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PEG音频快速加密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罗一帆[1](2021)在《基于媒体特征分析的自适应音视频水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数字产品的复制与传播变得非常便捷。相应的,盗版行为也日益猖獗,给版权商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急需有效的版权保护措施来遏制盗版行为。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提出了数字水印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成功应用于多媒体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挽回了盗版带来的经济损失。因而,研究数字水印技术,进一步提升其版权保护效果,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工作。音视频作为视听媒体的代表,其版权保护是数字水印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们已提出了多种音视频数字水印方法。但现有方法对音视频信号在时-频域中的变化特征缺乏充分的研究与应用,导致水印抗时域同步攻击、几何变换等攻击能力不足,水印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均有待提升;同时,对新发展起来的无损压缩音频、3D视频研究不足,少有针对性数字水印算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基于音视频特征信息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思路。第一,分析音视频信号时-频域变化规律,根据规律构建特征信息作为信号自适应分段标志、确定水印嵌入位置;水印嵌入位置随特征信息变化而改变,而各类攻击对特征信息影响小,水印抗同步攻击、几何攻击等攻击鲁棒性得到提升。第二,将水印嵌入与提取过程同音频信号变化特征、编解码特征、视频角点特征、3D视图渲染特征相结合,充分运用特征信息来提升水印不可感知性和抗各类攻击的鲁棒性。根据解决思路,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依次构建在各类攻击下鲁棒性更强的音频节拍、音频显着状态、视频角点、视频对象动作等特征信息作为信号分段、水印嵌入位置选择或水印认证标志,实现水印抗同步攻击鲁棒性的提升。针对有损压缩、无损压缩音频,2D、3D视频,将特征信息构建与水印嵌入、提取方法相结合,分别设计双通道音频水印算法、双域音频水印算法、与无损压缩编码相结合的无损音频水印算法、与视觉密码相结合的2D视频‘零水印’算法、与3D渲染模式相结合的3D视频水印算法,各有侧重地提升水印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根据解决方案,具体算法实现如下:一、提出了基于信号自适应分段与嵌入强度优化的双通道音频水印算法。利用自相关检测法对音频信号进行自适应分段,作为水印嵌入位置选择标志,提高水印抗同步攻击鲁棒性。构建音频信号双通道特征信息,设计水印双通道嵌入与提取方法,降低水印嵌入强度,提高水印不可感知性。二、提出了基于离散小波包变换的双域音频水印算法。设计更具鲁棒性的音频信号自适应分段方法,水印具备更强的抗同步攻击能力;引入心理声学模型,将音频信号划分为听觉掩蔽域和被掩蔽域,设计符合掩蔽效应的双域水印嵌入位置选择方法、水印嵌入强度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双域中同时进行水印嵌入与提取,既提高水印的鲁棒性,又能保障其不可感知性。三、提出了针对MPEG-4 SLS格式的无损压缩音频水印算法。构建MPEG-4 SLS(Scalable Lossless Coding)编码整型修正离散余弦变换(Integer Modifie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Int MDCT)系数显着状态特征信息作为水印嵌入位置选择标志,增强特征信息鲁棒性,实现水印抗同步攻击鲁棒性的提升;设计与无损编解码技术相结合的水印嵌入与提取方法,提高水印抗各类信号处理攻击的鲁棒性,同时应用听觉掩蔽效应实现对水印嵌入强度的有效控制。四、提出了基于时-空域特征和视觉密码的视频‘零水印’算法。设计有限状态机进行关键帧选择,在关键帧中构建时-空域角点特征信息作为水印认证信息元素,提高特征信息抗同步攻击、色彩与几何攻击鲁棒性。将特征信息与视觉密码相结合,生成鲁棒性水印认证信息,在版权机构进行注册,在不改变视频信号的前提下实现水印嵌入。五、提出了基于深度图像渲染(Depth-image-based rendering,DIBR)的3D视频水印算法。与DIBR特征进行融合,构建视频帧对象动作特征信息作为水印嵌入位置自适应选择标志,增强特征信息鲁棒性,提升水印抗深度信息变化、几何变换攻击鲁棒性;设计同DIBR渲染过程相结合的水印嵌入与提取方法,提升水印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有音视频水印方法存在的问题,基于特征信息分析对音视频数字水印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音视频信号时-频域变化特征与鲁棒性特征信息提取方法,提出了问题解决思路,给出了解决方案。实现了在小波域、时空域、压缩域中对有损压缩音频、无损压缩音频、2D视频、3D视频进行水印嵌入与提取,有效增强了水印鲁棒性和不可感知性,为水印算法的应用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李凯阳[2](2021)在《基于云平台的音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云计算商业模式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逐渐在内部构建一套池化弹性易扩展的云平台来作为企业员工日常办公以及休闲娱乐的使用环境。云平台主要强调的是将用户的桌面计算环境或者应用资源置于云数据中心,而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络对计算资源或应用资源按需获取使用,这其中不可避免得要涉及到音视频数据的传输。目前一些主流的音视频传输解决方案都是基于远程桌面协议的交互,但是这些远程桌面协议设计之初的定位都是基于文字、图片等桌面数据的传输,并且后来改进的音视频数据传输方案的实现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比如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较高、对网络时延敏感、视频播放功能不完备以及音视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性不高等等。因此,在云平台下构建一套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音视频传输系统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首先对云平台下一些主流的远程桌面协议关于音视频传输方面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在详细了解了完成音视频传输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之后,提出设计一款在云平台下进行音视频传输的系统解决方案,重点解决了在云平台下进行音视频数据的同步传输问题。在本系统的具体设计实现中,采用高效的异步并发通信模型结合通信消息转发机制来进行网络传输;针对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安全性需求,采取等级划分的加密机制来设计实现系统用户认证和通信安全;为了提高音视频传输质量和降低带宽资源消耗,本文使用了opus音频压缩编码算法和H.264视频压缩编码算法,同时还设计实现了服务端主动推送图像更新机制和基于视频图像分块差异化传输的优化方案;对于音视频同步问题,采用以时间戳为参考对象来进行音视频间同步处理,使用音视频同步缓冲区来进行音视频内同步;此外,在接收端设计实现以音频数据为主流,视频数据为副流的同步播放算法,并采用网络自适应传输机制来协调发送端和接收端音视频数据处理速率。针对以上分析完成了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图以及部分核心代码。本文设计并实现的音视频传输系统旨在为云平台提供一套安全高效、灵活易扩展的系统解决方案,让人们在进行日常办公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优质的音视频传输服务。
杨耀森[3](2020)在《基于嵌入式的流媒体加密传输与存储平台设计》文中认为随着5G与AI的落地,新型通信时代下的流媒体技术对于嵌入式运算平台的需求急剧的增加,在硬件性能和软件版本提升的同时,随着保密意识的增强,安全性也成为了平台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因此,本文将围绕视频会议这一流媒体应用点,构建一种流媒体传输存储的专用嵌入式平台并为其设计加密方案,致力于为新型智能的流媒体发展提供一种可观的硬件选择。本文首先从新视频时代下流媒体数据的传输、存储以及加密三个方向切入,对硬件选择和软件设计展开叙述。硬件设计方面采用DSP+ARM的嵌入式SOC架构,选用TI公司生产的基于Davinci技术的TMS320DM8148芯片作为CPU,搭建外围附属电路,完成硬件设计;软件方面首先搭建开发环境,移植linux操作系统,做好初期的准备工作,接着设计基于McFW视频框架的流媒体软件架构,插入同步音频数据的采集并进行压缩编码、媒体封装,最后移植流媒体开源服务器live555对封装包进行传输和存储,其中网络传输的接口为千兆RMGII模式,支持RJ45接口,存储设备则支持可插拔的USB便携存储器。流媒体平台设计完毕后接着进行加密模块的设计,本文选用一种新型的隐写加密技术(将要加密的数据通过相关的算法嵌入到压缩的视频数据中),首先在传统的隐写算法上引入最小化失真框架,接着构造出基于边缘特征的代价函数,并设计隐写规则进行数据的隐写,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平台的隐写流程,提供出隐写算法的伪代码。文章最后对流媒体平台进行独立硬件性能测试和完整系统运行测试,并给出实验结论,证明该流媒体平台不仅在硬件配置上处于较高的水平,可以作为视频会议等流媒体应用的平台选择,而且高性能DSP核支持音视频算法的植入,系统拥有一定算力,相信在新的智能信息时代中也可以作基础硬件平台使用。
张雨[4](2020)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保护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音视频行业发展迅速,视频版权保护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盗版视频严重侵犯了发布者的利益,降低了原创视频的积极性,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行之有效的视频保护系统。本文研究了几种加密算法,以及它们在Android平台上的实现,并将这些加密算法应用于视频加密中。由于Android系统本身对音视频处理还不够强大,通过研究发现开源库FFmpeg可以对音视频开发有很好的支持。所以本文将FFmpeg移植到Android平台,并支持了FFmpeg命令行工具。使FFmpeg在Android平台上既支持直接调用API又支持了命令行工具。首先研究了将AES算法直接加密于视频,测试发现该方案加密速度过慢,并对其改进为2M加密方案,即对视频的前后各取512K数据,中间取1M的数据进行加密,这种方案大大提高了加密速度。这种把视频作为普通二进制文件进行加密的方案,操作简单,加密效果好,但是很难保证视频实时性的传输。为了解决实时传输的问题,接下来研究了基于FFmpeg的HLS协议的加密方案,通过FFmpeg命令来实现对视频的切片和加密。FFmpeg本身是支持HLS协议的,所以该方案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也可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但是缺点在于不够安全。随后研究了基于YUV分量的视频加密方案。本文借助FFmpeg实现了视频的解码并得到YUV数据,然后使用异或算法分别对YUV分量进行加密。该方案安全性好,可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缺点在于实现比较复杂,且需要加密的数据量过大。需要对YUV分量加密方案进行优化,随后研究了基于H.264标准的关键帧的视频加密方案,在视频编码后对关键帧进行加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加密的数据量。视频加水印作为视频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文研究了基于FFmpeg的视频水印系统,通过命令行调用一句简单的命令来实现加水印的操作。本文研究了几种视频保护方案,并从加密速度,安全性、可操作性等几个方面对几种方案做了分析,并指出了各自适用的场景。并针对关键帧加密方案设计了一个专用的解密视频播放器。最后结合了视频水印系统,进一步对视频进行保护。
石焘[5](2019)在《HTML5下监控视频安全播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安防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涉及到用户隐私的监控视频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监控系统要满足用户可以便捷播放的需求。然而现有的一些视频监控系或或者不能保证视频的安全;或者只关心监控视频的安全但播放步骤繁琐,用户需要额外下载指定软件或插件。因此,研究一个既能保证监控视频信息的安全又能使用户便捷播放的视频监控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设计一个基于HTTP流媒体直播(HTTP Live Streaming,HLS)协议的监控视频播放系统,系统的服务端能够将网络摄像机输出的视频流实时编码为HLS协议规定的格式,客户端借助HTML5技术可以使用浏览器播放监控视频。(2)将HLS协议中的SAMPLE-AES加密方法应用到监控系统中。服务端在对音视频进行编码之后,使用SAMPLE-AES加密方法对音视频数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密,然后再封装到MPEG-2传输流中并进一步生成HLS协议指定格式的视频流。(3)通过在客户端的播放页面中使用hls.js开源库来支持HLS协议格式的视频流,从而满足在全平台的浏览器都能够无插件地播放监控视频。(4)系统采用基于Token的身份认证机制,客户端每次请求都要在请求头中添加定期更新的Token令牌来进行身份认证,进一步提升系统安全性。经过系统测试表明:(1)成功登录系统的全平台浏览器不用安装任何插件就可直接播放监控视频,并且客户端可以根据带宽大小选择合适码率的视频进行播放。(2)系统实现了基于Token身份认证,可有效避免令牌泄露带来的安全威胁。(3)本系统使用SAMPLE-AES加密方法后满足了对安全性的各项要求,且有效增加了系统的容错性,同时与使用AES-128加密方法的系统对比表明,客户端解密时在CPU及内存占用上明显更小,能够有效减少浏览器资源的消耗。(4)系统可支持大约800路的最大并发量,各项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阮烨[6](2019)在《基于压缩音频主码本可替代位的信息隐藏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以及4 G甚至5 G时代的到来,海量多媒体数据信息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也为信息安全和通信带来巨大的挑战。信息隐藏作为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分支领域,因其可将音频视频文本和图像都作为载体传输秘密信息,而成为数据传输与数据安全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它作为加密技术的一项重要补充,在只有发送方和接收方知道的情况下,将秘密信息嵌入载体中公开传输,不仅保证传输的安全性,也不会引起第三方窃取的注意,被广泛应用在隐蔽信息传输和秘密通信领域中。以音频为载体的信息隐藏技术主要分为非压缩音频和压缩音频两方面,学者和研究人员也提出了许多算法。自适应多速率宽带(AMR-WB)音频是应用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通信音频,MP3(MPEG Audio Layer 3)是最常用的数字压缩音频的编码格式。已有的基于AMR-WB的隐写算法需获得编码前音频进行嵌入,解码方需解压缩后得到隐蔽信息。基于MP3音频的算法也大多需要对音频进行解码嵌入,然后根据规则提取信息。这些方式存在难以操作、需拿到原始音频才能处理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AMR-WB和MP3这两种压缩音频的信息隐藏算法,提出可采取寻找设计可替代位进行隐蔽信息嵌入的算法思路,直接作用于AMR-WB和MP3压缩音频。AMR-WB压缩编码步骤中的代数码本搜索为了提高速度和减少搜索空间,未使用最优搜索算法执行代数码本搜索,并且没有通过表征音频能量的深度优先树搜索非零脉冲的位置,根据这一特性将秘密信息嵌入可替代位。MP3音频采用Huffman编码方式,主码区分为三个区间零区、中值区和大值区。三个区对照不同Huffman表进行编码,利用中值区4个频线为这一组产生符号0位将秘密嵌入。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算法可以在保证较好容量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安全性。
苏妍[7](2019)在《云交互协议及其传输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以云计算为服务的商业模式的发展,企业通过将一切计算业务放在云端,在充分利用空闲物理硬件资源的同时可以实现满足更多的业务需求,完成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数据集中放置,弥补了传统IT行业中资源浪费、分散疏于管理的难处。而桌面云更是这种商业模式下应用最为广泛的服务类型之一,通过将所有的桌面虚拟机都放在云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也就是在云端去构建一套池化弹性易扩展的桌面基础架构,用户能通过使用任意的终端来获得桌面资源。用户在获得虚拟桌面资源时,是通过远程桌面协议去和远程的虚拟桌面进行交互的。因此远程桌面协议被认为是虚拟桌面架构中的关键技术之一。VNC、RDP、ICA和SPICE等协议的出现正在丰富远程桌面协议这一领域,可以说远程桌面协议在桌面云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对云平台下现有的远程桌面协议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限制应用使用场景、不支持开源可调、数据传输时完全明文、带宽占用过高、对终端设备性能要求过高与不支持某些具体功能等。在此前提下作者深入学习并研究了多款协议,在详细了解其涉及的核心理念与设计思想后,针对云平台下使用的远程桌面协议提出了本文云交互协议的设计。在本文设计的协议中,图像模块采用屏幕分块差异性传输策略,并按照应用场景分为普通桌面模式与视频加速模式,对于不同的模式采用不同的传输优化机制;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性需求,采用相对较为灵活的安全加密机制;同时提出采用高效的网络模型以及内存池管理机制来提高协议的效率;最后根据协议所必须的一些功能要求如音频、键盘鼠标和USB重定向设计了协议相对应的功能模块。本文设计并实现的云交互协议旨在提供高效安全的虚拟桌面服务,灵活的桌面模式转换机制和安全传输方案为保证协议的传输效率与传输安全。云交互协议分为网络模块、图像模块和安全机制模块等八大模块,体现了低耦合与高内聚思想,更加利于扩展和后续研究。
鲁博文[8](2018)在《基于内容关联密钥的数字音频加密算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VoIP技术逐渐成熟,防窃听意识、音频版权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大量的音频数据在移动设备上传输,信息安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而目前关于数字音频的加密算法研究却还远不够深入。传统的加密算法模式固定,一个密钥对应多个文件,在处理海量数据时存在安全隐患;内容关联密钥技术不完全依赖于计算复杂度,且适合对海量数据处理,但加密效果依赖于文件格式,例如处理PCM数据时表现不佳。通过结合AES加密算法及内容关联密钥思想,针对两种典型的音频数据格式PCM和AAC,提出了一种Android平台上数字音频加密的新思路。PCM数据未经编码,不包含文件头,通过AudioRecord将信号实时录制到缓冲区,对每一个2048字节的缓冲区数据以128位密钥、ECB非填充模式进行AES加密,使数据混淆,并依据线性同余伪随机函数生成的随机数进行内容抽取加密,使数据缺损。缺损数据几乎无法通过AES解密恢复成明文,从而达到加密效果。AAC经过编码后,含有文件头,通过MediaRecorder将信号录制成AACADTS文件格式,解析音频帧头部的标志位,获取数据部分的起止点,对其进行分组并按上述操作方式执行分组加密。实验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两种明文数据作加密处理,经过多次测试及对比分析,针对PCM数据,AES结合内容关联密钥思想的加密方式加密效果极佳,同时极大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针对AAC数据,即使不使用AES加密,在保证一定抽取比例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很好地加密效果。
冯志霞[9](2018)在《卫星通信DVB-S/S2信号识别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数字视频广播(DVB)在卫星通信数字多媒体业务领域应用广泛,其一般采用MPEG-2编码、数字传输和纠错处理等通用技术,然而,当第三方(非合作方)通过卫星天线截获信号时,由于卫星信号种类繁多、接收信号信噪比低、分析出的音视频和网络数据业务质量差等因素,准确识别分析处理卫星DVB-S/S2信号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本文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卫星通信DVB-S/S2信号识别系统,该系统处理的信号规格全、集成度高,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对DVB-S/S2信号的搜索确定、自动采集、精确分析和控守处理。本文主要详细设计了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音视频处理和IP数据处理等模块。其中,在信号处理模块方面,基于帧同步的符号解译算法,设计了DVB-S/S2信号解调硬件电路结构,实现了DVB-S/S2信号的自动识别、高效解调,在信号解调之后进行了数据的传送流采集、输出和分析;在音视频处理模块方面,基于DVB、MPEG2标准,设计了视频流解码和音频流解码方案,并结合实际采集卫星DVB信号数据,开展了单套节目和多套节目以及加密数据情况下的信号分析;在IP数据处理模块方面,通过对TCP/IP协议和IP over DVB类型业务的链路层标准的分析,设计了IPv6 over DVB数据报的识别处理方案,实现了数据的分类识别、协议分析、多级过滤组报和多媒体协议处理等功能。
卢琦[10](2018)在《基于高级安全芯片平台集成CA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电运营商面临着严峻的安全考验,基于非安全芯片机顶盒产品软件被黑客肆意修改、加扰密钥随意被共享、克隆智能卡屡禁不止,这些行为直接导致运营商的利益严重受损。为了有效的保护运营商的商业利益,CA厂商联合芯片公司共同研发基于高级安全芯片的CA系统。如何高效率、高质量集成CA系统到机顶盒产品中是本论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直以来集成CA系统面临着接口不统一、软件开发周期长、安全性能要求高以及CA系统运行不稳定等诸多难题。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高级安全芯片的集成CA系统方法以及性能优化。论文首先介绍国内外对CA集成软件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集成CA系统软件架构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软件分层和软件模块化相结合的架构设计方案并采用FIFO消息队列服务实现对软件层间解耦。研究了系统初始化以及CA子系统的设计,分析了机顶盒制造商面临的快速集成CA子系统的资源管理问题,根据芯片平台提供的数据存储器、数据接收器、数据解扰器以及智能卡资源,采用信号量机制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防止系统死锁,同时对CA子系统中各个关键子模块进行详细的研究与设计。本文设计的集成软件缩短了从集成开发到CA厂商认证通过时间周期,即从原来的平均三个月周期下降到一个半月完成,消耗工时从6个人月降到2.2个人月。另外论文还对基于安全芯片的快速切台性能进行优化,首先对现有的切换频道时间的组成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研究,归纳了目前切换频道流程中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散列寻址方式快速定位并获取节目信息,利用多线程并发处理模式的特性,将锁频线程、播台线程、解扰线程异步执行,同时对DVB播放器采用动态调整缓冲区方案快速启动视频解码。经过优化后的机顶盒产品切台时延从2000ms降低到1500ms左右。该系统软件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解决了基于高级安全芯片的条件接收系统的安全和效率均衡问题。本文开发的集成软件具有可移植性,可适用于DVB-C、DVBT、DVB-S的机顶盒系统。
二、MPEG音频快速加密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PEG音频快速加密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媒体特征分析的自适应音视频水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略词表 |
常用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数字水印技术概述 |
1.2.1 数字水印系统模型 |
1.2.2 数字水印的分类 |
1.2.3 数字水印的应用 |
1.2.4 数字水印的性能特征 |
1.2.5 音视频水印攻击类型 |
1.2.6 数字水印性能评价指标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音频水印算法研究现状 |
1.3.2 视频水印算法研究现状 |
1.3.3 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基于音频信号自适应分段与嵌入强度优化的双通道音频水印算法 |
2.1 引言 |
2.2 音频信号自适应分段 |
2.3 音频信号双通道特征信息构建 |
2.4 水印嵌入方法 |
2.5 水印提取方法 |
2.6 水印嵌入强度优化 |
2.7 实验结果 |
2.7.1 水印不可感知性评价 |
2.7.2 水印鲁棒性评价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离散小波包变换的双域音频水印算法 |
3.1 引言 |
3.2 音频节拍检测与自适应分段 |
3.3 音频信号双域划分与水印嵌入位置选择 |
3.4 水印嵌入与提取 |
3.4.1 水印嵌入规则 |
3.4.2 自适应嵌入强度计算 |
3.4.3 水印嵌入方法 |
3.4.4 水印提取方法 |
3.5 实验结果 |
3.5.1 水印不可感知性评价 |
3.5.2 水印鲁棒性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针对MPEG-4 SLS格式的无损压缩音频水印算法 |
4.1 引言 |
4.2 相关技术介绍 |
4.3 水印嵌入与提取 |
4.3.1 嵌入失真允许阈值 |
4.3.2 显着状态与嵌入位置选择 |
4.3.3 水印嵌入方法 |
4.3.4 水印提取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4.1 水印不可感知性评价 |
4.4.2 水印鲁棒性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时-空域特征与视觉密码的视频零水印算法 |
5.1 引言 |
5.2 有限状态机设计与关键帧选择 |
5.2.1 视频镜头分割 |
5.2.2 有限状态机运行规则 |
5.3 视频时-空域特征信息提取 |
5.3.1 Harris-Laplace角点检测 |
5.3.2 时域特征数据集构建 |
5.3.3 频域特征数据集构建 |
5.4 Ownership share的产生与水印提取 |
5.4.1 Ownership share的产生 |
5.4.2 水印提取方法 |
5.5 实验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深度图像渲染的3D视频水印算法 |
6.1 引言 |
6.2 相关技术简介 |
6.2.1 DIBR系统 |
6.2.2 SIFT特征点检测 |
6.3 水印嵌入位置选择 |
6.3.1 视频场景分割 |
6.3.2 SIFT特征点跨帧匹配 |
6.3.3 匹配向量概率分布 |
6.3.4 匹配向量主方向和水印嵌入位置选择 |
6.4 水印嵌入与提取方法 |
6.4.1 改进的扩频水印嵌入方法 |
6.4.2 在中心视图中嵌入水印 |
6.4.3 从左右视图中提取水印信息 |
6.5 实验结果 |
6.5.1 水印不可感知性评价 |
6.5.2 水印鲁棒性评价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2)基于云平台的音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云平台下桌面虚拟化技术 |
2.2 音频编码 |
2.3 视频编码 |
2.4 音视频同步技术 |
2.4.1 音视频同步概念与影响因素 |
2.4.2 音视频同步评价标准 |
2.4.3 音视频同步方案 |
2.5 通信加密算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音视频传输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功能性需求 |
3.1.2 非功能性需求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3 网络传输模块分析与设计 |
3.3.1 通信消息格式设计 |
3.3.2 IO模型分析与设计 |
3.4 系统安全模块分析与设计 |
3.4.1 用户认证模块分析与设计 |
3.4.2 通信安全模块分析与设计 |
3.5 音频模块分析与设计 |
3.6 视频模块分析与设计 |
3.7 音视频同步模块分析与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音视频传输系统实现 |
4.1 网络传输模块实现 |
4.1.1 通信消息转发实现 |
4.1.2 网络传输模型实现 |
4.2 系统安全模块实现 |
4.2.1 用户认证模块实现 |
4.2.2 通信安全模块实现 |
4.3 音频模块实现 |
4.3.1 音频录制与播放实现 |
4.3.2 音频编解码实现 |
4.4 视频模块实现 |
4.4.1 服务端主动推送图像更新机制实现 |
4.4.2 图像分块差异化传输实现 |
4.4.3 视频编解码实现 |
4.5 音视频同步模块实现 |
4.5.1 服务端同步发送实现 |
4.5.2 客户端同步播放实现 |
4.5.3 网络自适应传输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目标 |
5.2 测试环境 |
5.3 功能测试 |
5.4 性能测试 |
5.4.1 性能测试指标 |
5.4.2 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嵌入式的流媒体加密传输与存储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流媒体发展现状 |
1.2.2 视频加密发展现状 |
1.2.3 嵌入式平台发展现状 |
1.3 章节安排 |
2.流媒体相关技术选择 |
2.1 编码技术选择 |
2.2 封装格式选择 |
2.3 传输协议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基于TMS320DM8148 的平台硬件设计 |
3.1 硬件平台整体设计方案 |
3.2 CPU芯片介绍 |
3.3 平台电源设计 |
3.3.1 电源转换设计 |
3.3.2 处理器上电设计 |
3.3.3 复位时钟管理 |
3.4 视频输入模块设计 |
3.5 音频输入模块设计 |
3.6 网卡电路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4.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与搭建 |
4.1.1 交叉开发环境 |
4.1.2 交叉编译工具链 |
4.1.3 流媒体软件框架 |
4.1.4 传输协议 |
4.2 软件系统搭建 |
4.2.1 Uboot移植 |
4.2.2 内核移植 |
4.2.3 文件系统移植 |
4.3 系统软件设计 |
4.3.1 视频框架设计 |
4.3.2 音频框架设计 |
4.3.3 存储与传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视频加密设计 |
5.1 隐写算法设计 |
5.1.1 最小化失真框架引入 |
5.1.2 代价函数构造 |
5.1.3 映射规则选取 |
5.2 隐写方案实现 |
5.2.1 消息嵌入 |
5.2.2 消息提取 |
5.3 隐写加密测试 |
5.3.1 安全性分析 |
5.3.2 编码效率分析 |
5.3.3 信噪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系统测试与功能验证 |
6.1 测试环境搭建 |
6.2 硬件性能测试 |
6.2.1 FLASH速率测试 |
6.2.2 USB存储模块测试 |
6.2.3 千兆网口模块测试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保护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技术 |
2.1 视频封装格式和编码格式 |
2.2 H.264/AVC编码标准 |
2.3 H.265/HEVC编码标准 |
2.4 FFmpeg介绍 |
2.5 Android中引入FFmpeg |
2.6 Android动态权限申请 |
2.7 Android Studio |
第3章 几种视频加密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
3.1 视频加密的要求分析 |
3.2 直接加密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
3.3 基于HLS协议加密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
3.4 基于YUV分量加密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
3.5 基于关键帧加密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
3.6 视频水印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视频解密播放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解密模块的工作流程 |
4.2 具体的解密算法实现 |
4.3 视频解码流程 |
4.4 渲染解密后的数据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HTML5下监控视频安全播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监控视频播放研究现状 |
1.2.2 视频加密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介绍 |
2.1 HTML5播放技术 |
2.2 H.264基本语法结构 |
2.3 MPEG-2视频流 |
2.3.1 打包基本流 |
2.3.2 传输流 |
2.4 HLS协议 |
2.5 本章小结 |
3 监控视频安全播放系统的概要设计 |
3.1 系统整体架构 |
3.2 监控视频源 |
3.3 服务端设计 |
3.3.1 编码加密模块的设计 |
3.3.2 内容分发模块的设计 |
3.3.3 身份认证模块的设计 |
3.4 客户端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关键模块详细研究与实现 |
4.1 编码加密模块 |
4.1.1 编码器 |
4.1.2 加密器 |
4.1.3 切分器 |
4.2 身份认证模块 |
4.3 客户端登录播放模块 |
4.3.1 全平台无插件播放的实现 |
4.3.2 身份验证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
5.1 测试环境 |
5.2 认证功能测试 |
5.3 播放功能测试 |
5.3.1 全平台播放功能测试 |
5.3.2 码率自适应测试 |
5.4 加密功能测试 |
5.4.1 加密效果 |
5.4.2 加密算法安全性分析 |
5.4.3 容错性分析 |
5.4.4 加密算法消耗对比分析 |
5.5 系统性能测试 |
5.5.1 性能测试工具 |
5.5.2 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基于压缩音频主码本可替代位的信息隐藏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音频隐写技术发展现状 |
1.2.1 非压缩音频发展现状 |
1.2.2 压缩音频发展现状 |
1.3 音频信息隐藏技术评价标准 |
1.3.1 鲁棒性 |
1.3.2 透明性 |
1.3.3 不可检测性 |
1.3.4 安全性 |
1.3.5 嵌入容量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
2 AMR-WB和MP3压缩音频编解码过程 |
2.1 AMR-WB编码过程 |
2.1.1 预处理 |
2.1.2 线性预测分析与量化 |
2.1.3 感知加权 |
2.1.4 开环基音分析 |
2.1.5 计算脉冲响应及目标信号 |
2.1.6 自适应码本搜索 |
2.1.7 固定码本搜索 |
2.1.8 自适应码本和固定码本增益量化 |
2.1.9 高波段增益生成 |
2.2 AMR-WB解码过程 |
2.2.1 系数解码以及语音合成 |
2.2.2 高频带合成 |
2.3 MP3编码过程 |
2.3.1 子带滤波器组 |
2.3.2 改良式离散余弦变换(MDCT) |
2.3.3 心理声学模型 |
2.3.4 比特分配及量化循环 |
2.3.5 Huffman编码 |
2.3.6 MP3比特流格式 |
2.4 MP3解码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AMR-WB固定码本可替代位的隐写算法 |
3.1 AMR-WB帧结构 |
3.2 嵌入算法 |
3.2.1 AMR-WB脉冲索引 |
3.2.2 算法原理与实现 |
3.3 提取算法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透明性分析 |
3.4.2 嵌入容量分析 |
3.4.3 实时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MP3 Huffman值区可替代位的隐写算法 |
4.1 MP3帧结构 |
4.2 嵌入算法 |
4.3 提取算法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透明性分析 |
4.4.2 嵌入容量分析 |
4.4.3 实时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7)云交互协议及其传输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桌面云 |
2.2 远程桌面协议 |
2.3 视频编码 |
2.4 USB外设重定向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交互协议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功能需求 |
3.1.2 性能需求 |
3.1.3 安全性需求 |
3.2 协议架构设计 |
3.3 网络模块分析与设计 |
3.3.1 消息格式 |
3.3.2 线程池 |
3.3.3 事件处理模型 |
3.4 内存池管理模块分析与设计 |
3.5 安全机制模块分析与设计 |
3.6 用户验证模块分析与设计 |
3.7 图像模块分析与设计 |
3.7.1 图像模块传输优化分析与设计 |
3.7.2 普通桌面模式设计 |
3.7.3 视频加速模式设计 |
3.8 音频模块分析与设计 |
3.9 鼠标键盘控制模块分析与设计 |
3.10 USB重定向模块分析与设计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交互协议的实现 |
4.1 网络模块实现 |
4.2 内存池管理模块实现 |
4.3 用户验证模块实现 |
4.4 安全机制模块实现 |
4.5 图像模块实现 |
4.5.1 普通桌面模式实现 |
4.5.2 视频加速模式实现 |
4.6 音频模块实现 |
4.7 鼠标键盘控制模块实现 |
4.8 USB重定向模块实现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目标 |
5.2 测试环境 |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1 功能测试 |
5.3.2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的主要工作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内容关联密钥的数字音频加密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2 相关技术研究与分析 |
2.1 音频处理基础 |
2.2 Android音频录制及播放 |
2.3 密码技术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内容关联密钥数字音频加密算法 |
3.1 总体设计 |
3.2 数据格式分析 |
3.3 内容抽取算法设计 |
3.4 加密算法性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音频加解密实现与测试 |
4.1 实验环境及测试工具 |
4.2 Android音频录制采集 |
4.3 PCM数据加密仿真实验 |
4.4 AAC数据加密仿真实验 |
4.5 加密时间性能分析 |
4.6 音频质量参数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卫星通信DVB-S/S2信号识别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DVB-S/S2卫星通信系统 |
2.1 DVB卫星通信系统编码 |
2.1.1 DVB-S/S2编码技术 |
2.1.2 MPEG-2标准 |
2.2 传送流介绍 |
2.2.1 传送流首部介绍 |
2.2.2 有效负载部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1 系统原理及总体构成 |
3.1.1 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
3.1.2 音视频处理模块设计 |
3.1.3 IP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3.2 系统工作流程 |
3.3 DVB-S/S2信号识别系统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
4.1 信号监测与处理 |
4.1.1 参数测量 |
4.1.2 信号解调原理及流程 |
4.1.3 基于帧同步的符号解译算法的设计 |
4.2 数据采集 |
4.2.1 传送流采集 |
4.2.2 传送流输出 |
4.2.3 传送流分析 |
4.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3.1 信号时频监视 |
4.3.2 测量识别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音视频处理模块设计 |
5.1 音视频处理模块实现原理 |
5.1.1 音视频解码子模块 |
5.1.2 播放质量保证子模块 |
5.1.3 视频播放子模块 |
5.2 实际DVB信号音视频分析 |
5.2.1 单套节目信号分析 |
5.2.2 多套节目信号分析 |
5.2.3 加密数据情况分析 |
5.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IP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6.1 IP数据处理模块基本结构 |
6.2 多级过滤组报 |
6.3 多媒体协议处理 |
6.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基于高级安全芯片平台集成CA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
1.3.1 研究目标及其内容 |
1.3.2 本文的贡献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CA系统及高级安全芯片原理 |
2.1 MPEG-2 加扰标准 |
2.2 条件接收系统的概述 |
2.2.1 条件接收系统组成 |
2.2.2 数据解密的基本原理 |
2.3 高级安全芯片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集成软件的架构研究及初始化 |
3.1 集成软件面临的问题 |
3.2 集成软件架构 |
3.2.1 软件架构问题分析 |
3.2.2 基于松耦合的软件架构设计 |
3.2.3 消息队列解耦的应用 |
3.3 软件初始化 |
3.3.1 基于RSA算法的安全启动设计 |
3.3.2 CA系统初始化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A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4.1 CA子系统面临问题及分析 |
4.2 CA子系统关键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
4.2.1 加密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
4.2.2 数据接收模块设计 |
4.2.3 解扰模块设计 |
4.2.4 智能卡模块设计 |
4.3 CA子系统关键模块的实现 |
4.3.1 加密数据存储模块实现 |
4.3.2 数据接收模块实现 |
4.3.3 解扰模块实现 |
4.3.4 智能卡模块通讯协议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字电视视频服务性能优化 |
5.1 FCC面临的问题及研究现状 |
5.2 FCC性能优化 |
5.2.1 DVB解码器模块优化设计 |
5.2.2 TS解扰模块优化设计 |
5.2.3 数字信号接收模块优化设计 |
5.2.4 多线程处理模式的设计 |
5.2.5 散列寻址在快速切台的应用 |
5.3 FCC的算法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软件性能测试及分析 |
6.1 测试环境 |
6.1.1 硬件配置要求 |
6.1.2 数字码流播发卡的安装及配置 |
6.2 系统性能测试 |
6.2.1 CA系统的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6.2.2 FCC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6.3 对比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MPEG音频快速加密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媒体特征分析的自适应音视频水印关键技术研究[D]. 罗一帆. 四川大学, 2021(01)
- [2]基于云平台的音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凯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嵌入式的流媒体加密传输与存储平台设计[D]. 杨耀森. 中北大学, 2020(11)
- [4]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保护系统的研究[D]. 张雨. 长江大学, 2020(02)
- [5]HTML5下监控视频安全播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石焘.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6]基于压缩音频主码本可替代位的信息隐藏算法研究[D]. 阮烨.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7]云交互协议及其传输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苏妍.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基于内容关联密钥的数字音频加密算法研究[D]. 鲁博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9]卫星通信DVB-S/S2信号识别系统设计[D]. 冯志霞.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10]基于高级安全芯片平台集成CA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卢琦.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