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102例心电图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春明,吕成荣,那爱国,赵山[1](2020)在《利培酮联合阿立派唑治疗监狱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QTc间期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监狱中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QTc间期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4月-2018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68例,联合组69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联合组采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PAN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QTc间期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6,P>0.05);联合组治疗1、2、3个月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87、7.463、11.817,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利培酮单一治疗,利培酮与阿立派唑联合治疗监狱中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QTc间期影响不明显。
高慧敏[2](2020)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7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50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程、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入院时、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心电图和心肌酶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组(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喹硫平组、阿立哌唑组、氨磺必利组和齐拉西酮组)均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以缺血性变化(ST-T改变、T波改变、ST段改变)最为常见,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QTc间期延长和心律不齐。氯氮平组心率在2周末升高,奥氮平组、阿立哌唑组在4周末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8周(F=5.841,P=0.003;F=4.195,P=0.009;F=3.108,P=0.017);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患者心率自2周末出现降低,一直持续到8周末(F=7.256,P=0.001;F=8.293,P=0.000);奥氮平组、喹硫平组、齐拉西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患者心率无明显变化。氯氮平组、氨磺必利组、喹硫平组和齐拉西酮组患者,QTc间期自2周末出现延长,一直持续到8周末(F=3.582,P=0.014;F=6.115,P=0.000;F=5.865,P=0.001;F=9.043,P=0.000)。氯氮平组出现缺血性改变的几率最高,阿立哌唑组最低,其它依次是奥氮平组>利培酮组>齐拉西酮组>喹硫平组>氨磺必利组(χ2=149.261,P=0.000)。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改变(χ2=6.973,P=0.008),55岁以上较55岁以下患者容易发生缺血性改变(χ2=4.419,P=0.035)。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CK值2周末、4周末轻度升高(F=2.629,P=0.032;F=3.673,P=0.009;F=3.293,P=0.012),6周末恢复正常水平;氨磺必利组HBDH 2周末、4周末升高,6周末恢复正常(F=3.593,P=0.012);奥氮平组AST 4周末开始增高,一直到8周末(F=6.779,P=0.000)。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较喹硫平组、阿立哌唑组、齐拉西酮组出现心肌酶异常几率高(χ2=48.04,P=0.000);男性和女性之间发生心肌酶异常无明显差别(χ2=0.776,P=0.378);年龄≥55岁患者容易发生心肌酶异常(χ2=8.854,P=0.002)。病程无论长短,缺血性改变、心肌酶异常发生几率无显着差别(χ2=0.896,P=0.573;χ2=1.296,P=0.227)。结论:7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缺血性改变最为常见,其次是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QTc延长和心律不齐。其中,氯氮平最易引起心动过速和缺血性改变,利培酮、氨磺必利最易引起心动过缓;齐拉西酮、氨磺必利、喹硫平、氯氮平最易引起QTc间期延长。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对心肌酶有一定影响,其中氯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对心肌酶影响具有可逆性,而奥氮平在观察期间对心肌酶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心肌酶无明显影响。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心电图异常,55岁以上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电图和心肌酶异常,病程对心电图和心肌酶无明显影响。
张荻娅[3](2019)在《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自拟珠母导痰汤切入探究中药方剂在精神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目前精神分裂症没有理想治法的条件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1)观察中药组方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并对自拟珠母导痰汤进行配伍分析。(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通过梳理珠母导痰汤各味药物所包含的化学成分、产生作用的靶标及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疾病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珠母导痰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期间(最迟入院时间2018年9月)在院的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主管医师中医和西医执业类别的不同,分为中医执业医师观察组40例,西医执业医师对照组40例,在同一病房住院治疗观察。观察组予以中药组方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SGAs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SGAs口服。患者入院时间有先后差异,但住院治疗观察均满20周。采用权威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疗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使用国际认可并普通应用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评估工具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疗效、BPRS评分、血脂四项水平的变化。统计相关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对自拟珠母导痰汤进行配伍分析。(2)综合检索TCMSP、Pub Chem等在线数据库系统,收集珠母导痰汤10味中药对应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收集到的有效化学成分找出对应的作用靶标,构建多成分-多靶标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在OMIM、CTD数据库中利用精神分裂症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评分较高的基因数据。运用Cytoscape3.2.1软件,将疾病基因与成分作用靶点基因进行映射,得到珠母导痰汤-精神分裂症核心作用靶点。结果:(1)证候有效率比较:治疗20周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72.5%,观察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RS总评分比较:治疗20周后,对两组BPRS总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总评分35.21±5.718,20周后总评分28.54±5.758;对照组:治疗前总评分35.13±5.832,20周后总评分30.79±5.639),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评分,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BPRS分类评分比较:治疗20周后,对两组BPRS分类评分进行比较,在敌对性指标评分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变化幅度相当;在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四项指标评分中,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四项水平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前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仅观察组甘油三酯水平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拟珠母导痰汤具有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2)珠母导痰汤共计包含珍珠母、甘草、陈皮、茯苓、法半夏等10味中药材,收集到520种化学成分,可作用于8257个靶标,包含肿瘤坏死因子(TNF)、炎症反应因子IL6、IL13、IL8、IL2、多巴胺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谷氨酸受体等653种不同类型的靶点;对成分-靶点网络进行分析,取degree值大于30作为筛选条件,得到核心靶点;成分靶标与疾病基因映射,得到98个相关靶点基因。结论:(1)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SGAs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可提高BPRS量表评分变化幅度,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临床证候,减轻脂代谢异常。(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与文献研究报道内容基本一致,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靶点以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最多,其次为5-HT2受体拮抗剂、钠离子通道(SLC6A4)、肾上腺素受体、GABA受体、NMDA受体等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靶标。本研究选取珠母导痰汤各种有效化学成分作为物质基础,拟阐明其通过作用相应的靶点通路,从而起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为后续进行探索性研究提供基础。(3)目前本病诊断及评估尚无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方面的公认指标,本研究在各项检验报告中亦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除BPRS量表外客观指标的特异性改变。
秦丽颖[4](2018)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后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后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病的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剂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每天给予6 mg的剂量,研究组患者每天给予3 mg的剂量,两组患者均维持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异常情况。结果利培酮不同剂量在治疗3个月后均可以引起心电图异常,40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12例,占比例为30.00%,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异常9例,异常率为45.00%,研究组患者中异常3例,异常率为15.00%,两组异常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12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T波改变3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律不齐2例。对照组9例心电图异常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4例,研究组3例心电图异常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例,两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735);对照组9例患者中,> 40岁者6例,≤40岁者3例,研究组3例患者中年龄均为> 40岁,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248)。结论采用利培酮每天3 mg的剂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心电图影响较小,且性别与年龄与产生的异常情况无关。
纪晓斌[5](2018)在《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通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合分析比较无抽搐电休克(MECT)与利培酮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ECT组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利培酮通组应用利培酮通治疗。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结果 MECT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利培酮通组为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C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利培酮通组为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MECT组较利培酮通组降低更明显(P<0.05),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与利培酮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相当。
应文琦,王端卫[6](2018)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影响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诊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利培酮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阿立哌唑药物治疗,持续治疗8周,在用药后第4周、第8周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均出现异常,主要表现在窦性心律失常、T-波改变,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室性期前收缩等,且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第4周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3.3%、24.4%,第8周时,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3.3%、46.7%。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均有所增加,但同期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利培酮对患者的心电图影响较小,对于伴有心脏疾病患者的安全性更高,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张文熙[7](2018)在《利培酮对首发首治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QTc间期延长被认为是药物所致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性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乃至心脏猝死的一个重要指征。目前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引起QTc间期延长,心律不齐,尤其对于短期疗程的患者可发生TdP导致猝死,但相关研究内容较少。本研究着重于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于首发首治精神分裂症(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FES)患者QTc间期的影响,研究个体选为年龄偏低的FES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年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因素,首治减少了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或者抗抑郁药物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故本研究可信度高。目的深入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首治(Drug-na?ve)FES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确诊为FES的患者且从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纳入研究对象。将入院后以利培酮为单一用药或者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建立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Drug-na?ve FES患者使用利培酮后30天内动态检测的三次心电图,第一次是基线治疗未开始时,第二次是药物治疗约两周时,第三次是药物治疗约四周时。提取其QTc间期数值用来探索FES患者中利培酮与QTc间期延长的关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这三组数值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异常QTc间期延长的数量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Repeated Measures ANOVA)对用药方式,年龄,性别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结果显示使用利培酮治疗2周及4周后QTc间期与基准线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43,p=0.002)。2.本研究还对QTc间期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按照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结果显示用药方式不同的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81),证明治疗方式对QTc间期无影响;按照性别不同分组:女性和男性,结果得知性别不同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说明女性对QTc间期有影响,女性患者服用利培酮后更容易发生QTc间期延长;按照年龄不同分为组:≥30组和<30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年龄≥30的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时易发生QTc间期延长。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利培酮治疗会导致Drug-na?ve FES患者QTc间期延长,女性及年龄≥30的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的可能性更大,用药方式差异对其无显着影响。
王磊,王魁元,肖剑文[8](2017)在《利培酮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利培酮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使用对患者QTc间期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7年2-5月来本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胶囊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培酮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QTc间期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QTc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延长,治疗2、3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QTc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延长,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QTc都有所延长,但在治疗3周后研究组比对照组延长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QTc间期延长率34.0%显着高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与对照组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利培酮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延长效果较为显着,但心率失常风险增高,临床中医师要特别注意。
安孝群,陈优,伍毅[9](2012)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每组30例,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4、8周进行PANSS、SANS和TESS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SANS各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4、8周时,阿立哌唑组意志缺乏、注意障碍两项因子分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其他因子评分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几乎不导致体重增加及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但前者对意志缺乏及注意障碍的改善更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阿立哌唑是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理想药物。
宋百丽,李聪慧,王清香[10](2009)在《利培酮配合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利培酮配合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70例,分别运用利培酮治疗、利培酮配合MECT治疗,用PANSS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共观察12周。结果:利培酮治疗组有效率为68.57%,显效率为48.57%;利培酮配合MECT治疗组有效率为82.86%,显效率为54.28%;2组在1、4、12周时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TESS评分均不大于4,两种方法疗效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利培酮配合MECT对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可在临床上使用。
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102例心电图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102例心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利培酮联合阿立派唑治疗监狱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QTc间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QTc间期比较 |
3 讨论 |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排除及终止试验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终止试验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治疗方法 |
4.2 网络药理学数据收集方法 |
4.3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处理 |
6 临床资料分析 |
7 研究结果 |
7.1 中医证候标准有效率比较 |
7.2 BPRS量表总分评分比较 |
7.3 BPRS量表分类评分比较 |
7.4 两组血脂四项治疗前比较 |
7.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比较 |
7.6 观察组患者案例举隅 |
7.7 珠母导痰汤-精神分裂症作用靶点 |
8 讨论 |
8.1 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治 |
8.2 自拟珠母导痰汤药物组成分析 |
8.3 精神分裂症西医诊断 |
8.4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分析 |
8.5 服药依从性分析 |
8.6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标准(北京海斯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监制) |
观察组患者案例举隅相关检查报告 |
主要缩略词表 |
综述 精神分裂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后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情况: |
2.2 比较两组不同性别和年龄心电图异常: |
3 讨论 |
(5)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通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两组PANSS量表评分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影响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统计 |
2.2 心电图变化情况与服药时间关系 |
3讨论 |
(7)利培酮对首发首治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临床资料收集 |
1.2.2 研究工具 |
1.2.3 具体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1.1 人口统计学基本资料 |
2.1.2 血压 |
2.1.3 体重 |
2.1.4 联合药物治疗 |
2.2 利培酮对QTc间期的影响 |
2.2.1 QTc间期比较 |
2.2.2 异常QTc间期延长比较 |
2.2.3 QTc间期增长趋势 |
2.3 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 |
2.3.1 用药方式 |
2.3.2 性别 |
2.3.3 年龄 |
3 讨论 |
3.1 利培酮对患者身体指标的影响 |
3.1.1 Drug-na?veFES患者一般资料 |
3.1.2 对血压的影响 |
3.1.3 对体重的影响 |
3.2 利培酮对QTc间期的影响 |
3.2.1 利培酮可导致QTc间期延长 |
3.2.2 利培酮导致异常QTc间期延长 |
3.3 影响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 |
3.3.1 用药方式因素 |
3.3.2 性别因素 |
3.3.3 年龄因素 |
4 结论 |
5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利培酮及其他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利培酮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QTC变化对比分析 |
2.2 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QTc间期延长率对比分析 |
2.3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对比分析 |
3 讨论 |
(9)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见表1) 。 |
2.2 两组疗效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SANS各因子评分比较 (见表2) 。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四、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102例心电图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利培酮联合阿立派唑治疗监狱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QTc间期的影响[J]. 孙春明,吕成荣,那爱国,赵山.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1)
-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D]. 高慧敏. 济宁医学院, 2020(03)
- [3]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D]. 张荻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后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J]. 秦丽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18(32)
- [5]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通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比较[J]. 纪晓斌. 慢性病学杂志, 2018(06)
- [6]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影响的对比分析[J]. 应文琦,王端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08)
- [7]利培酮对首发首治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D]. 张文熙. 新乡医学院, 2018(11)
- [8]利培酮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J]. 王磊,王魁元,肖剑文. 中国医学创新, 2017(31)
- [9]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J]. 安孝群,陈优,伍毅. 四川精神卫生, 2012(04)
- [10]利培酮配合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 宋百丽,李聪慧,王清香. 中国民康医学, 2009(17)