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屯城6所中小学学生视力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浩天,文献英,刘念,钱琳,黄川[1](2021)在《2019年绵阳市中小学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绵阳市中小学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开展学生常见病干预措施和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在绵阳市随机抽取了3个区(县)的17所学校,再以年龄分层,以教学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构成调查样本,每个年级至少抽取80名学生,对其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共抽检中小学学生8 176人,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依次为视力低下68.86%、龋齿55.55%、脊柱弯曲12.49%、肥胖8.67%、消瘦5.33%;5种常见病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营养不良外,其他4种常见病在不同性别小学生中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力低下、龋齿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而肥胖、脊柱弯曲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绵阳市中小学学生肥胖和消瘦检出率较低,但视力低下、龋齿、脊柱弯曲检出率较高,有关部门应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做到早预早治,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庄茂强,张迎修,李素云,褚遵华[2](2021)在《山东省2019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调查》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山东省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学现状。方法 2019年8月至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16地市213所中小学校的1 287间教室,对教学环境的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分配、黑板尺寸、教室采光、照明及噪声进行监测并计算各项指标的合格率。结果合格率最低的是黑板面照度,为24.46%,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为22.38%,26.24%和2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课桌椅分配符合率为31.46%,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为25.06%,35.77%和3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室人均面积合格率为43.52%,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为31.32%,44.06%和55.48%,小学的合格率明显低于中学。其余项目的合格率在50%~77%之间。城区和郊县学校在教室人均面积、黑板、黑板面照度均匀度、课桌面照度和照度均匀度合格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郊县学校的黑板面和课桌面照度均匀度合格率高于城区,其他项目合格率低于城区学校。结论山东省中小学教学环境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和教室照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来改善教学环境。
王炳南[3](2021)在《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1)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及危害。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用眼负担日益加重,近视已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上升更加迅速。2018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八部门的调研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患病率已高达53.6%,近视对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重视。国家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现象,国家卫建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3)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研究表明,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及当前研究的不足:国内外研究多注重身体活动总时间对近视的影响,而忽略了身体活动的高中低水平对近视影响的差异,且身体活动对近视的影响是否受到户外时间的干扰,尚存在争议;当前文献多将所有的近距离用眼作为统一的变量探索或着重探讨读写对近视的影响,而用电脑、用手机、玩掌上游戏机、弹奏乐器等其他近距离用眼对近视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最后,当前研究多为横断面调查,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后近视进展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还较少。研究目的:(1)分析不同强度身体活动(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以及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是否受到户外时间因素的干扰;(2)分析不同类型近距离用眼(读写、用电脑、用手机、玩掌上游戏机、演奏乐器等)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3)通过一年的队列研究,分析身体活动、户外时间及近距离用眼对已经近视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丰富我国近视研究的内涵,为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推荐标准、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学校和家长可以根据研究结果调整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户外时间和近距离用眼模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19年10~11月开展测试与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为上海市小学生和初中生。调查对象的选择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各抽取3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所公办小学和1所公办初中,共抽取6所小学和6所初中。在小学3~5年级和初中6~9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作为调查与测试对象,共选取72个班级的2015名学生。对参加过基线横断面研究对象中近视儿童青少年进行一年的随访研究,共795人。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图书、政策文件、期刊文献等数据资料。(2)问卷调查法:使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短卷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使用户外时间问卷测量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使用近距离用眼问卷测量近距离用眼水平。(3)测量法: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儿童青少年视力。(4)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上海市3~9年级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为61.7%,且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女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生,初中生近视患病率高于小学生。(2)上海市3~9年级儿童青少年的每日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和户外时间分别为55.0±49.1min、35.2±35.3min、40.1±35.6min、75.3±58.2min。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OR=0.874,95%CI:0.776~0.984,P=0.000)、户外时间(OR=0.750,95%CI:0.642~0.875,P=0.004)与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高强度身体活动、户外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视力有保护作用,且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保护作用受户外时间的影响。(3)上海市3~9年级儿童青少年的每日近距离总时间、读写时间、看电脑时间、看手机时间、玩掌上游戏机时间和演奏乐器时间分别为388.0±183.2min、281.4±136.4min、17.9±36.9min、48.9±55.4min、8.5±30.3min,男女在读写时间、看电脑时间、玩掌上游戏机时间、弹奏乐器时间上有显着性差异,其中男生读写时间、弹奏乐器时间显着少于女生,而看电脑时间和玩掌上游戏机时间显着多于女生。小学生在近距离用眼总时间、读写时间、看电脑时间、看手机时间上均显着少于初中生。近距离用眼总时间(OR=1.039,95%CI:1.007~1.071,P=0.015)、读写时间(OR=1.086,95%CI:1.039~1.135,P=0.000)和看手机时间(OR=1.150,95%CI:1.021~1.294,P=0.021)与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有正相关关系,乐器弹奏时间对读写时间有替代效应而与近视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OR=0.711,95%CI:0.575~0.880,P=0.002),看电脑时间与近视患病风险的正相关关系只存在于小学生(OR=1.473,95%CI:1.062~2.044,P=0.020)中,这说明,读写、看手机、看电脑是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危险因素。(4)初中生近视进展速度显着快于小学生,在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各种因素中,只有户外时间与而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有负相关关系(B=-0.032,P=0.032),而高、中、低强度身体活动和读写时间、看电脑时间、看手机时间、玩掌上游戏机时间和演奏乐器时间均未发现与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有显着相关性,这说明,这说明只有户外时间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目前上海市3~9年级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为61.7%,近视患病率较高。高强度身体活动、户外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视力有保护作用,且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视力的保护作用受户外时间的影响。读写、看手机、看电脑是儿童青少年视力的危险因素。在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各种因素中,只有户外时间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社会、学校和家长,要认识近视的危害,重视孩子近视,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督促儿童青少年多进行身体活动,并且要重视其强度,尽可能在户外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
刘依兵[4](2021)在《江苏省初中生体力活动及视力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
刘烜昕[5](2021)在《北京市首批38所“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试点校特色与经验研究》文中认为为贯彻落实中央27号文件精神,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一生一长、一师一专”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学校体育存在的各种问题。2016年10月,北京市教委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商讨后,最终确定在北京市16个区的38所学校设立首批试点。至今“一校一品”与教学改革已经走过了四年的时间,38所试点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成效显着,形成了首都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模式。本文以北京市首批38所试点校为整体研究对象,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和北京农学院附属小学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个案分析。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个案分析法等对38所试点校产生的背景、开展现状、保障情况、“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以及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和北京农学院附属小学开展“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特色与经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38所试点校开展现状,38所试点校开展项目多样,多集中在篮球和足球项目,已经逐渐向“一校多品”发展。(2)38所试点校半数学校每天开展“一校一品”体育活动,基本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3)38所试点校保障情况:体育师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教师学历水平较高;运动专项单一,师资力量结构失衡;体育教师地位待遇与其他科目教师同等。38所试点校场地设施配备基本完善,但仍存在“一场多用”的情况,86.8%试点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经费,没有设立专项经费。(4)分析38所试点校给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带来的效果,得出38所试点校开展“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后成效显着。(5)总结38所试点校“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6)对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和北京农学院附属小学“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特色与经验分析。对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零点体育”为特色的体育课间操,以“走班制”为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以“全员运动会”为特色的体育竞赛的开展形式;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以打造校园超级杯赛的特色学校体育竞赛形式,北京农学院附属小学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的体育课程改革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三所学校开展“一校一品”的带来的效果,提炼经验。
沈艳辉,李文灏,周双,徐金辉,江初,王海俊,刘峥[6](2021)在《北京市海淀区6所中小学校伤害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6所中小学校学生伤害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两所,纳入1 413名学生。2017年11月收集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视力、睡眠和伤害发生情况,描述伤害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伤害发生影响因素。结果过去6个月的伤害发生率为21.59%。伤害发生率前四位原因为跌倒/坠落(13.80%)、锐器伤(5.87%)、钝器伤(2.83%)和动物致伤(2.76%)。农村学生伤害发生率(23.89%)高于城市学生(19.33%)。中学生伤害发生率(30.42%)高于小学生(17.04%)。男生伤害发生率(24.08%)高于女生(19.26%)。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初中生或高中生、入睡困难是影响伤害的主要因素,男性发生伤害风险高于女性(OR=1.456,95%CI:1.105~1.918),初中生发生伤害风险高于小学生(OR=1.505,95%CI:1.038~2.181),高中生发生伤害风险高于小学生(OR=1.940,95%CI:1.216~3.095),有入睡困难者发生伤害风险高于无入睡困难者(OR=1.760,95%CI:1.252~2.473)。结论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应针对影响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及时监测、预防伤害的发生,以保护学生健康。
杨春,邢杨,李菁菁,程茅伟[7](2020)在《中小学生膳食模式与视力不良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膳食模式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相关性,探索视力不良特异膳食模式及其关键膳食构成因子。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9—10月选取湖北省城乡不同地区23所中小学5 541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和视力检测。采用简化的食物频率调查问卷调查学生过去1年膳食摄入情况,共调查11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及消费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降秩回归(RRR)两种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视力不良的相关性。结果:PCA方法得到5种膳食模式(PCA模式)—零食模式、杂粮模式、肉类模式、传统模式、素食模式,膳食摄入变异累积贡献率为40. 0%; RRR方法提取1种膳食模式(RRR模式)—高摄入红薯、豆腐、胡萝卜、菠菜、虾/蟹、软体动物类等,膳食摄入变异累积贡献率为3. 6%。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肉类模式得分越高,视力不良的发生风险越高(OR值:1. 32,95%CI:1. 07~1. 62); RRR模式得分越高,视力不良的发生风险越低(OR值:0. 70,95%CI:0. 57~0. 87);零食模式、杂粮模式、传统模式和素食模式得分与视力不良的发生风险无显着性相关。结论:摄入较多的猪肉、牛肉、油炸食品及含糖饮料等,摄入较少的红薯、豆腐、胡萝卜、菠菜、虾/蟹、软体动物类等可能是中小学生罹患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相比PCA方法,RRR方法提取的膳食模式更有行为意义,联合采用PCA和RRR方法有利于研究膳食模式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相关性。
刘念,何海艳,许云峰,钱琳[8](2020)在《绵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绵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19年选取绵阳市2区1县共17所中小学8 176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学校教学环境按照每所学校不同楼层、不同朝向、不同采光方式抽取6间教室,对102间教室进行现场监测,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68.94%;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P<0.05);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年递增(P<0.05);课桌面照度、黑板照度、课桌椅分配合格率分别为56.86%、21.28%和5.19%。结论绵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水平处于较高水平,高中学生、尤其是女生是今后近视防控治理的重点关注人群。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优化视觉环境是控制学生近视的重要措施之一。
黄坤,汤灼明,陈金,梁文辉,李春萍,林蓉,李秀红[9](2020)在《教室采光照明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教室采光照明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中小学生视力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白云区内选取7所中小学(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职中1所)共45间教室、1 734名学生进行研究。采用照度计监测教室采光照明环境,5 m标准对数视力灯箱检测学生裸眼视力,问卷调查学生基本信息及视力不良相关行为,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教室采光照明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74.2%(1 286例),女生视力不良率(79.7%)高于男生(69.4%),高中生(82.8%)高于初中生(81.1%)、职中生(63.4%)与小学生(60.2%),住校生(78.5%)高于走读生(69.6%)。单因素分析显示,黑板反射比、课桌面照度和照度均匀度是否合格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有影响(χ2值分别为5.45,34.27,7.02,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不合格与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正相关[(OR值(OR值95%CI)分别为1.51(1.01~2.25),1.42(1.02~1.98),P值均<0.05)]。结论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较严重,女生、高中生和住校生更严重。黑板面照度和课桌面照度均匀度不良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呈正相关。
赖芳[10](2020)在《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以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目前研究发现,智障、自闭症的特殊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明显高于普通青少年,还有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儿童,即自闭症儿童的体脂肪、无机盐、身体水分含量等几项体成分指标都明显偏高。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种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青少年与普通儿童体成分的研究,而没有对于不同残障类别的特殊儿童青少年间的体成分体成分的研究。为探讨整体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状况与营养状况,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障碍类别特殊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状况;探讨长期规律参与运动的体育特长生与普通残疾儿童少年体成分的状况,从而为他们的健康干预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为例,应用生物电阻抗原理的Inbody270人体成分分析仪(韩国Biospace公司研发),对该校智障、脑瘫、自闭症、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五类残障类别共214名特殊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进行测量,分析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整体情况,分析不同残障类别的特殊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状况,对普通特殊学生与体育特长生的体成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特殊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总水分平含量、蛋白质含量均在标准参考值范围内,而无机盐含量、体脂肪含量都高于标准参考值;其中,体重偏低的占比33.57%,超重、肥胖的占比33.57%,体重偏低和超重、肥胖的占比均较高;2、13岁前,不同性别特殊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和骨骼肌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13岁后,不同性别特殊儿童青少年身体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和骨骼肌含量有显着差异(P<0.05);3、不同障碍类型特殊儿童青少年的无机盐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体脂肪、骨骼肌含量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身体总水分、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4、不同障碍类型特殊学生与体育特长生特殊学生的身体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和骨骼肌含量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体脂肪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在11岁之前,体成分含量没有显着差异(P>0.05),1 1岁之后身体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和骨骼肌含量差异较大,在11~12岁、13~14岁皆有显着差异(P<0.01);研究结论:1、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整体情况参差不齐,差异较大;体重偏低与超重肥胖的现象并存,体重偏低和超重、肥胖的占比均较高;2、特殊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和骨骼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3岁以后增加速度加快,并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3、不同障碍类别特殊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总水分、蛋白质、体脂肪和骨骼肌的含量差异较大,自闭症儿童少年的体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其它障碍类型,智障、脑瘫儿童少年的体成分含量相对较差。4、相同年龄阶段、不同残障类型普通特殊学生的体成分(身体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骨骼肌)明显低于体育特长生指标;不同年龄阶段普通特殊学生与体育特长生的体成分在11岁之前无明显差异,11岁之后有明显差异,说明系统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体成分,降低脂肪含量,增加非脂肪含量。
二、屯城6所中小学学生视力监测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屯城6所中小学学生视力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9年绵阳市中小学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调查内容 |
1.2.2 质量控制 |
1.2.2. 1 视力 |
1.2.2. 2 消瘦 |
1.2.2. 3 肥胖 |
1.2.2. 4 龋齿 |
1.2.2. 5 脊柱弯曲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学生生长发育 |
2.2.1 不同年龄身高变化情况 |
2.2.2 不同年龄体质量变化情况 |
2.3 不同学段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
2.4 不同性别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
2.5 不同年龄学生常见病变化趋势 |
2.5.1 视力低下 |
2.5.2 龋齿 |
2.5.3 肥胖 |
2.5.4 消瘦 |
2.5.5 脊柱弯曲 |
3 讨论 |
(2)山东省2019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监测项目 |
1.2.2 监测设备 |
1.2.3 评价标准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教室人均面积 |
2.2 教室采光和照明 |
2.3 黑板 |
2.4 课桌椅分配符合率 |
2.5 噪声 |
3 讨 论 |
(3)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及危害 |
1.1.2 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的重视 |
1.1.3 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创新点 |
1.4 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身体活动 |
2.1.2 户外时间 |
2.1.3 近距离用眼 |
2.1.4 近视 |
2.2 国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
2.2.1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
2.2.2 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
2.2.3 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
2.3 国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
2.3.1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
2.3.2 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
2.3.3 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水平及其对近视影响的研究 |
2.4 文献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测量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研究结果 |
4.1.1 横断面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
4.1.2 身体活动、户外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 |
4.1.3 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 |
4.1.4 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一年的纵向研究 |
4.2 分析讨论 |
4.2.1 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及其特征 |
4.2.2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分析 |
4.2.3 儿童青少年户外时间分析 |
4.2.4 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水平分析 |
4.2.5 身体活动、户外时间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 |
4.2.6 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影响 |
4.2.7 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 |
5 结论、建议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学习工作经历 |
博士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北京市首批38所“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试点校特色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
1.1.2 “一校一品”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
1.1.3 文件政策给予支持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1 “一校一品” |
1.4.1.2 “一校多品” |
1.4.1.3 体育教学改革 |
1.4.1.4 体育特色 |
1.4.2 “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相关研究 |
1.4.2.1 “一校一品”的指导思想、定位及提出背景研究 |
1.4.2.2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 |
1.4.2.3 “一校一品”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1.4.2.4 “一校多品”的发展策略研究 |
1.4.3 文献研究综评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3.1 调查问卷设计 |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2.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3.4 问卷的信度检验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个案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38 所“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试点校基本情况分析 |
3.1.1 38 所试点校产生的背景 |
3.1.2 38 所试点校的选取 |
3.1.2.1 市级选拔 |
3.1.2.2 区级推荐 |
3.1.3 38 所试点校辖区分布情况 |
3.1.4 38 所试点校学校类型分析 |
3.2 38 所“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试点校开展情况分析 |
3.2.1 38 所试点校开展项目统计分析 |
3.2.2 38 所试点校每周开展活动时间频率分析 |
3.3 38 所“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试点校保障情况分析 |
3.3.1 38 所试点校师资情况分析 |
3.3.1.1 体育教师年龄情况分析 |
3.3.1.2 体育教师学历与职称情况分析 |
3.3.1.3 体育教师从教年限情况分析 |
3.3.1.4 体育教师运动专项和运动等级情况分析 |
3.3.1.5 体育教师待遇情况分析 |
3.3.2 38 所试点校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
3.3.3 38 所试点校经费来源情况分析 |
3.4 38 所试点校实施“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
3.4.1 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
3.4.1.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提高 |
3.4.1.2 学校的影响力和声望提高 |
3.4.1.3 学校总体变化趋势向好 |
3.4.2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
3.4.2.1 体育教师工作热情得到提升 |
3.4.2.2 体育教师的影响明显提高 |
3.4.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3.4.3.1 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
3.4.3.2 体育感兴趣的学生明显增多 |
3.4.3.3 学生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
3.4.4 促进家校体育结合 |
3.4.4.1 家长的支持度明显提高 |
3.4.4.2 家校体育结合成效显着 |
3.5 38 所试点校“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3.5.1 38 所试点校开展“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
3.5.1.1 部分学校场地设施短缺,存在“一场多用”的问题 |
3.5.1.2 体育师资力量结构失衡,运动专项单一 |
3.5.1.3 经费保障力度不足,学校缺乏专项资金 |
3.5.1.4 缺乏相应的校本教材,学校课程体系不完善 |
3.5.1.5 学校体育品牌建设不充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厚 |
3.5.1.6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长参与度不高 |
3.5.2 38 所试点校开展“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
3.5.2.1 合理规划学校场地设施,实现社会场地资源共享 |
3.5.2.2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
3.5.2.3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学校设立专项经费 |
3.5.2.4 创编学校特色校本教材,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
3.5.2.5 树立学校体育品牌效应,营造良好体育文化氛围 |
3.5.2.6 转变家长体育观念,促进家校体育结合 |
4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特色与经验个案分析 |
4.1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特色与经验分析 |
4.1.1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内容 |
4.1.1.1 改革体育课间操:零点体育 |
4.1.1.2 改革体育课程教学:体育走班制 |
4.1.1.3 改革体育竞赛:全员运动会 |
4.1.2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
4.1.2.1 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
4.1.2.2 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明显提高 |
4.1.2.3 学生体重与视力指数明显改善 |
4.1.2.4 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变化较大 |
4.1.3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
4.1.3.1 改革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4.1.3.2 改革体育竞赛形式,全员参与以赛代练 |
4.1.3.3 改革课间操内容,增强学生体质 |
4.1.3.4 改革体育评价方式,增强学生成就感 |
4.1.3.5 改革参与主体边界,共享成长 |
4.2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特色与经验分析 |
4.2.1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内容 |
4.2.1.1 全员体育竞赛:打造校园超级杯赛 |
4.2.1.2 改革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走班制 |
4.2.2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
4.2.2.1 学校体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
4.2.2.2 校长声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
4.2.2.3 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
4.2.2.4 家长参与共同发展 |
4.2.3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
4.2.3.1 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调整运动负荷 |
4.2.3.2 开展全员体育竞赛,延伸课堂教学效果 |
4.2.3.3 学生全面发展入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
4.2.3.4 营造浓厚校园足球比赛文化氛围 |
4.3 北京农学院附属小学“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特色与经验分析 |
4.3.1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内容 |
4.3.1.1 国家课程校本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
4.3.1.2 校本课程特色化:一静两动 |
4.3.2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
4.3.2.1 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
4.3.2.2 增强教师教改意识 |
4.3.2.3 提升学生身体素养 |
4.3.2.4 促进家校体育融合 |
4.3.3 “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
4.3.3.1 改变学校体育课程,打造学校体育品牌 |
4.3.3.2 保证体育师资力量,打造专业师资团队 |
4.3.3.3 积极鼓励全员参与,发挥多方力量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北京市海淀区6所中小学校伤害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本特征 |
2.2 伤害发生流行特点 |
2.3 伤害相关危险因素 |
2.4 影响学生伤害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7)中小学生膳食模式与视力不良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基本情况 |
2.2 膳食模式分析 |
2.3 膳食模式与视力不良关系 |
3 讨论 |
(8)绵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学生视力采用标准 |
1.2.2 评价及判定标准 |
1.3 质量控制 |
1.4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视力不良监测现状 |
2.2 学校教学环境监测结果 |
3 讨论 |
3.1 绵阳市青少年视力不良现状严峻 |
3.2 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优化视觉环境 |
3.3 学生视力不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9)教室采光照明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视力检测 |
1.2.2 教室采光照明监测 |
1.2.3 问卷调查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 |
2.2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情况 |
2.3学生视力不良与教室采光照明的因素分析 |
3讨论 |
(10)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以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特殊儿童青少年 |
2.1.2 体成分 |
2.2 体成分的研究现状 |
2.2.1 体成分与儿童少年体质健康关系的研究 |
2.2.2 儿童少年体成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
2.2.3 特殊儿童青少年(残障学生)体成分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测量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 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整体情况分析 |
4.1.1 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测试情况 |
4.1.2 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状况分析 |
4.1.3 特殊儿童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状况分析 |
4.2 不同年龄阶段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比较 |
4.2.1 不同年龄阶段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性别差异 |
4.2.2 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年龄规律与性别差异 |
4.3 不同障碍类别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比较 |
4.3.1 不同障碍类别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差异分析 |
4.3.2 不同年龄、性别、不同残障类别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差异分析 |
4.4 体育特长生与普通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比较 |
4.4.1 不同障碍类型特殊学生与体育特长生体成分的比较 |
4.4.2 不同年龄阶段特殊学生与体育特长生体成分的比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研究局限 |
6.1 研究样本的局限 |
6.2 研究层次的局限 |
7 致谢 |
8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测试活动申请书 |
附录3 学生体成分测试活动方案 |
附录4 测试邀请书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屯城6所中小学学生视力监测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绵阳市中小学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分析[J]. 徐浩天,文献英,刘念,钱琳,黄川. 职业与健康, 2021(21)
- [2]山东省2019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调查[J]. 庄茂强,张迎修,李素云,褚遵华. 现代预防医学, 2021(19)
- [3]身体活动、户外时间、近距离用眼对儿童青少年近视影响的研究[D]. 王炳南.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4]江苏省初中生体力活动及视力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 刘依兵.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北京市首批38所“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项目试点校特色与经验研究[D]. 刘烜昕.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6]北京市海淀区6所中小学校伤害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沈艳辉,李文灏,周双,徐金辉,江初,王海俊,刘峥. 首都公共卫生, 2021(02)
- [7]中小学生膳食模式与视力不良相关性研究[J]. 杨春,邢杨,李菁菁,程茅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11)
- [8]绵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刘念,何海艳,许云峰,钱琳.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0(10)
- [9]教室采光照明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关系[J]. 黄坤,汤灼明,陈金,梁文辉,李春萍,林蓉,李秀红. 中国学校卫生, 2020(09)
- [10]特殊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比较与分析 ——以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为例[D]. 赖芳.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