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静脉穿刺疼痛的评估及对策

儿童静脉穿刺疼痛的评估及对策

一、小儿静脉穿刺疼痛的评估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蔡晓洁[1](2020)在《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编制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调查问卷;2.调查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的知信行现状并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水平、制定相关培训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知信行理论模式为基础,运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68名青岛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现状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调查问卷。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等对不同特征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的知信行各维度的分值进行统计,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并对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识、信念、行为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问卷编制与评价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以《安全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指南》、《2016版美国静脉输液学会(INS)标准》为依据设计初始问卷,其中知识部分包括评估、导管置入、血管通路装置的维护、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其处理等四个方面共31个条目,信念部分17个条目,行为部分23个条目,共71个条目。(2)根据两轮函询专家提出的意见,共删除不符合标准的条目1项、增加条目1项,修改条目3项,形成共71个条目的正式问卷,其中包括知识维度31个条目、信念维度17个条目、行为维度23个条目。(3)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53、0.85(P<0.001);专家权威系数是0.83、0.85;(4)知识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72,信念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行为的Cronbach’α系数为0.83,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6。2.青岛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现状调查结果(1)知、信、行得分分别是(19.93±3.35)、(73.89±8.81)、(98.04±11.08)分。(2)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别探讨知、信、行得分的影响因素。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是儿科护士的职称(P<0.001)、医院级别(P=0.001)、是否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成员(P=0.005)3个因素;护理人员信念得分的影响因素是护士目前所在科室(P=0.001)、护士的层级(P=0.03)2个因素;护士的医院级别(P=0.001)、目前所在科室(P=0.01)、是否参加过儿科静脉输液专项培训(P=0.01)3个因素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职务(P=0.01)、目前所在科室(P=0.001)2个因素是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总得分的影响因素。(3)经Pearson相关分析:信念和行为呈正相关(r=0.52,P=0.001);知识与信念不相关(r=-0.21,P=0.59);知识与行为不相关(r=-0.64,P=0.09)。结论自行编制的《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调查问卷》信效度良好。青岛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儿科护士对儿科静脉输液知识掌握情况欠佳,对儿科静脉输液有正向的信念,儿科静脉输液行为现状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结合临床实际,采取多样化的、专科性的培训方式,循序渐进的加强儿科护士理论及技能水平,提高儿科护士静脉输液规范的综合素质和信心,从而促进输液质量的整体提高。

尤娟娟[2](2020)在《超声引导在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患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患儿父母静脉采血态度和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意愿;调查儿科护士静脉采血现状和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意愿;对比超声引导和盲穿在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的操作注意事项。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9月青岛某三甲医院儿科132名住院患儿的父母,发放患儿父母静脉采血调查问卷,调查患儿父母静脉采血态度和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意愿。2.2017年6月~2017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某三甲医院132名儿科护士,发放儿科护士静脉采血调查问卷,调查儿科护士静脉采血现状和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意愿。3.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青岛某三甲医院儿童重症医学中心和小儿内科106名1~3周岁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超声引导外周静脉采血组(实验组)和盲穿外周静脉采血组(对照组),每组各53例。记录两组患儿一般资料、首次采血成功率、采血总成功率、探针动作次数、穿刺针数、操作时间。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超声引导和盲穿在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患儿父母对静脉采血不能一针见血的担心程度较高;当患儿第一次静脉采血失败时,患儿父母主要表示焦虑,希望更换高年资护士进行静脉采血,认为静脉采血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护士技术原因;当患儿多次静脉采血失败时,患儿父母主要表示焦虑,同时表示愤怒的患儿父母增加,希望放弃此次静脉采血,认为静脉采血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护士原因。患儿父母有较强的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的意愿。2.儿科护士静脉采血频率较高;对静脉采血不能一针见血担心程度较高;儿科护士在静脉采血失败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第一次静脉采血失败时,多由此护士继续穿刺;儿科护士大部分在2次静脉采血失败后选择换人穿刺;儿科护士认为静脉采血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患儿血管原因。儿科护士有较强的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的意愿。3.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的首次采血成功率为96.23%,高于盲穿外周静脉采血首次采血成功率6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的采血总成功率为100%,高于盲穿外周静脉采血总成功率9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的穿刺探针动作次数少于盲穿外周静脉采血的穿刺探针动作次数[1(1~2)vs.3(3~4.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的穿刺针数少于盲穿外周静脉采血穿刺针数[1(1~1)vs.1(1~2)]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的操作时间长于盲穿外周静脉采血操作时间[134(126~154)vs.88(95~296)]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患儿父母在患儿静脉采血失败时出现不满、焦虑与愤怒等情绪,认为静脉采血失败主要是护士原因;患儿父母有较强的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的意愿。2.儿科护士在静脉采血失败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儿科护士有较强的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的意愿。3.与盲穿外周静脉采血相比,超声引导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患儿静脉采血可以提高首次采血成功率、采血总成功率,减少探针动作次数、穿刺针数,而操作时间长于盲穿。

刘艺[3](2020)在《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方法,对目前全球关于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进行合并,以期获得以下问题的相关证据:(1)维持儿科患者静疗通路有效性的影响因素(2)维持儿科患者静疗通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 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库、PubMed、C 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辅以灰色文献、网络资源、期刊信息检索,检索时间截止2019年12月。检索有关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由两名研究者(L、C)筛选并提取一般资料,针对不同研究类型进行纳入文献质量双人评价。用Stata12.0对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定性评价选择主题词汇总法。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方法判断Cochrane系统评价。对提取的定量资料进行Q检验和I2统计量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Begg秩相关法和Egger回归法定量识别发表偏倚。本次系统评价已在PRO SPERO国际前瞻性系统综述登记平台(http://www.crd.york.ac.uk/PROSPERO)注册,注册号为:CRD42020161239,并根据PRISMA指南的方针报告研究结果。结果:共纳入71篇文献,其中RCT中文16篇、英文5篇;CCT中文10篇、英文1篇;病例对照研究英文1篇;队列研究中文8篇、英文15篇;横断面研究英文1篇;Cochrane系统评价中英文14篇。两位审查者间Kappa值界于0.8~1.0之间,质量评价结果有较强一致性。(1)定量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95%CI(2.85~5.48)、留置时间95%CI(1.074~1.546)、定位准确率 95%CI(1.074~1.546)、并发症发生率 95%CI(0.202~0.326)、导管受损95%CI(0.242~0.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局均为“关键重要结局”,除定位准确率,GRADE推荐级别为强推荐(1)。(2)定性分析结果:通过主题综合结果分析结合健康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将影响因素分为上游因素、中游因素、下游因素。3个主要影响因素的质量分别为:“中、中、中”。观察性研究的质量在GRADE定位为低质量证据。定性结果为中等、弱推荐(2)(3)系统评价再评价结果:采用AMSTAR进行质量评价,9个A级,4个B级,1个C级,英文研究全部为Cochrane研究,纳入研究的总体质量中等。研究整体报告质量平均分23.6分,总体报告质量较高(A),主要结局指标4个为关键重要结局、1个为重要非关键结局、1个为不太重要结局,推荐等级为弱推荐(2)。结论:(1)定量分析:置管部位、护理管理、使用药物、血管可视化技术是穿刺成功率的保护因素;导管固定方式、新型导管种类是留置时间的保护因素;定位方法、下肢静脉置管是定位准确率保护因素;预充式冲管、家属配合度是并发症发生率的保护因素。经下肢静脉置管、健康教育是导管受损的保护因素。(2)定性分析:患方因素:1~10岁癌症或血液疾病患儿选择手背静脉、贵要静脉的是有效性的保护因素;医疗因素:医护良好的专业素质、高质量的治疗、严格的医院管理、使用适合的医疗器械、正确选择输注药液浓度、专科医疗环境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保护因素。社会因素:指南的规范化和推广使用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保护因素。医疗费用的增加同时造成家庭负担的加重,是导致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危险因素。(3)系统评价再评价:感染性并发症是安全性危险因素;穿刺时长≤30min、穿刺次数<2次、导管留置时间≤7分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保护因素;早产儿、出生体质量低、Apgar评分≤7分等为有效性及安全性危险因素。

王煜[4](2019)在《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药(大黄、芒硝)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药物引起局部疼痛的可行性,为提高外周静脉输液舒适度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护理技术手段。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小组会议首先验证中药湿热敷经验方的有效性等。并且采用头脑风暴法对中药湿热敷操作流程进行优化与规范化。进一步采用随机对照,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患者外周留置静脉留置针且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药物首次发生疼痛的患者。分为三组:(大黄芒硝)中药湿热敷组(试验组)、单纯(热纱布)湿热敷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对于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调研与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管条件等情况。大黄芒硝中药湿热敷组予以常规护理+中药湿热敷的方式,在输液含钾离子同时予以大黄芒硝中药湿热敷30min,干预2次,每天1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单纯湿热敷的方式,在输液含钾离子同时予以单纯(热纱布)湿热敷30min,干预2次,每天1次。空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三组患者分别记录首次疼痛、第一次干预结束后及输液后、第二次干预结束后及输液后的疼痛评分,并观察患者有无拔针要求、输液依从性、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及心率)、满意度。结果1中药湿热敷经验方确定为大黄5g,芒硝20g,蜂蜜水100ml。2优化并确立了中药湿热敷操作流程。3主要指标3.1疼痛比较应用数字评估法结合脸谱评估法,结果显示: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的疼痛均表现为轻度中度疼痛,落实预防措施后,仍会出现疼痛,但疼痛感明显比首次未预防时下降,中药湿热敷组和单纯湿热敷组已经陆续出现无疼痛发生的患者,第一天干预后(或30’)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4.8%,试验组7.1%;第一天输液结束后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7.1%,试验组16.7%;第二天干预后(或30’)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0.8%,试验组9.5%;第二天输液结束后未发生疼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对照组7.1%,试验组31.0%。第一天干预后及输液后、第二天干预后及输液后疼痛评分,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P=0.000(P<0.01)有明显差异,且中药湿热敷优于其他两组。3.2患者是否要求拔针重置的比较患者对于拔针的需求不同,但在第一天干预后(或30’)(P=0.002<0.01)及到输液结束(P=0.046<0.05)这一期间三组拔针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重两两之间比较中药湿热敷组及单纯湿热敷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中药湿热敷组与单纯湿热敷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3.3患者输液依从性之间的比较通过三组Nemenyi法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无论第一天干预后、输液结束后;第二天干预后、输液结束后哪一个阶段进行依从性的测试,中药湿热敷与空白组、单纯湿热敷与空白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5),然而中药湿热敷组与单纯湿热敷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4患者心率、血压变化的比较(1)疼痛影响心率波动变化较明显,轻度疼痛(13分)组之间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性,重度疼痛(46分)组之间的心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性。(2)干预后与干预前三组患者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明显差异,说明无论干预与否,三组在心率及血压方面效果均等。3.5患者满意度间的比较(1)正向、反向总分进行三组Nemenyi法两两之间多重比较,空白对照组与单纯湿热敷组和中药湿热敷组均有显着差异性(P=0.000<0.01),并且单纯湿热敷组与中药湿热敷组之间同样具有显着差异性。且中药湿热敷的正向分值均高于其他两组,负向分值均低于其他两组。单纯湿热敷的正向分值高于空白对照组,负向分值低于空白对照组。(2)单一条目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分别在条目49、1120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条目10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条目13中没有差异性(P>0.05)。结论1中药湿热敷对于个体有差异性,不能达到100%预防疼痛的目的,但能够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的输液性局部疼痛感。2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的输液性局部疼痛感以轻中度疼痛为主,且中度疼痛能够引起心率明显波动。3中药湿热敷安全有效,满意度、接受度都是比较好的,值得推广。

李丽,胡倩[5](2018)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局部输液部位疼痛程度、静脉炎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小儿静脉输液的管理,可提前预知潜存的输液风险,及早落实护理对策,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及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与可行性,从而有效降低静脉炎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轻局部输液部位疼痛程度,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

花响岭[6](2017)在《不同吸吮物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效果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不同吸吮物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早产儿150例按照不同吸吮物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选择非营养性吸吮,B组选择棉签吸吮液体奶水,C组选择棉签吸吮葡萄糖水。比较三组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缓解效果。结果 A组穿刺后5 min的心率为(168±2)次/min,血氧饱和度为(75.6±0.7)%,PIPP评分为(6.28±1.16)分,NIPS评分为(2.01±0.41)分,B组穿刺后5 min心率为(154±3)次/min,血氧饱和度为(86.2±0.7)%,PIPP评分为(3.15±1.05)分,NIPS评分为(0.85±0.12)分;C组穿刺后5 min心率为(152±3)次/min,血氧饱和度为(86.8±0.7)%,PIPP评分为(3.08±1.02)分,NIPS评分为(0.88±0.13)分;A组穿刺成功率为76%,穿刺啼哭率为28%;B组穿刺成功率为96%,穿刺啼哭率为10%;C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为96%,穿刺啼哭率为8%,A组与B、C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营养性吸吮比较,对早产儿行棉签吸吮液体奶水和棉签吸吮葡萄糖水,能缓解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程度,临床价值高。

陈琼[7](2016)在《超声引导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静脉穿刺(Venous Puncture, VP)是一种常用的重要医疗手段,主要操作有:静脉输液、静脉注射、静脉采血及静脉输血等。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给药途径和最重要的治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静脉输液从最初只被应用于危急患者中,到现今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历了多少时代的变迁和变革,但至今仍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如今,静脉输液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是不能被其它治疗形式所代替的,但是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静脉穿刺作为静脉输液的起始环节,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行为,会给患者带来或多或少的疼痛不适感,尤其对小儿而言,更是一种痛苦的考验,反反复复的穿刺不仅让小儿感到疼痛、恐惧,还让家属心疼、焦虑,甚至引发家属的不满意。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统计,住院输液超过87%。据分析,造成输液治疗增加有两大原因:一是近年来肿瘤术后化疗改在其本科室进行,肿瘤化疗药品输液数量增加,另一是目前医生都较重视患者营养的增加以促进病情恢复,所以如氨基酸、人白蛋白等营养品使用率较前增加。2012年输液报告表明,全国输液达到130亿瓶袋,人均10瓶;85%护士每天在静脉输液上要花费75%的工作时间,由此可见,静脉输液治疗的多少直接影响护理的工作量及质量,有调查表明,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投诉54%与输液有关,作为静脉输液的开始环节是先进行静脉穿刺,由于血管内血容量、脂肪组织、血管深度、皮肤色素等皮下结构的复杂性,在肉眼下,静脉穿刺往往会受到阻碍,而无法成功实施。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情的发展,大多数家庭现以独生子女居多,要是孩子生病了,家属往往感到焦虑、紧张,静脉穿刺时往往要求“一针见血”,这无形中给护士的心理增加压力。在小儿的临床护理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显得尤为困难。小儿临床护理中外周静脉穿刺技术尚沿用传统盲穿法,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血管显露程度的影响。在为一些血管条件差的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失败比例极高;这不仅增加患儿痛苦,还会增加护士的压力甚至由此产生护患之间矛盾。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超声多普勒检查已广泛应用到医学诊断中,通过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它能够评价不同血流状态的生理学特征,超声多普勒检查开拓了重要的超声诊断领域。超声技术的发展虽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其在应用于辅助静脉穿刺,尤其小儿的外周静脉穿刺却不是那么的广泛。因此,探讨超声引导外周静脉穿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1.分析影响小儿外周静脉穿刺的因素,为预防静脉穿刺失败所致并发症提供参考。2.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在小儿困难穿刺者中的临床可行性,指导临床应用。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某三甲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患儿100例,患儿血管条件差,即经技术娴熟的护士运用目视法无法判别患儿血管大小、弯曲与分叉的状态以及触摸法也无法定位血管的情况。将入选患儿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1.1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呼吸道疾病诊断标准者;②年龄为6个月至12个月者;③相关治疗适应症者;④临床资料完整者;⑤有1名亲属陪护者;⑥家属愿意配合本次研究。1.2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者。2.研究方法2.1抽样方法本研究根据入院顺序编号,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2研究工具: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采用两份自制调查问卷)①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血管穿刺难度分级评估等,血管穿刺难度评估采用聂雷霞静脉分级法;②自行设计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护理满意度评估标准以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NSNS)为依据,征询静脉输液治疗研究专家、儿科护理专家、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意见,调查表包括限制陪人、有效固定、血管评估、提供信息、解释问题方式、让家属放心程度、工作态度、穿刺技术水平等共计9项内容,均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法评估,1分为非常不满意,5分为非常满意,总分记0~45分,得分越高则家属满意度越高,满意度的表达为: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该量表经过了信度和效度的一致性检验。2.3课题组成员培训及数据收集方法课题组成员培训:固定一名副主任护师,参加院级科研培训班,进行超声引导技术的专业培训。本科室管辖的22名护士,排除轮科培训2名护士,共20名儿科护士为培训对象。采取全员授课的形式,对伦理道德规范、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调查工具和调查方法进行学习,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向患者家属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获得对方允许后,在静脉穿刺前发放量表时,穿刺后回收量表。干预措施: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儿,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盲穿法进行外周静脉穿刺;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超声定位引导小儿外周静脉穿刺操作步骤因小儿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往往会躁动不配合,致使穿刺部位不固定,同时,小儿血管的管径小,若超声实时引导穿刺针垂直进行穿刺,易穿破管壁,从而本研究选取超声引导预定位血管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①家属协助固定患儿体位。②进行血管的选择:为了方便穿刺者操作,并且可直视屏幕,在患儿左侧放置超声导引设备。穿刺者左手固定患儿被选脚端,右手用超声探头探查脚踝处的大隐静脉,通过移动探头,横扫大隐静脉使其图像显示在显示器的水平中点,此时探头中点即为大隐静脉在体表的投影,也即穿刺点,操作手法一定要轻柔,以免压瘪血管腔,选定后在该位置皮肤上作标记。③穿刺方法: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局部清洁消毒。穿刺者左手始终固定患儿已选中准备穿刺的一侧脚端,根据标记,调整角度进针穿刺血管,当留置针内可见到回血,再全部将留置针软管送入血管内,退出针梗。当针头全部刺入,仍没见回血也无针头穿破血管的落空感,退出针尖至穿刺点皮下处,助手用无菌手套将B超探头套好,再次确定血管位置,必要时进行探头实时引导监测整个穿刺过程。(见图1-4)2.4评价指标专人使用24G贝朗静脉留置针操作,以能完成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为穿刺成功,记录两组穿刺针数、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3.统计学方法(1)计量资料(如年龄、体重、穿刺针数)的统计描述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2)患儿的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肥胖、静脉分级等)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3)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差异。选取检验水准为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儿中,诊断均为患呼吸道感染、病情稳定的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肥胖、静脉穿刺难度分级、穿刺部位固定诸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实验组50例(100%)成功完成静脉置针。对照组45例(90%)完成外周静脉置针,4例经穿刺7次以上穿刺成功:3例经多部位外周静脉穿刺失败,改为锁骨下静脉穿刺,其总穿刺针数未纳入统计(>15针);2例经多部位穿刺7针以上仍没成功完成静脉置针,引发家属不满,办理出院手续,故亦未纳入统计范围。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针数分别为1.20±0.40和3.02±2.34。3.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置针后24小时内发生静脉渗漏,实验组0例,对照组5例(10%)。4.满意度两组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42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100%;对照组满意17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21例,总满意度58%。结论(1)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可显着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2)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可显着性提高总穿刺成功率;(3)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可显着性提高家属满意度;(4)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能有效减少穿刺次数;(5)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应用超声引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杨晓雪[8](2014)在《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应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配合程度评分表、家属满意度调查表评估社区门诊静脉输液患几的疼痛度、配合程度及家属满意率。2探讨阳性强化法对降低静脉输液患儿的疼痛度,提高配合程度、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9月在哈尔滨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静脉输液的患儿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140例。干预组患儿在静脉输液前护士应用阳性强化法进行干预,对照组患儿在输液前进行常规安慰与鼓励。1准备阶段静脉输液第一天为参与研究的患儿利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s pain scale-revised,FPS-R)、自行设计的患儿配合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疼痛度和配合程度测试。阳性强化法最常用的方法是代币法。按照代币法的干预步骤,依次进行以下步骤:①选定目标行为及制定规则;②选择安全、不易仿冒、经久耐用、易于携带的物品做为代币,本研究选择微笑图章做为代币;③确定目标行为与代币的比值,目标行为难度越高,获得的代币应越多;④通过发放强化物调查问卷和与患儿家长交谈,确定患儿个性化的强化物,强化物即奖赏的物品或活动,具有增加目标行为的效应;⑤确定强化物与代币的兑换比值,强化物的价值、级别越高则所需代币数量越多;⑥确定强化物兑换时间和地点。2实施阶段干预组患儿在静脉输液前5-10分钟,护士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告知如能够配合输液,表现出目标行为,操作后应立即发放图章,并进行语言激励,强化其配合动作的再次出现。在当天或第二天输液后可将积攒的图章兑换成其喜爱的奖励物品或活动(强化物)。连续干预2天。对照组患儿在输液前仅对其进行常规安慰与鼓励。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录入数据和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应用例数、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分别进行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儿在静脉输液穿刺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干预组患儿轻度疼痛者40例,中度疼痛者68例,重度疼痛者32例,对照组患儿轻度疼痛者15例,中度疼痛者47例,重度疼痛者78例。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干预组患儿低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113,P<0.05)。2两组患儿在静脉输液穿刺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进行对比,干预组患儿主动配合(10-8分)者48例,被动配合(7-4分)者70例,不配合(3-0分)者22例,对照组患儿主动配合(10~8分)者12例,被动配合(7-4分)者53例,不配合(3-0分)者75例,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配合程度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08,P<0.05)。3两组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者127例,成功率为91%,高于对照组81例(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562,P<0.05)。4两组患儿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家属总满意率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129例,满意率92%,高于对照组106例(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7,P<0.05)。结论1阳性强化法可减少高级别疼痛的例数,降低患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度。2阳性强化法可减少患儿肢体躁动,提高配合程度,增加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3阳性强化法可增强护患沟通,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4基于本研究结果,社区护理工作者可在小儿静脉输液时应用阳性强化法,恰当、合理地给予强化措施,以减轻患儿焦虑、恐惧情绪,配合护士操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就诊满意率。

二、小儿静脉穿刺疼痛的评估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静脉穿刺疼痛的评估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调查问卷的编制及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4 信度检测
    5 讨论
第二部分 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现状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静脉输液相关规范
    2 儿科静脉输液质量影响因素
    3 知信行理论
    4 儿科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干预对策
    5 小结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2)超声引导在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患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样本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样本量计算
        1.4 抽样和分组方法
    2.研究工具与设备
        2.1 儿科护士静脉采血调查问卷
        2.2 患儿父母静脉采血调查问卷
        2.3 外周静脉采血研究工具与设备
    3.研究方法
        3.1 患儿父母静脉采血调查问卷
        3.2 儿科护士静脉采血调查问卷
        3.3 外周静脉采血操作
        3.4 收集资料的过程
    4.研究内容
        4.1 观察指标
    5.统计学分析方法
        5.1 患儿父母静脉采血调查问卷统计学分析方法
        5.2 儿科护士静脉采血调查问卷统计学分析方法
        5.3 外周静脉采血统计学分析方法
    6.质量控制
        6.1 患儿家长静脉采血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6.2 儿科护士静脉采血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6.3 外周静脉采血质量控制
    7.伦理问题
    8.技术路线图
结果
    1.患儿父母静脉采血调查问卷结果
        1.1 患儿父母基本资料
        1.2 患儿父母静脉采血态度
        1.3 患儿父母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意愿
    2.儿科护士静脉采血调查问卷结果
        2.1 儿科护士基本资料
        2.2 儿科护士静脉采血现状
        2.3 儿科护士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意愿
    3.外周静脉采血结果
        3.1 入选患儿一般资料
        3.2 两组患儿静脉采血情况的比较
讨论
    1.超声引导对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患儿采血成功率的影响
    2.超声引导对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患儿采血探针动作次数和穿刺针数的影响
    3.超声引导对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患儿采血操作时间的影响
    4.超声引导外周静脉采血培训与应用
    5.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操作注意事项
    6.患儿父母对静脉采血的态度
    7.护士静脉采血现状
    8.患儿父母及儿科护士使用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采血意愿
结论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3)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注释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回顾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与注册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主要研究方法及工具
    2.4 文献来源与检索
    2.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2.6 质量评价与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评价结果
    3.2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定量系统评价结果
    3.3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定性系统评价结果
    3.4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再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定量系统评价分析
    4.2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定性系统评价分析
    4.3 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再评价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综述 儿科静脉输液治疗研究现状知识图谱
    参考文献
附录C 检索策略

(4)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及技术路线
    1 相关概念定义
        1.1 局部疼痛感的操作性定义
        1.2 中药湿热敷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2 文献回顾
        2.1 外周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疼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相关因素
        2.2 静脉输液10%氯化钾的必要性及输注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疼痛的产生机制
        2.3 中西医干预静脉输液引起疼痛的临床护理方法
        2.4 中医护理技术在静脉输液引起疼痛干预中的优势
        2.5 文献回顾总结
    3 研究目的
    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中药湿热敷经验方的验证
    1 经验方来源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查阅法
        3.2 专家小组会议
    4 研究结果
        4.1 文献查阅结果
        4.2 小组讨论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中药湿热敷在外周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疼痛中应用的护理操作流程优化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头脑风暴人员纳入
        2.2 头脑风暴内容
        2.3 头脑风暴讨论议程
    3 研究结果
    4 研究结论
第四部分 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引起局部疼痛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干预方法
        2.4 研究工具与指标
        2.5 资料收集方法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保护的措施
    3 结果
        3.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性检验
        3.2 三组患者临床研究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中药湿热敷的作用机制
        4.2 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含有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的作用
        4.3 中药湿热敷对疼痛引起心率血压变化的间接影响
        4.4 中药湿热敷改善患者输液依从性的影响
        4.5 中药湿热敷组患者的满意度
        4.6 中药湿热敷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7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第五部分 总结
    1 本研究的结论
    2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2.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全文) 药物引起静脉局部疼痛感的临床应用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全文)
附录三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四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特殊药物
附录五 调查问卷
附录六 伦理审查审批件
附录七 知情同意书

(5)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干预方法
        1.2.2. 1 静疗前的风险评估
        1.2.2. 2 穿刺部位及血管的选择
        1.2.2. 3 预防输液部位疼痛的护理
        1.2.2. 4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静脉炎、疼痛情况及留置针使用时间比较, 见表2。
    2.2 2组静脉输液安全性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预见性护理干预提高患儿输液安全的可行性分析
    3.2 喜辽妥联合水胶体预防小儿静脉炎及疼痛的有效性

(6)不同吸吮物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效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穿刺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比较
    2.2 三组患儿穿刺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
    2.3 三组患儿穿刺相关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7)超声引导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小儿静脉穿刺的研究现状
    3 本研究的设想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研究内容及步骤
        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超声引导小儿外周静脉穿刺的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质量控制
        1.4 伦理问题
第三章 结果
    3.1 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3.2 两组小儿静脉穿刺的结果
    3.3 两组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8)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样本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过程中的剔除标准
        1.5 样本含量的确定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1.1 准备阶段
        2.1.2 实施阶段
        2.2 研究工具
        2.2.1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2.2.2 配合程度评分表
        2.2.3 穿刺成功率判定
        2.2.4 家属满意率判定
        2.2.5 患儿强化物调查问卷
        2.3 干预措施
        2.3.1 观察、收集患儿的基本资料
        2.3.2 确定阳性强化的方法
        2.3.3 阳性强化法的干预步骤
        2.3.4 实施阳性强化法干预
    3 质量控制
    4 数据处理
    5 伦理原则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1.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基本资料均衡性比较
        1.2.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
        1.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干预前疼痛程度比较
        1.2.3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干预前配合程度比较
    2 阳性强化法干预效果
        2.1 干预对两组患儿疼痛程度的影响
        2.2 干预对两组患儿配合程度的影响
        2.3 干预对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4 干预对两组患儿家属满意率的影响
        2.4.1 干预对两组患儿家属输液过程中总满意率的影响
        2.4.2 干预对两组患儿家属其他方面满意率的影响
    3 阳性强化物发放
    4 其他强化措施
讨论
    1 小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程度
        1.1 小儿静脉输液配合程度的影响因素
        1.1.1 依赖心理
        1.1.2 医疗恐惧
        1.1.3 抗药心理
        1.2 阳性强化法干预效果
    2 小儿静脉输液的疼痛程度
        2.1 疼痛机制
        2.2 疼痛对患儿的影响
        2.3 阳性强化法干预效果
    3 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1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3.1.1 操作环境
        3.1.2 护士素质
        3.1.3 患儿的血管条件
        3.2 阳性强化法干预效果
    4 患儿家属的满意率
        4.1 患儿家属满意率的影响因素
        4.2 阳性强化法干预效果
结论
    1 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小儿静脉穿刺疼痛的评估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科护士静脉输液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蔡晓洁. 青岛大学, 2020(01)
  • [2]超声引导在外周静脉采血困难患儿中的应用研究[D]. 尤娟娟. 青岛大学, 2020(01)
  • [3]住院患儿静脉置管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D]. 刘艺. 延边大学, 2020(05)
  • [4]中药湿热敷预防外周静脉输液10%氯化钾溶液引起局部疼痛感的临床研究[D]. 王煜.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李丽,胡倩.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03)
  • [6]不同吸吮物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效果的临床研究[J]. 花响岭. 中国当代医药, 2017(30)
  • [7]超声引导在小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D]. 陈琼.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8]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 杨晓雪.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标签:;  ;  

儿童静脉穿刺疼痛的评估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