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树叶提取液对白血病细胞株K_(562)、HL-60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丽凤[1](2020)在《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细胞和SHI-1细胞为研究对象,考察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增殖抑制、周期分布、凋亡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建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考察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MTT法检测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双氢青蒿素、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其增殖抑制率,并计算三氧化二砷、双氢青蒿素的半数抑制浓度。2.流式细胞仪检测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THP-1细胞给予三氧化二砷、双氢青蒿素、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作用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及凋亡的情况。3.Western Boltting检测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THP-1细胞给予三氧化二砷、双氢青蒿素、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作用48h后,采用 Western Boltting 检测 Bax、Bcl-2、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六种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4.MTT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和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双氢青蒿素、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其增殖抑制率,并计算三氧化二砷、双氢青蒿素的半数抑制浓度。5.流式细胞仪检测三氧化二砷和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凋亡的影响SHI-1细胞给予三氧化二砷、双氢青蒿素、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作用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模型的建立BALB/c裸鼠,雌性,SPF级,4-5周龄,19只,检疫适应三天,分为五组:对照组、皮下注射THP-1细胞组、腹腔注射THP-1细胞组、皮下注射SHI-1细胞组、腹腔注射THP-1细胞组。观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情况。取裸鼠体内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皮下注射到裸鼠体内,观察其增殖情况。7.基于裸鼠肿瘤模型考察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建模:BALB/c裸鼠皮下注射SHI-1细胞建模。分组:将建模后裸鼠按肿瘤大小随机分为十组,分别是:对照组、模型组、ATO低组、ATO高组、DHA低组、DHA高组、ATO低+DHA低组、ATO低+DHA高组、ATO高+DHA低组、ATO高+DHA高组。给药14天。观察裸鼠状态、测量肿瘤大小、检测脏器病理变化。结果1.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双氢青蒿素单用对THP-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较三氧化二砷、双氢青蒿素单用后效果更加显着(P<0.001)。2.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细胞G2和S期细胞明显减少,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01),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组变化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细胞凋亡比例均增加,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组凋亡比例较对照组提高了 71.4%,显着高于三氧化二砷组、双氢青蒿素组(P<0.001)。3.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同时将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组与三氧化二砷组、双氢青蒿素组比较,Bcl-2(P<0.05)、Caspase-3(P<0.001)、Caspase-8(P<0.001)表达量明显下调,Cleaved Caspase-3(P<0.05)表达量显着上调,Bax、Caspase-9表达量无明显变化。4.三氧化二砷和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药物对SHI-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且成浓度-时间依懒性。然而,分别用1、2、3μM的三氧化二砷联合不同浓度的双氢青蒿素,与同浓度的双氢青蒿素相比,抑制率并无明显变化(P<0.05)。5.三氧化二砷和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三氧化二砷浓度的增加,SHI-1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随着双氢青蒿素浓度的增加,SHI-1细胞凋亡比例有增加趋势,但变化并不显着。与相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或双氢青蒿素相比,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没有使SHI-1细胞凋亡比例增加。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肿瘤模型的建立体外培养的SHI-1细胞和THP-1细胞腹腔注射到裸鼠体内均未有明显变化。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皮下注射裸鼠右侧肩胛骨处可建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裸鼠肿瘤模型,成模率为25%。体外培养的SHI-1细胞皮下注射到裸鼠右侧肩胛骨处,可100%长出肿瘤,成功建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裸鼠肿瘤模型。7.基于裸鼠肿瘤模型考察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与模型组,给药后7天,给药各组肿瘤体积增加均明显减小,其中ATO低+DHA低组减小最为明显,平均增加6.06 mm3。给药7至13天期间,肿瘤体积较前7天均明显增加,但ATO低+DHA低组增加值(120.25 mm3)较模型组(292.65 mm3)最低。给药14天后,与模型组相比,ATO低+DHA低组、ATO高+DHA低组、ATO高+DHA高组平均瘤重均明显降低,其中,ATO低+DHA低组降低最为显着,抑瘤率为46.47%。结论1.三氧化二砷和双氢青蒿素单用均能抑制THP-1细胞的增殖并成浓度-时间依赖性,且联合应用较各自单用抑制效果更加明显。2.阻滞细胞增殖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是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抑制THP-1细胞增殖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3.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下调Bcl-2和Caspase-8表达量诱导THP-1细胞凋亡。4.三氧化二砷和双氢青蒿素能够抑制SHI-1细胞的增殖并成浓度-时间依赖性,二者联用无协同作用。5.三氧化二砷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SHI-1细胞增殖;双氢青蒿素抑制SHI-1细胞不通过诱导细胞凋亡。6.体外培养的SHI-1细胞皮下注射到裸鼠右侧肩胛骨处可100%建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裸鼠肿瘤模型。7.2 mg/kg ATO与50 mg/kg DHA联合应用能够显着抑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裸鼠肿瘤模型肿瘤的生长,抑瘤率为46.47%。
冯嘉昆,刘伟,李正发,赵晓晨,李增政,杨同华,赵仁彬,胡芃,裴强,关心[2](2020)在《半夏提取物调节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温热中药半夏拥有可人工广泛种植、易提纯等优势,其提取物可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T淋巴白血病细胞增殖,但是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中药半夏提取物对3种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急性髓系白血病M3细胞株(HL-60)、急性T淋巴白血病细胞株(C8166)在半夏提取物5种浓度梯度中分别作用24,48,72h,采用CCK-8法评估3种白血病细胞增殖情况并从中筛选出有明显抑制作用的中(300 mg/L)、高(500 mg/L)质量浓度。然后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种白血病细胞早期凋亡发生率,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aspase-3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①5种质量浓度的半夏提取物作用3种白血病细胞具有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中(300mg/L)、高(500 mg/L)质量浓度半夏提取物增殖抑制率较高,与低质量浓度组(100 mg/L)、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1);②中、高质量浓度半夏提取物可诱导3种白血病细胞早期凋亡;③中、高质量浓度半夏提取物可以下调3种白血病细胞的Bcl-2 mRNA表达,上调Bax及Caspase-3 mRNA表达(P <0.05;P <0.01);④中、高质量浓度半夏提取物作用72h后,K562、C8166细胞的Bcl-2蛋白条带明显减弱,而HL-60细胞无减弱变化;Bax及Caspase-3蛋白条带明显增强;⑤结果表明,半夏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髓系白血病、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孙慧娟[3](2020)在《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肿节风总黄酮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证明肿节风总黄酮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活性的基础上,采用RNA-seq技术、细胞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肿节风总黄酮干预K562细胞过程中基因表达及代谢物的变化,探究肿节风总黄酮抑制K562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1.探究肿节风总黄酮对人白血病细胞活性的影响用系列浓度的肿节风总黄酮干预K562细胞24、48、72 h后,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IC50值,并依此确定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肿节风总黄酮25、50、100μg/m L剂量组,培养48 h后,通过AO-EB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2.肿节风总黄酮抑制白血病细胞的转录组学研究将K56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肿节风总黄酮100μg/m L组培养48 h,提取总RNA进行c DNA文库构建、测序及质控等步骤后,对转录组数据与人的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对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将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将差异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PPI蛋白网络互作分析。最后,通过WB实验对关键信号通路进行验证。3.肿节风总黄酮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空白对照组和肿节风100μg/m L组干预K562细胞48 h后代谢物的变化。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数据库比对,鉴定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并导入Metebo Analysta 4.0在线软件进行代谢通路的富集分析,以及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联合分析,最后综合分析结果,阐述肿节风总黄酮抑制K562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1.肿节风总黄酮能够明显降低K562细胞存活率,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24、48、72 h的IC50分别为64.27、49.38、32.43μg/m L。依据K562细胞生长特性和IC50值设置25、50、100μg/m L三个剂量组进行后续实验。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凋亡率检测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100μg/m L的肿节风总黄酮明显促进K562细胞凋亡(P<0.01),而25μg/m L的肿节风总黄酮不能促进K562细胞凋亡。2.RNA-seq测序数据分析表明,在肿节风总黄酮100μg/m L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989个基因表达量呈差异显着性(log2(Fold Change)>1,且P-adjust<0.05),其中654个上调基因,335个下调基因。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有1438条显着富集的GO terms,其中涉及生物过程1057条,细胞组分145条,分子功能236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肿节风总黄酮对K562细胞的作用与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和凝血级联高度相关。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CXCL8、GNGT1、GNG12、MCHR1、FOS、CCR7、NMU、C3AR1、RPS2、S1PR1处于蛋白互作网络中核心位置。WB验证MAPK通路关键靶点,p-JNK、CDC20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P53、CDKN1A表达水平升高(P<0.01);p-ERK、p-P38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3.正、负离子模式下空白对照组和肿节风总黄酮100μg/m L组在QC样本之间都能达到很好的分离。t检验结合OPLS-DA多元分析,筛选出VIP>1,P-value<0.05的差异代谢物158个,其中正离子模式98个,负离子模式下60个,将鉴定出的代谢产物导入Metabo Analyst 4.0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显着富集到了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四条代谢途径上。再将转录组学筛选的差异基因和代谢组学筛选的差异代谢物进行联合分析,发现鞘脂代谢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谢途径。结论:1.一定浓度的肿节风能够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活性,促进其凋亡。2.肿节风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MAPK信号通路中JNK磷酸化水平,上调P53、CDKN1A基因的表达量,下调CDC20的表达量,阻滞细胞周期,进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活性。3.肿节风总黄酮可能通过调节苯丙氨酸代谢、鞘脂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抑制氨基酸的分解功能,诱导细胞膜损伤,干预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多途径地发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马皓月[4](2020)在《苏木乙酸乙酯部位经ROS介导的线粒体凋亡和分化机制抗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缩写为AML)主要是以骨髓和外周血中原始与幼稚髓性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分化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髓系白血病致死率高,预后容易复发,而临床常用的化疗法副反应多、患者耐受力差,干细胞移植法配型困难、费用昂贵,故在规范的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从中药中寻找出替代性药物成为了新的治疗手段。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在传统上,苏木常被用于治疗例如破伤风、疼痛以及妇女凝血等疾病[1]。现代药理学将苏木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但是其治疗白血病作用机制以及药效物质基础还未阐明。本研究拟对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抗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部位与药效机制进行初步评价。目的:明确苏木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活性组分,并且阐明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及促进分化作用和初步机制。方法:(1)苏木抗急性髓系白血病活性组分的筛选苏木先经过水提后,用系统溶剂萃取法进行萃取,得到乙酸乙酯、石油醚、水饱和正丁醇与水四个部位;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的部位进行组分分析,然后用SRB法检测苏木水提物以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明确苏木的有效部位。(2)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先用SRB法检测苏木乙酸乙酯部位(C-A-E)对不同细胞生长的影响,后用台盼蓝拒染法和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来检测AML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3)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机制研究用流式细胞术结合Annexin V-FITC/PI双染分析C-A-E对HL-60和Kasumi-1细胞的凋亡水平,之后加入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用SRB法检测细胞生长;再用JC-1法检测C-A-E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色素c的释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pro-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pro-caspase 9、cleaved-caspase 9的表达,并且用caspase 3、caspase 9活性试剂盒检测活性。(4)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线粒体分裂机制研究用SRB法检测加入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以及线粒体分裂激活剂FCCP后的细胞存活,之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E对线粒体分裂蛋白Fisl、Mff的影响,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加入Mdivi-1对C-A-E诱导凋亡的影响,然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 Drpl的易位。(5)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周期的影响先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C-A-E对AML细胞分化形态的影响,之后用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活性实验检测AML细胞NBT 阳性细胞率。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E对细胞分化标记物CD11b和CD14表达以及细胞周期,最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E对周期蛋白的影响。(6)活性氧对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和分化的影响为研究活性氧(ROS)是否参与了 C-A-E诱导的细胞凋亡,首先要检查C-A-E对细胞ROS产生的影响,之后,C-A-E和活性氧清除剂(NAC)合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后继续检测分化标记物CD11b和CD14的表达以及细胞周期。(7)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AML-NOD/SCID小鼠模型的作用将NOD/SCID小鼠进行X射线照射,尾静脉注射HL-60细胞,构建AML-NOD/SCID小鼠模型。考察小鼠的脏器指数、生存时间,用全自动动物血液分化仪检测小鼠的血液生理指标,再用HE染色检测小鼠的肝脾浸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45表达情况。结果:(1)苏木水提物及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着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作用SRB法检测的结果显示,苏木水提物对HL-60细胞有着明显的存活率抑制作用(IC50=0.26mg/mL);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对苏木水提物进行分离后,SRB法检测的结果显示,和其他三个部位比较,C-A-E对HL-60细胞的存活表现出了最显着抑制作用(IC50=0.19 mg/mL),再用HPLC法对苏木不同提取部位分别进行检测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了 C-A-E主要含quercetin、brazilin、protosappanin B、sappanone B、4-o-hydroxybrazilin 等成分。(2)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抑制AML细胞的生长测定了 C-A-E对其他不同AML细胞的抑制作用。发现C-A-E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有效的抑制了 HL-60和Kasumi-1细胞生长,而对U937、K562、OCI-AML3和MV-4-11细胞中则显示出了相对弱的活性。克隆形成试验表明C-A-E的处理明显减少了 HL-60及Kasumi-1细胞集落的数量及大小。(3)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AML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结果显示C-A-E浓度依赖性地诱导HL-60与Kasumi-1细胞凋亡,与此同时,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也明显逆转了 C-A-E诱导的细胞死亡。C-A-E还明显降低MMP水平并且显着的促进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中的释放。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显示C-A-E明显诱导了 Bax表达并且降低了Bcl-2表达。而且C-A-E显着降低了 pro-caspase 3与pro-caspase 9的水平,也提高了 cleaved-caspase 3 与 cleaved-caspase 9 的水平。(4)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AML细胞的线粒体分裂以Mdivi-1预处理明显减弱了 C-A-E对HL-60细胞的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A-E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上调Mff与Fis1的表达。免疫荧光法结果也表明,线粒体中Drp1的水平显着增强。(5)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AML细胞周期阻滞及促进分化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表明在C-A-E处理的AML细胞中观察到了典型的分化形态特征,之后NBT还原法测定又显示C-A-E处理使NBT 阳性细胞率以浓度依赖性的增加。而且C-A-E在AML细胞中增加了分化标志物CD11b和CD14的表达。此外C-A-E还诱导了 G2/M期周期阻滞,并且上调了周期蛋白CDK1、CyclinB1的表达。(6)ROS参与了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的AML细胞线粒体凋亡、周期及分化C-A-E处理后增加了 AML细胞的细胞内ROS水平。用ROS清除剂NAC预处理能够明显减轻C-A-E对AML的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更加重要的是,以NAC预处理能够明显减低C-A-E诱导的AML细胞凋亡。与此同时,NAC预处理还明显降低了 C-A-E对分化标记物CD14和CD11b水平的增强作用。另外,NAC还显着减少了 C-A-E诱导的G2/M期周期阻滞。(7)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在NOD/SCID小鼠中显示出抗AML活性C-A-E组的患病小鼠在给药的第35天后停止死亡,模型组的小鼠则继续死亡直至第40天实验结束。血液的生理参数测定显示,C-A-E组中,白细胞计数显着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A-E处理减少了 CD45在脾脏、肝脏及骨髓中的表达。此外,C-A-E还明显降低了肝脾肿大,改善了骨髓细胞的比例。结论:C-A-E具有明显的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作用,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线粒体分裂,还促进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诱导G2/M期周期阻滞。C-A-E诱导的凋亡、分化和周期阻滞是由ROS介导。同时,C-A-E能明显延长患病小鼠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状态,延缓疾病病程,表现出其具有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
范冰冰[5](2020)在《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chii Lynch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赤芍总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血栓、抗氧化、抗肿瘤、抗内毒素、保护神经系统和心脏等作用。本课题对赤芍的有效组分赤芍总苷进行提取、纯化及药效筛选研究,采用UPLC-QTOF-MS等现代分析仪器和方法对赤芍总苷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等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揭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所调控的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H22荷瘤肝癌小鼠模型及体外Hep G2细胞模型,开展赤芍总苷抗肿瘤体内及体外药理、药效学研究,明确赤芍总苷是否具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从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角度及对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活性及基因水平的影响对赤芍总苷发挥抗肝肿瘤作用的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大鼠血清中肝损伤、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指标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是否引起大鼠肝脏毒性。本研究明确赤芍总苷具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从多角度阐释其作用机制,为赤芍总苷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赤芍总苷、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赤芍总苷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大孔树脂技术,通过静、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筛选赤芍总苷的最佳纯化工艺。采用MTT法,通过肝癌Hep G2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赤芍、赤芍总苷体外抗肝肿瘤作用。2.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结合对照品、文献、相关数据库信息比对的办法,对赤芍总苷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分子网络研究方法,构建赤芍总苷分子离子可视化网络图,结合质谱相关信息,全面表征赤芍总苷成分。3.采用体外药效MTT法,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通过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以抑瘤率、脏器指数、瘤体病理切片及血清中细胞因子ALT、AST、FAS、FASL、IL-2、IFN-γ、TNF-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开展赤芍总苷体内抗肝肿瘤药效学研究。4.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TCMSP、SEA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挖掘赤芍总苷成分调控靶点基因信息;利用Drugbank、Dis Ge NET、及TTD数据库,查找肝癌相关靶点,从而得到赤芍总苷成分调控肝癌的生物学靶点;采用STRING等数据库,得到靶点之间蛋白互作网络图,探讨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靶点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明确赤芍总苷成分参与调控肝癌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进而利用KEGG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从大数据方面揭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所调控的靶点及信号通路。5.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采用PI单染色法,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检测经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后,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经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后,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从基因及蛋白水平阐释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机制。7.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CYP3A4,CYP2D6,CYP2C9,CYP2E1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检测CYP1A2,CYP3A2,CYP2D1,CYP2C11,CYP2E1 m RNA水平的表达,考察赤芍总苷对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的影响。8.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ALP及γ-GT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SOD、MDA及GSH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氧化损伤的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Na+-K+-ATPase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线粒体的损伤程度。结果1.赤芍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3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赤芍总苷的最佳纯化工艺为选用HPD-700大孔吸附树脂,上样生药浓度为0.1g/m L,树脂比上柱量为0.3g/m L(原药材/湿树脂),2BV水除杂,5BV 30%乙醇洗脱,即得赤芍总苷化学物质组分。赤芍、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9.66%、66.00%。2.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经正离子检测模式,经对照品、文献与相关数据库信息确定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比对推测出芍药内酯苷异构体、毛蕊异黄酮苷、牡丹皮苷E、没食子酰芍药苷或异构体构建赤芍总苷的分子可视化网络,共找到5个分子网络成分簇,其中一个分子簇为芍药苷及其相关化合物。3.利用TCM-SP、SEA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数据库平台,挖掘出赤芍总苷成分共调控139个潜在靶蛋白。利用Drugbank、Dis Ge NET、及TTD数据库,共找到5727个癌症相关靶点。通过VENNY软件对赤芍总苷各成分靶蛋白与肝癌潜在靶点进行映射,共得到99个交集靶点,主要包含IL-2、Bcl-2、TNF、PTEN等。通过靶点之间蛋白互作网络图,明确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靶点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明确赤芍总苷成分在生物过程方面主要富集于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MAPK级联、炎症反应的负性调节等;在细胞组成方面主要富集于线粒体、细胞外间隙、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等;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于一氧化氮合酶调节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等各种蛋白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84条通路参与到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细胞的过程,主要包括MAPK、PI3K/Akt、VEGF、肿瘤坏死因子、癌症中心碳代谢等信号通路。4.体外药效实验结果显示,赤芍总苷1mg/m L给药浓度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24h,36h,48h的抑制率分别为66.00%、72.52%、74.10%,IC50值分别为0.71、0.57、0.52mg/m L;体内药效实验结果显示,环磷酰胺组、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7.61%、23.06%、36.64%、48.13%,除赤芍总苷低剂量组,肿瘤的抑制作用均超过30%(中药的瘤重抑制率>30%,评定药物具有抑瘤作用),符合相关要求。5.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高、中剂量组血清中ALT、AST、FAS、FASL的含量显着降低、IL-2的含量显着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赤芍总苷各剂量组血清中IFN-γ、TNF-α的含量显着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36h,低、中、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1.7%、16.9%、22.9%;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中剂量组肝癌Hep G2细胞G2/M期的比例降低。7.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36h后,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组细胞中Akt、Bcl-2、PI3K、MEK、ERK m RNA和蛋白的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TEN、Bax m RNA的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8.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CYP1A2活性显着增强,有显着性差异(p<0.01),CYP3A4、CYP2D6、CYP2C9和CYP2E1活性没有显着性变化;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CYP1A2 m RNA水平显着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CYP3A2,CYP2D1,CYP2C11和CYP2E1 m RNA水平没有显着性变化。9.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γ-GT、SOD、MDA、GSH及Na+-K+-ATPase的含量没有显着变化。结论1.本课题优化了赤芍总苷的提取纯化方法,其工艺简单且操作方便,为赤芍总苷的后续药效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2.采用UHPLC-Q-TOF-MS技术、构建赤芍总苷化学成分网络,能够全面表征赤芍总苷成分,并能呈现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其开发利用及药效研究奠定实验基础。3.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手段,挖掘赤芍总苷成分调控肝癌的生物学靶点,通过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分析、靶点调控通路分析等,实现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机制的快速、系统分析,发现赤芍总苷抗肝癌作用可能与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相关。4.赤芍总苷对Hep G2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Hep G2细胞凋亡、降低G2/M期细胞的比例,扰乱细胞正常分裂状态达到抑制作用。5.赤芍总苷能够减轻肝脏损伤程度,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赤芍总苷发挥抗肝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调控PI3K/Akt及MEK/ERK信号通路有关。7.赤芍总苷可能通过诱导CYP450酶亚型CYPl A2的活性发挥抗肝肿瘤作用。8.赤芍总苷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及一定给药时间内,不影响肝脏的功能,没有肝毒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程明霞[6](2020)在《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秦巴硒菇提取物酸性RNA蛋白复合物FA-2-b-β作用于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株、慢性髓系原代白血病细胞,通过Wnt/β-catenin、Caspase信号通路研究其对慢性髓系白血病凋亡的影响机制,为秦巴硒菇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CCK8法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原代细胞增殖抑制率,不同浓度的FA-2-b-β(0、1.2、1.5、1.8、2.1、2.4mg/mL)作用于K562细胞、原代细胞24、48h、72h,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原代细胞凋亡率、周期;RT-q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β-catenin的表达,凋亡蛋白β-catenin、BCL-2、BAX、CD44、CyclinD1、LEF/TCF-4、C-Jun、MMP的表达;建立慢性髓系白血病模型小鼠,观察模型小鼠体重、血细胞计数、生存曲线,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RT-q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信号通路中相关凋亡蛋白、基因Bcl-2、CytochromeC、Caspase8、Caspase9的表达。研究结果:体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CK8法检测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FA-2-b-β作用于K562细胞、原代细胞24、48、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其r值为:rK562-24h=-0.9111、rK562-48h=-0.9067、rK562-72h=-0.9213、r原-24h=-9082、r原-48h=-9442、r原-72h=-9546;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FA-2-b-β(1.2,1.8 and 2.4 mg/mL)作用于K562细胞、原代细胞24、48h后,K562细胞的调亡率依次为1.18/0.11%、9.91/25.21%、79.49/71.83%、93.4/95.74%;原代细胞凋亡率依次为3.94/10.7%、17.8/30.4%、49.21/52.89%、81.13/79.81%;不同浓度FA-2-b-β(1.2,1.8 and 2.4 mg/mL)作用于K562细胞、原代细胞24、48h后,K562细胞周期变化为加药组G1百分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依次为33.73%/37.18%、34.94%/37.01%、37.36%/43.09%和41.53%/60.64%,原代细胞GI期百分比依次为33.73%/37.65%、37.01%/45.07%、56.95%/53.11%和58.99%/60.66%;S期细胞百分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K562细胞S期百分比依次为46/46%、54/49%、58/27%和46/46%,原代细胞S期百分比依次为:46/46%、49/40%、27/29%和26/31%;RT-qPCR法检测结果发现抑制凋亡基因β-catenin,BCL-2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促凋亡基因BAX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示抑制凋亡蛋白β-catenin、BCL-2、CD44、CyclinD1、Lef/Tcf-4、CJun、mmp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促凋亡蛋白BAX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体内实验结果检测发现实验组(FA-2-b-β)和阳性对照组(IM)组相比,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均可延长模型小鼠生存期,并升高血细胞数,体重恢复至正常,尽管白细胞数治疗后仍高;促凋亡基因、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抑制凋亡基因、蛋白Bcl-2、CytochromeC、Caspase8、Caspase9表达下降。结论:秦巴硒菇提取物酸性RNA蛋白复合物FA-2-b-β可以抑制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诱导K562细胞、原代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DNA合成期,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Caspase信号通路有关。
侯美辰[7](2020)在《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依照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研究说明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诱导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凋亡,从而以更接近于体内真实吸收、代谢后的组方药物条件,在体外研究复方黄黛片组方对癌症细胞系的作用,证实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体外实验中作用机制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混悬液,对洁净级SD大鼠进行灌胃,每天灌胃2次,连续3天。末次灌胃后采取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方法提取血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血清中砷的浓度。选取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10μg·L-1、20μg·L-1、40μg·L-1,光镜下观察HL-60细胞生长形态区别,Hochest/Calcein-AM/PI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选取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10μg·L-1、20μg·L-1、40μg·L-1、80μg·L-1、160μg·L-1,CCK-8法测定细胞的抑制率。选取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光镜下观察Hep G2细胞生长形态区别,Hochest/Calcein-AM/PI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对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选取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4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200μg·L-1,CCK-8法测定细胞的抑制率。结果:1.ICP-OES测定出复方黄黛片血清的砷浓度是10μg·L-1。2.含药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24 h后,光镜下可观察到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都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生长趋势越来越松散,边缘模糊甚至破碎。3.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24 h后,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10μg·L-1、20μg·L-1、40μg·L-1、80μg·L-1、160μg·L-1,其抑制率为1.25%、8.74%、47.45%、68.11%、75.62%,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4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200μg·L-1,其抑制率为1.70%、4.83%、37.55%、65.41%、93.21%。4.Hochest/Calcein-AM/PI荧光染色后,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活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多。5.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作用于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总凋亡率都依次升高。6.Western Blot法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随着含药血清浓度增加,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结论:1.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凋亡程度与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浓度正相关,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添加量增多,浓度升高,抑制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增殖作用增强,诱导细胞凋亡程度越显着。2.HL-60细胞是悬浮细胞属于血液肿瘤,Hep G2细胞是贴壁细胞属于实体肿瘤,实体肿瘤细胞与血液肿瘤细胞相比,产生抑制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的结果,需要更高的药物浓度。3.中药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使药物通过动物半体内作用后进行体外实验,增加了实验的可信性,科研上提供了中药组方作用于体外实验的新途径。
沈明月[8](2019)在《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KG-1a人白血病细胞线粒体氧化呼吸与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KG-1a细胞株建立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体外模型,研究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线粒体氧化呼吸与能量代谢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通过研究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KG-1a细胞线粒体凋亡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验证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与线粒体结构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芪莲益髓清毒颗粒诱导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其他相关信号通路。采用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并进行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分析,为确定相关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有力依据。方法:1.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检测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中有效成分,借助生信分析预测药物可能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靶点。2.培养人白血病KG-1 a细胞作为体外研究平台,CCK8法筛选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细胞的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学改变,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人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来观察中药对KG-1a细胞株氧化呼吸功能的影响。seahorse XF24细胞线粒体压力测试,检测细胞能量代谢受到重要的影响。3.高通量基因测序,GO和KEGG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机制。4.micro RNA转染,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通路相关凋亡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线粒体凋亡相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LC-MS共检测到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中有9580个物质峰,其中代谢物数量为3336,通过富集分析,有效成分与调节炎症、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2.CCK8法筛选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KG-1a细胞的有效时间和浓度为0.2mg/mL,24h,药物干预后线粒体活性氧簇水平提高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Ⅱ、Ⅲ、Ⅳ有显着差异,能量代谢显着抑制。3.高通量基因测序筛选得到差异的LncRNA和差异的mRNA,通过靶基因富集和分析,发现中药干预后的白血病细胞组中的通路和靶基因与氧化呼吸和能量代谢有关联,验证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影响白血病细胞KG-1a的凋亡。4.通过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MicroRNA 125a 转染,促凋亡蛋白 p53、bax、caspase-3、caspase-8 和 caspase-9 的表达增加,而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1的表达减少。结论:1.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中含有干预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有效成分。2.中药复方颗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并对白血病细胞的氧化呼吸和能量代谢有干预作用。3.中药复方可通过NF-κB途径影响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
张芮铭[9](2019)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舌象分析及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为研究对象,希望从中医特有的“理、法、方、药”系统角度,进一步探索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方药。1.从中医“理、法、方、药”中“理、法”的角度,本研究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热老年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舌象特征为切入点,以期达到能够更精确的阐述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2.同时又从中医“理、法、方、药”中“方、药”的角度,本研究选取在临床实验中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有较好治疗作用的中药雄黄(As4S4)作为切入点,通过其对NB4白血病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蛋白Cyt-C、Bcl-2、AIF、Bax表达的影响作用,来探索雄黄对线粒体介导的凋亡过程的靶向调节作用,为雄黄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提供一定的实验证据,以期为开发研制新型中药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热患者舌象特点的研究分析:筛选复合入选条件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老年发热患者(门诊就诊或住院时间:2013年1月-2018年2月),拟观察病例80例,其中低热组(腋下体温大于等于37℃,小于38℃)40例,中高热组(腋下体温大于等于38℃)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主编:张之南、沈悌)相关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参照《白血病证型诊断标准(试行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提出)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制定的《虚劳(急性白血病)中医诊治方案》(2012年版试行版)。分析其中医证型并如实填写舌象观察表(见附录),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的舌象特点舌象的内容包括:舌体颜色、舌体形状、舌苔颜色、舌苔厚度、舌苔性质等方面。2.中药雄黄(As4S4)对NB4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因子的Bcl-2、Bax、Cyt-C、AIF表达影响:(1)运用CCK-8法检测雄黄在梯度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的增值影响,并检测出相应的IC50值。(2)雄黄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72h、0.075mg/ml As4S4),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其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yt-C、AIF的表达水平。(3)培养NB4细胞株,雄黄在梯度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yt-C、AIF的表达水平。结果: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热患者舌象特点的研究分析:(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低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气阴两虚型23例(57.5%),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高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毒热炽盛型28例(70.0%);(2)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低热组中舌色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淡白舌16例(40.0%),依次降低为淡红舌10例(25.0%),红舌7例(17.5%),暗紫舌7例(17.5%),绛舌0例(0%);舌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正常舌体20例(50.0%),依次降低为肿胀舌12例(30.0%),瘦瘪舌5例(12.5%),短缩舌3例(7.5%);舌苔厚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少苔20例(50%),依次降低为:薄苔8(20.0%),厚苔7例(17.5%),无苔5例(12.5%);舌苔颜色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白色21例(52.5%),依次降为:黄色12例(30.0%),灰色4例(10.0%),黑色3例(7.5%);舌苔性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燥苔23(57.5%),依次降低为;润苔10例(25.0%),腻苔7例(17.5%)。(3)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中高热组舌色频率最高的是绛舌19例(47.5%),依次降低为红舌7例(17.5%),暗紫舌6例(15%),淡红舌5例(12.5%),淡白舌3例(7.5%);舌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瘦瘪舌19例(47.5%),依次降低为正常舌体14例(35.0%),短缩4例(10.0%),肿胀舌3例(7.5%);舌苔厚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少苔18例(45%),依次降低为薄苔9例(22.5%),无苔7例(17.5%),厚苔6例(15.0%);舌苔颜色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黄色21例(52.5%),依次降低为白色9例(22.5%),黑色7例(17.5%),灰色3例(7.5%);舌苔性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燥苔28例(70.0%),依次降低为:腻苔6例(15.0%),润苔6例(15.0%)。2.中药雄黄(As4S4)对NB4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因子的Bcl-2、Bax、Cyt-C、AIF表达影响:(1)CCK-8结果:雄黄(As4S4)可抑制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急性髓系早幼粒细胞NB4细胞株的增殖,并与作用的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呈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2)免疫荧光法结果:雄黄(As4S4)能使NB4细胞株内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Cyt-C、AIF、Bax的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呈显着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blot法结果:雄黄(As4S4)能使NB4细胞株内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Cyt-C、AIF、Bax的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有一定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低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气阴两虚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高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毒热炽盛型;(2)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低热患者舌象临床主要表现为舌色淡白、舌体正常、少苔、舌苔白、燥苔,其舌象多符合气阴两虚型舌象;(3)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高热患者舌象临床主要表现为舌色绛、舌体瘦瘪、少苔、舌苔黄、燥苔,其舌象多符合毒热炽盛型舌象;2.雄黄(As4S4)单药在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白血病细胞活性,对急性髓系早幼粒细胞NB4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使NB4细胞株内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Cyt-C、AIF、Bax的表达上调,结果提示线粒体很可能是雄黄促进NB4细胞凋亡的重要靶点。
曲艳波[10](2019)在《猫眼草活性天然产物EFLDO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天然产物因往往具有新颖的骨架和独特的作用机制,成为抗肿瘤新药研发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e Bge)中分离得到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ent-3a-formylabieta-8(14),13(15)-dien-16,12β-olide(EFLDO,C21H28O4),在体内外进行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本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选取9种不同器官来源的12株肿瘤细胞株对EFLDO抗肿瘤活性进行体外评价。2.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等方面综合考察EFLDO在HepG2细胞上的生物学活性,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3.考察EFLDO与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是否具有协同效应,阐明EFLDO联合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4.考察EFLDO对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基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EFLDO对HCT-116、MCF-7、NCI-H460、K562、HeLa、MGC-803、EJ、CNE-2Z存在不同程度的的抑制作用。给药72 h后IC50值分别为27.31μM、19.74μM、46.72μM、83.36μM、10.30μM、24.09μM、26.48μM、30.23μM。针对肝癌细胞HepG2、Bel7402、QGY7701和Bel7402/Fu,EFLDO给药72 h后IC50分别为7.72μM、28.10μM、21.67μM和32.83μM。同时,在人正常细胞系HUVEC以及L02上,EFLDO给药72 h后IC50分别为40.32μM和65.46μM。2.在HepG2细胞上,6.25μM、12.5μM、25μM及50μM EFLDO给药24 h、48 h及72 h后表现出显着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经过25μM、37.5μM、50μM和70μM EFLDO给药12 h、24 h、36 h和48 h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呈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增加。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表明25μM、50μM、75μM EFLDO作用0、24、48、72h后,HepG2细胞出现浓染致密的颗粒状荧光,表现为细胞凋亡特征。JC-1线粒体膜电位实验表明EFLDO可破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进而诱导HepG2细胞凋亡。6.25μM、12.5μM、25μM及50μM EFLDO给药12 h,24 h,36 h及48 h后,HepG2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8、9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同时Bcl-2和survivin蛋白下调,Bax上调,且均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表明,EFLDO可以诱导HepG2细胞G2/M期停滞,且这种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FLDO可时间、浓度依赖性地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和CDK1,同时显着下调p-AKT、AKT、p-ERK和ERK蛋白表达。在HepG2移植瘤模型中,EFLDO给药可剂量依赖地抑制移植瘤生长,10 mg/kg、20 mg/kg和40 mg/kg EFLDO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4.9%、42.6%和57.8%。免疫组化结果表明EFLDO能剂量依赖地抑制Ki67蛋白表达。3.与单独使用EFLDO及单独使用TRAIL相比,3μM EFLDO联合25 ng/mL TRAIL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提高。Annexin-V 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3μM EFLDO联合25 ng/mL TRAIL可显着增加HepG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3μM EFLDO联合25 ng/mL TRAIL可显着增加caspase 3和caspase 8的蛋白表达。同时,Bax和BAD蛋白显着上调,Bcl-2蛋白显着下调;DR4和DR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53-siRNA HepG2细胞中,TRAIL联合EFLDO作用后,caspase 3活性明显上调,HepG2细胞凋亡增多。4.1μM、2μM和4μM EFLDO给药48 h能显着减少细胞划痕中划痕间距离。2μM、4μM及8μM EFLDO给药24 h后,HepG2在包被和未包被Matrigel胶的Transwell小室中的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减少。2μM、4μM及8μM EFLDO给药24 h后,HepG2细胞中MMP2和MMP9在蛋白和基因水平均显着下调。本研究在体外模型上对EFLDO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估,发现其具有广谱抗肿瘤效果,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阐明了EFLDO可通过下调cyclin B、CDK1蛋白,使细胞周期在G2/M期发生停滞;下调Bcl-2/Bax和survivin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信号通路,诱发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调节MMP2、MMP9减弱肿瘤细胞迁移;并增敏TRAIL诱导的依赖p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开发EFLDO联合TRAIL作为治疗肝癌新的手段,也为EFLDO临床应用治疗癌症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二、铁树叶提取液对白血病细胞株K_(562)、HL-60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树叶提取液对白血病细胞株K_(562)、HL-60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文献综述 |
1.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概述 |
2. 三氧化二砷抗白血病的机制研究 |
3. 双氢青蒿素抗白血病的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体外研究 |
1.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的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1.1 细胞 |
1.1.2 药物与试剂 |
1.1.3 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细胞培养 |
1.2.2 药物的配制 |
1.2.3 MTT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THP-1细胞生长的影响 |
1.2.4 MTT法检测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生长的影响 |
1.2.5 MTT法检测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生长的影响 |
1.2.6 PI单染法分析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
1.2.7 Annexin V-FITC/ PI双染法分析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 |
1.2.8 Western blotting测定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1.3 结果 |
1.3.1 三氧化二砷对THP-1细胞生长的影响 |
1.3.2 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生长的影响 |
1.3.3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生长的影响 |
1.3.4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
1.3.5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 |
1.3.6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1.4 讨论 |
1.5 结论 |
2.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SHI-1细胞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胞 |
2.1.2 药品与试剂 |
2.1.3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MTT法检测三氧化二砷对SHI-1细胞生长的影响 |
2.2.3 MTT法检测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生长的影响 |
2.2.4 MTT法检测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生长的影响 |
2.2.5 Annexin V-FITC/ PI双染法分析三氧化二砷对SHI-1细胞凋亡的影响 |
2.2.6 Annexin V-FITC/ PI双染法分析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凋亡的影响 |
2.2.7 Annexin V-FITC/ PI双染法分析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凋亡的影响 |
2.3 结果 |
2.3.1 三氧化二砷对SHI-1细胞生长的影响 |
2.3.2 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生长的影响 |
2.3.3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生长的影响 |
2.2.4 三氧化二砷对SHI-1细胞凋亡的影响 |
2.2.5 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凋亡的影响 |
2.2.6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SHI-1细胞凋亡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二部分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体内研究 |
1.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
1.1 实验材料 |
1.1.1 动物 |
1.1.2 细胞 |
1.1.3 试剂 |
1.1.4 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细胞培养 |
1.2.2 动物分组 |
1.2.3 接种 |
1.2.4 移植接种 |
1.3 结果 |
1.3.1 接种结果 |
1.3.2 移植接种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2. 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动物 |
2.1.2 细胞 |
2.1.3 试剂 |
2.1.4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药物配制 |
2.2.2 细胞培养 |
2.2.3 建立模型 |
2.2.4 动物分组 |
2.2.5 给药及肿瘤测量 |
2.2.6 病理检查 |
2.3 结果 |
2.3.1 肿瘤体积变化 |
2.3.2 肿瘤重量比较 |
2.3.3 病理检查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结论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半夏提取物调节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材料 |
1.3.1 白血病细胞株 |
1.3.2 实验药品、试剂 |
1.3.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4.1 细胞培养 |
1.4.2 CCK-8细胞毒性实验 |
1.4.3 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 |
1.4.4 Real-timePCR检测Bax、Bcl-2和Caspase-3m RNA表达水平 |
1.4.5 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 |
1.5 主要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半夏提取物对3种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 中(300 mg/L)、高(500 mg/L)质量浓度半夏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2.2.1 半夏提取物对K562细胞凋亡影响 |
2.2.2 半夏提取物对HL-60细胞凋亡影响 |
2.2.3半夏提取物对C8166细胞凋亡影响 |
2.3 中(300 mg/L)、高(500 mg/L)质量浓度半夏提取物对白血病细胞Bax、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2.3.1 半夏提取物对于K562细胞Bax、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
2.3.2 半夏提取物对HL-60细胞Bax、Bcl-2和Caspase-3表达影响 |
2.3.3 半夏提取物对C8166细胞Bax、Bcl-2和Caspase-3表达影响 |
3 讨论Discussion |
(3)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肿节风总黄酮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肿节风总黄酮对人白血病细胞活性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1.1 细胞株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主要试剂配制 |
2.2 细胞培养 |
2.3 K562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 |
2.4 化学发光法检测肿节风总黄酮对K562细胞活力的影响 |
2.5 AO-EB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
2.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2.7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K562细胞的生长曲线 |
3.2 肿节风总黄酮对K562细胞活力的影响 |
3.3 肿节风总黄酮对K562细胞形态的影响 |
3.4 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
4 分析与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肿节风总黄酮抑制K562细胞的转录组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主要试剂配制 |
2.2 实验分组 |
2.3 转录组测序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样品总RNA质量评估 |
3.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3.3 样本相关性分析 |
3.4 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
3.5 部分DEGs层次聚类分析 |
3.6 GO富集分析 |
3.7 KEGG富集分析 |
3.8 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
3.9 关键基因及通路的WB验证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肿节风总黄酮抑制K562细胞的代谢组学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及分组 |
2.2 细胞样品制备及代谢物提取 |
2.3 色谱与质谱条件 |
2.4 方法学验证 |
2.5 数据预处理 |
2.6 OPLS-DA多元统计分析 |
2.7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
2.8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2.9 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数据联合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方法学验证结果 |
3.2 数据预处理结果 |
3.3 OPLS-DA多元统计分析 |
3.4 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
3.5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3.6 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基于信号通路分析中药抑制白血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4)苏木乙酸乙酯部位经ROS介导的线粒体凋亡和分化机制抗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苏木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活性组分的筛选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水提物的制备 |
2.2 系统溶剂萃取法 |
2.3 HPLC-MS/MS分析各提取部位 |
2.4 活性测试 |
2.5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组分的分离 |
3.2 HPLC分析各提取部位 |
3.3 HPLC-MS/MS分析苏木乙酸乙酯部位 |
3.4 苏木水提物降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存活率 |
3.5 苏木不同部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二章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存活性测定 |
2.3 细胞增殖能力测定 |
2.4 克隆形成能力测定 |
2.5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人正常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2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不同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3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
3.4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克隆形成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三章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激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机制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存活性测定 |
2.3 细胞凋亡能力测定 |
2.4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与浓度测定 |
2.5 蛋白表达测定 |
2.6 免疫荧光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
2.7 caspase 3和caspase 9的活性测定 |
2.8 线粒体膜电位(MMP)的测定 |
2.9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
3.2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3.3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通过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 |
3.4 Z-VAD-FMK逆转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 |
3.5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促进细胞色素C出线粒体 |
3.6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
3.7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升高了caspase 3及caspase 9活性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四章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存活性测定 |
2.3 蛋白表达测定 |
2.4 免疫荧光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
2.5 凋亡检测 |
2.6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介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裂 |
3.2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逆转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 |
3.3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的表达 |
3.4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促Drp1线粒体转位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促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周期阻滞及分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周期测定 |
2.3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与浓度测定 |
2.4 蛋白表达的测定 |
2.5 细胞分化形态学测定 |
2.6 细胞分化能力测定 |
2.7 分化标记物CD11b和CD14表达的测定 |
2.8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 |
3.2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 |
3.3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 |
3.4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增加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NBT阳性细胞率 |
3.5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细胞分化标记物CD11b和CD14的表达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六章 活性氧介导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分化作用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ROS水平 |
2.3 细胞存活性测定 |
2.4 蛋白表达测定 |
2.5 免疫荧光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
2.6 凋亡检测 |
2.7 细胞周期测定 |
2.8 细胞分化测定 |
2.9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增加HL-60细胞ROS水平 |
3.2 ROS清除剂逆转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HL-60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
3.3 ROS清除剂逆转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细胞分化标记物CD11b和CD14的表达 |
3.4 ROS清除剂逆转苏木乙酸乙酯部位诱导G2/M期周期阻滞的影响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第七章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AML-NOD/SCID小鼠的影响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设备 |
1.2 实验材料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AML-NOD/SCID小鼠模型的构建以及分组与处理 |
2.2 血常规检测 |
2.3 病理学检查 |
2.4 免疫组化测定 |
2.5 统计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对AML-NOD/SCI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肝脾的影响 |
3.2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延长AML-NOD/SCID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 |
3.3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恢复AML-NOD/SCID模型小鼠血液相关指标的水平 |
3.4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减轻AML-NOD/SCID模型小鼠肝脾浸润 |
3.5 苏木乙酸乙酯部位降低AML-NOD/SCID模型小鼠肝脾中CD45的表达 |
4 实验讨论 |
5 实验结论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及意义 |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汇报 |
中英文缩略名词对照表 |
(5)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赤芍本草考证及赤芍研究进展 |
第一节 赤芍本草考证 |
第二节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赤芍总苷抗肝癌疗效研究 |
第二章 赤芍总苷的提取纯化及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
第一节 赤芍总苷提取工艺研究 |
第二节 赤芍总苷纯化工艺研究 |
第三节 赤芍、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比较研究 |
第四节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赤芍总苷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
第五节 基于分子网络的赤芍总苷化学成分可视化分析 |
第六节 小结 |
第三章 赤芍总苷体内、外抗肝肿瘤药效学研究 |
第一节 赤芍总苷体外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
第二节 赤芍总苷体内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
第三节 赤芍总苷对H22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赤芍总苷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赤芍总苷抗肝癌分子机制研究 |
第二节 赤芍总苷对人肝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三节 赤芍总苷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
第四节 赤芍总苷介导MEK/ERK信号通路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赤芍总苷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及肝毒性评价 |
第一节 细胞色素P450酶的研究概况 |
第二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P450酶亚型的活性影响 |
第三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P450酶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 |
第四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五节 小结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赤芍总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实验材料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1.1 主要试剂和耗材 |
2.1.2 无菌操作技术 |
2.1.3 CCK8 法测定药物对白血病细胞敏感性 |
2.1.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2.1.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2.1.6 慢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
2.1.7 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数,体重检测 |
2.1.8 RT-PCR法检测K562、原代细胞,模型小鼠脾脏组织相关凋亡基因表达 |
2.1.9 Western-blot法检测K562、原代细胞,模型小鼠脾脏组织相关凋亡蛋白表达 |
2.2 模型小鼠HE、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检测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体外实验 |
3.1.1 FA-2-b-β对 K562/原代细胞的增值抑制率的影响 |
3.1.2 FA-2-b-β诱导K562、原代细胞凋亡 |
3.1.3 FA-2-b-β对 K562、原代细胞周期的影响 |
3.1.4 RT-q PCR 检测 K562、原代细胞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中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 |
3.1.5 Western-blot 检测 K562、原代细胞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中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 |
3.2体内实验 |
3.2.1 FA-2-b-β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模型小鼠生存期影响 |
3.2.2 模型小鼠血细胞数、体重的检测 |
3.2.3 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 |
3.2.4 RT-qPCR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模型小鼠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 |
3.2.5 Western-blot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致谢 |
(7)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校科研成绩 |
致谢 |
(8)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KG-1a人白血病细胞线粒体氧化呼吸与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词 |
引言 |
理论探讨 |
一、中医学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
1 历代医家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
2 现代中医学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
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1 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在治疗白血病目前的实验研究思路 |
2 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目前的实验研究思路 |
三、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1 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与氧化呼吸功能障碍 |
2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 |
3 线粒体DNA |
4 线粒体异常与白血病 |
5 基因通路 |
6 急性髓系白血病生物标志物的国内外研究 |
实验部分 |
一、基于LC-MS的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储存液的物质基础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数据分析 |
4 结论 |
二、QLYSQD诱导人髓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分析 |
三、QLYSQD对KG-1a细胞株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
1 实验器材与设备 |
2 主要实验试剂 |
3 透射电镜制片步骤 |
4 观察结果 |
5 讨论 |
四、QLYSQD对KG-1a细胞株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的影响 |
(一) 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的检测 |
1 实验用品和试剂 |
2 方法 |
3 QLYSQD对KG-1a细胞呼吸链复合体活力值的影响 |
(二) 中药干预KG-1a细胞对线粒体活性氧簇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1 方法 |
2 结果 |
(三) 讨论 |
五、QLYSQD对KG-1a细胞株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的影响 |
(一)XF24线粒体压力测试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六、高通量测序联合分析QLYSQD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七、探讨microRNA-125a过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一、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二、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线粒体与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技查新报告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
(9)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舌象分析及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的舌象特点研究分析 |
1 临床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医辨证分型 |
1.4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
1.5 舌象判定标准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证型分布 |
3.2 舌色分布 |
3.3 舌形分布 |
3.4 舌苔厚度分布 |
3.5 舌苔颜色分布 |
3.6 舌苔性质分布 |
雄黄(As_4S_4)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实验药品处理 |
2.3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
2.4 免疫荧光法检测雄黄影响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结果 |
2.5 Western-blot检测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影响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
3.2 免疫荧光法检测雄黄影响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结果 |
3.3 Western-blot检测雄黄影响NB4 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概述 |
1.1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病名的认识 |
1.2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辨证分型与治法治则 |
1.4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诊疗策略 |
1.5 中医舌象舌诊的历史渊源 |
1.6 中医舌象舌诊的现代化研究 |
1.7 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发热患者的舌象特点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 |
2 线粒体介导的相关凋亡因子及过程研究 |
2.1 线粒体凋亡通路 |
2.2 Bcl-2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
2.3 Bax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
2.4 Cyt-C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
2.5 AIF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
3 中药雄黄(As_4S_4)研究背景分析 |
4 中药雄黄(As_4S_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影响的分析 |
5 总结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10)猫眼草活性天然产物EFLDO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注释表 |
综述:天然产物中松香烷二萜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
1 天然产物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松香烷二萜化合物 |
1.1 雷公藤甲素 |
1.2 丹参酮 |
1.3 岩大戟内酯 |
1.4 其他 |
2 松香烷二萜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
2.1 消化系统肿瘤 |
2.1.1 肝癌 |
2.1.2 结肠癌 |
2.1.3 胰腺癌 |
2.1.4 胃癌 |
2.2 生殖系统肿瘤 |
2.2.1 乳腺癌 |
2.2.2 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 |
2.2.3 卵巢癌 |
2.3 血液系统肿瘤 |
2.3.1 白血病 |
2.3.2 淋巴瘤 |
2.4 呼吸系统肿瘤 |
2.4.1 肺癌 |
2.4.2 鼻咽癌 |
3 松香烷二萜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
3.1 诱导细胞凋亡 |
3.2 细胞周期失调 |
3.3 抑制迁移 |
3.4 阻断TNF家族诱导的NFκB活化 |
3.5 抑制热休克蛋白 |
3.6 抑制糖酵解途径能量代谢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EFLDO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 |
1.1 前言 |
1.2 实验材料 |
1.2.1 细胞株 |
1.2.2 EFLDO的分离制备 |
1.2.3 主要试剂 |
1.2.4 主要仪器 |
1.3 主要溶液配制 |
1.4 实验方法 |
1.4.1 细胞培养 |
1.4.2 CCK8 法检测EFLDO对不同器官来源的人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1.5 数据分析 |
1.6 实验结果 |
1.6.1 EFLDO对9 株人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1.6.2 EFLDO对4 株人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1.6.3 EFLDO对人正常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1.7 讨论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生物学活性影响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细胞株 |
2.2.2 实验动物来源 |
2.2.3 实验试剂 |
2.2.4 实验仪器 |
2.3 主要溶液配制 |
2.4 实验方法 |
2.4.1 CCK8 法检测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 |
2.4.2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Assay)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 |
2.4.3 Hoechst33342 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
2.4.4 JC-1 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
2.4.5 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 |
2.4.6 人肝癌HepG2 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分组及给药方法 |
2.4.7 裸鼠移植瘤组织Ki67 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 |
2.5 数据分析 |
2.6 实验结果 |
2.6.1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及时效量效关系 |
2.6.2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周期的影响 |
2.6.3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凋亡的影响 |
2.6.3.1 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凋亡的影响 |
2.6.3.2 Hoechst33342 染色法观察EFLDO处理人肝癌HepG2 细胞的形态变化 |
2.6.3.3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2.6.4 EFLDO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CDK1 的表达 |
2.6.5 EFLDO抑制人肝癌HepG2 细胞p-AKT、AKT、p-ERK和 ERK的蛋白表达 |
2.6.6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活化的Caspase3、8、9 表达的影响 |
2.6.7 EFLDO上调Bax下调Bcl-2、Survivin的蛋白表达 |
2.6.8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2.6.9 EFLDO降低人肝癌HepG2 裸鼠移植瘤Ki67 蛋白的表达 |
2.7 讨论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FLDO增强人肝癌HepG2 细胞对TRAIL敏感性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细胞株 |
3.2.2 实验试剂 |
3.2.3 实验仪器 |
3.3 主要溶液配制 |
3.4 实验方法 |
3.4.1 MTT法检测 |
3.4.2 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
3.4.3 Caspase3 检测分析 |
3.4.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3.4.5 Real-time PCR检测基因m RNA |
3.4.6 p53siRNA转染HepG2 细胞实验 |
3.5 数据分析 |
3.6 实验结果 |
3.6.1 EFLDO联合TRAIL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增殖的影响 |
3.6.2 EFLDO联合TRAIL对人肝癌HepG2 细胞凋亡的影响 |
3.6.3 EFLDO促进TRAIL诱导人肝癌HepG2 细胞凋亡依赖Caspase途径 |
3.6.4 EFLDO对死亡受体DR4和DR5 的蛋白和m RNA表达的影响 |
3.6.5 EFLDO通过p53 通路增敏TRAIL诱导HepG2 细胞凋亡 |
3.7 讨论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侵袭、迁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细胞株 |
4.2.2 实验试剂 |
4.2.3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划痕实验(Wound healing assay) |
4.3.2 细胞侵袭与迁移实验(transwell assay) |
4.3.3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 |
4.3.4 Real-time PCR检测基因m RNA |
4.4 数据分析 |
4.5 实验结果 |
4.5.1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
4.5.2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 |
4.5.3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
4.5.4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MMP-2和MMP-9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5.5 EFLDO对人肝癌HepG2 细胞MMP-2和MMP-9 mRNA水平的影响 |
4.6 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四、铁树叶提取液对白血病细胞株K_(562)、HL-60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氧化二砷联合双氢青蒿素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实验研究[D]. 赵丽凤.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半夏提取物调节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J]. 冯嘉昆,刘伟,李正发,赵晓晨,李增政,杨同华,赵仁彬,胡芃,裴强,关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31)
- [3]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肿节风总黄酮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D]. 孙慧娟.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
- [4]苏木乙酸乙酯部位经ROS介导的线粒体凋亡和分化机制抗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研究[D]. 马皓月. 西南大学, 2020(01)
- [5]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D]. 范冰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秦巴硒菇提取物(FA-2-b-β)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实验研究[D]. 程明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D]. 侯美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KG-1a人白血病细胞线粒体氧化呼吸与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D]. 沈明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舌象分析及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D]. 张芮铭.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猫眼草活性天然产物EFLDO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D]. 曲艳波. 东南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