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羊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优质羊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发展优质肉羊产业前景广阔(论文文献综述)

秦伟鑫[1](2021)在《内蒙古小尾羊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餐饮业和肉羊业均得到稳健的发展,内蒙古小尾羊公司作为我国知名餐饮企业,主打肉羊产品的销售,凭借健康美味的肉羊产品和策略性的营销方式,不仅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也奠定了市场竞争优势。虽然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使得羊肉在市场中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可是从国内肉羊市场营销状况来看,销量低于需求量,使得羊肉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营销策略对于新时代的消费者来说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销售手段,消费者们往往透过营销策略来衡量其商品和企业的价值,无策略性的营销具有小、杂、乱等特点,违背了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需求,特别对于食用产品,关乎着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而对食品健康的高要求,变相等于对食品安全给予基础保障。因此要想进一步带动我国肉羊产业国际化发展,内蒙古小尾羊公司营销策略仍需参照国际肉羊市场行情,对现有营销策略不足之处加以认知,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营销策略。本文先从肉羊市场和肉羊消费两方面论证我国肉羊产业蕴含的发展潜力,引出我国肉羊营销策略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随后结合市场实情,以我国肉羊现如今发展状况作为切入点,从肉羊营销策略建设意识、营销策略建设行为、肉羊营销策略建设环境等方面对影响我国肉羊营销策略化建设和发展的问题进行提炼总结。当前国际市场中各大产业营销策略战役的号角已吹响,为了加快我国肉羊企业发展节奏,实现在肉羊营销中做到快、准、狠,本文以国内肉羊品牌建设强势企业“内蒙古小尾羊公司”为对象,从营销策略的视角对其肉羊产品营销策略探讨分析,为我国肉羊企业提供4P’S营销策略建设参照的同时,完善内蒙古小尾羊公司营销策略,最终对肉羊产业市场营销给予足够的重视。

王倩[2](2021)在《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甘肃庆阳是黄土高原典型的旱作农区,中部和南部旱塬区以小麦、玉米、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北部丘陵沟壑区以小麦等粮食作物和小杂粮作物种植为主。现有的种植业结构已逐渐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对食物结构的多元化需求,也难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优化农牧业结构,协同发展粮、草、畜产业,是提高农业系统经济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庆阳市原有草畜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稳定高效的发展模式。通过对现有草畜产业结构及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草畜产业结构优化途径和发展对策,对于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和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首先通过走访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分析了庆阳市草畜产业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在旱塬区的西峰区和丘陵沟壑区的环县调研198个农户的粮、草、畜生产状况对比分析了两个研究区域草畜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农户收入结构差异,最后针对两个区域农业资源特征提出了粮草畜协同发展的优化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庆阳市草畜资源较为丰富,但天然和栽培草地优化利用模式还不成熟。庆阳市天然草地面1920.0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6.9%;可利用草地面积1035.4万亩,占总草地面积的54.2%。野生牧草分属98科、384属、749种,2019年约产鲜草28.58亿公斤,载畜量为198.88万羊单位。全市紫花苜蓿留存面积已达到352万亩,全市集中连片种植紫花苜蓿带240个,500亩以上的54个,千亩以上的18个。目前天然草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放牧和舍饲结合的家畜健康养殖模式规范化程度低、推广面积小。(2)环县和西峰区农户粮食和饲草种植结构及家畜养殖偏好差异较大。环县农户在种植小麦、玉米、胡麻等粮食作物的同时还更偏向于种植苜蓿、燕麦等饲草,而西峰区以小麦和苹果种植为主,近年推广了一定面积的饲用玉米。环县农民牲畜养殖率较高,尤其是羊养殖,西峰地区以牛养殖为主。西峰区平均每户种植粮食4.3亩,环县平均每户16.7亩;西峰区平均每户种植饲草0.27亩,环县平均每户7.11亩。西峰区城镇化较高,非农收入是于农户收入主要来源,而环县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西峰区,农牧业收入在农户收入中占据主导位置。因此,西峰农户年平均总收入比环县农户高,但环县农户的农业收入比西峰农户更高,无论是粮食种植收入、饲草种植收入、家畜养殖收入均高于西峰,而西峰农户的非农收入较高。(3)建议在西峰等黄土旱塬区利用有利地形和资源条件,扩大栽培草地种植面积、推广果园林下种草,发展粮-草-果-家畜耦合的农牧业生产模式,在环县等丘陵沟壑区域种植燕麦和苜蓿等优质牧草,并结合天然草地优势,发展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农牧业生产模式,实现农牧产品的多元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特色品牌化、营销市场化的新型草牧草业生产模式。

杨志良[3](2021)在《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产品消费不断升级,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断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农业发展正在进行一场质量革命。农业质量革命不仅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加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营主体行为模式的调整。在现代农产品供给体系中,小农户作为重要的供给主体,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具有关键性影响。近年来,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尤其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模式,一直是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中的痛点和难点,也是学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理解主要采用传统的理性人分析框架,将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视为非理性的或机会主义的行为。但是,学界也开始关注小农户认知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小农户的低质量控制行为模式在认知层面能够找到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本文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作为切入点,梳理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中的经济理性、生存理性和中和理性三派观点,分析了小农户行为属性争论的根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建构理性和演化理性的分野,从而提出认知理性小农户的概念。围绕认知理性小农户的行为特征,从情境锁定、情境适应、情境失调三个方面讨论了小农户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最后利用主观博弈论,构建了认知理性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针对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逻辑构建了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包括第一阶段通过记忆和学习构建主观博弈模型,第二阶段运用主观博弈模型进行策略博弈。同时,基于主观博弈模型中制度的共享认知含义,分析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行为协调属性。根据认知理性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按照“质量认知→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逻辑,分别在第三、四章分别展开分析了基于有限质量认知的小农户质量控制和基于质量认知成本的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首先,根据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特征,分析了经济秩序的非人格化变迁导致的小农户质量认知失调、乡村社会网络结构下质量知识的传播特征塑造的小农户质量认知、农产品质量复杂特性导致的小农户质量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此基础上,假定小农户具有有限的质量提升认知和有限质量偏好认知,并建立小农户的质量控制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在有限质量提升认知的条件下,由于观念的局限和知识的缺乏,小农户选择生产低质量农产品。同时当小农户难以区分消费者的质量偏好时,选择对消费者提供单一质量水平或者较低质量的农产品。随着质量提升认知和质量偏好认知不断提高,小农户能够供应不同质量水平的农产品,此时具体的质量控制决策取决于对自身利益优化的考量。其次,从认知视角言,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治理机制是经营主体间的共享认知模式,它负责协调小农户与各经营主体间的质量认知。认知意义上的治理机制既有认知中介的功能,也有认知约束的功能,同时具有内生性、适应性和多重性的特征。本文比较分析了小农户与消费者作为两个端点的产业链上的三种治理结构,即乡间商贩、作为中间商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并讨论了基于品牌资产专用性和准纵向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甘肃省武威市肉羊产业的调查资料(包括229份农户调查数据和国家级龙头企业ZT公司及其产业链上的养殖大户、合作社访谈资料),采用多元Logit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质量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发现,(1)个体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网络层面的邻居效应对养羊小农户兽药残留危害认知具有正向影响,代际群属的经济秩序转型适应性会抑制养羊小农户的兽药残留认知。(2)养羊小农户的兽药残留危害感知对于小农户兽药使用剂量规范程度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而他们对羊肉优质优价的认同度越高,对羊肉品质偏好认知水平越高,以及对驱虫技术提升质量的认同度越高,在使用兽药的时候就会越规范地决定使用剂量。并且,受教育水平、代际群属、邻居效应这三个情境因素对小农户兽药残留危害感知和兽药使用剂量决策的关系存在显着的调节效应。(3)案例分析得出,养羊小农户处于羊肉产业链的起始端,与消费者终端相距较远存在认知阻隔。ZT公司和养殖合作社、羊贩子则扮演认知中介的角色,参与肉羊产业链上认知分工,共同协调小农户的质量认知,从而实现对其质量控制行为的有效治理。ZT公司因其在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整个认知分工体系中起主要协调作用。它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模式来协调产业链上所有的经营主体,从而在最大程度节省信息成本的基础上,塑造或协调小农户的质量认知,实现治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目的。此外,(4)现实中羊贩子的认知中介功能最突出,企业、养殖大户和合作社的中介作用则相对较弱。公司、养殖大户和养殖合作社对于活羊肥瘦的挑剔程度相对较低,他们更关注活羊的卫生、品种和防疫情况。相反,羊贩子在收购活羊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羊的膘情。因此,羊贩子参与产业链治理的程度最高,但是在治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方面的治理绩效相对较低,质量认知中介和质量认知约束的功能不强,这也揭示了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与高质量农产品需求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崔嘉琪[4](2020)在《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演变与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肉羊产业在近40年内获得了长足发展。2018年山东省肉羊的年出栏量为29713.5万只,羊肉产量为475.1万吨,年出栏量在全国总产量中的占比由1978年的4.51%上升到2018年的32.04%,其肉羊生产规模在全国肉羊生产中占重要比重。本文在国内外文献中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学方法的充分利用,对山东省肉羊生产的区域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本文阐述山东省肉羊产区的发展演变趋势和特点,分析了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近四十年来的演变过程,为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做出布局思路,为日后山东省肉羊产业区域布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山东省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1)通过对统计年鉴数据进行整合,对山东肉羊生产概况和生产区域布局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省肉羊生产呈区域化分布,存在明显的集中连片特征。对比山东省17地市的地域距离远近及肉羊生产情况,将肉羊生产区域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梯队产区,各区域集聚化差异明显。由于山东省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以及农业劳动力和农牧业等肉羊产业链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养羊业面临着传统养殖区向非传统养羊区域转移的局势。虽然山东省肉羊产业的生产规模正在缩小,但总体山东省肉羊生产呈上升发展趋势。(2)采用产业集中度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时间与空间变更中阐述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演变过程。随着山东省养羊业的不断变化和年份的推移,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由鲁西南、鲁西北、鲁东等传统养羊区转移到鲁南、鲁西等地区,空间集聚态势明显,且随时间推移不断波动,但生产区域的调整强度逐年减小。同时,结合比较优势经济理论与区域布局理论,分析影响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因素,即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变迁受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市场环境和其他因素影响。(3)结合前两章分析得出,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应从肉羊养殖的自然资源禀赋、肉羊生产区比较优势、肉羊市场经济结构、肉羊产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做出优化,根据适合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优化原则试提成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思路,为山东省肉羊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4)总结上述结论并提出对于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相应政策。山东省政府要制定有利于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产业区规划,进退取舍,不断优化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有针对性的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政策,实现省内肉羊产区的明显优势,增大对完善肉羊生产环境的科研支持力度。如何调整肉羊生产规模、优化生产格局,使其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成为重要课题。

URJINKHAND SUMIYA[5](2020)在《蒙古国肉羊养殖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肉羊产业逐渐成为蒙古国的支柱产业。得益于蒙古国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无论是肉羊的养殖规模还是羊肉的生产规模,蒙古国在世界畜牧业中都具有良好的比较优势。传统的畜牧业虽然能给蒙古国人民提供食品、给轻工业提供原材料,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局势下无法良好地适应当前的气候,以及全球化的市场条件。近年来,蒙古国畜牧数量已到6600万,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蒙古国羊肉生产价格下降,提高牧民养殖收入、改善牧民生活水平,是蒙古国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找出制约蒙古国羊肉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对发展蒙古国肉羊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了解蒙古国肉羊养殖和出口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的数据和信息对蒙古国肉羊养殖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调查问卷从草地生产力、自然生态、养殖技术、养殖者受教育水平以及产品价格方面对蒙古国肉羊养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蒙古国肉羊养殖存在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生产、加工供给能力低、养殖成本高、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等问题问题;在肉羊品种方面存在肉羊品种引进缺乏宏观控制和肉羊品种无等级标准等问题。结合以上分析,本文从国家层面、养殖企业方面以及养殖户方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1)强化资金扶持和市场监督机制建设,注重蒙古国肉羊品种培育,注重草牧平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注重规模化养殖的投资建设,增加养殖企业的核心争力;(3)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尽可能对养殖户的思维意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

孙媛媛[6](2020)在《镇原县畜牧业投入产出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畜牧业是指将畜禽或其他野生动物,通过牲畜放牧或饲养、家禽饲养、经济类兽禽驯养等方式,为人类提供畜产品或役畜的一个产业,是与种植业并列的农业两大生产部门之一。现代畜牧业具有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等特点,在许多发达国家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甘肃省是我国5个半牧区之一。镇原县传统畜牧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畜牧业步入了提速、扩量、增效的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帮助农民增收、实现扶贫脱贫目标、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本文定性研究了镇原县畜牧业产业的基础条件,构建了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生产函数中劳动投入、资本投入与畜牧业总产值的关系,理清各主要因素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对镇原县畜牧业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镇原县的资本要素边际贡献率与人力资源要素边际贡献率之和小于1,因此镇原县畜牧业产业属于规模报酬递减型,意味着当前畜牧业产业规模的扩大没有促进产值的增加。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指由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当企业生产规模增大时,就会使各项费用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从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但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到超过一定的规模时,边际效益却会逐渐下降,甚至跌破趋向零、变成负值,引发规模不经济现象。这就是说,在当前生产条件下,镇原县畜牧业属于规模不经济,依靠生产规模的扩大来实现产值的增加的发展路径是不符合经济效率原则。2、在劳动要素投入固定,资本投入相对增加1%时,镇原县畜牧业产值将增加0.522%,资本投入与畜牧业产值呈正相关关系,即镇原县畜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与其相对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生产成本中工资比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所占比重较大。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食品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目前,镇原县畜牧业也正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加大资本投入,是推动该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3、在资本要素投入固定,劳动投入量相对增加1%时,镇原县畜牧业产值将减少0.318%。也就是说,目前镇原县畜牧业生产中,劳动力投入与畜牧业总产值呈现负相关关系,即随着人力投入量的增大,畜牧业产值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镇原县畜牧业发展必须摆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大产业改造提升力度,提高科技含量,提升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4、对镇原县畜牧业来说,资本投入弹性系数大于劳动投入弹性系数,表示资本投入对畜牧业产业产值的影响程度大于劳动投入对畜牧业产业产值的影响程度。因此,追加资本要素投入、减少劳动力要素投入,是当前促进镇原县畜牧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5、镇原县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同时增加1%时,畜牧业产业产值将增加2414%。从投入产出理论分析看,当劳动和资本同时增加λ倍,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有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固定不变的三种情形。规模报酬递增表示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的约束下,生产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产值增加;规模报酬固定表示生产规模的扩大不能够促进产值的增加,革新生产技术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才是促进产值增加的唯一途径;规模报酬递减,表示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的约束下,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产值增加是没有经济效率的,不符合经济性原则。据此分析说明,镇原县畜牧业通过同比例提高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还有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的空间。当前,镇原县应适当调节和稳定其发展要素,使得畜牧业产业首先变成规模报酬递增型,然后再转变发展思路,进而促进整个产业模块转型。本研究的重要政策建议是:1、本文研究表明,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趋势相一致,镇原县畜牧业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且,同比例提高资本和劳动里的投入,增加产出的空间还很大。因此,资金投入是镇原县畜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制订完整配套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措施,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畜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支持,整合县内全膜粮食、产粮大县、草原补奖、品种改良、动物防疫等农牧业项目资金以及财政、发改、扶贫、农综、妇联、交通、水利、电力、人社等部门有关项目资金,同时积极动员和争取民间资本投入,加大对养殖专业村、标准化养殖场、规模养殖户的水电路的扶持,将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完善草原补偿机制,支持和鼓励规模养殖和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畜牧业发展。2、本文研究表明,当前从政策环境看,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畜牧业发展扶持力度,对于加大镇原县畜牧业投入提供了政策保障。从市场需求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畜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仍在逐步扩大。从产品质量看,绿色、环保、有机成为人们主要的要求,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和发达地区环境容量的受限,像镇原县这样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良好,无重大污染,是发展畜牧业的最佳适宜区,发展前景广阔。镇原县要对标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趋势,建设饲草饲料种植加工基地,加强农牧业适用科技的推广应用,健全畜牧产品流通和生产加工体系,依托中盛公司和县内其他龙头企业,投资建设300万只肉羊、3600万只全产业链高原肉鸡、100万头肉牛项目,发展肉羊、肉牛、肉鸡三大重点产业,提升全县畜牧业发展水平。

赵书艺[7](2019)在《河西地区规模羊场主要疫病免疫状况调查及防控技术示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河西走廊地区养羊业的快速发展,肉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明显上涨,特别是在近几年国内对肉羊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国内外优质种羊交易愈加频繁,给河西地区肉羊养殖疫病防控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作为当前规模化羊场主要疫病,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和布鲁氏菌病给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当前危害河西地区养羊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都是我国农业部要求强制免疫的疫病,布鲁氏菌病是目前流行比较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羊痘对羊的皮、毛、绒都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研究着眼于河西地区规模化羊场疫病防控工作,采用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和布鲁氏菌病免疫抗体和特定羊群的感染抗体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河西四市部分规模化羊场两种抗体水平及变化趋势,对促进该地区养羊业疫病防控工作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河西四市部分规模化羊场、随机采集4市、19个县、876个羊场、共计13933份血清样品,对A群(免疫羊群)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价,对B群(布鲁氏菌病、羊痘未免疫羊群)布鲁氏菌病和羊痘的感染抗体阳性率进行检测,对C群(口蹄疫、小反刍兽疫个别未免羊群(病羊、怀孕羊等))的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感染抗体进行检测,分别统计和分析羊的4种疫病免疫抗体水平和潜伏感染情况,为河西地区规模化羊场的4种疫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1.2015-2018年在河西四市共采集血清样品13933份。分年度来看,2015年共采集1437份、2016年共采集1832份、2017年共采集4893份、2018年采集5771份;分样品来源来看,共采集自A群9406份、B群4220份、C群307份;分不同规模来源来看,50只-200只规模化羊场共采集样品3759份、200只-500只规模化羊场共采集样品6022份,500只及以上规模化羊场共采集样品4152份。样品共来自876个规模化羊场,50只-200只规模化羊场共324个、200只-500只规模化羊场390个、500只以上规模化羊场162个。2.四年间A群口蹄疫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平均分别为78.44%、78.20%,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平均分别为79.76%、80.02%,羊痘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平均分别为64.40%、62.90%,布鲁氏菌病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平均分别为58.96%、50.68%。B群中羊痘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2.96%、10.96%,布鲁氏菌病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3.79%和12.67%。C群中口蹄疫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13.03%和3.88%,小反刍兽疫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4.89%、1.71%。3.通过对4种疫病感染抗体阳性场点数进行分析发现,口蹄疫疑似感染阳性场检出率从14.75%下降到1.32%,从较大规模化羊场重点向较小规模化羊场集中,从牧区向农区集中;小反刍兽疫疑似感染阳性场检出率从11.48%下降到0.26%;羊痘疑似感染阳性场检出率从31.15%下降到7.67%,从牧区到半农半牧区到农区都有分布,且来源羊场同样包括了3种不同规模化羊场,表明羊痘的隐性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布鲁氏菌病虽然疑似感染阳性场检出率从27.87%下降到10.32%,但农区和牧区的隐性感染情况同样较为严重,扩散和蔓延风险较大,防控形势非常严峻。4.通过防控技术示范养殖场的选择,开展口蹄疫、羊痘、小反刍兽疫和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工作,制定出适合规模化养殖场的上述疫病的防控技术模式,通过免疫情况调查、技术集成研究、规范免疫程序制定和实施,血清抗体效价监测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控措施,并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技术示范工作开展前对示范场免疫抗体进行检测,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和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14%、70.70%、65.63%和35.94%。通过集成技术示范应用,每间隔6个月检测一次免疫抗体,口蹄疫的免疫抗体阳性率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78.87%、85.00%,小反刍兽疫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23%、85.79%,羊痘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56%、81.84%,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92%、62.45%。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羊痘免疫抗体阳性率都超过农业部规定要求,但布鲁氏菌病免疫抗体未达到要求,可能与布鲁氏菌病疫苗本身免疫效果有一定关系。

朱丽丽[8](2019)在《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肉制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健康饮食理念以及西方餐饮文化的融合,促使牛、羊肉在需求方面不断攀升。做为传统畜牧养殖区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西部牧业公司发展多年,目前已形成养殖、饲料、乳制品、肉制品等全产业链。本文主要是以西部牧业牛羊肉肉制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及调查研究等方法,了解到目前我国作为牛羊肉生产大国,牛羊优势产区已初步形成,产量也在稳步增长,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牛羊肉消费需求与目前国内牛羊肉生产现状的不平衡造成了其消费方面仍存在缺口。牛羊肉进口来源国的不断丰富、牛羊肉进口税费的降低,以及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均成为助推牛羊肉进口的主要因素。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形势下占据一席之地,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市场变化西部牧业公司需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逐步稳固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文通过PEST及波特五力模型对西部牧业所处的微、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内具有屠宰资质的牛羊肉肉制品企业数量少且肉制品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为分散,暂无垄断寡头企业。西部牧业公司肉制品加工企业共两个,一个是位于新疆石河子的喀尔万公司,公司所在省份为国内主要的穆斯林群众聚居区之一、肉类消费以牛肉和羊肉为主且不可替代;还一个是位于浙江慈溪的一恒牧业,该参股公司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进口澳洲牛资质的企业。目前西部牧业公司肉制品主要分为排酸冷鲜分割牛羊肉、冷冻礼盒以及牛羊肉调理产品三大类产品。随后本文又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部牧业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了分析,发现虽然公司肉制品品质占优但在实际营销过程中存在销售半径小、产品种类单一且特色不鲜明、品牌管理不够精准等问题。针对西部牧业肉制品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STP和4P营销理论,得出以下结论:西部牧业肉制品应立足于新疆与澳洲优质畜牧产业基地的优势,充分将新疆牛羊肉天然、健康的产品理念融合进品牌,同时应积极将澳洲进口牛引进国内市场,把中高收入群体、餐饮用户及企事业单位团体等作为主要目标客户。继续在主打冷鲜肉、冷冻礼盒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延伸牛羊肉精深加工产业链,将新疆市场和浙江市场作为企业营销的主战场,在提高这两个区域肉制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将其作为向外扩张的大本营。与此同时结合肉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运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品牌策略、促销策略、分销策略等营销策略,认为西部牧业应建立高效、专业的营销队伍,制定行之有效的薪酬考核体系,实施产品差异化价格策略,疆外市场开拓应采取线上线下并重,通过枢纽城市分仓模式降低物流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利用经销商的门店开展O2O购物,提升产品售后服务质量,利用更快的物流、更好地品质、天然的饲养环境、“无肉不欢”的地方饮食特色来提升自身产品价值。西部牧业“喀尔万”及“一恒”品牌牛羊肉应发挥自身优势,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美味的新疆及澳洲牛羊肉。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优化西部牧业肉制品营销现状,提高公司肉制品的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促使西部牧业牛、羊肉等肉制品营销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意义。

常倩[9](2018)在《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羊肉作为一种优质肉类,已成为居民肉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羊肉消费需求的拉动下,中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中国肉羊产业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资源与环境的制约、生产效益与产品质量提升等多方压力,同时肉羊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在此严峻形势下,肉羊产业如何组织以提升经营效益,改善产品质量,实现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政府以及学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维度对肉羊产业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利用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肉羊产业主体效益、产品质量、产业组织进行理论分析,并探讨肉羊产业组织对效益与产品质量的作用机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肉羊产业的关键环节出发,对肉羊养殖和屠宰加工两个环节的组织形式及其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再次研究肉羊养殖和屠宰加工两个环节的纵向协作问题,对纵向协作的基本形式、决定因素及其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合同设计与农户参与等进行分析;接下来将肉羊产业相关辅助行业和机构纳入分析范围,研究肉羊产业的空间集聚问题;之后,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的影响;最后探讨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如何优化以实现效益与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产业组织是影响肉羊产业效益与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产业组织可以通过影响成本和产品差异化而影响生产者效益,通过影响生产者质量控制的能力和动力而作用于产品质量。第二,肉羊养殖环节组织效率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激励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家庭经营到养殖合作社,再到公司制肉羊养殖,生产成本优势降低,而差异化优势凸显。第三,肉羊屠宰加工是产品差异化与价值提升的关键环节。肉羊屠宰加工呈现从以肉羊屠宰为主,到羊肉分割分级,再到羊肉及其副产品深加工的不同发展阶段,产品差异化程度和价值逐渐提升。第四,肉羊产业纵向协作是企业对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权衡的结果,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是推动紧密纵向协作的重要因素。第五,肉羊产业集聚对相关主体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是混合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研究的特色和可能的创新有:第一,从效益和质量两个视角综合分析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第二,将质量的品质与安全属性区别分析,并建立生产者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用以定量分析。第三,利用微观调研数据计量分析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的影响。

白大鹏[10](2018)在《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营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肉类产品从偏向于脂肪型逐渐向高营养瘦肉型转变。羊肉是一种瘦肉多且营养价值高的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大大的促进了肉羊业的兴起和发展。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对市场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优质肉羔羊养殖基地建设的项目。以拓宽企业发展的空间,为市场提供优质的肉羔羊产品,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致富。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政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厂区位于锡林浩特市东北部的“万亩基地”。项目计划建造存栏量6万只肉羊的标准化养殖基地,每年直接为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7万只优质育肥羔羊,为周边农牧户提供1万只基础母羊,通过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年出栏量20万只优质肉羔羊的产业规模。本项目预计总投入资金为3897.66万元,项目正常运营年份,计划实现销售收入4011万元。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征;第二部分是牧源肉羊项目立项基本情况,包括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市场分析和销售方案;第三部分是牧源肉羊项目建设计划,包括建设方案、概算与资金来源和项目组织与管理;第四部分是牧源肉羊项目投资评价,包括财务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第五部分是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可行,市场前景广阔。经过本公司全体员工的奋斗努力,一定会在项目计划期内圆满完成。从而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的增收致富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发展优质肉羊产业前景广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优质肉羊产业前景广阔(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小尾羊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2.1.1 市场的概念
        2.1.2 营销组合策略
    2.2 4P'S营销理论的内容
        2.2.1 4P'S营销理论的含义
        2.2.2 4P'S营销组合策略的内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蒙古小尾羊公司的行业市场分析
    3.1 内蒙古小尾羊公司的基本概况
        3.1.1 多样化的肉羊品种
        3.1.2 丰富的肉羊储备
        3.1.3 科学的饲养方式
    3.2 内蒙古小尾羊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内蒙古小尾羊公司的SWOT分析
        3.3.1 优势(S)
        3.3.2 劣势(W)
        3.3.3 机遇(O)
        3.3.4 威胁(T)
    3.4 SWOT分析矩阵
第四章 内蒙古小尾羊公司的营销战略分析
    4.1 内蒙古小尾羊公司的STP分析
        4.1.1 市场细分
        4.1.2 目标市场
        4.1.3 市场定位
    4.2 内蒙古小尾羊公司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案例
        4.2.1 视觉识别
        4.2.2 理念识别
        4.2.3 行为识别
    4.3 内蒙古小尾羊公司4P'S组合理论分析
        4.3.1 产品策略问题
        4.3.2 价格策略问题
        4.3.3 渠道策略问题
        4.3.4 促销策略问题
第五章 内蒙古小尾羊公司营销组合策略
    5.1 产品策略
        5.1.1 强化产品的地方特色
        5.1.2 聚焦于产品特征
        5.1.3 保障食品安全
        5.1.4 优化食材存储
    5.2 价格策略
        5.2.1 采取缓慢撇脂的价格策略
        5.2.2 价格结构调整
    5.3 渠道策略
        5.3.1 优化渠道结构
        5.3.2 严选合作伙伴
        5.3.3 监督与激励
    5.4 促销策略
        5.4.1 促销方式的多元化
        5.4.2 加强官方网站的建设
        5.4.3 打造良好口碑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1.3.1 国外草畜业发展现状
        1.3.2 我国草畜业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庆阳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社会经济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来源
        2.3.1 问卷调查
        2.3.2 查阅资料
        2.3.3 走访调查
    2.4 数据整理
    2.5 草产业发展现状
        2.5.1 草地类型和面积
        2.5.2 天然草场饲草料生产现状
        2.5.3 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
        2.5.4 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现状
        2.5.5 资金扶持及设备情况
    2.6 畜牧业发展现状
        2.6.1 产业分布
        2.6.2 产业发展及规模
    2.7 小结
第三章 农户尺度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应
    3.1 样本区基本情况
    3.2 调研农户家庭及农牧业结构
        3.2.1 农户家庭结构
        3.2.2 农户农牧业结构
    3.3 调查农户经济效益分析
        3.3.1 农户收入结构
        3.3.2 调查农户效益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农户草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模式优化
    4.1 农户草畜产业存在的问题
    4.2 草畜产业发展模式优化对策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产品质量控制
        1.3.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
        1.3.3 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1.3.4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
        1.3.5 文献述评和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农户
        1.4.2 农产品质量
        1.4.3 质量认知
        1.4.4 质量控制行为
        1.4.5 治理机制
    1.5 研究内容概述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后续章节安排
第二章 认知理性小农户及其质量控制行为:一个理论框架
    2.1 引言
    2.2 小农户行为属性的争论
        2.2.1 生存理性派
        2.2.2 经济理性派
        2.2.3 中和理性派
    2.3 小农户行为属性的辨析
        2.3.1 工具理性范畴的经济理性与价值理性范畴的生存理性
        2.3.2 建构主义的经济理性与演化主义的生存理性
    2.4 认知理性小农户
        2.4.1 认知理性
        2.4.2 认知经济学
        2.4.3 作为认知理性主体的小农户
    2.5 小农户认知理性行为的情境依赖性
        2.5.1 情境锁定
        2.5.2 情境适应
        2.5.3 情境失调
    2.6 认知理性小农户的质量控制行为逻辑: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
        2.6.1 主观博弈论与认知理性
        2.6.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逻辑的两阶段主观博弈框架
        2.6.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共享认知与行为协调
    2.7 小结
第三章 小农户有限质量认知与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
    3.1 引言
    3.2 情境因素与小农户质量认知特征
        3.2.1 经济秩序的非人格化变迁与小农户质量认知失调
        3.2.2 乡村社会结构、知识传播与小农户质量认知局限
        3.2.3 农产品的质量特性与小农户质量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3.3 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模型
        3.3.1 传统质量选择理论的局限性与偏好认知困难
        3.3.2 模型内容概述
        3.3.3 行为假定
        3.3.4 小农户质量控制模型的构建
    3.4 模型的延伸性讨论
        3.4.1 损失厌恶与低质量控制
        3.4.2 信号传递失灵
        3.4.3 产量收益对农产品质量的挤出
        3.4.4 行为惯性
    3.5 小结
第四章 认知成本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治理机制
    4.1 引言
    4.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内生治理机制:共享认知
        4.2.1 共享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
        4.2.2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信息传递和认知约束功能
        4.2.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内生性、适应性与多重性
    4.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治理机制的分类
        4.3.1 直接治理机制和间接治理机制
        4.3.2 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
        4.3.3 自我治理机制、交互治理机制和干预治理机制
    4.4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多元治理主体
        4.4.1 乡间商贩
        4.4.2 农业企业
        4.4.3 合作社
    4.5 全产业链模式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
        4.5.1 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链混合治理结构
        4.5.2 龙头企业品牌声誉的资产专用性与全产业链模式
        4.5.3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
    4.6 小结
第五章 质量认知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以养羊小农户为例
    5.1 引言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
        5.2.2 调查问题设计
        5.2.3 调查实施
        5.2.4 分析方法
        5.2.5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
    5.3 养羊小农户的质量认知及质量控制行为描述性分析
        5.3.1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的描述性分析
        5.3.2 养羊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5.4 情境因素与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
        5.4.1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的影响分析
        5.4.2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产生影响的边际效应
    5.5 情境因素、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5.5.1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对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5.5.2 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影响质量控制行为的边际效应
        5.5.3 情境因素对养羊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分析
        5.5.4 情境因素、养羊小农户质量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调节效应
    5.6 小结
第六章 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机制分析——以养羊小农户为例
    6.1 引言
    6.2 案例分析设计
        6.2.1 样本选取
        6.2.2 调查实施
        6.2.3 分析方法
        6.2.4 案例特征描述
    6.3 ZT公司的全产业链治理模式及其对小农户质量认知的协调
    6.4 ZT 公司的羊肉质量控制策略及其对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认知治理机制
    6.5 养羊小农户肉羊质量控制行为多元治理结构的治理绩效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演变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3 简要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肉羊
        2.1.2 肉羊产业
        2.1.3 生产区域布局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区位理论
        2.2.2 区域布局理论
        2.2.3 生产者行为理论
3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现状分析
    3.1 山东省肉羊生产概况
    3.2 山东省肉羊生产布局现状
        3.2.1 山东省肉羊生产基本布局
        3.2.2 山东省肉羊生产呈集中化分布
    3.3 小结
4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
    4.1 方法选择与数据来源
        4.1.1 方法选择
        4.1.2 选取1978至2019 年统计年鉴数据
    4.2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演变的总体趋势分析
        4.2.1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20 年间集中度
        4.2.2 山东省肉羊生产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4.3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演变历程
    4.4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影响因素分析
        4.4.1 社会经济因素
        4.4.2 市场环境因素
        4.4.3 其他因素
    4.5 小结
5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思路
    5.1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应遵循原则
        5.1.1 因地制宜、维持资源利用原则
        5.1.2 发挥产区比较优势原则
        5.1.3 遵循市场导向原则
        5.1.4 优化生产结构原则
    5.2 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思路
        5.2.1 依据生产区域比较优势,优化肉羊产业发展
        5.2.2 因地制宜,优化肉羊品种结构
        5.2.3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档肉羊产品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完善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的政策建议
        6.2.1 提高肉羊生产主产区技术水平,提质增效
        6.2.2 利用肉羊产区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区域布局,加强区域生产能力建设
        6.2.3 强化优势产业带,扩展其集聚效应
        6.2.4 落实保护政策,加大对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的支持
        6.2.5 完善生态保护政策,提高肉羊生产与环境协调性
参考文献
致谢

(5)蒙古国肉羊养殖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目标与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蒙古国肉羊养殖情况分析
    2.1 蒙古国肉羊养殖优势分析
    2.2 蒙古国肉羊养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2.3 蒙古国肉羊出口现状
第三章 蒙古国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
    3.1 肉羊生产存在的问题
    3.2 肉羊品种方面存在的问题
    3.3 肉羊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蒙古国肉羊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4.1 草地生产力对蒙古国肉羊养殖的影响分析
    4.2 自然生态对蒙古国肉羊养殖的影响分析
    4.3 养殖技术对蒙古国肉羊养殖的影响分析
    4.4 养殖者受教育水平对蒙古国肉羊养殖的影响分析
    4.5 产品价格对蒙古国肉羊养殖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提高蒙古国肉羊养殖的对策
    5.1 国家层面
    5.2 养殖企业方面
    5.3 养殖户方面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镇原县畜牧业投入产出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和基本县情
        2.1.2 农业和畜牧业基本情况
    2.2 数据来源
        2.2.1 文献检索
        2.2.2 实地调研
        2.2.3 统计数据
        2.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镇原县畜牧业投入产出的定性分析
    3.1 镇原县饲草饲料业生产情况
        3.1.1 饲草饲料种植情况
        3.1.2 饲草饲料加工能力和效益情况
        3.1.3 镇原县饲草业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3.2 主要畜禽养殖情况
        3.2.1 畜禽养殖情况
        3.2.2 镇原县畜牧业发展模式
    3.3 镇原县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3.3.1 外部发展环境十分有利
        3.3.2 政府扶持投入力度加大
        3.3.3 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带动畜牧养殖业发展
    3.4 镇原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产业化程度较低
        3.4.2 畜牧业质量隐患多
        3.4.3 畜牧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第四章 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分析
    4.1 回归分析
        4.1.1 数据整理
        4.1.2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
    4.2 镇原县畜牧业投入产出的微观实证分析
        4.2.1 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4.2.2 畜牧业成为农村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
        4.2.3 养羊效益案例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持续加大扶持力度,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5.2.2 发展三大重点产业
        5.2.3 提高支持保障能力
    5.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河西地区规模羊场主要疫病免疫状况调查及防控技术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河西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河西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的优势
        1.2 河西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3 主要成就
        1.4 河西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5 河西地区羊主要品种
    2.当前威胁羊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
        2.1 小反刍兽疫
        2.2 口蹄疫
        2.3 羊痘
        2.4 布鲁氏菌病
        2.5 寄生虫病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一章 河西地区规模化羊场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1.口蹄疫血清学调查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2.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调查与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3.羊痘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4.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检测
        4.1 材料与方法
        4.2 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5.小结与讨论
        5.1 小结
        5.2 讨论
    第二章 河西地区规模化羊场主要疫病变化形势分析
        1.口蹄疫阳性场变化情况分析
        1.1 整体情况
        1.2 时间、空间变化趋势
        2.小反刍兽疫阳性场变化情况分析
        2.1 整体情况
        2.2 时间、空间变化趋势
        3.羊痘阳性场变化情况分析
        3.1 整体情况
        3.2 时间、空间变化趋势
        4.布鲁氏菌病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4.1 整体情况
        4.2 时间、空间变化趋势
        5.小结与讨论
        5.1 小结
        5.2 讨论
    第三章 河西地区规模化羊场规范化防控技术示范
        1.防控技术示范场基本情况
        1.1 示范场介绍
        1.2 技术集成研究总体规划
        1.3 免疫情况调查
        2.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2.1 所用疫苗及免疫程序
        2.2 主要疫病防控技术示范实施方案
        3.主要疫病防控要点
        3.1 口蹄疫防控要点
        3.2 小反刍兽疫防控要点
        3.3 羊痘防控要点
        3.4 布鲁氏菌病防控要点
        4.应用示范效果
        4.1 口蹄疫防控措施实施结果
        4.2 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实施结果
        4.3 羊痘防控措施实施结果
        4.4 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实施结果
        5.小结与讨论
        5.1 小结
        5.2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审查表

(8)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肉制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1.3.1 理论意义
        1.1.3.2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目标
        1.4.2 研究的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2.1 市场营销定义及发展历程
        2.1.1 市场营销的定义
        2.1.2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历程
    2.2 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
        2.2.1 STP营销理论
        2.2.2 4P营销策略理论
    2.3 营销环境常用分析方法
        2.3.1 迈克尔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
        2.3.2 宏观环境PEST分析法
第三章 中国牛羊肉生产现状分析
    3.1 牛羊肉生产现状
        3.1.1 牛羊肉产量稳步增加
        3.1.2 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3.1.3 牛羊养殖的分布不断调整
    3.2 牛、羊肉供需形势
        3.2.1 牛羊肉消费需求增加
        3.2.2 牛、羊肉进口量增加
        3.2.3 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
        3.2.4 生产制约因素多
    3.3 国内牛、羊肉情况概况
        3.3.1 肉牛的主产区分布情况
        3.3.2 肉羊的主产区分布情况
第四章 西部牧业内外环境分析
    4.1 公司现状
        4.1.1 西部牧业概况
        4.1.2 公司组织架构
        4.1.3 公司人员状况
        4.1.4 公司财务状况
        4.1.5 西部牧业各分子公司概况
        4.1.6 西部牧业肉制品营销现状
        4.1.7 西部牧业肉制品营销存在问题
    4.2 宏观环境分析
        4.2.1 政策环境分析
        4.2.2 经济环境分析
        4.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2.4 技术环境分析
    4.3 行业环境
        4.3.1 消费者分析
        4.3.2 同行业竞争分析
        4.3.3 替代品分析
        4.3.4 潜在进入者分析
        4.3.5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4.4 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遇分析
        4.4.4 威胁分析
        4.4.5 SWOT分析总结
第五章 西部牧业肉制品营销策略优化
    5.1 西部牧业目标市场分析与定位
        5.1.1 目标市场分析
        5.1.2 目标市场定位
    5.2 西部牧业肉制品营销策略优化对策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产品包装策略
        5.2.4 分销策略
        5.2.5 促销策略
        5.2.6 品牌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说明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肉羊产业效益与产品质量的理论分析
    2.3 肉羊产业组织的理论分析
    2.4 肉羊产业组织影响效益与质量的机理分析
    2.5 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组织特征
    3.1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历史
    3.2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3.3 肉羊产业组织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的肉羊家庭经营分析
    4.1 肉羊家庭经营的概念
    4.2 肉羊家庭经营的优势
    4.3 肉羊家庭经营的分化
    4.4 肉羊家庭经营面临的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肉羊企业化经营分析
    5.1 肉羊养殖合作社
    5.2 公司制肉羊养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产品差异化与价值提升的肉羊屠宰加工分析
    6.1 肉羊屠宰加工组织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6.2 肉羊屠宰加工发展不同阶段
    6.3 肉羊屠宰加工的效益与质量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的肉羊产业纵向协作分析
    7.1 纵向协作的基本形式与运行机制
    7.2 纵向协作形式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分析
    7.3 纵向协作形式的决定
    7.4 肉羊产业纵向协作的实证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多种效应整合的肉羊产业集聚分析
    8.1 肉羊产业集聚特征
    8.2 肉羊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
    8.3 肉羊产业集聚的效益与质量效应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影响的计量分析
    9.1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9.2 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影响的计量分析
    9.3 产业组织对肉羊质量控制影响的计量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提升肉羊产业组织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10.1 提升肉羊产业主体组织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10.2 提升肉羊产业纵向协作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10.3 提升肉羊产业集聚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10.4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1.1 主要研究结论
    11.2 完善肉羊产业组织、促进效益与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11.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10)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2.1 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2.2 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特征
第三章 牧源肉羊项目立项基本情况
    3.1 牧源肉羊项目建设条件
        3.1.1 项目区概况
        3.1.2 资源状况
        3.1.3 社会经济
        3.1.4 产业关联度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 优势
        3.2.2 劣势
        3.2.3 解决方案
    3.3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3.3.1 概况
        3.3.2 研发能力
        3.3.3 财务状况
        3.3.4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3.4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3.4.1 市场分析
        3.4.2 市场风险分析
        3.4.3 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第四章 牧源肉羊项目建设计划
    4.1 牧源肉羊项目建设方案
        4.1.1 建设任务和规模
        4.1.2 建设规划和布局
        4.1.3 生产技术路线
        4.1.4 具体建设内容
        4.1.5 进度的实施与安排
    4.2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4.2.1 投资概算依据
        4.2.2 投资概算
        4.2.3 资金来源
        4.2.4 资金使用和管理
    4.3 项目组织与管理
        4.3.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4.3.2 经营管理措施
第五章 牧源肉羊项目投资评价
    5.1 牧源肉羊项目财务评价
        5.1.1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
        5.1.2 总体经营成本估算
        5.1.3 财务效益分析
        5.1.4 不确定性分析
        5.1.5 财务评价分析
    5.2 环境影响评价
        5.2.1 环境影响
        5.2.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5.2.3 评价与审批
    5.3 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5.3.1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5.3.2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5.3.3 其它影响评价
第六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可行性研究结论
    6.2 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四、发展优质肉羊产业前景广阔(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小尾羊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秦伟鑫.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D]. 王倩. 兰州大学, 2021(09)
  • [3]认知视角下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 杨志良. 兰州大学, 2021(09)
  • [4]山东省肉羊生产区域布局演变与优化研究[D]. 崔嘉琪.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5]蒙古国肉羊养殖及影响因素研究[D]. URJINKHAND SUMIYA.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6]镇原县畜牧业投入产出分析及对策[D]. 孙媛媛. 兰州大学, 2020(01)
  • [7]河西地区规模羊场主要疫病免疫状况调查及防控技术示范[D]. 赵书艺.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1)
  • [8]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肉制品营销策略研究[D]. 朱丽丽.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9]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 常倩.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10]牧源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 白大鹏. 内蒙古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优质羊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