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高校“两课”建设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唐亮[1](2020)在《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逻辑与实践路径》文中认为公安院校类属普通高等院校范畴,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全局导向中顺势而进;公安院校培养人民警察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突出特性。"课程思政"建设价值目标"政治认同"的第一指向,与公安院校"政治建校、政治育警"的核心理念达成一致。共性与个性的耦合,决定了公安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必然性,决定了通过课堂内外的思政要素挖掘、导入继而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可操作性。
李文博[2](2017)在《关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途径的探析》文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跟随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做出相应的调整,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更加完善。文章概述了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相应的问题,并从充分利用"两课"工作体制、构建"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几点出发,对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途径进行了探析。
李燕[3](2016)在《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等地先后发生了一些骚乱行为,西方媒体也急忙将焦点对准了拉萨和达赖集团,对中国妄加批评;与此同时,奥运火炬传递中受到国外“藏独”分子的破坏与阻挠。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这个人们印象中神秘、圣洁、几乎与世隔绝的地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什么西方势力对西藏问题表示出如此大的兴趣?为什么藏独势力如此猖狂?如何看待新时期的西藏问题?这些不但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西藏的政治地位也日益突显。习近平指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的和谐发展、社会稳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如何统一认识,加快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增强其吸引力与感召力,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相比较其他民族地区,西藏地区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值得关注和研究,论文从研究阐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作为出发点,梳理了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划分了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到2015年西藏第六次工作座谈会之前的四个阶段,通过此过程中我党关于西藏地区各项方针政策的践行情况,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取得的主要经验,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借鉴。为了充分了解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论文主要采用了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西藏群众、党员、大学生群体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度、社会现状的满意度、重大历史事件和政策的认知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总体上看,西藏地区群众、党员、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状况比较满意,赞同党和国家在西藏的各项方针政策;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知但了解不深、不够全面;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元化对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日益突出,西方敌对势力和达赖集团分裂势力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另外伴随着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党中央对西藏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的搭建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制约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因素也有很多,其中经济文化水平的相对落后,社会转型期矛盾增多,以及落后风俗习惯和封建农奴思想残余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不容忽视。论文特别分析了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特殊困难,有宗教因素的影响;国外“西化”、“分化”势力的干扰;达赖分裂势力的捣乱等,并以此为依据,深入探讨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策略。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必须准确把握大众化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引导藏传佛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推进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北京警察学院"两课"教学课题组[4](2014)在《当前加强公安院校“两课”教学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公安院校"两课"教学是我国公安高等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受公安工作特殊性的影响,公安院校"两课"教学与普通高校"两课"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探讨这些特点及优势,有助于深化对公安院校"两课"教学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种种方法,为"两课"教学的更好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刁纯志[5](2008)在《改革开放初中期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回顾三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初、中期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全面展示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显着成绩,对进一步系统总结经验教训,更有效地推进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珑[6](2006)在《对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公安院校由于其特殊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更应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陈立川[7](2006)在《强化九个意识,努力开创公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文中提出开创公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应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要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强化“阵地”意识、育人意识、以人为本意识、“三贴近”意识、实践教育意识、“载体”意识、养成教育意识、为人师表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
孙明山[8](2005)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中研究说明
陈明珍,张爱国[9](2004)在《公安院校“两课”教学的困境与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公安院校“两课”教学在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对云南警官学院“两课”教学的调研 ,发现“两课”教学的现存问题。本文拟从改进“两课”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索 ,以达到提高“两课”教学效果为目的。
陈凯[10](2004)在《加强“三贴近”改进公安院校的“两课”教育》文中提出
二、公安高校“两课”建设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安高校“两课”建设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逻辑与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二重必然性 |
(一)公安院校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要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
(二)公安院校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
二、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课堂内外的实践路径 |
(一)深化堂内课程认识,破除“思政课程”的“孤岛效应” |
1.认清“思政课程”痼疾,提高“显性思政”的教学能效 |
(1)明确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
(2)认清课程教学主体责任。 |
2.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推进“隐性思政”的德行教育 |
(1)正确认识“课程资源”观。 |
(2)时刻把握立德树人主线。 |
(二)练就堂外课程功夫,增强“课程思政”的精神吸引 |
1.提升教学“生活化”本领,搞活“课程思政”建设 |
(1)课程教学主体的“生活化”回归。 |
(2)提高教学主体“生活化”的本领。 |
2.拓展“课程思政”社会实践渠道,提升人民警察职业认同 |
(1)深刻认识警察职业的“政治认同”。 |
(2)“课程思政”社会实践的具体渠道。 |
三、结束语 |
(2)关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途径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概述 |
(一) 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 |
(二)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
1. 国际格局与政治思潮变化的多样性 |
2. 社会中的消极因素 |
3. 网络时代的信息多元化 |
4. 公安院校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
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 实践的自觉性差 |
(二) 思想政治队伍建设薄弱 |
(三) 思想政治工作多元化 |
(四) 思想政治工作乏味 |
(五) 管理工作不严格 |
三、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途径 |
(一) 采用“两课”工作体制 |
1. 丰富“两课”内容 |
2. 创新“两课”课堂 |
3. 建立科学的“两课”工作评价体系 |
(二) 构建“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 |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四、结语 |
(3)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价值 |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
(二)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
(三)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现状 |
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基本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内容结构与研究突破 |
(一)内容结构 |
(二)研究突破 |
(三)研究局限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理论问题 |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背景 |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党的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
(二)思想文化多元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挑战 |
(三)信息网络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冲击 |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含义 |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征 |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 |
三、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原则 |
(二)必须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 |
(三)必须坚持宣传中的开放性与应时性相结合原则 |
(四)必须坚持突出“四个认同”教育和践行的原则 |
第二章 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与经验 |
一、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历程 |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认识阶段(1951 年—1966 年) |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曲折发展时期(1966 年—1978 年) |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拓创新时期(1978 年—2012 年) |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推进阶段(2012 年—至今) |
二、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保障 |
(一)党的治藏方略日臻成熟,提供了明确的思想基础 |
(二)优惠政策加快西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三)旗帜鲜明开展反分裂斗争,创造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
(四)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
(五)教育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
三、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经验 |
(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谋利益 |
(二)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的关系 |
(三)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和开展反分裂斗争 |
(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途径 |
(五)党的各级组织在推进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三章 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
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武器 |
二、维护西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
(一)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 |
(二)西藏地区特殊性增加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难度 |
三、有利于维护西藏地区和谐与稳定 |
(一)达赖集团是影响西藏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 |
(二)西藏地区社会治安出现新的趋势 |
(三)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上还有较大差距 |
(四)思想阵线工作上的一些偏差影响西藏稳定 |
四、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第四章 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分析--以那曲为例 |
一、那曲地区群众思想情况 |
(一)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
(二)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分析 |
二、那曲地区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 |
(一)那曲党员基本情况 |
(二)党员信仰宗教问题 |
(三)党员信仰宗教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西藏大学生思想状况 |
(一)大学生调查基本情况 |
(二)主要调查内容 |
(三)西藏大学生总体思想状况 |
(四)影响西藏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原因分析 |
第五章 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 |
一、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基础 |
(一)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地的大力支持创造了现实基础 |
(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三)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
(四)多维立体传播平台为大众化创造了条件 |
二、西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 |
(一)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
(二)总体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
(三)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纠纷增多 |
(四)落后风俗习惯和封建农奴制思想残余的干扰 |
第六章 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困难 |
一、文化多元化发展导致的冲击 |
(一)文化的多元性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挑战 |
(二)网络文化对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 |
二、宗教信仰的普遍性与复杂性 |
(一)西藏宗教概述 |
(二)西藏宗教的主要特点 |
三、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日益明显 |
(一)地缘政治概述 |
(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 |
四、达赖集团分裂势力仍是西藏社会稳定的主要威胁 |
(一)达赖问题的由来 |
(二)达赖集团分裂活动的主要方式 |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达赖集团策划发生的几起骚乱 |
第七章 西藏地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建议 |
一、建立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
(一)打造专业化队伍,为西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组织保证 |
(二)构建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动力机制 |
二、必须准确把握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和形式 |
(一)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 |
(二)结合民族特点采取大众能接受的方式 |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发挥好不同主体的作用 |
(一)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大众”的作用 |
(二)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
(三)积极发挥西藏高校的主平台作用 |
(四)高度重视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 |
四、引导藏传佛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一)藏传佛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能性 |
(二)引导藏传佛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五、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推进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一)充分利用广播、影视等传统传播媒介的作用 |
(二)大力推进互联网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
(三)要充分重视手机等移动媒介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当前加强公安院校“两课”教学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安院校“两课”教学的特点 |
(一) 鲜明的政治教育功能与政治建警方针的高度契合 |
(二) 鲜明的政治教育功能对公安工作责任与使命的积极回应 |
(三) 鲜明的政治教育功能对警务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固化 |
二、公安院校“两课”教学的优势 |
(一) 严格的纪律作风带动良好的校风与学风 |
(二) 在政治建警方针指导下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普遍较高 |
(三) 学校形成的育人合力进一步加大了“两课”的教育效果 |
三、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
(一) 以鲜明的职业特点为导向, 充分发挥“两课”德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为学生未来从警打牢坚实的政治基础 |
(二) 以鲜明的政治态度与高度的敬业精神提升公安院校“两课”教师的职业素养 |
1. 鲜明的政治态度 |
2. 高度的敬业精神 |
(三) 探索有益于学生学好“两课”的教学方法 |
1.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
2. 进一步丰富“两课”课堂授课方式 |
(6)对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
(一) 国内外形势的急骤变化, 对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 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增添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
(三) 新的历史条件下, 大学生出现的世界观、 |
二、公安院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探讨 |
(一) 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
(二) 坚持政治建警, 加强警务化管理, 努力培养祖国的忠诚卫士 |
(三) 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
(四)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采取切实措施, 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
(五)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努力做到心理品质教育与良好个性培养的统一 |
(六) 重视和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优化育人环境, 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
(7)强化九个意识,努力开创公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1. 政治建校、铸忠诚警魂,强化“阵地”意识。 |
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育人意识。 |
3.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以人为本意识。 |
4. 加强学风建设,强化“三贴近”意识。 |
5. 坚持 (学) 校 (公安) 局结合,强化实践教育意识。 |
6.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载体”意识。 |
7. 严格警务化管理,强化养成教育意识。 |
8. 加强师德建设,强化为人师表意识。 |
9. 坚持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意识。 |
(8)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年来,公安院校坚持政治建校方针,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合格的公安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
(一)在教育内容方面 |
(二)在教育方式方面 |
(三)在教育保障方面 |
二、全面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公安院校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一)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努力培养政治上忠诚可靠的公安专门人才 |
(二)突出抓好课程建设,努力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
(三)突出抓好思想教育的方法创新,努力拓宽富有公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
(四)突出抓好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
(五)突出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制度建设,努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公安院校正规化建设,努力提高公安院校办学质量 |
(一)要合理定位、突出特色 |
(二)要科学规划办学规模 |
(三)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四)加强对公安院校的领导和管理 |
四、公安高校“两课”建设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逻辑与实践路径[J]. 唐亮. 武警学院学报, 2020(02)
- [2]关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途径的探析[J]. 李文博.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09)
- [3]西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实问题研究[D]. 李燕. 兰州大学, 2016(06)
- [4]当前加强公安院校“两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 北京警察学院"两课"教学课题组.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4(05)
- [5]改革开放初中期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 刁纯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
- [6]对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陶珑.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4)
- [7]强化九个意识,努力开创公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J]. 陈立川.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 [8]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孙明山. 公安教育, 2005(05)
- [9]公安院校“两课”教学的困境与改革探索[J]. 陈明珍,张爱国.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4(04)
- [10]加强“三贴近”改进公安院校的“两课”教育[J]. 陈凯. 公安教育, 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