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的配电网线损分析方法

一种智能的配电网线损分析方法

一、一种配网线损分析的智能化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韩笑[1](2021)在《铜山10kV棠雁线线损分析及降损方案研究》文中指出

李彦兆[2](2021)在《低压配电网拓扑模型构建及用户用电行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工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量急剧攀升,供电规模急剧扩大,对用电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可以获得大量的基础用电信息数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各项指标和用电客户信息的准确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确的配电网拓扑模型是保证配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是台区进行三相平衡、线损分析、故障诊断的基础。近年来随着配网供电规模的日益增大,由于老旧小区的线路优化整改和新建小区的线路建设,使得台区档案记录往往更新不及时,与实际线路信息不完全一致。本文针对配电网拓扑结构记录不准确的问题,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采集与存储的现状,提出了利用电压相关性和用户日用电量分别来识别配电网户变关系的方法,然后基于拓扑模型对线路参数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台区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详细总结了低压配电网拓扑的软、硬件辨识方法,配电网线路参数估计的研究现状,用户用电行为在用户画像描绘、用电模式、用电趋势、用户集群、窃电检测等方向的应用,说明了低压配电网拓扑辨识与用电行为分析的现实意义。(2)介绍了配电网的结构特点、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的结构与节点部署情况、数据采集的预处理等基础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相关性的低压配电网拓扑校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传统k-means聚类算法的改进,在对用户电压曲线的分析过程中,能从用户电压曲线的形态与幅度变化上进行感知,快速推断出拓扑结构。能有效提高台账的校验速率,减轻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3)根据现有量测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存储特点,利用用户的日用电量数据,建立了基于PCA的低压配电网“户-变”间相位关系的辨识方法。首先根据图论与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供电网络中总表与分表间存在的线性关系,并详细分析了电表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然后利用PCA计算出线性模型的回归矩阵和关联矩阵,通过对关联矩阵的定义推断出台区户变间的相位关系。最后通过仿真模型验证了基于日用电量的拓扑辨识方法的有效性。(4)针对低压配电网线路参数严重不足的情况展开研究,分析了电压不平衡对线路参数计算的影响,在配电网拓扑辨识的基础上,根据变压器二次侧同相别电压相等的原理构建了配电网络的线路参数模型,最终获得配电线路参数估计值。(5)分析了线路老化与线路故障对线路参数的影响,根据较常见的欠压法窃电和欠流法窃电及其线路阻抗变化的特征,通过构建线路参数变化模型对线路的状态进行判断,表明线路的运行状态。最后通过仿真模型验证了阻抗判断模型与传统窃电检测方法对异常用电行为均能有效判断。

淡秋戈[3](2021)在《基于关联关系和深度学习方法的配电网线损成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助力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逐年递增的线损电量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电网运行的每个环节产生了大量多源异构数据,其中就包括了线损数据以及线损成因相关数据,构成了线损大数据。配电网是线损的高发区域,配电网结构的复杂性也决定了线损成因的多样复杂化。线损成因分析是线损分析中的重要一环,有利于线损的准确定位以及线损关联关系的探索。因此,开展针对配电网的线损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配电网线损成因复杂且难以定位、精准预测线损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关联关系和深度学习预测的线损成因分析方法,以配电网台区作为分析对象,从非技术线损的角度,在档案异常、表计异常、采集异常、台区运行异常这四种异常成因中的挖掘线损特征。由于不同的台区可能表现出不同线损特征及关联特征,本文结合负荷曲线等台区特征对台区进行聚类划分,再针对每种类型台区的线损特征进行降维优化,包括剔除相似特征、剔除无关特征和提取主元特征,在保留原始特征主要信息的同时将线损特征数据集精简化。通过分别将未优化、只进行信息熵的部分优化、进行信息熵和主元分析的完全优化的线损特征数据集输入到BP神经网络进行线损预测训练,验证得到经过特征优化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优化的特征数据集将用于线损成因之间的关联分析和线损成因与线损的关联分析。首先,考虑到在大数据中的挖掘效率,选择关联规则学习中的FP-Growth算法来搜索线损特征的频繁项集,以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作为评估指标,分析线损成因之间的关联关系;其次,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线损预测模型,通过依次消除线损特征的影响,计算线损成因对于线损的关联贡献度,实现将线损成因造成的线损进行量化。经过验证,将深度置信网络和BP深度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方法的预测模型,在预测效果上都要优于浅层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准确率意味着贡献度计算的可靠性。最后,结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对台区线损成因进行综合评估,给出指导建议以辅助电力企业进行决策。

许轲[4](2020)在《新营销模式下的配网线损综合评价体系》文中指出目前供电公司最新提出的“战略+运营”管控模式,将供电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营销管理及服务相结合,更体现出将营配贯通的全方位融合管理及提升的必要性。目前的线损评价体系虽然将线损指标与生产、运维管理等相结合,但面对现在的大营销模式,特别是现在的新型能源及市场开拓占比的加重,越来越需要一个结合当前发展的综合线损评价体系,供电公司提质增效的目的才能最快的得以实现。面对供电公司当前所处的形式状态,从管理、技术及运维这三个维度进行出发,结合当前的电网发展战略目标、电网结构、设备状态、用电结构等现状及特点分析,通过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选择并计算其权重,构建了新营销模式下的配网线损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将评价对象分为三个梯队,对三个梯队进行对标分析找出差距,并通过自身对标找出发展提升的方向。对HN省供电公司的综合线损及发展现状进行对标评价,通过实际的例子可以反映出,新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相对于较为传统的以线损率作为单一评价的优良标准而言具有全面性等优点,可以根据评价体系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与意见。

王川[5](2020)在《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逐年增长,配网运行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日渐提高,供电企业对中压配网线路的线损管理重视程度得到增强,从供电质量角度出发,降低中压配网线路线损可以提高配网线路的供电质量,使用户得以使用更加稳定、更加优质的电能;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降低中压配网线路线损可以减少企业损失,变相提高售电量,提高企业效益。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电能质量角度,在配网精益化管理的内容中,配网线路损耗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推进“四分”线损管理,结合10千伏分线同期线损管控需求,论文完成了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优化配置与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压配电网关键损耗环节精准辨识技术研究,设计研制了新型的一二次融合移动式计量装置:按照网格化体系和目标网架固有特性,提出了基于目标网架的复杂电缆网和架空网的网格划分方法,形成了关口建设改造需求;提出了基于可观加权线损最大化和关口建设成本最小的分阶段关口优化配置方法;制定了关口配置原则和四种典型配置模式,有效指导规范了国家电网公司10千伏分线线损关口建设改造工作。论文提出了多源海量线损数据融合架构体系,提出了多源信息融合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压配电网线损多维度精准辨识。建设完成扬州10千伏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示范区,为配电网10千伏分线线损管控和精细化降损提供实践依据,促进了 10千伏分线管理模式在国家电网公司推广应用和配电网精细降损工作的高效开展。

王屿蕃[6](2020)在《江苏配电网10kV分线线损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线损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也是电网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造成线损异常原因复杂、线损治理较困难,涉及到电网企业的方方面面,从系统数据、电网设备台账、配变线路挂接关系、电网运行缺陷、是否存在窃电等多个方面都会影响到电网线损。当前,电网企业仍面临线损管理基础薄弱的情况。电网公司需不断加强线损管理,分析电网线损异常原因,加强电网基础数据治理,完善线损管控模型。本文通过分析线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问题定位方法、解决思路与治理措施,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电力系统营配调跨领域、跨业务海量数据库,充分挖掘现有数据价值,提升公司运行效益和管理效益。同时为探索线损精益管理手段,深入研究分线线路理论线损,通过理论线损计算对降损措施进行模拟分析,进而选取有效的降损措施,不断提升电网运行经济性。

高健[7](2020)在《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力系统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配电网运营管理不到位,配电网设备经常会发生故障,导致配电网故障强停率偏高、部分配电网设备电压质量不合格、部分配电网线路线损率偏高等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并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以及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供电企业自身也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配电网的运营管理,积极探索配电网运营效率的提升对策,对于保证人民工作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繁荣以及促进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G供电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设备运行周期理论,运用“5W2H”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结合G供电公司现有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G供电公司电网配电运营效率的对策。分析表明,G供电公司目前配电网运营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于管理不够精细、配电线路设计不够完善、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和外力破坏等原因导致配电网设备发生故障相对偏多;二是配电网运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未能及时提升,电压管理过程中高科技应用较少,造成部分配电网设备电压质量合格率不高:三是配电网中部分配电线路老旧、变压器能耗高、输送线路过长等情况导致部分线路损耗不合理。四是配电网运营人员综合素质未能及时提高,一定程度影响了配电网运营效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提升G供电公司电网配电效率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一是通过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使配电网设备处于健康的运行状态,从而降低配电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二是加强配电网防外破管理,降低配电网故障率;三是提升配电自动化运维技术应用水平,加强配电网的主动运维;四是加强配电网电压综合治理,减少低电压的影响;五是加强线损治理综合管理,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六是提升配电网标准化抢修管理,提升应急抢修效率;提升配电网运维人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配电网运营水平。

杨柳潇[8](2020)在《一种用于辨识中压配电网运行态拓扑错误的在线诊断系统》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电力网络建设的改造升级,新一代的电力系统正在不断地建设和发展,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愈发复杂多变,为配电网调度、分析、规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线路损耗是电网企业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而查清线变对应关系则是配电线路线损管理的基础。电网系统中的中压配网拓扑描述了中压馈线、配变负荷和联络开关等装置之间相互联络的关系。而馈线上的开关因为故障检修、倒负荷等操作,会导致开关状态的改变,从而改变其运行拓扑,受人为主观性及分析手段滞后影响,常出现配网的运行拓扑与系统中维护的拓扑不一致的现象。缺乏准确的运行态拓扑将增加状态估计和配电网运行方式管理等业务的实施难度和潜在的风险水平。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辨识电网拓扑中的错误并给出调整建议是配电网管理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中压配电网运行态拓扑辨识系统,能够有效地帮助电力管理人员辨识电网拓扑中出现的连接错误,并基于多个方面给出调整建议。该系统基于以下研究思路:将配网拓扑连接问题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计算真实电压值与拟合电压值的相关程度,设置阈值判定拓扑是否错误,最后根据线路连接关系、基于经纬度的馈线集合等方式给出纠错方案,从而实现配电网运行拓扑的可靠准确辨识,为各种电力网络分析计算和高级应用打下基础。具体地,本文工作概括如下:1.对已有的馈线与配电变压器的电压、功率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噪声平滑、时钟同步等预处理操作。2.从潮流角度导出配网拓扑连接关系公式,同时考虑电压和功率特性,将配网拓扑连接问题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基于贝叶斯信息量准则制定相关系数阈值,同时计算联络馈线、母线、经纬度相近馈线集合的相关系数。3.设计与实现Web端可视化系统,使用Spring Boot、Mybatis-Plus等实现后端功能需求,使用Vue、Echarts实现前端页面,将线路台账、线损信息、功率堆叠图等在网页中进行实时在线展示。国网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与扬州、徐州等多个地市供电公司进行了合作,借助该系统针对典型的一些数据异常线路进行了分析,并逐条给出了建议。地市公司反馈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错误拓扑辨识以及纠错能力,提升了地市公司电力分析人员的工作效率,已经满足了实际应用所需要达到的要求。目前系统已经在多个地市供电公司进行实际推广使用。

林家俊[9](2020)在《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持续保持稳定向好增长,人们对于未来电力需求及服务有着更高且更多元化的要求,并且这种需求日益迫切。为进一步提升电网建设发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调和及解决当前及未来电网发展面临的诸多方向性和矛盾性等复杂评估问题,本文构建了一套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估及要素分析指标体系及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从电网经济效益,电网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电网供应及发展能力,客户服务水平,电网智能化应用水平五个方面建立地区电网综合评估及要素分析指标体系,同时对地区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每一个指标进行细化分析。2.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改进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的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去除单个专家主观成分,获取评价值中的平稳客观趋势信息,确定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3.充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包括构建模糊综合评价语句集、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对应评价语句集的隶属度函数、建立各指标的评分方法和评分判据,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及研究方法。最后,文章将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模型应用于多个地区电网现状及未来电网建设及发展的综合性评估,得出评估结果。对评估结果按不同准则、不同影响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结合研究分析结论,分析判定不同地区电网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为地区电网自身优化完善,以及对具体地区电网如何改善管理、规避安全风险、提升电能供应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深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性建议。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所述的模型及方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宋滕飞[10](2019)在《10kV电网线路损耗特性及降损措施的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全球环境持续恶化、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节能降损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响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电网线损率是电网运营企业经济技术指标中的重要一项,其中10kV配电网线路损耗是电网全网线损的主要组成部分。电网运营企业从电网的规划设计,到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上的各个环节,都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电网线损率,以保障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合理规划设计、加快建设和优化网架的同时,正逐步推进科学管理模式,创新降损新技术新设施,持续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全力将电网损耗降到最低。同时,这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维护经营成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论述了 10kV配网线损相关基本理论,包括概念、分类、影响因素等,并对目前线损计算常用方法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比较,总结不同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利弊。针对传统计算方法精确度差、数据获取难、计算周期长等问题,通过借助智能节点监测设备,运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大数据平台,准确收集10kV电网各类结构数据和电量信息,以此开展10kV配电网线损分段计算,并建立有效模型,科学、快速地进行线损计算与分析。同时,对分段计算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基于线损计算数据对10kV配电线路损耗和下级台区线损的起因和组成进行归纳汇总。然后对实际工作中烟台城区某10kV配电网进行举例验证,通过相关大数据平台中电量等信息的汇总分析,将10kV配电网分为:10kV线路部分和低压台区两个部分。在10kV线路方面采用新式高压电能表实现线损分段计算,在低压台区方面采用低压节点线损监测单元(NMU)实现线损分段计算,快速定位电量损失点和异常故障点,准确得到线损计算结果。再经过不同节点的电量比较和现场检查,明确10kV配网线损问题根源,据此找到可靠的解决举措,同时将整改前后线损率进行比对,得出所述方法和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总结出降低10kV配网线损的可靠措施。在采取技术措施降损同时,还提出了通过加强绩效考核、技能培训、管理创新等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10kV配电网线损精益水平。展望未来配网线损智能的管理发展方向,电网经营企业在营销、生产等各环节各专业领域,应不断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1OkV配电网线损管控实际工作中,积极推广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一体化线损系统等大数据信息平台,并借助高压电能表、低压节点线损监测单元等智能节点监测设备,实现线损的分段计算,以适应新形势下配电网的快速发展,科学高效地开展节能降损工作。

二、一种配网线损分析的智能化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配网线损分析的智能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低压配电网拓扑模型构建及用户用电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相位识别研究现状
        1.2.2 低压配电网线路参数估计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2.3 用户用电行为分析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各用户电压相关性分析的台区相位辨识
    2.1 低压配电网网络简介
        2.1.1 供电网络拓扑结构
        2.1.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2.1.3 数据预处理及其步骤
    2.2 聚类算法
        2.2.1 聚类算法的基本概念
        2.2.2 传统K-means算法
    2.3 基于聚类的相位识别算法
    2.4 算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低压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
    3.1 台区拓扑结构概述
        3.1.1 图论
        3.1.2 低压配电网网络拓扑树状图
        3.1.3 配电网的能量测量
        3.1.4 配电网的能量守恒
    3.2 电能测量的误差分析与建模
        3.2.1 供电损耗
        3.2.2 电表测量误差
        3.2.3 电表时钟同步误差
        3.2.4 随机噪声误差
        3.2.5 数据预处理
    3.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拓扑结构辨识
        3.3.1 主成分分析原理
        3.3.2 基于PCA的拓扑辨识方法
    3.4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压配电网线路参数的估计
    4.1 配电网线路参数的计算
        4.1.1 三相电压不平衡计算方法
        4.1.2 低压配网的线路模型
        4.1.3 配电网线路的阻抗计算
    4.2 算例分析
        4.2.1 三相电压不平衡的影响
        4.2.2 线路参数的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用户用电行为分析
    5.1 线路老化对阻抗参数的影响
    5.2 窃电检测方法分析
        5.2.1 智能电表计量原理
        5.2.2 常见窃电方式的分类与研究
        5.2.3 常见的窃电检测模型
        5.2.4 线路状态判断模型
    5.3 算例分析
        5.3.1 欠压法窃电
        5.3.2 欠流法窃电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关联关系和深度学习方法的配电网线损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发展态势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线损管理与分析
        1.2.2 线损成因与线损关联关系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配电网线损成因分析
    2.1 线损基本概念
        2.1.1 线损定义
        2.1.2 负线损
        2.1.3 同期线损
        2.1.4 线损分类
    2.2 线损计算方法
        2.2.1 电流法
        2.2.2 等值电阻法
        2.2.3 等效容量法
        2.2.4 前推回代法
        2.2.5 潮流计算法
        2.2.6 线损计算方法对比
    2.3 线损成因及其特征
    2.4 降损措施
        2.4.1 技术降损措施
        2.4.2 管理降损措施
    2.5 线损成因分析步骤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线损成因的特征提取与优化
    3.1 台区聚类划分
        3.1.1 常见台区类型
        3.1.2 台区特征指标
        3.1.3 聚类算法概述
        3.1.4 聚类评价指标
        3.1.5 基于K-means的台区划分
        3.1.6 台区聚类实例分析
    3.2 线损成因的特征提取
        3.2.1 线损特征的判断规则
        3.2.2 线损特征数据集
    3.3 线损成因的特征优化
        3.3.1 剔除冗余特征
        3.3.2 剔除无关特征
        3.3.3 提取主元特征
    3.4 线损特征优化的总体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关联规则和深度学习的线损关联关系分析
    4.1 基于关联规则的线损成因关联关系分析
        4.1.1 关联规则学习
        4.1.2 频繁项集评估指标
        4.1.3 基于FP-Growth算法的关联关系分析
        4.1.4 FP-Growth算法的性能验证
    4.2 基于深度学习的线损预测
        4.2.1 深度学习概述
        4.2.2 BP深度神经网络
        4.2.3 深度置信网络
        4.2.4 基于深度学习的线损预测流程
        4.2.5 关联贡献度计算
    4.3 线损关联关系的综合评估
        4.3.1 线损关联关系模型的总体设计
        4.3.2 综合评估方案
        4.3.3 案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电网数据的实例验证
    5.1 线损成因特征的初步筛选
    5.2 线损成因之间的关联关系
        5.2.1 频繁项集挖掘
        5.2.2 评估指标分析
    5.3 线损成因与线损的关联关系
        5.3.1 基于特征优化的线损预测
        5.3.2 基于BPDNN的线损预测
        5.3.3 基于DBN-DNN的线损预测
        5.3.4 线损预测模型的对比验证
    5.4 线损成因的综合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新营销模式下的配网线损综合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配网线损及线损管理现状
    2.1 线损的基本概念
    2.2 影响线损的因素
        2.2.1 影响技术线损的因素
        2.2.2 影响管理线损的因素
    2.3 线损管理的现状
        2.3.1 传统线损四分管理
        2.3.2 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构建流程及方法
    3.1 综合评价体系简介
        3.1.1 综合评价的概念
        3.1.2 综合评价的特点
        3.1.3 综合评价的组成
        3.1.4 构建评价体系的步骤
        3.1.5 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
        3.2.1 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3.2.2 评价指标选择的要求
        3.2.3 评价指标选择的方法
        3.2.4 指标权重的意义及原则
        3.2.5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3 德尔菲法
        3.3.1 德尔菲法的特点及应用
        3.3.2 德尔菲法的实施步骤
    3.4 评价体系指标的评分
        3.4.1 指标评分的原则
        3.4.2 指标评分的方法
    3.5 评价分析
        3.5.1 评价内容
        3.5.2 层次分析法
        3.5.3 对标管理
第四章 新营销模式下配网线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不断发展的新营销模式
        4.1.1 供电公司的不断改革创新
        4.1.2 供电公司“战略+运营”管控模式
        4.1.3 新营销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
    4.2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4.2.1 维度的选择
        4.2.2 指标的选择
    4.3 指标权重的计算及评分
        4.3.1 管理类指标计算
        4.3.2 技术类指标计算
        4.3.3 运维类指标计算
    4.4 对标结果研究
    4.5 评价流程
第五章 评价体系的应用实例
    5.1 评价结果
    5.2 结果分析
    5.3 对标分析
        5.3.1 标杆对标
        5.3.2 指标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复杂配电网10千伏线损关口优化配置技术
    2.1 新型10千伏分线线损计量装置设计研制
        2.1.1 总体设计
        2.1.2 一体化电子互感器设计
        2.1.3 三段可调U型结构设计
        2.1.4 高压直接取能设计
        2.1.5 数据采集与通信单元设计
        2.1.6 整体误差校验
    2.2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优化配置
        2.2.1 基于目标网架的复杂配电网网格化划分方法
        2.2.2 复杂配电网关口配置方法
    2.3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原则与模式
        2.3.1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原则
        2.3.2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模式
    2.4 小结
第三章 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压配电网关键损耗环节精准辨识技术
    3.1 配电网多源海量线损数据融合分析方法
    3.2 中压配电网线损全过程计算模型
    3.3 10千伏线损异常原因精准辨识
    3.4 小结
第四章 10千伏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示范区建设与评价
    4.1 扬州示范区建设评价
        4.1.1 主要建设内容
        4.1.2 建设成效及亮点
    4.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6)江苏配电网10kV分线线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线损治理意义
2 国内线损管控现状
    2.1 国家电网公司线损管理
    2.2 江苏线损管理现状
    2.3 配电网分线线损现状
    2.4 当前线损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3 造成线损异常的主要原因
    3.1 表底缺失
    3.2 线变关系异常
    3.3 窃电
    3.4 运方转供
    3.5 轻载线路问题
4 利用运行数据治理线损异常
    4.1 判断线变关系异常
    4.2 查找窃电
5 配电自动化终端深化应用
    5.1 分时分段精益管控
    5.2 实现联络开关电量接入
    5.3 配电自动化数据质量验证
    5.4 配电基础数据整治建议
6 配电网理论线损现状及计算
    6.1 配电网理论线损算法说明
    6.2 理论线损算法实例
7 技术降损
    7.1 技术降损基本原则
    7.2 电网经济运行
    7.3 主要降损措施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
        1.2.2 国外文献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配电网运营效率
        2.1.2 SOP标准作业程序
    2.2 基础理论
        2.2.1 “5W2H”分析法理论
        2.2.2 设备运行生命周期理论
        2.2.3 “6S”理论
第3章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现状
    3.1 G供电公司简介
    3.2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现状
        3.2.1 G地区社会环境现状
        3.2.2 G供电公司配电网生产运营现状
第4章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
        4.1.1 配电网设备故障率偏高
        4.1.2 配电网低电压现象
        4.1.3 配电网线损不合理
    4.2 影响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因素分析
        4.2.1 配电网设备因素的影响
        4.2.2 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因素的影响
        4.2.3 技术水平因素的影响
        4.2.4 外在因素的影响
第5章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
    5.1 降低G供电公司配电网设备故障率
        5.1.1 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
        5.1.2 完善防外力破坏管理
    5.2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自动化设备及运维技术应用水平
        5.2.1 加强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提升管理
        5.2.2 加强配电自动化的规划建设
    5.3 加强G供电公司配电网电压质量管理
        5.3.1 加强低电压综合治理管理
        5.3.2 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案
    5.4 加速G供电公司配电网线路损耗不合理处理
        5.4.1 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的管理措施
        5.4.2 降低配电网线路损耗的技术方案
    5.5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故障应急抢修效率
        5.5.1 多方面提升配电网标准化抢修管理
        5.5.2 提升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方案
    5.6 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维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第6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一种用于辨识中压配电网运行态拓扑错误的在线诊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项目背景
    1.2 国内外配网拓扑辨识的发展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技术综述
    2.1 国网工程管理系统
        2.1.1 D5000系统
        2.1.2 用采系统
        2.1.3 PMS2.0系统
    2.2 数据处理相关技术介绍
        2.2.1 NumPy程序库
        2.2.2 sklearn程序库
        2.2.3 电力系统时钟同步
    2.3 拓扑辨识相关技术介绍
        2.3.1 网络潮流特性
        2.3.2 拓扑辨识方法
        2.3.3 Flask框架
    2.4 结果可视化相关技术
        2.4.1 Spring Boot框架
        2.4.2 Mybatis-Plus框架
        2.4.3 前端部分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 项目整体概述
    3.2 系统的需求分析
        3.2.1 数据获取与处理的功能
        3.2.2 拓扑辨识检测的功能
        3.2.3 结果展示的功能
        3.2.4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3.3 系统的详细设计
        3.3.1 系统总体设计
        3.3.2 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块
        3.3.3 拓扑辨识检测模块
        3.3.4 结果展示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4.1 数据获取与处理模块的实现
        4.1.1 数据获取
        4.1.2 数据清洗与平滑
        4.1.3 时钟修正
    4.2 拓扑辨识检测模块的实现
        4.2.1 拓扑辨识计算部分
        4.2.2 算法接口部署部分
    4.3 结果展示模块的实现
        4.3.1 馈线线损列表部分
        4.3.2 堆叠图修正部分
        4.3.3 拓扑辨识结果展示部分
    4.4 拓扑辨识检测的实验及结果
        4.4.1 实验设计
        4.4.2 实验结果
        4.4.3 实验总结
    4.5 系统测试
        4.5.1 测试环境
        4.5.2 单元测试
        4.5.3 集成测试
        4.5.4 功能测试
        4.5.5 性能测试
        4.5.6 测试结果总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简历与科研成果
致谢

(9)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简述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1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简述
        2.1.1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评价遵循原则
        2.1.2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的主要流程
    2.2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遵循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
        2.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2.2.2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影响因素简述
    2.3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4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指标体系的分析
        2.4.1 电网经济效益
        2.4.2 电网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2.4.3 电能供应及发展能力
        2.4.4 客户服务水平
        2.4.5 电网智能化应用水平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HP-CEEMDAN法的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3.1 基于AHP-CEEMDAN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3.1.1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指标赋权流程
        3.1.2 指标层相对与准则层的单个专家权重确定
        3.1.3 对某专业指标权重判定值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3.1.4 计算全体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合成权重向量
    3.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评价方法
        3.2.1 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
        3.2.2 多算子模型
        3.2.3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3.2.4 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隶属度函数的构建
    3.3 基于AHP-CEEMDAN的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4.1 地区电网的基础数据选取
    4.2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的实施
        4.2.1 指标体系构建
        4.2.2 指标权重确定
        4.2.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方法
    4.3 模糊评价结果及分析
        4.3.1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4.3.2 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10)10kV电网线路损耗特性及降损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线损研究现状
        1.2.2 理论线损计算研究现状
        1.2.3 降损措施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10kV电网线损基本理论和传统计算方法
    2.1 10kV电网线损基本理论
        2.1.1 线损基本概念及组成
        2.1.2 线损影响因素
        2.1.3 线损理论计算和节能降损的实际意义
    2.2 10kV电网元件的数学模型
        2.2.1 10kV配电线路数学模型
        2.2.2 0.4kV低压线路数学模型
        2.2.3 配电变压器数学模型
        2.2.4 用电负荷数学模型
    2.3 传统10kV电网线损计算常用方法
        2.3.1 均方根电流法
        2.3.2 平均电流法
        2.3.3 最大电流法
        2.3.4 等值电阻法
        2.3.5 电压损失法
        2.3.6 潮流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平台与节点监测设备的线损分段分析法
    3.1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线损分析方式
        3.1.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线损管理上的主要功能
        3.1.2 线损模型维护与分析
        3.1.3 线损数据的计算与分析
    3.2 基于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线损分析方式
        3.2.1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简介
        3.2.2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数据来源
        3.2.3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优势
    3.3 智能节点线损监测设备
        3.3.1 新式高压电能表
        3.3.2 低压节点线损监测单元(NMU)
    3.4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线损异常处理流程
    3.5 10kV配电网线损分段计算分析方法
        3.5.1 10 kV线路线损分段分析
        3.5.2 台区线损分段分析
    3.6 线损分段分析法的优势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烟台市10kV暖山一线配网线损实例分析
    4.1 10kV暖山一线配网基本情况
    4.2 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10kV配电网线损分析
        4.2.1 10kV配网线路线损输入电量分析
        4.2.2 10kV配网线路线损输出电量(售电量)分析
        4.2.3 10kV配网线损智能看板分析功能
    4.3 10kV线路线损分段计算与分析
        4.3.1 合理布置安装新式高压电能表
        4.3.2 一级分支线损电量分析
        4.3.3 二级分支线损电量分析
        4.3.4 二级节点至变压器段线损电量分析
        4.3.5 变压器损耗电量分析
    4.4 低压台区线损分段计算与分析
        4.4.1 合理布置安装低压节点线损监测单元
        4.4.2 台区一级分支、二级分支分段线损分析
        4.4.3 台区表箱单元分段线损分析
    4.5 10kV暖山一线配电网高损原因分析
        4.5.1 10kV线路高损原因分析
        4.5.2 低压台区高损原因分析
    4.6 10kV暖山一线降损措施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0kV配电网降损措施分析
    5.1 10kV配电网技术降损措施
        5.1.1 优化升级配网架构
        5.1.2 配置变压器经济运行
        5.1.3 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
        5.1.4 合理平衡变压器三相负载
    5.2 10kV配电网管理降损措施
        5.2.1 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体系
        5.2.2 加强多专业协同配合能力
        5.2.3 加强反窃电查处力度
        5.2.4 推广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开展线损管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一种配网线损分析的智能化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铜山10kV棠雁线线损分析及降损方案研究[D]. 韩笑.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低压配电网拓扑模型构建及用户用电行为分析[D]. 李彦兆.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关联关系和深度学习方法的配电网线损成因研究[D]. 淡秋戈.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新营销模式下的配网线损综合评价体系[D]. 许轲. 广西大学, 2020(07)
  • [5]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D]. 王川. 扬州大学, 2020(04)
  • [6]江苏配电网10kV分线线损应用研究[D]. 王屿蕃.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7]提升G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营效率的对策研究[D]. 高健. 扬州大学, 2020(05)
  • [8]一种用于辨识中压配电网运行态拓扑错误的在线诊断系统[D]. 杨柳潇. 南京大学, 2020(02)
  • [9]地区电网效益及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及应用[D]. 林家俊.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10kV电网线路损耗特性及降损措施的研究[D]. 宋滕飞. 山东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一种智能的配电网线损分析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