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香优1号DNA指纹分析及种子纯度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昊婷[1](2020)在《江西省近年审定水稻品种真实性鉴定指纹图谱构建》文中提出利用分子标记在室内对作物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进行鉴定,具有鉴定周期短、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限制、省工省地等特点,在新品种审定、种质资源保护、市场监督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辅助水稻田间种植鉴定的有效技术手段。DNA提取材料的优化是品种真实性分子标记鉴定体系中的关键步骤。鉴于叶片组织较幼嫩、易破碎等优势,传统的DNA提取一般以叶片为材料,但要获取叶片须将种子经催芽到进一步生长成可供取样的幼苗,所需时间较长。本论文研究了以种子为材料用试剂盒法提取DNA的可行性,以期利用种子提取DNA应用于快速、高效鉴定品种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原农业部行业标准(NY/1433-2007)中推荐的24对SSR引物,对江西省近年来审定的77个水稻品种真实性指纹图谱进行构建,旨在为今后江西省种子管理和农业行政执法提供快速鉴定水稻种子品种的途径和依据,利用图谱中品种分子差异特性辅助DUS测试加强对品种资源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以种子为材料利用试剂盒法提取水稻基因组DNA的可行性,比较分析了种子、糙米和叶片材料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结果显示三种材料提取的DNA总体浓度与纯度均较高,虽有少量RNA残留,但碳水化合物、多肽等污染物较少。选用2对SSR引物RM267和RM274对三种材料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种子和叶片材料扩增结果带型显色清晰明亮,但糙米材料的扩增结果部分缺失。实验研究发现利用种子为材料采用试剂盒法能提取到较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满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PCR扩增的要求。2.使用24对SSR引物构建了77个江西省近年审定水稻品种的指纹图谱。24对引物共检出103个等位基因,每个引物平均检出4.29个等位基因,最高检出7个等位基因;共扩增出了155种条带类型,其中17个品种在标记引物上表现出了特异带型。结果显示实验使用的24对SSR引物在77个水稻品种上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但部分水稻品种也表现出异质程度不高的情况,反映出现阶段地区品种可能存在同质化问题。3.对77个水稻品种进行了ntsys聚类分析,结果遗传相似系数在0.62-1.00之间,大部分水稻品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较近,其中甬优6715和甬优6763为籼粳交三系杂交稻,金优207为籼型三系杂交稻与其他两系水稻品种在聚类树图上能明显区分开。部分品种要明确鉴定可以使用《NY/T 1433-2014水稻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中的48对引物提高鉴别效果或参考田间性状表现加以区分。
李婧慧[2](2020)在《新疆陆地棉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重要的纤维作物,新疆是中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和棉花种子生产基地。棉花种子的质量是保障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然而,目前棉花种子市场多、乱、杂和套牌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新疆棉花质量和棉农收益,危害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切实提升棉花质量,迫切需要加强棉花种子生产各环节的质量抽检和监督工作。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用于鉴别新疆陆地棉品种的多态性引物,构建品种DNA指纹图谱和专属二维码,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新疆陆地棉品种分子鉴定提供实用标记,为切实提升新疆棉花种子质量,开展棉花种子质量检查、监督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选用SSR、STS和InDel标记进行核心引物的筛选,结合特征引物法和引物组合法,完成新疆陆地棉品种DNA指纹图谱和专属二维码的构建,利用NTSYS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1)利用筛选出的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分子标记对150份新陆早和新陆中棉花品种DNA进行PCR扩增,52对引物共检测出159种扩增带型,每对引物扩增带型数介于27之间,平均为3.06;扩增条带总数为307,每对分子标记扩增条带数变幅是213,平均值是5.90;其中多态性条带总数为253,每对核心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变化范围为112,平均值为4.87;多态性条带比例最低40.0%,最高100.0%;52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183 20.767 8,平均值为0.479 7。在150份新陆早和新陆中棉花品种中,12个品种具有特征引物,用20对引物组合可将150份新陆早和新陆中棉花品种完全区分。(2)利用NTSYS软件聚类分析显示,遗传相似系数约在0.705 6处可将150份新陆早和新陆中棉花品种分为4类,遗传相似系数为0.503 10.993 6,平均值为0.706 4,表明150份陆地棉品种遗传基础较狭窄。新陆早棉花品种和新陆中棉花品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536 70.993 6和0.503 10.987 7,平均值分别为0.716 3和0.719 2。新陆早棉花品种和新陆中棉花品种在不同年份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93 80.743 4,变化不大,说明新疆陆地棉遗传基础狭窄这一问题长期存在。新陆早棉花品种总体呈微下降趋势;新陆中棉花品种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近期表现为下降趋势。(2)(1)利用筛选出的52对核心引物,在27份彩色棉品种中扩增出155个多态性带型,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带型个数变幅为27,平均为2.98。扩增条带总数为348,每对分子标记扩增条带数变幅是217,平均值是6.69;其中多态性条带总数为263,每对核心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变化范围为117,平均值为5.06;多态性比例最低40.0%,最高100.0%。52对引物的PIC值为0.137 10.776 4,平均值为0.454 3。27份新彩棉品种中,12个品种具有特征SSR引物,7对SSR引物组合可将其他15个品种区分开;用9对引物组合即可将27个新彩棉品种完全区分开。(2)聚类分析显示,27个新彩棉品种遗传相似系数为0.412 20.955 9,平均值为0.650 6,表明现有新彩棉品种遗传基础相对丰富,绿色棉相对棕色棉遗传多样性更高;根据遗传相似矩阵,约在0.6115处,27个新彩棉品种可分为3类,聚类结果与品种选育系谱较为吻合。【结论】本研究共筛选出61对多态性高、鉴别能力强的分子标记,构建了新疆177个陆地棉品种的DNA指纹图谱。150份新疆陆地棉品种间遗传基础较狭窄,27份新疆彩色棉品种间遗传基础相对丰富。
郭艳春[3](2020)在《黄麻炭疽菌代表性菌株分离鉴定及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文中指出黄麻,为锦葵科(Malvaceae)黄麻属(Corchorus)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韧皮部纤维作物之一。炭疽病会严重影响黄麻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明确炭疽病病原菌致病力并构建一批优异的应用核心种质是促进黄麻遗传育种、挖掘优异基因和提高生产利用的必要途径。本研究对中国黄麻主产区采集得到的黄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致病力测定;对黄麻抗病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性评价,并构建了一批黄麻应用核心种质;最后通过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构建了黄麻应用核心种质的DNA分子身份证。主要结果如下:1.在实验室前期分离鉴定我国黄麻主产区炭疽病病原菌92个菌株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从中选取11个代表性病原菌菌株,对r DNA-ITS和LSU区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ZZ4、GX19等10个菌株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株CS3为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中国黄麻主产区近年炭疽病发生的病原菌类型主要有胶孢炭疽菌和黑线炭疽菌。2.为了明确这11个代表性炭疽病病原菌的致病力,以福黄麻3号和福农5号为材料,分别在福州市和三明市两地进行人工接种的致病力测定。根据病斑大小,可将炭疽菌11个代表性菌株的致病力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其中,菌株GX19的致病力较强,在福州地区病斑大小分别为11.70±2.79 mm、16.40±5.82 mm,在三明地区病斑大小分别为13.00±1.56 mm、13.40±2.32 mm。而黑线炭疽菌菌株CS3在福州和三明两地的病斑较小,说明胶孢炭疽菌和黑线炭疽菌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黑线炭疽菌的致病力可能比胶孢炭疽菌弱。3.利用强致病力菌株GX19对300份黄麻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可划分为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6个类型。其中爱店野生种、巴麻72-1、广巴矮等40份种质表现为高抗,占总数的13.33%。在300份黄麻种质资源的2016-2018年农艺性状统计基础上,结合2019年对农艺性状进一步鉴定和抗性种质的筛选,本研究筛选出纤维产量高、纤维品质好、抗逆、生育期适宜、适宜机械化等优异的应用核心种质,加上4份骨干亲本,按特性可分为16个应用型,剔除不同组内同一种质,共58份品种。构建的黄麻应用核心种质可促进黄麻遗传育种和挖掘优异基因。4.为了便于黄麻应用核心种质的鉴定、保护和智能化管理,本研究采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了12对荧光核心引物的多态性,共检测出140个多态性位点。将毛细管电泳得到的分子量数据以数字+英文字母方式编码,选取12对荧光核心引物的组合,成功构建出58份应用核心种质的字符串、条形码和二维码等三种形式的DNA分子身份证。以上结果可为促进黄麻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快速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李志远,于海龙,方智远,杨丽梅,刘玉梅,庄木,吕红豪,张扬勇[4](2018)在《甘蓝SNP标记开发及主要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搜集生产上的主要甘蓝品种,构建基于SNP标记的品种指纹图谱,为鉴定甘蓝品种的特异性、真实性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利用50个甘蓝高代自交系的重测序数据,与甘蓝参考基因组(02-12)进行比对筛选SNP位点。挑选多态性较好、在染色体上均匀分布的SNP位点,并将其转化为KASP标记,利用KASP平台对供试材料进行检测,得到59个甘蓝品种的基因分型数据。根据基因分型数据,筛选出多态性信息含量(PIC)高、无基因型数据缺失且在染色体上均匀分布的标记作为构建指纹图谱的核心标记。将核心标记的分型结果转化为二元编码数据,获得甘蓝品种SNP-DNA指纹图谱。在59个甘蓝品种中随机挑选15个品种,另外增加5个未推广的新组合用于构建人工虚拟混合群体,并利用此群体对甘蓝品种指纹鉴定技术进行验证,检测核心标记构建的SNP-DNA指纹图谱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利用重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02-12)进行比对开发SNP标记,最终获得2.54×106个SNP标记。从中筛选出500个SNP位点用于KASP标记开发,平均每条染色体上55.6个。500个SNP位点中有442个成功转化为KASP标记,转化成功率为88.4%。KASP平台检测结果显示,在442个SNP标记中,有25个位点的未分型材料数>5,在后续分析中去除。剩余417个SNP位点的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12—0.38,平均值为0.36,表现为中度多态性。在59个供试甘蓝品种中,全部417个SNP位点的杂合度大于30%的有57个,占所有品种的96.6%。其中,品种‘豫生早熟牛心’的杂合度最高,为67.8%。最终筛选出50个SNP位点作为核心标记,并利用这些标记构建甘蓝主要品种的指纹图谱。50个核心位点的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35—0.38,平均值为0.36,其中位点Bol2-56的PIC值最高。基于核心SNP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9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3—0.98。利用人工虚拟混合群体对核心SNP标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核心标记可对甘蓝品种的特异性和真实性进行有效鉴定。【结论】基于甘蓝自交系重测序数据进行比对,共获得SNP位点2.54×106个;从中筛选获得50个核心SNP标记用于构建59个甘蓝品种的指纹图谱,并采用人工虚拟混合群体对核心SNP标记进行了验证。
张红岩[5](2018)在《基于SSR标记的蚕豆DNA指纹图谱构建及品种纯度鉴定》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有关蚕豆分子标记基础研究发展较为缓慢,以往的蚕豆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很少采用SSR标记或仅采用了少量SSR标记作为探索尝试。高质量的遗传连锁图谱是开展优异基因定位、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基因克隆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重要基础。种子质量问题,特别是种子真实性和纯度问题,已成为制约蚕豆种业再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确立一套高效、快速、高通量的SSR鉴定体系,对蚕豆品种真实性、纯度鉴定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F2群体双亲对本课题自主开发的3744对基因组SSR(G-SSR)引物和1152对EST-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共筛选出329对多态性引物,包括211对G-SSR引物和118对EST-SSR引物。利用Map Manager QTX b20软件对本课题早期构建的遗传图谱中锚定的223个SSR标记,结合本次筛选的329个SSR标记。去除基因型数据缺失率≥20%的分子标记后,共计513个多态性SSR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加密后的蚕豆遗传连锁图谱包含465个SSR标记,较加密前增加了242个SSR标记,包含7个连锁群,覆盖长度4516.75 cM;连锁群的长度介于129.35-1180.21 cM之间,连锁群锚定标记个数为12-136个,标记间的平均距离9.71 c M,较加密前平均图距减少了1.69 cM。P≤0.05时,133对SSR表现为偏分离,占标记总数的25.93%,共检测出11个SDRs(偏分离热点区域)。2.综合考虑引物分布均匀度、多态性高低、PCR扩增稳定性,挑选其中17对核心引物对48个蚕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7对SSR引物在48个蚕豆品种中共检测出106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3-13个等位变异,平均6.24个;多态性信息量值(PIC)变化范围0.53-0.84,平均0.64;基因多样性变化范围0.60-0.85,平均0.69。基于UPGMA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48个蚕豆品种明显被划分为两大群体,与品种原始来源地或种植类型高度吻合,即秋播蚕豆群和春播蚕豆群。3.综合考虑引物扩增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多态性信息含量、基因多样性以及扩增产物分子量大小等因素,从17对SSR引物中选择8对高效引物组合(利用其中扩增出的35个等位基因),构建48个蚕豆品种DNA指纹数据库和DNA指纹图谱。本研究首次利用二维码技术储存蚕豆品种常规信息及DNA指纹数据,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种子质量监控方式,为完善蚕豆品种质量监控打下基础。4.利用6对核心SSR引物对2个蚕豆品系GF47、TF23进行纯度鉴定,其纯度分别为93.75%、95.83%。其中EST1142和SSR11052引物鉴别能力最强,检测到了两个蚕豆品系的全部异型单株;综合品种纯度检测成本、检测通量以及检测效果,探索了基于EST1142+SSR11052核心引物组合快速检测蚕豆品系纯度的方法。
王欣怡[6](2017)在《新疆陆地棉SSR指纹图谱构建及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研究》文中提出棉花是我国重要大宗农产品,新疆肩负着我国棉花安全生产的重任。随着种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棉花品种同质化、种子质量下降、品种套牌等问题表现突出,严重影响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准确、便捷的DNA指纹图谱及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方法,加强种子选育、生产、加工、检验、管理工作的技术创新,为质量鉴定提供高效技术手段极为必要。本研究以近40年间新疆在生产上推广种植的120份陆地棉品种为材料,建立新疆陆地棉品种DNA指纹图谱,同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并利用筛选得到的核心标记进一步探讨了棉花常规种真实性及纯度检测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从分布于棉花全基因组的586对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得到78对核心引物。不同染色体上的标记检测到的等位位点个数、多态性位点个数都有很多差异。78个核心引物均匀覆盖棉花26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3对引物,在120份复筛材料中共检测到210种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5.03个。2.采用78对SSR引物对120个陆地棉品种进行指纹分析,结果指出,最少选用12对标记进行组合鉴定,可将120份新疆陆地棉品种全部区别开。此外,应用NTSYS-pc v2.1对其遗传多样性水平作出评价,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0.68处,所有的品种被分为3个类群,聚类分析结果所揭示的120份陆地棉分子水平差别与品种系谱来源基本吻合。3.以标准样品为对照,26对首选核心标记对10份棉花常规种真实性进行SSR鉴定。结果表明,仅有源棉6号与标准品种的DNA图谱高度一致,其他9份供试品种与标准品种均存在818个差异位点。分子鉴定结果与实际鉴定相符。4.分别选用5对SSR引物采用单位点平均法对4份棉花常规种纯度进行SSR检测与田间种植检测。结果表明,4份供试品种中源棉6号纯度最高为98.0%,源棉1号最低为90.5%。SSR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检测结果具有正相关性。利用以上方法,最终建立了一套快捷、准确的棉花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体系。
林亦霞,王梓辛,刘欢,王征,梁满中,戴小军,陈良碧[7](2016)在《基于NYT 1433-2014中48对SSR引物的94份杂交稻亲本DNA分子数字指纹库研究》文中指出建立方法简便、分辨率高的水稻品种遗传多态性和真实性鉴定的分子指纹技术对于指导水稻育种和规范种子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颁布的水稻品种鉴定技术规程行业新标准是基于35个不同遗传特点的代表性水稻品种建立的SSR分子标记技术规程。本研究根据该标准方法,对94份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态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至少具有3对以上引物扩增的DNA片段差异,即利用该标准能很好地区分供试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差异。对新标准中48对推荐引物的比较与分析表明,46对引物扩增的DNA片段多态性较高,而RM176和RM551两对引物扩增带多态性较低,因此在其染色体的其他位点可进一步研究多态性更高的分子标记。与标准中35个水稻品种的指纹库进行比较,发现了16个新的等位变异,这些位点可作为标准指纹库的信息补充,丰富标准库中的遗传信息。对94个杂交水稻亲本的分子指纹比较分析,发现23个亲本材料具有特异性分子标记,这些特异分子标记可应用于杂交组合的真实性以及杂交种子纯度的分子鉴定。根据供试亲本的数字分子指纹,构建了87个不育系与7个父本杂交的虚拟组合数字分子指纹库以及虚拟组合的真实性和纯度快速鉴定的特异数字分子标记。
叶凯[8](2016)在《江苏稻麦品种真实性SSR标记鉴定研究》文中指出水稻和小麦是江苏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选育和推广适合江苏种植的优良稻麦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缺乏简便高效的品种真实性鉴定方法,导致种业市场中经常发生优良品种被侵权套牌现象,新品种审定过程中违规更换参试品种的情况也时常发生,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安全风险,而且严重影响育种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品种创新。本研究利用最新的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14)中推荐的48个SSR标记和本实验室前期开发的52个SSR标记,分别对江苏2014、2015年区试水稻品种和2015年水稻种子市场中抽检样品的真实性进行鉴定,同时也利用这些品种检验和评价两套SSR标记的鉴别能力。此外,本研究还利用103个小麦SSR标记对江苏2014、2015年小麦种子市场中的抽检样品进行了真实性鉴定。研究结果为查处种业市场和品种审定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为进一步建立“江苏水稻品种真实性鉴定的SSR标记法地方标准”提供了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利用两套标记中的总计93个SSR标记,对36个区试水稻品种两年参试种子的一致性进行对比鉴定,发现2个品种其年度间样品分别在15个和26个标记位点差异,说明这2个品种在参试过程中被违规更换了。对江苏水稻种子市场中的355个抽检样品进行真实性鉴定,共发现与标准品种间存在2个以上差异位点的样品数有112个,其中有一半存在农艺表型差异。存在3个以上差异位点数的粳稻品种中,以中熟中粳类品种占比最高,说明中熟中粳品种的假冒套牌问题最严重。结合农艺表型,发现与标准品种间具有3个以上差异位点数的样品,其在表型上也均与标准样品间存在差异,而具有2个差异位点的品种中只有约1/3的样品与标准样品在田间存在明显表型差异。2)发现单独使用行标中的48个标记和本实验室开发的52个标记,均不能完全区分2015年的市场抽检样品和区试品种中存在明显表型差异的品种,相反利用两套标记整合后的93个标记则可区分所有有表型差异的品种。对2015年的48个区试品种DNA指纹分析中,发现行标中的48个标记的多态性水平总体低于本实验开发的52个标记,整合后的93个标记可更好的区分48个区试品种。据此,本研究建议将整合后的93个标记用于今后江苏水稻品种的真实性鉴定,并建立地方标准。3)对2015年的48个区试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638~0.973之间,平均为0.778,表明供试品种间的遗传基础狭窄、亲缘关系较近。就不同生态类型粳稻品种而言,中熟中粳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4)利用103个SSR标记对2014、2015年江苏省小麦种子市场抽检样品的真实性进行鉴定。发现在2014年的156个抽检样品种中,与各自标准样品间存在2个和3个以上差异位点的样品数分别有18和45个,后者涉及的品种主要有华麦2号,淮麦系列和连麦系列等品种。在2015年200抽检样品中,与各自标准样品间存在2个和3个以上差异位点的样品数分别有15个和8个,明显少于2014年,说明种子市场抽检检查对净化种子市场已经收到了效果。5)利用两年抽检品种中的63个小麦标准样品,评价了95个SSR(不包括扩增不出条带的8个标记)标记多态性。发现18个标记的扩增特异性较差,主带不清晰。余下的77个标记在63个样品中共检测到17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2.31个,变幅为1-4之间,有19个只检测到1个等位基因;77个标记的PIC值平均为0.317,大于0.5的有22个,占28.57%。这表明77个SSR标记在测试小麦品种群体中的多态性一般,可以用于小麦品种的DNA指纹鉴定。
王庆彪,张扬勇,庄木,杨丽梅,刘玉梅,吕红豪,方智远[9](2014)在《中国50个甘蓝代表品种EST-SSR指纹图谱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甘蓝DNA指纹鉴定方法,并构建50份中国甘蓝代表品种DNA指纹数据库,为甘蓝品种特异性、真实性、纯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利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来源不同的甘蓝材料对已开发的甘蓝EST-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多态性引物;然后将可用于甘蓝DNA指纹鉴定的核心引物正义链5′末端分别标记TAMRA、HEX、ROX、6-FAM四种荧光,利用DNA分析仪检测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大小,并确定每个等位变异的标准品种。利用核心引物扩增结合标准品种的片段大小,构建中国50个甘蓝代表品种的SSR指纹数据库。通过人工构建模拟群体对‘中甘21’品种真实性进行鉴定,进而对该指纹鉴定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利用6份来自中国不同生态条件、植物学性状差异较大的甘蓝品种对978对EST-SSR引物进行初步筛选,获得带型清晰、具有多态性的引物128对。进一步根据引物扩增带型清晰、多态性信息指数较高、不同等位变异的带型易于区分、在染色体上分布均匀原则,筛选出20对核心引物。该套引物可以检测甘蓝染色体20个位点的58个等位变异,平均每条染色体上被检测位点2.22个,平均每个位点包含2.9个等位变异,其中引物BoE607、BoE723等位变异数最多为5个,PIC值处于0.34—0.76之间。通过DNA分析仪检测显示等位变异扩增片段长度范围143—296 bp。利用20对核心引物构建50份中国甘蓝代表品种DNA指纹数据库,并阐述了甘蓝SSR-DNA指纹鉴定的应用和技术流程。本研究还对来自甘蓝主产区的31份‘中甘21’品种进行真实性鉴定,结果显示指纹鉴定与田间鉴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筛选获得20对核心引物,用于构建中国50个甘蓝代表品种DNA指纹数据库,通过构建人工模拟群体对‘中甘21’品种的真实性进行鉴定,准确率达100%。
朱岩芳[10](2013)在《作物品种分子标记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快速、准确、高效的作物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方法研究及其应用,可以满足农业生产中不同条件下品种鉴定的需要,对保证农业生产中种子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适宜的分子标记及其配套检测技术,建立一套简便、经济、准确而高效的作物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技术体系,是打击假冒伪劣种子、保护作物遗传育种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我国种子市场和提高我国种子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本研究以我国主要农作物水稻、棉花、小麦、玉米及烟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品种分子标记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均匀设计方法对水稻、棉花、烟草、小麦和玉米的ISSR-PCR反应体系分别进行优化,得到每种作物各自适宜的扩增结果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并对24个水稻品种、12个烟草品种、10个棉花品种、8个小麦品种和18个玉米品种分别进行品种鉴定。结果显示,PCR反应体系中Taq酶Mg2-、dNTPs及引物浓度或用量的差异均会不同程度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不同作物各自适宜的ISSR-PCR反应体系不同;2条ISSR引物(UBC900和UBC825)组合可以成功鉴别24个水稻品种,3条ISSR引物(UBC848, UBC841和UBC830)组合可以将12个烟草品种鉴别出来,ISSR引物UBC849可以成功鉴别出8个近亲小麦品种,3条ISSR引物(UBC807,UBC811和UBC820)组合可以将10个棉花品种鉴别出来、3条引物(UBC807, UBC811和UBC822)组合可以成功鉴别出18个玉米品种。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匀设计是一种有效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方法,ISSR可以用于室内水稻、棉花、烟草、小麦和玉米品种的快速鉴定,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作物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技术。2.构建了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SSR和ISSR分子标记进行作物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种子或幼苗DNA;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SSR或ISSR-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GelRed染色)PCR扩增产物,并在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光下拍照:对电泳图谱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新方法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即以品种编号、扩增谱带带型编号、每条谱带的编号及“0”“1”阵列为基本信息,分别制得每种作物所有参试品种特定单一SSR或ISSR引物扩增所得的DNA指纹图谱,根据指纹差异进行品种鉴定。该方法与以往指纹图谱构建方法相比,检索更加方便、快捷、更适合农作物品种快速鉴定的要求。3.利用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位点信息含量(Ibav)、引物分辨能力(R)、标记指数(MI)、引物鉴别力(D)和极限引物鉴别力(DL)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了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在水稻品种鉴定中的效率。结果显示,SSR分子标记的PIC(0.33)和Ibav(0.47)比ISSR分子标记(0.28和0.41)略高,而ISSR分子标记的D值(0.642)和DL值(0.636)比SSR分子标记(0.614和0.606)略高。但是,ISSR分子标记的R值和MI(2.41和1.63)均比SSR(1.03和0.72)高1倍以上。因此,根据本试验结果推测ISSR较SSR分子标记具有更高的水稻品种鉴定效率。但是,多次重复试验表明,ISSR适用于水稻品种快速鉴别,但该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其稳定性。SSR比ISSR扩增结果更稳定,且SSR扩增产物更适用于现代分子标记自动化检测技术。因此,选择SSR作为理想分子标记用于本论文作物品种分子标记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方法的深入研究。4.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成功构建浙江省48个主栽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18对多态性SSR引物在48个水稻品种中共扩增出42条电泳谱带,其中41(97.6%)条是多态性谱带,其中每对引物检测出多态性谱带的数目从1条(RM210)到4条(RM16)不等,平均每对引物2.28条。每对引物扩增的谱带带型数目最少为2种,最多5种,平均每对引物2.88种。根据每对引物的扩增图谱,分别构建18对引物对48个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根据指纹图谱鉴定结果,48个水稻品种中的40个品种可以被——鉴别出来。根据指纹图谱对8组近亲品种进行品种鉴别,除了秀水114和秀水09两个品种无法鉴别外,其他7组近亲品种都可以——鉴别出来。18对SSR引物的UPGMA聚类结果分为两组:第一组包含34个籼稻品种,第二组则聚集了14个粳稻品种。其中,引物RM249和RM250可以分别将粳稻和籼稻品种鉴别出来。研究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和琼脂糖凝胶电泳(GelRed染色)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用于常规室内便捷、经济的水稻品种鉴定以及粳稻和籼稻种质间的鉴别。5. TP-M13-SSR技术是基于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的高通量低成本SSR扩增产物检测分析技术。利用TP-M13-SSR技术构建130个陆地棉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以来自10个国家的130个陆地棉品种为材料,利用TP-M13-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方法对初步筛选出的在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具有多态性的100对SSR引物进行分析,其中60组TP-M13-SSR引物具有稳定、清晰且多态性的扩增片段,扩增片段大小在102bp到388bp之间。根据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分析结果,选用其中50组扩增稳定且多态性丰富的TP-M13-SSR引物用于130个陆地棉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构建。50组TP-M13-SSR引物共扩增出368条核苷酸片段,平均每组引物7.36条。根据每组引物扩增的核苷酸片段数目和长度信息,利用品种鉴定系统软件V1.0构建130个陆地棉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根据构建的DNA指纹数据,可以将130个品种鉴别出来。该数据库可以用于SSR指纹数据的查询及品种鉴定中待测品种与标准样品的指纹比对。研究结果表明,TP-M13-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方法适用于陆地棉品种标准DNA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且更适合于大量样品指纹图谱构建。TP-M13-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方法与传统凝胶电泳方法和作物品种DNA分子标记指纹图谱数据库相结合,应该是作物品种分子标记快速、准确鉴定的有效方法之一6.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是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基因分型技术。利用SS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检测方法,成功构建了浙江省3个主栽水稻杂交种及其亲本的DNA指纹图谱。研究结果表明,SS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检测方法适用于水稻品种高效鉴定,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自动化、快速、直观等特点,满足大小不同规模样品快速、准确鉴别的要求。7.比较了三种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指纹图谱构建方法,即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P-M13-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和SS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检测的优劣,提出高效农作物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的策略。首先,利用高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方法,以小样本品种为测试目标,检测引物扩增片段的大小和数量及其扩增效果,筛选出扩增结果清晰、稳定且具有多态性的引1物;然后,用TP-M13-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方法构建大量品种的标准DNA指纹图谱;最后,以标准DNA指纹图谱为参考进行作物品种鉴定。扩增片段大小相差大于10bp的引物,可以选用高浓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方法;检测扩增片段大小相差较小的引物,若待测品种数目很大,选用高通量的TP-M13-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或者SS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的方法,如果只有少量品种,可优先选用SS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的方法。
二、香优1号DNA指纹分析及种子纯度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优1号DNA指纹分析及种子纯度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近年审定水稻品种真实性鉴定指纹图谱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表(Abbreviation)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
1.1.1 江西省水稻种植概况 |
1.1.2 近年江西省水稻品种审定概况 |
1.1.3 近年江西省水稻种子质量监管概况 |
1.1.4 水稻品种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1.1.5 SSR标记分析中的DNA提取 |
1.1.6 国内外SSR指纹图谱的进展 |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以种子为材料用试剂盒法提取水稻基因组DNA的可行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试剂、仪器和引物 |
2.2.1 试验材料及取样 |
2.2.2 试剂及试剂盒 |
2.2.3 实验仪器 |
2.2.4 试验引物 |
2.3 实验方法 |
2.3.1 提取水稻种子、糙米和叶片基因组DNA |
2.3.2 DNA提取质量检测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不同材料提取的DNA浓度与纯度比较 |
2.4.2 PCR扩增效果比较 |
第三章 江西省近年审定水稻品种真实性鉴定指纹图谱构建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引物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剂、仪器 |
3.2.3 实验引物 |
3.3 实验方法 |
3.3.1 取样 |
3.3.2 DNA提取与PCR扩增 |
3.3.3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77个水稻品种扩增产物多态性分析 |
3.4.2 77个水稻品种真实性鉴定指纹图谱的构建 |
3.4.3 77个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
4.1 全文总结 |
4.2 讨论 |
4.2.1 以种子为材料用试剂盒法提取DNA应用于DNA指纹图谱构建的可行性 |
4.2.2 SSR分子标记指纹图谱在品种真实性与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
4.2.3 SSR分子标记指纹图谱在品种管理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新疆陆地棉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
1.2 作物品种鉴定方法 |
1.2.1 形态学鉴定法-田间小区种植 |
1.2.2 分子标记技术 |
1.3 作物DNA指纹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
1.4 作物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进展 |
1.5 试验设计 |
1.5.1 目的和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新陆早与新陆中棉花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 |
2.1.3 核心引物的筛选 |
2.1.4 PCR扩增 |
2.1.5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2.1.6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核心引物筛选及多态性带型分析 |
2.2.2 新陆早与新陆中棉花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
2.2.3 新陆早与新陆中棉花品种二维码的构建 |
2.2.4 新陆早与新陆中棉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2.2.5 群体结构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新疆彩色棉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 |
3.1.3 核心引物的筛选 |
3.1.4 PCR扩增 |
3.1.5 PCR产物的检测 |
3.1.6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核心引物筛选及多态性带型分析 |
3.2.2 新疆彩色棉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
3.2.3 新疆彩色棉品种二维码的构建 |
3.2.4 新疆彩色棉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4.1 论文研究主要结论 |
4.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4.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3)黄麻炭疽菌代表性菌株分离鉴定及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黄麻概述 |
1.2 黄麻炭疽病研究概况 |
1.2.1 黄麻的主要病害 |
1.2.2 黄麻炭疽病的发病特征 |
1.2.3 黄麻炭疽病病原菌分类及其鉴定 |
1.2.4 黄麻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
1.3 黄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1.4 分子标记及其在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
1.4.1 分子标记类型 |
1.4.2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作物DNA分子身份证 |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黄麻炭疽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代表性菌株致病力测定 |
2.1 前言 |
2.2 试验材料 |
2.2.1 供试菌株 |
2.2.2 实验试剂及设备 |
2.2.3 培养基 |
2.3 方法 |
2.3.1 黄麻炭疽病的田间病害症状观察与病斑采集 |
2.3.2 黄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
2.3.3 黄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2.3.4 代表性炭疽病病原菌的柯赫氏法则 |
2.3.5 代表性炭疽病病原菌的致病力测定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黄麻炭疽病的田间病害症状 |
2.4.2 黄麻炭疽病病原菌r DNA-ITS、LSU序列分析 |
2.4.3 黄麻炭疽病病原菌11个代表性菌株的柯赫氏法则 |
2.4.4 黄麻炭疽菌11个代表性菌株致病力测定 |
2.5 讨论 |
3 黄麻种质抗性鉴定及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 |
3.1 前言 |
3.2 试验材料 |
3.3 方法 |
3.3.1 强致病力菌株GX19田间接种黄麻种质资源 |
3.3.2 黄麻应用核心种质的性状考察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黄麻种质资源性状基本统计分析 |
3.4.2 黄麻抗炭疽病种质筛选 |
3.4.3 黄麻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 |
3.5 讨论 |
4 黄麻应用核心种质SSR荧光标记分子身份证 |
4.1 前言 |
4.2 试验材料 |
4.2.1 供试材料 |
4.2.2 实验试剂及设备 |
4.3 方法 |
4.3.1 DNA的提取 |
4.3.2 SSR荧光标记 |
4.3.3 荧光核心引物筛选及数据处理 |
4.3.4 DNA分子身份证构建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黄麻SSR荧光核心引物的确定 |
4.4.2 基于荧光SSR的应用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 |
4.4.3 应用核心种质DNA分子身份证编码及构建 |
4.5 讨论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4)甘蓝SNP标记开发及主要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DNA提取 |
1.3 KASP标记开发及检测 |
1.4 数据处理 |
1.5 核心SNP位点的挑选及其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
2 结果 |
2.1 甘蓝SNP标记的开发 |
2.2 核心SNP位点的挑选及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
2.3 主要甘蓝品种的聚类分析 |
2.4 核心标记在品种鉴定中应用 |
3 讨论 |
3.1 主要甘蓝品种的代表性 |
3.2 基于SNP位点构建DNA指纹图谱 |
3.3 利用核心标记构建SNP-DNA指纹图谱 |
4 结论 |
(5)基于SSR标记的蚕豆DNA指纹图谱构建及品种纯度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蚕豆种质资源概述 |
1.1.1 蚕豆的起源与分类 |
1.1.2 蚕豆的生产和分布 |
1.1.3 蚕豆的开发与利用 |
1.2 蚕豆育种及生产现状 |
1.3 蚕豆SSR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1.4 蚕豆遗传连锁图谱研究进展 |
1.4.1 遗传连锁图谱概述 |
1.4.2 蚕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1.5 蚕豆品种指纹图谱和纯度鉴定研究进展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蚕豆遗传连锁图谱加密 |
2.1 实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SSR引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蚕豆基因组DNA的获取 |
2.2.2 PCR扩增反应 |
2.2.3 扩增产物检测 |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双亲间多态性SSR分子标记的筛选 |
2.3.2 蚕豆遗传连锁图谱加密 |
2.3.3 加密遗传连锁图谱中偏分离标记分析 |
2.4 讨论 |
2.4.1 SSR引物多态性分析 |
2.4.2 偏分离现象分析 |
2.4.3 加密后的蚕豆遗传连锁图谱 |
第三章 48个蚕豆品种指纹图谱构建 |
3.1 实验材料 |
3.1.1 参试品种 |
3.1.2 SSR引物来源 |
3.2 试验方法 |
3.2.1 蚕豆DNA提取与检测 |
3.2.2 PCR扩增 |
3.2.3 PCR检测 |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核心引物筛选 |
3.3.2 核心引物多态性分析 |
3.3.3 48 个参试品种聚类、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 |
3.3.4 48 个蚕豆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
3.4 讨论 |
第四章 核心SSR引物在蚕豆品种纯度检测上的应用 |
4.1 实验材料 |
4.1.1 供试样品 |
4.1.2 核心引物 |
4.2 实验方法 |
4.2.1 DNA提取与检测 |
4.2.2 PCR扩增 |
4.2.3 PCR检测 |
4.2.4 数据统计 |
4.2.5 纯度计算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新疆陆地棉SSR指纹图谱构建及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DNA指纹图谱技术发展概况及特点 |
1.2 品种真实性鉴定和纯度检测常用方法及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SSR核心引物的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第3章 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第4章 利用SSR快速鉴定棉花品种真实性和纯度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基于NYT 1433-2014中48对SSR引物的94份杂交稻亲本DNA分子数字指纹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水稻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水稻DNA的提取 |
1.2.2 PCR扩增和凝胶电泳 |
1.2.3 数据赋值及数据库建立 |
1.2.4 新片段克隆测序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杂交水稻亲本数字分子指纹库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
2.2 48对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比较 |
2.3 杂交水稻亲本中新增等位变异位的分析 |
2.4 虚拟杂交组合数字分子指纹库及特异分子标记 |
3 讨论 |
4 结论 |
(8)江苏稻麦品种真实性SSR标记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新品种鉴定及保护方法 |
1.1.1 植物新品种 |
1.1.2 植物新品种鉴定 |
1.1.2.1 DUS测试 |
1.1.2.2 生物化学标记 |
1.2 DNA分子标记检测方法 |
1.2.1 基于DNA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 |
1.2.2 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 |
1.2.2.1 琼脂糖凝胶电泳 |
1.2.2.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1.2.2.3 毛细管电泳 |
1.2.3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 |
1.2.3.1 基于微阵列的SNP标记 |
1.2.3.2 基于KASP技术的KASP标记 |
1.3 SSR标记技术在植物新品种鉴定和DNA指纹检测中的应用 |
1.3.1 SSR标记在植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
1.3.2 水稻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
1.3.3 小麦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
1.3.4 玉米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
1.3.5 大豆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水稻品种(系) |
2.1.2 小麦品种(系) |
2.1.3 分子标记 |
2.2 DNA提取 |
2.3 PCR及凝胶电泳 |
2.4 农艺性状考察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SSR标记子在江苏水稻品种(系)真实性鉴定中的作用 |
3.1.1 真实性比对中的SSR标记及赋值方式 |
3.1.2 2015年继续参试的区试品种真实性鉴定 |
3.1.3 江苏2015年水稻种子市场抽检样品真实性鉴定 |
3.1.4 抽检水稻样品田间农艺性状观测与SSR标记鉴定结果比较 |
3.1.5 两组SSR标记在抽检水稻样品中的鉴别力比较 |
3.2 江苏省水稻品种真实性鉴定SSR标记方法研究 |
3.3 48个区试中粳品系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4 SSR标记在江苏小麦品种真实性鉴定中的作用 |
3.5 小麦品种真实性鉴定的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SSR标记应用于作物品种真实性鉴定可明显提高种子市场的监管效率 |
4.2 品种真实性判别中的SSR标记差异位点数的确定 |
4.3 江苏稻麦品种真实性鉴定的适合标记筛选及地方检测标准的建立 |
4.4 SSR、KASP标记技术在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前景及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本操作步骤 |
附表1:国标NY/T 1433-2014“水稻真实性鉴定SSR标记法”中推荐的48个SSR标记 |
附表2: 本实验室前期针对江苏水稻品种特点开发的52个SSR标记 |
附表3: 小麦品种真实性鉴定中采用的103个SSR标记 |
附表4: 基于93个SSR标记指纹的46个粳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 |
致谢 |
(9)中国50个甘蓝代表品种EST-SSR指纹图谱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供试材料 |
1.2 PCR扩增及等位基因检测 |
1.3数据分析 |
2结果 |
2.1引物筛选 |
2.2中国50个甘蓝代表品种DNA-SSR指纹图谱构建 |
2.3甘蓝SSR-DNA指纹鉴定技术在品种鉴定方面的应用 |
2.4甘蓝SSR-DNA指纹鉴定技术流程 |
3讨论 |
3.1参照品种的选择 |
3.2判定品种特异性标准的确定 |
3.3核心引物的使用数量 |
4结论 |
(10)作物品种分子标记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作物品种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1.1 形态学鉴定法 |
1.1.1 种子形态鉴定法 |
1.1.2 幼苗形态鉴定法 |
1.1.3 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法 |
1.2 物理化学鉴定法 |
1.2.1 物理鉴定法 |
1.2.2 化学鉴定法 |
1.3 生化鉴定法 |
1.3.1 同工酶电泳 |
1.3.2 种子贮藏蛋白电泳法 |
1.4 DNA分子标记鉴定法 |
1.4.1 RFLP分子标记 |
1.4.2 RAPD分子标记 |
1.4.3 AFLP分子标记 |
1.4.4 SSR分子标记 |
1.4.5 ISSR分子标记 |
1.4.6 新型分子标记 |
1.5 问题与展望 |
2 DNA分子标记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2.1 琼脂糖凝胶电泳 |
2.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2.3 毛细管电泳 |
2.3.1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 |
2.3.2 毛细管电泳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
2.3.3 存在问题与展望 |
2.4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 |
2.4.1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的原理 |
2.4.2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在植物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
2.4.3 问题与展望 |
2.5 DNA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比较分析 |
第二章 均匀设计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及其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DNA提取 |
1.2.2 ISSR反应体系优化 |
1.2.3 反应体系稳定性验证及作物品种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获得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 |
2.2 ISSR-PCR反应体系稳定性检验和作物品种鉴定 |
2.2.1 烟草品种鉴定 |
2.2.2 小麦品种鉴定 |
2.2.3 水稻品种鉴定 |
2.2.4 玉米品种鉴定 |
2.2.5 棉花品种鉴定 |
3 讨论 |
第三章 SSR和ISSR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及鉴定效率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基因组DNA提取 |
1.2.2 ISSR和SSR分析 |
1.2.3 DNA指纹图谱构建 |
1.2.4 数据统计分析 |
1.2.5 48个水稻品种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DNA指纹图谱构建及应用 |
2.2 水稻品种SSR和ISSR鉴定效率比较 |
2.3 48个水稻品种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 |
3 讨论 |
第四章 TP-M13-SSR毛细管电泳鉴定棉花品种和DNA指纹图谱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基因组DNA提取 |
1.2.2 TP-M13-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分析 |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五章 SS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鉴定水稻品种和DNA指纹图谱构建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基因组DNA提取 |
1.3 SSR分析 |
1.3.1 琼脂糖电泳检测分析 |
1.3.2 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分析 |
1.3.3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析结果 |
2.2 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分析结果 |
2.3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检测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四、香优1号DNA指纹分析及种子纯度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近年审定水稻品种真实性鉴定指纹图谱构建[D]. 欧阳昊婷. 江西农业大学, 2020
- [2]新疆陆地棉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 李婧慧.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黄麻炭疽菌代表性菌株分离鉴定及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D]. 郭艳春. 福建农林大学, 2020
- [4]甘蓝SNP标记开发及主要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构建[J]. 李志远,于海龙,方智远,杨丽梅,刘玉梅,庄木,吕红豪,张扬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4)
- [5]基于SSR标记的蚕豆DNA指纹图谱构建及品种纯度鉴定[D]. 张红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6]新疆陆地棉SSR指纹图谱构建及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研究[D]. 王欣怡.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7]基于NYT 1433-2014中48对SSR引物的94份杂交稻亲本DNA分子数字指纹库研究[J]. 林亦霞,王梓辛,刘欢,王征,梁满中,戴小军,陈良碧. 中国水稻科学, 2016(06)
- [8]江苏稻麦品种真实性SSR标记鉴定研究[D]. 叶凯. 扬州大学, 2016(02)
- [9]中国50个甘蓝代表品种EST-SSR指纹图谱的构建[J]. 王庆彪,张扬勇,庄木,杨丽梅,刘玉梅,吕红豪,方智远.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1)
- [10]作物品种分子标记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研究[D]. 朱岩芳. 浙江大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