角时,A2组整体应力分布均匀,缺损尖端应力峰值急剧降低,建议选择纤维桩加树脂充填修复;3.穿髓型楔状缺损范围超过邻颊轴角而未达到1/2近远中邻面壁时,B2组整体应力分布均匀且缺损尖端应力峰值急剧降低,建议选择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4.穿随型楔状缺损范围达1/2近远中邻面壁时,C4组整体应力分布均匀且缺损尖端应力峰值急剧降低,提示临床选择金属桩核冠修复;5.对于纤维桩加全瓷冠修复时,保留悬突牙体组织可降低剩余牙本质内部应力峰值,提示临床牙体预备中要尽量保留楔状缺损牙合方悬突牙体组织。

马卉[2](2020)在《老年人口腔护理产品适老性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根据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数据可知,我国老年人的口腔情况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口腔状况和身体情况有很大的关系,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的身心都会发生一些增龄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老年人更易患上口腔疾病,如果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增加老年人患口腔疾病并发症的几率,病情严重者可能会残疾甚至有生命危险。导致老年人口腔问题越来越严重的罪魁祸首是长期以来:口腔的清洁不到位、不正确的刷牙方法、不合适的刷牙工具、对口腔护理的不重视、缺乏口腔健康知识和不了解自身的口腔状况。在中国的口腔护理产品中,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很少,导致老年人对口腔专业护理几乎没有概念。传统的口腔护理产品无法针对老年人的口腔特性进行全方位的护理,也无法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因此,本研究将针对老年人的口腔问题展开口腔护理产品的适老性设计。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老年人的口腔护理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调查目前口腔护理产品、市场政策和专利现状;接着引入适老性设计相关理论与Kano模型在用户需求探索上的方法优势,对后文展开设计调研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调研方法;而后面向老年群体,根据该群体口腔的增龄性变化以及生理、心理上的增龄性相关变化,总结出相应的口腔护理措施,对后文的调研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之后使用多种调研方法(用户访谈法、Kano问卷调查法、KJ法)来获取老年人对于口腔护理产品的真实需求,分析调研数据,确定功能需求优先级,得出设计要点;最后,根据设计策略结合当代科技技术,进行老年人智能口腔护理产品的设计探索,结合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硬件产品提供多种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口腔清洁护理工具,检测老年人的口腔状况,软件产品指导老年人使用工具,并记录老年人刷牙情况和口腔问题,提供护理意见和牙科服务。本研究设计的集成式智能口腔护理仪旨在为老年人的口腔提供针对性清洁护理的同时能让其知晓自己的口腔健康情况,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方法与习惯,以一站式的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各种口腔护理需求,同时也为其构建了具有交互体验感的口腔护理行为,并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人罹患口腔疾病的风险,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周子琦[3](2019)在《成人牙齿缺失与握力关联的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以天津慢性炎症与健康队列为基础,分析普通成年人群中牙齿缺失与握力及握力变化年均值之间的关联,为将预防牙齿缺失纳入维持肌力的护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2.调查天津市成人牙齿缺失现状,分析牙齿缺失的相关因素,为预防牙齿缺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本研究采用2013~2017年天津慢性炎症与健康队列的基线数据和纵向数据,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分别为29,411名及9,687名。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收集牙齿缺失数量,根据缺失的牙齿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0,1~2,3~9和≥10。使用手持式握力计测量握力。握力的变化由随访中距离目前最近的那次握力减去基线的握力除以间隔的年数,获得研究对象握力每年变化平均值。应用协方差分析根据性别分析牙齿缺失与握力以及握力变化均值之间的关系。2.采用改编的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表对1,004名天津市一般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牙齿缺失以及牙周状况、龋齿与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如OR值>1则该因素为危险因素,如OR值<1则该因素为保护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及协方差分析(ANCOVA)分析牙齿缺失与口腔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1.基线29,411名研究对象中,22.4%缺失1~2颗牙,13.0%缺失3~9颗牙,1.91%缺失10颗以上的自然牙。男性平均握力为43.7 kg,女性平均握力为25.9 kg。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牙齿缺失与握力及握力体重比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握力(单位为kg)随牙齿缺失类别增高的几何均数(95%CI)为43.3(43.1,43.4),43.3(43.1,43.5),42.3(42.0,42.6),39.2(38.5,39.9)(P for trend<0.0001);女性握力(单位为kg)随牙齿缺失类别增高的几何均数(95%CI)为25.6(25.5,25.7),25.6(25.4,25.7),24.6(24.4,24.9),23.6(23.0,24.2)(P for trend<0.0001)。此外,比较不同牙齿缺失分类之间的握力发现无牙齿缺失与牙齿缺失超过3颗以上的握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队列9,687名研究对象中,握力变化均值的均数为0.17 kg/y,其中男性握力变化均值的均数为0.32 kg/y,女性握力变化均值的均数为-0.01 kg/y。男性握力变化均数及经体重调整后的握力变化均值随牙齿缺失类别增高而逐渐下降(P for trend<0.01);然而,女性握力变化均数及经体重调整后的握力变化均值随牙齿缺失类别增高的趋势没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握力变化均数(单位为kg/y)随牙齿缺失类别增高的均数(95%CI)为0.41(0.27,0.54),0.28(0.07,0.49),-0.11(-0.41,0.19),0.03(-0.73,0.80);女性握力变化均数(单位为kg/y)随牙齿缺失类别增高的均数(95%CI)为-0.07(-0.19,0.05),0.02(-0.18,0.22),0.14(-0.16,0.44),0.11(-0.71,0.93)。2.天津市成人自我报告牙齿缺失的平均数为0.47颗(0~8颗),牙齿缺失人数占总人数的28.8%。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60岁、少数民族、需要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均是牙齿缺失的危险因素,刷牙时长大于三分钟是牙齿缺失的保护因素。牙齿缺失与口腔健康之间的关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1.在基线研究中,牙齿缺失与握力及握力体重比独立相关。在纵向研究中,男性牙齿缺失与握力变化均值及握力变化均值体重比独立相关;在女性中没有发现关联。研究结果支持将预防牙齿缺失纳入维持肌肉力量的干预措施,以预防肌肉减少症及与健康相关的不良结局的发生。2.天津市成年人群自我报告的牙齿缺失水平较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低。研究对象存在口腔保健知识匮乏,口腔保健行为不到位,但提高口腔健康的意愿比较强烈。牙齿缺失与口腔健康的水平密切相关。

范华南,刘漪,李慧[4](2018)在《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口腔科2015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200例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分析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 6064岁年龄段人群牙齿楔状缺损发病率最高,而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则相对较低,且男性人群牙齿楔状缺损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P<0.05)。6064岁年龄段楔状缺损患者,整体楔状缺损程度较轻,而75岁以上患者楔状缺损程度相对较重(P<0.05)。结论老年人容易发生牙齿楔状缺损问题,需要加强口腔健康检查,以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栾美霞[5](2015)在《501名门诊中老年病人楔状缺损与磨损的发生情况和相互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牙齿慢性损伤性改变——楔状缺损和磨损的发生情况,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smith和Kmight牙齿磨损指数t Wi分度方法,对501名中老年干部进行了口腔检查。结果楔状缺损患病率为89.62%,磨损发生率为100.00%。年龄、牙位是楔状缺损、磨损发生和磨损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磨损程度重的患者,其楔状缺损程度也重。结论楔缺与磨损是值得重视的中老年牙病。磨损发生的因素和楔状缺损发生的因素有相同之处,但是导致磨损和楔状缺损程度加重的因素是不相同的。

成晓珍[6](2013)在《楔状缺损发生的位置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关楔状缺损的调查研究很多,绝大部分报道其发生的位置在牙齿唇、颊侧牙颈部,并认为横刷牙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近年来有学者报道舌侧牙颈部也可发生楔状缺损,认为合力疲劳可能是导致楔状缺损的另一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山西省古交市一组中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楔状缺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段志斌,马敏,董文亮,王兵,黄永清,朱琳虹,韩春华[7](2011)在《宁夏城市中老年人群牙体健康状况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宁夏城市中老年人群牙体健康状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并参考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宁夏地区2 160名城市中老年人的牙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龋病,楔状缺损,残根和磨损情况。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宁夏城市3544岁中年人患龋率为29.17%,龋均为0.49,女性较男性患龋严重,龋齿充填率为57.17%;楔状缺损患病率为45.19%;残根滞留率与重度磨耗率分别为12.87%和46.20%;(2)宁夏城市6574岁以上老年人患龋率为38.98%,龋均为1.57,龋齿充填率为54.08%;楔状缺损患病率为55.09%,残根滞留率与重度磨耗率分别为40.83%和60.65%,其中女性较男性残根滞留率高。结论:宁夏城市中老年人患龋率较低,楔状缺损,残根滞留和重度磨耗患病率较高,口腔自我保健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口腔预防与保健宣传教育。

刘佼佼,刘荣森,王晨[8](2008)在《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大连市631例60岁以上老年人,使用Smith和Knight牙齿磨损指数(TWI)进行楔状缺损患病情况的调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该组人群楔状缺损患病率为86.67%,52例147颗患牙舌侧有不同程度的楔状缺损。年龄、牙龈退缩、近中错牙合、咬合面磨损、偏侧咀嚼、横向刷牙方法,以及刷牙频率是该病形成和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牙齿形成楔状缺损受多因素影响,其危险因素是年龄、牙龈退缩、近中错牙合、咬合面磨损、偏侧咀嚼、横向刷牙方法以及刷牙频率。

张岚[9](2007)在《1839颗前磨牙楔状缺损情况的离体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旨在探讨前磨牙楔状缺损与牙合面磨损、牙齿冠长、冠根比的关系。以1839颗离体前磨牙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所有牙牙合面磨损程度,颊侧牙颈部楔状缺损情况,测量牙齿全长、根长,计算牙齿冠长和冠根比。对于有楔状缺损的牙,观察记录楔状缺损的形态,测量楔状缺损的深度和宽度,分析楔状缺损与牙合面磨损、牙齿冠长、冠根比的关系。结果发现在1839颗离体前磨牙中,楔状缺损患牙有644颗,患病率为35.02%。牙合面有磨损牙的楔状缺损患病率为36.97%,无磨损牙的楔状缺损患病率为24.57%,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楔状缺损的深度和宽度的增加与牙齿牙合面磨损程度有关(P<0.01)。牙合面有磨损牙与无磨损牙的楔状缺损形态构成有差异(P<0.05)。在相同牙合面磨损程度的情况下,不同楔状缺损深度、宽度组的冠长和冠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磨牙的牙合面磨损与楔状缺损的发生有关。

张岚,柳茜,黄定明[10](2007)在《1839颗前磨牙楔状缺损与面磨损间的相关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前磨牙楔状缺损与面磨损间的关系。方法以1839颗离体前磨牙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所有牙的面磨损程度,颊侧牙颈部楔状缺损情况。对于有楔状缺损的牙,观察记录楔状缺损的形态,测量楔状缺损的深度和宽度,分析楔状缺损与面磨损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839颗离体前磨牙中,楔状缺损患牙有644颗,患病率为35.02%。不同牙位的牙楔状缺损的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面有磨损的牙与无磨损牙的楔状缺损患病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楔状缺损的深度和宽度与牙齿面磨损程度有关(P<0.01)。面有磨损的牙与无磨损牙的楔状缺损形态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磨牙的面磨损与其楔状缺损的发生具有相关关系。

二、社区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和磨损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和磨损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修复方式对穿髓型楔状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多类型楔状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实验对象的选择
        3.2 楔状缺损的分类
        3.3 边界条件的简化
        3.4 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
        3.5 楔状缺损程度对牙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4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修复方式对各型楔状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修复方式对 A 组牙体的受力情况分析
        2.2 不同修复方式对 B 组牙体的受力情况分析
        2.3 不同修复方式对 C 组牙体的受力情况分析
    3 讨论
        3.1 楔状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修复方式的选择
        3.3 牙体预备方式对桩核冠剩余牙体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
        3.4 关于模型构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程度穿髓型楔状缺损前磨牙修复方式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老年人口腔护理产品适老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与对象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口腔护理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3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4 产品现状
        1.2.5 市场现状
        1.2.6 专利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3 试验方案及可行性研究
    1.5 课题的创新性
第2章 本研究理论基础
    2.1 适老性设计理论与方法
        2.1.1 适老性设计相关理论
        2.1.2 适老性设计方法
        2.1.3 适老性设计原则
    2.2 Kano模型的理论与方法
        2.2.1 Kano模型的概念
        2.2.2 Kano模型的获取方法
        2.2.3 应用Kano模型的优点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老年人增龄性变化分析
    3.1 老年人年龄阶段的划分
    3.2 老年人生理的增龄性变化
        3.2.1 老年人感官的增龄性变化
        3.2.2 老年人内隐机能的增龄性变化
        3.2.3 老年人运动机能的增龄性变化
        3.2.4 老年人生理的增龄性变化对适老性产品交互设计的启示
    3.3 老年人心理的增龄性变化
        3.3.1 生理变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3.3.2 生活角色的转变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3.3.3 家庭结构的变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3.3.4 老年人心理的增龄性变化对适老性产品交互设计的启示
    3.4 老年人口腔的增龄性变化
        3.4.1 口腔组织器官的增龄性变化
        3.4.2 其他口腔病症的增龄性变化
        3.4.3 增龄性口腔疾病的并发症
        3.4.4 应对老年人增龄性口腔疾病的护理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老年人口腔护理产品用户需求探索
    4.1 调研方向
    4.2 市场调研
        4.2.1 人机工程学方面
        4.2.2 色彩方面
        4.2.3 材料方面
    4.3 访谈法调研
        4.3.1 访谈提纲的设计
        4.3.2 用户访谈概要
        4.3.3 用户访谈总结
    4.4 需求层次模型构建
        4.4.1 编制需求项目卡片
        4.4.2 构建需求层次模型
    4.5 问卷调查法调研
        4.5.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5.2 调查问卷的发放
        4.5.3 问卷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适老性设计的口腔护理产品设计实践
    5.1 老人口腔护理仪设计策略
    5.2 硬件设计方案
        5.2.1 功能概况
        5.2.2 设计过程及设计草图
        5.2.3 模型方案设计
        5.2.4 使用场景
        5.2.5 硬件技术支持
    5.3 软件设计方案
        5.3.1 信息框架设计
        5.3.2 配色、文字、图标规范
        5.3.3 视觉界面设计
    5.4 设计满意度调查
        5.4.1 建立用户满意度指标与评价标准
        5.4.2 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
        5.4.3 基于评价结果的迭代
    5.5 成本预算与用户接受度
    5.6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老人口腔护理产品用户群体特征及需求调研问卷
附录二 老人口腔护理产品Kano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成人牙齿缺失与握力关联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牙齿缺失与握力的关联性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牙齿缺失的评估
        1.1.3 握力的评估
        1.1.4 其他协变量的测量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基线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1.2.2 基线握力的分布及相关因素
        1.2.3 牙齿缺失与基线握力的关联
        1.2.4 队列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1.2.5 牙齿缺失与握力变化均值的关联
    1.3 讨论
        1.3.1 一般资料
        1.3.2 握力的相关因素
        1.3.3 牙齿缺失与握力的关联
        1.3.4 局限性
    1.4 小结
二、成人牙齿缺失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工具
        2.1.3 资料收集
        2.1.4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一般资料
        2.2.2 牙齿缺失的相关因素分析
        2.2.3 牙齿缺失与口腔健康的关系
    2.3 讨论
        2.3.1 牙齿缺失及口腔健康状况
        2.3.2 口腔保健的知识、行为及态度
        2.3.3 牙齿缺失的相关因素
        2.3.4 牙齿缺失与口腔健康的关系
        2.3.5 建议
        2.3.6 局限性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牙齿缺失的相关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口腔健康检查
        1.2.2 问卷调查
    1.3 检查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楔状缺损患者情况分析
    2.2 不同年龄患者楔状缺损程度分析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5)501名门诊中老年病人楔状缺损与磨损的发生情况和相互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楔缺和磨损的发生率
    2.2 楔缺、磨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2.3 楔缺牙与无楔缺牙磨损发生率比较
    2.4 楔缺牙严重程度与牙齿磨损程度之间的关系
    2.5 各牙位楔缺与磨损发生的情况
    2.6 问卷调查结果
3 讨论

(6)楔状缺损发生的位置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2 结果
    2.1 楔状缺损患病情况及发生部位:
    2.2 楔状缺损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
    2.3 不同部位楔状缺损患牙牙合面的磨损情况:
    2.4 不同部位楔状缺损牙齿的义齿基牙率情况:
    2.5 不同部位楔状缺损牙齿的功能动度情况:
    2.6 不同部位楔状缺损患牙与牙周病情况的关系:
3 讨论

(7)宁夏城市中老年人群牙体健康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检查标准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宁夏地区城市中老年人龋病情况
    2.2 宁夏地区城市中老年人楔状缺损情况
    2.3 宁夏地区城市中老年人残根滞留情况见表2
    2.4 宁夏地区城市中老年人重度磨耗情况
3 讨论

(8)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1.3 检查标准
    1.4 相关因素及数量化分级见表1。
    1.5 资料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楔状缺损的患病情况
    2.2 楔状缺损的患病部位
    2.3 楔状缺损患病情况与年龄的关系
    2.4 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9)1839颗前磨牙楔状缺损情况的离体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一 楔状缺损与(牙合)面磨损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实验二 楔状缺损与牙齿冠长、冠根比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致谢

(10)1839颗前磨牙楔状缺损与面磨损间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楔状缺损的分类
        1.3.1 楔状缺损的形态分类
        1.3.2 楔状缺损的深度和宽度分度标准
        1.3.3 面磨损程度分度标准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 839颗离体前磨牙的总体情况
    2.2 面有磨损的牙与无磨损牙的楔状缺损患病情况
    2.3 楔状缺损深度、宽度与牙牙合面磨损程度的关系
    2.4 前磨牙楔状缺损形态与牙齿面磨损的关系
3 讨论

四、社区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和磨损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修复方式对穿髓型楔状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生物力学分析[D]. 温鹏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老年人口腔护理产品适老性设计研究[D]. 马卉.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成人牙齿缺失与握力关联的队列研究[D]. 周子琦.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6)
  • [4]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 范华南,刘漪,李慧. 现代医院, 2018(06)
  • [5]501名门诊中老年病人楔状缺损与磨损的发生情况和相互关系[J]. 栾美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29)
  • [6]楔状缺损发生的位置及相关因素研究[J]. 成晓珍. 实用医技杂志, 2013(06)
  • [7]宁夏城市中老年人群牙体健康状况的研究[J]. 段志斌,马敏,董文亮,王兵,黄永清,朱琳虹,韩春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10)
  • [8]老年人牙齿楔状缺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刘佼佼,刘荣森,王晨.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8(02)
  • [9]1839颗前磨牙楔状缺损情况的离体调查研究[D]. 张岚. 四川大学, 2007(04)
  • [10]1839颗前磨牙楔状缺损与面磨损间的相关分析[J]. 张岚,柳茜,黄定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7(01)

标签:;  ;  ;  ;  ;  

社区老年人牙齿楔形缺损及磨损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