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教育督导制度及启示

英法教育督导制度及启示

一、英、法教育督导制度及几点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杨秋兰[1](2020)在《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以邹平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学校发展和成长的支柱。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的教师激励管理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保证。我国的基础教育就像建筑学的基础,是我国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工程。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中小学青年教师开展有效的激励管理,可以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当今的教学团队存在一些不和谐之处。如何有效地调动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中小学如何留住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中小学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学设施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也有部分学校青年教师流动性较大,青年教师对学校缺乏归属感,表现出的工作积极性不强,既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有效的激励措施的支持下,教师的潜能可以得到有效激发,自身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带动,同时青年教师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我提升和发展。然而,教师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实施激励。本文旨在丰富青年教师激励的理论内容,完善学校管理理论,研究青年教师激励问题。落实教师权益的规定;帮助学校培养优秀教师和创新人才,提升学校竞争力;帮助激发青年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帮助为地方中小学管理者提供管理参考。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带动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已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收集了有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文献和数据,借鉴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选取邹平市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研究,结合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并从多个角度审视其相关内容,全面探讨激励的相关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从多个方面探索构建科学的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的最佳对策。最后,本文根据政府职能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完善邹平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规范中小学教育体制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监督与评估机制,做好学校激励管理体系建设,深化教育监督体制,促进政府绩效评估,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激励方法。

黄蓝紫[2](2020)在《二战后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文中提出二战后至今是英国职前教师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此前建立起来支撑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英国职前教师教育也在各种社会压力下开始转型。通过相关政策的推动,英国职前教师教育历经强调规模扩张、突出质量与能力、注重标准与专业、追求卓越四个发展阶段,在培养目标、模式、标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成效显着。同时,战后英国独特的两党交替执政模式,以及政党、政府、职前教师教育机构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导致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变迁彰显着政治和利益属性。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切入视角,研究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推动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变迁,一方面可以丰富对英国教师教育史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拓宽了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视野,这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力求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视角,以政党交替为纵向划分依据,结合公共政策学的横向分析框架,对不同历史时期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剖析,以探究政策的阶段性议题和影响政策形成的内外动因。同时,通过梳理政策变迁的轨迹与总结其特征,分析导致政策变迁的利益博弈,进而归纳出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的特点,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具体而言,本研究基本观点如下。第一,战后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经历了强调数量扩张、突出质量与能力、注重标准与专业、追求卓越四个阶段。二战后至1979年的“共识政治”时期,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主题是强调数量扩张。英国政府通过颁布《麦克奈尔报告》、《罗宾斯报告》和《詹姆斯报告》扩大了职前教师教育规模,提高了职前教师教育学术地位,确立了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一体化的培养路径。20世纪70年代保守党上台执政,受撒切尔主义意识形态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影响,英国政府通过颁布多个政策,拓宽注重实践的师资培训途径,制定能力本位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立多个职前教师教育督查机构,进而确立了质量与能力的职前教师教育政策主题。同时,中央政府逐渐加强对职前教师教育的控制,鼓励职前教师教育机构之间的市场化竞争。1997年新工党执政后,处于世纪之交的英国在“第三条道路”的指导下致力于提高基础教育标准与质量。为此,新工党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合格教师标准、拓展合格教师准入途径等政策确立了注重标准与专业的职前教师教育政策主题。2010年后,联合政府确立了培养“卓越教师”的发展方向,通过《培养下一代卓越教师》白皮书、《2012教师标准》和《卓越教师标准》的颁布实现了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卓越化。第二,1944至2015年,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内容从注重理论和数量转向注重实践和能力;从教师教育自治转向中央问责制;从注重能力转向基于标准;从基于标准转向追求卓越。导致政策发生上述变化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职前教师教育的掌控者:政府;职前教师培训权的争夺者:高等教育机构、中小学;自身利益的维护者:教师。此外,不同执政党、教师与中央政府,以及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之间的利益博弈直接导致了战后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变迁。第三,通过探讨战后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变迁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博弈,不难发现,实现职前教师教育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即构建职前教师教育领域多元平衡的发展格局。首先,应当倡导职前教师教育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中介机构、职前教师教育机构和中小学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配合。其次,追求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持续开发针对不同生源、多机构共同参与的教师培养模式。最后,实行职前教师教育生源选拔的多元化。

郭淼燚[3](2020)在《英国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研究(1997-2010) ——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是国际教育组织努力的目标,也是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政策取向。英国新工党将教师质量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通过系列教师教育政策推动教师教育发展。1997年至2010年,新工党在“第三条道路”的影响下,将教育发展作为政府的“第一核心要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英国政府不断修订中小学教师资格标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的核心素养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态度、相关职业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更新完善,关注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职后培训。新工党政府采取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措施推动了英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制度化和一体化进程。对英国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和研究,分析其成功经验,为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论文主要运用了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对新工党执政十三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进行分析。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缘起,论述教师教育的相关概念,对英国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阐述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列举与分析,阐述教师专业标准、相关辅助性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并对三个阶段的教师教育政策进行评价:以中小学教师职前发展为中心;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化。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论述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多元及新教师专业主义等因素对这一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主要分析评价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归纳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政策的渐进性和连续性,专业标准由统一向多层次化发展,以追求卓越为价值取向,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教师评价由发展性转向绩效等级。第五部分主要是基于对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政策的分析研究,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现状,归纳这一时期英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对我国的经验启示:优化教师专业标准,培育政策的实施机制,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钱国英[4](2013)在《国外教育督导制度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典型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督导制度及其基本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追溯了我国督导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了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督导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改进我国高校教育督导制度的建议。

李俊[5](2013)在《中美中小学教学督导的比较研究 ——以纽约州与上海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督导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2012年上海市教育督导工作要点》也指出要继续推进以课程领导力为重点的教学视督导工作。这些文件都表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教师是教学的直接执行者,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而作为指导教师的教学督导,对教学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督导的角度,比较纽约州与上海市在督导机构及其职能、督导人员和督导过程的异同点,总结出几点启示。希望能为中国的教学督导提供一些借鉴,帮助学校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这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教学督导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概念界定和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上海市教学督导研究,主要从督导机构及其职能;督导人员,包括人员的分类、任职资格和人员培训;督导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是美国纽约州教学督导研究,主要从督导机构及其职能;督导人员,包括人员的分类、任职资格和人员培训;督导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进行论述。第四部分是中美中小学教学督导的比较。从督导机构及其职能、督导人员和督导过程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第五部分是启示。

陈世瑶[6](2012)在《中美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度地方分权和多样化的教育制度决定了美国特殊的教育督导制度。美国的教育督导的特征在于其督导机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督导人员专兼职相结合,督导侧重于改进教学等。与美国不同,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更倾向于督政而非督学,在当下世界各国更为重视教育质量的背景下,我们应适当借鉴美国在教育督导方面的经验,改进督导方式,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具体主要从督导机构、督导职能、督导人员与督导方式四个维度对中美两国的教育督导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中国教育督导制度进行深入思考,为改善中国教学督导制度提供有益的启示。

杨令平[7](2012)在《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的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线图。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由于西北地区义务教育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低谷,因此毫无疑问,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攻坚部位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并发挥作用,但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既可能表现出积极的作为,也可能表现出消极的行为,从而使得政府既是加快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力量,同时也是延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源。因此,政府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是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综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文献法、比较分析、调查方法、理论分析等相关研究方法,以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政府行为的相关理论、政府行为的作用机理、内容和行为方式、评价标准、成效与问题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与分析,借鉴国外部分国家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提出了优化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思路与策略。本研究主要内容有:第一,梳理了相关理论。社会正义理论、一般均衡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政府职能理论、公共服务理论、政府行为扩张理论和官僚行为增长论构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厘定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边界。在系统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作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责任人的合理性,阐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作用机理、主要内容和行为方式。第三,建构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分析框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政府教育行为的内容和方式,明确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的行为方式定位,初步建构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第四,论证了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成效、问题及危害。选取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7个县,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和手段,对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考察与分析,描述了政府行为的主要成效,即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初步建立、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得以显着提升、教育均衡化水平明显提升。阐释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存在的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越位”与“缺位”现象明显、“政府悖论”现象和政府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严重等问题。分析了政府行为问题可能导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交易成本增加、寻租及腐败现象严重、公共政策失灵和虚假均衡发展等危害。第五,剖析了政府行为问题的成因。从公共管理学、新制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剖析了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指出导致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政府的“经济人动机”、政府的“有限理性”和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缺位是导致其行为问题的主要根源。第六,提出了政府行为优化的思路与策略。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优化是一个渐行渐进、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系统工程。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巴西和印度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优化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坚持科学、全面、均衡的治理理念,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具体标准是实现政府交易成本降低、政府理性得到增强、政府行为有效且有限、政府义务教育服务水平提高等。总体思路是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和城乡一体化之路。具体策略有:改善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社会保障条件,应消解城乡社会二元结构、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形成公民利益表达机制;进行制度创新与政府再造,应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建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官员考核制度、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管理体制机制;勘定政府行为边界,应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为效能提升的长效机制、加强政府监督机制建设。

曹爽[8](2011)在《英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督导》文中提出当今各国为应对新世纪的竞争已经将重点放在了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上。同时,基础教育也备受重视,各国纷纷把基础教育的改革视为重点并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要想发展壮大,从一个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要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然而,在基础教育中,教育决策、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的三大系统。在这三大系统中,教育督导对教育决策和教育行政提供了有效地监督、反馈和指导,是国家教育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我国现行的教育督导制度对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仍处于探索时期,许多规定尚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完善和健全教育督导制度,颁布更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条例》是我国教育督导实践发展的必然诉求。其中参照国外的教育督导制度,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可以为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力的依据。这就需要研究者深入研究、探索两国教育督导制度发展历程中的异同点,根据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总结经验,为完善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提供借鉴。本文主要探讨了英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督导的实施。重点从英国教育督导的产生和发展、性质与意义、目的与职能、方针、机构与人员、评价指标、程序和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总结了几点启示。首先,要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视,是教育督导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要加强督导立法,完善督导法律法规;第三,应设立独立的督导机构,并明确各级督导机构的职责;第四,要严格选拔督导工作人员,保证督导队伍的质量;第五,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重要作用。第六,在教育督导过程中,应广泛吸收各级人士的参与;最后,要重视督导工作的反馈作用,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

赖秀龙[9](2011)在《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截止2000年底,我国已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义务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设施、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缩小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在各种教育资源中,师资队伍又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保障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正是基于义务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本文以县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位,从教育政策的视角出发研究区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以期通过均衡配置城乡、校际之间的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本文紧扣问题、原因、对策这三个主要方面,按照理论铺垫、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对策探寻的逻辑结构依次展开。据此,本文展开了以下研究:导言部分指出了师资配置不均衡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一根本问题,并对研究对象与范围进行了界定。通过对国内外师资均衡配置研究现状的分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空间和突破点。本部分还对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第一章,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理性思考。本章对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价值诉求、现实基础以及区域推进策略的政策意蕴等几个具有内在关联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性分析与思考。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应当坚持“城乡统一、协调发展”与“扶弱促强、共同发展”这两项基本价值原则。从现实情况来看,区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在政策法规、教育与实践等方面都有着比较坚实的基础,这为师资均衡配置政策议程的设立、政策目标的确定以及政策的顺利制定与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共性与差异等方面的关系,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制定与实施针对性强的政策。第二章,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问题。本章对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的内涵与特征、问题的严峻现实以及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是基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以及城乡、学校之间师资配置的客观情境,为了消除由教育利益、价值观念、教育规范的冲突以及义务教育发展的未来需求所引发的师资配置的不协调状态,由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并力图解决的教育问题。它具有主观性、关联性、历史性、教育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从现实来看,区域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数量、质量不均衡以及结构不合理等严峻问题。问题的存在对义务教育事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都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第三章,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本章对政策问题原因分析的框架以及基于教师管理与教师待遇两个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师资配置不均衡是由一系列客观原因造成的,概括来说,主要包括教师管理与教师待遇两个方面的原因。在教师管理上,教师任用制度、资格制度、培训制度等方面的不足或缺失是造成城乡、校际之间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在教师待遇上,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职业权利、福利等方面的待遇不高、差距悬殊成为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和障碍。第四章,国外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借鉴。本章对国外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措施以及几点启示进行了分析。国外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受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为解决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国外主要采取了命令、激励、能力建设、权威重组和劝告等不同的政策。国外的经验启示我们,师资均衡配置政策要取得实效必须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匹配性。第五章,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若干政策建议。本章从教师管理政策以及教师待遇政策的改革与完善两个方面提出了师资均衡配置的若干政策建议。从教师管理政策角度来说,应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在起点上控制师资水平的差距;强化教师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师编制标准;提高在职教师专业水平,逐步缩小师资差距;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师资配置;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从教师待遇政策角度来说,应创造良好环境,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提高工资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创新教师职业发展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实施“积极差别待遇”政策,提高教师福利。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做了整体性总结和反思,指出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实事求是,逐步推进,城乡、校际之间师资水平的差别就能不断缩小。

李小艳[10](2010)在《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美国教育督导制度历史梳理,总结了现在已经形成的先进的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笔者主要从美国历史、美国教育行政体制、美国文化和现代管理学理论等方面对美国的教育督导制度进行了解读,从而对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从对美国教育督导制度认知的分析,找出了一些可以为中国教育督导制度借鉴的东西,例如中国正在进行的教育“去行政化”。本研究主要分四部分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总论,主要就本研究的选题缘由、意义、内容以及以往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主要是梳理了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沿革。以美国教育督导人员逐步专业化为维度,结合美国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将美国教育督导制度分为美国早期的教育督导活动、专职教育督导人员的产生及其督导活动、美国现代教育督导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教育督导的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第三部分则是根据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总结了业已完备的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不足。面对其优势和不足,笔者尝试从国家历史、行政体制、美国文化、现代管理理论等方面对美国教育督导制度进行解读,从而了解了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独具特色的原因。虽然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有些共通的东西我们还是可以借鉴和利用的。因此,从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过程看中国的教育督导制度,笔者也读出了一些启示,如中国的教育督导活动也可以淡化其行政职能,更多的发挥其辅导、服务和咨询功能,从而也使学校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等等。

二、英、法教育督导制度及几点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法教育督导制度及几点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以邹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思路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基本研究思路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概念阐述与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中小学年轻教师
        2.1.2 激励
        2.1.3 激励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职能理论
        2.2.2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
        2.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第3章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效果
    3.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发展历程
        3.1.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创立与探索(1949-1992)
        3.1.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发展与创新(1993至今)
    3.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现状
        3.2.1 城市基本情况
        3.2.2 教师调查设计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4 激励需求分析
    3.3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3.3.1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确立
        3.3.2 基本的薪酬福利得到保障
        3.3.3 各项激励制度逐步规范化
第4章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4.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4.1.1 薪酬体系存在系列弊端
        4.1.2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4.1.3 考评标准不够科学规范
        4.1.4 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
        4.1.5 激励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
    4.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政府教育性经费投入不足
        4.2.2 教育资源分配缺乏均衡化
        4.2.3 刚性约束和监管措施乏力
        4.2.4 中小学教育督政落实困难
        4.2.5 教育激励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5章 国外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及其借鉴
    5.1 国外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分析
        5.1.1 日本
        5.1.2 德国
        5.1.3 美国
    5.2 发达国家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5.2.1 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5.2.2 建构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保障体系
        5.2.3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培训机制
第6章 优化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6.1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
        6.1.1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6.1.2 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6.1.3 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
    6.2 规范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
        6.2.1 健全教育行政执法机制
        6.2.2 加强完善政府服务机制
        6.2.3 加大教育行政监督力度
    6.3 建立健全教育监管和评价机制
        6.3.1 建立完整统一的教育监管体系
        6.3.2 进一步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
        6.3.3 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
    6.4 搞好学校激励管理制度建设
        6.4.1 搞好绩效工资提高教师综合收入
        6.4.2 多种形式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6.4.3 构建多元考评体系规范教师培养
    6.5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推进政府履职评价
        6.5.1 深化教育督导管理体制
        6.5.2 深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
        6.5.3 深化教育督导问责机制
    6.6 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激励方式
        6.6.1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6.6.2 激励过程中更加注重差异性
        6.6.3 塑造激励性文化环境促进共同成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情况调查结果
    附录3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4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情况访谈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二战后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性
        二、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独特性
        三、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教育政策
        二、职前教师教育政策
        三、利益相关者
        四、英国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英国教师教育的历史研究
        二、关于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研究
        三、关于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
        五、研究述评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政策分析法
    第六节 研究视角及思路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战后“共识政治”时期的职前教师教育政策
    第一节 “共识政治”时期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背景
        一、凯恩斯主义指导下的国家干预
        二、英国基础教育的广泛普及
        三、中小学师资数量和质量的欠缺
    第二节 强调数量扩张的职前教师教育政策
        一、《麦克奈尔报告》:扩大职前教师教育办学规模
        二、《罗宾斯报告》:提高职前教师教育学术地位
        三、《詹姆斯报告》:职前、入职与在职教师教育一体化
    第三节 “共识政治”时期职前教师教育政策中的利益博弈
        一、大学与教育学院的利益博弈
        二、不同执政党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二章 保守党政府时期的职前教师教育政策
    第一节 保守党政府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背景
        一、撒切尔主义与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二、经济危机爆发对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提出新诉求
        三、职前教师教育扩张与教师专业化运动的矛盾
    第二节 撒切尔执政时期:加强对职前教师教育课标的控制
        一、3/84通告:突出实践倾向的课程标准
        二、24/89通告:注重能力导向的课程标准
    第三节 梅杰执政时期:加强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全面控制
        一、ATS、LTS与 SCITT计划:拓宽师资供给途径
        二、9/92和14/93通告:强化职前课程标准监管
        三、《1992教育法》与《1994教育法》:设立师资培训监督机构
    第四节 保守党政府职前教师教育政策中的利益博弈
        一、新右派与教师意识形态的冲突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
        三、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利益博弈
第三章 新工党政府时期的职前教师教育政策
    第一节 新工党政府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背景
        一、“第三条道路”指导下的新工党改革
        二、“教育优先”对基础教育质量的要求
        三、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对教师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基于标准的职前教师教育政策
        一、不断完善合格教师标准
        二、拓宽合格教师准入途径
        三、保障合格教师标准实施
    第三节 新工党政府职前教师教育政策中的利益博弈
        一、新自由主义与教师意识形态的冲突
        二、教师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
第四章 联合政府时期的职前教师教育政策
    第一节 联合政府时期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背景
        一、联合政府的执政理念
        二、基础教育质量的持续下降
        三、经济危机导致高等教育财政补助紧缩
    第二节 追求卓越的职前教师教育政策
        一、《培养下一代卓越教师》:培养目标卓越化
        二、《教师标准》和《卓越教师标准》:培养标准卓越化
    第三节 联合政府职前教师教育政策中的利益博弈
        一、执政党与教师教育者意识形态的冲突
        二、教师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
第五章 战后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的审思
    第一节 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的利益相关者
        一、政府:职前教师教育的掌控者
        二、教育机构:职前教师培训权的争夺者
        三、教师:自身利益的维护者
    第二节 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的特征
        一、从注重理论和数量转向注重实践与能力
        二、从教师教育自治转向中央问责制
        三、从注重能力转向基于标准
        四、从基于标准转向追求卓越
    第三节 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变迁中的利益博弈
        一、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博弈
        二、教师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
        三、教育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3)英国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研究(1997-2010) ——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1.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教师教育
        2. 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诉求
        3. 为我国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提供借鉴
    (二) 相关概念界定
        1. 教师教育
        2. 教育政策
        3. 教师教育政策
        4. 教师专业标准
    (三) 文献综述
        1. 关于英国教师教育的相关研究
        2. 关于新工党时期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
        3. 关于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的相关研究
        4. 关于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研究
    (四) 研究价值
        1. 理论价值
        2. 现实意义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历史研究法
        3. 比较研究法
一、 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形成期的教师教育政策(1997-2001)
        1. 新工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政策背景
        2. 新工党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
        3. 推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政策
        4. 政策评价:以中小学教师职前发展为中心
    (二)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发展期的教师教育政策(2002-2006)
        1. 中小学教师面临国家教育发展新挑战
        2. 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3.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
        4. 政策评价: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
    (三)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期的教师教育政策(2007-2010)
        1. 应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2. 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3. 拓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路径
        4. 政策评价: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化
二、 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社会变革的新时代
        1. 第三条道路与政治变革
        2. 国际竞争与经济发展
        3. 人口移民与文化多元
    (二) 教师教育发展的新主题
        1. 世界范围内对教师教育的重视
        2. 英国新教师专业主义的盛行
三、 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的特点
    (一) 政策发展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二) 专业标准由统一向多层次化发展
    (三) 坚持以追求卓越为价值取向
    (四) 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
    (五) 教师评价由发展性转向绩效等级
四、 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 优化教师专业标准,把握教师教育政策重心
    (二) 培育政策实施机制,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
    (三)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工资标准
    (四) 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国外教育督导制度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高校教育督导制度的基本特点
    1.1 注重质量与效益
    1.2 注重适时改革
    1.3 注重督导的权威性和决策性
    1.4 注重督导法制化建设
2 我国教育督导的发展与困境
    2.1 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历程
    2.2 教育督导制度面临的困境
3 国外教育督导制度的启示
    3.1 落实督导职责, 加强教育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树立其权威性
    3.2 常规督导与专题督导工作相结合, 深化督导工作层次, 提高督导的时效性
    3.3 加紧设立独立督导机构, 提高教育督导的执行力

(5)中美中小学教学督导的比较研究 ——以纽约州与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方法
    三、 教学督导相关概念
        (一) 概念界定
第二章 上海市教学督导研究
    一、 督导机构及其职能
    二、 督导人员
        (一) 人员分类
        (二) 任职资格
        (三) 人员培训
    三、 督导过程
        (一) 准备阶段(督导前)
        (二) 实施阶段(督导中)
        (三) 反馈阶段(督导后)
第三章 美国纽约州教学督导研究
    一、 督导机构及其职能
    二、 督导人员
        (一) 人员分类
        (二) 任职资格
        (三) 人员培训
    三、 督导过程
        (一) 准备阶段
        (二) 实施阶段
        (三) 结果处理阶段
第四章 中美中小学教学督导的比较
    一、 督导机构及职能的比较
    二、 督导人员的比较
        (一) 督导人员素质
        (二) 督导人员资格认证
        (三) 督导人员培训
    三、 督导过程的比较
        (一) 教学督导目标分析
        (二) 教学督导内容分析
        (三) 教学督导方法分析
第五章 几点启示
    一、 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使其更加科学和高效
        (一) 完善教育督导机构组织
        (二) 发挥校长教学督导职能
        (三) 加强教育督导机构的教学督导职能
        (四) 创建良好的督导文化氛围
    二、 加强督导人员队伍建设,使其更加专业和精干
        (一) 健全督导人员素质要求
        (二) 实行督学资格证书制度
        (三) 加强督导培训
    三、 提升教育督导过程内涵,使其更加规范和实效
        (一) 减少教育督导“官僚化”,建立平等的督导关系
        (二) 完善教育督导内容,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三) 充分利用督导结果,加强督导反馈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美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美两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
    (一) 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
        1. 美国教育督导机构
        2. 中国教育督导机构
    (二) 教育督导的职能
        1. 美国教育督导的职能
        2. 中国教育督导的职能
    (三) 教育督导人员的选拔
        1. 美国教育督导人员的选拔
        2. 中国教育督导人员的选拔
    (四) 教育督导方式
        1. 美国教育督导方式
        2. 中国教育督导方式
二、两国比较对我们的启示
    (一) 督政为主, 督学为本, 实现督政与督学相结合
    (二) 督导机构要坚持独立性
    (三) 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7)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重视和发展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能
        1.1.2 公平与质量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
        1.1.3 西北地区县域已成为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1.3.2 关于政府行为研究
        1.3.3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基本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西北地区
        1.5.2 县域
        1.5.3 义务教育及县域义务教育
        1.5.4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5.5 政府行为
    1.6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政府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分析
        2.1.1 社会正义理论
        2.1.2 一般均衡理论
        2.1.3 非均衡理论
    2.2 政府行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影响与制约的理论
        2.2.1 政府的本质和职能理论
        2.2.2 公共服务理论与义务教育发展
        2.2.3 政府活动扩张论(“瓦格纳法则”)
        2.2.4 官僚行为增长论
    2.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分析
        2.3.1 提供均衡与公平的义务教育是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需要
        2.3.2 提供均衡与公平的义务教育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公共职能
        2.3.3 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是其均衡发展的主要责任人
    2.4 政府行为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机理
        2.4.1 政府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规划者
        2.4.2 政府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度的提供者
        2.4.3 政府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的推进者
        2.4.4 政府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的考核者
第3章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分析框架
    3.1 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为的内容
        3.1.1 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为的特征
        3.1.2 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为的类型
        3.1.3 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为分析
    3.2 各级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为方式定位
        3.2.1 中央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方式定位
        3.2.2 省级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方式定位
        3.2.3 市级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方式定位
        3.2.4 县级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方式定位
        3.2.5 乡镇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方式定位
    3.3 政府义务教育行为评价体系的构建
        3.3.1 国内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行为的评价
        3.3.2 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为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3.3.3 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为指标体系的架构
        3.3.4 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为指标体系的说明
第4章 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
    4.1 政府行为的具体成效
        4.1.1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初步建立
        4.1.2 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4.1.3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着成绩
        4.1.4 教育均衡化水平明显提升
    4.2 政府行为问题及表象
        4.2.1 发展战略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4.2.2 “越位”与“缺位”行为并存
        4.2.3 “政府悖论”现象严重
        4.2.4 政府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明显
    4.3 政府行为问题的危害
        4.3.1 交易成本增加
        4.3.2 寻租及腐败现象严重
        4.3.3 公共政策失效
        4.3.4 虚假均衡发展
第5章 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问题的成因探析
    5.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的制约
        5.1.1 经济基础薄弱,导致教育事业发展资源少
        5.1.2 民生建设水平低,导致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5.1.3 人口文化素质落后,导致义务教育发展起点低
    5.2 “路径依赖”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5.2.1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导致发展体制僵化
        5.2.2 对行政机制的路径依赖导致运行机制缺乏活力
        5.2.3 对上级制度的路径依赖导致地方政策缺乏创新性
    5.3 “经济人”动机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5.3.1 政府各级部门及地方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5.3.2 官员及工作人员极度追求个人利益
    5.4 “有限理性”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5.4.1 政府官员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有限性
        5.4.2 政策制定信息渠道的有限性
        5.4.3 决策机制的有限性
    5.5 相关法律制度缺位对政府行为的制约
        5.5.1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政府行为边界模糊
        5.5.2 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政府行为随意性较大
        5.5.3 政策执行不力导致政府行为效能不高
第6章 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政府行为优化的思路与策略
    6.1 国外教育公平进程中政府行为的借鉴及启示
        6.1.1 发达国家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中的政府行为
        6.1.2 发展中国家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6.1.3 国外政府推进教育公平行为的借鉴与启示
    6.2 政府行为优化的总体目标及思路
        6.2.1 政府行为优化的总体目标
        6.2.2 政府行为优化的效率标准
        6.2.3 政府行为优化的总体思路
    6.3 政府行为优化的具体策略
        6.3.1 改善社会保障条件
        6.3.2 制度创新与政府再造
        6.3.3 勘定政府行为边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结论
    7.2 可能的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英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督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概念界定
    (四) 研究方法
二、英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的具体实施
    (一) 学校教育督导的产生与发展
    (二) 学校教育督导的法律定位
    (三) 学校教育督导的机构与工作人员
    (四) 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督导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五) 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督导的程序
    (六) 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督导的特点
三、英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督导对我国学校教育督导的启示
    (一) 我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督导的现状
    (二) 对我国学校教育督导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9)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确定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述评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二、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价值诉求
        一、城乡统一,协调发展
        二、扶弱促强,共同发展
    第二节 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现实基础
        一、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法规基础
        二、师资均衡配置的教育基础
        三、师资均衡配置的实践基础
    第三节 区域推进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意蕴
        一、贯彻落实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法规
        二、奠定全面实现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目标的基础
        三、适应区域教育发展的特性
第二章 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问题
    第一节 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的内涵与特征
        一、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的内涵
        二、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的特征
    第二节 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的严峻现实
        一、师资配置的数量不均衡
        二、师资配置的质量不均衡
        三、师资配置的结构不合理
    第三节 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的影响
        一、对义务教育的不利影响
        二、对学校的不利影响
        三、对教师的不利影响
        四、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第三章 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关于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原因分析的两点思考
        一、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原因分析的基本观点
        二、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原因分析的框架构建
    第二节 基于教师管理的师资配置不均衡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任用制度与师资配置不均衡
        二、教师资格制度与师资配置不均衡
        三、教师的培训与师资配置不均衡
    第三节 基于教师待遇的师资配置不均衡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师资配置不均衡
        二、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师资配置不均衡
        三、教师的职业权利与师资配置不均衡
        四、教师的福利待遇与师资配置不均衡
第四章 国外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借鉴
    第一节 国外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时代因素影响政策的发展与变迁
        二、政治因素影响政策的制定方式、目标确立以及方案选择
        三、经济因素影响政策的启动并为其提供物质条件和保障
        四、文化因素影响政策的具体形式并使其呈现差异性
        五、教育因素影响政策的内在发展动力
    第二节 国外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经验
        一、师资均衡配置的命令政策
        二、师资均衡配置的激励政策
        三、师资均衡配置的能力建设政策
        四、师资均衡配置的权威重组政策
        五、师资均衡配置的劝告政策
    第三节 国外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几点启示
        一、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科学性
        二、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系统性
        三、师资均衡配置政策的匹配性
第五章 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若干政策建议
    第一节 教师管理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一、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在起点上控制师资水平的差距
        二、强化教师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师编制标准
        三、提高在职教师专业水平,逐步缩小师资差距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师资配置
        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
    第二节 教师待遇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一、创造良好环境,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二、提高工资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三、创新教师职业发展机制,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四、实施"积极差别待遇"政策,提高教师福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后记

(10)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本研究的目的
        (二) 本研究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视角
        (三) 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教育督导
        (二) 教育督导的工作范围和职责
        (三) 教育督导和教育管理、教学督导的区别
第二部分 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美国早期教育督导
        (一) 美国早期的教育督导活动
        (二) 美国早期教育督导的特点
    二、专职教育督导人员的产生及其督导活动
        (一) 学校督导长
        (二) 学校校长的督导身份
        (三) 学科督导员
    三、美国现代教育督导
第三部分 解读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美国历史对其教育督导制度的影响
    二、美国教育行政体制对教育督导制度的影响
    三、美国文化对其教育督导制度的影响
    四、现代管理学理论对美国教育督导的影响
        (一) 科学管理理论对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影响
        (二) 人际关系理论对美国教育督导的影响
        (三) 绩效责任管理理念对美国教育督导的影响
第四部分 现代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教育督导制度发展的启示
    一、美国教育督导制度形成的特点
        (一) 美国教育督导阵容整齐,规模庞大
        (二) 美国对教育督导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三) 美国教育督导方式灵活、方法多样
    二、对中国教育督导制度发展的启示
        (一) 转变政府职能,使教育督导发挥更多的辅导、服务和咨询功能
        (二) 切实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三) 教育督导人员要深度介入学校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英、法教育督导制度及几点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以邹平市为例[D]. 杨秋兰. 山东大学, 2020(12)
  • [2]二战后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D]. 黄蓝紫.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英国新工党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研究(1997-2010) ——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考察[D]. 郭淼燚.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国外教育督导制度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 钱国英.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3(04)
  • [5]中美中小学教学督导的比较研究 ——以纽约州与上海市为例[D]. 李俊.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1)
  • [6]中美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研究[J]. 陈世瑶. 教育观察, 2012(05)
  • [7]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杨令平. 陕西师范大学, 2012(10)
  • [8]英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督导[D]. 曹爽. 辽宁师范大学, 2011(05)
  • [9]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 赖秀龙.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10]美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发展研究[D]. 李小艳. 四川师范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英法教育督导制度及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